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八相送》(八大流派联唱 范傅 陆吕 尹袁 徐王)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8 ก.ย. 2024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2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不同版本的《楼台会》赏析以及演唱视频
    子路银龄课堂
    ·冷自如
    2年前 · 学得蛮带劲、玩得贼开心!
    楼台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其中一段。越剧《楼台会》更是脍炙人口之作。
    故事梗概:祝英台的父亲家书招祝英台归家,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临别时祝将“九妹”(其实就是指自己)许配给梁(属于私订终身),约定梁在乞巧之日到祝家提亲。后来梁从师母那里知道祝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来了以后,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梁。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梁十分震惊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伤心地分手,梁不久病死,英台得知后,在嫁往马家的那天经过梁的墓,哭诉一番,天地为动,墓被雷劈开,英台跳进墓里,与梁化为蝴蝶。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戚毕版】
    先说戚。戚是冷静袁也是冷静。但冷静之中又见不同。戚平静的表象下是情深。她是消极的现实主义者而非乐观的浪漫主义者。她聪明,更隐忍,不怀抱幻想。她识得计算,明白整件事情“要想挽回难挽回”,所以悲愤已是徒劳。
    戚毕其实很配。戚冷毕热,戚缓毕促,戚悲观而毕乐观。毕山伯可以说是诸多山伯中“悲”和“愤”的感情最均衡的。尹竺重悲,范重愤,毕是悲愤兼有。毕的宽厚宏亮不输竺,但不如竺细腻磁性。戚毕楼台会保留了老版里山伯指责英台贪富贵要同马家一起抬,从“你在长亭自做媒,终身许我梁山伯。约好日子一个月,我是未满一月就到来。为什么贪图富贵,改变心肠嫁文才?我问你,还是愿嫁梁山伯,还是愿嫁马文才?”一直到“若问状纸第三张,就告你--言而无信祝英台。三张状纸进衙内,倘若为官多清正,只断拢来不断开。”这一段毕唱的琅琅上口,酣畅淋漓,而戚“你梁家媒人是哪一位”的“位”,“三张状纸又告谁”的“谁”等等几句的尾音和拖腔都觉得有金属之声,间错在快板里十分引人入胜。这一段在老版里稍加改动,尤其是把原先“马家不抬我不抬,马家要抬我也要抬。”的第一句改成“马家不抬我要抬”,一字之差就由赌气变作深情。不过十相思一段倒是平平,个人口味来看毕擅短句,对于长音拖腔的处理终究不够精彩。总的来说,毕山伯是豪爽的,毕的愤是不平,跟范又不同,范的愤总有点小家子气,是自己女人被有钱有势马家抢走的不平,而对于毕来说,这件事情本身,无论发生在谁身上都好,就是一种不平。因此告状是打抱不平,是讨回公道。他的悲中也有为这不平的悲。最后的,只有戚英台默默嘱咐了“你病体须早医,但愿你无病又无灾”。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范傅版】
    要说《梁祝》全本演出次数最多,最广为人知的还是要数范傅版。据说50年代就世界巡回了,并且在德国演出谢幕高达28次。其实如果仅从唱腔造诣来说,我并不认为范山伯上佳。但从角色性格上来说,不得不承认范傅与梁祝还是极其合拍的。
