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陳寗你好棒👍!同意寗哥的分享!
陳寗真的好棒👍👍👍
是的,我感觉多数爱玩音响的人都未必真正知道好与不好,但都很有主见,这就是烧钱的源头!
人还是什么都要要多研究,是不是?这样就显得专业多了。但是呢还是有几点是错误的。(其实错误有很多,但是都是混口饭吃,我也不好说得太多)第一,低频不带嗡嗡声不是代表低频少。而是代表几乎没有共振,既是unwanted resonance。这个对于不是engineer的人来说比较费解,费力解释XD(不是费力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40Hz的低音的wavelength 大概是8.5米。那如果你的空间好像车内没有八点五米会如何?答案就是共振,也就是一个wavelength还没travel完就被反弹,或多次反弹,进而造成自己和自己共振。其实真正的analysis software出来的图并不是frequency response(普通人称为EQ)那样2d的图,而是3D的并包含共振。因为其实resonance这个东西无论是什么频率都会有的,只是低频的比较难搞。随口提句,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认为你的店装潢不行的原因。Engineer监听一般不用fill the room式的speaker。第二,像是那种不管digital还是analog的校准都不是万能的,由于以上的第一点的限制,还是主要靠你的房间来acoustic treament来做的为好。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想听100Hz以下的低音,那就别在车子大小空间装subwoofer。一般校准分三个等级,不是很讲究的就耳朵自己听,如果你是sound engineer一般效果还可以。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想要比较准确的就用麦克风和软件来校准。最后如果这都不满意那就只能自己做间监听房间,然后适当的apply第一和第二的方式为辅助。这点你人在台北可以去参观一下就近的国家音乐厅,我去过一次,因为人比较少我坐在正中间。那天听的是钢琴和小提琴合奏,acoustic(没有插电,麦克风和speaker),只能说无论echo还是resonance都设计的非常好。顺带一提,前几天看了你一个旧视频,把国家音乐厅和你们的装潢相提并论,以贬低acoustic treatment的重要性。。。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我就随便提两样,因为这也比较费解。第一个是形状,一般这种我们叫opera house的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弧形,就是这点就肯定吊打你那种四方形和不规则polygon的房间,绝对不会有那种低音或任何频率的unwanted resonance。它那种设计那都是经过计算的,在台中间叫一声,理论上在任何角落都是只有一声(古时候opera house不用麦克风,不用speaker的,就靠气吼)。顺带一提,你认为那种是优点的“扩散傢俱”,是有一点作用,但是太多不经calculate的杂物摆放很可能会有反效果,制造更多不规则的echo和resonance。例如你那个一边speaker靠近门之类的例子,就是一边的echo比较大声。第二点就是比较一下你家里的墙壁和opera house里面的墙壁,他们用的都是木,而且上面不同的形状或者花纹都是有不同的功用。一般常见的都是T字形的,一排一排的,理论很简单,但由于种类太多就不解释了。如果你认为你家里的平面墙壁也能和他“差不多”,那我建议你youtube上搜搜名为”200 2000 20000 200000 guitar“的视频,上传者是brandon acker。看完你就知道就连木都是有等级的,反射出来的timbre用屁股想都知道吊打你家里那种反射,就好像200和200000的那两把吉他的分别一样。