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勃拉姆斯的間奏曲,莫札特的聖體頌,這些對於我們這種中級以上的樂迷而言很親切的作品卻能為普通愛好者敞開一片新的視野,卻又不是單純的標新立異,而是每次都有理據兼備的扎實分析,不得不說你的選材真的非常出色。你的頻道絕對值得更多關注。感謝你為普及嚴肅音樂所做的努力加油。
每次看你分析音乐作品的视频,都叹为观止!真太棒了!(给一万个赞也不算多)感谢你!感谢你!
太喜歡你講舒伯特的視頻了!!真的好開心發現了一個寶藏TH-camr!!! 看到你的那麽多講舒伯特的視頻感覺自己像追星成功了一樣!
我很喜歡聽古典音樂,但不太懂樂理。以往聽這支音樂,都有突兀的同感,記得初次聆聽,還以為奏完了,轉頭卻仍有一段。看完您的講解,茅塞頓開,有種知性的滿足,可謂理性和感情的結合。更深體會到此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非常感謝您喔!
正好凑齐100条评论。我似乎懂一些了,舒伯特的这首,在原有的古典惯性思维上有那么一些突破。就如同苏轼写词不拘泥与古法一样。但又不能不按照古法,不按照古法,便落入野俗;按照古法,便毫无新意。哎!世界如此的其妙,感谢UP主上传的音乐评论,不仅是听音乐,连讲乐理都是一种享受。棒棒哒!
觉得音乐家的人生好有聊!你的post甚至使得我的人生美好,有聊! 大谢!
分析的好棒!舒伯特的音乐真是太棒了,这首曲子,结尾在表达,其实我离题时说的那些才是我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亲爱的up主。我是一名在Juilliard学习的pianist. 我很钟爱舒伯特,我很喜欢你的影片!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多讲一些lieder和他的song cycle. 谢谢,加油!
突兀 是貝多芬的特色...舒伯特 是貝多芬的瘋狂追隨者 生未同衾,死亦同穴 所以這個風格 完全是意料之中 剛好而已
Schubert 的leider 是獨一無二的,鋼琴曲更是我最欣賞的,除了Symphonie 的確不受重視,謝謝如此仔細的解說,是這個星期六早晨愉快的開始😊
Lieder*
17岁写出魔王,19岁作成如此独具匠心的交响曲;真是深深被舒伯特的天赋和内心世界震撼。
中午刚刚听了一场未完成交响曲的音乐会,晚上就看到舒伯特交响曲的视频了ww舒伯特不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但是最能击中我灵魂的音乐往往是他写的。比如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第一次听的时候寒毛直立,比如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的发展部有一段给我感觉就像是漫步在黄泉路上。这部作品最后尾声开始的那个本来该接到主和弦却突然接到降六级和弦(把主音当成第三音)的假终止手法,海顿和莫扎特也超级喜欢用,然后往往用一个增六和弦接属和弦不知不觉地转回主调。前段时间Richard Atkinson也做了一期关于这个手法的视频。
非常棒的講解!的確,用假終止來做突兀並合理化,非舒伯特莫屬,當然還有別的音樂家,但舒伯特真的用得很棒!了不起!感恩你用心的講解!
多谢你的深層次分析。祈待更多。在香港支持你❤️
突兀可以讓人從睡眠狀態醒來! 比如海牛"突兀地"笑了!!
真的 🤣
wow I am having goose bumps at the end of this video...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 in explaining classical pieces in a more "approachable" ways :)
我發現只要是感人非凡的時刻,結尾都會自動消音 XD
和題目無關,我只是想說看你的影片讓我想起了30年前聽著台北愛樂電台的音樂賞析節目,而且比他們分析得更加透徹,有點懷念的感覺
很感謝你的分析,真是讓我眼界大開
作為音樂的門外漢在聽到這幾段音樂時, 總覺得這就像電影段落間的"轉接" 總覺得就像, 說故事的人在回想, 一邊想一邊說, 在人生段落之間總會說一下現在最後故事完了也真正回到現在, 也再一次強調故事真的完了然後很奇怪的有種希虛的感覺
聽完解說後,讓我想起紅樓夢曹也曾在章節中屢屢安排許多八桿打不著的故事情節,乍看無意義,但都是為日後埋伏筆音樂之優美到全身雞皮都脫胎換骨了一回
舒伯特是很突兀,很多曲子都突兀,但也不能影响我喜欢他的作品,哈哈哈哈,
开头“突兀”的d784是我最喜欢的舒伯特奏鸣曲之一 和声走向太酷了吧 而且E major那一段主题非常好听听了令人起鸡皮疙瘩!
