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書寫使用繁體字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ก.พ.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758

  • @wangnick4733
    @wangnick4733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98

    之前經商,常往返兩岸,無意間帶了一套台灣版的四大名著送給一位小朋友,幾年後,再訪,見她長大許多,言談間,目光灼灼的告訴我說,當她發現繁體字像極了一朵朵花在自己眼前盛開的時候,她告訴自己,將來她一定要走出去,看這些花的種子飄到過哪些地方,她都要去走一遍,而且,再也不要回頭。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5

      我當初跟她一樣的想法。

    • @omyjis8080
      @omyjis808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7

      很有意思的故事.

    • @劉宗智-o2d
      @劉宗智-o2d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0

      感動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

      @@劉宗智-o2d 謝謝🙏

    • @imprezafrank
      @imprezafrank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0

      原本秦朝時.統一施行書同文,車同軌
      但是官方原本以小篆為主.
      但是後來卻是楷書盛行
      題外話
      現在查到的是"書同文,車同軌"
      不過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卻是書同文,車同轍

  • @明-b6b
    @明-b6b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90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台灣人跟外國朋友去台北故宮看展覽,台灣朋友就解說裡面的文字並說明年代,外國朋友很訝異居然這麼厲害會看古文,我那時候就堅信與堅持,台灣的繁體字應該要後好的堅持學下去,因為這可是中華文化傳承裡重要的一項技能,我們生活中不覺得特別,可在外國人眼中可是一個看得懂古文特殊才能的厲害人物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2

      我以前也認為那是古文字,慚愧呀!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7

      看到中國網文小說中 有的主角穿越回古代居然看不懂繁體中文...

    • @sfh7736
      @sfh773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没学过繁体字也看得懂啊😅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sfh7736 👍

    • @sfh7736
      @sfh773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毒菇雞湯 可能穿到商周了,甲骨文认识的人还是少的

  • @反共就要反到底
    @反共就要反到底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9

    繁體字,每個字都有它的意義,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用書法寫繁體字是非常美的,這個真的是簡體字無法取代的!!

    • @thorraining2095
      @thorraining209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是沒文化的人,真正有文化的人會說是「正體字」,不然就是「傳統文字」,因為英文的「正體字」就稱為「Traditional Chinese」,大家自己打量一下,怎會自稱「繁」呢?誰會把Traditional譯成「繁」呢?麻煩以後改一下說法

    • @wskys7511
      @wskys751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thorraining2095 大概就是對應簡體的叫法 繁簡是相對應的,而電腦上大部分看到Traditional Chinese都是寫繁體中文而不是正體中文
      另一個角度來看Traditional Chinese是英語的說法,為什麼會用英語的說法來決定我們要怎麼稱呼繁體或正體呢?

    • @TheChen126
      @TheChen12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那草书,请问你看过么?简体字不是完全瞎想出来的,很多是按照草书写法简化的。所以你的意思草书很难看?

    • @鄒士軒-b2w
      @鄒士軒-b2w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thorraining2095 你拿拼音翻譯表意文字,遣唐使你怎麼翻譯?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Weng-wade
    @Weng-wade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

    有簡體字名稱就,會有繁體字名稱,「繁體」二字是因應「簡體」相對應的說法。
    所以稱為「正體中文」字是沒錯的!
    因為老祖先一筆一劃一部首就是這樣延續幾千年下來。
    到了滿清康熙就匯集一部字典,記錄了當時漢語中漢字的點畫寫法、音讀和義訓。
    簡單來說老祖先可沒留下簡體字給後代子孫,正體字一筆一劃一部首都包含老祖先們智慧與含意。
    正體字還兼具美觀與藝術,整體書寫起來能看出書寫者心境與涵意。

  • @knc3626
    @knc362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0

    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 內部結構指漢字的構造方法,或稱造字方法,傳統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 @鄒旗育-t6g
    @鄒旗育-t6g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3

    我現在開始學書法,發現繁體字的結構飽滿、穩定,而且書寫起來相當具有樂趣。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鄒旗育-t6g 你可以多臨摹一下名家字帖,很有樂趣的。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ordellrobin 日本皇民別用中文,你只是在丟日本天皇的臉