其实从heritage来说,fill the room sound式hifi就是模拟这种opera house的设计的。也可以说opera house是fill the room sound式music的终极形态。就说这么多吧,太费解了点,EQ之类的就留下次再说(EQ其实和人体学有关)。我呢,是没有nautilus那个价位的音响(也没有试听过),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会妨碍我身为一个engineer对于声音的理解。因为我觉得声音除了人体和物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heritage,理解完这些我觉得听什么的speaker都不会有不能欣赏的理由。我不觉的有这样逻辑和意义,我也只是把这套音响的价钱用在了我的engineer文凭上罢了。说到heritage,这就要提到一个我真的很费解的事情,那就是为什么会买这个size和价位的speaker会听那些yoasobi之类的流行曲。。。我听了几次,人声和音场的确mix and master得还好。但是这种新版的流行乐,一般都是给你在车内(或任何环境下听的)。简单举个例子,一听就知道它的bass只到100Hz附近。这是以便你们就算用手机,in ear或者很差的speaker也能”很好“的欣赏音乐,hence名字叫做popular song。100Hz左右大概就是人耳最perceptible的bass频率,一般entertainment speaker都会选择boost这个频率来给人这套音响有bass的错觉(尤其是车内音响)。我是觉得如果你买套音响只是听100Hz,甚至开到盖过人声和高音你基本上不必买这么贵的音响。这就好像你不玩吉他买一把视频里面200000的吉他一样,没有这样的heritage来欣赏。。。
感謝分享
人耳會隨者年齡而衰退 人體感官神經從38歲開始會逐個退化 所以對聲音也會有著不同時期的變化 音場矯正的依據我是不董 但是聲音的喜好真的有很多的不同 這麼多年的音響展 看到很多不同見解 真的令我感到自己是木耳
最近買了數據優良的喇叭,之前買的Fyne也繼續使用,我覺得量測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讓我們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聲音,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理性的標準,然後我們再按照自己的品味、感性的部分區挑選聲音,兩者沒有必要對立,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存在,能這樣享受音響、認識音樂,就會聽得開心 OuO唯一難過的是那乾癟的荷包XD
沒錯,相當認同你的看法,響應平直是建立一個均衡的標準,但喜不喜歡均衡看個人。量測是為了找出一些設計上的問題,像是有些大幅度的震盪代表有嚴重箱體共振或是其他問題。在耳機市場內也有一樣的例子有款耳機可以做到幾乎貼近哈曼曲線的響應且失真極低,另一款競品的曲線則是低頻有個-6db low shelf 兩者可滿足不同偏好的使用者,且兩者的失真都極低。也有跟兩者類似定價且不便宜的耳機但失真很高,一堆買的人都不知道還以為細節多,其實他們口中的細節都是諧波失真,荷包扁了同時也買了個失真垃圾。所以測量是最基本的測試,他可以建立中性的聽感標準同時找出設計上的問題,避免荷包扁了還買了個爛東西,更慘的是買的人還不知道東西爛以為東西好。
