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肯定不是最优雅的语言,它现在的地位是历史造成的。但如果看不懂英文,听说还不论。。在现在这个世界,基本上就是半文盲。 What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magazines are in English? Because most major scientific journals are published in English, success is related to publishing in this language. Currently, 98% of publications in science are written in English, including researchers from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countries.
家在东北13线城市,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爸花300巨款买了一个短波收音机,听voa和bbc自学英语,很多人都觉得我爸精神有问题了……03年的时候,全国最大的中外石化合资企业到东北大国企招人,给的工资几乎是家里的近10倍。很多厂里的技术骨干都来找我爸写英文简历,大多数也都通过了简历筛选,但是一听说英语面试全都放弃了。我爸面试回来,特别激动,说荷兰面试官非常赞许他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和英语听说能力,当场拍板给他offer。因为英语,彻底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你的父亲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
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出身的娃娃,从小家长也没送去参加任何兴趣班,听得最多的就是“我家没钱,要靠你自己,考得好就去好学校,考得不好就去职高早点参加工作。” 从初一开始接触英语,幸好遇到比较有趣的老师,让我对英语一直有很大兴趣,高中考进省重点,发音被外语学校的同学嘲笑,我就从头开始纠正发音。一路走来,英语一直给了我很多帮助,找工作,交朋友,认识世界等等。如果不是英语,我觉得我不可能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形形色色的人
没错,咱们经历差不多。
以我个人经历而言,英语老师是所有老师中最有趣最开明的一类人,因为他们心里装着不同的世界
我们高中英语老师特别爱笑,跟其他老师形成鲜明对比,还跟同学们出去一起玩
初中是重点学校,遇到个无比奇葩的刚出来工作的年轻英文老师 一直让我完全学不进去…高中在一个普通学校 却遇到特别好的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英文老师 改变了我对英文的看法 让我一生受益!说实话 老师的差异真能改变命运
心里装着不同的世界,这句太准确了!
我初中的英语老师真的非常乐观
@@gaoying7553还是日本的中小学比较有意思.每一个学年,都打散从新分班,尽量做到两个实在不和的人分开一段时间,班主任也是每年换,避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结冤。还有过去不理解学生为什么要挂名字在胸前,现在明白了,发生问题时.不认识的学生,你可以记注他的名字。这一点真的是利于解决问题。
我永远记得我们初中的英语老师说:!你们将来学的所有知识都没用,只有英语是陪你们一辈子的,一定要学好英语,这句话激励了我二十多年。到现在老师说那句话的容貌还历历在目。不管是英语,还是日语,其实是我们理解别人的最好的工具。
现在好后悔没有好好学习英文,确实错失了很多机会
@@yaocheng5923 一样~
我一直都是非常反对高中英语比重下降这件事。现在社会是国际化的不是锁国孤立的,不会英语就没法跟外界交流。重视自己国家语言没有错但是国际通用语言就是英语这是没法改变的。我自己是从小英语好的人英语差的人听我这么说肯定不高兴但我可以保证学好英语在未来绝对不会后悔什么想找好工作英语好是必不可缺的。
二十几年前就这么说的老师 眼界真开阔,他还有不能开口说的东西吧
老哥,我是武进不锈的本科生员工(去年毕业),在这个平台难得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也是九十年代中期十幾歲的時候,媽媽跟我說以後要掌握的三件事,就是計算機、開車和英語。媽媽本身就是英語老師,在我們那個十八線小城市裡,她算得上前衛名人。九十年代初就騎摩托,兩千年的時候和自己的好姐妹一起考了駕照。十分了不起。
@@heyokato4534 妳媽媽也有這樣的見解嗎?
我妈也有这样的见解,然后就天天叨叨我,后来自己学了五笔打字和开车,但是英文就只停留在督促我的程度。
都是奈斯比特《大趋势》的忠实读者😂
和我爸一样 我应该比你小10岁左右
我爸从小就给我灌输 英语 开车和电脑 这三个以后就是人人都要会的基本技能
他们应该是看了什么相同的东西.....
