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0 มิ.ย. 2024
  • 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
    合稱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巨頭,
    加上徇眾要求當然要在2022完結前帶來一集淺談阿德勒。
    今集Peter 透過簡介阿德勒對心理學作出的貢獻,
    了解阿德勒心理學當中的其中一大重點,
    感受人與自卑感之間的微妙關係,
    為我們鍛煉心理韌力提供更穩健的基礎。
    00:00 #五分鐘心理學#自卑情結
    00:37 #被討厭的勇氣
    01:21 對現今心理學的貢獻
    02:32 #自卑
    03:29 #出生次序
    04:57 自卑感的補償
    05:45 阿德勒給我們的禮物
    06:54 #過度補償
    08:56 理解心理學理論
    10:51 思維陷阱
    12:27 結語
    13:00 #心理學社群
    ⋄⋄⋄⋄⋄⋄⋄⋄⋄⋄⋄⋄⋄⋄⋄⋄⋄⋄⋄⋄⋄⋄⋄⋄⋄⋄⋄⋄⋄⋄⋄⋄⋄⋄⋄⋄⋄⋄⋄⋄
    📣【樹洞 MindForest】
    吹水圍爐,認真學術討論,凝聚希望在亂世中鍊成百毒不侵的智慧,遇強愈強,與志向道合朋友一同成長的你!
    訂閱會員詳情 🔍treehole.hk/membership/
    ⋄⋄⋄⋄⋄⋄⋄⋄⋄⋄⋄⋄⋄⋄⋄⋄⋄⋄⋄⋄⋄⋄⋄⋄⋄⋄⋄⋄⋄⋄⋄⋄⋄⋄⋄⋄⋄⋄⋄⋄
    #佛洛伊德 #freud #阿德勒 #alfredadler #inferioritycomplex #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therapycouch #自卑感 #birthorder #補償心理 #compensation #overcompensation #維克多弗蘭克 #viktorfrankl #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maslow #心理學 #個人成長 #心理力量 #樹洞香港 #樹洞 #treeholehk #psychology #mindforest #resilience #buildingresilienceforthetimes #freedomfromawareness #香港 #香港人加油 #PSY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72

  • @ahlong7349
    @ahlong7349 ปีที่แล้ว +87

    非常推薦各位去看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我自己從低潮期到現在已經看了好幾遍以上,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覺悟,特別推薦高敏感類型人去讀讀,感覺幫助更大,感謝介紹我讀這本書的人。

  • @sandmanmok589
    @sandmanmok589 ปีที่แล้ว +47

    被討厭的勇氣 有提過一part 係 幾深刻
    我們不是為了別人期望而活
    佢引用左 猶太教的教義之中,有一句話:「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多謝Peter 既介紹

  • @violalau9780
    @violalau9780 ปีที่แล้ว +6

    哈哈!我係澳洲的教授們也用時代背景的方式去理解唔同時期所提出過理論的特點,你的講解好清晰啊

  • @cheungsabrina470
    @cheungsabrina470 ปีที่แล้ว +2

    對!「明辨慎思」的態度是重要的;一家之言難以概括複雜的個體,理論只有「一定」的解釋性,觀乎表徵,綜合各家之言,衡量其制約,方論斷其因果,表示適切的意見。

  • @mandylam88320
    @mandylam88320 ปีที่แล้ว +3

    若果自卑比喻成每個人的陰暗面的話, 陰暗面也是一種動力來源。正如人有恨, 也會做出不同的舉動一樣, 恨與自卑同樣是陰暗面, 也可以成為動力來源。

  • @Sally_Mu
    @Sally_Mu ปีที่แล้ว +6

    被討厭的勇氣最近被編成舞台劇,令阿德勒心理學火紅一時。

  • @stijnzoe9850
    @stijnzoe9850 ปีที่แล้ว +3

    兩三個月前睇過本書,但隔咗一排都已經唔太記得啲內容,依家睇完你條片幫到我refresh返本書嘅內容,再加上你對心理學既熟悉講解同個人意見,簡直係昇華咗我哋對呢本書嘅理解,好多謝你哋咁高質嘅製作🙏🏼令更加多有需要嘅人得到幫助同成長

  • @YogaStella3755
    @YogaStella3755 ปีที่แล้ว

    好鐘意💞
    樹洞加油! 💪💪

  • @timhenson864
    @timhenson864 ปีที่แล้ว

    好正 好高價值的內容!

