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太喜歡這集了!以為只有自己的家才會有這種狀況 沒想到有這麼多人講出自己與原生家庭一樣的問題,雖然沒有解決問題 但心情舒緩很多❤
為什麼一定要釋懷?能接受自己不釋懷才是真自由,放過自己,不要被道德綁架,讓該釋懷的時刻就像果熟落地般自然
這是一種和生命和解的過程
釋懷如果是原諒,那就太強人所難,尤其是都在成年前被傷害,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尤其是犯了這些罪確沒受到懲罰,只因為年紀大了+是血親,就要原諒或不要再提起或釋懷,這就是肚子餓可以去吃肉粥一樣的心態。
@@belindaliu674 生命和解的過程,需要去原諒加害者才能跟生命和解嘛??
@@peecahchoo9085 我個人理解的"釋懷(生命和解)"是個案能消化情緒事件並處理感受,誠實地與其共處,減少事件對個案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側重對情緒事件的解讀,讓個案能不受困於過去的傷痛,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去過好生活。不一定牽涉原諒與否。
我也是跟原生家庭關係不好 目前斷聯11年了😢一直努力的生活著…希望所有跟原生家庭關係不好的你們 都能好好的❤❤
能夠獨立自主或許就是一種最大的祝福了~覺得佩服
@@jumpsakura3533 謝謝😊
57:28鄧醫師問了那一題一箭穿心真的瞬間雞皮疙瘩……後續統整也非常專業太厲害了
之前發生相同的情境,自己看不清最在意的點,花了很多時間摸索,還是只知道自己有很多複雜的情緒。透過影片互動的過程,愈來愈明白自己的變化及實際的想法明白自己不是特例,同理自己非常感謝
這集很棒 鄧惠文醫師也掌控得很好謝謝公視❤️
有惊艳的感觉: 好像参加了一个高质量的团体治疗。带领着和参与者的互动,对我很有疗愈。听到他们对每一位情景的问话,给那个当下一个情绪点,有好几次都被触动的快哭出来: 被读出心声的感觉!谢谢制作团队!
深有同感!
針對片頭的故事中,母親冷眼旁觀,沒有介入父親的家暴,個人認為是因為母親自己也懼怕父親。我們心中認為應該來保護我們的人,可能事實上根本沒有能力,儘管她身為母親。這就是為什麼她會致力於捍衛虐待兒童。只是,她在外面再怎麼大聲呼籲,真正想呼籲的對象是她最害怕的丈夫;再怎麼想努力保護外面的兒童,真正想保護的其實是她的孩子。她的婚姻狀況可以從她的回應「你變得和你父親一樣,折磨我的人,...一再加諸於我的暴行...」當中一覽無遺。所以,她應該先解決恐懼丈夫的這個問題,當然,這個真正的問題可能根本無解,至少她沒有真正去面對她的婚姻。
很感謝片頭裡的兒子出來受訪,說出父母的所作所為,應該提醒很多看過這故事的父母親,要勇敢站出來保護孩子,不然孩子可能到老都心理影響。
最大的問題是她還反過來指責孩子,把錯推給孩子,再次給孩子製造了更多傷害。
好精彩,過程中被勾動很多情緒但還是想要看完。聽到如州最後說推薦給和自己一樣開朗到像笨蛋的人真的是笑出來,很可愛貼心的想法
非常感謝有這個主題,用既輕鬆又細膩的方式,讓我們能公開討論被噤聲的議題
真正要保護我的人,竟然是傷害,加壓我最重的人其實真的把他們當陌生人,冷處理就好了我不經意會想著,為什麼要來生在家庭?想找答案或許不是要你跟他們相處融洽,要的是你知道要怎麼對付這些人(只是這輩子他是你父母親角色)如果這個性換做你老闆、同事、朋友應該直接絕交了
好特別的節目,可以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卻又能跳脫出來去冷靜思考事主情緒的遊戲安排,讓我意外的平靜看完這集。我正在人生第三段的諮商中,發現我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感受力仍然相當淺薄,透過這集,我也思考的一下自己的情緒,才發現小時候的我其實有滿多次解離經驗的。然後我考慮下次詢問我的諮商師該怎麼運用情緒卡。
雖多年試著釋懷 但感覺心裡還是很多打不開的結....
很喜歡這集,好用心的準備和製作!
