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Natalie的中文發音好標準,幾乎沒有口音耶,好厲害
Natalie是混血人,所以中文一定是一級棒的啦!
15分35秒,Grace說她「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個人看法是:這就是「天主教國家」和「傳教區」(非教會國家)的差別。雖說:在天主教禮儀中,只有經神父祝聖的麵餅才稱為「聖體」,但「天主教的觀念」深入該國民俗中,使得他們對同樣由小麥製成的「麵包」也十分尊敬。這就是「文化」。以前我們教堂的神父是波蘭人,某一次彌撒後,他也曾嚴詞訓斥我們「不要浪費食物」。這和華人世界的情況很相似。雖說不是每個華人都贊同儒家思想,但孔孟的觀念,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欲速則不達」是來自論語,嘲笑別人時說的「50步笑百步」是來自孟子。婚喪習俗和古禮中的「士婚禮」、「士喪禮」有若合符節之處。看到別人昏昏欲睡,會說他「夢周公」去了。這些都是完全類似的情況。※本集出現的人物中,芭蒂、波蘭Anna、吉雷米是來自天主教國家。Grace則是在「傳教區」長大的天主教教友。
其實以前roti tissue面世時,沒有那麼誇張的高度,就會站著盤上,但大概只有十五公分高左右,吃起來也不會太不方便。現在看到的都盡量做得很高,都是拜旅遊所賜為了作為噱頭賣點,反而吃得比較麻煩,上菜時要有人托著,然後放到桌上橫倒要三四個盤子佔了一堆空間。吃法用掰來吃是對的,因為很薄很脆,所以用手指輕輕掰就能掰一片片下來,基本配備其實是煉乳,上來就已經直接淋在上面了,屬於是甜點。後來可能配合有些人不喜歡吃甜,才演變成煉乳另外上在盤子給你蘸,選擇也變成可以配咖哩(就像一般印度煎餅)。但個人沒看過配叁芭的,應該是台灣大馬餐廳而做出的選擇。
雪兒好可愛
Jinn is quite good looking actually. I like his smiles.
謝謝分享。
英國留學生報告, 吃牛油吐司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有3,4片, 把牛油都先夾在每一屠再疊一起, 熱力會溶掉牛油也會滲進吐司, 又方便又好吃不用那麼費力去抹, 這招我跟英國人學的超讚, 每天都這樣吃, 因為早上我們主食都是吐司沒有飯, 男生食量大的, 兩隻蛋bacons 加豆子再+4-6片吐司真不是問題, 英國又冷
白飯淋醬油很奇怪嗎😂 小時候常常放學回到家媽媽菜還沒煮好電鍋裡有保溫的飯淋個醬油+麻油解飢一下超好吃
我也會這樣吃,但我更愛醬油淋在粥上,超好吃😊
@@冰島小熊 真的好吃 讚
對啊,小時候,就會白飯加醬油,還有吃過白飯加糖… 來吃… 但不太愛吃甜的,除了甜食跟蛋糕以外
以前台灣比較貧窮的時候,白飯淋醬油會被父母罵(聽我阿公説的),因為以前的醬油算是比較貴的東西,太淡的話就加鹽巴,加醬油就變成太浪費.....😅😅
我看過美國人白飯加奶油。。 有點傻眼 😅
多謝🙏分享在臺灣的好朋友們的心路歷程(好/壞) 都非常感謝🙏❤🎉 水啦👍啦⋯⋯
餐卓禮儀主要是埸地氣氛。七十年代我曾在香港高級西餐廳做 暑期工,一個普通午餐,金屬餐具最少六件。正常是九件。晚餐更是有多沒有少。一個服務員,通常是服務四張卡座。附近必須有一個餐具櫃子。 刀叉匙等都超過一百件。並且有可能中途要添加。餐廳多為兩三層,地下及一樓是比較簡約,地牢及頂層則是標準晚餐地方,中午是不開放的,晚上六時才營運。但負責這樓層服務員,必須五時前進埸準備。尤其是客人是中歐人特別要小心。
「你只要碰過一盤,就算一盤的錢。」這個作法和以前某些旅館的冰箱相似。那些冰箱的飲料都是插在特殊的座子上。你打開冰箱,拔下飲料來喝,機器會自動感應「飲料被拔了」並自動紀錄(即使事後沒喝再放回去也一樣),退房時櫃台會加收飲料費。以前我們高中老師有講過:「沒事不要動他們冰箱的飲料!」
Natalie也太美了吧 !! 中文也好好 完全就是當地人的感覺!!!