  • @Chansiuren1
    @Chansiuren1 ปีที่แล้ว

    good sharing, thanks

  • @dragan0429
    @dragan0429 ปีที่แล้ว

    今次有關阿德勒的心理學也講解得很好,下次可講解一吓個體心理學嗎?

  • @AppleDailyFriends
    @AppleDailyFriends ปีที่แล้ว

    謝謝Peter講解,撐樹洞香港💪🏻💪🏻💛🍎

  • @kk.6370
    @kk.6370 ปีที่แล้ว +7

    正 近兩個月一直睇緊阿德勒 幸福同被討厭兩本書幫我拎走左好多負面情緒 節奏會慢少少但好推介花時間去細閲

  • @htsun404
    @htsun404 ปีที่แล้ว +1

    呢個系列唔好停🤌

  • @lfo2008
    @lfo2008 ปีที่แล้ว

    peter, thank you very much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 @cct0704
    @cct0704 ปีที่แล้ว

    會唔會講下例如Cyberpsy, Psychology of Languag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etc.

  • @user-se1ly9mb4i
    @user-se1ly9mb4i ปีที่แล้ว +3

    想聽Milton Erickson thanks!

  • @wingyan1386
    @wingyan1386 ปีที่แล้ว +1

    講得好好,人類既心靈係好複雜,唔係單一個心理學既理念就可以套用到所有人嘅人生🙏🏻 睇完本書,好想聽下你對「課題分離」既睇法,下次可以講下嗎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多謝支持🙏我會考慮在日後的影片中分享關於「課題分離」的觀點和應用方法,敬請期待!如果你有任何特定的問題或主題希望我討論,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哦!🙂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ปีที่แล้ว +1

    鍛煉厚臉皮,除掉玻璃心,謙虛努力學習,最終被人妒忌!

  • @rebeccaliang538
    @rebeccaliang538 ปีที่แล้ว +2

    (超越自卑)也是一本好書

  • @moderna640
    @moderna640 ปีที่แล้ว +6

    很認同不同理論都有精闢獨到之處,當年讀counselling, 有CBT, 不同family therapy approach, psychoanalysis….
    雖然自己性格較接近CBT, 對family therapy如Satir毫無共鳴,但當實際practice時,發現很多人受原生家庭影響甚大,採納一些Satir approach對case的自我理解帶來很多突破。
    所以真係唔需要把這些approach當信仰-不是唯一真理,每個人都受天生性格及成長背景影響、最work的approach也有不同

  • @shixingnian
    @shixingnian ปีที่แล้ว

    為什麼佛陀說因緣所生法⁉️就因為每個人被討厭的因素條件完全不一樣❌也就是善根福德所導致的因緣果報不一樣🙏這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南無阿彌陀佛

  • @bear492
    @bear492 ปีที่แล้ว

    謝謝樹洞香港

  • @user-ce4xf9ou4b
    @user-ce4xf9ou4b ปีที่แล้ว

    Hello Peter, 一直都有睇你既頻道,覺得每次都好有意義同埋學到好多野,有好多時候個腦實左聽一聽就好似通左好多,心情亦會平順返。多謝你一直為香港人無私的付出,支持你哋!
    有一個少少既語法問題想討論一下,每次去到影片既尾聲你都會講「今次段片差唔多就去到呢度」,想問一下,你覺得「今次段片去到這度就差唔多喇」同你嗰句,邊個先係比較啱語法呢?
    唔好介意,唔係Criticise,只係討論一下,thanks 😊
    樹洞加油💪🏻

  • @pasuao0206
    @pasuao0206 ปีที่แล้ว +3

    自卑與超越

  • @cosmos11131101
    @cosmos11131101 ปีที่แล้ว +1

    👍🏻

  • @limanhon7083
    @limanhon7083 ปีที่แล้ว

    確實,人心並不是一套理論就可以解釋到….