要学好计算机 开车 和英语 是九十年代的共识啊 真想不到堕落的如此快
意识到英语重要性的人群中,觉醒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很正确。维也纳每年的医学大会,来自中国的医疗界专家们都会参加学术演讲,他们都是用英文演讲,而且水平非常高。很多国际性科学或非常专业的会议,演讲者都使用英语。这门语言还是非常重要的,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
英语既不是英国人的语言也不是美国人的语言,而是世界语言。现在大量的知识都是以英语的方式存储着,不懂英语将会失去很多了解知识的机会。
按照不喜欢中国就别用中文的逻辑,美国是最没有资格用英语的国家😂
英文肯定不是最优雅的语言,它现在的地位是历史造成的。但如果看不懂英文,听说还不论。。在现在这个世界,基本上就是半文盲。
What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magazines are in English?
Because most major scientific journals are published in English, success is related to publishing in this language. Currently, 98% of publications in science are written in English, including researchers from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countries.
@@davidxyj 你说的是最前沿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即没有出国的意愿,也没有接触那么前沿知识的实力,更不打算了解外面的世界,那英语就是没用,即使生活在英语国家,有的是人只在自己族裔的圈子里混,英语也用处不大
@@俄爹虐朕千百遍朕待俄 出国后不用说在英语国家了,就是在非英语国家英语也非常有用,在德国只要是名称中带internal的公司,工作语言都是英语,比如很多大的金融机构,保险,
只要求你会英语,完全不懂德语都没问题。
额 兄弟 是要求没那么严格了 中国小学就在教英语好么,国内的绝大部分都是哑巴考试英语 说实话意义也没见有多大 全是教你怎么考试的 题目让母语英语的来做都没几个能得高分
果然什么样的家庭里面就会出来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人都没有你那么幸运,有那么好的家庭,在几十年前就告诉你应该学什么。听完您说了以后,我感觉我更坚定学好英语了。我没有上过一天学,现在学英语也是自学。说实话挺困难的,但是我不会放弃,学一点是1点。希望有一天我能离开这片土地。可能机会特别渺茫又是一个残疾人,什么都不会,就靠做推拿,维持温饱。给自己加油吧。梦想就是有一天离开这片土地了以后,在闲暇时光拿着手机,看着国内发生的事情,可以能像在座的各位一样一笑而过。然后对自己说,还好我离开了,不用像现在一样生活在夹缝里,生活里充满着歧视,除了叹口气什么也做不了。
可以离开的 学好英语 多了解国外政策
懂的东西太少了,都不知道怎么了解这一块,因为身边的残疾人出国太少了。网上查了一下,也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而且现在我只会做推拿。不知道往哪方面入手。
@@雨滴-d2y 直接申请西方国家的签证,出国旅行。
@@雨滴-d2y在国外做推拿挺好的。工作好找,赚钱也多,不要身份。想办法拿个旅游签,人能过来,一切都会好
加油,出来的道路虽然不容易,但想做一定能做成。推荐你还是研究一下留学,出国最容易的路径还是通过留学。留学不一定需要很多钱,比如欧洲大陆很多国家学费都是免费,而且对残疾人也有设施上的照顾。业余可以去做推拿赚生活费(好像很多欧盟国家是允许工作20小时一周)。但是你一定要好好学好语言,不然出了国会非常孤独。
我儿子五岁,从小给他看全英文的节目,儿歌,搭积木,科普,虽然他还听不懂,但有时会冷不丁会蹦出来一两句简单的英文,挺欣慰的。
你呢
没有有效输入没用,先看完漏屋的书吧。可以买份rosetta stone catalyst账号
您看两年Hindi,看能不能蹦出几句😂
加油,考不考都学。给孩子多留一个门。
有用的,我女儿也是这样,只要她想看动画,一定是英文的。现在她上中学了,非常轻松地运用英文听、写。
尊重他人选择,嘲笑他人命运,真不愧是写字儿出身的,身处海外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心情,散哥一句话给全面总结了,佩服!
