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听磁带,甚至普通一类带比四类带好听的原因,高保真并不是所有人的喜好,特殊的失真、压缩、丢失甚至底噪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太保真让人听着很累,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完美的社会会让人非常压抑,水至清则无鱼。
只能说你可能只是听过高参数的机器,听的并不是高保真的一套系统。从数字源到前级再到后级,最后到电声转换,忠实还原优质录音是一道不断做减法的题目。你说的路线固然是另一条路线,添加好听的音染,覆盖不好的失真和音色,达成可以轻松享受聆听音乐这件事情,我个人也会搭配这样的系统听,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说高保真是难听的。真的的发烧友十之有九大概只是听过高参数机器,而不是一套完整搭配成功的高保真系统。而真正的高保真系统是需要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尽量少扣分的,搭配出一套很难的。弄清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比选择站队然后开始给和自己不同的选择贴标签更重要。
喜歡失真的音染是個人喜好說保真不好聽全世界所有調音師的不尊重高保真的設備才能忠實還原歌曲至於音樂本身有沒有失真,那是調音師的選擇,但失真的耳機永遠不能和調音師聽到的不相近
我喜欢lofi
我现在属于买了cd发现胶很香,收完了胶过了一会发现磁带没买。。。。恼火❤
@@birdyashiro1226 发烧的路还长着呢,不把所有东西都品鉴琢磨一遍是很难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接下来会喜欢什么的。慢慢玩吧
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
那風電跟太陽能呢?
@@4kforshow692 风电有杂音,太阳能推不动(狗头)
風電是風噪聲😂@@flandrescarlet8118
😅🎉
粪池沼电呢?柔绵?
從阿米龍入坑,後面陸續入手x2hr、T1 2nd、he6se v2,最後留下的是最便宜的x2hr。前端從小尾巴起步,再來是E30+L30,接下來直上D90se配LYR+,最後發現解析度太高,聽音樂反而變成累人的一件事,最後又回到小尾巴。只能說價格不是一切,耳朵喜歡最重要。
好耳朵🎉
发烧就是享受这个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声音,不要忘记初心是寻找最喜欢的声音,而不是追求最贵的设备,一套几百万的音响设备,出了门一样听不到🤣
必须按赞,这个视频做了很多我想做,但没本钱做的事…想问糕糕,你视频中的音源是Apple Music吗?你一般会用哪种音源?
糕糕一般听Apple Music🎉
Apple Music 已经足够了
提个小建议,视频里关于“投票”的传达不太清楚,每个人都在说第一个第二个,但是画面出现的产品名的1、2又让人很懵圈,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啊?然后一直看到中段出现了3,才知道,原来画面上产品名旁的一二是投票,而不是说刚刚给人测试的产品排序。这期视频的传达真的很不清晰。。。
有同感,标一下1、2就要好很多了
CC 字幕有直接寫產品名代替第一二個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有这种不适感,原来你也是,你说的太对了,我看得一脸懵逼。😢
我也同意,结论实在太乱了。你这个视频不就是帮助非专业消费者吗?但结论不清晰。看完了我还是一头雾水
玩到最後發現要玩建議studio用裝備比較便宜,音響更能燒,耳機偏智商稅。能用EQ用EQ,玩耳機看曲線,耳放純純智商說,平衡解碼器很貴,錄音介面是平民的好朋友😂
原本只是看Der糕號稱退燒的狀態下留甚麼設備 結果到最後反而看著Lox總的DT911流口水