筷子是萬用的,有點不好意思講,我在看電視的時候,會拿衛生筷夾波卡或是可樂果來吃。
我是马来西亚人,我会用手吃饭哦
吐司邊會拿去炸然後加砂糖當零嘴!😋有些麵包店會販售,有的雜貨店會有!
做麵包布丁甜品 bread pudding,烘乾麵包塊 croutons,麵包屑 breadcrumbs (炸東西時好用),還是 migas(一種西班牙式的早餐)😄
潤子的說話 讓我想到了阮月嬌😄😄
也是可以
我身邊的大馬華人都很厲害用手吃飯呢。
信仰不同吃法就不同😂
洗手用的檸檬茶在香港這邊的酒樓已經很少見了,好懷念
還有的,食海鮮酒家都會用茶加一塊檸檬片用來洗手
我最喜歡的崩潰美食來啦!
6:15 雪兒說得很對啊!!!
我在想韓國人是不是比台灣人更愛吃米飯,吃火鍋配白飯很正常,有次一群朋友去八方雲集吃鍋貼水餃,當中有個韓籍友人竟然問,有沒有白飯?還有,他們也喜歡吃完泡麵的麵後,把白飯加進泡麵湯裡,拌一拌再繼續吃。
泡麵放煎蛋人間美味😋
學會用筷子之後,是真的還滿萬能的XD啥時再拍的筷子挑戰呀~?
老實說許多台灣人筷子從小到大都拿不好,反倒我發現歐美人學習拿筷子特別標準,這點是我至今一直無法理解是什麼原因?況且製作單位應該不敢自找麻煩,畢竟兩位主持人就是拿不好筷子的人,顯而易見會被新住民打趴到無地自容吧!?
綜觀起來,飲食文化習慣,大大的影響著食物菜餚的變化。 使用筷子吃食物,讓台灣演變成集世界各國美食的大成!
北美人吃白飯會淋醬油或是溶化的奶油。
7:05 莎莎提到筷子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這點我非常認同,但這句之前那幾句附和Grace的話就多此一舉,似乎意有所指在嘲諷雪兒並突顯自己很會拿筷子嗎?倘若拿得好我還沒意見,況且雪兒可是筷子拿得很標準,這一段我都看了替妳尷尬😔😒過往有一集是介紹美食,她當場用調侃揶揄表情和語氣笑著對新住民說不會拿筷子,重點是自己筷子都拿不好,反觀有幾位新住民朋友筷子拿得非常標準,所以到底哪來的自信與勇氣在節目上講述這段話,我都替她感到無地自容,這一段至今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日後在談論到"筷子"相關,麻煩莎莎要懂得適可而止,對於用筷部分不要過分著墨,以免又引發觀感不佳
我剛好用筷子吃義大利麵時看到這影片
台灣的土司以前也是不切邊的,包刮三明治也沒切邊,因為大部分客人都不喜歡,才會開始把邊都切掉
加一個:香港食物真的不要加三色豆......
