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折中 正确曝光
老師 , 簡直顛覆我的概念 , 難怪本人拍照的寧欠都有噪點的問題 , 真是豁然開朗了 ! 多謝老師
摄影理论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生搬硬套。首先胶片和cmos的区别,胶片的暗部宽容度较小,高光宽容度大,cmos则反过来:th-cam.com/video/UeV_jyatxEc/w-d-xo.html在应用上胶片就要注意宁过勿欠(向右曝光),一旦欠曝一两档,暗部就没细节,恢复不回来,高光过曝个5档都没关系--上层银盐感光聚集之后反而阻挡了下层的继续感光导致长曝光的iso变化。而CMOS高光如果过曝,两三档之后就拉不回来了(SONY的CMOS高光会比佳能的高一档宽容度,也就一档而已)。数码实际拍摄时要注意场景的光比,如果你拍的东西没有很大光比,如这个视频里最亮的纸巾和最暗的笔记本,高光:暗部不到2^14,那么你用14bit raw向右曝光就能保证高光不过曝并且暗部噪点少,这时候向右曝光策略是正确的;如果拍摄的场景有很大的光比,比如拍摄日出、大晴天逆光拍云和大地之类的情况,高光:暗部超过2^14,向右曝光将会很难操作,一不小心高光部分就无法还原导致废片,这时候应该用上宁欠勿曝来保护高光细节。
在不同情況下適用不同的理論
说的对 为什么数码相机的ISO可以非常高 因为就是通过数码曾曝光达到的 因为数码传感器的暗部宽容度非常高。 但为什么100以下的iso选项很少 因为不能通过数码减曝 还原高光细节 传感器的高光宽容度很低
另外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支持这个观点:th-cam.com/video/-vz-2oKIBO8/w-d-xo.html基本上传感器设计的时候就故意让上半部分中性灰到高光的EV差距比中性灰到暗部的EV差距少很多。这么做的意义在于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在追求信噪比,所以相机本身已经在尽最大努力的向右曝光了。当我们发现相机曝光所选择的区域会导致高光溢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刻意的向左曝光(宁欠勿过),以保证高光不溢出。至于暗部可以很容易的从raw里面拉出来,嫌噪点多再降噪就可以了。再拍摄光比比较大的环境时,一种拍法就时完全无视液晶屏的jpeg回放,盯住最高光的部分,定到+2EV,然后拍摄,这个时候主体图像可能一片漆黑,当等从raw里拉回来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图像的色彩非常的有“胶片”特色,基本没有高光的抢白,色彩丰富而细腻。
解释的非常到位,我就是Sony aA7iii 和胶片(120 的C41)的用户,两个几乎同时用,高光差异也明显,在大光比的情况下,cmos的高光是救不回来的。当然有时候对于画面信息来说高光或阴影里的东西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总之,与拍摄表达方式相吻合的正确的曝光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传感器都很厉害,正常的曝光,一般都够用了。
老司機呀
由浅入深,有理有据,真是一堂改变观念的摄影课
“宁欠勿暴”是胶片的曝光原则,并不是过时了,现在依然有大量电影级胶片,只是民用胶片大幅度减产。在胶片拍摄时,依然适用这一原则。胶片拍摄,一般用光圈指数作为订光点,大部分胶片都有7档光圈的宽容度,每增加一档光圈曝光增加两倍,因此按照曝光量来说,有14档。但胶片摄影师或者电影胶片摄影师在有布光条件的情况下,订(曝)光(点)时,都会尽量将保证略微欠暴一档,以在后期的时候通过暗房增感提升暗部细节。而胶片在提升暗部的时候,并不会像数码影像那样有严重的噪点。因此,在学术上叫做充分利用“趾部”密度,也有一个口诀叫“上3下4”:订光点以上三档,下面四档(用光圈为单位计量)。这也就是“宁欠勿暴”。如果没有布光条件,全自然光拍摄,则选用“亚当斯区域曝光法”,对想要保留的细节做取舍,保留暗部多一点还是亮部多一点,纯粹是摄影师自己考虑。因此也没有“正确曝光”这一说,只有“符(不)合摄影师创作需求和表达意图”的曝光。总而言之,“宁欠勿暴”并不是过时,也不是误导,只是不同载体的不同原则而已。
胶片是宁过误欠吧,胶片宽容度比数码更高
即使是gh5这个m43画幅的也是高iso向右曝光比低iso后期拉起来画面更纯净
巫师一再强调向右曝光仅适用于RAW格式。显然您没有好好听讲。
正解,宁缺勿曝确实是胶片时代的正确概念,只是不适用现在的数码时代了!