好感动❤散人回忆妈妈的叮嘱,真的是好温暖
几年前也看了一个人写的一个朋友,在那个上山下乡干完活无所事事的日子,那个女孩始终坚信国家不会永远这样,自己埋头啃手上唯一一本英文书,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一举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后来出国留学,就像散人说的,天不会永远黑
在那个年代,居然能藏住英文书这种绝顶大毒草,实在难得。我爸提到过,文革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所有人家里的书籍,除了毛选以外全部要拉出去销毁。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天花板。孩子99%的悲剧,来源于家庭。
我非常同意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天花板。我高中的时候好朋友是个学霸,我俩都是国企家属院长大的,家境背景都差不多,天天一起上学下学,不同的就是她是学霸,我是学渣。高考以后,她是顶级一本大学,我是刚过三本录取线。结果他妈找她的老师讨论了专业志向,给她报了人大新闻系(家里没有任何人干新闻的),我妈就是一心找对接美国加拿大的三本,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她落户广州疫情前就失业了,我移民了美国,现在过着中产的日子。这些年有了孩子总想起她,为她惋惜,若不是活在了错误的国家,她一定住着大别野开着德国车,过着比我好的生活。
英语关键要学,我来加拿大二十几年了一直在学,天天工作中都用。我见过太多的中国人来了加拿大十几二十年还不能用英语交流,干什么都要有人翻译。他们天天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不需要说英语。不是说在加拿大时间九了英语自然而然就好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更别说在中国学英语,中国学校里把英语当一门学问来教,天天语法练习题,而不是把英语当语言来教,学了十几年出国英语还是无法交流。
我一同事结婚去了加拿大快15年了,完全不会说英文也没有去考驾照,老公不下班回家她基本都是不出门。现在娃都快初中了,不知道她到底在加拿大是怎么生活的。
@@sophiachen9534 加拿大有中文电视,银行,电信公司,政府职能部门都有中文服务,多伦多温哥华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超市餐馆,中国城到处都是,即便医院法庭这样的地方都有免费中文翻译帮助。所以如果不出去工作不和加拿大人打交道不懂英语生活没问题。
想来自己也是冥冥中有幸,从小对英语有特别高兴趣,爸妈也没逼,就是自己爱学,新学期一开始就会把英语课本从头到尾翻个遍,不过瘾还让妈妈去买课外教材。一路走来英语一直是我最稳定发挥的擅长科目,高考 142,六级 628,但那时候在学校还没有特别意识到英语能力会如何改变我的人生。后来,因为英语我打开了认知的大门,认识了墙外的世界,英语也成为我事业上的一大优势,不管是在原来的互联网大厂做海外市场研究、还是在现在的外企拿来装模作样,都算是绰绰有余。最后,因为英语,我还认识了现在的美国老公,我们的感情发展离不开流畅深入的英语沟通😂 现在在准备跟随老公来美国发展,于是去年年底我自学了一个多月雅思,考了 8.5😂 这是我作为一个从来没留过学 完全土生土长的女生的经历。噢对了,我也是其中一个交大毕业的 上海那个😅
你好牛!
羡慕学霸
学霸
這集真總結說出我的心裡的感受。謝謝散人
小时候在农村,85年我3岁的时候,我外公和我妈托人给我从城里买了广播英语教材跟着广播学,身在农村没办法有老师教,我为我妈和外公的远见感到佩服。不过身在农村的确不知道计算机。
我上学的时候,完全对英文没有兴趣,加上典型的英文应试教育,让我更加厌恶英文. 结果开始工作以后才意识到英文的重要性,于是乎,21左右岁开始各种恶补英文,然后26的时候大龄出国留学. 现在回头看,很庆幸自己二十初的时候没有荒废时间,认识到英文的重要性,才有我如今的人生轨迹与生活,非常感恩.
令堂的眼界,在那个时代,真是有先见之明!