911不愧是王者大音樂一播大家眼神都變了
这集取材很好,但剪辑提示不好,不知道在说哪个
越做越好❤
給個建議,這次使用的耳機911,7506,t3-01都是屬於高頻增益的v shape調音走向的監聽用耳機(偏向後製使用)可以新增一些音色走向比較不同類型的耳罩來當比較,例如r70x,hd600或者1840這種曲線平值走向的時實監聽耳機為了更符合大眾聽音感也可以新增以哈曼曲線為參考值的k371以及發燒友以前相對推崇的k7跟k6系列千人千耳沒有絕對
聽歌這事分幾派 一種是真聽歌 有某種味道傾向一種是純監聽 主要在聽覺上挑刺 挑到沒刺才是好聲音一種是玄學派系 主打科研 跟你說這根USB線幾萬元 聽出差別 機器很敏感之類 沒跟你談聽歌的而終極燒友就是既聽歌又監聽同時搞玄學 最後都會走上在乾空氣和濕空氣傳遞的聲音都能聽出差別的境界現在家看看影片就沒了幾小時 沒太多時間去聽歌反而入耳式還更實際一點 起馬坐車沒事幹找點樂趣現在只在kpop出新歌 才會打開系統聽個幾分鐘晒系統: SPL XE, empyrean2 懂的自然懂就是分析高了點 要壓一壓7k hz
Meze 好東西
不錯,可以略稱為享樂派、監聽派、玄學派及最後的究極派
女后期太可爱了
好喜歡,超愛這篇❤
不是,你们连接小尾巴那根USB C 到USB C的线,本来就是传输数码的,本来数字传输就会有纠错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性,不像模拟信号因为线材的差别确实会有差别的,其最多是在数据包的传输上出错率高一点,应该是不会存在明显的区别的。你们听出来的都是心理作用。
只能說興趣嗜好最難得的,是保持初心,能夠不走進功利思維就不要。另外,結尾個人覺得挺好。希望大家接觸音響之後能夠越來越開闊,這樣比較長久。
Beyer No.1。我也是從誤聽了DT990 (600)後開始入坑一路從幾百塊玩到好幾萬。
编解码声学部分不好说,但要是说数据传输部分定制线会好XXX多少,那简直是在侮辱现代通信和电子行业,这种线材只要是合格以上,不会因为传输的是音乐而非其他更复杂的数据变得更高贵
模拟信号
会有区别的,你如果试过垃圾线,会听出来,声音都会变形。不过线材好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shad0w1and 所以有个前提是合格的线材(符合购买线材标准),市面上不合格的垃圾线太多了,好多小作坊线屏蔽都做不好🥲
@howiewu 用蘋果原廠的就好了安卓也有type c 版可以用除非真的推不動再考慮買其他小尾巴吧
@@samuelyeung03 是這樣的,特別是對於數字信號傳輸的線纜,及格以上的線材不太可能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
转盘和音源其实应该介绍一下,我个人觉得其实重要的恰恰是这两部分。至于前端其实影响反而不是那么大,只是因为大部分非入门玩家连前端都选错了。
很棒的分享 想要去買耳機了
抓到野生josh
@@莊銘業 居然已經到了會被抓到的地步了嗎😂
所謂的聽感 都是個人的 每個人喜好不同 所以選的也會不同...但很少人會去實體店一個個試聽.... 我自己前後也是買了十幾副 太高階也玩不起 最後只留了K812 大小Z1R
現在大多時間都聽沒甚麼價值的古董喇叭了,加上一顆便宜的超低音,聽音樂看電影其實都滿舒服的。手邊還是又耳機,耳機肯定還是比喇叭更好聽更清晰音場更漂亮,但喇叭就是一個舒服。
我只留下两只大的头戴旗舰,天龙D5000和拜亚T1。剩下的都是偏风格的,有些是外观,有些是特别。
❤❤❤ TESTV!❤❤❤
连接macbook和小尾巴(DAC)的usb-to-usb线传输的是未解码前的数字信号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 音质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線多多少少都有改變,大約20%內
不,他换的是后面那根,dac芯片在typec公头那里。
應該說 甚至有些耳機會因為推不動而聽起來更差一些
下集測原道醬...XDD