10:50 再加助理們最高好像會到19/20人左右?如果不算那種特別有站位的特別活動的話。所以想想其實也是不少人了……嗯……我總是會覺得DG-68這類的設備如果可以和電腦對接,利用電腦去調整參數會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不過這樣子的工作量我推測會遠超過影片中那樣簡單調整的工作量。而且這種調法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靠近於影片開始所說的那間weiss的調整方式──也就是去以各種方式分析參數,然後去試圖各種微調達到最理想的狀態這樣子。14:00 喜歡這段話!真的沒必要追求別人的認同。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的權利(別影響到別人造成別人的麻煩就好),真的別追求別人的認同!那會活的很辛苦的。軟骨好吃啊~而且有營養呢~話說我是腿&翅都愛吃的類型XD說起來我覺得蠻幸運的……我喜歡的聲音類型和陳寗蠻接近的,雖然我喜歡的音樂範圍沒有陳寗那麼廣,有不少陳寗喜歡的我沒有感覺XD但至少,陳寗喜歡而且我也喜歡的那些音樂歌曲,在鹿鳴所展示出來的就是我喜歡的那種聲音。嗯……真的去過沙龍一次,就會看到陳寗其實是很忙的。花了很多時間在「給予最高品質的飲品」這件事情上面。嗯……如果是我本人,我只會想為我自己、我的親人、以及少數來訪的知交好友這麼花時間準備特別的飲品。一般的朋友我可能會偏向於煮一鍋好喝的甜湯來分吧我想XD或者是一次煮一大鍋鍋煮奶茶這樣子。單獨一杯杯的做飲料這種事情……我沒有耐心啊😜
那有想過有電腦就不需要DG68了?電腦的DSP能力遠大於DG68且在數位端直接處理可以避免量化失真,每做一次DA/AD轉換都會多少引入量化失真,因為完美的DA/ADC目前不存在。所以訊號處理最好在數位端處理完後再過DA轉換,這個麻煩嗎?我相信一個下午的時間去認真研究用電腦做DSP空間校正可以省下4X萬台幣跟完全不引入DG68所造成AD/DA轉換的量化失真,很划算吧?除非玩黑膠那沒辦法,但黑膠還用DSP可是對黑膠大不敬邪魔歪道
@@eugenePeng-dw3xp 我剛剛重新看了一次你說的內容,我注意到你講的重點是「先做數位的處理」這個部份。我不清楚電腦上現在是否有足夠品質的空間校正軟體存在──但我想就算有也要配合相應的收音的系統,才有能力正確的鑑別所收錄的聲音。而一般的電腦其內置的收音介面品質我覺得不必太過期待就是了。特別是單價不夠高的那些。所以我覺得你說的事情,似乎有被實現的可能,但同時可能會需要很多不同的設備去一同配合,而不太可能單純以一台電腦加上麥克風就達成這個效果。而且我想,如果DG-68的完整機能有那麼容易就能被電腦取代,那麼他們也無法生產並這麼銷售了。當然,如果你真的有能力用電腦做到DG-68的效果並且在足夠鑑別力的音響系統中測試實際效果真的能比的上DG-68,那麼我只會佩服你。
@@FarmerLance 這些你講的都有配套,陳甯用的roon可以搭配其他軟體做的到。為什麼dg68賣的起來?因為懶的找資料,不知道怎麼做或只看了一些人的推薦就買下去了,然而卻不知道這東西的轉換會引入量化失真,還有最後就是黑膠問題我提過了。你說他真的賣的起來嗎?如果他真的賣的很好就不用定超高價去平攤這個成本了,自己買測量mic甚至是專業級的測量工具根本花不到這個錢,廠商不用對人傻錢多的客戶負責,只要他的客戶不知道或沒能力發現他葫蘆裡賣什麼藥,一樣如果對空間矯正有興趣可以自己爬文一台電腦跟mic做不到嗎?有可以支持192kHz/24bit的測量mic,矯正過且附上矯正檔案usb介面插上即用,真正的難點是測量時需要保證無噪音干擾例如車聲之類的,但那dg68也解決不了
@@eugenePeng-dw3xp你說的這些我現在沒有條件測試,所以就不評價了。不過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想我會測測看用電腦配軟體所做出的效果和用DG-68這類設備所做的效果有什麼不同。這種事情我們在這裡討論再多也只是討論而已,總究還是要回到實際面去看真實效果。反正如果沒有錢,而且又有需求的,完全可以照你說的自己花時間去玩玩看,看是否可以調出喜歡的聲音。而如果有錢又不想花時間的自然是直接買機器最快。
黑膠應該算也可校正。理論上校正的目的應該是前丶後加上喇叭對環境的相對關係。
也許您還是可試看看鋪地毯,在高頻反射音被吸收多一點後也許低頻反而會被凸顯出來?(鍵盤俠自首)
所以这是一台DSP+EQ+频率监控?感觉像是把传统的EQ单纯的靠人耳主观的听感调试转变成以环境为数据来做EQ调试
真的到處都是鍵盤俠,沒玩過也要講自以為對的道理
請問有聽過貓窩工坊的DRC嗎?