My favorite Wiener Klassik! I also like his Symphonies No. 4,8 and 9!❤️
淺顯易懂的解說,感謝你
还想继续听你讲舒伯特!!钢琴作品都可以做两期了……!!
看了這部影片的講解,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到遺憾,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離世太早,真可惜!
旋律之王~~~無庸置疑
我也特別喜歡舒伯特。尤其喜歡的一處“突兀”是D.960第二樂章後面那個從天而降的C大調和絃。記得開始聽古典音樂不久的時候,聽到這裏完全不知所云。後來越來越喜歡,用你的話來說,每次起一身雞皮疙瘩。我於是特意研究了一番(我並不是音樂專業),原來那裏從昇G/降A轉C大調和前面第一個A段的從昇G轉E大調是完全對稱的,一個向上大三度,一個向下大三度。之前有一個視頻底下我問你保留一個音算不算共同音轉調,就是想到了這兩個大三度。
無意加偶然,發現了「音樂家的無聊人生」系列影片,驚為「天片」。製作者不詳。我猜想,除了嚴俊傑,沒有別的人有這種功力,如此分析音樂並親自演奏。俊傑還是小孩子時我就認識他並寫過文章介紹他,後來又同在崔玉磐老師創辦的青年音樂家文教基金會擔任董事多年,可是從來不知道他分析作品和製作影片這麼厲害,真是「識人容易知人難」!(有可能我擺了大烏龍:製作者另有其人!待查。)
9:41 咦 這邊有個Db7接Bb7ㄧ轉耶 voicing上只要把兩個外聲部向內收一個半音 趕快偷學起來
太美了。謝謝您詳細的解說。使人茅塞頓開!
你這麼棒 為什麼只有7萬訂閱
这就是别人的19岁😂
舒伯特最喜欢的是d940 Fantasie in F minor
很棒的藝術欣賞解析
古典音乐确实是音乐的最广义的对世界的描绘感。生硬的转,最后变成了假终止绕梁三日,这也很符合人的日常心理和更广大的心理结构上的现实。
当然换个角度想的话,也可以算是音乐家对世界的一个外在把握的概念化暴力的重新看到和转化。也许音乐家会想,谁会说调性与调性之间的关系就一定是和谐顺畅,刚好要如此这般的呢?就是要偶尔抽离一下,跳出去一下,这才是人真正面对的现实嘛。这种现实里也许还包含了一种对于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与世界关系的互动和理解感在里面。但是概念化的东西最终一定是要被消解和转化的,所以要有假终止,一步步再到最后结束的对音乐的优雅的传达和谋杀(对概念化的谋杀)。
I think this is gonna be my wedding piece❤️
我不太懂音樂,但以這首歌為例,我覺得舒伯特是獨具匠心,勇於嘗試、突破傳統的框架;我上音樂課時,老師說一般像這樣第一主題進入第二主題,都會選用主調的上屬音調或屬音調;舒伯特音樂的「突兀」,表現出他的創新和前衛。當然,音樂是很個人、很主觀的,有人接受能力比較高,有人遵於傳統。
19yrs old~ 5th symphony~ 鬼一樣的效率
謝謝你!
Thank you, enjoy your video very much.
0:46 那里开始的音乐是舒伯特的a小调奏鸣曲D784吧。。。。个人非常喜欢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包括D664, D899, D894, D935, D940, D946, D958, D959, D960等等。希望老师有机会可以多讲讲哈
大美妙了。多么神奇 谢谢分享。虽然我并不太憧读乐谱。
希望有機會也能講解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謝謝!
听完讲解我的鸡皮疙瘩也要起来了,不,应该说是全身发抖
第一樂章結尾本來已經在V-I-V-I了 然後Schubert就在最後4小節插了個減七和弦(ii dim7/I) 再切回來 好酷
好喜欢像这样曲子分析的视频,阿巴阿巴。
谢谢分享!
透過你的講解 覺得舒伯特更美妙了想聽你介紹冬之旅的Gute Nacht 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呢!
