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bullshit,near field studio moniter和你推荐的喇叭设计上分别是很大的。 第一,每个品牌,例如Grado,B&W,seinheiser hd650 等等的毫无例外都会有一个house的signature,而且这种signature并不是用来监听音乐的,而是用来美化音乐的。大多数的这些喇叭配搭不一样的dac和amplifier都勉强能听全类的音乐,但每种配搭适合的音乐类型也不一样,保证性差很远的。而且能听和听的准确没有分别吗? 第二,near field moniter的设计初衷用简单一点的说法就是,不是用来听音乐的,而是用来听声音。音乐和声音的分别在哪里呢?声音是没有经过修饰的,是不需要优雅的,更不需要动听和有感染力的。而90%以上的喇叭调音都是有着自己的house signature,这些都是用来听音乐的。 第三,near field和普通的fill the room speaker 的分别就好像studio和opera house 一样的分别。你用B&W听到的人声就好像是opera house里面所听到的,低频饱满,有着全面无死角的弧形计算得刚刚好的回音,高音也会被木头等等的材质适当的吸收,让你有高音不刺耳,低音不臃肿等等的体验。而near field的就好像studio一般把几乎所有的不要的声音例如回音全吸收,让你的声音接近干巴巴最原始的录音声音。Near field 的意思就是要你靠近听,为什么要靠近听?就是为了确保弹回来的回音至少是直接音的三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 这就是near field和fill the room speaker的区别,还有studio monitor和entertainment speaker的区别。 至于你问用near field studio monitor来听音乐会不会很干,EQ很没激情,一听全部音乐都是缺这里缺哪里的?一般上不会。因为如果新手小白听到低音很干或者高音很干就会一直用EQ狂加低音和高音,所以一般入门,不是很高级的studio monitor还是会有boost一点低频和高频的,就是让你mastering的时候手不要这么重。除此之外,有些还会在某些比较容易刺耳的frequency上有点小boost,就是为了突显容易刺耳的声音,让你mastering的时候跟着他的凸显来削弱,跟着他的削弱来凸显。 当然录音室mastering完的成品肯定要换多几个喇叭来试试看在个别的house signature有什么样的分别,但一般都是找些比较差的喇叭来测试,最重要的一个反而是车里的音响。因为现代音乐主打的就是听个响,所以在车里听好不好听反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观众量,所以现在很多歌曲低音都不会下到40-80的,包括yoasabi的idol。
這集內容的講解稍微有失常態的水準
監聽喇叭的功能跟目的有客觀也有主觀的考量,選擇甚麼廠牌/價格/類型/型號 也並不代表甚麼喇叭就是"監聽"或是"非監聽"。
監聽喇叭對錄音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基準點,而且不一定是只有單一個基準。
幾個例子:
1. Yamaha的HS系列(主動近場監聽) 的聲音就很一般,但因為它在各地都容易取得,便宜,很多錄音是用它的其中一個原因往往是 "如果用這喇叭監聽做出來的音樂都可以好聽,那大部分的喇吧撥放我的音樂也不會太差"
2. 近場喇叭的設計需要DSP的確是要把"空間條件"這個變數拿掉,因為每個消費者聆聽的空間都不同,所以把這個變數去掉,可以達到比較客觀的調整
3. 影片中提到的那幾個品牌跟特定幾個錄音室的偏好也不能代表用那些品牌或型號就代表這些適合近場聆聽...