吐司切邊根本死罪!最好吃的就是邊了
冷了
JINN好眼熟
马来西亚的我习惯吃印度餐,马来餐时用手。
😁😁😁😁😁
曾有一個美籍友人告訴我,她剛到台灣時,就很喜歡咱們早餐店的蛋餅,各式各樣口味她都愛,但唯獨有一點她不喜歡,就是早餐店的「甜美乃滋」,還有另一個食物也是甜的,香腸,但她在這邊住超過半年之後,對這些食物的接受度已經滿高了。
roti tissue 就甜點,放白糖跟煉乳 , 咖哩醬&sambal都是邪教
對,白飯加醬油,本是窮人的最佳美食,若然再加一隻太陽煎蛋,更加美味
同意,但若加油蔥跟有一點鹽(鹹) ,會更香更好吃。只是一般的油蔥通常都沒有加鹽,所以要自己加鹽或加醬油~
杯子
我用右手擦
五餅二魚
不知道龍蝦是啥味道
都分
看來還是台灣比較隨性友善,你愛用什麼方法吃,沒人會管你...
應該正確來說,台灣人沒教餐桌禮儀,對於很多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都是從餐桌禮儀去判斷有無家庭教養
也不一定也,台灣人應該是世界少數很講究吃跟重視吃的,你說的應該是工具(筷子之類的)方面不會要求(但記得老一輩或現在的都有筷子不能插在飯上面,像插香那樣的禁忌)。 但吃法或料理方法或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你自己吃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但若跟別人一起吃或同桌的話,應該就會很多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辣或香菜之類的或鹹味,有人愛吃辣愛加一堆香菜,但也有人完全不吃辣完全不加香菜,這時候應該會有人生氣了。
鹹的不能配甜的!那很可惜耶!雞排+珍奶...🤤
烤
三根湯匙
用手吃飯,真的很不習慣耶,因為很髒。
吃前要洗手吃完還要再洗一次手太麻煩!油油黏黏的很噁😫
@@hedgehog1594 🤣🤣🤣是啊!真的很麻煩。
如果真的要用手吃,我一定要戴塑膠手套
不能接受日本的玉子燒(就煎雞蛋) 是甜的!! 還有台灣現在不少家的鹽酥雞,竟然是甜的!! 微甜,難怪那家生意很差… 士林夜市的碳烤雞排雖然貴也甜,但甜的令人可以接受,但全部的鹽酥雞全都是甜的… 傻眼!!
同樣不理解為什麼土司要去邊?什麼時候這還成專不專業的代表了?根本浪費食物
莎莎的邏輯認知就很有問題,吐司有無去邊竟然可以牽扯到專不專業,甚至還無腦評論店家確實令人反感厭惡😤😡
數十年前曾有報導吐司的微焦外皮也是易致癌物,所以就有一些人不吃吐司皮。這差不多是主持人那年紀出生年代的事,所以他們可能也不知為什麼不吃,就只是他們從小的習慣。其實若真不能吃,那他們應當吃任何麵包也都應先去皮,烤吐司機也不要用。
Jinn, 乱讲,谁说不能要求餐具。
來賓們比主持人更台灣! 哈哈,沒不好的意思。
印尼文化还真是特别,在中国只要是上了桌的菜,不管吃没吃,是绝对不能再上给别人的,否则会打老板
沒看到的就可以。。。
在台灣的外國料理 基本上都很一般,除非是像泰國人 或是義大利人自己開店。完全就是亂做,藉口就是我們是創意料理,還是說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
吃個東西,用何器具,沒那重要!食古不化才會堅持什麼啥文化禮節,不就安静地,把食物送進口中,慢慢吃!如果改用筷子多方便!不是嗎?
潤子,代表台灣跟您道歉!醋飯真的不能做飯糰!
不脆
讓我想到有次選舉, 有個候選人他的對手有丁守中, 就用耶穌的手被釘的畫面來攻擊丁守中:我不要釘手中(丁守中), 真是沒教養的候選人.
