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的法國貴族康定級[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PFG):1.海軍艦隊規模的起源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0 ก.พ. 2025
- 緣起:PCEG 「近海巡邏艦」
PCEG的起源又可追溯到1970年代下半,即將與美國斷交的中華民國試圖構建第二代水面艦隊的計畫。
在1976年8月,正在規劃新一代水面艦艇的中華民國海軍總部提出近岸巡邏艇(PB)計畫,打算用來替代山字號與太字號等二線巡邏艦艇,然而PB的艦體規模只與江字號(300噸級)同級, 而且沒有空間安裝反潛武器,評估後認為作戰能力與耐航性能都不足以滿足要求。
海軍總部修改提案,在1978年1月提出PCEG「近海巡邏艦」的構想(這是PCEG首度出現),排水量 比PB放大一倍以上(600至800噸級),兼具水面巡邏與一定程度反潛能力,航速25到30節 ,必須在六級海像以內航行,武裝包括一門76mm快砲、一座雙聯裝40mm快砲、四枚反艦飛彈、兩座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一座反潛刺蝟砲等武器 。
當時海總正規劃籌建第二代的海軍作戰艦艇,包括擔任主力的一級艦PFG(巡邏巡防艦)以及PCEG (近海巡邏艦) ;由於估計每艘PFG一級艦要花費6000萬美元,無法建造足夠數量一比一汰換陽字號,海軍總部在1978年3月 曾評估將PFG與PCEG合併為單一艦種 ,排水量限制在1000噸級以內,但由於兩者任務需求與裝備都有頗大的差異,硬要合併顯得不切實際,所以最後仍分別處理。
資料來源:軍武狂人夢
mdc.idv.tw/mdc/...
海上自衛隊目前可供查詢兵力比台灣多幾千而已,但人家的艦隊規模卻比台灣海軍大得多,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更新艦艇並相信自動化系統不要還在目視遼望、人工海圖、值更全程站立...不進步的下場不是淘汰是會死人的
以臺灣的能力稍為努力點應該也可以搞出不錯的自動化系統
看向中科院:(搖頭,還是不要幻想好了😅)
@@BVVD給我收益 不是喔,是已經有自動化系統而不去使用甚至美軍的操作程序上已經註明系統備便後轉自動但還是抗拒執行說什麼這裡是台灣,還有一些故障控制程序已經註明不須值更官同意立即執行的步驟也被一些測考的質疑為何動作不經值更官同意...還是用以前老船怎樣怎樣又怎樣的思維、用1950年代的腦袋操作1990年代的裝備然後不思考現在已經2025
諸葛老師晚安,各位先進晚安
大家好
離題一下:中國沒有電磁彈射飛機的科技,福建艦使用前蘇聯時代研發的mayak型蒸汽彈射,多年前由烏克蘭提供技術建造
想說之前下水時因為彈射器還罩著一塊棚子一群粉紅高潮說是電磁彈射,原來只是沒全造完先下水秀一波再說😂當時想說非核動力哪來的電來供應電彈啊😂而且中國似乎都沒摸過電彈咱突然就有了😅
@@BVVD給我收益 觀察從許多細節可以判斷,福建艦在港內測試彈射器時所使用的單一輛重量紅車,不可能是電磁彈射,只會是蒸汽彈射.
@@BVVD給我收益 美國福特級航母在港內測試彈射器(又稱靜載彈射測試)時,是使用12輛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紅車作彈射測試(紅車重量從3噸多至36噸,每輛級距增3噸,測試電磁彈射的基本功能)
@@BVVD給我收益 前蘇聯確實有蒸汽彈射器及艦載預警機(都有照片),當年中國向烏克蘭買進瓦良格號航母(遼寧艦),也買進更重要的前蘇聯的核動力蒸汽彈射型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數萬張設計圖及mayak蒸汽彈射技術(與美國的C13型蒸汽彈射比有段差距)
@@BVVD給我收益 電磁彈射像殲15這種大重量的艦載機,一定要有超大功率核動力反應爐,航母需要耗電量的地方太多了,福建艦的電力供應差距太大,無法電磁彈射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