私心也想參加看看,感覺心裡會好受一些
難得😢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溝通進而同理同心❤的技巧🎉謝謝公視有這樣的節目😮
主題之夜製作品質很高 每一集都好愛公視推出的節目都很強
太棒了!本來想自己找記錄片來看,公視都準備好了!感恩分享
我小時候我的母親總是拿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合理化他傷害我的行為(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都是為你好)(我為了這個家付出很多犧牲很多)我的心靈為了減輕他對我帶來的痛苦選擇相信他說的話來讓自己的痛苦變得有意義,那正是最傷害我自己的行為,我讓自己成了一個逃避現實的呆子
我可以理解 但我無法接受 我不認為這樣是對的 記錄片主角說出了最後心聲 所以釋懷真的是必要的嗎? 或者有人會說你不原諒你會後悔是必要的嗎?
謝謝!
父母病態非健康程度的自戀很容易看起來像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好「爸爸或是好媽媽」,但是這件事情往往非常隱微的帶給孩子一輩子走不出來的創傷跟破碎的自我,希望能看到一集專門在談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或是有自戀傾向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以及被這樣創傷的經驗毁壞自己重新長大的孩子接下來可以怎麼走人生的路?
喜、怒、悲、哀、驚、厭、懼
還有羞
小時候也有的被媽媽罰跪在大門口,而且門外就是馬路,當下覺得很丟臉,長大後才知道這樣的處罰其實很不恰當
我也是國小時期,由外公婆照顧,母親偶爾回家的期間對我肢體語言暴力,情緒發洩!國中開始學習打工自立,外公婆相繼過世,我四處寄住親戚家,對母親的任性一直心軟到20歲,媽媽來找我就是要錢,也見不得我快樂幸福的樣子會從中破壞,後來我斷絕任何親友的聯系,直到近50歲的年紀收到法院寄信出庭媽媽要求扶養!官司完結,每個月少少的錢匯給她,心裡完全不想看她,尤其在鄉下親戚指責我時我會直嗆回去!
你的母親不曾養過你,算是棄養嗎? 如果母親棄養你,為什麼還要付贍養費?
完了這情況真糟’國中就要自立’這父母真爛,棄養耶,這種不能像法院證明不用養嗎,那些罵你的親戚是智障、幫兇。我也罵過親戚,大伯叔叔把阿嬤丟來給我和弟弟照顧,我直接在我fb貼文罵他們,那些親戚還敢跑來罵我,大伯真是沒屁用的東西無恥,丟給孫子照顧87
@@elmohuang1293 因為沒有人能作證她從未養過我,她斷斷續續有回家也偶爾有工作,阿姨有出庭說她在我國一就沒有工作,而我開始打工,所以法官依12年比例原則下去算我該給多少
@@elmohuang1293 必須要自己找證人或舉證才能完全不用扶養!而外婆外公在我國一前就去世,沒人想替我做證,他們認為我照顧母親理所當然,卻沒人想到我怎麼長大的!
佩服大家臨場想出越來越細膩的問題 用不同角度推敲出自己的答案 也謝謝公視製作 這個遊戲蠻有趣的小小意見鄧醫師在26-30分處預設來賓都是異性戀 也指名4位女性 特別問及男朋友經驗 其實若以「在場的人 若交往對象及家人是這樣的話 你會...」更中性 包容一點的問法會更好以及 輔導老師在26分說的「娶」 及 鄧醫師在27分說的 「嫁」 可以改成「結婚」會更平等一些(抱歉開始關注性別後對於這部分詞彙及假設特別敏感 不小心當了糾察隊😅
我倒覺得用"嫁","娶"這兩個詞不代表比用"結婚" 不平等。 而且鄧醫師預設來賓都是異性戀這件事跟性別平等是完全不相干的事。
任何人都不需要因為有性別意識的敏感度或 (已經充滿善意地) 指出問題而感到抱歉 (((抱)))
謝謝公視
華人社會獨有的孝道有時是緊箍咒
這議題真的很需要探討和深思,但很沈重⋯
好好玩,而且可以看出大家互相了解的過程
父母,有自己的決定,小孩只能提出希望,至於,可不可以,父母決定!小孩只能快長大獨立,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是莫名被打,要有離家的準備,中途之家)
我個人覺得當父親打孩子,母親為什麼沒有選擇伸出援手的可能原因是……母親本身其實是充滿憤怒,並且不認同自己的丈夫如此的舉動,但又怕自己的介入,會讓丈夫更失控,為了考量到這個家不走向瓦解,而自己也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只好先默不作聲……對於孩子被打的事,卻又心痛和不捨……而這一切的是非對錯,不是他人能片面能加以論斷的
我是一個母親,我覺得有可能是我和丈夫的觀念是相同的,但孩子與父母不同。在某些情況孩子執意不聽,不服管教,可能違法,或危害自己安全下,盛怒中,真的會動手。並且當一方管教時,最怕另一方出來阻擋。這會讓孩子看雙方內鬨。
@@ylc3435出手打孩子或對孩子過度情緒失控就已經是家暴了,這不叫管教了,當然不用跟施暴者站同一陣線,這時就無所謂內鬨,也當然要立刻站出來保護孩子
母親怕被父親拋棄或也被打
喜歡
好多父母都生病了 用病態的方式對待孩子 很多人的父母其實是巨嬰 依著本性隨意行事不顧後果
如果這些參與者的父母來参加這節目,談他們的祖父母(父母的父母),或許参與者就能理解釋懷,他們成長的條件更艱難,擁有溝通技巧資訊更少。
處境艱難就可以合理化他們凌虐他人的行為嗎? 被火燒過的人 就要一直拿火去燒無辜的人? 他們被打被揍,勇敢一點 揍回去!不要欺負手無寸鐵的兒童(也就是他們的小孩)。只敢把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就是畏懼權力的社會敗類
跟陌生人何必溝通,我回台時我媽重病,我爸70歲,我並不想照顧他們我不打算溝通跟妥協下去,目前我也打算放棄家族十幾億的資產。
要有什麼資格才能現場參與?