老师您好,如有机会能不能讲一下钢琴奏鸣曲 D960😄
第一樂章呈示部完F 大調到升C小調也有所謂的"突兀"呢😂
敲碗
老师,可以敲碗一首曲子么?恶魔城:月下夜想曲里面出现的游戏BGM,木雕变奏曲Wood Carving Partita,作曲家是山根美智留。想听听老师分析一下这首曲子。
原來是喜歡埋伏筆的朋友啊XDb(咦然後聽到"本來以為要結束了可是又繼續"這邊,忍不住想到舒伯特其實在他爸爸的學校當過老師,然後大家都知道老師校長跟教務主任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我講最後一分鐘"(講完)=>"我再講最後一分鐘"(講完)=>"我再再講最後一分鐘"XDDDDDD(σ゚∀゚)σ(欸
用 “離題” 的說法,倒也是另一種角度的詮釋。很久前,自己一篇關於D. 960奏鳴曲的前兩個樂章的分析報告(有發表),也有談到這個現象但是並沒有使用這麼“文學”的辭彙而是用了 ”半音差”,指的就是與主音(T或t)的差距(通常是進入主調結束之前的半音差樂句插入)就像版主所言,這個可以種種不同說法與詮釋 .... 這裡的解釋比較表面 .... 深入一點,可以觸及,這樣的手法,對於後世作曲家,在創作上的深遠影響(和聲運用)簡單來說,樂曲在它本來應該結束的地方,硬是將旋律線拉長了,誇張一點來說,那麼是不是只要作曲家願意 .... 旋律線條可以用類似手法做無限延伸 ....咦, .... 對古典音樂(理論)有點認識的人來說,這不就是 R. Wagner後來的 unendliche Melodie當然,從這邊跳到那裡,未免有點 .... 但是這個理論與實際上的創作技法演進,的確是如此維也納古典時期中,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下,清晰平衡的創作原則因而被打破,轉而為浪漫時期的精神 --- 由清晰至模糊的追求,明亮耀眼的日光逐漸幻化為晦暗不明的薄暮或是轉為曚曨的黎明晨曦,往昔理性啟蒙思考時期逐漸轉為嶄新的階段 --- 浪漫時期中聲音的幻想世界 ...
Very professional......!
謝謝!!!!!!!
5:48 IV-IVdim7-I64-V7-I
舒伯特:終於有人懂我 🤝
真的耶!不拿前面來對照還看不出兩個片段的關聯。
就是那種後面有驚喜和彩蛋的感覺。舒伯特是不是粘液質性格。哈哈哈。
個人比起舒伯特的歌曲反而更喜歡他的器樂曲,尤其是他的第九號偉大交響曲,可說是我最喜歡的交響曲,不知道能不能花一期來講解
主要是歌詞真的聽不懂啦...
第四也是一首很好的交響曲,但是不太常出現在音樂會上...... 第九我也很喜歡❤️❤️❤️
只能说专业!
但是5:35那種 transition 舒伯特實在太常用了 用到有點老梗 這也是為什麼 他常常轉調都往下大三度 因為他就愛這招XD
貝多芬中期開始大量用三度關係(mediant relationships)取代主屬關係(tonic-dominant relationship)轉調 ,這直接影響了年輕舒伯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聽到舒伯特這種轉調到上/下中音調區的方式。只是舒伯特又比貝多芬大膽的多了⋯
希望有機會能講講巴哈的鍵盤協奏曲 BWV1052-1058
離題那段轉調好多 而且都是無縫接軌 害我差點以為在聽爵士樂(好啦沒有有ㄧ個是本來以為是Bb 結果他的低音是有倚音 所以其實是G7/B 然後就順理成章的接去C NANIIIII
呵呵,舒八《未完成》絕對不是二流!(雖然二流也仍然打趴一堆不入流的「尋找新的聲音可能⋯」😄)
能不能下次讲讲和声关系的细节?
協調中的偶爾不協調。對比的美感~~
我们需要巴赫!
0:21 好可愛XD
楊聰賢老師的課也有提過類似的段落分析XDDDD
這位仁兄來頭不簡單喔~XDDDD
最後也"突兀" 的沒有經典的笑聲
聽完好想敲碗理查史特勞斯(超離題) XDD
我演奏過這個樂章!!