你問這些音響蛇油魔法派的人,去聽一個有點偏激的理論實作派的人的機器,你是不是搞錯了些什麼XD這些人眼裡只有價格40萬屌打4萬400萬屌打40萬的心態,廠商說啥就信啥的人怎麼會聽貓窩的東西? 不過我覺得貓窩本人有時太過激進,但他的理論大體上對符合事實,只不過他的機器無腦堆太多電容了,那個有理論上的邊際效應,以及他所使用的某些電子元件有需要特定的容值,不是無腦堆高就會有顯著改善
我在猜有可能是因為實際使用的時候音質損失過大所以會傾向於不校正吧~我記得很久前陳寗就有聊過使用DG68還是會造成音質的損失。
提一點dg68的問題,dg68有兩種輸入方法數位端跟類比端,如果使用dac 輸出類比訊號輸入至dg68例如:dc1000輸出類比訊號入dg68,dg68會ad轉回數位然後運算完再次da成類比,連續da/ad的結果就是量化失真增加。如果換成直接給dg68數位輸入那幹嘛要買dc1000?最後輸出的da是dg68裡的不是"頂級"的dc1000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別花錢拿dg68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Roon明明就有dsp 功能直接在原始的數位訊號處理完成直送你最喜歡的da,省去連續轉換的量化失真再提一下dg68這個有缺點的dsp 可能存在的理由,那就是給黑膠這類這種一開始就是類比訊號的訊源提供dsp 功能。但是!!!黑膠你們號稱的"類比聖杯"用dg68做dsp後經過了一番ad/da轉換還是你們口中的最厲害類比訊源嗎?好好想想吧
不曉得陳寗有沒有比較過配件的"指向型麥克風"跟3DIO的"耳型麥克風"兩者用在空間校正時的效果差異?
用途應該不同說。
看完影片我腦海只有一個梗圖 "你要不要聽聽看你現在在說什麼".... 陳寗真的好棒 我是說敲盤子的部分 還好我沒找你買音響
好棒👍。我在用Trinnov Amethyst, Anthem STR preamp, Lyngdorf TDAI3400 room correction. Trinnov 的技术水平最强。
這人專黑D類的,Lyngdorf入不了他的眼
哈哈,要试过再说😂 我以前的后级都统一PassLabs Accuphase Class A。A75 去年刚卖了。
喇叭是科學的產物不是魔法,透過測量分析甚至是拆機是為了找出設計上的瑕疵,沒人想花大錢買有設計瑕疵的東西除了某些無法理解的人?沒人在乎你們的認同,只在乎大錢花下去東西設計上非常良好。
理工科的數據派在此可是我真的不贊成什麼都用數據說話不就是我們先看到"現象" 經過量測之後將他"量化" 再經過"分析"才得到的數據嗎大黃蜂牠就是飛得起來 溫度變化它就是存在"體感"從來就只有用現象修正數據 沒有數據去推翻現象的道理
但人耳是極其不精準的相當主觀,用人耳所感受到到現象會被各種心理因素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人體實驗要雙盲測試,因為觀察者以及受試者所感受的結果會受到心理因素、精神狀態等影響(買了高級器材就覺得好聽,事實上器材有問題)給個這影片另一位專業留言所提到的例子,人耳對於低頻的感受並不均勻,在100-200hz有個hump縱使其他低頻段其實並不多的情況下,也會有乍聽之下有那種低頻排山倒海感(muddy bass sloppy bass)的拖尾混濁感,相反的響應曲線平直的器材在聽習慣這種有100-200hz鼓包的就會覺得沒低頻,但事實上低頻不少只是人很容易被操控還有諧波失真高容易讓人感受到細節多但事實上那是假的,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憑,對聽感心理學還有測量之間的關係可以去找Dan Clark audio 老闆Dan clark 本人對measurement這一主題的seminar 他會提到他在業界如何對哈曼曲線測量跟滿足一般買家聽感之間的看法
你本來劇院就沒多懂了
各厂家硬是把EQ名字强加成别的名来避免自己卖的是EQ,说到底全就都是EQ,cello 的pallette就是EQ, EQ就如餐桌上的辣椒,盐或酱油,再好的名厨所煮的菜都未必合全部人的味口,厂家把tones control 拿走就如食堂桌上不能有辣椒,盐或酱油👻
偷上片!
叫數據派的描述音響聽起來的感覺,完全說不出來(因為他們完全聽不出來) !! 規格好跟爛、花2000萬跟200元對他們來說,結果都一樣--------------------> 聽不出來好在哪邊。 沒那個耳朵就不要玩音響了,浪費錢浪費時間而已!!
陳寗你好棒👍!同意寗哥的分享!