謝謝你的關注與留言~我們每個月都有公民招募喔~請追蹤我們的IG FBfacebook.com/photo?fbid=822501169895278&set=pcb.822494066562655
真的有這套桌遊嗎?
咦咦咦我看著看著覺得應該是自己的故事吧⋯結果又說是別人的大家真的太會演了⋯⋯
在原生家庭遭遇比較多比較大挫折的人,在他/她未來組成的家庭是不是就不會犯任何錯呢?
他們會選擇不生
@@samou7486 我想也是這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覺得不一定,看人。
自己可能比較不會犯錯、會反思,但另一半有另一半的成長背景,所以難說..
很想知道鄧老師所提她看過被罰站門口的左右觀看表現的小孩的,老師有什麼動作或也只是像一般路人裝作沒看到的走過!?
❤❤❤
爸爸打,妈妈不援手,应该是“恨”!
讀母親的信的聲音像巫婆。
真的有像耶~ 也許導演就是這個用心 XD
super nice one! 台灣社會需大量傳播❤❤❤
太喜歡這集了!以為只有自己的家才會有這種狀況 沒想到有這麼多人講出自己與原生家庭一樣的問題,雖然沒有解決問題 但心情舒緩很多❤
為什麼一定要釋懷?能接受自己不釋懷才是真自由,放過自己,不要被道德綁架,讓該釋懷的時刻就像果熟落地般自然
這是一種和生命和解的過程
釋懷如果是原諒,那就太強人所難,尤其是都在成年前被傷害,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尤其是犯了這些罪確沒受到懲罰,只因為年紀大了+是血親,就要原諒或不要再提起或釋懷,這就是肚子餓可以去吃肉粥一樣的心態。
@@belindaliu674 生命和解的過程,需要去原諒加害者才能跟生命和解嘛??
@@peecahchoo9085 我個人理解的"釋懷(生命和解)"是個案能消化情緒事件並處理感受,誠實地與其共處,減少事件對個案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側重對情緒事件的解讀,讓個案能不受困於過去的傷痛,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去過好生活。不一定牽涉原諒與否。
我也是跟原生家庭關係不好 目前斷聯11年了😢一直努力的生活著…希望所有跟原生家庭關係不好的你們 都能好好的❤❤
能夠獨立自主或許就是一種最大的祝福了~覺得佩服
@@jumpsakura3533 謝謝😊
57:28
鄧醫師問了那一題一箭穿心
真的瞬間雞皮疙瘩……
後續統整也非常專業太厲害了
之前發生相同的情境,自己看不清最在意的點,花了很多時間摸索,還是只知道自己有很多複雜的情緒。
透過影片互動的過程,愈來愈明白自己的變化及實際的想法
明白自己不是特例,同理自己
非常感謝
這集很棒
鄧惠文醫師也掌控得很好
謝謝公視❤️
有惊艳的感觉: 好像参加了一个高质量的团体治疗。带领着和参与者的互动,对我很有疗愈。听到他们对每一位情景的问话,给那个当下一个情绪点,有好几次都被触动的快哭出来: 被读出心声的感觉!
谢谢制作团队!
深有同感!