就算在现在也是有先见之明。。
这不奇怪,其实老一辈人的眼光比建国后出生的强太多了。九十年代初时我爷爷在与父亲的家书中就写到,五十年前他父亲(即我太祖父在1940左右)就和他说过:一定要家中子弟好好学习英语,这个语言必将成为世界主流。
读研读博之后几乎没有阅读过中文期刊,全是SCI SSCI。一区二区顶刊确实能学到东西。
两大原因造成国人不愿意学英语: 一, 把英语当成了语言学来教,非常枯燥无味,加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差,使得学生不感兴趣;二,缺乏自由接触全方位英文资讯的机会,无法体现立即可以理解的功利和精神效用。所以,也只有有心人才会真正努力不放弃,学好英文。
教不好,用不着
那习思想不枯燥无味了?😂还入脑入心入魂呢😊
😢
😢
@@zhongqiuzhao6938 但是这玩意在国内确实要用啊,大学生入党,考研考公都要背。
尊重他人选择,非常认同。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人各有命。老王还有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大概同理。
我差不多三十年前学的英文,当时觉得中文世界没希望,六十多岁的老师说她的很多同事都迫害致死了;那时大学较年轻的老师口音非常不标准都是自学的;
也幸亏当年学了,后来跟了老外也不要啥关系脱贫了,现在又润了;反而觉得中文不重要,子孙后代不会也没啥,那块盐碱地普通人家没关系升学混口饭都难😂
我不讓自己的後代去接觸任何兩岸之間鬥爭的歷史。兒子問到「為什麼xx」時,我說:太複雜,你不需要懂!也不指望他們去讀什麼中國或台灣歷史。反正有興趣學的,自己去摸索!不要有什麼「集體榮譽感」,你是你,群體是群體!往往是自己不行,才鑽回那個群體去「追求」虛幻的尊榮!秦皇漢武又如何?!今天在美國就是個亞裔臉孔的打工仔!
@@hunternshu我是大陆出来的,我家现在小孩(都十岁以下)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因为食物也是因为我,然后我对他们说,要是因为食物,你们去纽约就可以了,实在太感兴趣,就去台湾新加坡,至于中国,就不必去了。有时候姥姥会给他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什么的,他们回头问我,我就直接说,我们家的传统文化是圣经,节日是美国的我节日,别的没必要知道。
我崽子唯一会的中文就是4个, 恭喜发财 ,开门,关门,臭。 😂
散人的母亲好有远见!我父母也是一直让我学好英语,一定出国,而且不要再回来。
B站有个工地小黄,人家天天跑工地风吹日晒,每天上传自己的散装英文,现在肉眼可见的好❤❤❤
我相信除了疾病和死亡,没人能阻止我们不断向上的心🎉🎉🎉
母親的格局真的非常重要。 特別對於男孩子。
英语教育经过几代人努力,终于回到了教材主角是LiLei和HanMeimei的年代😂
李累和憨妹妹这对男女可以算是毁了一代人英语口语,到外面去别人一问how r u? 生理上本能的就I m fine and u. 害死人😂
@@midoridomoto1971 的确如此😂😂😂
作为西交毕业的,真的替学校感觉悲哀
好多985早就不要求4 6级成绩了。西交大这是算晚的了
@lucifergov982 突然想起……
南非時候的習大大……
😇😇😇😇😇
@lucifergov982 等你考Sat,考GRE的时候,也带着翻译软件进考场?
能考上西交的80%以上高三就能过四级了,大学四年除非混的基本上不可能过不了四六级,如果是混日子的他英语学分都拿不到,更别说拿毕业证了。
如果您在国外,真得不用悲哀。中国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中国了,欧美还是那个欧美。
散人有一个有远见的好妈妈。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好妈妈。
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母亲。👍👍
当时在中国读本科时幸运碰到开明的辅导员和英语老师。基本四六级英语教育还是以应试为主。英语课上课就是模拟考,早上还要求早读练习听力。我从来没有去过早读,系里面还有领导过问,全被辅导员挡下了。英语老师也同意我旷她的英语课,说全是四级备考没什么意思,不想来的话就可以不来。结果我大二旷了一年的英语课。同一时期,上了外教的英语口语课,参加英语辩论队,为之后考托福和GRE积累了不少。可算是没有被四六级耽误。
小学五年级的英语启蒙教材是「剑桥少儿英语」,每次听到磁带开头的“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音像出版社”都倍感亲切
散人啊,真是巨大共鳴的一集。我父輩,就是靠香港親戚在文革時期帶回一個沒有被剪掉短波頻道的半導體收音機。靠聽VOA慢速英語學習英語和了解世界的。後來改開後,有的被國家選為第一批交流學者,有的自費留學留在海外。
他們就是靠文革時,祖輩教導,不離書本,改變命運的。
散人太懂了,我一个同学,硕士读的古汉语,最后去做了雅思老师,最后移民加拿大,英文中文都精通
我英文可读写,聽說差。為了孩子英文,在他五歲時移民美國,這步迈的太正確了👍
听说很容易,有环境就很快进步,胆子大一点,不要怕说的不标准
学英语开阔思路,不光是在油管,善用谷歌英文搜索,真的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优秀智慧的母亲。惠及子孙后代。散人幸运!