👍
很喜欢大大的古典音乐赏析频道。乐理我懂一些,知道大大在说些啥,但我视谱能力几乎为零。。。
搜宋大叔教音乐
D959後面也是突然停一下,又繼續又停一下,超突兀的@A@ 感覺就像是不知道怎接下去,就直接跳過去(選我正解 WWWWWW 像彈貝多芬、莫札特、巴哈,都是行雲流水特別是莫札特像是音符自己生出來的而貝多芬很多地方都是要直接彈下去,不能停,所以彈到D959那邊突兀的印象特別深刻。剛剛留言被刪 QAQ 不能貼別的影片的連結嗎...... @@?
😍😍😍😍🙏🏻🙏🏻🙏🏻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我笑了
😘😘😘👍👍👍
35秒太好笑了
啊.......疯了 这是我这个学年的总谱考试曲目之一🥶🥶🥶🥶不过真的很好听,就是用钢琴弹起来有点崩溃
可以說說勃拉姆斯的交響樂嗎?
如果我几年前就有你的视频看 我现在可能已经从一个理科生变成乐团首席了
请问这是哪个乐器的乐谱?很疑惑 本人小白 貌似不是管弦乐器
应该是钢琴的,高音低音都有,不是管弦能做到
特地看到最後一秒有沒有突兀的笑
第一首突兀的钢琴曲是什么?
每次看到舒伯特的畫像都會想他為什麼不坐好XDDD
哈哈哈哈哈哈!!
他有坐好的啦XDD可能被畫這張的時候剛好昨天宿醉XD(欸
那个年代有跳脱框架思维的人都是大人物
先有曲再有歌劇還是先有戲劇再有歌曲?
講講Ave Maria 好嗎?
聽完你講之後,背譜都變得簡單了
聽您講話的聲音總覺得你其實是好和弦吧?
讲讲拉威尔
Well Done, Introduce more Schubert
突兀到老婆嚇了一跳,罵勒罵勒的
我弹过一首他的钢琴作品,就是觉得啰嗦。
昂。。。同感。。。
菜鸟表示完全不觉得突兀。。。。不说发现不了。。。
3 次降E 大調
勃拉姆斯的間奏曲,莫札特的聖體頌,這些對於我們這種中級以上的樂迷而言很親切的作品卻能為普通愛好者敞開一片新的視野,卻又不是單純的標新立異,而是每次都有理據兼備的扎實分析,不得不說你的選材真的非常出色。你的頻道絕對值得更多關注。
感謝你為普及嚴肅音樂所做的努力加油。
每次看你分析音乐作品的视频,都叹为观止!真太棒了!
(给一万个赞也不算多)
感谢你!感谢你!
太喜歡你講舒伯特的視頻了!!真的好開心發現了一個寶藏TH-camr!!! 看到你的那麽多講舒伯特的視頻感覺自己像追星成功了一樣!
我很喜歡聽古典音樂,但不太懂樂理。以往聽這支音樂,都有突兀的同感,記得初次聆聽,還以為奏完了,轉頭卻仍有一段。看完您的講解,茅塞頓開,有種知性的滿足,可謂理性和感情的結合。更深體會到此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非常感謝您喔!
正好凑齐100条评论。我似乎懂一些了,舒伯特的这首,在原有的古典惯性思维上有那么一些突破。就如同苏轼写词不拘泥与古法一样。但又不能不按照古法,不按照古法,便落入野俗;按照古法,便毫无新意。哎!世界如此的其妙,感谢UP主上传的音乐评论,不仅是听音乐,连讲乐理都是一种享受。棒棒哒!
觉得音乐家的人生好有聊!你的post甚至使得我的人生美好,有聊! 大谢!
分析的好棒!舒伯特的音乐真是太棒了,这首曲子,结尾在表达,其实我离题时说的那些才是我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亲爱的up主。我是一名在Juilliard学习的pianist. 我很钟爱舒伯特,我很喜欢你的影片!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多讲一些lieder和他的song cycle. 谢谢,加油!
