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s born in Hong Kong in 1950 and lived on Nathan Road until 1955 . I remember the street scenes like it was yesterday. I'm living in the U.S. now.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se pictures.
Very similar. Unfortunately that numerous elegant and majestic colonial architectures were demolished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many in the cities in the Malaya Peninsula.
@@guytruth5598 A compromise to preserve historic buildings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ometimes it’s hard for people to make the choice.
多謝上載分享老香港的珍貴照片 ° 往日情懷在心中 , 我生於1960年代 ,圖中相片其實對我來說無甚印象 ° 但仍然感謝閣下整理搜集資料之誠意付出 °
估計當年的人至多出去睇場電影 , 舞廳應該已有, 北角好似已經有一間 “ 麗池夜總會 ” 是高級晚飯跳舞場所 , 並非小市民打工仔消費得起 °
全世界的人,不管地點實況,都愛懷面幾十年前,發思古之幽情。正常心態
I was born in Hong Kong in 1950 and lived on Nathan Road until 1955 . I remember the street scenes like it was yesterday. I'm living in the U.S. now.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se pictures.
往事可以回顧回憶難能可貴
証明閣下花了心思去做去選曲 , 讚賞 °
安静,平和,撲素多好!
多謝老朋友!😊
我少時的居停,別人看舊相片會不會哭?我哭了。
我在1950年出世,以上街景我完全看到,那種感覺是令人非常陶醉,但隨著時間社會變遷,所有舊式建築物九成九已經拆卸!
感謝你們。
我在1963年出生九龍你們的哥哥留言我在想到小時候的日子,真是很開心,我最記得1967暴動土制波蘿,以前香港很好,但現在政府都不知道每天做什麼東西出來。多謝你們留言記起以前的回憶。
越古老的香港越美🤓👍
好好睇, 我睇咗好耐, 翻睇又翻睇, 謝謝老朋友❤️
謝謝,老朋友。
多謝支持
我1964年出世,住佐敦道廟街,經過李小龍故居嘅唐樓去返幼稚園,就喺德成街嘅花地瑪,睇戲就去普慶,所以片入面嘅地方印象好深刻,恍如昨天……
我1964年出世,住油麻地六街,經過李小龍故居唐樓去返幼稚園,就喺柯士甸道嘅成德,睇戲就去華盛頓,但係片入面嘅地方,唔係睇到片我真係好多都唔記得。
感謝,老朋友
多謝您支持
Thanks for sharing, I was 18 in 1952 in Hong Kong !
Wow, you are ancient.
💕貧乏,恬靜,純撲,優雅的時光。💕
那時須苦, 但有希望.
現在環境好就咁講,生在那年代,恐怕另有一番說詞了
好像外國,遊人面帶笑容,可能人少沒有壓迫感!飲支可樂已開心了半天。
緬懷昔日的香港歲月!
一如1950年的人懷念1900年的香港,其實全世界任何鄉鎮城市如是!人的正常心態,並不以繁榮文明進步為標準,而愛面懷
多謝!
各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還記得現今恒豐大廈那一段還是唐樓時那裏有4-5家玩具店.
很慶幸自已60年代出生在香港的中産家庭,生活比內地同時代的不知強了多少倍!
今天香港..............
家人在四海絲綢做過一件旗袍,只在某大日子穿過一次,記得揀布時,初時店員拎好幾幅平啲(估渣)布出嚟都不合意,直至拎一幅金色有 lace 的才滿意 ,件旗袍應仲係到,人都係到😆
👏👍
當年,本人亦不過八歲。
印象最深的是彌敦道190號。建築設計特別,給人耳目一新;成為地標。
那間售賣中國絲绸店,至今仍在!
絲綢店已經沒有了,不過建築物仍在,業主還想拆掉重建
好心痛,睇咗咁多香港懷舊照見證咗香港人喺英治時代嘅光輝,但到咗呢一代已經成為歷史,香港嘅命運已經到咗盡頭
殖人的感慨~
當然啦!我們土生土長,見到社會進步,除了變得繁榮,最重要文明及法治,但都己逝去
Love it. 💯🎯📸🙏👏👍🌼🤩
不可思議的流光歲月,天啊!香港曾擁有過如此風華的過去!太有韻味了!謝謝謝謝樓主,辛苦你了!感恩。 by the way , 那些國語歌是台灣或是大陸呢?
At 2:50, you can see 190 Nathan Road, a surviving building with balcony in 2024.
美麗回憶/舊日足蹟
1:01行人是在今日的創興廣場向太子方向行, 他們的左面見龍華樓, 後來變成中僑國貨, 即今天旺角新城和信和中心. 新興大廈在他們前面不在左面. 1:50是北京道, 汽車是從彌敦道向樂道駛去, Cordial Co. Ltd. 是一直引延到右面北京道彌敦道口.