有个好父母太重要了。
我爸爸就是高考第一届大学生,确实是由于知识改变了命运,跨越了不止一个阶级,当时他想当兵,但我奶奶逼着他去读书。至于英语,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家里人说英语,长大了以后英语应该算是类似母语的水准,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不可能通过翻译的资源去获得的。而且去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过得蛮好,这个和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国内虽然不鼓励英语教育了,但是有资源的家庭照样会教小朋友英语,把英语老师请到家里上课。😂现在这个社会英语已经是最基本的技能了,英语熟练的情况下,最好还能再掌握一门外语,这样才像话。不会说英语的话真的会变成文盲。
我小学五六年级才有英语课,结果那个老师是校长亲戚,普通话都不会说😂,那英文发音可以想象……可以说小学英语啥都没学到。很庆幸在初中碰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老师,几本初中的单词能过目不忘,一直在老师家中补课两年,中考150分的卷子考了130分,考到了我们小县城的最好高中,才改变了我的命运😊
散人老师这集说的太好了。
我读书的时候学的是中文,外语是日语自学。来美国读了了英语文学,也选了德语和西班牙语,知识面打开,工作特好找,工作是computer data and networking, 从未失业过!国内做韭菜螺丝钉类的工作,真不需要英语。 打仗更不要,前线只听命令而已,懂了英语反而不方便!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都推荐大家去读翻译前英文原版。考研究生必须英语要好。原因大家都懂……居然不再需要英语成绩、就可以拿到学士毕业证。将来真的可以闭门造车啦。
现在学生的英语大部分就是应付个考试,连去国外餐厅当服务员都费劲😂
说得好!“尊重”它们的选择,嘲笑它们的命运!活该!哈哈哈哈哈哈
語言往小了說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再往上一點是學習的工具,語言最高級則是一種思維方式。不同的語言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非常不同的影響。就不提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對其背後文化的更深層次理解能產生的無窮樂趣了。
在中国,默默地做和政府指示相反的事情就对了,以后对改变命运线有帮助。
我也是越來越懶得和國內友人們聊什麼啦 🧠僵化 認知局限抽筋不說 還相當自信😂 這個世界本就是只有少數人拎🉐️清 我的日語肯定不如你😎
台灣的交通大學和台灣的清華大學都在新竹,而且兩校很近搭車十分鐘路程就能到達彼此。台灣高科技產業發源地新竹科學園區就特意設在兩校附近,而這兩校也確實在台灣科技產業做出重大貢獻提供大量人才。直至今日這兩校依然是台灣理工科最好的學校。
不愧是二百斤的陕西老家👍
我看见孩子校服上那个雷锋图像瞬时间想把学校炸了的念头
我听了很多台湾大学讲红楼梦的公开课,欧丽娟教授借鉴了很多英文的研究作品。然后,真的,听了她的课发现研究中国文学太需要外语了。
近来正在喜马拉雅听欧丽娟教授讲红楼梦
我记得93年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也这样说,以后人必须要掌握三种基本技能,英语,计算机,开车。
散人有这样的父母,是一生的幸事,眼光是真的长远。2000年前后,我工作后自己买了台电脑,因为下班后回家就学电脑,时间花得比较多,我爸还说要砸了我的电脑,差点砸了我现在的饭碗。
个人觉得明白事理的家长都会看清楚这些,并不会耽误小孩子学英文。但是社会底层的家庭的孩子就悲催了。
有道理,我那时候学位和4级挂钩 有同学考1次不过也不想再考就去买了个假的混过毕业。不想学的人挂不钩都无所谓,不想学也不想用的人就算考过了过几年也忘干净了