zhefu xian 没冲洗过胶片吧
好棒的知識點,學到了~感謝老師
請教巫師JPG檔完全不適用嗎?如果用大量拍RAW建議如何縮短時間快速批次處理?非常感謝
這理論不錯👍不過試過之後,還是往左好ㄧ點,因為亮部細節我更重視
sony z6iii就可能要欠 iso第二線路唔同
很多相机高光过曝是绝对拉不回来的。特别是高翔像素的相机。我接触到的A7s系列可以向右曝光过2/3ev,但是a7r系列向右曝光1档都拉不回来。高光的损失在一些光比大的图片占比大的图片是损失很大的。个人更建议现在的相机条件下,用曝光包围更好。只是后期筛选的时候会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对一张优秀的图片而已言,这是可以接受的。
請問10分鐘深度理解曝光的影片有連結嗎?在頻道內找不到,謝謝分享
您好 如果可以的话能发一下巫师老师的《十分钟充分理解曝光》 万分感谢
實在講的太好,不留言對不起良心
真的 要控制時間
其实我觉得吧,用个外置的测光表,根据拍摄的需要来正确的曝光,就够了。
也就是說,在不提高ISO的前提下,增加EV值以獲得畫質更好的照片嗎?
ETTR(向右曝光)已经是公认的了。而且巫师老师也用事实(三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来证明了,那么只会耍嘴皮认死理的人应该清醒了,最后顶一下巫师老师一直以来所做的无私的奉献,谢谢了。
您太厉害了 有种在大学里面听课的感觉!理论基础扎实!
老师的绝大多数视频都几乎跟Photoshop有关,没有这个软件的是不是都免看了 ?因为看了也没用,实鉴不了呀,真可惜。
又开一个频道,老师讲的很细致,辛苦了!背景音乐是差不多先生,👏👏👏
同意巫師的分析。問題是有多少攝影愛好者使用 RAW 拍攝,又有多少可以理解與使用 Photoshop 做後期加工。數碼攝影時代使我們走出了暗房。但是後期加工卻成為了另一門技術,復雜的技術。現在,後期加工與攝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这个看有没经济利益了,哈哈!我通常时jpeg能交货就不会调RAW片。要是一堆RAW片张张专门调节降噪。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于不同相机都适用吗?长快门和短快门对噪点有影响吗 ?
谢谢,谢谢,谢谢🙏
学习了!
看完, 感谢分享!
感觉那个采用相同iso和光圈 然后延长曝光时间的操作不是特别实际啊,一般来说咱们的拍摄情况都是光圈定(景深虚化大小)、快门定(如体育摄影),然后考虑要高iso还是低,可以再快速做一个“iso变”的参照对比就更好了
讲的太到位了!赞赞赞!!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完全新的概念。谢谢。
Canon應該有效
很難呀。用這個方法,現場不是拍了一堆過曝相?自己也看不清楚,萬一被朋友瞄了,還可能被笑。 哈哈
视频质量非常高!!!
請問巫師,ACR的色階能表示的範圍是多少EV?
看你的相機,不用去糾結,色階 8bit時256 16bit時65536,EV當然是全用上
视频最后一段,解释under exposure有增加噪音的倾向的理论原因。您显示噪音区总是出现在曝光度的左侧。但是您没有讲清楚为什么噪音不会出现在高光的一侧(即右侧)。
嗯嗯,原因您自己想想 :)
讲的特别好
請問巫師,怎麼樣知道向右多少是適當切且可以透過後期恢復細節的呢?
H Joseph 说了下期节目会讲,听的不仔细呢怎么,我可是听了两三遍,不然听完还是不会深度理解
不同的相机不一样,目前主流的APSC(比如富士XT3,索尼a6300)大概可以拉回将近2个EV的过曝,全画幅稍微再好一些
对了 前提是在最低ISO下拍摄
請問大師 如果是天空與地面差異過大 也適合用嗎因為正常曝光天空好像就不見了 小弟新手一問
用RAW檔,然後拍五張,依次差1個EV,回家調RAW就知道之後該怎拍會比較好
差太多的,還是建議你用HDR去合成了
请问 10分钟深度理解曝光 的视频在哪呀???