陳寗真的好棒👍👍👍
是的,我感觉多数爱玩音响的人都未必真正知道好与不好,但都很有主见,这就是烧钱的源头!
人还是什么都要要多研究,是不是?这样就显得专业多了。
但是呢还是有几点是错误的。(其实错误有很多,但是都是混口饭吃,我也不好说得太多)
第一,低频不带嗡嗡声不是代表低频少。而是代表几乎没有共振,既是unwanted resonance。这个对于不是engineer的人来说比较费解,费力解释XD(不是费力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40Hz的低音的wavelength 大概是8.5米。那如果你的空间好像车内没有八点五米会如何?答案就是共振,也就是一个wavelength还没travel完就被反弹,或多次反弹,进而造成自己和自己共振。其实真正的analysis software出来的图并不是frequency response(普通人称为EQ)那样2d的图,而是3D的并包含共振。因为其实resonance这个东西无论是什么频率都会有的,只是低频的比较难搞。随口提句,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认为你的店装潢不行的原因。Engineer监听一般不用fill the room式的speaker。
第二,像是那种不管digital还是analog的校准都不是万能的,由于以上的第一点的限制,还是主要靠你的房间来acoustic treament来做的为好。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想听100Hz以下的低音,那就别在车子大小空间装subwoofer。一般校准分三个等级,不是很讲究的就耳朵自己听,如果你是sound engineer一般效果还可以。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想要比较准确的就用麦克风和软件来校准。
最后如果这都不满意那就只能自己做间监听房间,然后适当的apply第一和第二的方式为辅助。这点你人在台北可以去参观一下就近的国家音乐厅,我去过一次,因为人比较少我坐在正中间。那天听的是钢琴和小提琴合奏,acoustic(没有插电,麦克风和speaker),只能说无论echo还是resonance都设计的非常好。
顺带一提,前几天看了你一个旧视频,把国家音乐厅和你们的装潢相提并论,以贬低acoustic treatment的重要性。。。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我就随便提两样,因为这也比较费解。第一个是形状,一般这种我们叫opera house的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弧形,就是这点就肯定吊打你那种四方形和不规则polygon的房间,绝对不会有那种低音或任何频率的unwanted resonance。它那种设计那都是经过计算的,在台中间叫一声,理论上在任何角落都是只有一声(古时候opera house不用麦克风,不用speaker的,就靠气吼)。顺带一提,你认为那种是优点的“扩散傢俱”,是有一点作用,但是太多不经calculate的杂物摆放很可能会有反效果,制造更多不规则的echo和resonance。例如你那个一边speaker靠近门之类的例子,就是一边的echo比较大声。
第二点就是比较一下你家里的墙壁和opera house里面的墙壁,他们用的都是木,而且上面不同的形状或者花纹都是有不同的功用。一般常见的都是T字形的,一排一排的,理论很简单,但由于种类太多就不解释了。如果你认为你家里的平面墙壁也能和他“差不多”,那我建议你youtube上搜搜名为”200 2000 20000 200000 guitar“的视频,上传者是brandon acker。看完你就知道就连木都是有等级的,反射出来的timbre用屁股想都知道吊打你家里那种反射,就好像200和200000的那两把吉他的分别一样。
其实从heritage来说,fill the room sound式hifi就是模拟这种opera house的设计的。也可以说opera house是fill the room sound式music的终极形态。
就说这么多吧,太费解了点,EQ之类的就留下次再说(EQ其实和人体学有关)。我呢,是没有nautilus那个价位的音响(也没有试听过),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会妨碍我身为一个engineer对于声音的理解。因为我觉得声音除了人体和物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heritage,理解完这些我觉得听什么的speaker都不会有不能欣赏的理由。我不觉的有这样逻辑和意义,我也只是把这套音响的价钱用在了我的engineer文凭上罢了。
