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分離式冷氣RAS-50JK拆洗「重拍不暈版」[輝哥DIY黑白舞]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8 พ.ค. 2024
  • 重新拍攝版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7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大智慧聖人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多福多壽 ♥️健康平安♥️財源廣進 ♥️
    群書治要:第一冊
    🧧謹慎
    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卷十 孔子家語)
    🧧謹慎
    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
    (卷一 周易)
    🧧謹慎
    人人都有聖明的本性,一旦妄念生起,且相續不斷,則被煩惱纏縛,就會變成凡夫;凡夫克制妄念,保持正念,就會變成聖人。由此可知,「聖」與「狂」之分,只在罔念與克念之間。
    (卷二 尚書)
    1.罔念:失掉覺察。
    2.狂:狂妄愚昧之人。
    3.克念:克服妄念。
    🍠戒貪
    貪戀五花八門的色彩,使人精氣神外散,視覺遲鈍;過度追求音樂的刺激,使人心中失去平和中正之氣,聽覺遲鈍;講究食物的美味,使人味覺遲鈍;沉溺於騎馬打獵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稀有難得的貨品,使人貪心增長,而造成行為偏差。
    (卷三十四 老子)
    🍠戒貪
    皇祖大禹有這樣的話: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遊獵,縱情飲酒毫不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在豪宅,雕粱畫棟,過度裝飾。以上幾項只要沉迷於一項,就沒有不亡國的。
    (卷二 尚書)
    ♥️愛民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如同兄長愛護弟弟。見到百姓飢寒,就為之哀痛;見到百姓勞苦,就為之悲傷。
    (卷三十一 六韜)
    ♥️愛民
    子張向孔子問為仁之道。孔子說:「能實行五種品德於天下,便算是仁了。」子張請問是哪五種。孔子說:「恭、寬、信、敏、惠。對人恭敬就不會遭受侮辱;待人寬厚就可以得到大眾擁護;做人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做事勤奮敏捷就能獲得成功;能廣施恩惠於人,那麼人必願意效力盡忠。」
    (卷九 論語)
    🌈正己
    曾子說:「敢問什麼是七教?」孔子說:「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親;君上尊敬年長者,臣民就更加友愛兄長;君上樂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寬厚;君上親近賢士,臣民就重視擇友;君上注重道德修養,臣民就不會做不可告人的事;君上厭惡貪婪,臣民就恥於相爭;君上清廉謙讓,臣民就知道堅守節操。這就是七教。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政治教化的原則確定了,那麼根本就端正了。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還有什麼事物不端正!」
    (卷十 孔子家語)
    🌞君道
    作為君主的聖人,時時以天下人民的利益為考量,不因為自己個人好惡產生的怒氣,傷害了天下的公義。
    (卷十七 漢書五)
    🌝遷善
    孔子說:「我與他人的相處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讓我學習效法之處。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對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類似情況,則自我改正。」
    (卷九 論語)
    ♥️💯改過
    孔子說:「一個人有過而不改,這是真正的過錯啊。」
    (卷九 論語)
    🌈反身
    孔子說:「要求自己從嚴,要求他人從寬,就能遠離怨恨。」
    (卷九 論語)
    🙏尊賢
    身為君主而侮辱他的臣民,導致的結果是智者不為他謀劃策略,有辯才的人不為他出使外交,勇者不為他衝鋒陷陣。智者不出謀略,那麼國家社會將會陷入困境;有辯才的人不做外交,那麼就無法與他國往來;勇者不奮力向前,那麼邊境就會受到侵犯。
    (卷四十七 新序)
    🐉禮樂
    君子做到以禮治身,便能與一切人事物和諧共處,而內心平和毫無怨恨。
    (卷七 禮記)
    🐉禮樂
    仁義道德,不藉助禮在細微曲折之間,體現出的等級秩序及具體的行為規範,就不能實現;欲通過身教和言教來移風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禮作根本標準,就不免要顧此失彼,而無法周到完備;分爭曲直,辨訟是非,若不以禮作準繩,就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無法定名位、盡本分;無論是學習從政,還是學習其他東西,不根據禮,師生之間就不可能使教者認真、學者專心而產生親近之情;朝班的整肅、軍隊的治理、官員的就職、法令的頒行,沒有禮就不能彰顯威嚴;祈禱酬謝神靈,祭祀供養祖先,沒有禮就不能體現誠敬莊嚴。
    (卷七 禮記)
    🍀微漸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過於自滿,享樂不可沒有節制。
    (卷七 禮記)
    🍒因果
    見到吉祥的瑞兆卻去做惡事,吉祥反而會變成災禍!