其实大学还有个英语的最后考试 我当年读大学那个考试过了可以不用担心没有四六级证书
@@jonalee740304 学术语言基本就是英语,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做不了研究
我不太相信說中國的天不會永遠黑暗這話,覺得努力把英文學好和多掌握點有用的知識,然後想辦法盡早離開那块鹽鹼地和那群怪物才是真正的人生目標,就別想著有朝一日那個社會變好了,然後你學到的東西就有用武之地了,不會有的。
我也看透了,有生之年不会了,中国一个王朝可以延续几百年,根本熬不过这帮肉食者和义和拳😂
每次散人说起他外甥的时候都要说一个倒霉外甥,然后又要改口,现在不是了,都好想笑,他外甥每次要被这么说也确实有点倒霉😂
其实,清华90年代就不把国家四六级跟毕业证挂钩了,但是英语课还是必修,有学校自己的四级考试,包括了对话能力部分。清华的本科毕业证是与校内四级考试挂钩的。2005年,复旦、上交、华师大、华东理工四所上海的学校也宣布不再将国家四六级与毕业证挂钩。不过,不太清楚是否有其他将英文(或者日语等其他外语)能力挂钩的替代办法,但我相信英文(或其他第一外语)还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另外,一些top的学校对教育部四六级考试是否真能达到提高英语能力是有不同意见的。这个确实可以理解,只是应该有替代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四级考试不能达到60分,那英语能力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对,大学英文一直都有学的
现代汉语中70%词汇单词是从日语来的:政府 人民 经济 学校 警察 医院 法院 交通 安全 动物园 民主 政治 科学 等等…
日本有英检,也是有级别,但是学校不考,是个人自己去考。我们家孩子过了二级,让他去考一级他不想考,一级是大学的水准,他不想学两遍,用时间选修了法语。孩子有幸在国内读初中时,遇到一个很会教的英语的老师,用整个初一的时间把英语的所有基础语法教完,到初二就是大量背单词,做练习。外语好有优势,比如我们家孩子读研时,老师几乎带学生去国外开国际会议都带上他,使他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
总结的到位
坐井觀LED屏。精闢。
我对小学的外甥女的要求,就是语文都可以不学,英语必须好好学,还报了外面英语培训班。
最近听我妹妹说,英语培训班把招牌摘掉了,搬了一个别的地方,很低调的招生教学,可见现在的国内环境已经什么样了
我就没学过语文。我的母语是吴语上海话,在中国这种语言是禁止的。已经禁止了75年。
@@nelsonlee3376我是去了国外才和爸妈视频用上海话交流的😂小学开始就是普通话确实不给说
好多年前,有一次从上海坐船去京都的旅途中我用英语和一个日本青年聊了一路。那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会一门外语是如何帮助完全不同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流。
其实最有趣的是,当年在国内做编辑的时候,这帮学生发在英文刊的文章行文流畅,用词准确,至少读起来基本不存在太多影响理解的大碍。反而发在中文版的文章,甚至是同一个作者的文章,文字根本没法看😂一个博士中文的遣词造句不如中学生,词不达意或者语意混乱的句子一片文章能找出大几十,能把母语用成这样是真的不容易。而且类似的现象不是一两例,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我也有跟你一樣的感覺
(我也跟你有一樣的感覺)
離開學校後的現在,我去觀察周遭人的母語程度。
我發現離開學校越久的退步地越嚴重而不是停留在畢業時的程度(包括我自己)。
現在在校學生同個年級的程度比不上上一代同年級的程度。
這真的很恐怖!
可見得自學和不停止學習多麼重要!這不只是自己會發生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到下一代!