8:33这个是什么曲子?很耳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拜耳有其他推薦的嘛,二手實惠的🙏
第二round有陷阱,專業器材和好聽和貴不一定有關係,專業器材追求的是還原度,價格成本可能用在功能或性能更多
打開字幕就可以知道哪個是第一個、第二個,已經用產品名替代了。
沙发 HIFI 到最后还是得箱子
耳机连声场都是模拟的,烧耳机哪里来的hifii高保真
是的,我就是一路改成箱子的,因为好的耳机一路原理也会越来越靠近箱子,声音的感受不仅仅是耳朵,身体皮肤,骨骼,汗毛其实都有影响的,有的共振到胸腔,有的尖叫的瞬间把汗毛扎起来,而且可听的低音耳机和音箱给到的就没办法比,耳机本来就是便携和穿戴舒适更宝贵,就好好发挥自己特长就行了,用耳机追求音质跟用笔记本追求性能一样,这有差异,但归根结底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声音是有传播方向的,这一点对于人耳朵来说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因为你以为闭眼分不清前后的声音,但其实你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高保真是追求单位时间更高密度采样间隔,单片段数据量,也有更准频响曲线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动态对比度,同电视的帧率和分辨率,对比度,色准的追求一样,这件事最后的差异是所有因素的乘积,大多数音箱之间都是互有优劣,但是好的和差的差别很远,而耳机就相当于上限限定死的音箱缩小版本,同样两个音箱能分出来的,两个耳机就跟更难说了。从对比上面音源来看,就没办法比,因为有些硬件设备采样率和单片段动态都根本到不了,它只是给你有这个选项而已,至于很多耳机连基本的
Macbook接小尾巴要進音訊MIDI調整才可以有效發揮
類比線材聲音確實會有差別,數位線只要符合品質規格,基本上沒差,耳機跟喇叭玩到後來,其實更多差異是調教的走向,貴的自己不一定喜歡,當然這是建立在品質都有一定水準之上,價格99對9999就不用比了,因為99元的基本水平就不足,兩三千對9999才有可比性,至於擴大機、DAC只要推力範圍跟規格符合,再來也是看聲音走向自己喜不喜歡,貴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看完啦,那麼我能在哪裡買到DT911呢?
选的哪首歌啊,歌单列一下咱也品品😂
Hifi到最後還得是原道
哇 真的發燒友😂
曾经烧了一段时间,年过四十了,突然有天发现13khz以上都听不见了的时候就退烧了😂
你还四十,我觉得我十四就听坏了😂
給大家聽聽the white試試,很吃個人喜好跟曲風的一支XD,個人收藏DT48e/DT48a/pfr-v1/mdr-f1/the white,同時the white也是讓我決定退燒的耳機
我也是个耳机资深发烧友,直到……我结婚
耳機還好吧? 留一組喜歡的設備應該不難。
20年前,我也想是UP主一样比较这些耳机的区别,20年后……有动静就行……
用wh-1000xm5聽 木耳很足夠了😂😂
个人更喜欢监听耳机 更能听出音乐本身制作的小细节和小心思 你们有试过使用为专门型号的耳机校准效果文件吗?
都不如我的meze empyrean 2哈哈,我甚至怀疑不如我纯金线的ier z1r
好多年没烧了,现在小年轻总啥前端呢
如果可以的话,顺便推荐些好听的音乐呗
说到底 还是越贵的越好 😊😊😊
自从玩了耳机,开销大了很多,从hd800s升到susvara,从da1一体机,玩到meitner ma3 + 47lab 4706,现在10万的套了。
Macbook上用的什么播放软件啊
有本期歌曲歌单吗
确实 做一期耳机评价benchmark 吧
hifi到后来都会变成hufi的
總結:人類真的很難搞😂
女后妻是演技担当
接小尾巴的數字信號線也能影響聲音?
只要線都會影響,很細微而已算是調音
@@skyggmax 連結小尾巴的時候小尾巴dac是個外置聲卡,和音源是數字傳輸,沒有損失的數字信號,相當於把音頻文件一個字節不差的拷貝傳輸到dac,何來聲音影響?
