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深入淺出,講解得好清晰,謝謝!
❤
👍👍🙏🙏
🎉🎉🎉❤❤❤🤗🤗
音階基本上可分為12個半音一個循環, 而工尺谱只分得8個音, 所以有些音是無法用工尺譜來表達的。工尺譜的拍子表達法也不如西方樂譜的記拍子方法清楚和容易表達。所以我認為這種記谱方法最後也會被西方記譜法所取代。
粵曲的演譯給于演唱/演奏者很太自由度發揮,才型成了不同唱腔和流派。
@@kwokhungtam 對高手來講當然沒有問題, 只要把主旋律寫在谱子上, 大師們就識用自己的風格加花去演譯, 雖然所加的花不一樣, 但都不能說誰對誰錯, 只有好聽和不好聽,或是感覺不同而已。但對大部分沒有加花本領的普通樂手來說, 就要在谱上加多些加花的提示給樂手了。但加了花的谱子也有問題, 有些功夫未夠班的樂手未能分辨那些是主旋律, 那些是次要的花, 於是乎就反而攪亂了主旋律。西樂的訓練是沒有加花這東西的, 人人都一定要照譜子彈, 甚至不准學生背譜來訓練他們的讀譜功夫, 人人都要照譜彈, 不照譜彈的就是彈錯。但其實西方大師級樂手都有(加花)這玩意的。
這就是不同演唱者的演譯,型成不同唱腔流派。
你這種想法太錯了。日本箏、琵琶、尺八都有各自的記譜方法,它們並沒有消失,日本人並不覺得這些古老的記譜方法比不上五線譜。因為各有長處,五線譜精確,但正因為精確,而侷限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粤曲用的工尺譜分七個音,而且明顯是受到西洋七音階影响的。據說工尺譜的原型成於唐末,那時應是用中式五音階。何時作此轉变?不得而知!照理由五音階轉十二平均律,只需每音稍作調整,再加一音成六音即可,改動比跟隨西洋t音階小得多。西洋七音階據稱是從其本來的傳统音階跟據十二平均律政進而來的。不知其原來傳统音階是何模樣。粵曲工尺譜會否祓簡譜取代?要看粤曲的發展方向,畢竟工尺譜有很多方面是較適用於粤曲的。
請問這本工尺譜書本會再出版嗎?
希望吧!
有電子書。
@@user-uz1ff3je6u 請問點樣揾電子書呢?
@@sandychoi3485 我剛剛嘗試把連結放上來,可是一直被退,不知道是系統不能放連結的關係嗎?
@@sandychoi3485 就是影片中的這本書(但是中華民國5年的版本)
深入淺出,講解得好清晰,謝謝!
❤
👍👍🙏🙏
🎉🎉🎉❤❤❤🤗🤗
音階基本上可分為12個半音一個循環, 而工尺谱只分得8個音, 所以有些音是無法用工尺譜來表達的。
工尺譜的拍子表達法也不如西方樂譜的記拍子方法清楚和容易表達。
所以我認為這種記谱方法最後也會被西方記譜法所取代。
粵曲的演譯給于演唱/演奏者很太自由度發揮,才型成了不同唱腔和流派。
@@kwokhungtam
對高手來講當然沒有問題, 只要把主旋律寫在谱子上, 大師們就識用自己的風格加花去演譯, 雖然所加的花不一樣, 但都不能說誰對誰錯, 只有好聽和不好聽,或是感覺不同而已。但對大部分沒有加花本領的普通樂手來說, 就要在谱上加多些加花的提示給樂手了。但加了花的谱子也有問題, 有些功夫未夠班的樂手未能分辨那些是主旋律, 那些是次要的花, 於是乎就反而攪亂了主旋律。
西樂的訓練是沒有加花這東西的, 人人都一定要照譜子彈, 甚至不准學生背譜來訓練他們的讀譜功夫, 人人都要照譜彈, 不照譜彈的就是彈錯。但其實西方大師級樂手都有(加花)這玩意的。
這就是不同演唱者的演譯,型成不同唱腔流派。
你這種想法太錯了。日本箏、琵琶、尺八都有各自的記譜方法,它們並沒有消失,日本人並不覺得這些古老的記譜方法比不上五線譜。因為各有長處,五線譜精確,但正因為精確,而侷限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粤曲用的工尺譜分七個音,而且明顯是受到西洋七音階影响的。據說工尺譜的原型成於唐末,那時應是用中式五音階。何時作此轉变?不得而知!照理由五音階轉十二平均律,只需每音稍作調整,再加一音成六音即可,改動比跟隨西洋t音階小得多。西洋七音階據稱是從其本來的傳统音階跟據十二平均律政進而來的。不知其原來傳统音階是何模樣。
粵曲工尺譜會否祓簡譜取代?要看粤曲的發展方向,畢竟工尺譜有很多方面是較適用於粤曲的。
請問這本工尺譜書本會再出版嗎?
希望吧!
有電子書。
@@user-uz1ff3je6u 請問點樣揾電子書呢?
@@sandychoi3485 我剛剛嘗試把連結放上來,可是一直被退,不知道是系統不能放連結的關係嗎?
@@sandychoi3485 就是影片中的這本書(但是中華民國5年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