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老來得子,大辦喜宴,路過的道士見後卻大驚說:這孩子不對勁! | 禪語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9 ส.ค. 2022
  • 精彩視頻:
    夫妻緣分是三世因果,你今生的丈夫,前世是你的什麼人?看一次哭一次
    • 夫妻緣分是三世因果,你今生的丈夫,前世是你的...
    91歲老僧說:當你累了、煩了、痛了、委屈了,就默念心經這3句話,一切自然變好!
    • 91歲老僧說:當你累了、煩了、痛了、委屈了,...
    老人身上這3處「發癢」,說明壽命不長了!如果你一個都不占,活到100歲沒問題!
    • 老人身上這3處「發癢」,說明壽命不長了!如果...
    常說:「眉毛一根長,勝過萬擔糧」,眉毛越來越長代表了什麼?是長壽特徵還是身體出問題,高僧說出真相,很多人遺憾看晚了!
    • 常說:「眉毛一根長,勝過萬擔糧」,眉毛越來越...
    今生投胎來報仇的子女,身上都有這4個特徵,父母一定要用心償還!否則要遭三世報應!
    • 今生投胎來報仇的子女,身上都有這4個特徵,父...
    故事來源於民間和佛友分享!
    #禪語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禪語陪你聆聽佛音,平息煩惱,安頓身心。大家好,這裡是禪語,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點個訂閱或者留言噢,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免費訂閱:
    / @user-yt8vr6dd2h
    謝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提供各種素材給我們,我們的郵箱是:zenbasiclanguage@gmail.com
    內容均爲本人制作,嚴禁搬運,版權侵權追究一切權利!!!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25

  • @fionatsai9697
    @fionatsai9697 ปีที่แล้ว +9

    心存善念

  • @fightforfreedom1190
    @fightforfreedom1190 ปีที่แล้ว +11

    《禅语》声音特美,我很喜欢😘

  • @johnwong5399
    @johnwong5399 ปีที่แล้ว +3

    故事動人

  • @user-fg2jx8gf3e
    @user-fg2jx8gf3e ปีที่แล้ว +5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ปีที่แล้ว +6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 @linvjiang303
    @linvjiang303 ปีที่แล้ว +11

    故事好聽,也能教育人!

  • @sherwoodoy3358
    @sherwoodoy3358 ปีที่แล้ว +9

    🙏

  • @jackwa2684
    @jackwa2684 ปีที่แล้ว +7

    看禪語我感覺可以讓自己內心更平靜詳和

  • @user-lt5qq7so8v
    @user-lt5qq7so8v ปีที่แล้ว +9

    見殺生念佛得福
    《觀音感應記》說,饒州軍典官鄭鄰,死後到陰府,因為是抓錯了,放回來。
    閻羅王告訴他說:“你回人間,努力行善。
    你見別人殺生,只要念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它得到轉生,你也得到福報。”
    這樣看來,完全可以說明念阿彌陀佛,確實能超度亡靈,能增延福壽,不只是來世往生西方淨土而已。
    陳企念佛卻鬼
    我同縣的望江人陳企,曾經過失殺人,後來見到鬼現形,陳很害怕,急忙念阿彌陀佛,鬼不敢靠近他,陳就念佛不止,鬼於是不再出現。後來常念佛,臨終坐化。
    過後半年,附在本家孫女名叫妙光的身上說:“我因為念阿彌陀佛,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舉動言語,就像平生的樣子,親戚熟人都來觀看。過了兩三天,家人說:“可惜你活著時,沒有留下喜神(畫像)供養。”
    陳就現形,完全像活著的形像,只是面容顯得年輕,因為西方淨土長生不老。
    他的頭如佛的螺髻,因為漸漸要成佛了啊。望江的讀書人周憲叔對我說的。
    ~(新白話版)
    龍舒淨土文卷第八
    極樂世界雖然離這裡有百萬世界,論它的距離遠得不能再遠,但佛的慧性,包含虛空世界,所以是無所不在。
    而一切眾生的思想舉動,都在佛的性中,至心懇切,沒有不感應的。

  • @user-kz4ql7xp5c
    @user-kz4ql7xp5c ปีที่แล้ว +10

    叫我們要多做善事才有好報,阿彌陀佛

  • @ryanwu8227
    @ryanwu8227 ปีที่แล้ว +2

    木车? 啥意思

  • @fdn1989
    @fdn1989 ปีที่แล้ว +2

    老师好想你能做一集自己的故事 好想听 哈哈 好想来台湾见你 (๑>؂

  • @owl2722
    @owl2722 ปีที่แล้ว +11

    李轩找外室是对自己正房的不忠,他也并未对自己正房商量是自作主张,这种应该不算是善举吧?最后必将和正房业力纠缠。

    • @user-yc5pf4hp4e
      @user-yc5pf4hp4e ปีที่แล้ว +5

      時空背景非今日!無對正室不忠的問題!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ปีที่แล้ว +5