    (卷四十 賈子)
    💝鑒戒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應該警惕戒備的事:少年時,血氣尚未穩定,應該警戒,不要把精力放縱在色欲上;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應該警戒,不要爭强鬥勝,而應以此飽滿的體力精神用於正當的事業;到老年時,血氣已經衰退,應該警戒,不要貪得無厭。」
    (卷九 論語)
    😊謹慎
    《曲禮》說:對一切人、事、物沒有不恭敬的,舉止端莊穩重,像若有所思的樣子,談吐安詳穩定,條理分明,這樣才能安定人民啊!
    (卷七 禮記)
    ♥️人情
    我聽說忠誠善良可以減少人民的怨言和批評,沒聽說倚仗威勢能防止抱怨的。
    (卷五 春秋左傳中)
    ♥️人情
    周公對兒子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對老臣舊友,如果沒有惡逆等重大罪過,就不要遺棄他。不要對人事事要求做到完善無缺。」
    (卷九 論語)
    👨‍🏫學問
    勤學不厭倦,這樣才能對治自身習氣,提升自身修養;教學不厭倦,這樣才能教育感化別人。
    (卷三十六 尸子)
    👨‍🏫學問
    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須先使工具精良;士人要想弘揚仁義道德,一定先要深入聖賢典籍。《易經》說:「君子應多多記取且用心領悟前人的嘉言善行,來積累培養自己的德行。」
    (卷四十四 潛夫論)
    👨‍🏫學問
    曾子說:「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義的事,當下去做,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
    (卷三十五 曾子)
    🏞度量
    漢朝光武帝說:「建立偉大功業的人,為大局著想,不會記恨小的仇怨。」
    (卷二十一 後漢書一)
    ♥️仁義
    人不能忘本,縱使自己飛黃騰達了,患難當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遺忘,對於跟我們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拋棄。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孝悌
    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記父母,每開口說話都不敢忘記父母。每踏一步不敢忘記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徑,有船可乘就不涉水過河,不敢用父母遺留給我們的身體冒險。每開口說話不敢忘記父母,因此不會口出惡言,招致別人的辱罵。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這樣謹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聲,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這可稱得上是孝了。
    (卷七 禮記)
    🌲養生
    養生:養生的方法,最上的在於修養精神,其次才是保養身體。神氣清朗,心念平和,自然全身安寧,這是養生的根本道理;若只是肥美外形,填滿肚腸,滿足嗜好和欲望,這只注重在養生的枝末小事而已。
    (卷三十五 文子)
    🌲養生
    養生:調和精神氣息,克制憂慮,避免風濕邪氣的侵入,節制飲食,適當控制嗜好欲望,這些是長壽的良方。
    (卷四十五 昌言)
    🍒因果
    聖人待人守柔處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給與人而不向人索取。有德者待人如同聖人執左契一樣;無德者待人就如同執掌賦稅,只向人索取而不給與人。天道毫無偏私,永遠降福給與而不取,完全合於天道的善人。
    (卷三十四 老子)
    應事
    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而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行事前的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準繩,則不至於行不通。
    (卷十 孔子家語)
    為政
    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永遠守住。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凡事謙讓處下,不敢自傲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卷三十四 老子)
    微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白話:不尊重他人,隨意輕慢戲弄,就會喪失做人應有的道德;沉溺於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於不能自拔,就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志向。(卷二 尚書)