4. 找出錄音的瑕疵確定是其中一個目的,所以選擇某些特定的喇叭讓工程師能更輕易的找到所謂的瑕疵,達到可以讓工程師判斷要怎麼處理這個瑕疵,也是"監聽喇叭"的一種用途。
5. 工程師會刻意用低頻很多的喇叭來監聽,原因不是因為那是工程師要的聲音,而是因為市場上消費型喇叭大多都偏向V型的調音,因為現代的音樂類型也好,大多數消費者的偏好也好,工程師用低頻多的喇叭監聽可以判斷要如何調整低頻的量
6. 監聽喇叭需要DSP達到近場的能力的確有成本考量,但不只單單因為喇叭本身便宜,而是因為並非每個創作者都有那個預算去做空間優化,他可能是獨立創作者,在自己簡單的生活空間就創作,所以不希望自己所在的環境影響調整創作。這是創作器材,網路,科技,市場 等等綜合的演變而產生出來的解決方案。而預算高規模大的錄音室也會用近場監聽,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市場主流或趨勢用這類工具的話,那它們考慮使用一樣的工具來當基準點也有意義。
所以,有市場就有需求,是工具就有利用的方式跟策略/目的。但用超大的B&W放在近場聽,單純只是因為有預算,有贊助(?),工程師個人偏好。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這樣聽的...
十分抱歉,突然發現回這文好像是來吐槽而已。
陳甯加油! 希望你的評測與分享能夠更客觀與公正,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朋友follow。
@@findyourzero 沒關係,他似乎也沒想理你
你比陳甯專業多了
他也一知半解罢了,全靠吹。理论知识,数学-都没有~。 台湾人也太好骗了😂😢
抱歉 今天講的這個沒有辦法認同
錄音室用什麼喇叭是有蠻嚴格的要求的
為什麼YAMAHA白盆各大小錄音室全都有,決不只是便宜二字
它的聲音極為乾燥,也因此拿來聽錄音時糾錯非常容易
這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特點,不是任何一般喇叭能夠做到
一般錄音室喇叭品牌就是那幾個,不說Genelec實在太奇怪
錄音室喇叭三角形擺位也與一般喇叭不同,求的就是完全的直接音
求的是真實
任何空間影響能避就避
跟一般喇叭求的是"美"其實差別很大
能拿來"工作""糾錯"的喇叭,跟拿來"享受"的喇叭,其實真的有很大不同
我的電腦喇叭就是用genelec 8020,優點就是雜食音場定位清楚聲音清晰(電影、電玩、音樂),然後不用再整那些擴大器之類的,不然擴大機發熱發的厲害放在電腦附近感覺不太現實
有一點忘了提
監聽喇叭的 真實 對應的是
“麥克風收音”的真實
而非一般喇叭模擬讓你覺得樂器人聲在你面前的 真實
而我們這一行的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麥克風 跟攝影機紀錄下的真實,”轉譯”成大眾覺得的美麗與真實
真力 8030C 雲試聽之後感覺很好聽,可能我就喜歡這種味道吧,還原創作者原本想表達的內容。還有一個原因是方便,不用折騰其他東西。
@@Rextsaiyo Genelec現在還有出個G系列的,是專門用來聽音樂 ,跟監聽系列長得一樣
如何證明誰才是無音染喇叭 難道難聽 乾 冷 不是音染 。請問你們修正瑕疵,是否只是為了讓難聽的喇叭不要太難聽。真實的聲音就是真實,或者你認為是一種瑕疵。
我就觉得监听音箱很好听,监听追求的曲线平直,失真小,无音染,结像感很好,声压给力.反正我就是钟爱这种声音.我以前用bw705换成现在是ik mtm近场,adam s3v中场,好听太多,省事太多,也省钱太多,不用买功放了,支持数字输入甚至连解码都不用买,直接买usb界面或者能输出数字信号的数播,有点闲钱还可以整个数字处理器,比如titans lab helen.