其實用筷子抓炸鷄是不禮貌。因爲西方人的習慣如果是太大的食物是可以用手吃的。
有神父祝福過的麵餅,才是耶穌的身體,不是所有的麵包都是耶穌的身體,沒祝福過的不是耶穌的身體,外國人的想法太誇張了耶穌還沒誕生前,麵餅就已經存在了,難道那時候的人們已經在吃耶穌的身體?外國人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世界上那麼多人做出很多麵包,難道耶穌的身體隨便誰都可以隨時做出來吃?聖經裡寫的很清楚,麵餅和葡萄酒,是經過耶穌祝福過,餅和葡萄酒是耶穌的身體和血,吃了祝福過的餅和酒,才能得到永生!所以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是耶穌的血聖水也是必須神父祝福過,才有聖神的力量在裡面,不是神父身邊所有的水都是聖水,沒經過神父祝福過的水不是聖水
應該是神父加持過的才算。
我每次都覺得 東南亞文化尤其是 馬來文化的國家 印尼 大馬 文萊等 ,都好像被 古印度文化影響? 洗屁屁和吃東西的方式也完全一樣
確實有接收過各國的文化,畢竟當時的馬來亞(還未獨立前)有各國商人,官員,奴隸等聚集在此。加上曾經成為好幾個國家的殖民地。殖民期間,大量不同的人種湧入,因此變成文化大熔爐。東南亞的國家確實因為經商,傳教,聯姻,殖民等的關係,導致文化相互傳播影響。當他們回國後,也會把文化帶回家鄉。
至於誰是第一個開始有關文化的,我也不清楚,需要查看誰的歷史最悠久,搞不好真的是古印度。😊
不要來往了
😂可以手撕耶稣的身体 但是不能切耶稣的身体
手撕OO身體???我怎想怎怪...
很多印尼華僑飲食文化很大程度被當地人同化
法國跟那個Grace 接受能力超差,這種人不要出國,永遠留回他們自己國家就好啦
8:00 為什麼蠻喜歡把事情怪在日本人?他們的吃法 你要問為什麼, 而不是因為他的習慣很像日本人🙄
的確,怪到日本人身上很莫名其妙也很沒禮貌。
Natalie的中文發音好標準,幾乎沒有口音耶,好厲害
Natalie是混血人,所以中文一定是一級棒的啦!
15分35秒,Grace說她「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個人看法是:這就是「天主教國家」和「傳教區」(非教會國家)的差別。
雖說:在天主教禮儀中,只有經神父祝聖的麵餅才稱為「聖體」,但「天主教的觀念」深入該國民俗中,使得他們對同樣由小麥製成的「麵包」也十分尊敬。這就是「文化」。
以前我們教堂的神父是波蘭人,某一次彌撒後,他也曾嚴詞訓斥我們「不要浪費食物」。
這和華人世界的情況很相似。雖說不是每個華人都贊同儒家思想,但孔孟的觀念,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欲速則不達」是來自論語,嘲笑別人時說的「50步笑百步」是來自孟子。婚喪習俗和古禮中的「士婚禮」、「士喪禮」有若合符節之處。看到別人昏昏欲睡,會說他「夢周公」去了。這些都是完全類似的情況。
※本集出現的人物中,芭蒂、波蘭Anna、吉雷米是來自天主教國家。Grace則是在「傳教區」長大的天主教教友。
其實以前roti tissue面世時,沒有那麼誇張的高度,就會站著盤上,但大概只有十五公分高左右,吃起來也不會太不方便。現在看到的都盡量做得很高,都是拜旅遊所賜為了作為噱頭賣點,反而吃得比較麻煩,上菜時要有人托著,然後放到桌上橫倒要三四個盤子佔了一堆空間。吃法用掰來吃是對的,因為很薄很脆,所以用手指輕輕掰就能掰一片片下來,基本配備其實是煉乳,上來就已經直接淋在上面了,屬於是甜點。後來可能配合有些人不喜歡吃甜,才演變成煉乳另外上在盤子給你蘸,選擇也變成可以配咖哩(就像一般印度煎餅)。但個人沒看過配叁芭的,應該是台灣大馬餐廳而做出的選擇。
雪兒好可愛
Jinn is quite good looking actually. I like his smiles.