@@IIllIIlllllI 他换的是dac芯片到3.5mm口那段的线。那段是模拟信号。
@@lol-tu8dv 不,那段線是數字訊號沒錯,小尾巴本質就是dac擴一體
@@你從桃園新竹-p4w dac在type c那一段,后面的线可以看作延长线
身為一個資深發燒友以及發燒群組創始人,覺得這影片比什麼雲視聽好多了
听完hifi音响,你会果断放弃耳机。我原为耳机发烧友。现退烧入hifi😅
水电偏商务,火电偏运动
沒hd800, 沒T1🤔
拜耳叶培
this is nice
做音乐的都没有这样的金耳朵。
什么第一个第二个,没有人审过片吗😂
退烧了,现在只听原道
剪辑太乱了 不知道结论是什么。最好在结尾总结一下:耳机能听出来,线不能听出来…。但现在这样,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完了视频还是一头雾水
耳機阿 先看留言有沒有提到咖哩
原本以爲很智商稅,看完都想入手了
是智商稅 b站看鬼斧神工 或者去看專業的心裡聲學的實驗結論 這種頻道的小實驗就圖一樂而已
都是血轮耳,这么多词语表达声音,
请问能否把此次测试的歌曲清单发出来?😊
。。。。。。。。。居然用DANGERMUSIC SOUNCE 的耳机输出来评测。。。。。大哥们。。。。。。。。。这个前级最差的就是耳机输出
屆?界?哪一個?
Testv 什麼時候才要進化到客觀評測 frequency response
感官本来就是主观,你有听过,欣赏风景要客观?
@@allanpoecn 可以主客觀同時存在啊,影片同時提供是完全不衝突的甚至更有趣也更有知識性
@@Mike111Chou 同时存在……那你是想他“进化到”客观还是主观?
因為數據不同所以聽的出來不同,這樣也說得出到底是怎樣不同,不然2024了還在整集玄學
@@allanpoecn 進化到同時存在…你要不看看國內外的音樂相關評測?現在哪個有公信力頻道不同時說的?連一些老派像是玄學始祖DMS、Headphone Show也每部都同時提供了
这些都是扯蛋,我自己做了一套喇叭,才知道所有的喇叭都是失真的,即使几千万的喇叭,因为谁也不知道喇叭失真的根源,我敢断定除了我的喇叭能解决失真的问题其他的结构对于动圈式扬声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你滚蛋吧 你
沙发🛋️
😮
什么情况下人会去打鼻环?
做自己的時候,不用連這個都想管
想當牛
幹你屁事的時候
太不严谨了 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看完更糊涂了
想買耳機的話去試聽
1:03再次证明华为粉丝不行🤣
4
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听磁带,甚至普通一类带比四类带好听的原因,高保真并不是所有人的喜好,特殊的失真、压缩、丢失甚至底噪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太保真让人听着很累,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完美的社会会让人非常压抑,水至清则无鱼。
只能说你可能只是听过高参数的机器,听的并不是高保真的一套系统。从数字源到前级再到后级,最后到电声转换,忠实还原优质录音是一道不断做减法的题目。你说的路线固然是另一条路线,添加好听的音染,覆盖不好的失真和音色,达成可以轻松享受聆听音乐这件事情,我个人也会搭配这样的系统听,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说高保真是难听的。真的的发烧友十之有九大概只是听过高参数机器,而不是一套完整搭配成功的高保真系统。而真正的高保真系统是需要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尽量少扣分的,搭配出一套很难的。弄清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比选择站队然后开始给和自己不同的选择贴标签更重要。
喜歡失真的音染是個人喜好
說保真不好聽全世界所有調音師的不尊重
高保真的設備才能忠實還原歌曲
至於音樂本身有沒有失真,那是調音師的選擇,但失真的耳機永遠不能和調音師聽到的不相近
我喜欢lofi
我现在属于买了cd发现胶很香,收完了胶过了一会发现磁带没买。。。。恼火❤
@@birdyashiro1226 发烧的路还长着呢,不把所有东西都品鉴琢磨一遍是很难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接下来会喜欢什么的。慢慢玩吧
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
那風電跟太陽能呢?
@@4kforshow692 风电有杂音,太阳能推不动(狗头)
風電是風噪聲😂@@flandrescarlet8118
😅🎉
粪池沼电呢?柔绵?
從阿米龍入坑,後面陸續入手x2hr、T1 2nd、he6se v2,最後留下的是最便宜的x2hr。
前端從小尾巴起步,再來是E30+L30,接下來直上D90se配LYR+,最後發現解析度太高,聽音樂反而變成累人的一件事,最後又回到小尾巴。
只能說價格不是一切,耳朵喜歡最重要。
好耳朵🎉
发烧就是享受这个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声音,不要忘记初心是寻找最喜欢的声音,而不是追求最贵的设备,一套几百万的音响设备,出了门一样听不到🤣
必须按赞,这个视频做了很多我想做,但没本钱做的事…想问糕糕,你视频中的音源是Apple Music吗?你一般会用哪种音源?