    ♥️💯改過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月蝕一樣:所犯的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了,像日月蝕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仰。」
    (卷九 論語)
    慎武
    十萬人的軍隊一出動,每天耗費千金。所以百戰百勝,不算最好的勝利;不戰而勝,才是最好勝利。
    (卷三十七 尉繚子)
    書名:群書治要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盲者得視
    後周時有人叫張元,字孝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祖父眼睛失明。在三年中,元晝夜禮佛,祈禱康復。有一天,他讀《藥師經》時,看見盲者得視的語句,就請來七位僧人,燃起七盞明燈,七天七夜念誦《藥師經》,邊拜邊哭說:「佛陀啊!元為孫不孝,使祖父失明,現在點起明燈,普施法界,願元代暗,使祖父復明。」這樣殷勤禮拜,過了七天,夜裡夢見一位老翁,用金 刮祖父的眼睛,對元說:「不要憂慮, 三天後就會康復了。」元在夢中歡喜跳躍,驚醒後把夢境告訴全家人,過三天,祖父果然復明。
    2.樹德資親
    福建的林承美,幼年就死了父親,他的母親守節不嫁,撫養幾子(後來母親死了)承美日夜哭泣,深感母恩難以報答。一位禪師很受感動,就勸告他說:「孝子思親,光是痛哭,親人並不會得到什麼好處,應當想一個報答的好辦法。名言道,作好事,親人就會得益;作壞事,親人就會受害。你想要報親恩,只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能使親人真正得益。」承美一聽,醒悟過來,發誓戒殺放生,多做好事。後來享受高壽九十六歲,科第為閩中第一。
    3.優婆塞戒經說:「如果用衣服布施,就會獲得上等妙身的果報,如果用飲食布施,就會獲得無上大力的果報;如果用燈光布施;就會獲得淨妙眼睛的果報;如果用車馬布施,就會獲得身受安樂的果報;如果用住房布施,就會獲得所需無缺的果報。」又說:「如果給妻子奴婢衣食,並生憐憫歡喜心,未來將獲得無量福德。如果看見田倉中有鼠雀吃穀米,生憐憫歡喜心,也將獲得無量福報。」
    4.慰友重泉
    帝君說:「師氏韋仲將,與我是同事,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好朋友。他死後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五人,孤苦無依。我就幫助三個大女備禮出嫁,另兩個小的,寄養在司諫高之量的家裡,長大後嫁給然明、楙陽為妻。
    5.救物同登
    會稽人陶石梁和張芝亭,路過大善寺,放了幾萬條鱔魚。這年秋天,陶夢見一位神對他說:「你本來不能考中,因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發後果然報得中,陶說:「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麼能把功勞歸結於我一個人呢?」幾天後,南京錄取的通知來了,張也考中了。
    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曾經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夢見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他看,並說:「這是劉生的戒殺文,他能考中了。」醒來後告訴劉,劉不相信。榜發以後,果然應驗朋友所說的話。
    6.誘子傾家
    有一個富人叫徐池,與徐八住址接近。徐池看見徐八的房子壯觀漂亮,就千方百計的想圖為己有。當初徐八並沒有賣房的打算。徐池就設法引誘徐八的兒子去賭博。最後徐八因此破產,只好把房子賣給徐池。徐八為此與兒子不和,憤悶而亡。
    徐池去向邑神廟祈禱。正當進廟時,有一個乞丐看見他,就面露震驚的樣子。有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乞丐說:「昨夜偶然睡在殿裡,看見有人拿狀詞,控訴徐池引誘他兒子傾家蕩產。沒有想到今天就碰上徐池來祭祀,所以感到非常的奇怪。」徐池聽到後,心中更加害怕起來。不到一年,徐池就卧病不起。
    7.邑神示罰
    嘉定張某兄弟,分家產時,兄應還弟十幾兩銀子,但兄以其他事項開支為由,想要賴帳。弟弟貧窮,沒有辦法討得,就去向經手的叔叔質問。他的叔叔看哥哥富裕能幹,反而袒護哥哥。弟弟憤怒不平,就在康熙丁丑年夏天,寫了一封狀子,到邑神廟裡燒了。過了五天,沒有消息,就再寫一封燒了。第二天,叔叔、哥哥和弟弟三人死了。三人魂魄一起被抓到城隍廟那裡去審問。
    神說:「你們三人本來還不該死,把你們抓來,是因為一封狀子要審明白。」接著,他對哥哥說:「你應該還弟弟銀子十五兩七錢,怎麼想賴帳?罰三十大板。」又對弟弟說:「這種事應該向陽間官府告狀,怎麼能冒犯陰府?罰二十五板。」再對叔叔說:「你身為叔父,為什麼不從公處理?巴結富貴,欺負貧,使你的侄兒告狀到這裡,也應該罰十板。」