    • @g8vul3x8e04
      @g8vul3x8e04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ok5192皇nmsl

  • @mozartendless8858
    @mozartendless885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7

    中國自古至今就有簡化字,但不同於簡體字,是楷書加行書的互用,有時寫快寫也會加上行書跟草書,可以方便速記。但其自古以來有傳承下來,但不是簡體字這麼誇張。簡體字有的部首不見,音韻不見,如果看到沒學過的字,可能都猜不出意思。

    • @thorraining2095
      @thorraining209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您的說法還是太客氣了,「任何文字都有「手寫體」「俗體字」」(不是簡化字),但手寫體絕對不是印刷體,中國任何古朝都沒有採用簡化字,當今的簡化字印刷體就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全面推行的,沒有任何其他答案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thorraining2095 中國字體都是由繁入簡,都是中國字體的演變。
      所繁體簡體都很好。
      台灣不是國家,是中國省份

    • @koharukeeper3538
      @koharukeeper3538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ok5192 正體字流傳幾千年無簡化就是不能再簡了,不是你毛澤東說改就能改的,台灣本來就不是國家,台澎金馬合稱中華民國才是國家,大陸是我們未收復的地區,我們的歷史就是這麼教的,你們的歷史正好反過來,看來你兩邊的歷史都沒讀好。

    • @HappyCityAlex
      @HappyCityAlex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rok5192 你說反了,都是由簡入繁,沒見甲骨文到隸書楷書的演變?您這是睜眼說瞎話。大陸簡體字確實是為了想要消除文盲所制定,也為了突破當時的電腦文字編碼的限制,但簡化過頭了

    • @rok5192
      @rok5192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HappyCityAlex 錯,由繁入簡,要多讀書啊,,小朋友

  • @gotfun-q5v
    @gotfun-q5v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6

    我也喜歡繁體,尤其詩詞、字畫都很欣賞,品味能展現個人內涵。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gotfun-q5v
      @gotfun-q5v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cordellrobin 繁體跟簡體是形容詞,你寫的文容才有自貶之義...觀念應該修正。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gotfun-q5v
      恐怕不只是形容詞。你根本就在自欺欺人。二千多年使用的正統文字文化,豈容你三言二語的辯駁,就能蒙蔽世人。

    • @gotfun-q5v
      @gotfun-q5v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cordellrobin 你中文再去多加強吧!簡單的文法被你錯誤邏輯混淆定義,一個簡單形容詞硬要搞上貶義字!!!這是共產思維才會做的事...

  • @knc3626
    @knc362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2

    六書 特色 範例
    象形 文字與其描述之物體相似 日、月
    指事 以抽象的符號描繪 上、下
    會意 由兩個或以上的字組成 武、信
    形聲 由形符和聲符組成 江、河
    轉注 補充法則,兩組為同義詞
    可互相解釋 考、老
    假借 補充法則,因原本的字需
    要另表他義而再創一字表
    示原意 令、長

  • @krissunup
    @krissunup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74

    繁體字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傳承,
    字字有內含,有傳神要表達的意義。

    • @thorraining2095
      @thorraining209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是沒文化的人,真正有文化的人會說是「正體字」,不然就是「傳統文字」,因為英文的「正體字」就稱為「Traditional Chinese」,大家自己打量一下,怎會自稱「繁」呢?誰會把Traditional譯成「繁」呢?麻煩以後改一下說法

    • @koharukeeper3538
      @koharukeeper3538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明明就是正體字,繁個毛 ? 繁體的繁當初是毛澤東那個時期為了創簡體字而改稱繁的,繁本身就帶有貶義,有繁雜複雜的意思。 正體字流傳幾千年而未大改其形,就表示改不得,像簡體字那樣大改成不倫不類的樣子,已經把祖先的智慧都拿掉了。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WeilingZhou-ct4jz
      @WeilingZhou-ct4jz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漢字是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的祖先創造的?為什麼韓國人的祖先沒有創造過漢字?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WeilingZhou-ct4jz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先是俄國人?為什麼俄國人沒有使用漢字?

