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 曲 : 琵琶行 毛耀燊 李 鳳 合唱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0 มิ.ย. 2013
  • 由資深歌唱名家,擅唱"新馬腔"- 毛耀燊先生及粵劇名伶- 李鳳小姐 合唱
    音樂領導:朱慶祥
    擊 樂: 宋錦榮
    拍 和: 羅永明,戴信華,趙汝炘 等
    弘揚粤藝的新馬腔名家毛耀燊
    毛耀燊先生醉心粤曲,是一位為成功的名唱家,唱而優則籌辦文化項目,經營影音製作。一生為推廣粤藝而努力,居功至偉。
    他自小熱愛中國文化,及長則致力發揚粤曲。他中英兩文根柢深厚,早歲置身娛樂事業,為麗的呼聲、麗的電視負責組織及策劃文娛節目。及後佳藝電視開台,掌行政經理一職。他待人謙厚,處事靈活,深得老闆林秀峰倚重,為其釐訂整個機構的業務方針。
    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日夕摹仿新馬師曾唱腔,瞬即 進入沉迷之境,經常致身於虎度門偷師學習。對新馬傳世的合唱、獨唱名曲,了然於胸; 在咬字吐音、抑揚頓挫的精湛技巧,鑽研甚深。常參與粤曲社團即場錄播,聽衆仰慕,被曲藝界譽為業餘新馬腔第一唱家。據悉黃霑曾將其灌錄唱帶送與名伶紅線女 評鑑,女姐一聽即謂此非新馬莫屬,可見其聲腔韻酷似的程度。六十年代與名伶陳好逑、南鳳等義演粤劇[黑路],獲「女薛覺先」之稱粤劇女文武生陳皮梅賞識, 慫恿他投身粤劇行業,以其威猛高大、非凡英氣,料可迅即竄紅。毛氏卻不為所動,心繁家庭,寧願朝八晚六上班,餘睱則與好友唱曲自娛。他常與新馬名家江平、 劉伯樂(天涯)、何家光等相叙切磋;又與崔妙芝、梅芬、李芬芳等唱曲;當年音樂名家如王粤生、王者師、劉兆榮、馮華、黄其浩等,常相拍和,對其唱腔之精 湛,至為賞識。
    其後在七十年代,他自創雄視錄音唱片公司,專營 灌錄唱片及發行業務。公司內設高級專業設備錄音室,其質素冠於同業;鄧麗君、徐小鳳、張國榮、陳百強等歌星常來灌錄唱片,黄霑、聶安達等之廣告歌,亦多在 此製作。獲音樂名家朱慶祥邀約灌録與名伶李鳳對唱《琵琶行》。他更協助流行音樂發燒友、兒童音樂開墾者一個嘗試與投資的機會,對本港音樂事業的開展,貢獻 至大。其宏遠目光與無比魄力,令人欽佩。
    他在八十年代末移民加國雲埠,生活優游。彼邦新 時代電視台主事者知其經驗豐富,聘為粵劇戲曲顧問,主理粤藝文化節目,遂先後製成「合晒合尺」、「戲曲精選」、「梨園戲曲」等電視節目共一百五十輯。曾邀 請尹飛燕、劉鳯屏、梅愛芳、雷安娜、張無忌等擔任節目主持,而資料蒐集、場次編排及簡介文字,均由他本人親自撰寫及監製。所製特輯有往昔老倌,如蒒覺先、 新馬師曾、何非凡、紅線女等;又有今日名伶,如芳艷芬、白雪仙、陳笑風、吳仟峰、尹飛燕等。當然,港穗美加的優秀唱家也包括在內。此類節目,風魔一時,使人了解近數十年粤藝的承傳與嬗變,促成海外一片對粤曲研唱的蓬勃景象。除此之外,又盡力協助當地社團港穗名家合作,舉辦盛大的演唱會,使雲埠華人得以欣賞粤樂劇曲。他過往卅年的人際脈絡竟用於粤藝,立下大功。
    近十餘年,他常騰出寶貴時間,將在粤曲唱腔方面的心得,無私傳授給門人。他精益求精,提高曲藝境界,捨棄新馬欠嚴肅與較粗俗的 唱情,啓導後學真假發聲,陰陽用氣之法。有門人為求精粹,不惜以長途電話請教,他亦傾襄相丁受。當然毛氏每半年留港的時間,其言傳身教粤藝的辛勞,自可想像得之。
    據悉毛先生十餘年前,曾因醫療失誤而弄傷聲帶,以致無法唱曲。其心中之不快,曲藝好友當可明瞭。幸而早歲演唱的録音佳作,得以妥善保存;新馬名曲的不同版本,也作系統整理。此類珍貴遺物,後學者當仔細鑑賞、用心學習,才不致辜負一位名唱家的畢生成績。
    筆者認識毛先生於六十年代中期,間有往還。九十年代初,我開始習唱粵曲與研究行腔,常與毛氏抵掌而談,獲益良多。際兹毛氏今夏駕鶴仙遊,謹寫此篇以留永念。
    李天弼 2015年 7月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5

  • @SanlingExpress
    @SanlingExpress 10 ปีที่แล้ว +17

    非常好聽! 唱出新馬仔的聲線,也唱出新馬仔的風格特質, 也唱出"琵琶行"概嘆人生遭遇的精髓..

  • @luensinyuen8270
    @luensinyuen8270 5 ปีที่แล้ว +19

    今日先知。毛生是唱新馬腔最神似。第一人。花旦聱非常完美合哂何尺,好。!

  • @kwokwaipoon9091
    @kwokwaipoon9091 9 ปีที่แล้ว +14

    孤陋寡聞,今聽毛先生唱腔,更勝梁無相,陳小漢,見怪見怪.

  • @bboboaz
    @bboboaz 9 ปีที่แล้ว +10

    堅料。

  • @bigappleHK
    @bigappleHK  8 ปีที่แล้ว +10

    轉載潘國森先生在文匯報專欄上的文章:(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