    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 ♥️語善♥️視善♥️行善 ♥️一天有三種善事,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
    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意即:「其人有聰明才智,又能夠深入觀察,卻使自己陷入死地的,這種人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他人。)
    宋朝鎮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幾件善事,四十年不曾間斷。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沒有其他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件利益他人的事情而已。」因而指著座位間的踏板說:「如果這個踏板放得不正,就會妨礙人走路,我就隨手將它擺正;又如別人口渴,就請他喝水。這些都是利人之事,從公卿將相到乞丐都可做到,只要持之以恆地去做,自然就會得利益。」
    後漢的管寧,遇到窮困的親戚或鄰居,家中米糧不夠,管寧必會分送食物救濟他們。遇到為人子女的,必定跟他說孝道;遇到為人弟兄的,必定跟他說悌道;遇到為人臣子的,必定跟他說忠道。他的容貌謙恭言語柔順,能夠藉事勸導人向善,有慚愧心的人,無不受其感化。
    人的性情各有不同,有人柔順,有人剛強;有人謹慎保守,有人豪放縱情;有人喜歡安靜,有人喜歡興風作浪。在遇到事情時,對是非判斷各有不同,總要看情況來圓滿其事。勿因自以為是,要對方必合我意,豈不又起爭執?即使有不合情理之處,讓人不忍旁觀,也只能心平氣和婉轉勸導,能做到如此地步,哪有不和睦的道理?
    現在有許多親兄弟相互失歡,有些事情本是微不足道,最後卻弄到無法化解;只因失歡之後,各自負氣不肯相讓。如果其中有位較賢明的,甘願自己吃虧,能先低下心氣,先侍奉應承對方,主動與對方說話;則彼此就會開始應答,漸漸地恢復和好,像以前平時一樣。
    王陽明先生曾說:「舜能夠感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的關鍵,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對。我認為骨肉至親之間,只應講情不應講理;如果一味地執著於理,必然會傷到感情,而傷到感情就不合理了。」
    有人問宋朝的程子說:「事奉兄長已盡到情理,卻還得不到兄長歡心,那該怎麼辦?」程子回答:「只要以至誠心盡到孝敬,並不需刻意表明自己心意就可以了。」又問:「應要如何對待弟弟?」程子說:「只要誠心盡到友愛就可以了。」
    宋朝的法昭禪師有一首偈子說:(意思是說:同一血氣的兄弟,就像樹木枝葉一樣各自發展,不要為了一些言語意見不同而傷感情。每次再相見時,人就老了一回,世上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再當兄弟?兄弟同住一起只要能忍就平安,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起爭端,目前自己生了兒子又是稱為兄弟,自己要做好榜樣給兒孫們看齊。)
    ♥️友悌♥️哥哥友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
    古人說:「薄待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因為樹木的根若有虧損,它的枝葉必會敗壞。」
    隋朝時有位僧人,年紀已有一百多歲,曾告訴大眾說:「貧僧尊敬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父母一樣,事奉他們,就如同事奉菩薩一樣;凡是可以讓我盡力時,我沒有不盡心去做。貧僧今生能通達佛法真義,又能活得長壽,這都是因為尊敬老人所得的福報。所以希望大家不可欺侮老人,以致損福折壽。」
    文昌帝君說:「讀書人隸屬於我薄冊管轄的人,都從「敬重文字」中得來。」
    明朝的陳薦夫先生說:「仁慈的人捐出未用的多餘錢財,有智慧的人施捨不望回報的厚德,使將被殺害命在旦夕的生物,能在利刀宰割下脫困延命;使其驚駭無望的魂魄,能在瀕臨滾燙的鍋鑊上得救。這種功德,有三種是不固定放生,有的是對生物放生,有的是對人的放生,有的是自我放生。
    凡像這些放生事情,隨著機緣及個人能力,選定適當時機去做,千萬不可以為殺害小動物就不是傷害,也勿以為放生小動物就沒利益。不要因怕勞煩而阻絕放生善念,不要因價錢談不攏而放棄放生善緣。
    所以只要放下殺生,必定就能長生。
    對人也應關懷。有些人受連累情況值得憐憫,有些人受冤枉或困窮未能受到救助;有些人遇到盜賊水火等災厄,有些人受疾病侵害生命垂危;有些人因經商失敗無法生活,有些人積欠賦稅無法償還想自殺。這些人如能以財貨幫他們打開生路,設法幫他們處理事情就能夠使他們脫困。這種人我來給他們放生,這比對動物的放生,更應去關心。所以回想我過去窮困時,希望別人救助的心態,自會感同身受盡力去關照;推想他人救護我時那種感恩心,自然心中就有功德歸屬感。」
    漢朝的楊寶在九歲時,見到一隻黃雀被凶猛的大鴟鴞撲擊,掉落到地面;黃雀受傷跌落地後,又被群蟻圍困。楊寶趕快救起黃雀,放在箱裡保護,並用黃花餵食。等黃雀羽毛恢復後,立即將牠放走 有一天晚上,一位黃衣童子來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的使者,在我前往蓬萊(又稱蓬丘,是道教先境三島之一)仙島途中,經過此地遇到災難,幸而被你所救。為了感謝救命之恩,我要把這四個玉環送給你,它能讓你子孫將來作官都作到三公的高位,而且操守就跟玉環一樣潔白。」黃衣童子講完就不見了。後來楊寶生楊震,楊震生楊秉,楊秉生楊賜,楊賜生楊彪;祖孫四代全都官居三公,操守非常清白,當時確時沒人能跟他們相比。