針對片頭的故事中,母親冷眼旁觀,沒有介入父親的家暴,個人認為是因為母親自己也懼怕父親。我們心中認為應該來保護我們的人,可能事實上根本沒有能力,儘管她身為母親。這就是為什麼她會致力於捍衛虐待兒童。只是,她在外面再怎麼大聲呼籲,真正想呼籲的對象是她最害怕的丈夫;再怎麼想努力保護外面的兒童,真正想保護的其實是她的孩子。她的婚姻狀況可以從她的回應「你變得和你父親一樣,折磨我的人,...一再加諸於我的暴行...」當中一覽無遺。所以,她應該先解決恐懼丈夫的這個問題,當然,這個真正的問題可能根本無解,至少她沒有真正去面對她的婚姻。
很感謝片頭裡的兒子出來受訪,說出父母的所作所為,應該提醒很多看過這故事的父母親,要勇敢站出來保護孩子,不然孩子可能到老都心理影響。
最大的問題是她還反過來指責孩子,把錯推給孩子,再次給孩子製造了更多傷害。
好精彩,過程中被勾動很多情緒但還是想要看完。
聽到如州最後說推薦給和自己一樣開朗到像笨蛋的人真的是笑出來,很可愛貼心的想法
非常感謝有這個主題,用既輕鬆又細膩的方式,讓我們能公開討論被噤聲的議題
真正要保護我的人,竟然是傷害,加壓我最重的人
其實真的把他們當陌生人,冷處理就好了
我不經意會想著,為什麼要來生在家庭?想找答案
或許不是要你跟他們相處融洽,要的是你知道要怎麼對付這些人(只是這輩子他是你父母親角色)
如果這個性換做你老闆、同事、朋友
應該直接絕交了
好特別的節目,可以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卻又能跳脫出來去冷靜思考事主情緒的遊戲安排,讓我意外的平靜看完這集。
我正在人生第三段的諮商中,發現我對自我情緒的認知&感受力仍然相當淺薄,透過這集,我也思考的一下自己的情緒,才發現小時候的我其實有滿多次解離經驗的。
然後我考慮下次詢問我的諮商師該怎麼運用情緒卡。
雖多年試著釋懷 但感覺心裡還是很多打不開的結....
很喜歡這集,好用心的準備和製作!
私心也想參加看看,感覺心裡會好受一些
難得😢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溝通進而同理同心❤的技巧🎉謝謝公視有這樣的節目😮
主題之夜製作品質很高 每一集都好愛
公視推出的節目都很強
太棒了!本來想自己找記錄片來看,公視都準備好了!感恩分享
我小時候我的母親總是拿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合理化他傷害我的行為(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都是為你好)(我為了這個家付出很多犧牲很多)我的心靈為了減輕他對我帶來的痛苦選擇相信他說的話來讓自己的痛苦變得有意義,那正是最傷害我自己的行為,我讓自己成了一個逃避現實的呆子
我可以理解 但我無法接受 我不認為這樣是對的 記錄片主角說出了最後心聲 所以釋懷真的是必要的嗎? 或者有人會說你不原諒你會後悔是必要的嗎?
謝謝!
父母病態非健康程度的自戀很容易看起來像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好「爸爸或是好媽媽」,但是這件事情往往非常隱微的帶給孩子一輩子走不出來的創傷跟破碎的自我,希望能看到一集專門在談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或是有自戀傾向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以及被這樣創傷的經驗毁壞自己重新長大的孩子接下來可以怎麼走人生的路?
喜、怒、悲、哀、驚、厭、懼
還有羞
小時候也有的被媽媽罰跪在大門口,而且門外就是馬路,當下覺得很丟臉,長大後才知道這樣的處罰其實很不恰當
我也是國小時期,由外公婆照顧,母親偶爾回家的期間對我肢體語言暴力,情緒發洩!國中開始學習打工自立,外公婆相繼過世,我四處寄住親戚家,對母親的任性一直心軟到20歲,媽媽來找我就是要錢,也見不得我快樂幸福的樣子會從中破壞,後來我斷絕任何親友的聯系,直到近50歲的年紀收到法院寄信出庭媽媽要求扶養!官司完結,每個月少少的錢匯給她,心裡完全不想看她,尤其在鄉下親戚指責我時我會直嗆回去!
你的母親不曾養過你,算是棄養嗎? 如果母親棄養你,為什麼還要付贍養費?
完了這情況真糟’國中就要自立’這父母真爛,棄養耶,這種不能像法院證明不用養嗎,那些罵你的親戚是智障、幫兇。我也罵過親戚,大伯叔叔把阿嬤丟來給我和弟弟照顧,我直接在我fb貼文罵他們,那些親戚還敢跑來罵我,大伯真是沒屁用的東西無恥,丟給孫子照顧87
@@elmohuang1293 因為沒有人能作證她從未養過我,她斷斷續續有回家也偶爾有工作,阿姨有出庭說她在我國一就沒有工作,而我開始打工,所以法官依12年比例原則下去算我該給多少
@@elmohuang1293 必須要自己找證人或舉證才能完全不用扶養!而外婆外公在我國一前就去世,沒人想替我做證,他們認為我照顧母親理所當然,卻沒人想到我怎麼長大的!