    总体来说,《梁祝》是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梁祝至情,且这种情是外放而非内敛。至于梁山伯一角,虽然善良正直,但确实有点“呆”,一根筋。尽管看出祝英台有耳环痕,十八相送时候比来比去还是不知英台是红妆。所以才会在得知英台被许于马家之后悲愤身亡。祝英台活泼娇俏,聪明伶俐,但也有坚毅刚烈的一面,不然不会抗婚、祷墓、化蝶。而梁祝之间祝较为强。可以说梁祝的关系,从草桥结拜到十八相送亲许九妹到托媒等等,全是英台主导山伯顺从。
    所以从全本来看的话,袁英台失之矜持,戚英台失之现实,筱比傅娇俏一些,但气势不够,尤其与竺搭配更显得是处处被竺照顾。范傅本是至情一对,二人之间范天真耿直,傅成熟刚烈,相得益彰。与梁祝基本合拍。
    仅从《楼台会》一折来说的话,范最突出的特点,说好听点是天真憨厚,说不好听就是真傻。听说英台许于马家是因为爹爹不肯退婚而不是自愿,范山伯有一个“哦”的上扬念白,像是松了一口气,所以既然如此“我梁家花轿先来抬”…对于范山伯来说,这样就可以解决到。不行之后要“头顶状纸进衙内”,告状一事只有范听来是真要去告的。值得一提的是范这一段唱里有傅英台夹杂其中的念白,非常好听。好像有的版本还有傅拉住范说“你不能告”范说“我要告”,之后傅才唱出“梁家只有你单丁子,白发老母指望谁”强压住范告状的念头。所以傅英台的“梁兄你句句痴心话”是诸多版本里最为顺理成章的。整体行腔上来说范的处理都很强势,表现出的怨恨和不甘要大于悲伤。因为范的误解使得傅英台的“记得草桥两结拜”成为各版本中最必要的,总觉得有“不是我英台负心”的潜台词。对此范山伯还是买了一定的账,把对英台的那一部分怨恨化作了悲伤,所以下一段唱腔就稍微放缓以及低回了一些。但是在悲伤之中还是有太多委屈成分。所以范山伯也是诸多山伯中吐血可能性最大的。此后“我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和十相思一段,范山伯唱来就显得郁闷和委屈,傅英台也相应有了抚慰的成分。
    总的来说范山伯是各山伯中感情波动最强烈的,喜是他最喜,愤是他最愤。直至唱到末段“胡桥镇上立坟碑”范的行腔还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竺已是悲极)。他恨祝员外更恨马家。他天真又简单,自始至终都认为英台应该是他的(这一点和尹竺不同)。所以他是真要去衙门告状,所以他满腔悲愤和委屈口吐鲜血,一命而亡。而傅英台则是诸多英台里最悲愤也最刚烈的,更是最不容易的,一直都在包容和安慰着范山伯哩。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尹戚版】
    尹戚这段《楼台会》听来演出当天尹的嗓子状况不是很好,非常沙哑。而戚的嗓音条件本身就不够好,也偏沙哑。所以两个人搭戏…实在不能称之为一种“享受”。但是跟宏亮的毕搭戏就觉得戚沙哑得恰到好处。听到“马家”之前最淡定的要数尹山伯,听到之后最不淡定的也要数尹山伯。简直可以用一击即溃来形容。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闻听此言顿然呆,刀割心肠寸寸碎”。可以说诸多山伯里尹山伯的深情是最“纯”的,没有愤恨,也没有控诉。听到英台许于马家,尹山伯是绝望的,至于后来要杭城请师母,要状纸进衙内,不是天真,是多么希望还可以有挽回的办法。在英台的回忆和表白之后,尹的唱词是只此一家的“草桥关,两结拜,同窗共念三长载,学馆之中词诗读,钱塘道上送她归,想从前,土地庙不肯成双对,观音堂不肯堂来拜,一路上比喻不理会,只怪我,不识贤弟是贤妹,但晓得你是乔装扮,我满心欢喜来访贤妹,谁想到竹篮吊水一场空,我万般想念化成灰,看来是她父之命不能违,那马家势大亲难退, 缘已断我肠欲煎,到如今……要想挽回难挽回”删去了“悲愤”,平添了一分自责。末段的《十相思》尹加重了“想念”的成分,比如经典版的“你可知我为你一路之上奔得是汗淋如雨啊”被尹山伯改为“我为你想念之深啊”,而十相思之后还加了一句“我想你时肠欲断”。尹和竺在处理上有两点是共通的,一是以悲为主,但竺有自持,而尹已绝望(我认为竺山伯其实不太可能吐血归西);二是对形势很清醒而且基本持尊重的态度,明白马家是官媒名正言顺,而自己和英台只是私定终身。听尹哽咽之声时,真希望对面的贤妹妹是竺,戚虽然冷静,但是声音有些“硬”,加之戚本身的消极,不若竺唱腔醇厚温暖外冷内热。只有竺才能安慰这样的尹吧。