RAW格式是可以从底层调相机的物理参数,所以欠曝和过曝都能完美的拉回来,不存在区别的吧。
这里要明确一点,噪声是由于感光元件不足以捕获弱光而产生的,所以过曝并不产生噪声,而暗光部分则一定会产生噪声。因此向右曝光,和后期压暗的过程,有效降低了整张图片的噪声占比。
什麼時代了還在向右曝光😂 相機愈來愈聰明了!
請問巫師是否有在販售課程呢?有些影片提到的課程在YT上都找不到...
十分钟深度理解曝光在哪里?
那视频呢?
老师讲的太好了,即使自己调过一些过爆的照片,可是拍的时候看直方图和预览,还是有点不敢曝啊
学习了,感谢
为什么创建两个频道呢? 一直关注巫师后期, 推荐来了这个频道, 也关注下.
这个是盗版的,冒牌的
A 6700都可能有第二線路
有点不敢苟同。亮度数字化的确是最高位是1时代表 50%亮度,但最高位1后面还是49%的灰阶的。你这个其实是利用了相机的宽容度比如11bit的,而被拍物亮度比不大才行。转为8biit jpeg 时牺牲暗部灰阶来压噪声。个人认为相机用平均测光还是要白加黑减比较实际。实在人眼对128级以上灰阶已经很不敏感。提高EV后你自己预览更没法看清细节了。对没对上焦都不知道了。
这是巫师官方的账号吗?
这个方法是不是对jpg无效吧
是,对jpg 无效
电声学的术语用来将曝光,噪声 信噪比跟曝光有啥关系
进度太慢 很多说明重复了 这个视频要表达的东西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
我來一真見血說真相,現代數位相機,只要開到感光1600到500000000,是要拍到救的回所有細節的中等過曝。要開啟過曝閃爍功能,也根本不會影響對焦,但此法為了減少雜訊不要拍Ljpg ,然後一定要拍Raw檔再來,像素越高,片幅越小的相機,能開的感光越低,能發揮此拍法的效果也越差,就只能暗點或正常曝光,沒太大空間過曝,而且開超高感光,過曝拍,是為了後製亮暗部能榨出更多細節,才這樣拍。再者,若是拍人,皮膚絕對不可有過曝,在戶外,藍天也不可有過曝。而其它部分不是壓到完全都沒過曝。其它自行摸索,這要不斷一直試,才會知道自己的相機能過曝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後能過曝多少級,此發全幅的,像素在12000到2000多的最好發揮到此發的最大效益。
2019-2-25 首次阅览 拍得很好,继续加油
个人以为向右曝光了,噪声也会增加,应该比欠曝时产生的噪声大点。
不是的,除非你向右曝光的方法是提高ISO。要知道向右曝光并不是只能提高ISO。用不提高ISO的方法向右,不会增加噪点。
提升iso反而能让画面纯净,低iso结果欠曝后期拉起来反而噪点更多
一般而言,用向右策略曝光,再压下来,哪怕用比较高iso,也会比低iso后期提亮的噪点小。当然,这要看具体相机。相机越好,高iso特性越好,越可以向右
@@Science-eo9ec 即使是gh5这个m43画幅的也是高iso向右曝光比低iso后期拉起来画面更纯净
向右曝光优势的存在有两个前提:1.同正常曝光相比,ISO保持不变;2.快门速度足以维持清晰度,能够达到安全快门。所以这里的过曝不是通过机顶的曝光补偿按钮实现的,而是在M档下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实现的。这一点视频中似乎没有明确
在正确的曝光下,加减两档包围曝光,万无一失啊三张混合,还能降噪
但是現實拍攝時候,需要過曝那就要提高ISO,所以噪點也是會相應提升一些的。
你把暗场拉起来噪点更让你怀疑人生
提升iso反而能让画面纯净,低iso结果欠曝后期拉起来反而噪点更多。
@@Science-eo9ec 話說老師為啥新開賬號
@@双雷交火-u8b 您說的我非常同意!!
raw的发音听着好难受....
還有"比特",以我理解,以廣東話來作音譯,該讀成"必"。
同感,RAW正確讀音是rall/wall(同音:啰)(首音捲舌)
大家的學術爭論太多了 我想說大多數的隨性攝影愛好者能拍直出就拍直出吧 單純記錄生活就不必這麼費心了
太神奇了!