突兀 是貝多芬的特色...舒伯特 是貝多芬的瘋狂追隨者
生未同衾,死亦同穴 所以這個風格 完全是意料之中 剛好而已
Schubert 的leider 是獨一無二的,鋼琴曲更是我最欣賞的,除了Symphonie 的確不受重視,謝謝如此仔細的解說,是這個星期六早晨愉快的開始😊
Lieder*
17岁写出魔王,19岁作成如此独具匠心的交响曲;真是深深被舒伯特的天赋和内心世界震撼。
中午刚刚听了一场未完成交响曲的音乐会,晚上就看到舒伯特交响曲的视频了ww
舒伯特不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但是最能击中我灵魂的音乐往往是他写的。比如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第一次听的时候寒毛直立,比如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的发展部有一段给我感觉就像是漫步在黄泉路上。
这部作品最后尾声开始的那个本来该接到主和弦却突然接到降六级和弦(把主音当成第三音)的假终止手法,海顿和莫扎特也超级喜欢用,然后往往用一个增六和弦接属和弦不知不觉地转回主调。前段时间Richard Atkinson也做了一期关于这个手法的视频。
非常棒的講解!的確,用假終止來做突兀並合理化,非舒伯特莫屬,當然還有別的音樂家,但舒伯特真的用得很棒!了不起!感恩你用心的講解!
多谢你的深層次分析。祈待更多。
在香港支持你❤️
突兀可以讓人從睡眠狀態醒來! 比如海牛"突兀地"笑了!!
真的 🤣
wow I am having goose bumps at the end of this video...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 in explaining classical pieces in a more "approachable" ways :)
我發現只要是感人非凡的時刻,結尾都會自動消音 XD
和題目無關,我只是想說看你的影片讓我想起了30年前聽著台北愛樂電台的音樂賞析節目,而且比他們分析得更加透徹,有點懷念的感覺
很感謝你的分析,真是讓我眼界大開
作為音樂的門外漢
在聽到這幾段音樂時, 總覺得這就像電影段落間的"轉接"
總覺得就像, 說故事的人在回想, 一邊想一邊說, 在人生段落之間總會說一下現在
最後故事完了也真正回到現在, 也再一次強調故事真的完了
然後很奇怪的有種希虛的感覺
聽完解說後,讓我想起紅樓夢
曹也曾在章節中屢屢安排許多八桿打不著的故事情節,乍看無意義,但都是為日後埋伏筆
音樂之優美到全身雞皮都脫胎換骨了一回
舒伯特是很突兀,很多曲子都突兀,但也不能影响我喜欢他的作品,哈哈哈哈,
开头“突兀”的d784是我最喜欢的舒伯特奏鸣曲之一 和声走向太酷了吧 而且E major那一段主题非常好听听了令人起鸡皮疙瘩!
My favorite Wiener Klassik! I also like his Symphonies No. 4,8 and 9!❤️
淺顯易懂的解說,感謝你
还想继续听你讲舒伯特!!钢琴作品都可以做两期了……!!
看了這部影片的講解,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到遺憾,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離世太早,真可惜!
旋律之王~~~無庸置疑
我也特別喜歡舒伯特。尤其喜歡的一處“突兀”是D.960第二樂章後面那個從天而降的C大調和絃。記得開始聽古典音樂不久的時候,聽到這裏完全不知所云。後來越來越喜歡,用你的話來說,每次起一身雞皮疙瘩。我於是特意研究了一番(我並不是音樂專業),原來那裏從昇G/降A轉C大調和前面第一個A段的從昇G轉E大調是完全對稱的,一個向上大三度,一個向下大三度。之前有一個視頻底下我問你保留一個音算不算共同音轉調,就是想到了這兩個大三度。
無意加偶然,發現了「音樂家的無聊人生」系列影片,驚為「天片」。製作者不詳。我猜想,除了嚴俊傑,沒有別的人有這種功力,如此分析音樂並親自演奏。俊傑還是小孩子時我就認識他並寫過文章介紹他,後來又同在崔玉磐老師創辦的青年音樂家文教基金會擔任董事多年,可是從來不知道他分析作品和製作影片這麼厲害,真是「識人容易知人難」!
(有可能我擺了大烏龍:製作者另有其人!待查。)
9:41 咦 這邊有個Db7接Bb7ㄧ轉耶 voicing上只要把兩個外聲部向內收一個半音 趕快偷學起來
太美了。謝謝您詳細的解說。使人茅塞頓開!