  • @陳勇文-w6i
    @陳勇文-w6i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9

    老兄你真是萬中選一啊!因為你,表示了中華文字的力量一直存在,你再給大陸的人民分享,亦算是一種最真實的中華文化了。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

      @@陳勇文-w6i 謝謝誇獎!不過我是真的不敢當,其實大陸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很多。

    • @shepherdzhang5058
      @shepherdzhang5058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大陸這邊 能同時熟練讀寫简体和繁體兩種字體的人其實並不少 我1985年 我兒子2011年 四川人 都能夠熟練讀寫繁體字 我侄兒2022年 還會注音符號 其實大陸小朋友自學繁體字和注音符號並不難 一本《新華字典》基本足矣 字典上面有简体繁體對照 拼音注音對照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shepherdzhang5058 你好老鄉!👍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SebastianLeePhotography
    @SebastianLeePhotography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7

    我馬來西人,自小學的是簡體中文,後來為了自學倉頡輸入法而開始學習繁體中文。從一個都是簡體中文的環境中使用繁體中文是一種非常不一樣的體驗,但也因此從學習繁體中文,才瞭解繁體中文相比簡體中文有許多的邏輯存在,部首的應用也更合理,當然,在書寫方便也更加的好看。

    • @不公開-p7w
      @不公開-p7w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紙裡的標語大字都是繁體字,內容小字就用簡體字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上一代的馬來西亞大多都是學繁體字 後來因為中國的原因才改簡體字
      早期明清民國時期移民到東南亞的華人都是學繁體字的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ordellrobin 民進黨沒用到轉養沒用的帳號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毒菇雞湯 明清也是中國。
      大部分的華人都用簡體,都有他的原因,因為寫的快。

  • @張瑤-y1z
    @張瑤-y1z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2

    繁體字.博大精深.有動靜平衡之美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yelui2000
    @yelui200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3

    好特別的經歷👍
    我讀小學時學校必有書法課,我寫的不好,但還蠻喜歡的。我也很愛繁體字,每天放學回家必看李豔秋的“每日一字“(YT上搜索得到),哇,深深著迷文字的魅力。
    除了罰寫時😂

    • @hhc168
      @hhc16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hawkshark0414 每日一字》是中華民國的中華電視台教學部製作且於1981年1月25日至1998年5月28日播出的電視教學節目

    • @joattt4965
      @joattt496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希望華人都學繁體字, 不要改天日本韓國寫的繁體字都超過華人,那就可笑了。

    • @yelui2000
      @yelui2000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hawkshark0414
      我1977的😄

  • @cwa525
    @cwa525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9

    其實叫正體字或叫繁體字都是為了與簡體字做區別,至於怎麼叫就隨人使用,沒有什麼比較正確。
    我之前看過一個中國Youtub的影片,他去採買年貨購買門聯,門聯是當場書寫的,而書寫的字體都是使用繁體字,他問老闆為什麼用繁體字寫,老闆拿出一本家傳門聯的書帖,裡面全是用繁體字,而那邊很多現場書寫門聯的也都是用繁體字,老闆也說用繁體字比較好看,所以中國也還是有繁體字的存在。

    • @imprezafrank
      @imprezafrank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一個漢字的字體會有很多種..
      現行的看到的字體就只是慣用字體..
      單一個字就有十幾種寫法.有的是習慣有的是避諱.
      日本漢字的寫法會更不一樣
      中國人把漢字(繁體或簡體)轉成日本漢語
      日本人還是看得出來.日本漢字不會是那樣的寫法.筆順勾撇都不一樣

    • @白眉-h3i
      @白眉-h3i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當時黃俄羅斯與敗退海外的國民政府爭中華正統,你左我右、你繁我簡,互別苗頭一爭長短。
      親不見、愛無心、廠內空無一物😂

    • @jackwang6016
      @jackwang6016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正體字
      殘體字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由於現在都是鍵盤打字 比較少在手寫了
      不少筆劃多的字漸漸忘記怎寫了