學校本身根本不管學生到底學沒學會就一直趕進度。
散人兄真的是刀子口豆腐心
我是一个双非英专生,学校里在大部分同学无法听说读写都不过关就开始学语言学,语音学,翻译学等等一些抽象的观念,学起来特别费劲而且很没用。目前除了外教的口语课和写作课外,别的都没什么用处。连高级英语也是在讲中国人写的英语爱国文章。。。
目前还兼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的英语家教。我的学生们工薪家庭出生的限制和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父母根本无法做到重视小朋友的英语教学,学生自己也不会积极把英语学好。他们总会在下课休息时和我说日本人美国人全是傻逼,俄国共产主义好,德国人没本事社会主义没法生根等等等等。我会体恤小孩子平时学业繁忙周末还要补课所以尽量选择加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片环节训练他们的听说能力,但家长知道后就非常生气觉得我不负责,水时间,让我一节课讲一单元课文布置一张试卷,问题是小朋友对英语丝毫没有兴趣且以这个进度他们根本无法消化。。。没办法只能照做。
哎 同英专生 我在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之间纠结
你们的经历和我蛮像的,我是高考失败所以学了雅思准备出国,有了比一般高考生深厚一点的底子,然后又高考进入了国内的大学;雅思难度和涉及到的听说比四六级高,再加上那个时候进入大学的暑假本人比较书呆子,一直在做六级题,所以大学时期英语课我都是能够应付老师提出的问题,考试考过不成问题。后来我毕业了还准备考上海外国语的笔译证书,最后因为目标和现实环境的不匹配,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当我失败或者英语学习收获甚微的时候,我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想想大学时候遇到的连四六级阅读都写满注解(让我看花了眼)的同学,他们因为没有像我一样接触过这些,再加上大学(独立学院)有些英语老师专业素养确实差,那些水货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读PPT,就是这样学生还听不明白,所以英语学习好坏,主要跟学生本人之前接触的英语程度、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关的,当然,在做这些的过程中,我也很有遗憾,没有考上外口译证书,因为当时学校环境不允许,现在更没有时间了。不会有用人单位单单为了一个证书录用人的,应该是读一点英文的小说。
谢谢您的分享。上外现在那个三笔通过率平均在30%左右,依旧难考哈哈
@@tiffanyliu7213
谢谢 老五
令堂很有遠見,了不起❤說到學英語,中共國的運動式搞法,我媽曾經在事業單位做跟英文完全沒有任何交集的時候被要求一定要學英語,不讓影響評職稱😂那個時候全社會不管你年紀多大幹什麼都要學英語,也很無厘頭
想在中國混的確實沒必要學英文,還不如學怎麼端茶遞水,察言觀色,厚黑學😅
@@cola_con_hielo 那是20多年前了,現在肯定不可能了
几乎所有电脑程式语言都是英文,不是汉字、日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其实英文和希腊文、法文、西班牙文相比之下是很粗糙的语言,不够细致。全球民航机和地面通话的官方语言是英文或本地语言。曾经一度法文和西班牙文是世界语言,外交官必学,但现在是英文。为什么英文会成为世界语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英文很粗糙不够细致,BBC有一系列记录片“英文的故事”讲到英文在历史中有一段时期几乎绝种,蛮有趣的。
健身和学英语就是个终生事业
我小学时候当年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自己总结出来三大未来技能,竟然跟散人说的一样。
然后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英语体系上的
事實是, "讀好數理化, 不如有個好爸爸"
事实的确是数理化再加上英文,走遍天下(离开中国)都不怕。
散人說的繪本也是外來語,源自日文的「絵本」。有一天繪本又改回叫畫冊了我也不奇怪🤣
连环画哈哈哈
首先并非网传,友人早前已与西交大教务处长确认属实;另不少985、211学校早在此前已取消四、六级与学位的关联性,其次英语仍为西交大校必修课,校内英语考试通过难度并不低(朋友说高于四级)。
记得散人前几天在形容日本人热心助人的时候飙出了一个挺标准的日语单词,所以今天听到散人说自己基本不会英语,我就知道是过谦了。😂
他们这些人要说自己哪方面学的还凑合,就说明有一定的深度和心得了。要不然被人笑话。
散人在日本,那日语一定是日常生活水平的,会说几句日语不奇怪。这和英语水平没什么关系,即使现在英语水平不咋地,要是选择到英语语境国家生活,一年两年以后也日常英语没问题了。
我爹是80年代大学生,工厂里的工程师。 英语改变了我们家庭的生存状态。
语言应该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决定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孩子9岁,已经学了六年英语了,完全同意散人哥的观点!