謝謝分享。
英國留學生報告, 吃牛油吐司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有3,4片, 把牛油都先夾在每一屠再疊一起, 熱力會溶掉牛油也會滲進吐司, 又方便又好吃不用那麼費力去抹, 這招我跟英國人學的超讚, 每天都這樣吃, 因為早上我們主食都是吐司沒有飯, 男生食量大的, 兩隻蛋bacons 加豆子再+4-6片吐司真不是問題, 英國又冷
白飯淋醬油很奇怪嗎😂
小時候常常放學回到家
媽媽菜還沒煮好
電鍋裡有保溫的飯
淋個醬油+麻油
解飢一下超好吃
我也會這樣吃,但我更愛醬油淋在粥上,超好吃😊
@@冰島小熊 真的好吃 讚
對啊,小時候,就會白飯加醬油,還有吃過白飯加糖… 來吃… 但不太愛吃甜的,除了甜食跟蛋糕以外
以前台灣比較貧窮的時候,白飯淋醬油會被父母罵(聽我阿公説的),因為以前的醬油算是比較貴的東西,太淡的話就加鹽巴,加醬油就變成太浪費.....😅😅
我看過美國人白飯加奶油。。 有點傻眼 😅
多謝🙏分享
在臺灣的好朋友們的心路歷程(好/壞) 都非常感謝🙏❤🎉 水啦👍啦⋯⋯
餐卓禮儀主要是埸地氣氛。七十年代我曾在香港高級西餐廳做 暑期工,一個普通午餐,金屬餐具最少六件。正常是九件。晚餐更是有多沒有少。一個服務員,通常是服務四張卡座。附近必須有一個餐具櫃子。 刀叉匙等都超過一百件。並且有可能中途要添加。餐廳多為兩三層,地下及一樓是比較簡約,地牢及頂層則是標準晚餐地方,中午是不開放的,晚上六時才營運。但負責這樓層服務員,必須五時前進埸準備。尤其是客人是中歐人特別要小心。
「你只要碰過一盤,就算一盤的錢。」這個作法和以前某些旅館的冰箱相似。那些冰箱的飲料都是插在特殊的座子上。你打開冰箱,拔下飲料來喝,機器會自動感應「飲料被拔了」並自動紀錄(即使事後沒喝再放回去也一樣),退房時櫃台會加收飲料費。以前我們高中老師有講過:「沒事不要動他們冰箱的飲料!」
Natalie也太美了吧 !! 中文也好好 完全就是當地人的感覺!!!
筷子是萬用的,有點不好意思講,我在看電視的時候,會拿衛生筷夾波卡或是可樂果來吃。
我是马来西亚人,我会用手吃饭哦
吐司邊會拿去炸然後加砂糖當零嘴!😋有些麵包店會販售,有的雜貨店會有!
做麵包布丁甜品 bread pudding,烘乾麵包塊 croutons,麵包屑 breadcrumbs (炸東西時好用),還是 migas(一種西班牙式的早餐)😄
潤子的說話 讓我想到了阮月嬌😄😄
也是可以
我身邊的大馬華人都很厲害用手吃飯呢。
信仰不同吃法就不同😂
洗手用的檸檬茶在香港這邊的酒樓已經很少見了,好懷念
還有的,食海鮮酒家都會用茶加一塊檸檬片用來洗手
我最喜歡的崩潰美食來啦!
6:15 雪兒說得很對啊!!!
我在想韓國人是不是比台灣人更愛吃米飯,吃火鍋配白飯很正常,
有次一群朋友去八方雲集吃鍋貼水餃,當中有個韓籍友人竟然問,有沒有白飯?
還有,他們也喜歡吃完泡麵的麵後,把白飯加進泡麵湯裡,拌一拌再繼續吃。
泡麵放煎蛋人間美味😋
學會用筷子之後,是真的還滿萬能的XD
啥時再拍的筷子挑戰呀~?