说到heritage,这就要提到一个我真的很费解的事情,那就是为什么会买这个size和价位的speaker会听那些yoasobi之类的流行曲。。。我听了几次,人声和音场的确mix and master得还好。但是这种新版的流行乐,一般都是给你在车内(或任何环境下听的)。简单举个例子,一听就知道它的bass只到100Hz附近。这是以便你们就算用手机,in ear或者很差的speaker也能”很好“的欣赏音乐,hence名字叫做popular song。
100Hz左右大概就是人耳最perceptible的bass频率,一般entertainment speaker都会选择boost这个频率来给人这套音响有bass的错觉(尤其是车内音响)。我是觉得如果你买套音响只是听100Hz,甚至开到盖过人声和高音你基本上不必买这么贵的音响。这就好像你不玩吉他买一把视频里面200000的吉他一样,没有这样的heritage来欣赏。。。
感謝分享
人耳會隨者年齡而衰退 人體感官神經從38歲開始會逐個退化 所以對聲音也會有著不同時期的變化 音場矯正的依據我是不董 但是聲音的喜好真的有很多的不同 這麼多年的音響展 看到很多不同見解 真的令我感到自己是木耳
最近買了數據優良的喇叭,之前買的Fyne也繼續使用,我覺得量測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讓我們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聲音,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理性的標準,然後我們再按照自己的品味、感性的部分區挑選聲音,兩者沒有必要對立,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存在,能這樣享受音響、認識音樂,就會聽得開心 OuO
唯一難過的是那乾癟的荷包XD
沒錯,相當認同你的看法,響應平直是建立一個均衡的標準,但喜不喜歡均衡看個人。
量測是為了找出一些設計上的問題,像是有些大幅度的震盪代表有嚴重箱體共振或是其他問題。
在耳機市場內也有一樣的例子
有款耳機可以做到幾乎貼近哈曼曲線的響應且失真極低,另一款競品的曲線則是低頻有個-6db low shelf 兩者可滿足不同偏好的使用者,且兩者的失真都極低。
也有跟兩者類似定價且不便宜的耳機但失真很高,一堆買的人都不知道還以為細節多,其實他們口中的細節都是諧波失真,荷包扁了同時也買了個失真垃圾。
所以測量是最基本的測試,他可以建立中性的聽感標準同時找出設計上的問題,避免荷包扁了還買了個爛東西,更慘的是買的人還不知道東西爛以為東西好。
10:50 再加助理們最高好像會到19/20人左右?如果不算那種特別有站位的特別活動的話。
所以想想其實也是不少人了……
嗯……我總是會覺得DG-68這類的設備如果可以和電腦對接,利用電腦去調整參數會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量我推測會遠超過影片中那樣簡單調整的工作量。
而且這種調法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靠近於影片開始所說的那間weiss的調整方式──也就是去以各種方式分析參數,然後去試圖各種微調達到最理想的狀態這樣子。
14:00 喜歡這段話!
真的沒必要追求別人的認同。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的權利(別影響到別人造成別人的麻煩就好),真的別追求別人的認同!那會活的很辛苦的。
軟骨好吃啊~
而且有營養呢~
話說我是腿&翅都愛吃的類型XD
說起來我覺得蠻幸運的……
我喜歡的聲音類型和陳寗蠻接近的,雖然我喜歡的音樂範圍沒有陳寗那麼廣,有不少陳寗喜歡的我沒有感覺XD
但至少,陳寗喜歡而且我也喜歡的那些音樂歌曲,在鹿鳴所展示出來的就是我喜歡的那種聲音。
嗯……真的去過沙龍一次,就會看到陳寗其實是很忙的。
花了很多時間在「給予最高品質的飲品」這件事情上面。
嗯……如果是我本人,我只會想為我自己、我的親人、以及少數來訪的知交好友這麼花時間準備特別的飲品。
一般的朋友我可能會偏向於煮一鍋好喝的甜湯來分吧我想XD
或者是一次煮一大鍋鍋煮奶茶這樣子。
單獨一杯杯的做飲料這種事情……
我沒有耐心啊😜
那有想過有電腦就不需要DG68了?電腦的DSP能力遠大於DG68且在數位端直接處理可以避免量化失真,每做一次DA/AD轉換都會多少引入量化失真,因為完美的DA/ADC目前不存在。
所以訊號處理最好在數位端處理完後再過DA轉換,這個麻煩嗎?我相信一個下午的時間去認真研究用電腦做DSP空間校正可以省下4X萬台幣跟完全不引入DG68所造成AD/DA轉換的量化失真,很划算吧?