散人老妈太有前瞻性了👍👍
尊重他人選擇,嘲笑他人命運👍👍👍👍
這是一盤大棋啊!如果所有人都不懂英語,就不會出現『Sir, This way』的情況了。
塞里斯味😅
十几年前我就穿过这种体恤衫,在大学里,不过那时候没人懂,一个中国农民 对美军说: Sir This way, follow me please
👍👍🌹🌹
作为上交毕业生,我认为过度解读了。早在二十多年前甚至更早,上海交大就已经不要求四六级了。而且更加讽刺的是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是在上海交大;也就是四六级是上海交大的一个产品。
一个顶尖高校,比如西交大,使用自己的英语标准,相信自己的英语教育比应试教育的四六级更加有效,我觉得是一个进步。
英語進化到 航空英語 ICAO4,駕照進化到 飛行駕照了,就是不知道計算機還能咋進化(當年的MCSE)。只有出國才有這樣的機會啊!
虽然我是英语的受害者,高考46分。不然可以考个好点的大学!但是,我只是觉得国内英文教育方法有问题,没觉得学英文有问题。或者这是国内顶尖高校尝试的一种新的英文学习方式。效果会更好!没几个学的好的,是因为四六级才学的,为了过四六级学的,基本用不到。
学习是自己的事,你花了多少功夫,用最笨的方法也不可能学成你这样的,不过把问题推到外部因素是中国人的本性,活该学不会
说实话,如果英语成绩都烂的,这脑子确实一般
其实我觉得所有学科都有问题,我的美术设计类和英语很多都是自学的。自从翻过来学了好多十年没学到的东西。之前蒙蒙的,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因为我的专业本来就是西方过来的,我得过来看教程。
@@詹姆斯.永强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国人里连语文都学的一塌糊涂的也不少…作为一个物理单科67分依然总分超一本线十几分的我而言,我能理解偏科生的无奈...
@kycoy1187 你這就錯了, 有好的英語水准 就更容易得到外面的資訊, 你跟那些不懂不看的人之間就有信息差, 這就會是你的優勢, 無論是賺錢還是保命
语言是工具 国内英语学习只是学语言 丰富的英文资讯接触不到 学起来无趣 很多人就很抵触。一旦开放油管这些国外媒体自然就没问题 可惜不可能
英语课几乎没怎么听,一路差不多满分,竞赛拿奖。语言是不需要学的,需要感觉对了,就自然流淌出来。现在跟着duolingo学日语,比以前吃力很多。相信纯真年代学习需要是自然过程,一旦煞有介事了,就纠结又艰难了。儿子进入全英文环境,也毫无障碍。相信进入全日文环境,也会顺利切入。
打卡第一。散人先生好!
现在自己40岁人,都要去学英语,就是为了带一家老小跑出去
永远喜欢听散人“瞎扯几句”。👍!比如今天的话题,散人说的对极了。
其实我是贊成英語在學校教育的比重減少的,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學校里的英語純粹是浪費時間,不會交流,不會開口說,就會選擇題,那還不如節省時間,去課外學雅思,托福!當然從整體上來說中國人想要看世界的機會又少了許多。
如果我能小学毕业做领导,我也不用学英语。但是我不能。
家长的视野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是80年代末期,那个时候大学里是托福热,GRE热,很多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背单词,托福GRE的几千单词厚厚一本书都背下来,当年大学只要求过4级,很多同学都考了6级,甚至托福考试。其他的课都是马马虎虎,只有英语,很多同学拼命地学,都想去美国留学。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大学生不想学英语出国了? 这个国家的大学生退步了?
14:06相信稍微有观察力和一般正常见识的人都能理解散人的在进一步“讲解”前的‘尊重-嘲笑’反话,从另一个角度看,往往正是那些有能力有意识去面对自己的被命运嘲笑/嘲弄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而且会尊重他人的选择的。
不是最好的论文都是英文发表的。基础科学的所有论文,不论学科,不论作者国籍和所属机构,全都是英文的。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更多同行看到并且评价。
我现在每天晚上还在学着英语。看这架势,文革2.0快了。
这个比喻好。最近苹果频道有一个show就是这个概念。好像叫Silo😊
越来越悲哀,穷人的孩子没有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