苑裡東里家風、新化蘇氏百年古厝、林安泰古厝-台灣百年古厝系列03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4 ก.พ. 2020
  • 苑裡東里家風
    位在苑裡中溝溪畔的/東里家風三合院
    已經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
    完整的保存著唐山師父
    細緻結實建築工法
    以及紅磚瓦與交趾陶的精緻藝術
    現在已經是苗栗縣政府登記/三級古蹟
    苗栗縣苑裡鎮本為/道卡斯族之棲息地
    在清領時期以前
    就有「房裡社」、「苑裡社」
    「貓盂社」、「日北社」等四社
    道卡斯族人群居中溝尾
    就是中溝地帶西端一帶
    地形平坦遼擴
    中溝鄭家聚落在先祖
    經高人指點下就蓋建於此
    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
    坐北朝南
    如果從南方遠處靜觀
    北有靠山,南為臨溪
    右有「鄭家老厝」
    中有「東里家風」三合巨院
    左有「鄭宅」日式古建築
    東西連成一片超級大聚落/相當壯觀
    東里家風三合院
    古厝外觀為三合院建築
    是目前台灣少見又保存良好的
    紅磚瓦與交趾陶建築物
    在政府輔導整修保護下
    依據中國傳統細緻紮實的/建築工法
    展現出精雕細琢的/原始建築藝術風貌
    以及庭院前的百年龍柏樹
    搭配完整的三合院
    主體連結左右四棟/護龍廂房的建築體
    成為最有特色的民宿區
    更吸引各電視台
    常駐於古厝內拍片取景
    也是苑裡鎮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苗栗苑裡鎮苑坑里
    原只是個苗栗縣鄉間/平凡的小聚落
    紅磚瓦屋依偎著青翠的水田
    是典型的台灣鄉下景致
    但這樣看來閒適的村落
    卻曾因國際媒體遠道來訪/引起大騷動
    而當時鎂光燈的焦點就是鄭基煬
    他首開先例成功地繁殖牛蛙
    並外銷到美國肉品市場
    當時鄭基煬的綽號叫做/「牛蛙大王」
    東里家風就是鄭基煬的祖厝
    從來此開墾的先祖起算到現在
    鄭家己有八代
    家族人數超過8500人
    鄭基煬則是第六代
    鄭基煬有著精彩的人生
    他的家族發展史
    其實也充滿故事性
    鄭氏先祖三兄弟到苑裡開墾時
    身無分文
    他們為一位同為鄭姓的大地主
    耕地以求溫飽
    恰巧鄭姓大地主沒有子嗣
    見他們兄弟三人勤奮
    決定將田產留給他們
    三兄弟也因此由貧窮翻了身
    蓋新厝時
    三兄弟並沒有忘記大恩人
    在正廳對聯寫著
    淵源遙接帶草流芳
    提醒後人不要忘了
    鄭氏大地主無私的贈予
    鄭氏古厝採以/客家、閩南混合建築
    丁字形排列的紅磚舖滿牆面
    採用了客家建築的簡樸
    牆腳則以鵝卵石堆砌
    顯露樸拙況味
    交趾陶、日式花磁磚
    成了平淡中的焦點
    畫龍點睛又不致喧囂過了頭
    可惜兩座交趾陶塑像
    都已經被竊賊挖走
    東里家風四個字高懸於
    廳堂入口門楣上方
    據說東里家風的祖先來自
    廣東省梅縣的一個小鎮「東里」
    所以在定居台灣之後
    便在其大廳外牆刻上/東里家風的橫匾
    希望後代子孫/可以承襲故鄉的家風
    鄭氏古厝整個區域為三合院形制
    隨著一代代子孫開枝散葉
    左右兩側各增加了/2條及3條護龍
    護龍加上綠籬層層包圍
    有護氣、聚氣之意
    所在的位置是/風水大師稱為龍吐珠
    又有左青龍、右白虎護衛
    從選地到建築
    在在彰顯大地主的財力與氣勢
    目前鄭厝木結構不多
    只能在屋廊下凸出遮雨部位
    而題字彩繪/則多見於窗楣與門楣之上
    多達七個山牆面
    形成鄭厝大戶人家氣度
    在馬背下方砌有一條/ㄇ字型的鳥踏
    另外在牆面
    也常見轉角淺線式的磚刻
    用來美化磚角接縫
    除此之外
    在喜多的房間或廊道上
    擺有許多古早的家具及農具物品
    還有一些地方/被佈置成商店的樣子
    像是茶行、理頭店、酒家等等
    也有販賣一些古早小物
    做為拍片的現場
