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看過最詳細與實用的METASPEED影片,感謝!
雖然沒能力穿這類型鞋款,但分析的非常明確易懂!
謝謝你的稱讚
非常詳細的分析與探討,上週日買了一雙magic speed+,試跑感覺非常好,想再上手一雙meta,看過介紹後,已決定購買edge。謝謝!
製作影片不簡單👍🏼👍🏼👍🏼非常喜歡你所有影片
感謝你的支持
這一定要給respect
最愛novablast 3
聽說這個系列也很不錯,下一雙日常訓練鞋或許會考慮它。
非常感謝您的用心,以購入EDGE+。
謝謝支持,希望Edge+帶你破pb
很用心的分析!
多謝你詳盡的分析,想問多一問題。既然 Edge+ 為步頻跑手而設,又可否相反地利用這設計來提升步頻呢?先謝謝你的回覆 🙇♂️🙇♂️🙇♂️
你好,首先感謝你的提問,很好的問題。仔細思考之後個人意見是:Edge雖是針對步頻型跑者所設計,但它的角色比較像是輔助原本步頻就比較高的跑者「取得更多的推進力」。我看過他們的研究文章表示Edge可以讓步頻型跑者在相同距離之下使用較少的步數完賽,如此一來即達到省力的效果。但是對於「提高步頻」這點並沒有著墨太多,畢竟它的研究對象本就是步頻偏高的那群人,不太需要再去增加步頻。的確它的落差與鞋頭上翹設計能夠幫助跑者的腳滾動向前、減少觸地時間。但我想這種設計有別的鞋款可以取代且價格更便宜,如:Magicspeed 或Saucony的Endorphin Speed都有類似的設計。個人認為「提高步頻」這件事還是比較依賴跑者本身經過刻意訓練去達到,練跑之餘可以練一些腳步靈活度訓練、髖關節活動度訓練,網上有很多相關影片,這邊就不贅述了。實際練跑想要提升步頻的話,薄底鞋反而是個不錯的工具。一方面因為薄底能讓你對腳下地面的觸感更清晰,從而提高落地起腳的時間;二來為了不讓腳太不舒服也可以練習輕快點地後立刻抬腳的感覺,算是有點強迫你提高步頻。一開始不習慣可以在操場跑道上做練習,比較能減低腳部的不適。以上個人意見供您參考。
@@kobby0923 感謝你
詳盡的分析,再次感謝你 🙏🏼🙏🏼🙏🏼
@@kobby0923 我一開始有針對步頻去做訓練,聽180節拍器跑,但實際上進步有限。反而是累積跑量,速度提升後,步頻自然就跟著上來。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還是得花時間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newman8057 認同,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我自己以前是慢慢增加,一次增加個3-5 ,從165慢慢到現在178左右。除此之外也會練一些增加腳步靈活度的drill.
好專業
非常詳細的比較,對於選鞋的幫助很大👍
建議還是加上字幕會更好
點擊右上角「CC」就有字幕囉
但是如果想進步提升速度,高手普遍是否都是偏向向高步頻改善,而不是高步幅?如果沒錢買metaspeed,Asics有什麼次一級的馬拉松競賽鞋選擇?
下一階就Magicspeed。
单纯马拉松的话, 高步頻选手多一些. 万米以下高步幅选手多些. 许多场地选手转马后步幅都挺夸张的.
謝謝🙏真的很用心,想請問您會不會想試試magic speed 2?
感謝你的支持。新的 Magic Speed 2是滿有興趣的,無奈預算有限,可能不會購買做評測,抱歉。
我買了magic speed 2,我是步頻跑者,m配190左右,也在苦惱要升級那雙,爬文有人分享這兩雙頂級鞋的楦頭很寬鬆,請問有這樣感受嗎?
我的腳是比正常楦寬一點那種,穿起來左右寬度剛好,上下高度很足夠沒有壓迫到腳趾。提供您做個參考。
我Nike都是買28cmSky+需要版型買大一點或小一點的嗎
各家版型不一,我對Nike不熟悉。Sky+的話它的標示尺寸是準確的,您可以參考他的尺寸表並且量測腳板的長度來選鞋。
有人知道Edge+ 壽命長嗎?可以跑到500KM左右嗎,想買來跑LSD
即使是雙胞胎還是有些許差別,除了無法把兩雙鞋一同擺出來比較,這是聽過最清楚的分享影片。感覺edge是打安全牌的選擇,sky要看是否前腳掌落地。不過這兩雙的後底那麼薄,有辦法撐超過300k嗎?也期待大大能再分享後續使用一陣子後的心得,其實我也在尋覓年底台北馬的戰靴,或許影片可以提供廣大跑者年底大賽參考購買使用。
謝謝,等累積一定跑量之後也會再分享心得的。
我這死窮鬼,買不起這麼貴的鞋!加上我一公里要用近5分鐘,碳纖維對我等於浪費,但謝謝您的詳細描述
現在也有內置TPU的板鞋
看過最詳細與實用的METASPEED影片,感謝!
