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佛學講座_觀自在大悲行-5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5 ต.ค. 2024
  • #佛學講座 #法鼓山 #安和分院 #果慨法師 #觀音法門 #2021
    舉行日期: 4/4、4/11、4/18、4/25、5/2、5/16、5/23 實體課程線上同步直播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2

  • @好願在人間
    @好願在人間 ปีที่แล้ว +2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
    (筆記)(《大悲懺》)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 陀羅尼經》
    (大-->無量)
    祈願觀音 ---
    「大梵天王問陀羅尼形貌狀相
    1/#大慈悲心 6/恭敬心
    2/平等心 7/卑下心
    3/無為心 8/無雜亂心
    4/無染著心 9/無見取心
    5/空觀心 10/#無上菩提心
    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大慈悲心 --> 總說
    (隨順因緣予樂拔苦)
    《圓覺經》都在講“隨順”。
    慈悲心是#本具 的。(智慧亦然)
    但是你必須用方法使其呈現。
    #無上菩提心 也是#本具 的。
    所以才能在聽到後頓超八地。
    事一心、理一心很重要。
    默照~放鬆,鬆到後來就整個融入在大環境裏面。
    大悲懺法最後的觀行即在觀此十心。
    ==========================
    #千手眼大悲心呪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大悲懺》
    四種三昧
    #常坐-->•一行三昧
    #常行-->•般舟三昧(90日)
    #半行半坐-->
    •方等三昧(7日)
    •法華三昧(21日)
    #非行非坐-->[#隨自意三昧]
    •大悲三昧(21日)
    禪宗是完全打破此四種三昧。
    隨自意三昧-->身在那裏,心在那裏。
    大悲懺法即隨自意三昧。
    -------------------------------------------
    懺儀的母法:#法華三昧懺儀
    ==========================
    佛法的修行 ==》
    #戒 #定 #慧
    |
    #懺 --› #清淨
    真正持戒清淨者 --›
    大乘:佛
    小乘:阿羅漢
    -------------------------------------------
    「高僧傳」
    #解禪,#解懺
    身心要先安定,才能知道自己做錯什麽事情。
    -------------------------------------------
    #法華三昧懺儀
    | | |
    慧 定 戒(齊修)
    用#懺儀 的方法,
    達成#三昧 的功能,
    開啓#法華 的智慧。
    三昧是功能,不是目的。
    「法華三昧懺儀」,最主要目的是要開啟#法華的智慧(即#佛智)。
    -------------------------------------------
    東土小釋迦 -- 智者大師
    • ~ 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 此法門流行後代
    (其師慧思禪師亦是誦《法華經》開悟的)
    -------------------------------------------
    #法華三昧懺儀結構 ==》
    #懺儀 #誦經 #禪觀
    (粗 --> 細、動 --> 靜)
    拜懺也在調身。
    「拜佛」是最好的調身方法。
    調[身|息|心|飲食|睡眠]
    藉由呼吸把身與心結合在一起,才有可能進入到最後面那個調心。
    -------------------------------------------
    《地藏經》
    閻浮提眾生特性•••
    • ~ 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 ~ 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
    • ~ 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 ~ 志性無定,習惡者多。
    -------------------------------------------
    ^#懺儀(共修儀式)
    •第一類,以經文或懺文為主,當中輔以佛名或菩薩名。如梁皇、水懺等。
    •第二類,以稱佛菩薩名號為主,懺文為輔,如五十三佛懺、八十八佛懺及千佛懺。
    •第三類,則專指#天台系統之懺法,如法華三昧懺、大悲懺、方等懺等。此類懺法分#事懺 及#理懺 兩部分。
    -------------------------------------------
    懺悔的意義
    •梵云懺摩,此翻悔往。
    有言懺悔,梵華雙舉。
    •準《業疏》云
    取其意義謂#不造新,
    懺謂#止斷未來非,
    悔謂#恥心於往犯。
    ---------------- 律藏《資持記》
    「悔」是「觀察過去」
    「懺」是「發願未來」
    佛陀時代,僧團有人犯錯,爲讓其恢復清淨,所以懺法出現。
    《金剛經》云:
    「信心清淨即生實相」。
    清淨是本具的。
    你越不清淨,再怎麼修法,不太容易能夠染心。
    「悔」-> 我以前做錯的事情,我悔過。
    「懺」-> 這件事情我希望我未來不要再犯了。