糕糕一般听Apple Music🎉
Apple Music 已经足够了
提个小建议,视频里关于“投票”的传达不太清楚,每个人都在说第一个第二个,但是画面出现的产品名的1、2又让人很懵圈,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啊?然后一直看到中段出现了3,才知道,原来画面上产品名旁的一二是投票,而不是说刚刚给人测试的产品排序。这期视频的传达真的很不清晰。。。
有同感,标一下1、2就要好很多了
CC 字幕有直接寫產品名代替第一二個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有这种不适感,原来你也是,你说的太对了,我看得一脸懵逼。😢
我也同意,结论实在太乱了。你这个视频不就是帮助非专业消费者吗?但结论不清晰。看完了我还是一头雾水
玩到最後發現要玩建議studio用裝備比較便宜,音響更能燒,耳機偏智商稅。能用EQ用EQ,玩耳機看曲線,耳放純純智商說,平衡解碼器很貴,錄音介面是平民的好朋友😂
原本只是看Der糕號稱退燒的狀態下留甚麼設備 結果到最後反而看著Lox總的DT911流口水
911不愧是王者
大音樂一播大家眼神都變了
这集取材很好,但剪辑提示不好,不知道在说哪个
越做越好❤
給個建議,這次使用的耳機911,7506,t3-01都是屬於高頻增益的v shape調音走向的監聽用耳機(偏向後製使用)
可以新增一些音色走向比較不同類型的耳罩來當比較,例如r70x,hd600或者1840這種曲線平值走向的時實監聽耳機
為了更符合大眾聽音感也可以新增以哈曼曲線為參考值的k371以及發燒友以前相對推崇的k7跟k6系列
千人千耳沒有絕對
聽歌這事分幾派
一種是真聽歌 有某種味道傾向
一種是純監聽 主要在聽覺上挑刺 挑到沒刺才是好聲音
一種是玄學派系 主打科研 跟你說這根USB線幾萬元 聽出差別 機器很敏感之類 沒跟你談聽歌的
而終極燒友
就是既聽歌又監聽同時搞玄學
最後都會走上在乾空氣和濕空氣傳遞的聲音都能聽出差別的境界
現在家看看影片就沒了幾小時 沒太多時間去聽歌
反而入耳式還更實際一點 起馬坐車沒事幹找點樂趣
現在只在kpop出新歌 才會打開系統聽個幾分鐘
晒系統: SPL XE, empyrean2 懂的自然懂
就是分析高了點 要壓一壓7k hz
Meze 好東西
不錯,可以略稱為享樂派、監聽派、玄學派及最後的究極派
女后期太可爱了
好喜歡,超愛這篇❤
不是,你们连接小尾巴那根USB C 到USB C的线,本来就是传输数码的,本来数字传输就会有纠错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性,不像模拟信号因为线材的差别确实会有差别的,其最多是在数据包的传输上出错率高一点,应该是不会存在明显的区别的。
你们听出来的都是心理作用。
只能說興趣嗜好最難得的,是保持初心,能夠不走進功利思維就不要。另外,結尾個人覺得挺好。希望大家接觸音響之後能夠越來越開闊,這樣比較長久。
Beyer No.1。我也是從誤聽了DT990 (600)後開始入坑一路從幾百塊玩到好幾萬。
编解码声学部分不好说,但要是说数据传输部分定制线会好XXX多少,那简直是在侮辱现代通信和电子行业,这种线材只要是合格以上,不会因为传输的是音乐而非其他更复杂的数据变得更高贵
模拟信号
会有区别的,你如果试过垃圾线,会听出来,声音都会变形。不过线材好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shad0w1and 所以有个前提是合格的线材(符合购买线材标准),市面上不合格的垃圾线太多了,好多小作坊线屏蔽都做不好🥲
@howiewu 用蘋果原廠的就好了
安卓也有type c 版可以用
除非真的推不動再考慮買其他小尾巴吧
@@samuelyeung03 是這樣的,特別是對於數字信號傳輸的線纜,及格以上的線材不太可能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