  • @trans-islandsrepublic9646
    @trans-islandsrepublic9646 5 ปีที่แล้ว

    是 范呂、陸傅、尹袁、徐王

    • @bfish5412
      @bfish5412 3 ปีที่แล้ว +1

      The first actress sings in Fu School, her name is Sheng Shuyang, not in Luu School.

    • @trans-islandsrepublic9646
      @trans-islandsrepublic9646 3 ปีที่แล้ว

      @@bfish5412 噢,聽聽好像是這麼回事。 那裘丹莉也是傳派,可能她客串呂派?

    • @bfish5412
      @bfish5412 3 ปีที่แล้ว +1

      @@trans-islandsrepublic9646 Looks like this way. I used to listen to Qiu Danli singing in "Mu Guiying Gua Shuai" and "Da Jin Zhi", with both in Luu School.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不同版本的《楼台会》赏析以及演唱视频
      子路银龄课堂
      ·冷自如
      2年前 · 学得蛮带劲、玩得贼开心!
      楼台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其中一段。越剧《楼台会》更是脍炙人口之作。
      故事梗概:祝英台的父亲家书招祝英台归家,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临别时祝将“九妹”(其实就是指自己)许配给梁(属于私订终身),约定梁在乞巧之日到祝家提亲。后来梁从师母那里知道祝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来了以后,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梁。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梁十分震惊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伤心地分手,梁不久病死,英台得知后,在嫁往马家的那天经过梁的墓,哭诉一番,天地为动,墓被雷劈开,英台跳进墓里,与梁化为蝴蝶。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徐王版】
    徐王版改编得太多 有没有精彩异常的地方所以听得少从嗓音上说徐王当天状况都一般王像重感冒徐高音也并没有处处轻松自如从角色上说徐山伯仍有公子哥的富贵气与风流状尤其是开场几句念白可见一般从情节和唱词改动上来说…徐王才是是最平等最互相理解最soulmate的最有现代性的恋爱关系唱着“骨肉相逼受熬煎,千斤枷锁打不开”毅然决然要与封建家庭断绝关系的王英台太和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梁山伯太心心相印了这折《楼台会》就是反封建斗士梁祝联盟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 @vanessayazheng7919
    @vanessayazheng7919 ปีที่แล้ว