專業監聽喇叭用途主要是作錄音混音的叁考&基準,還有一類是作爲比較和驗證Verify(成音),ㄧ般HiFi音箱的物理條件音壓輸出、動態(速度)及頻響等較難達到專業監聽高音壓高動態的要求,貴視頻裡頭提到的B廠就是這用途,用來驗證在家用喇叭上所聽到的聲音,商業錄音室的客戶如唱片公司會要求作適時的比較在HiFi喇叭上的差別以適度修編調整音色音場走向但這時已是接近成品的成音,專業音箱要承受的條件較高(未壓縮的動態響應),HiFi音箱在高動態高音壓的條件下就很可能會常燒單體了!現在的市場走向反而是CP值較高的專業音箱被一些家用市場用戶接納,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的差異點,如主觀的音色音場差異,只能親身體驗感受,無法用言語形容,這也是音響迷人的地方,小弟不學多請賜教。
hifi是美化,监听是挑错,hifi是欣赏,监听是生产,hifi是生活,监听是工作,有一部分监听设备和hifi设备是可以在两个领域里都有很好的表现的,至于监听的定义,没有十年以上的专业声音工作经验,是很难有具体的概念理解的。所以发烧友和工程师这两个名词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一个是乐趣一个是职业,陈老师hifi理念非常赞!
比喻不是這樣比喻的吧?監聽喇叭跟HiFi喇叭的設計跟屬性本來就是不一樣的,這不是行業共識嗎?怎麼突然就變成是預算問題?🤣眼線筆也是筆,鋼筆也是筆,專業化妝師都用幾百塊的眼線筆來畫眼線,難道是因為他們買不起幾萬塊的萬寶龍嗎?浴缸也是缸,魚缸也是缸,用魚缸養魚的人,難道是因為浴缸太貴嗎?混音師選擇用監聽喇叭來混音,就跟運動員選擇穿運動服來做訓練是一樣的意思,那是屬性問題,不是預算問題。當然,你如果硬要穿一套高端定制的羊駝毛料西裝去健身房訓練也不是不行啦,就跟你有錢到硬要買一個元代的青花瓷來當醒酒器也是可以的,但你不能說,沒有這樣做的人,純粹是因為口袋不夠深吧?(雖然也有可能是啦),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智商比較在線啊🤣
陳寗之前的影片不錯,但這部影片對監聽喇叭的特性,顯然是功課做的相對少的
1. 監聽喇叭主要訴求頻率響應曲線平直,要盡可能地還原錄製的聲音。
2. 各大錄音室的常客比方Gelenc, 每個距離都有一個適合尺寸的單體,要大顆,要重低音,要嵌入式都有,單價也是十分昂貴
3. 沒有低頻可以了解一下監聽專用sub-woofer, 配合DSP房間/空間校正,低頻管理,來達到全頻段頻響平直
4. 頻率響應,指向性,軸向曲線,離軸曲線,監聽喇叭是靠這些參數吃飯,服務靠做音樂吃飯的專業人士,一般喇叭就算再貴也未必是對手。
Alex 兄 這樣你是捉錯用神,雖然你有鑑聽方面的專業
15:20
👆陳寗不是批評鑑聽喇叭的不是,而是說一些廠商推出廉價低質的喇叭,卻以鑑聽為名銷售,混淆買家.
@@simson99w 何謂"以鑑聽為名銷售廉價低質的喇叭",能否舉例?