转盘和音源其实应该介绍一下,我个人觉得其实重要的恰恰是这两部分。至于前端其实影响反而不是那么大,只是因为大部分非入门玩家连前端都选错了。
很棒的分享 想要去買耳機了
抓到野生josh
@@莊銘業 居然已經到了會被抓到的地步了嗎😂
所謂的聽感 都是個人的 每個人喜好不同 所以選的也會不同...但很少人會去實體店一個個試聽.... 我自己前後也是買了十幾副 太高階也玩不起 最後只留了K812 大小Z1R
現在大多時間都聽沒甚麼價值的古董喇叭了,加上一顆便宜的超低音,聽音樂看電影其實都滿舒服的。
手邊還是又耳機,耳機肯定還是比喇叭更好聽更清晰音場更漂亮,但喇叭就是一個舒服。
我只留下两只大的头戴旗舰,天龙D5000和拜亚T1。剩下的都是偏风格的,有些是外观,有些是特别。
❤❤❤ TESTV!❤❤❤
连接macbook和小尾巴(DAC)的usb-to-usb线传输的是未解码前的数字信号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 音质应该没有任何区别
線多多少少都有改變,大約20%內
不,他换的是后面那根,dac芯片在typec公头那里。
應該說 甚至有些耳機會因為推不動而聽起來更差一些
下集測原道醬...XDD
8:33这个是什么曲子?很耳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拜耳有其他推薦的嘛,二手實惠的🙏
第二round有陷阱,專業器材和好聽和貴不一定有關係,專業器材追求的是還原度,價格成本可能用在功能或性能更多
打開字幕就可以知道哪個是第一個、第二個,已經用產品名替代了。
沙发 HIFI 到最后还是得箱子
耳机连声场都是模拟的,烧耳机哪里来的hifii高保真
是的,我就是一路改成箱子的,因为好的耳机一路原理也会越来越靠近箱子,声音的感受不仅仅是耳朵,身体皮肤,骨骼,汗毛其实都有影响的,有的共振到胸腔,有的尖叫的瞬间把汗毛扎起来,而且可听的低音耳机和音箱给到的就没办法比,耳机本来就是便携和穿戴舒适更宝贵,就好好发挥自己特长就行了,用耳机追求音质跟用笔记本追求性能一样,这有差异,但归根结底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声音是有传播方向的,这一点对于人耳朵来说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因为你以为闭眼分不清前后的声音,但其实你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
高保真是追求单位时间更高密度采样间隔,单片段数据量,也有更准频响曲线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动态对比度,同电视的帧率和分辨率,对比度,色准的追求一样,这件事最后的差异是所有因素的乘积,大多数音箱之间都是互有优劣,但是好的和差的差别很远,而耳机就相当于上限限定死的音箱缩小版本,同样两个音箱能分出来的,两个耳机就跟更难说了。
从对比上面音源来看,就没办法比,因为有些硬件设备采样率和单片段动态都根本到不了,它只是给你有这个选项而已,至于很多耳机连基本的
Macbook接小尾巴要進音訊MIDI調整才可以有效發揮
類比線材聲音確實會有差別,數位線只要符合品質規格,基本上沒差,耳機跟喇叭玩到後來,其實更多差異是調教的走向,貴的自己不一定喜歡,當然這是建立在品質都有一定水準之上,價格99對9999就不用比了,因為99元的基本水平就不足,兩三千對9999才有可比性,至於擴大機、DAC只要推力範圍跟規格符合,再來也是看聲音走向自己喜不喜歡,貴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看完啦,那麼我能在哪裡買到DT911呢?