  • @spaulcis1967
    @spaulcis1967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支持你,我是藝術治療師訓練導師

  • @user-ur3dz3hd1n
    @user-ur3dz3hd1n ปีที่แล้ว +1

    如果係重男輕女家庭,無論排第幾,都係會寵男仔,被寵嗰個可能係自大多於自卑

  • @dtsai1584
    @dtsai1584 ปีที่แล้ว

    👍👍👍🙏🙏🙏

  • @lesterchan1378
    @lesterchan1378 ปีที่แล้ว

    多元,我們每天所面對就已經是多元。不同層次都是多元的必然。

  • @nothingchanges014
    @nothingchanges014 ปีที่แล้ว

    關於「出身次序唔同會影響心理發展」,阿德勒係咪做過啲實證研究/統計調查而得出呢個結論,定純粹由「人出生就會因為父母而自卑」嘅前提出發,用邏輯推出嚟?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1

      阿德勒當年是根據他的臨床觀察和心理學理論提出了出生序(Birth Order)的概念,而非基於實證研究或統計調查。他認為,人的出生順序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相應的角色分配會對個人的心理特質和行為產生影響。這一觀點是從他對家庭動力和人際關係的觀察和分析中得出的,並用邏輯推論來解釋其影響機制。

  • @kwokleungcheung2623
    @kwokleungcheung2623 ปีที่แล้ว

    起碼5分鐘心理學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多謝你的支持!
      呢個名幾好幾好

  • @RayjonWong
    @RayjonWong ปีที่แล้ว +1

    假如蒸氣機是工業革命時期,心理學的一個象徵,請問屬於現今社會的心理學象徵又會是什麼?

  • @Plagueor
    @Plagueor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無謂談自己 只有自卑屬於我...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1

    9:06 我也很想知道,若一學生系港大或中大讀心理學,每星期大約要讀100至120頁英文課本(只講讀書的「量」,不計做功課做project的「量」)。到底學生怎麼能夠短時間內消化這麼多東西?尤其是心理學內是有很多不同想法、卻又未找到答案的東西,所以要整理「我讀過什麼」我認為是困難的。
    按理學系內總有些GPA接近4的學生吧?那牠們是怎麼做到的?會否是因為牠們閱讀能力超強?抑或是例如牠們有某種心理特質,使牠們較敏感「能掌握到考試及功課需要的要點」?

    • @JeremyLEE315
      @JeremyLEE315 ปีที่แล้ว +1

      在下讀社會學,閱讀量差不多。個人建議先讀目錄,然後讀前言和導讀,然後直接讀最後一章,覺得有用才仔細看全書。

    • @JeremyLEE315
      @JeremyLEE315 ปีที่แล้ว

      為什麼要用牠字😂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JeremyLEE315 但每星期的課堂,一個課堂就會指定學生要讀教科書內的二十至三十頁呀!那就不能用你講的方法囉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JeremyLEE315 這是為了代替用 他/她 這個表達方式

  • @hoyanlam8653
    @hoyanlam8653 ปีที่แล้ว

    5:22 「最年長」?係咪想講「最年輕」?

  • @davidtung8183
    @davidtung8183 ปีที่แล้ว +3

    想聽意義個part

  • @zerokan1
    @zerokan1 ปีที่แล้ว

    真心 聽完自己反思左好啲 平時太單一 思考應該再諗下不同面向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多謝你的支持!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1

    請問『自卑感』的產生條件是什麼?肯定不會單單是因為「我比不上別人,我就會自卑」了吧!
    舉例,我病了看醫生,我並不會因為「我的醫學知識比不上面前這位醫生」而感到自卑。
    再舉例,一班40人(相同年齡)的學生,只有一個考第一,但這不代表其餘39個學生都會感到自卑吧?
    => 從2:43開始的推理,是有問題的,因為從上述例子可見,「知道自己比不上別人」並不代表會產生自卑感。因此,我懷疑Alfred Adler的自卑情意結理論恐怕他自己連最基礎的地方都沒有搞清楚。(我沒看過他的東西。如他有探討過『產生自卑感的(真正)認知條件』,求告知!若他的確無思考過這條問題,但其它心理學家有好的解答,亦求告知!)