除非玩黑膠那沒辦法,但黑膠還用DSP可是對黑膠大不敬邪魔歪道
@@eugenePeng-dw3xp 我剛剛重新看了一次你說的內容,我注意到你講的重點是「先做數位的處理」這個部份。
我不清楚電腦上現在是否有足夠品質的空間校正軟體存在──但我想就算有也要配合相應的收音的系統,才有能力正確的鑑別所收錄的聲音。
而一般的電腦其內置的收音介面品質我覺得不必太過期待就是了。特別是單價不夠高的那些。
所以我覺得你說的事情,似乎有被實現的可能,但同時可能會需要很多不同的設備去一同配合,而不太可能單純以一台電腦加上麥克風就達成這個效果。
而且我想,如果DG-68的完整機能有那麼容易就能被電腦取代,那麼他們也無法生產並這麼銷售了。
當然,如果你真的有能力用電腦做到DG-68的效果並且在足夠鑑別力的音響系統中測試實際效果真的能比的上DG-68,那麼我只會佩服你。
@@FarmerLance 這些你講的都有配套,陳甯用的roon可以搭配其他軟體做的到。
為什麼dg68賣的起來?因為懶的找資料,不知道怎麼做或只看了一些人的推薦就買下去了,然而卻不知道這東西的轉換會引入量化失真,還有最後就是黑膠問題我提過了。
你說他真的賣的起來嗎?如果他真的賣的很好就不用定超高價去平攤這個成本了,自己買測量mic甚至是專業級的測量工具根本花不到這個錢,廠商不用對人傻錢多的客戶負責,只要他的客戶不知道或沒能力發現他葫蘆裡賣什麼藥,一樣如果對空間矯正有興趣可以自己爬文
一台電腦跟mic做不到嗎?有可以支持192kHz/24bit的測量mic,矯正過且附上矯正檔案usb介面插上即用,真正的難點是測量時需要保證無噪音干擾例如車聲之類的,但那dg68也解決不了
@@eugenePeng-dw3xp你說的這些我現在沒有條件測試,所以就不評價了。
不過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想我會測測看用電腦配軟體所做出的效果和用DG-68這類設備所做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這種事情我們在這裡討論再多也只是討論而已,總究還是要回到實際面去看真實效果。
反正如果沒有錢,而且又有需求的,完全可以照你說的自己花時間去玩玩看,看是否可以調出喜歡的聲音。
而如果有錢又不想花時間的自然是直接買機器最快。
黑膠應該算也可校正。理論上校正的目的應該是前丶後加上喇叭對環境的相對關係。
也許您還是可試看看鋪地毯,在高頻反射音被吸收多一點後也許低頻反而會被凸顯出來?(鍵盤俠自首)
所以这是一台DSP+EQ+频率监控?
感觉像是把传统的EQ单纯的靠人耳主观的听感调试转变成以环境为数据来做EQ调试
真的到處都是鍵盤俠,沒玩過也要講自以為對的道理
請問有聽過貓窩工坊的DRC嗎?
你問這些音響蛇油魔法派的人,去聽一個有點偏激的理論實作派的人的機器,你是不是搞錯了些什麼XD
這些人眼裡只有價格40萬屌打4萬400萬屌打40萬的心態,廠商說啥就信啥的人怎麼會聽貓窩的東西?