雖然沒能力穿這類型鞋款,但分析的非常明確易懂!
謝謝你的稱讚
非常詳細的分析與探討,上週日買了一雙magic speed+,試跑感覺非常好,想再上手一雙meta,看過介紹後,已決定購買edge。謝謝!
製作影片不簡單👍🏼👍🏼👍🏼非常喜歡你所有影片
感謝你的支持
這一定要給respect
最愛novablast 3
聽說這個系列也很不錯,下一雙日常訓練鞋或許會考慮它。
非常感謝您的用心,以購入EDGE+。
謝謝支持,希望Edge+帶你破pb
很用心的分析!
多謝你詳盡的分析,想問多一問題。
既然 Edge+ 為步頻跑手而設,又可否相反地利用這設計來提升步頻呢?
先謝謝你的回覆 🙇♂️🙇♂️🙇♂️
你好,首先感謝你的提問,很好的問題。
仔細思考之後個人意見是:Edge雖是針對步頻型跑者所設計,但它的角色比較像是輔助原本步頻就比較高的跑者「取得更多的推進力」。
我看過他們的研究文章表示Edge可以讓步頻型跑者在相同距離之下使用較少的步數完賽,如此一來即達到省力的效果。但是對於「提高步頻」這點並沒有著墨太多,畢竟它的研究對象本就是步頻偏高的那群人,不太需要再去增加步頻。
的確它的落差與鞋頭上翹設計能夠幫助跑者的腳滾動向前、減少觸地時間。但我想這種設計有別的鞋款可以取代且價格更便宜,如:Magicspeed 或Saucony的Endorphin Speed都有類似的設計。
個人認為「提高步頻」這件事還是比較依賴跑者本身經過刻意訓練去達到,練跑之餘可以練一些腳步靈活度訓練、髖關節活動度訓練,網上有很多相關影片,這邊就不贅述了。
實際練跑想要提升步頻的話,薄底鞋反而是個不錯的工具。一方面因為薄底能讓你對腳下地面的觸感更清晰,從而提高落地起腳的時間;二來為了不讓腳太不舒服也可以練習輕快點地後立刻抬腳的感覺,算是有點強迫你提高步頻。一開始不習慣可以在操場跑道上做練習,比較能減低腳部的不適。
以上個人意見供您參考。
@@kobby0923 感謝你
詳盡的分析,再次感謝你 🙏🏼🙏🏼🙏🏼
@@kobby0923 我一開始有針對步頻去做訓練,聽180節拍器跑,但實際上進步有限。反而是累積跑量,速度提升後,步頻自然就跟著上來。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還是得花時間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newman8057 認同,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我自己以前是慢慢增加,一次增加個3-5 ,從165慢慢到現在178左右。除此之外也會練一些增加腳步靈活度的drill.
好專業
非常詳細的比較,對於選鞋的幫助很大👍
建議還是加上字幕會更好
點擊右上角「CC」就有字幕囉
但是如果想進步提升速度,高手普遍是否都是偏向向高步頻改善,而不是高步幅?如果沒錢買metaspeed,Asics有什麼次一級的馬拉松競賽鞋選擇?
下一階就Magicspeed。
单纯马拉松的话, 高步頻选手多一些. 万米以下高步幅选手多些. 许多场地选手转马后步幅都挺夸张的.
謝謝🙏真的很用心,想請問您會不會想試試magic speed 2?
感謝你的支持。
新的 Magic Speed 2是滿有興趣的,無奈預算有限,可能不會購買做評測,抱歉。
我買了magic speed 2,我是步頻跑者,m配190左右,也在苦惱要升級那雙,爬文有人分享這兩雙頂級鞋的楦頭很寬鬆,請問有這樣感受嗎?
我的腳是比正常楦寬一點那種,穿起來左右寬度剛好,上下高度很足夠沒有壓迫到腳趾。提供您做個參考。
我Nike都是買28cm
Sky+需要版型買大一點或小一點的嗎
各家版型不一,我對Nike不熟悉。Sky+的話它的標示尺寸是準確的,您可以參考他的尺寸表並且量測腳板的長度來選鞋。
有人知道Edge+ 壽命長嗎?可以跑到500KM左右嗎,想買來跑LSD
即使是雙胞胎還是有些許差別,除了無法把兩雙鞋一同擺出來比較,這是聽過最清楚的分享影片。感覺edge是打安全牌的選擇,sky要看是否前腳掌落地。不過這兩雙的後底那麼薄,有辦法撐超過300k嗎?也期待大大能再分享後續使用一陣子後的心得,其實我也在尋覓年底台北馬的戰靴,或許影片可以提供廣大跑者年底大賽參考購買使用。
謝謝,等累積一定跑量之後也會再分享心得的。
我這死窮鬼,買不起這麼貴的鞋!加上我一公里要用近5分鐘,碳纖維對我等於浪費,但謝謝您的詳細描述
現在也有內置TPU的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