    不過
    想在這裡住宿一晚享受農居生活
    也是一種相當好的懷舊方式
    不過;想住宿是需要先預約的
    尤其假日的時候更是一房難求哦
    新化蘇氏百年古厝
    曾在90年間
    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票選
    榮獲全縣第一名
    同年的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選
    也榮獲全國第二名的新化老街
    過去在新化地區有句俗諺
    「王爺公無保庇、害死蘇有志」
    道盡對「牟吧哖事件」抗日志士
    蘇有志的惋惜
    近來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
    蘇有志故居在近百年後再現
    雖然百年古厝雖已易主
    但保存當年原貌
    令地方人士大感振奮
    最近已被指定為國家古蹟
    在新化老街巷弄裡
    藏有這一棟近二百年的古厝
    非有當地人的指點或帶領
    想要一探這已讓世人遺忘的
    抗日烈士蘇有志故居
    還真有如大海撈針困難重重
    事實上/它就位在新化老街的巷弄間
    只是它的前後左右都有許多
    古老破舊的老房子
    在進入一條彎曲的小巷後
    才會發現它的蹤跡
    蘇有志/曾經名列台灣12大實業家
    被日本人聘為台灣廳參事
    後來被日本奸商騙財破產/痛恨日人
    輾轉擔任西來庵董事
    大力資助余清芳等人發起的
    武裝革命
    史稱「牟吧哖抗日事件」
    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被處死
    蘇家古厝正廳右廂房屋頂塌陷
    從門楣上寫著瑞氣盈門/四個大字來看
    就可知蘇家/在經濟上的雄厚基礎了
    不過
    蘇家百年古厝/現在的廂房屋頂坍塌
    如果不立即加以維護
    這百年老宅可能就撐不了幾年了
    抗日烈士蘇有志故居的現任屋主
    在老宅出生活了七十幾年
    都不知前屋主竟然大有來頭
    目前蘇有志故屋
    除了兩側廂房/因毀損蓋上鐵皮屋頂外
    其他保存良好
    木栓、門環古色古香
    我們除了在門楣及窗櫺上
    可以見到模糊的畫像及題字外
    樑柱、柵門、窗戶都已顯示出
    其年代久遠
    相當具有文化歷史研究價值
    過去的蘇家先祖富甲一方
    後代子孫開枝散葉
    住所房宅氣派非凡
    而且集中在現今的武安社區
    蘇家古厝就是其中之一
    蘇有志家道中落之後
    將其故居賣給親戚
    然後再易主吳家
    蘇有志日據時期戶籍記載
    台南廳大目降街觀音廟355號
    日前在調閱/日據時期的戶籍資料中
    才發現現今新化區
    中正路341巷19號的/百年古厝
    原始所有人是新化首富蘇振芳
    蘇振芳後來傳給
    清木、有志、吉福三子
    才證實是蘇有志故居
    在編定為國家古蹟之後
    未來將是一座清代到日據時期
    完整的建築活教材
    林安泰古厝
    位在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
    是北台灣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築
    林氏祖先林堯於清乾隆十九年
    西元1754年
    祖籍福建安徽的林欽明/率家人來台
    他的第四個兒子林志能
    在艋舺開設榮泰行
    經營船頭行和雜貨店
    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興隆
    在累積財富之後
    在一八二二年左右
    就在台北市四維路141號/建大厝
    並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堂
    一九七○年代
    政府為了拓寬敦化南路
    需拆除林家在四維路的古厝
    林思訓先生獨排眾議
    將建材無條件捐給政府
    台北市政府就將拆下的原材/編號保存
    到了一九八四年八月
    利用原有建材選擇在濱江公園內
    重建四合院式的林安泰古厝
    林家古厝建築採前低後高
    是顧及傳統家屋的通風和照明