你這麼棒 為什麼只有7萬訂閱
这就是别人的19岁😂
舒伯特最喜欢的是d940 Fantasie in F minor
很棒的藝術欣賞解析
古典音乐确实是音乐的最广义的对世界的描绘感。生硬的转,最后变成了假终止绕梁三日,这也很符合人的日常心理和更广大的心理结构上的现实。
当然换个角度想的话,也可以算是音乐家对世界的一个外在把握的概念化暴力的重新看到和转化。也许音乐家会想,谁会说调性与调性之间的关系就一定是和谐顺畅,刚好要如此这般的呢?就是要偶尔抽离一下,跳出去一下,这才是人真正面对的现实嘛。这种现实里也许还包含了一种对于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与世界关系的互动和理解感在里面。但是概念化的东西最终一定是要被消解和转化的,所以要有假终止,一步步再到最后结束的对音乐的优雅的传达和谋杀(对概念化的谋杀)。
I think this is gonna be my wedding piece❤️
我不太懂音樂,但以這首歌為例,我覺得舒伯特是獨具匠心,勇於嘗試、突破傳統的框架;
我上音樂課時,老師說一般像這樣第一主題進入第二主題,都會選用主調的上屬音調或屬音調;
舒伯特音樂的「突兀」,表現出他的創新和前衛。
當然,音樂是很個人、很主觀的,有人接受能力比較高,有人遵於傳統。
19yrs old~ 5th symphony~ 鬼一樣的效率
謝謝你!
Thank you, enjoy your video very much.
0:46 那里开始的音乐是舒伯特的a小调奏鸣曲D784吧。。。。个人非常喜欢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包括D664, D899, D894, D935, D940, D946, D958, D959, D960等等。希望老师有机会可以多讲讲哈
大美妙了。多么神奇 谢谢分享。虽然我并不太憧读乐谱。
希望有機會也能講解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謝謝!
听完讲解我的鸡皮疙瘩也要起来了,不,应该说是全身发抖
第一樂章結尾本來已經在V-I-V-I了 然後Schubert就在最後4小節插了個減七和弦(ii dim7/I) 再切回來
好酷
好喜欢像这样曲子分析的视频,阿巴阿巴。
谢谢分享!
透過你的講解 覺得舒伯特更美妙了
想聽你介紹冬之旅的Gute Nacht 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呢!
老师您好,如有机会能不能讲一下钢琴奏鸣曲 D960😄
第一樂章呈示部完F 大調到升C小調也有所謂的"突兀"呢😂
敲碗
老师,可以敲碗一首曲子么?恶魔城:月下夜想曲里面出现的游戏BGM,木雕变奏曲Wood Carving Partita,作曲家是山根美智留。想听听老师分析一下这首曲子。
原來是喜歡埋伏筆的朋友啊XDb(咦
然後聽到"本來以為要結束了可是又繼續"這邊,忍不住想到舒伯特其實在他爸爸的學校當過老師,
然後大家都知道老師校長跟教務主任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
"我講最後一分鐘"
(講完)=>"我再講最後一分鐘"
(講完)=>"我再再講最後一分鐘"
XDDDDDD(σ゚∀゚)σ(欸
用 “離題” 的說法,倒也是另一種角度的詮釋。
很久前,自己一篇關於D. 960奏鳴曲的前兩個樂章的分析報告(有發表),也有談到這個現象
但是並沒有使用這麼“文學”的辭彙
而是用了 ”半音差”,指的就是與主音(T或t)的差距(通常是進入主調結束之前的半音差樂句插入)
就像版主所言,這個可以種種不同說法與詮釋 ....
這裡的解釋比較表面 .... 深入一點,可以觸及,這樣的手法,對於後世作曲家,在創作上的深遠影響(和聲運用)
簡單來說,樂曲在它本來應該結束的地方,硬是將旋律線拉長了,
誇張一點來說,那麼是不是只要作曲家願意 .... 旋律線條可以用類似手法做無限延伸 ....
咦, .... 對古典音樂(理論)有點認識的人來說,這不就是 R. Wagner後來的 unendliche Melodie
當然,從這邊跳到那裡,未免有點 ....
但是這個理論與實際上的創作技法演進,的確是如此
維也納古典時期中,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下,清晰平衡的創作原則因而被打破,
轉而為浪漫時期的精神 --- 由清晰至模糊的追求,明亮耀眼的日光逐漸幻化為晦暗不明的薄暮或是轉為曚曨的黎明晨曦,
往昔理性啟蒙思考時期逐漸轉為嶄新的階段 --- 浪漫時期中聲音的幻想世界 ...