這觀念真的是江湖一點訣。錄音室會有多對喇叭就是有工作需求。
大範圍來說只要能讓錄音師工作順利的喇叭,就能進錄音室使用。
混音師常會需要找出優劣間最好的妥協點,所以喇叭不只要能反應缺點還要能反映優點。
這前提下音染問題通常不會是首要考量的點,因為還有錄音師本身聽覺喜好問題。
真的有幾對喇叭是以前台灣錄音室真的幾乎每家都看的到,
細節原因就不說了,但在百家齊放的現代就不一定了。
反過來看也是有音響愛好者偏好錄音室常見的喇叭。
規範不是強制性的,可以因人、地,去調整到能順利工作。
所以觀念上是工作者需要監聽喇叭,而不是監聽喇叭適合工作。
專業不同,玩音響跟音樂創作本來就有不同追求,沒有去錄音室真正做出作品,說法實在無法取信於人。
陳甯說救護車也可以用來送飲料,這個道理應該不需要開過救護車或是醫療專業人士才能了解吧?所以跟專業沒有半毛錢關係,常識而已。
@@jamesm5056 你會拿救護車來送飲料嗎
用途不同啊
@@GBR9794 adam eve 還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廠牌 他真的是在賣設備 所以把監聽說的一文不值
謝謝您的講解,受教,感恩
監聽喇叭聽起來是真的比較(近),那種感覺很像在你耳邊,即使你轉的很小聲,但是一般音響不管你怎麼近距離聽,永遠就是遠遠的感覺,是真的不太一樣
所以呢,就是用監聽音箱近場聆聽效果最接近一般混音師混音出來的聲音。混音師混音是大的小的一起用,
別忘了 玩音響 除了設備外 空間也是一大重點 不然那些專門做監聽喇叭的品牌幹麻花這麼多心思在這邊 [老屁股]要確誒~
想看看陳寗的電腦桌是怎麼配置的哈哈
想看+1
以前好像有幾集有出現電腦桌的畫面,但好像還沒有一次完整介紹過的……
並且現在陳寗的最新配置說不定有再進化呢~
說得好👏🏻
消費者用混音完成的產品糾結監聽沒有意義,想要真實就去聽現場表演。聲音耳聽為憑,選自己喜歡比較重要~
寗哥,讚啦👍(終於講這個主題了,感謝🙏
來了,辣個監聽喇叭來了
耳朵是個好東西 如果每天讓你聽一對喇叭評測 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自己的感想 只是我們大多數人沒機會聽那麼多種的聲音而已
影片的重點真的要自己多聽才能有比較的依據 如果真的沒有自己試聽過 12345678套聲音的話千萬不要買 不然會得換換病
應該還是有分為比較適合拿來監聽或者比較不適合的吧?
就像拍照或錄影,要是螢幕本身色準度不高整個偏綠,可能你調出來照片自己看是綠色別人看就偏藍。
同樣的要是拿中頻偏厚的喇叭,調出來可能覺得中頻夠了,但是換個喇叭聽起來就不行。
這個問題就有點像在說監聽喇叭的頻率響應很平直
@@SyuAsyou 我覺得也不一定是平直啦,畢竟每種音樂的受眾不同,還有調音師個人偏好問題,用太平直的反而抓不太到好聽的聲音吧?畢竟會聽小提琴的,大多數會用適合小提琴的喇叭。
我覺得只要不妨礙工作,用什麼喇叭都可以,但可能有些就是會讓工作變得不那麼高效。
所以理論上什麼喇叭都可以拿來調音,但理論終究是理論,現實中應該就是那幾顆人家很愛用。
Thanks for the analysis!
陳寗你好棒
未看先猜留言一定又會出現所謂專業人士講一些明明是中文卻看不懂的語言,他們不懂什麼叫專業是說對方聽得懂的話,而不是滿嘴專有名詞,這也是很多人聽到「音響」兩個字就卻步的原因之一。
唉!隔行如隔山!真的亂說一通!你有進過錄音室當個錄音師嗎?唉😮💨
不知道誰可笑、不用再誤人子弟了!
