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周|院舍虐待事件背後 受障者、家長:我們的事,我們要參與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5 ก.พ. 2025
- 匡智會轄下職訓宿舍發生懷疑性侵事件,引來全城關注。事件由家長為兒子沖涼發現不妥而揭發,討論焦點集中在機構有否延誤公布、會否公開調查和交代、社署或院舍會否制訂制度,如利用閉路電視監察員工行為等議題。
事件發生後,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主動聯絡《集誌社》,表示家長和受障人士,能有窗口表達他們的看法,訴說受障人士和照顧者,如何被剝奪知情權、決策權的情況;他們深信,除了改善院舍的營運質素,要真正做到保護受障人士,必須由尊重他們的參與權和決策權開始。
今集 Podcast,住了 50 多年院舍的輕度智障人士少霞,分享受障人士「有口難言」的感覺;嚴協主席 Renee 和家長歐陽太太,則講述了較少人知道的,原來在疫情結束、社會復常後,很多院舍仍以防疫和人手不足為由,採封閉式管理、嚴格限制家長的探訪日期、時數和範圍,令家長更難監察不當行為。
至於有自閉特色的倡導者阿傑(註:阿傑不認為自閉是一種「病症」,強調是一種特色),十多年前已到聯合國就香港履行《殘疾人權利公約》出席聽證,他慨嘆十多年後香港仍原地踏步,希望長遠而言,社會尊重受障人士的社區生活經驗,協助支援決策及確立第三倡議制度,在院舍而外,讓受障人士及其家友一起協助監察和保障自身權利。
#匡智會 #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 #卓新力量 #我們要參與 #封閉式管理 #集誌社
聽到歐陽太太的分享, 才知道院舍的操作有這麼多問題. 若是健全的小朋友受到這樣的對待都家長令會很憂心, 何況是更需要照顧的受障者?
多謝集誌社的訪問, 亞包耐心提問讓我對院舍了解更多.
亞傑提出的建議都很人性化, 很合理.
希望這個問題能獲得更多關注, 政府能以先進社會的標準擺放更多資源照顧弱勢
很多謝集誌社
讓他們發聲
很傷心呢!
聽到都心酸 政策制度監管資源都要增加 健全人士都會忽略弱智人士 但請知道:愛護他們就能使他們生命有價值 勿以為他們沒價值就無視他們 盡心盡力的照顧者亦應得支援、體恤和鼓勵
真係越聽越嬲、越聽越難過💔!
香港一直係個唯利是圖嘅社會,好多人對弱勢社群都漠不關心,如果大家都能重視尊重同協助弱勢者,呢啲咁冷血又邪惡嘅事就唔會咁猖獗!😡😡😡
感謝在座嘅每一位,感謝聚焦咁用心嘅報導!🙏🏻🙏🏻🙏🏻
感謝聚焦一週報導!🙏🙏🙏🙏💪💪💪
感謝集誌社的專訪!
這些事,不是別人的事;因為每個人總有需要支緩的時候,社會的事,就是社會人人的責任
非常認同陳先生所說:受障人士是有權利在社區中生活和行走;少霞女士說得好:應該有發聲權利和渠道
不同群體也需要理解;不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封閉的制度下,讓悲劇一再重演!
希望有更多平台,讓你們發聲,或讓更多人認識當中的問題
好感謝阿包同四位嘅分享,好感謝集誌社喺咁艱難時刻,繼續堅持報道真相🙏🏻🙏🏻🙏🏻💛🍎
多謝4位分享,多謝集誌社俾4位有發聲嘅平台。
🙏多謝咁多位人仕去發聲分享!黑箱作業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如今希望憑大家去揭露實況而使有關機構能真正去處理!各位繼續加油!支持你哋發聲!👍✌️✌️💪💪
院社高層好有問題🤨上樑不正下樑歪😮院長卸責自保,高薪粮準
好殘忍⋯⋯
🙏🙏🙏
令人心痛的真實分享
Thanks
🙏🏼👍🏻集誌社💪🏻⛽️
感謝集誌社
真係好封閉式管理
💪人間悲劇
住院社同坐監有乜分別,封閉式管理無非就係方便行政操作及簡化人手
多謝!
謝謝你的支持!
🙏
🗽💪👍⛽🌻
有老人院都係仍然限制探訪,指定地方,不能入房,根本不能了解老人長者生活情況,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厚德)
院方應該可以透明啲,釋除家長疑慮
聽這位受訪太太說有家傭,為何不讓自己的女兒在家照顧呢?😅😅
這是二次傷害!!!
大埔協康會S位如是,不能送孩子入課室,裡面係咪純托兒都冇人知。
社署監管不力,透明度好低。
繼醫管局最垃圾,相信社署排第二了。
其實家長好想喺院舍裡面打工,最好優先聘請返這些家長。
👍👍💪💪
多謝!
謝謝你的支持!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