    李士謙,字子約,隋朝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人,從小父親過世,事奉母親非常孝順。十二歲時,就被魏廣平王徵召為督撫的軍事參謀。家中富有,曾經出幾千石粟米借給鄉人濟困;剛好又碰到荒年歉收,就召集欠他粟糧的人家,把借據全都燒燬,並說:「債務都沒欠了。」來年春天,他又拿出粟糧種子分給窮人,因而救活許多人。有人死亡無錢埋葬,就幫他們埋葬。當地農民對他感恩載德,有人就稱讚他的陰德,李公說:「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有自己能夠知道,別人並不知道;現在你已知道,怎可說是陰德?」有一天,士謙夢到一位穿紫衣的神明告訴他說:「上帝嘉許你所積的陰德,要使你的後代昌盛無比。」
    玄天上帝說:「遇到他人患難顛沛時,如能善用一句善言解救,這種功德,上可資薦祖先,下可福蔭兒孫。」又說:「推陷人和扶持人,一樣都是用手;陷害人與讚歎人,一樣都是用口。寧可用扶人的手,不要開害人的口;如能依照這話做,前程自然會長久。」
    關夫子(即關公)的訓文說:「願上天常生好人,願世人常行好事,願嘴巴常說好話。」
    《易經》說:「聖人能以委曲的方式來成就萬物而不遺漏。」
    《道德經》說:「聖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放棄不救的人;也常善於救物,所以沒被廢棄的東西。」
    東嶽大帝說:「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看不出它在生長,其實每天都有增長;作惡有如磨刀的石頭一般,雖然看不出它在減損,其實天天都在虧蝕。所以禍福都在暗中移轉,而迷惘的人則無法察覺。」
    清朝崇明島(在長江入海口)的黃永爵,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斷定他一生都沒孩子,只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在海上遇到大風快翻了,黃永爵就急忙拿出十兩銀子,雇買漁船去搭救,共救活十三條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他驚訝地說:「你滿臉陰騭紋(相術家稱眼眶下的紋是積陰德而來),一定是累積很大陰德,不但會有兒子,且會考上狀元,你自己也能得到長壽。」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振鳳,考中康熙己未年的狀元,自己活到九十幾歲才善終。
    慈為萬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釋放生靈。積德累功的君子,不但要親愛自己親友,對人們也要仁慈,而對慈心所到之處,又應要擴及到萬物。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即:想要大地平坦,首先要平心地,眾生心平,大地就平)。」
    有位鄭鄰暴斃,到了冥府因為冥吏捉錯人,就放他回陽間,閻羅王向他說:「你回到陽間以後,要認真積德行善,看見有人殺生,你就為牠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聖號,被殺者即可仰仗佛力超生,你也可以得到福報。」
    從前江陰(江蘇無錫市之北),有兩位讀書人奉命修訂縣志,見到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蹟,就將她們刪除。當地城隍廟的道士,夜晚聽到兩位婦女向神明哭泣說:「我們兩人一生苦守貞節,死後被載入縣志,現在卻無故被人刪除。」神明說:「這兩位讀書人本可考上甲科進士,既然掩蓋別人節義事蹟,理當削除他們官祿。」二位婦人聽後,就哭著拜謝離去。到了隔年應試時,兩人果然成績太差,而被削除廩生俸祿,因此氣憤憂鬱而死。
    書名:集福消災之道
    選錄插圖本
    歡迎翻印🍀

  • @mulentseng9440
    @mulentseng9440 ปีที่แล้ว +3

    7黄金 果

  • @user-xx6fe1rg4f
    @user-xx6fe1rg4f ปีที่แล้ว +1

    0

  • @user-ze9fe3ry5s
    @user-ze9fe3ry5s ปีที่แล้ว +2

    在外隱瞞妻子,跟為合法登記過門的女士,有了小孩,請問這不是邪淫嗎? 怎麼還有善有善報??

  • @user-ep3go8nz6m
    @user-ep3go8nz6m ปีที่แล้ว +10

    太极殿五教之主万法教主求雨之法,本殿有本人。可施行也

  • @user-yd4ft4ed1l
    @user-yd4ft4ed1l ปีที่แล้ว +2

    爭家產?唉!

  • @Bao0208
    @Bao0208 ปีที่แล้ว +2

    什么呀?胡扯。
    阿弥陀佛

  • @shouzhongguan7679
    @shouzhongguan7679 ปีที่แล้ว

    木匠做的木车有何神威,竟然让善人夫妻不能得子?

  • @chingtan615
    @chingtan615 ปีที่แล้ว +2

    胡說

  • @manueljothon8725
    @manueljothon8725 ปีที่แล้ว

    @yuh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