雖然講的跟我實際的音響體驗完全不一樣,但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只是音響新手選器材的時候還是要小心,因為喇叭單價不便宜要小心。
陳寗你好棒
補充一下
近場監聽喇叭的cone形狀、相位錐
會特別強調 聲音擴散性(Sound Dispersion)
左右聲道投射角太窄的喇叭
硬要近場使用
會造成失去立體音場(跟耳機左右完全分離一樣)
高級喇叭的擴散一般都非常好
擴散越好 越接近點音源
聽者在各個偏離角都有飽滿的聲場
(Sweet point很大)
但錐形擴散角大 聲音能量就較分散
導致同樣功率下輸出音壓SPL偏低(低效率)
註:SPL是在喇叭正前方量測不考慮擴散範圍
反之,電吉他擴音喇叭、PA喇叭
為了聲音投射遠、音壓大
擴散角故意設計很小
小小體積的喇叭Max SPL都可破百dB
但很直接 很刮耳 很難聽
結論是:
優質喇叭只是效率較差
遠近場聽都會很好聽
會特別強調近場 大概都是經濟型設計
在眾多擴散性不良的喇叭中搶佔一個稍好的位置
PA喇叭可能一般人少接觸
去街頭藝人場子聽聽Roland Cube Street (Ex)
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高級大聲公😂
陳寗你好棒! 請問甚麼時候分享B&O Explore 能跟A1 2nd做比較嗎
像Neumann/Genelec這類的近場監聽,不就是透過DSP讓混音師得到一個“及時且正確”的聲場嗎?錄音師再藉由這些器材檢視每個聲部是否在應該在的位置、或者聲像會不會過寬過窄
其他家用喇叭當然也做得到不過沒那麼方便且實惠,讓我選的話還是會選一般的家用喇叭,畢竟在一定預算內比起正確的聲音,還是動次打次的低音與過寬的人聲讓人開心多了
genelec加個7040a也是能動次打次
很多中场监听都能到32hz左右了,低音炮都不用加.
謝謝陳寗分享,陳寗你好
寗哥讃 我看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在講監聽喇叭
當時對音響可以說一無所知 結果一直看到了現在
然後你就被他的屁話帶偏了
挪威唱片公司2L好像把錄音室的喇叭都升級成Genelec,不知道是因為2L想錄製環繞聲的關係,或是Genelec喇叭本身的發散特性跟其他品牌的喇叭不同?讓我不禁思考如果想玩家庭劇院或是杜比環繞的人,選購類似Genelec這類的喇叭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當然前提是預算要夠。蠻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聽聽陳寗對這方面有什麼看法
你可以看影視颶風,也算大陸up主影像處理第一了,他們新工作室那集也是弄了個視聽室看作品跟娛樂,裡面就是用真力
@@Rextsaiyo 感謝分享
真力GLM校對設置簡單,軟體功能多,而且聲音精準,對愛用器材調音的燒友(陳甯也算是賣這種的,應該看過他的商城吧?)不友好,當然不會有什麼評價,國外的發燒圈也一樣,除了ASR的圈子。
至於特性嗎。。。真力五吋以下的一定要有低音炮,要不然幾乎沒有低頻,至於中高頻嗎。。。真力GLM校對後非常準,所以你的媒體來源也需要換,要不然遇到收錄不好的音源對金耳朵不友好。不用GLM也可以,但是高頻會亮一點,細節一樣好,精準度跟深度會變薄一點。紐曼跟ATC和真力相反,沒校準之前會比較厚實,低頻能下濳,但是很容易出現低頻駐波問題,細節精準沒真力那麼好,比較麻煩的是沒有真力GLM校對好用,效果還行。
如果不要低音炮的話,可以試試真力三吋的當環繞,紐曼或ATC當左右聲道,用第三方軟體校準,會比較便宜。全上真力GLM會非常貴,不建議。
最近的聲音有點dry 且有notch頻率凹陷
聽起來好像是用了兩隻麥克風錄的?
在某些距離產生頻率抵銷
我從音響小白 聽你的頻道後 我真的進步很多
想來求證一下我的想法,一些錄音室用的喇叭和耳機,例如yamaha著名的NS10m還有鐵三角的M70X耳機,他們的聲音特色就是非常的乾非常的刺,請問這樣的聲音是不是因為糾錯很容易,所以是專門設計來"工作"、"糾錯"的??
還有另一類的錄音室喇叭品牌(KRK、紐曼等等),其聲音聽起來會有種"董茲董茲"的感覺,動態對比似乎特別高,這種聲音是不是也是因為有利於糾錯或有利於錄音工程的某些需求而特別設計的?