选的哪首歌啊,歌单列一下咱也品品😂
Hifi到最後還得是原道
哇 真的發燒友😂
曾经烧了一段时间,年过四十了,突然有天发现13khz以上都听不见了的时候就退烧了😂
你还四十,我觉得我十四就听坏了😂
給大家聽聽the white試試,很吃個人喜好跟曲風的一支XD,個人收藏DT48e/DT48a/pfr-v1/mdr-f1/the white,同時the white也是讓我決定退燒的耳機
我也是个耳机资深发烧友,直到……我结婚
耳機還好吧? 留一組喜歡的設備應該不難。
20年前,我也想是UP主一样比较这些耳机的区别,20年后……有动静就行……
用wh-1000xm5聽 木耳很足夠了😂😂
个人更喜欢监听耳机 更能听出音乐本身制作的小细节和小心思 你们有试过使用为专门型号的耳机校准效果文件吗?
都不如我的meze empyrean 2哈哈,我甚至怀疑不如我纯金线的ier z1r
好多年没烧了,现在小年轻总啥前端呢
如果可以的话,顺便推荐些好听的音乐呗
说到底 还是越贵的越好 😊😊😊
自从玩了耳机,开销大了很多,从hd800s升到susvara,从da1一体机,玩到meitner ma3 + 47lab 4706,现在10万的套了。
Macbook上用的什么播放软件啊
有本期歌曲歌单吗
确实 做一期耳机评价benchmark 吧
hifi到后来都会变成hufi的
總結:人類真的很難搞😂
女后妻是演技担当
接小尾巴的數字信號線也能影響聲音?
只要線都會影響,很細微而已算是調音
@@skyggmax 連結小尾巴的時候小尾巴dac是個外置聲卡,和音源是數字傳輸,沒有損失的數字信號,相當於把音頻文件一個字節不差的拷貝傳輸到dac,何來聲音影響?
@@IIllIIlllllI 他换的是dac芯片到3.5mm口那段的线。那段是模拟信号。
@@lol-tu8dv 不,那段線是數字訊號沒錯,小尾巴本質就是dac擴一體
@@你從桃園新竹-p4w dac在type c那一段,后面的线可以看作延长线
身為一個資深發燒友以及發燒群組創始人,覺得這影片比什麼雲視聽好多了
听完hifi音响,你会果断放弃耳机。我原为耳机发烧友。现退烧入hifi😅
水电偏商务,火电偏运动
沒hd800, 沒T1🤔
拜耳叶培
this is nice
做音乐的都没有这样的金耳朵。
什么第一个第二个,没有人审过片吗😂
退烧了,现在只听原道
剪辑太乱了 不知道结论是什么。最好在结尾总结一下:耳机能听出来,线不能听出来…。但现在这样,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完了视频还是一头雾水
耳機阿 先看留言有沒有提到咖哩
原本以爲很智商稅,看完都想入手了
是智商稅 b站看鬼斧神工 或者去看專業的心裡聲學的實驗結論 這種頻道的小實驗就圖一樂而已
都是血轮耳,这么多词语表达声音,
请问能否把此次测试的歌曲清单发出来?😊
。。。。。。。。。居然用DANGERMUSIC SOUNCE 的耳机输出来评测。。。。。大哥们。。。。。。。。。这个前级最差的就是耳机输出
屆?界?哪一個?
Testv 什麼時候才要進化到客觀評測 frequency response
感官本来就是主观,你有听过,欣赏风景要客观?
@@allanpoecn 可以主客觀同時存在啊,影片同時提供是完全不衝突的甚至更有趣也更有知識性
@@Mike111Chou 同时存在……那你是想他“进化到”客观还是主观?
因為數據不同所以聽的出來不同,這樣也說得出到底是怎樣不同,不然2024了還在整集玄學
@@allanpoecn 進化到同時存在…你要不看看國內外的音樂相關評測?現在哪個有公信力頻道不同時說的?連一些老派像是玄學始祖DMS、Headphone Show也每部都同時提供了
这些都是扯蛋,我自己做了一套喇叭,才知道所有的喇叭都是失真的,即使几千万的喇叭,因为谁也不知道喇叭失真的根源,我敢断定除了我的喇叭能解决失真的问题其他的结构对于动圈式扬声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你滚蛋吧 你
沙发🛋️
😮
什么情况下人会去打鼻环?
做自己的時候,不用連這個都想管
想當牛
幹你屁事的時候
太不严谨了 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看完更糊涂了
想買耳機的話去試聽
1:03再次证明华为粉丝不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