“宁欠勿爆”是胶片时代的金律。
Sony 黑科技
“肉”格式
同款鼠标,哈哈
太长了视频,其实5分钟就可以说完,很多过程都不需要
感光元件的曝光量,肯定有个最适合的值,这就是所谓的正常曝光。不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都是偏离了正常的设计值,不能说是正常的。如果必须向右曝光才能充分利用感光元件的宽容度,那么厂家何不把正常曝光的标准设置为向右曝光?以后大家都正常曝光就能得到质量最好的图片,何必要使用者专门去“向右曝光”呢?其实不同牌子的相机的感光元件有不同的特性,佳能的高光宽容度大一点,而尼康却是暗部的宽容度更大。我这个结论是长时间使用过这两个牌子的相机后的经验,因此我不会建议任何人向左曝光或者向右曝光。佳能相机的正常曝光量明显是有点不足的,这时向右曝光的确是有用的个人经验。而把这个经验套到尼康上面去,那就只能哭了。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可以实践一下,如果尼康向右曝光两档,你看看高光部分还有多少细节吧。以个人使用的经验套用到所有的相机上,其实是以偏概全,请不要那么言之凿凿,以免误导他人。其实最可靠的做法就是检查直方图,以左右都不到顶、不报警即为合适,至于怎么才是“正确”,那就看你对拍摄这张照片的感觉,并不是向左还是向右才是对的。另外,佳能的暗部噪点是彩色噪点比较多,因此必须曝光足够才好;而尼康的暗部噪点大多是黑白噪点,只会有颗粒感,所以佳能可以倾向向右曝光、而尼康则可以倾向向左曝光。但这都是个人的使用体会,不是金科玉律。
这就是所谓的云玩家。。
目前大多数相机显示的直方图都是针对jpeg而非raw来讲的。
老法师很厉害,对比手法让人一目了然。可惜本菜鸟只喜欢拍完照片在iPhone上用RNI或者Vsco编辑raw 格式,快速发朋友圈。
M9都可能Ok
膜拜下大神
向右曝光是误导名詞。
折中 正确曝光
老師 , 簡直顛覆我的概念 , 難怪本人拍照的寧欠都有噪點的問題 , 真是豁然開朗了 ! 多謝老師
摄影理论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生搬硬套。
首先胶片和cmos的区别,胶片的暗部宽容度较小,高光宽容度大,cmos则反过来:th-cam.com/video/UeV_jyatxEc/w-d-xo.html
在应用上胶片就要注意宁过勿欠(向右曝光),一旦欠曝一两档,暗部就没细节,恢复不回来,高光过曝个5档都没关系--上层银盐感光聚集之后反而阻挡了下层的继续感光导致长曝光的iso变化。
而CMOS高光如果过曝,两三档之后就拉不回来了(SONY的CMOS高光会比佳能的高一档宽容度,也就一档而已)。数码实际拍摄时要注意场景的光比,如果你拍的东西没有很大光比,如这个视频里最亮的纸巾和最暗的笔记本,高光:暗部不到2^14,那么你用14bit raw向右曝光就能保证高光不过曝并且暗部噪点少,这时候向右曝光策略是正确的;如果拍摄的场景有很大的光比,比如拍摄日出、大晴天逆光拍云和大地之类的情况,高光:暗部超过2^14,向右曝光将会很难操作,一不小心高光部分就无法还原导致废片,这时候应该用上宁欠勿曝来保护高光细节。
在不同情況下適用不同的理論
说的对 为什么数码相机的ISO可以非常高 因为就是通过数码曾曝光达到的 因为数码传感器的暗部宽容度非常高。 但为什么100以下的iso选项很少 因为不能通过数码减曝 还原高光细节 传感器的高光宽容度很低
另外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支持这个观点:th-cam.com/video/-vz-2oKIBO8/w-d-xo.html
基本上传感器设计的时候就故意让上半部分中性灰到高光的EV差距比中性灰到暗部的EV差距少很多。这么做的意义在于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在追求信噪比,所以相机本身已经在尽最大努力的向右曝光了。当我们发现相机曝光所选择的区域会导致高光溢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刻意的向左曝光(宁欠勿过),以保证高光不溢出。至于暗部可以很容易的从raw里面拉出来,嫌噪点多再降噪就可以了。再拍摄光比比较大的环境时,一种拍法就时完全无视液晶屏的jpeg回放,盯住最高光的部分,定到+2EV,然后拍摄,这个时候主体图像可能一片漆黑,当等从raw里拉回来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图像的色彩非常的有“胶片”特色,基本没有高光的抢白,色彩丰富而细腻。