對 各種麥克風錄製的音訊都很容易在白盆上聽出瑕疵
請問寗大,在兩隻喇叭間距離不變的情況下,人離喇叭平面越近,是不是toe-in角度也要越大呢?
近場聆聽時喇叭間的距離是否該維持120~200cm? 還是該縮短一點呢?
我想請問一下像genelec真力這種喇叭有些價位和b&w的formation duo有重疊,那應該如何選擇呢?感謝🙏
要無音染跟想自己DSP調味的選真力加GLM,要廠家音染加連結方便性的用formation duo。
為什麼艾比路錄音室要用三個803喇叭呢?我們的認知都是用兩個喇叭去聽左右聲道,那中間是聽什麼呢🤔?
艾比路那間是拿來做5.1
有些人近場聆聽,為了扮大哥,買近場監聽喇叭,換了一對又一對……🤣
请问dared mp-5bt胆机配啥箱子好?
這次的影片跟我的認知有蠻大的出入, 不知道有在業界的混音師或是在錄音室工作的人來說說看法嗎?
@@GBR9794 其實我覺得拿近場監聽來說嘴很沒有意義, 你說的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認知,,,所以影片可以講成這樣 真的是,,,,,
認識幾位老師也有自己在做一些作品,娛樂用跟專業用途的東西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近場監聽只是一個比喻 他放的很近然後給你用來辨識你要用的聲音或是你有需要聽到的聲音,光是近場就也有好幾種不一樣的地方例如舞台用近場監聽或是錄音室用….之類的,近場監聽不是不好聽而是大多數人被亂七八糟的低頻跟刻意被營造的空間感養壞了,錄音室近場監聽要的是我從(麥克風)收到的那個聲音拿出來聽有個盡量還原的聲音然後對於聲音的定位以及頻率平衡上有好的品質!這才是所謂的《真實》而不是我要感受誰在我面前唱歌誰在我面前拉小提琴的那種感覺 如果願意購買到adam eve 真力 或是紐曼等等的5寸甚至7寸進場監聽 我相信很多被動式喇叭你會聽不慣 因為多餘的染色反而沒辦法讓你專注在細節 剩下的就說到這邊 與其相信別人的嘴 音響還是相信自己的耳朵最實際
陳寗好棒噢
音響回真的很讚,謝謝陳寗的講解,
另外想請問陳寗關於升頻這件事的看法。
剛剛腦海中出現一個畫面……
一台小小的電腦兩邊配著一對西敏寺🤣🤣🤣🤣
雙標這件事真的很容易發生,而且有時候我自己也會不自覺的雙標了……
但說真的,隨著越了解世事,,我個人也會盡自己所能的不要去雙標別人。
因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也不喜歡被雙標。
所以,大家都別雙標那不是很愉快嗎?
怎麼沒有提到TANNOY GOLD
最近在看監聽喇叭就出了這集,共時性?
完全是bullshit,near field studio moniter和你推荐的喇叭设计上分别是很大的。
第一,每个品牌,例如Grado,B&W,seinheiser hd650 等等的毫无例外都会有一个house的signature,而且这种signature并不是用来监听音乐的,而是用来美化音乐的。大多数的这些喇叭配搭不一样的dac和amplifier都勉强能听全类的音乐,但每种配搭适合的音乐类型也不一样,保证性差很远的。而且能听和听的准确没有分别吗?