    【竺筱版】
    这版是我最喜欢的《楼台会》,这折又是我最喜欢的招招唱段,越听越让人拍案叫绝。首先在各版本里,招招嗓音状况是最好的,豪放处不下于毕范,婉约处更胜于尹徐。
    刚上楼台,英台道:梁兄请坐。其他山伯都回道:贤妹请坐。只有竺先生道:贤妹同坐。一字之差就显出君子谦谦有礼,诚挚温柔,而非只是一般性的寒暄。表现喜的唱段,竺总体是稳的,只在尾音上运用声腔体现情绪。所谓平直中见婉转,不像范整个唱段都春光灿烂,也不像尹毕十分端着。
    英台道“爹爹做主,已将小妹的终身,许配马家了”,其他山伯闻言都惨烈地叫一声“马家!”只有竺山伯是带有轻柔拖腔的一个“啊?” 这个处理把焦点放在整件事情而不是“马家”上,大气了很多。英台讲完之后,竺先生的“英台,你--好--”后两字由弱渐强,略带颤音,细腻且极富磁性,金石之声啊犹如天籁。这段末句“既然九妹就是你,你为何又许马文才”,“马文才”三个字,范唱到这里是越发的来劲,一股揪住不放的质问架势,而竺是降调的悲伤。
    英台答道“我岂会愿嫁于马文才”之后,竺山伯整段唱词是在与英台讲道理的。这段整体风格以平稳为主,略带一点点激昂。中间四五句连板一气呵成没有停顿,愈显义愤。直至“难道不能”停顿一拍后唱了慢板“夫妻配”,由愤,转悲。
    英台道“岂知你我自做主,无人当它是聘媒”。山伯的“纵然是无人当它是聘媒呀,我也要与你生死两相随呀”,竺的唱腔如泣如诉,悲极而转愤,开始一段告状的快板。尤其是“再要告那仗势欺人的马文才,他夺我的爱妻该有罪”的句尾词,强有力的甩腔把山伯的愤怒刚正,不平之气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唱的大快人心。结句“只断拢来不断开”回落慢板上。竺山伯并不天真,其实到此他已经清醒下来,知道告是不可能的。甚至觉得也怪不了谁。
    筱道“英台此生已无望啊,梁兄你另取淑女--”其他各版本唱的大约都是“我哪怕九天仙女都不爱”(或者哪怕是九天仙女我都不爱),只有竺版是“纵然是九天仙女我不爱啊”,虽然看似意思无异,但从发音上看“哪怕”是高昂的,“纵然”是低回的,竺这一句起音轻,由弱渐强,这种渐变的声腔我招行来炉火纯青。
    接着是英台“亲斟薄酒敬梁兄”,竺山伯在“想不到我特来叨扰你酒一杯”,中将悲,愤,心伤,无奈,自嘲各种复杂交织的心情表现得细腻丰富,极为动听。“英台说出真心话”之后山伯有大段的唱。竺先生这里的唱腔也很有特点,除了擅用“渐强”“渐弱”的渐变音外,还很有弹性。而这弹性又与毕老不同。毕擅用切分音,擅短句,大段的唱常有弹跳感,而竺则是以轻柔的渐变音将重音维系起来,使大段唱腔一浪一浪涌现,错落有致,绵延不绝。她的弹性在于连接音像被一根皮筋拴住,不断抛出去拽回来,声情摇曳,勾人心魄。这一段总体还是稳重,英台说出真心话之后其实竺山伯已经对整件事有了通盘的考量。马家有媒有聘,合乎立法,无法挽回。“金鸡啼破”一个高音响遏云霄,“五更梦”又重迂回与中音慢板,直到“我满怀悲愤无处诉啊,无限欢喜变成灰”情绪重回悲痛。
    唱完这段山伯悲痛吐血,当筱英台哭道“这全是小妹将你害”后,竺山伯念白“愚兄决不怪你”到“你可知道我为你”极其温柔,是对英台的安慰和疼惜(而不像某些山伯把“决不”念得很亢,像是要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似的)。只是说到“一路之上奔得 汗淋如雨啊”还是悲从中来了。“奔得”两字念白可比京昆,金石质感在越界无人能及。之后的“十相思”一段,半是安慰英台,半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要把想念倾尽。竺每句“贤妹妹”的深情都慑人心魂,而筱英台这段的表现也上佳,尤其是最后一句“梁哥哥啊,我想你----呀”亦销魂。可以说竺筱版的“十相思”不仅是最好听的,还是唯一好听的。在听这版之前我很烦十相思一段,觉得这段极尽敷衍,尤其是当代演出更是流于肤浅,像是梁祝较劲一般。竺筱的十相思唱来是诀别的挽歌,凄美处戏里戏外都肝肠寸断。
    山伯辞行,英台不放心,竺山伯的“我死在你家总不成”仍是听来最温存的一个。“回家病好来看你,短命夭伤不能来”是沉痛,“如有不测长和短,就在那胡桥镇上立坟碑”,竺的尾腔轻柔,当然有悲,但更像是说,如果我病好再来看你,即使不测阴阳相隔,我也会在胡桥镇上,不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