解释的非常到位,我就是Sony aA7iii 和胶片(120 的C41)的用户,两个几乎同时用,高光差异也明显,在大光比的情况下,cmos的高光是救不回来的。当然有时候对于画面信息来说高光或阴影里的东西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总之,与拍摄表达方式相吻合的正确的曝光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传感器都很厉害,正常的曝光,一般都够用了。
老司機呀
由浅入深,有理有据,真是一堂改变观念的摄影课
“宁欠勿暴”是胶片的曝光原则,并不是过时了,现在依然有大量电影级胶片,只是民用胶片大幅度减产。在胶片拍摄时,依然适用这一原则。
胶片拍摄,一般用光圈指数作为订光点,大部分胶片都有7档光圈的宽容度,每增加一档光圈曝光增加两倍,因此按照曝光量来说,有14档。但胶片摄影师或者电影胶片摄影师在有布光条件的情况下,订(曝)光(点)时,都会尽量将保证略微欠暴一档,以在后期的时候通过暗房增感提升暗部细节。而胶片在提升暗部的时候,并不会像数码影像那样有严重的噪点。因此,在学术上叫做充分利用“趾部”密度,也有一个口诀叫“上3下4”:订光点以上三档,下面四档(用光圈为单位计量)。这也就是“宁欠勿暴”。
如果没有布光条件,全自然光拍摄,则选用“亚当斯区域曝光法”,对想要保留的细节做取舍,保留暗部多一点还是亮部多一点,纯粹是摄影师自己考虑。因此也没有“正确曝光”这一说,只有“符(不)合摄影师创作需求和表达意图”的曝光。
总而言之,“宁欠勿暴”并不是过时,也不是误导,只是不同载体的不同原则而已。
胶片是宁过误欠吧,胶片宽容度比数码更高
即使是gh5这个m43画幅的也是高iso向右曝光比低iso后期拉起来画面更纯净
巫师一再强调向右曝光仅适用于RAW格式。显然您没有好好听讲。
正解,宁缺勿曝确实是胶片时代的正确概念,只是不适用现在的数码时代了!
zhefu xian 没冲洗过胶片吧
好棒的知識點,學到了~感謝老師
請教巫師JPG檔完全不適用嗎?如果用大量拍RAW建議如何縮短時間快速批次處理?非常感謝
這理論不錯👍不過試過之後,還是往左好ㄧ點,因為亮部細節我更重視
sony z6iii就可能要欠 iso第二線路唔同
很多相机高光过曝是绝对拉不回来的。特别是高翔像素的相机。我接触到的A7s系列可以向右曝光过2/3ev,但是a7r系列向右曝光1档都拉不回来。高光的损失在一些光比大的图片占比大的图片是损失很大的。个人更建议现在的相机条件下,用曝光包围更好。只是后期筛选的时候会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对一张优秀的图片而已言,这是可以接受的。
請問10分鐘深度理解曝光的影片有連結嗎?
在頻道內找不到,謝謝分享
您好 如果可以的话能发一下巫师老师的《十分钟充分理解曝光》 万分感谢
實在講的太好,不留言對不起良心
真的 要控制時間
其实我觉得吧,用个外置的测光表,根据拍摄的需要来正确的曝光,就够了。
也就是說,在不提高ISO的前提下,增加EV值以獲得畫質更好的照片嗎?
ETTR(向右曝光)已经是公认的了。而且巫师老师也用事实(三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来证明了,那么只会耍嘴皮认死理的人应该清醒了,最后顶一下巫师老师一直以来所做的无私的奉献,谢谢了。
您太厉害了 有种在大学里面听课的感觉!理论基础扎实!
老师的绝大多数视频都几乎跟Photoshop有关,没有这个软件的是不是都免看了 ?因为看了也没用,实鉴不了呀,真可惜。
又开一个频道,老师讲的很细致,辛苦了!背景音乐是差不多先生,👏👏👏
同意巫師的分析。問題是有多少攝影愛好者使用 RAW 拍攝,又有多少可以理解與使用 Photoshop 做後期加工。數碼攝影時代使我們走出了暗房。但是後期加工卻成為了另一門技術,復雜的技術。現在,後期加工與攝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这个看有没经济利益了,哈哈!我通常时jpeg能交货就不会调RAW片。要是一堆RAW片张张专门调节降噪。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于不同相机都适用吗?长快门和短快门对噪点有影响吗 ?