第二,near field moniter的设计初衷用简单一点的说法就是,不是用来听音乐的,而是用来听声音。音乐和声音的分别在哪里呢?声音是没有经过修饰的,是不需要优雅的,更不需要动听和有感染力的。而90%以上的喇叭调音都是有着自己的house signature,这些都是用来听音乐的。
第三,near field和普通的fill the room speaker 的分别就好像studio和opera house 一样的分别。你用B&W听到的人声就好像是opera house里面所听到的,低频饱满,有着全面无死角的弧形计算得刚刚好的回音,高音也会被木头等等的材质适当的吸收,让你有高音不刺耳,低音不臃肿等等的体验。而near field的就好像studio一般把几乎所有的不要的声音例如回音全吸收,让你的声音接近干巴巴最原始的录音声音。Near field 的意思就是要你靠近听,为什么要靠近听?就是为了确保弹回来的回音至少是直接音的三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
这就是near field和fill the room speaker的区别,还有studio monitor和entertainment speaker的区别。
至于你问用near field studio monitor来听音乐会不会很干,EQ很没激情,一听全部音乐都是缺这里缺哪里的?一般上不会。因为如果新手小白听到低音很干或者高音很干就会一直用EQ狂加低音和高音,所以一般入门,不是很高级的studio monitor还是会有boost一点低频和高频的,就是让你mastering的时候手不要这么重。除此之外,有些还会在某些比较容易刺耳的frequency上有点小boost,就是为了突显容易刺耳的声音,让你mastering的时候跟着他的凸显来削弱,跟着他的削弱来凸显。
当然录音室mastering完的成品肯定要换多几个喇叭来试试看在个别的house signature有什么样的分别,但一般都是找些比较差的喇叭来测试,最重要的一个反而是车里的音响。因为现代音乐主打的就是听个响,所以在车里听好不好听反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观众量,所以现在很多歌曲低音都不会下到40-80的,包括yoasabi的idol。
其實監聽用耳機最省錢
👍 👍 👍
說明欄的時間標記跑掉了
已修正~
很喜歡你的影片, 希望有機會能多聽一些家庭喇叭擺位, 謝謝
今天的影片就是你要的喇叭擺位影片,謝謝支持!~
資訊欄的時間格式錯了
已修正~
沒有辦法認同
不管啥名詞 聽著順 不刺耳 就行囉 其他形容詞就…..
找了很久沒找到「雙重標準」的那支影片...求連結!
今天上片就是它囉!
陳寗先生不了解專業人士的需求,誤以為任何喇叭都可以當作近場監聽。
專業人士通常希望監聽喇叭不要有染色:
1. 頻率響應較平直。
2. 指向性較窄,以減少早期反射。
3. 擋板避免呈現尖銳直角狀,以減少繞射。
4. Step response較短,以呈現準確的瞬態及衰減,聲音也會因此較硬較乾。
5. 低THD,以釐清低頻發生了什麼事。
6. 常搭配subwoofer,理由是:降低衛星喇叭的THD、分擔midwoofer的excursion、得到更準確的低頻。
7. 主動式,因為沒有必要更換分頻器及擴大機來改變原來的音色。
但以上特性未必是非專業人士追求的。例如有人喜歡中頻凹陷,有人喜歡失真,有人喜歡較軟較慢的聲音,也有人喜歡玩模組...。
一般喇叭的目標是美化聲音以及迎合各種不同偏好,所以有著各種不同的染色。然而監聽喇叭的目標很明確:發出正確的聲音。因此監聽喇叭聽起來都很相似。
我不否認有些商人會用監聽喇叭來作為行銷噱頭,也不否認某些audiophile喇叭足以勝任監聽喇叭的工作,但以上這些都不代表「所有喇叭都能當近場監聽」、「監聽不該視為一個喇叭特性」為真。
陳寗先生也對音樂產業有些誤解。實際情況是:
1. 很少當代的錄音及混音工程師會將當代B&W喇叭作為近場監聽,因為其頻率響應不適合工作。傳統的母帶處理工作室例外。
2. 不論小型或大型工作室,皆廣泛使用平價監聽喇叭,並沒有如影片中所說的大家都只用高階產品的情況。
3. 音樂產業與電影產業的偏好會有些不同。
借用比喻反問:救護車可以送貨,但未經改裝的貨車可以當救護車用嗎?
哀 唬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