Very professional......!
謝謝!!!!!!!
5:48 IV-IVdim7-I64-V7-I
舒伯特:終於有人懂我 🤝
真的耶!不拿前面來對照還看不出兩個片段的關聯。
就是那種後面有驚喜和彩蛋的感覺。舒伯特是不是粘液質性格。哈哈哈。
個人比起舒伯特的歌曲反而更喜歡他的器樂曲,尤其是他的第九號偉大交響曲,可說是我最喜歡的交響曲,不知道能不能花一期來講解
主要是歌詞真的聽不懂啦...
第四也是一首很好的交響曲,但是不太常出現在音樂會上...... 第九我也很喜歡❤️❤️❤️
只能说专业!
但是5:35那種 transition 舒伯特實在太常用了 用到有點老梗 這也是為什麼 他常常轉調都往下大三度 因為他就愛這招XD
貝多芬中期開始大量用三度關係(mediant relationships)取代主屬關係(tonic-dominant relationship)轉調 ,這直接影響了年輕舒伯特,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聽到舒伯特這種轉調到上/下中音調區的方式。
只是舒伯特又比貝多芬大膽的多了⋯
希望有機會能講講巴哈的鍵盤協奏曲 BWV1052-1058
離題那段轉調好多 而且都是無縫接軌 害我差點以為在聽爵士樂(好啦沒有
有ㄧ個是本來以為是Bb 結果他的低音是有倚音 所以其實是G7/B 然後就順理成章的接去C NANIIIII
呵呵,舒八《未完成》絕對不是二流!(雖然二流也仍然打趴一堆不入流的「尋找新的聲音可能⋯」😄)
能不能下次讲讲和声关系的细节?
協調中的偶爾不協調。對比的美感~~
我们需要巴赫!
0:21 好可愛XD
楊聰賢老師的課也有提過類似的段落分析XDDDD
這位仁兄來頭不簡單喔~XDDDD
最後也"突兀" 的沒有經典的笑聲
聽完好想敲碗理查史特勞斯(超離題) XDD
我演奏過這個樂章!!
👍
很喜欢大大的古典音乐赏析频道。乐理我懂一些,知道大大在说些啥,但我视谱能力几乎为零。。。
搜宋大叔教音乐
D959後面也是突然停一下,又繼續又停一下,超突兀的@A@ 感覺就像是不知道怎接下去,就直接跳過去(選我正解 WWWWWW 像彈貝多芬、莫札特、巴哈,都是行雲流水特別是莫札特像是音符自己生出來的而貝多芬很多地方都是要直接彈下去,不能停,所以彈到D959那邊突兀的印象特別深刻。
剛剛留言被刪 QAQ 不能貼別的影片的連結嗎...... @@?
😍😍😍😍🙏🏻🙏🏻🙏🏻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我笑了
😘😘😘👍👍👍
35秒太好笑了
啊.......疯了 这是我这个学年的总谱考试曲目之一🥶🥶🥶🥶不过真的很好听,就是用钢琴弹起来有点崩溃
可以說說勃拉姆斯的交響樂嗎?
如果我几年前就有你的视频看 我现在可能已经从一个理科生变成乐团首席了
请问这是哪个乐器的乐谱?很疑惑 本人小白 貌似不是管弦乐器
应该是钢琴的,高音低音都有,不是管弦能做到
特地看到最後一秒有沒有突兀的笑
第一首突兀的钢琴曲是什么?
每次看到舒伯特的畫像
都會想他為什麼不坐好XDDD
哈哈哈哈哈哈!!
他有坐好的啦XDD可能被畫這張的時候剛好昨天宿醉XD(欸
那个年代有跳脱框架思维的人都是大人物
先有曲再有歌劇還是先有戲劇再有歌曲?
講講Ave Maria 好嗎?
聽完你講之後,背譜都變得簡單了
聽您講話的聲音總覺得你其實是好和弦吧?
讲讲拉威尔
Well Done, Introduce more Schubert
突兀到老婆嚇了一跳,罵勒罵勒的
我弹过一首他的钢琴作品,就是觉得啰嗦。
昂。。。同感。。。
菜鸟表示完全不觉得突兀。。。。不说发现不了。。。
3 次降E 大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