加拿芬道口 鴻昌辦館, 之後在 又一村 也有 鴻昌士多 2:42
以前的汔車全部冇冷氣,酒樓,戲院也沒有!😎
若果 影片📽️有 昔 與 今 的對照, 那更好睇 ✍️
背景國語老歌 , 証明閣下
Hong Kong and Taiwan have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since the late 1940's.
本人外公曾在和平旅店工作 小时候我也上过去玩
字幕太快了!
字幕圖片略嫌過快……相片珍貴可慢慢欣賞👍👍🙏🙏🙏
但願我生在這個時代的香港!🥳🥳🥳👍👍👍
Life in that era is like Penang and Kuala Lumpur, very similar.
因為香港在70年代起,工商業騰飛變了小龍。
Very similar. Unfortunately that numerous elegant and majestic colonial architectures were demolished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many in the cities in the Malaya Peninsula.
@@tatwahwong4742 In Malaysia even if the old building is legally demolished, the front portion of the building will left untouched or dismantle.
@@guytruth5598 A compromise to preserve historic buildings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ometimes it’s hard for people to make the choice.
大部份建築物已灰飛煙滅,看到半島酒店仍在。
👍🏻製作慢多1秒就好啦👍🏻
多謝提議諄、請繼續支持
55年在彌敦道登打士街出世,睇住整個區的變化
那可能是留產所,在五十年代好普遍。
🙏💪👏👍
以前又舊又冇希望嘅年代...唉...
1:55 英女皇加冕巡遊、萬人空巷!
👍🙏
3:32 My all time favourite haunted mansion !
黃棠記建於1917年,於1973年清拆大宅。
@@老朋友-z3d The ghost is lucky to have 'Johnny Walker' as its neighbour !
@@老朋友-z3d Thank you.
1900年已改名為弥敦道?
讚美視頻製作。
請問背景音樂「月兒彎彎照九州」的歌
唱者為何人?是否能告知,非常謝謝。
周璇上世紀30年代作品
@@老朋友-z3d 果然金嗓名不虛傳!
再謝回復釋疑。
👍
李小龍原來曾經住在尖沙咀一帶 枉我小時候住了尖沙咀廿幾年都懵然不知🙏🏼
@Yeuk Yu Tsui
德信小學昔日出了很多名人名士🙏🏼
@Yeuk Yu Tsui
林子祥又係呢度讀🙏🏼
@Yeuk Yu Tsui
原來仲有吳國敬🙏🏼
@@hingli7011
其實李小龍是恒豐還是百樂酒店呢🙏🏼
@@hingli7011
來來附近是嗎🙏🏼
當年街上的大房車一般都是美國雪彿蘭,小車較多是英國或意大利,因為英國出的大車都是名貴大房車,貴過一層樓 !美國大車也要萬多元,亦是不得了,普通打工仔連英國小車也買不起 !
美國大房車食電油好似倒好咁又嘈吵要買真係送俾你都嫌佢阻訂🙏🏼
@@V老篤
Yes!
自動淘汰
不過亞洲無線電視前配音員現行政人員樂蔚配《新小甜甜》那時,香港文化大廈尚未全部完成!
行人對着鏡頭會笑,是太平盛世的標誌!
,城市的哥爾夫球效應
我係香港仔,甚少過江對九龍一無所知,所以對片中九龍舊照毫無感情.
唔奇怪,我認識一個朋友,是某天王歌手的叔父,一生至死,都未離開過灣仔,真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THE ICON英女皇仍然健在,都可算一個異數
首歌好好!可惜呢個板本唔好!我唔鍾意!
配樂甚有問题:《大地回春》怎不用吳鶯音版本?此片的唱者極度差劣,不堪入聽!
請注意配樂,不能馬虎了事!
Copyright.
那是周璇歌是她後期作品,殿堂級數更高於吳鶯音,年代不同演繹接受也不同的。很多背景歌和視頻甚至相片,因Copyright.問題,隨時被中途下架,我平均10%都出現。
未聽過周璇有唱過大地回春。
@@kc-uo6xr 我是從周璇的個人CD裡揀的
@@kc-uo6xr 我聽歌已聽了近60年,從未聽過周璇唱過《大地回春》,她只唱過《大地之春》
😌👍🥂💤💤💤💤💤🤔💥
多謝支持
Thxs
普慶門面竟然維多利亞式
以前女士穿旗袍的, 現在有些女士只在婚礼上穿一穿而已
27.8.24Tuesday
感謝英國人;說上一萬次還都是感謝英國人!!!!!@@@(沒有英國人根本就是沒有香港)🔥🔥🔥🤬🤬🤬
bring back all the memory
豬即係豬,感謝英國,認賊作父,簡直令人作嘔。
香港,可謂是因禍得福,都算是異數。
我都是1963年出生港島,對九龍真的無乜印象,除了官塘雞寮
我家住九龍,極少往港島,大人為工作奔馳豈有空閒啦。
照片里的人都已死去了
逝者已逝,來者可追。香港同胞共勉之。
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