    審完發回,三人已經死去大半天了, 三個人都醒來。醒來後都喊腿上很痛,看自己坐著的地方,皮膚變成青紫色,各人躺了十多天才能起床活動。
    8.崑山人張虛江,嘉靖年間為浙江寧紹道台。剛上任就謝絕一切禮品和紅包,為官正直清廉。他曾經向人道:「我只喝浙江一勺水,或許能留後福,使子孫也能在浙江為官。」
    後來果然他的孫子泰符,也做紹興的知府。
    9.不欺窮困
    麻城縣一個官員,積累了千金資產,準備贖回二十年前所賣的田產。
    他的兒子才十二歲,知道後,就問父親:「爹,得到我家田產的人共有幾家?」父說:「大約二十多家。」子說:「賣出田產後,得了多少錢?」父親把其他額外的數目加起來告訴兒子。兒子說:「這樣說來,贖回田產,別人就吃大虧了,真要贖回,一定會損傷陰德。我家有銀錢,還擔心沒有田嗎?一定要去爭回那二十多家的養命田嗎?小家得到一點家業很艱難,即使他們用我們贖回的錢去買田地,就要減少一半畝數了,何況銀錢到手中,花費就很快啊!」父親沈默了很久。父說:「我兒說得很有有道理。但祖墳旁的一十八畝田,必須贖回,方便祭掃,其他的就沒有必要了。」子說:「要這樣做的話,就應當以現在的價格買回,不應向人家說要贖回。」父親依從了他的話。
    因為此鄉人們都非常感激他,常常在猛將小祠為他們祈福。
    兒子十八歲那年,考試以部司提升為嚴州守。有一天,兒子騎馬過河,馬兒跳起渡河時。忽然看見猛將現身用手扶住他坐到橋旁坐下來,這時他才明白自己任途順利。說:「原來我仕途順利,是鄉人們祈禱的感應啊!」後來享壽八十多歲。
    10.愛敬其兄,一片真情
    明朝趙彥霄和他的哥哥同吃同住十二年。哥哥游手好閒,揮霍浪費,不務正業,要求與弟弟分家。才過五年,哥哥就把家產蕩盡了。
    有一天,弟弟給哥哥安排酒菜,對他說:「小弟本來沒有分家的意思,因為哥哥不太節約,就代替守住祖輩一半家產,到現在還可以維持每天的生活。」就把哥哥請回家中,仍然讓他當家,把分家的契約燒毀了,把鑰匙交給他,並且代替哥哥償還了所有欠賬。哥哥很受感動,非常慚愧,下決心改變了舊習。第二年,彥霄和他的兒子都考上了進士。
    11.以田布施,大考高中
    明朝饒裳,預章人,路途中看見有人賣妻到遠方,正在哭別。饒詢問了他們的困難後,就賣掉自己的田給他們用,當年大考,主考官夢見金甲神說:「你為什麼不選中捨田的人呢?」於是就撿起一份淘汰的考卷,其中第三名,這個人就是饒公。三個兒子景暉、景曜、景暐都相繼考上功名。
    12.免租贖子,考試高中
    華亭地方的貧儒李登瀛,家裡很窮只有田產二畝。佃戶因病荒廢了種田,賣子還租。李知道後,心中不忍,說:「你因為有病,不能種田,不是你的過錯。我雖然貧困,但還能活下來,怎麼能夠使你父子離散?快取錢,贖回你的兒子。」佃戶擔心兒子的賣主不肯而憂慮。李說:「我一個貧儒,尚且都能讓你的租,富家大室也知道積德,我為你去說話。」就與佃戶一同前往,因此使他們父子團圓。佃戶日夜為李祈禱。康熙甲子,李登賢書,乙丑連傳捷報。
    (賢書:即是說舉賢薦能者的名籍。後因稱鄉試中式為登賢書)
    壽長:憐憫一切,戒殺放生,寧靜惜福
    少病:禮拜三寶,惠施醫藥
    端正:忍辱柔和,修造佛像,以食施人
    有威德:不懷嫉妒,誠信不欺
    尊貴:信奉三寶,力行善事,處己謙和
    富饒:性喜惠施,不負他財
    善智:修習智慧,親近沙門,受持正法
    《愣嚴經》中佛告阿難:十方虛空,存到你的心中,就如同一片雲飄在太空裡。
    第571頁:勿破人婚姻:上天最痛恨破壞別人的婚姻。已經結婚以後,不能輕易說離婚;沒有結婚以前,如果名義已定,也不能變更。
    第524頁:三代不食牛,必定得大福。
    13.鱔救回祿
    蘭溪人童際飛,在崇明縣開藥店。康熙癸丑年,買一些鱔魚放生。幾天後,夢見鱔魚噴水救火,旁邊有一位神說:「這是報答救命的恩德!」醒來不知其中是什麼意思。沒有多久,鄰家失火,就要燒到童家了,正在這時,突然轉了風向,童家就免除了火災,到這時,童才知夢所預告的是鱔魚報恩。
    書名:安士全書_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解
    歡迎翻印

  • @ctsport0121
    @ctsport0121 1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謝哥

  • @user-hx6jd4dh2n
    @user-hx6jd4dh2n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請問拆風扇固定螺絲的內六角是幾號?
    2.5mm或3.0mm

  • @user-gx2vh4kr9w
    @user-gx2vh4kr9w 18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請問扇心固定孔與馬達軸是半圓型的嗎?

    • @user-gg3bb5ud6g
      @user-gg3bb5ud6g  18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舊款式才有軸心缺角,新版已經改成凹溝,螺絲不需對正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