不過我覺得貓窩本人有時太過激進,但他的理論大體上對符合事實,只不過他的機器無腦堆太多電容了,那個有理論上的邊際效應,以及他所使用的某些電子元件有需要特定的容值,不是無腦堆高就會有顯著改善
黑膠應該算也可校正。理論上校正的目的應該是前丶後加上喇叭對環境的相對關係。
我在猜有可能是因為實際使用的時候音質損失過大所以會傾向於不校正吧~
我記得很久前陳寗就有聊過使用DG68還是會造成音質的損失。
提一點dg68的問題,dg68有兩種輸入方法數位端跟類比端,如果使用dac 輸出類比訊號輸入至dg68例如:dc1000輸出類比訊號入dg68,dg68會ad轉回數位然後運算完再次da成類比,連續da/ad的結果就是量化失真增加。
如果換成直接給dg68數位輸入那幹嘛要買dc1000?最後輸出的da是dg68裡的不是"頂級"的dc1000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別花錢拿dg68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
Roon明明就有dsp 功能直接在原始的數位訊號處理完成直送你最喜歡的da,省去連續轉換的量化失真
再提一下dg68這個有缺點的dsp 可能存在的理由,那就是給黑膠這類這種一開始就是類比訊號的訊源提供dsp 功能。但是!!!黑膠你們號稱的"類比聖杯"用dg68做dsp後經過了一番ad/da轉換還是你們口中的最厲害類比訊源嗎?好好想想吧
不曉得陳寗有沒有比較過
配件的"指向型麥克風"跟3DIO的"耳型麥克風"
兩者用在空間校正時的效果差異?
用途應該不同說。
看完影片我腦海只有一個梗圖 "你要不要聽聽看你現在在說什麼".... 陳寗真的好棒 我是說敲盤子的部分 還好我沒找你買音響
好棒👍。我在用Trinnov Amethyst, Anthem STR preamp, Lyngdorf TDAI3400 room correction. Trinnov 的技术水平最强。
這人專黑D類的,Lyngdorf入不了他的眼
哈哈,要试过再说😂 我以前的后级都统一PassLabs Accuphase Class A。A75 去年刚卖了。
喇叭是科學的產物不是魔法,透過測量分析甚至是拆機是為了找出設計上的瑕疵,沒人想花大錢買有設計瑕疵的東西除了某些無法理解的人?
沒人在乎你們的認同,只在乎大錢花下去東西設計上非常良好。
理工科的數據派在此
可是我真的不贊成什麼都用數據說話
不就是我們先看到"現象" 經過量測之後將他"量化" 再經過"分析"才得到的數據嗎
大黃蜂牠就是飛得起來 溫度變化它就是存在"體感"
從來就只有用現象修正數據 沒有數據去推翻現象的道理
但人耳是極其不精準的相當主觀,用人耳所感受到到現象會被各種心理因素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人體實驗要雙盲測試,因為觀察者以及受試者所感受的結果會受到心理因素、精神狀態等影響(買了高級器材就覺得好聽,事實上器材有問題)
給個這影片另一位專業留言所提到的例子,人耳對於低頻的感受並不均勻,在100-200hz有個hump縱使其他低頻段其實並不多的情況下,也會有乍聽之下有那種低頻排山倒海感(muddy bass sloppy bass)的拖尾混濁感,相反的響應曲線平直的器材在聽習慣這種有100-200hz鼓包的就會覺得沒低頻,但事實上低頻不少只是人很容易被操控
還有諧波失真高容易讓人感受到細節多但事實上那是假的,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憑,對聽感心理學還有測量之間的關係可以去找Dan Clark audio 老闆Dan clark 本人對measurement這一主題的seminar 他會提到他在業界如何對哈曼曲線測量跟滿足一般買家聽感之間的看法
你本來劇院就沒多懂了
各厂家硬是把EQ名字强加成别的名来避免自己卖的是EQ,说到底全就都是EQ,cello 的pallette就是EQ, EQ就如餐桌上的辣椒,盐或酱油,再好的名厨所煮的菜都未必合全部人的味口,厂家把tones control 拿走就如食堂桌上不能有辣椒,盐或酱油👻
偷上片!
叫數據派的描述音響聽起來的感覺,完全說不出來(因為他們完全聽不出來) !! 規格好跟爛、花2000萬跟200元對他們來說,結果都一樣--------------------> 聽不出來好在哪邊。 沒那個耳朵就不要玩音響了,浪費錢浪費時間而已!!
陳寗真的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