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向“新”而行:商业卫星如何实现量产?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 พ.ค. 2024
  • 卫星,是人类制造数量最多的航天器,分为气象、通信、导航等等诸多类型。在浙江台州的一家卫星超级工厂里,自动化的生产线让商业卫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量产。卫星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制造的精度和速度如何?一起去工厂看一下。
    在浙江台州的卫星超级工厂,年产卫星可达500颗,实现量产。他们是如何实现“快工出细活”的呢?
    过去卫星的制造使用的传统宇航级元器件生产周期长、价格高,所以很难做到量产。而在浙江台州的这家卫星超级工厂里,工业级元器件替代了高等级元器件,同时,根据产品的生产节奏和需要,打造出柔性化卫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卫星制造工程师 钱诚诚:我们这条智能化的脉动生产线,通过改造不同的接口,能够同时实现10公斤小卫星以及1000公斤大卫星的并行生产,以这种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流程,我们能够快速地实现卫星量产。
    为了让卫星生产变得更高效,工厂还建立了一个智能网络系统,让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和运行卫星等各环节的工作能够在同一个系统里完成协调。
    卫星制造工程师 钱诚诚:例如说,某个单机在生产当中出现了问题,这个系统会实时报警,我们工程师能够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去处理这个单机的问题。
    出厂卫星如何安全运抵发射场地?
    卫星在被制造出来之后,还需要通过力学试验、热真空试验、磁试验等30多次测试和一系列关键试验,而后就要被运往发射场地了。长路漫漫,如何才能保证卫星安全抵达呢?
    在3000公里左右的运输过程中,要想保证安全,尽量减少长途颠簸带来的影响,就要用到一种特殊的卫星包装箱。
    卫星制造工程师 刘康鑫:这种不是普通的集装箱,而是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箱内也设置了减震装置,保证卫星整个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幅度是在我们要求范围之内的。
    温湿度控制设备,保证包装箱内的环境,温度可以控制在15-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30%-60%。通过给包装箱内充入氮气以保证外界环境不会影响卫星的洁净度。
    通过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和其他可能对卫星造成腐蚀或损害的成分,有效避免了卫星在运输途中发生电气故障等风险,防止了污染物或者多余物进入卫星内部。
    加快推动商业卫星量产有何意义?
    我国在商业卫星生产制造方面有着“硬实力”,那么,加快推动卫星量产有何重要意义呢?
    这家超级工厂制造的自有商业星座卫星发射高度在距离地球六百公里的位置,属于低轨卫星。目前,我国商业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重挑战。
    据估计,近地轨道总共可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由于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谁先突破核心技术顺利发射进入轨道,成了关键。
    卫星智能制造领域专家 张华:根据国际空间的通用准则是先到先得,所以快速量产是抢占低轨空间的轨道和频率资源的关键。我们一期是72颗卫星,在今年的下半年,计划进行第三轨卫星的发射和部署,并且,在未来两年实现一期整个卫星星座的建设和部署,可在全球范围内为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提供赋能。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