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越想快樂,卻離快樂越遠【 快樂學:科學家僧侶修練幸福的24堂課】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9 ก.ย. 2024
  • 左耳聽書,右腦思考。
    歡迎來到黃金聽書閣。
    請訂閲: ‪@GoldenBook1111‬
    【内容簡介】
    快樂可以學習,精神可以改變
    《僧侶與哲學家》作者最新力作!
    沈潛三十年領悟出的幸福心得,助你掌握改變人生的關鍵技巧。
    「在我們自身之外找尋快樂,就像在面北的洞口等待陽光一樣。」
    ───西藏諺語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想像和達成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我們害怕悲慘,卻奔向它。我們想要快樂,卻遠離它。這樣的誤判是如何產生的?
      從生物學博士轉為藏傳佛教喇嘛的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經過在印度潛心研修三十五年之後,提出結合最新科學理論的《快樂學》。他從親身經歷出發,主張快樂不在於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我們必須學習。
      繼《僧侶與哲學家》、《僧侶與科學家》之後,李卡德這本最新著作,是他近年來與許多腦神經科學家和認知科學家,以及佛教僧侶如達賴喇嘛等,一起對「心的轉化」進行大量研究的結果。他們以科學的方法研究禪修者多年修心後的效果,發現長年禪修者,會在腦部造成永久的變化,左前額葉外皮區的活動會明顯增加,帶來正面情緒,例如喜悅和熱情。
      李卡德主張,每一個生命都具有完美圓滿的潛能,就像每一粒芝麻都含滿了油一樣。當我們走向心靈道路,開始精進地修行,過了數月或數年之後,會達到關鍵性的轉折點,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也會對別人的快樂有所貢獻。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