老實說許多台灣人筷子從小到大都拿不好,
反倒我發現歐美人學習拿筷子特別標準,
這點是我至今一直無法理解是什麼原因?
況且製作單位應該不敢自找麻煩,畢竟兩位主持人就是拿不好筷子的人,
顯而易見會被新住民打趴到無地自容吧!?
綜觀起來,飲食文化習慣,大大的影響著食物菜餚的變化。
使用筷子吃食物,讓台灣演變成集世界各國美食的大成!
北美人吃白飯會淋醬油或是溶化的奶油。
7:05 莎莎提到筷子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這點我非常認同,
但這句之前那幾句附和Grace的話就多此一舉,
似乎意有所指在嘲諷雪兒並突顯自己很會拿筷子嗎?
倘若拿得好我還沒意見,況且雪兒可是筷子拿得很標準,
這一段我都看了替妳尷尬😔😒
過往有一集是介紹美食,她當場用調侃揶揄表情和語氣笑著對新住民說不會拿筷子,
重點是自己筷子都拿不好,反觀有幾位新住民朋友筷子拿得非常標準,
所以到底哪來的自信與勇氣在節目上講述這段話,我都替她感到無地自容,
這一段至今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日後在談論到"筷子"相關,
麻煩莎莎要懂得適可而止,對於用筷部分不要過分著墨,以免又引發觀感不佳
我剛好用筷子吃義大利麵時看到這影片
台灣的土司以前也是不切邊的,包刮三明治也沒切邊,因為大部分客人都不喜歡,才會開始把邊都切掉
加一個:香港食物真的不要加三色豆......
吐司切邊根本死罪!最好吃的就是邊了
冷了
JINN好眼熟
马来西亚的我习惯吃印度餐,马来餐时用手。
😁😁😁😁😁
曾有一個美籍友人告訴我,她剛到台灣時,就很喜歡咱們早餐店的蛋餅,各式各樣口味她都愛,但唯獨有一點她不喜歡,就是早餐店的「甜美乃滋」,還有另一個食物也是甜的,香腸,但她在這邊住超過半年之後,對這些食物的接受度已經滿高了。
roti tissue 就甜點,放白糖跟煉乳 , 咖哩醬&sambal都是邪教
對,白飯加醬油,本是窮人的最佳美食,若然再加一隻太陽煎蛋,更加美味
同意,但若加油蔥跟有一點鹽(鹹) ,會更香更好吃。只是一般的油蔥通常都沒有加鹽,所以要自己加鹽或加醬油~
杯子
我用右手擦
五餅二魚
不知道龍蝦是啥味道
都分
看來還是台灣比較隨性友善,你愛用什麼方法吃,沒人會管你...
應該正確來說,台灣人沒教餐桌禮儀,對於很多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都是從餐桌禮儀去判斷有無家庭教養
也不一定也,台灣人應該是世界少數很講究吃跟重視吃的,你說的應該是工具(筷子之類的)方面不會要求(但記得老一輩或現在的都有筷子不能插在飯上面,像插香那樣的禁忌)。 但吃法或料理方法或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你自己吃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但若跟別人一起吃或同桌的話,應該就會很多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辣或香菜之類的或鹹味,有人愛吃辣愛加一堆香菜,但也有人完全不吃辣完全不加香菜,這時候應該會有人生氣了。
鹹的不能配甜的!那很可惜耶!雞排+珍奶...🤤
烤
三根湯匙
用手吃飯,真的很不習慣耶,因為很髒。
吃前要洗手吃完還要再洗一次手太麻煩!油油黏黏的很噁😫
@@hedgehog1594 🤣🤣🤣是啊!真的很麻煩。
如果真的要用手吃,我一定要戴塑膠手套
不能接受日本的玉子燒(就煎雞蛋) 是甜的!! 還有台灣現在不少家的鹽酥雞,竟然是甜的!! 微甜,難怪那家生意很差… 士林夜市的碳烤雞排雖然貴也甜,但甜的令人可以接受,但全部的鹽酥雞全都是甜的… 傻眼!!