谢谢,谢谢,谢谢🙏
学习了!
看完, 感谢分享!
感觉那个采用相同iso和光圈 然后延长曝光时间的操作不是特别实际啊,一般来说咱们的拍摄情况都是光圈定(景深虚化大小)、快门定(如体育摄影),然后考虑要高iso还是低,可以再快速做一个“iso变”的参照对比就更好了
讲的太到位了!赞赞赞!!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完全新的概念。谢谢。
Canon應該有效
很難呀。用這個方法,現場不是拍了一堆過曝相?自己也看不清楚,萬一被朋友瞄了,還可能被笑。 哈哈
视频质量非常高!!!
請問巫師,ACR的色階能表示的範圍是多少EV?
看你的相機,不用去糾結,色階 8bit時256 16bit時65536,EV當然是全用上
视频最后一段,解释under exposure有增加噪音的倾向的理论原因。您显示噪音区总是出现在曝光度的左侧。但是您没有讲清楚为什么噪音不会出现在高光的一侧(即右侧)。
嗯嗯,原因您自己想想 :)
讲的特别好
請問巫師,怎麼樣知道向右多少是適當切且可以透過後期恢復細節的呢?
H Joseph 说了下期节目会讲,听的不仔细呢怎么,我可是听了两三遍,不然听完还是不会深度理解
不同的相机不一样,目前主流的APSC(比如富士XT3,索尼a6300)大概可以拉回将近2个EV的过曝,全画幅稍微再好一些
对了 前提是在最低ISO下拍摄
請問大師 如果是天空與地面差異過大 也適合用嗎
因為正常曝光天空好像就不見了 小弟新手一問
用RAW檔,然後拍五張,依次差1個EV,回家調RAW就知道之後該怎拍會比較好
差太多的,還是建議你用HDR去合成了
请问 10分钟深度理解曝光 的视频在哪呀???
RAW格式是可以从底层调相机的物理参数,所以欠曝和过曝都能完美的拉回来,不存在区别的吧。
这里要明确一点,噪声是由于感光元件不足以捕获弱光而产生的,所以过曝并不产生噪声,而暗光部分则一定会产生噪声。因此向右曝光,和后期压暗的过程,有效降低了整张图片的噪声占比。
什麼時代了還在向右曝光😂 相機愈來愈聰明了!
請問巫師是否有在販售課程呢?有些影片提到的課程在YT上都找不到...
十分钟深度理解曝光在哪里?
那视频呢?
老师讲的太好了,即使自己调过一些过爆的照片,可是拍的时候看直方图和预览,还是有点不敢曝啊
学习了,感谢
为什么创建两个频道呢? 一直关注巫师后期, 推荐来了这个频道, 也关注下.
这个是盗版的,冒牌的
A 6700都可能有第二線路
有点不敢苟同。亮度数字化的确是最高位是1时代表 50%亮度,但最高位1后面还是49%的灰阶的。你这个其实是利用了相机的宽容度比如11bit的,而被拍物亮度比不大才行。转为8biit jpeg 时牺牲暗部灰阶来压噪声。个人认为相机用平均测光还是要白加黑减比较实际。实在人眼对128级以上灰阶已经很不敏感。提高EV后你自己预览更没法看清细节了。对没对上焦都不知道了。
这是巫师官方的账号吗?