佩服大家臨場想出越來越細膩的問題 用不同角度推敲出自己的答案 也謝謝公視製作 這個遊戲蠻有趣的
小小意見
鄧醫師在26-30分處預設來賓都是異性戀 也指名4位女性 特別問及男朋友經驗 其實若以「在場的人 若交往對象及家人是這樣的話 你會...」更中性 包容一點的問法會更好
以及 輔導老師在26分說的「娶」 及 鄧醫師在27分說的 「嫁」 可以改成「結婚」會更平等一些(抱歉開始關注性別後對於這部分詞彙及假設特別敏感 不小心當了糾察隊😅
我倒覺得用"嫁","娶"這兩個詞不代表比用"結婚" 不平等。 而且鄧醫師預設來賓都是異性戀這件事跟性別平等是完全不相干的事。
任何人都不需要因為有性別意識的敏感度或 (已經充滿善意地) 指出問題而感到抱歉 (((抱)))
謝謝公視
華人社會獨有的孝道有時是緊箍咒
這議題真的很需要探討和深思,但很沈重⋯
好好玩,而且可以看出大家互相了解的過程
父母,有自己的決定,小孩只能提出希望,至於,可不可以,父母決定!小孩只能快長大獨立,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是莫名被打,要有離家的準備,中途之家)
我個人覺得
當父親打孩子,母親為什麼沒有選擇伸出援手的可能原因是……
母親本身其實是充滿憤怒,並且不認同自己的丈夫如此的舉動,但又怕自己的介入,會讓丈夫更失控,為了考量到這個家不走向瓦解,而自己也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只好先默不作聲……對於孩子被打的事,卻又心痛和不捨……
而這一切的是非對錯,不是他人能片面能加以論斷的
我是一個母親,我覺得有可能是我和丈夫的觀念是相同的,但孩子與父母不同。在某些情況孩子執意不聽,不服管教,可能違法,或危害自己安全下,盛怒中,真的會動手。並且當一方管教時,最怕另一方出來阻擋。這會讓孩子看雙方內鬨。
@@ylc3435出手打孩子或對孩子過度情緒失控就已經是家暴了,這不叫管教了,當然不用跟施暴者站同一陣線,這時就無所謂內鬨,也當然要立刻站出來保護孩子
母親怕被父親拋棄或也被打
喜歡
好多父母都生病了 用病態的方式對待孩子
很多人的父母其實是巨嬰 依著本性隨意行事不顧後果
如果這些參與者的父母來参加這節目,談他們的祖父母(父母的父母),或許参與者就能理解釋懷,他們成長的條件更艱難,擁有溝通技巧資訊更少。
處境艱難就可以合理化他們凌虐他人的行為嗎? 被火燒過的人 就要一直拿火去燒無辜的人?
他們被打被揍,勇敢一點 揍回去!不要欺負手無寸鐵的兒童(也就是他們的小孩)。只敢把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就是畏懼權力的社會敗類
跟陌生人何必溝通,我回台時我媽重病,我爸70歲,我並不想照顧他們我不打算溝通跟妥協下去,目前我也打算放棄家族十幾億的資產。
要有什麼資格才能現場參與?
謝謝你的關注與留言~我們每個月都有公民招募喔~請追蹤我們的IG FB
facebook.com/photo?fbid=822501169895278&set=pcb.822494066562655
真的有這套桌遊嗎?
咦咦咦我看著看著覺得應該是自己的故事吧⋯結果又說是別人的
大家真的太會演了⋯⋯
在原生家庭遭遇比較多比較大挫折的人,在他/她未來組成的家庭是不是就不會犯任何錯呢?
他們會選擇不生
@@samou7486 我想也是這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覺得不一定,看人。
自己可能比較不會犯錯、會反思,但另一半有另一半的成長背景,所以難說..
很想知道鄧老師所提她看過被罰站門口的左右觀看表現的小孩的,老師有什麼動作或也只是像一般路人裝作沒看到的走過!?
❤❤❤
爸爸打,妈妈不援手,应该是“恨”!
讀母親的信的聲音像巫婆。
真的有像耶~ 也許導演就是這個用心 XD
super nice one! 台灣社會需大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