    *「懺悔」就是“我願意承擔” ~ 這件事未來的後果是怎麽樣,我願意去承擔。
    (而不是說,我懺悔了,表示這件事沒了。)
    通常師父會說,你要發一個願,做錯的這件事情不要再犯。
    這也是一種願。
    然後另外還有一種願。
    你自己再發一個願,即就此事情發想能利益眾生之願。
    如果後面這個願沒有發,你只是一直在「悔」。
    可是因為你有另外再發這個願,你的心會擺在後面這裡(怎麼製造機會,讓大家一起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所以真正的懺悔是非常光明、光亮的。
    「懺謂止斷未來非」->
    發願這件事不再犯了。
    「悔謂恥心於往犯」->
    這件事,如果再重來一次,我絕對不要再犯了。
    對於過去做的,應該怎麼承擔,就怎麽承擔。
    創造未來,你那整個緣才會改變。
    「懺」是「發願未來」創造好的。
    -------------------------------------------
    懺悔的種類(三種)
    作法懺 -- 身口所作一依法度(戒)
    •責心懺 •對首懺 •大眾懺
    取相懺 -- 定心運想相起為期(定)(拜佛、誦經)
    無生懺 -- 實證無我的空性(慧)
    (作法懺、取相懺 ->「事懺」)
    #無生懺(->「理懺」)
    •又名實相懺或無相懺。
    是以#實證無我的空性,親證#一切諸法的本性皆空,罪性本空,由心所造,不論戒罪或性罪,一但悟入實相無相,真性無性,便頓時消滅。
    修懺要旨
    «四明尊者教行錄»卷2
    法雖三種,行在一時,#寧可闕於前前不得虧於後後。無生最要,取相尚寬,蓋妙觀之宗是大乘之主。滅障如翻大地,草木皆枯,顯德如照澄江,森羅盡現。
    實證空性才是真正的懺悔,所以理懺是最重要的。
    這是從結「果」上面去講的。
    從「因」而說是多一分#覺照。
    -------------------------------------------
    ^#三昧
    01原始 --›
    •Samadhi,三摩提或三摩地,
    •#定境 的意思
    02大乘 --›
    •#定慧等持
    •定慧結合起來就叫做三昧
    03禪宗 --›
    不管是不是入定,是不是打坐,只要#心境很明朗、平穩、安定,沒有煩惱起伏,#有智慧的功能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
    •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定慧同時)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六祖此時方是大徹大悟)
    法華的智慧即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
    #境 -- ›#覺
    學佛,不是為了遇見佛,是為了遇見自己#本來面目。
    悟後起修全部靠經教。
    -------------------------------------------
    #法華三昧懺儀架構
    •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 第一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 第二
    •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 方法 第三
    •明初入道場#正修 行方法 第四
    •略明修#證相 第五
    -------------------------------------------
    #勸修第一
    ~
    •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通達無礙者。
    •欲得#聞十方諸佛所說。#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達不忘。#解釋演說無障礙者。
    ~
    •欲得破四魔。淨一切煩惱。滅一切障道罪。#現身入菩薩正位。#具一切諸佛自在功德者。
    菩薩正位即見道位之後。
    [勸修]=》[起信]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信有四個層次
    [迷][仰][解][證]
    #解 --> 真實的信願,來自於#聞經達理,斷疑生信。
    #證 --> 正信正行
    #前方便第二
    (修行有二種,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當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樂行品)
    一七日中先自調伏其心息諸緣事。供養三寶嚴飾道場。淨諸衣服一心繫念。自憶此身已來及過去世所有惡業。生重慚愧禮佛懺悔。行道誦經坐禪觀行。發願專精。
    ==========================
    #中觀
    •用方法的時候,不執著方法
    •遇到境界,不為境界所動,但對境界清清楚楚。
    •有形、有相,不起第二念,當下明察秋毫。
    #止 -- #觀
    講到後來全部串入「默照」。
    ***************************
    每日定課 ==》
    •#靜心 3分鍾
    •#禮佛 三拜 or 三問訊
    •誦‹#普門品› 1遍
    •#觀世音菩薩 聖號 108以上
    •#禮拜觀世音菩薩
    •持#發願、‹#大悲咒›
    (每日加一遍)
    •#迴向
    •#禮佛 三拜 or 三問訊
    -------------------------------------------
    藉由定課保持覺照。
    覺察自己、覺察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