这个方法是不是对jpg无效吧
是,对jpg 无效
电声学的术语用来将曝光,噪声 信噪比跟曝光有啥关系
进度太慢 很多说明重复了 这个视频要表达的东西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
我來一真見血說真相,現代數位相機,只要開到感光1600到500000000,是要拍到救的回所有細節的中等過曝。要開啟過曝閃爍功能,也根本不會影響對焦,但此法為了減少雜訊不要拍Ljpg ,然後一定要拍Raw檔
再來,像素越高,片幅越小的相機,能開的感光越低,能發揮此拍法的效果也越差,就只能暗點或正常曝光,沒太大空間過曝,而且開超高感光,過曝拍,是為了後製亮暗部能榨出更多細節,才這樣拍。
再者,若是拍人,皮膚絕對不可有過曝,在戶外,藍天也不可有過曝。而其它部分不是壓到完全都沒過曝。
其它自行摸索,這要不斷一直試,才會知道自己的相機能過曝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後能過曝多少級,此發全幅的,像素在12000到2000多的最好發揮到此發的最大效益。
2019-2-25 首次阅览
拍得很好,继续加油
个人以为向右曝光了,噪声也会增加,应该比欠曝时产生的噪声大点。
不是的,除非你向右曝光的方法是提高ISO。要知道向右曝光并不是只能提高ISO。用不提高ISO的方法向右,不会增加噪点。
提升iso反而能让画面纯净,低iso结果欠曝后期拉起来反而噪点更多
一般而言,用向右策略曝光,再压下来,哪怕用比较高iso,也会比低iso后期提亮的噪点小。当然,这要看具体相机。相机越好,高iso特性越好,越可以向右
@@Science-eo9ec 即使是gh5这个m43画幅的也是高iso向右曝光比低iso后期拉起来画面更纯净
向右曝光优势的存在有两个前提:1.同正常曝光相比,ISO保持不变;2.快门速度足以维持清晰度,能够达到安全快门。所以这里的过曝不是通过机顶的曝光补偿按钮实现的,而是在M档下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实现的。这一点视频中似乎没有明确
在正确的曝光下,加减两档包围曝光,万无一失啊
三张混合,还能降噪
但是現實拍攝時候,需要過曝那就要提高ISO,所以噪點也是會相應提升一些的。
你把暗场拉起来噪点更让你怀疑人生
提升iso反而能让画面纯净,低iso结果欠曝后期拉起来反而噪点更多。
一般而言,用向右策略曝光,再压下来,哪怕用比较高iso,也会比低iso后期提亮的噪点小。当然,这要看具体相机。相机越好,高iso特性越好,越可以向右
@@Science-eo9ec 話說老師為啥新開賬號
@@双雷交火-u8b 您說的我非常同意!!
raw的发音听着好难受....
還有"比特",以我理解,以廣東話來作音譯,該讀成"必"。
同感,RAW正確讀音是rall/wall(同音:啰)(首音捲舌)
大家的學術爭論太多了 我想說大多數的隨性攝影愛好者能拍直出就拍直出吧 單純記錄生活就不必這麼費心了
太神奇了!
“宁欠勿爆”是胶片时代的金律。
Sony 黑科技
“肉”格式
同款鼠标,哈哈
太长了视频,其实5分钟就可以说完,很多过程都不需要
感光元件的曝光量,肯定有个最适合的值,这就是所谓的正常曝光。不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曝光,都是偏离了正常的设计值,不能说是正常的。如果必须向右曝光才能充分利用感光元件的宽容度,那么厂家何不把正常曝光的标准设置为向右曝光?以后大家都正常曝光就能得到质量最好的图片,何必要使用者专门去“向右曝光”呢?
其实不同牌子的相机的感光元件有不同的特性,佳能的高光宽容度大一点,而尼康却是暗部的宽容度更大。我这个结论是长时间使用过这两个牌子的相机后的经验,因此我不会建议任何人向左曝光或者向右曝光。佳能相机的正常曝光量明显是有点不足的,这时向右曝光的确是有用的个人经验。而把这个经验套到尼康上面去,那就只能哭了。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可以实践一下,如果尼康向右曝光两档,你看看高光部分还有多少细节吧。以个人使用的经验套用到所有的相机上,其实是以偏概全,请不要那么言之凿凿,以免误导他人。
其实最可靠的做法就是检查直方图,以左右都不到顶、不报警即为合适,至于怎么才是“正确”,那就看你对拍摄这张照片的感觉,并不是向左还是向右才是对的。另外,佳能的暗部噪点是彩色噪点比较多,因此必须曝光足够才好;而尼康的暗部噪点大多是黑白噪点,只会有颗粒感,所以佳能可以倾向向右曝光、而尼康则可以倾向向左曝光。但这都是个人的使用体会,不是金科玉律。
这就是所谓的云玩家。。
目前大多数相机显示的直方图都是针对jpeg而非raw来讲的。
老法师很厉害,对比手法让人一目了然。可惜本菜鸟只喜欢拍完照片在iPhone上用RNI或者Vsco编辑raw 格式,快速发朋友圈。
M9都可能Ok
膜拜下大神
向右曝光是误导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