    • @lyinglowmoral
      @lyinglowmoral ปีที่แล้ว +2

      【坎寧漢姆定律(Cunningham's Law)】 在網上獲得正確答案的最好方法,並不是去問一個問題,而是發布一個錯誤的答案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其實我自己都搞唔清楚,『自卑』的心理係點樣的。我理性上理解此詞之意思。但我個人經歷係,我試過尷尬、羞恥、social anxiety(例如等見工interview時)、social nervousness(試過見到神態好惡既面試人員,搞到我突然緊張要避開佢眼神);但我好似無試過『感到自卑』,只係試過緊張焦慮尷尬羞恥........ 所以我其實唔了解『自卑』係點樣的。
      我只能假定,『自卑』除左係有某種負面情緒外,認知上係帶有『對自己的價值有負面的判斷』;但我搞不懂,為什麼我以往的尷尬、羞恥、社交焦慮的事,並無使我感到自卑?
      所以希望有人認真解答,『自卑』的心理係點樣的。[或『自卑感』的產生條件是什麼?]

    • @user-tb1oo2up6m
      @user-tb1oo2up6m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從我個人感受而言,自卑感是源自一種持續與他人攀比、過度地比較所產生出來的一種負面感覺,例如會比較外貌、事業、人生際遇等等,當自己認為在某一方面比不上他人,自卑感便會產生,從而否定、貶低自我價值,也就會變得沒有自信,大概就是這樣,樓主如有疑問,我很樂意繼續討論!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user-tb1oo2up6m 可否先分享一下,你睇醫生時,會否因為醫學知識比不上面前的醫生而感到自卑?
      又或者,你有邊d情況係,的確係比唔上某某人,卻又無感到自卑的?
      我估應先搜集呢類情況(明明比唔上別人卻不會感到自卑),再對比「會因為比唔上別人而自卑」的情況,至可以真係睇到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知條件。

    • @user-tb1oo2up6m
      @user-tb1oo2up6m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hunchun2225 個人愚見,自卑感的產生是性格使然,因人而異,有人會因為差異而感到自卑,就會有人不會因為差異而否定自己,但如果要說一個準則的話,其中一個我相信是同輩之間的關係,看醫生時,絕大多數人(不能抹煞有人會因為看醫生感到自卑的可能性)不會感到自卑,是因為醫生本來理所當然就是要懂得多過你的,看醫生是向他求助,心理上的前設就已經不同,但如果說同輩當中,有人能力突出過你,心裏就會認為,明明自己和他同等級,為什麼自己就會比不上他?基於這種心理前設,自卑感便會產生。

  • @David-jx5jk
    @David-jx5jk ปีที่แล้ว

    如果 被人討厭,但自己卻唔知道,自我感覺 仲幾好,點解釋?( 咁樣就唔自卑,也唔係因自卑而俾人討厭)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2

      可能就是過度補償的狀態,
      因為沒有勇氣面對被人討厭的情緒。

    • @chunchun2225
      @chunchun2225 ปีที่แล้ว

      首先假設你講緊的人係無精神病的 [i.e. 不是自大型妄想症患者(delusional disorder, grandiose type)]
      咁既然佢唔知道人地討厭佢,佢當然就無左個負面因素(於是不會為「被人討厭」而感困擾)。
      而佢自我感覺良好,你其實係要問佢點解自我感覺良好的。留意下佢attribution style,即,留意下佢係點樣解讀當時發生的事件。(於是不能在此憑空討論佢諗緊乜)
      另加一點,有d人可能因為腦部化學水平較接近mania/hypomania患者,所以佢地天生就容易感到開心、容易自我感覺良好。這是一可能的生理因素。

  • @matthewlam64
    @matthewlam64 ปีที่แล้ว

    自從睇過 被討厭的勇氣 先至知 阿德勒

    • @TreeholeHK
      @TreeholeHK  ปีที่แล้ว +1

      相信好多人都係因為呢本書認識阿德勒

  • @user-hj3kp9pf4q
    @user-hj3kp9pf4q ปีที่แล้ว +1

    抱歉聽不懂~😅😅😅😅😅

  • @user-pj1vo7kh9h
    @user-pj1vo7kh9h ปีที่แล้ว

    🤣🤣好似聖經咁,唔同章節有唔同背景同歷史任務

  • @wingwong4095
    @wingwong4095 ปีที่แล้ว

    我覺得呢,俾人篤中心裏面自卑處嘅時候會大發雷霆嗰啲人,
    應該去隊下草🙂👍

  • @Sstevewong36
    @Sstevewong36 ปีที่แล้ว

    😂😂😂😂甘似 講緊某囯人⚠️😂😂😂過度補償

  • @shixingnian
    @shixingnian ปีที่แล้ว

    不是每一個例子都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像你這種以一概全不合理的思維❌就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了👎👎👎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