同樣不理解為什麼土司要去邊?什麼時候這還成專不專業的代表了?根本浪費食物
莎莎的邏輯認知就很有問題,吐司有無去邊竟然可以牽扯到專不專業,
甚至還無腦評論店家確實令人反感厭惡😤😡
數十年前曾有報導吐司的微焦外皮也是易致癌物,所以就有一些人不吃吐司皮。
這差不多是主持人那年紀出生年代的事,所以他們可能也不知為什麼不吃,就只是他們從小的習慣。
其實若真不能吃,那他們應當吃任何麵包也都應先去皮,烤吐司機也不要用。
Jinn, 乱讲,谁说不能要求餐具。
來賓們比主持人更台灣! 哈哈,沒不好的意思。
印尼文化还真是特别,在中国只要是上了桌的菜,不管吃没吃,是绝对不能再上给别人的,否则会打老板
沒看到的就可以。。。
在台灣的外國料理 基本上都很一般,除非是像泰國人 或是義大利人自己開店。
完全就是亂做,藉口就是我們是創意料理,還是說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
吃個東西,用何器具,沒那重要!食古不化才會堅持什麼啥文化禮節,不就安静地,把食物送進口中,慢慢吃!
如果改用筷子多方便!不是嗎?
潤子,代表台灣跟您道歉!醋飯真的不能做飯糰!
不脆
讓我想到有次選舉, 有個候選人他的對手有丁守中, 就用耶穌的手被釘的畫面來攻擊丁守中:我不要釘手中(丁守中), 真是沒教養的候選人.
其實用筷子抓炸鷄是不禮貌。因爲西方人的習慣如果是太大的食物是可以用手吃的。
有神父祝福過的麵餅,才是耶穌的身體,不是所有的麵包都是耶穌的身體,沒祝福過的不是耶穌的身體,外國人的想法太誇張了
耶穌還沒誕生前,麵餅就已經存在了,難道那時候的人們已經在吃耶穌的身體?外國人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
世界上那麼多人做出很多麵包,難道耶穌的身體隨便誰都可以隨時做出來吃?聖經裡寫的很清楚,麵餅和葡萄酒,是經過耶穌祝福過,餅和葡萄酒是耶穌的身體和血,吃了祝福過的餅和酒,才能得到永生!
所以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是耶穌的血
聖水也是必須神父祝福過,才有聖神的力量在裡面,不是神父身邊所有的水都是聖水,沒經過神父祝福過的水不是聖水
應該是神父加持過的才算。
我每次都覺得 東南亞文化尤其是 馬來文化的國家 印尼 大馬 文萊等 ,都好像被 古印度文化影響? 洗屁屁和吃東西的方式也完全一樣
確實有接收過各國的文化,畢竟當時的馬來亞(還未獨立前)有各國商人,官員,奴隸等聚集在此。加上曾經成為好幾個國家的殖民地。殖民期間,大量不同的人種湧入,因此變成文化大熔爐。
東南亞的國家確實因為經商,傳教,聯姻,殖民等的關係,導致文化相互傳播影響。當他們回國後,也會把文化帶回家鄉。
至於誰是第一個開始有關文化的,我也不清楚,需要查看誰的歷史最悠久,搞不好真的是古印度。😊
不要來往了
😂可以手撕耶稣的身体 但是不能切耶稣的身体
手撕OO身體???我怎想怎怪...
很多印尼華僑飲食文化很大程度被當地人同化
法國跟那個Grace 接受能力超差,這種人不要出國,永遠留回他們自己國家就好啦
8:00 為什麼蠻喜歡把事情怪在日本人?
他們的吃法 你要問為什麼, 而不是因為他的習慣很像日本人🙄
的確,怪到日本人身上很莫名其妙也很沒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