    外牆由長方型紅磚砌成
    看起來雖不華麗但格局嚴謹大方
    主從分明配置齊全
    是一座四合院/二進硬山式的傳統建築
    林安泰古厝正廳又稱正堂
    位於正身中央的明間
    是後代子孫祭祀祖先供奉神祇
    以及接待賓客的地方
    也是古宅中空間最高敞
    裝飾最講究的一間
    神龕兩側則有以堂號
    為吟首嵌成的對聯
    前方置有頂桌及下桌
    下桌上擺放祭拜的貢品
    此外
    在神龕格扇上左右共有三百朵
    不同形狀的花朵
    九牧傳芳則是林家堂號
    除了有中央的正廳之外
    左側是大房及三房居住空間
    右側則為二房及四房的居住地方
    以正廳為中軸
    向左右兩邊延展成對稱
    前有俗稱凹巢三川門的垂花門廳
    廳外大埕/鋪設自大陸運來的紅普石
    埕前有橢圓形池塘
    左右各有內外護龍
    中間有天井
    無論屋內或屋外的地板/均為火成岩
    內外護龍間有過水的遊廊
    簷柱側角拉線與石柱連成一體
    製作柱枋、桁和門簪
    及劍把等的技巧高超
    不見木楔及釘眼
    古厝的建築格局嚴謹手工細緻
    無論牆基的石塊、清水紅磚
    石板窗格壘砌
    石料與木料製成暗楔榫接
    門梃、裙板、石案、地檻
    柱珠等接合處也都是如此
    鼓石門墩與門臼
    鼓墊和臼壁都由整塊石頭雕刻
    每個門都設有暗鎖
    青石柱上的對聯
    安尾惟仁知其所止
    泰階有道奠蕨攸居
    橫額是繆篆體的「安泰堂」
    安泰堂左右有福、祿兩字
    青石門檻、楹柱的雕花
    甚至每扇門窗的圖案
    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有如古典藝品
    表達忠孝傳家
    祈求吉慶的寓意
    即使如意石階、寓襯階條
    板徒、土襯腰帶、石條、吟錢角
    及牆簷溝等分布的比例都很均勻
    中國式建築的屋頂
    造型變化多端
    而林安泰古厝的屋脊結構
    採一條龍的單脊作法
    中間為雙片式的砌精柳條疏窗
    屋面茸瓦為閩南式
    墊瓦是釘製的皮磚
    屋脊燕尾曲線/加水龍堵的皮條線等
    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
    屋簷以板磚挑頭二度砌出
    前面門廳左右各有一耳房
    前方左側護院溝外
    配有三開間簷廊的書房
    後方左右各有一口龍虎井
    位在護院內的日月井
    是婦女每天汲水做為
    日常煮飯及洗澡用的地方
    林安泰古厝/門扇木雕有十六種花樣
    花紋雕刻都很生動/而且富有立體感
    其木材結構不用油漆/而用金粉粉刷
    門廳的透雕束隨
    左邊刻有水榭和仙鶴
    右邊是九重塔和喜鵲
    通往中庭的門扇能夠拆卸
    可以當作床板、擔架、砧板
    如果仔細觀察
    還可以看到菜刀切割的痕跡呢!
    台北市政府在一九九九年
    將林安泰古厝規劃為民俗文物館
    希望將林家當年的生活樣貌再現
    製作年節喜慶所需米食製品的石磨
    餐廳的飯桌、木製飯桶
    放置剩菜或碗盤的櫥櫃
    廚房的灶、煮飯的工具
    臥室的紅眠床、梳妝台等
    每項都可以見證
    林家子孫的生活紀錄
    讓我們對古厝及林家的歷史
    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4

  • @mingw2071
    @mingw2071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

  • @YouPatheticF4C2M6
    @YouPatheticF4C2M6 2 ปีที่แล้ว +2

    梅縣並沒有東里鎮,汕頭(潮州屬)才有。但是汕頭東里鎮靠河臨海,生存容易,犯不著冒險渡海,投身荒陌。比較可能的是梅州豐順縣下有個東里村,那是個古村,都是上百年的老廂房。渡海先民大多為族裔末節,生存艱困,方一賭生身,最後一搏。不識原鄉,「毅」無反顧,天經地義。

  • @user-ob9ue3np4p
    @user-ob9ue3np4p ปีที่แล้ว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