    • @cordellrobin
      @cordellrobi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臺灣不要自貶身價,為什麼要附和叫繁體字呢!繁這個字不好聽。應該叫正體字。

  • @馬仙生-k7x
    @馬仙生-k7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

    先生、你的堅持是對的、
    你的人生經歷讓你知道中華文化傳統、是好的。祝願你開開心心堅持下去、👍👍👍👍👍👍👍

  • @aahttp
    @aahttp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8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麵(面)無麥,運( 运)無車,導(导)無道,兒(儿)無首,飛( 飞)單翼,湧(涌)無力,...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鄉(乡)里無郎..... 其實更重要的是;無法讀史無以為誡,以訛傳訛指鹿為馬。看不懂繁體怎讀史,不懂史怎知返省自身。又如,一"隻"鳥兒"只"在天上飛 VS 一"只"鸟儿"只"在天上飞,指鹿為馬不知所謂,也難怪培養不出偉大的哲學家,卻是滿眼盡皆荒唐事。

    • @888-y5e
      @888-y5e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覚得簡体字,更多是草体的漢字

    • @i-leo
      @i-leo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

      @@888-y5e 有些簡體字確實是繁體字的草體發展而來,但有些簡體字卻是亂湊一通,已經失去和繁體字的關連

    • @gordendd
      @gordendd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888-y5e 可以去查編寫規則,你說的只是一種,叫草書楷化,還有古體俗體取簡,同音取代,還有直接省略,符號取代,反正其他幾乎都是暴力法。

    • @thorraining2095
      @thorraining209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我是沒文化的人,真正有文化的人會說是「正體字」,不然就是「傳統文字」,因為英文的「正體字」就稱為「Traditional Chinese」,大家自己打量一下,怎會自稱「繁」呢?誰會把Traditional譯成「繁」呢?麻煩以後改一下說法

    • @顧仁願-q2w
      @顧仁願-q2w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更正:鄉裏無郎。

  • @karenchen1810
    @karenchen181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6

    毛筆字應該是叫描紅 不叫填紅
    因為練習毛筆字的宣紙範本上 九宮格最上面會有要練習的紅字
    下面會有這個字的紅色字型的虛線
    練字時就先依著紅邊描,所以叫描紅
    填紅有二個意思 一個是古時候官員用紅色毛筆填寫日期
    另一個是磁器工藝在白釉裡填上紅釉
    學繁體字的好處是,比較容易理解這個字自古以來的演變和這個字的意思,
    會繁體字的人看簡體字比較沒有障礙,只要前後文一對就可以看通簡體文
    中文一開始是象形文字,古人從天地之間創出來的文字 從甲骨文 >金文 >大篆書>小篆書>隷書的演變
    甲骨文和金文則是象形文字,到了隸書基本上就已經是現代人可以看得懂的文字了
    在台灣小朋友學寫繁體字,有時候老師會教導這個字怎麼演變而來加深學生對這個字的記憶
    例如水 是古人看著 彎彎的河水 而創的字

    • @karenchen1810
      @karenchen181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例如家這個字 古時候的人 住的地方會架高,然後在底下養豬
      所以家 這個字的 形成就是 上面一個寶蓋 下面一隻"豕"(豬)
      豬肉 = 豚 =肉+豕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karenchen1810 象形文字是有來歷的。

    • @stej0723
      @stej0723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karenchen1810 中文的演變就是六書,是文字發展的過程和精髓,而中國因為使用了簡體字,而六書也喪失了意義

    • @stej0723
      @stej0723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user-rangefenghua 就是六書

    • @imprezafrank
      @imprezafrank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台灣以前叫做字帖...
      因為區分中共與台灣分治..
      連描紅這名稱都不會提到
      甚至我小學時.那時候還在台灣戒嚴時期
      導師還特別提到.
      繪圖及海報.不能使用紅與黃的配色..

  • @徐晶晶-o1g
    @徐晶晶-o1g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9

    繁體字是溝通工具,是藝術,更可以借字形算命(測字學),道教可以繁體字寫符咒,繁體字是古人留下來的藝術瑰寶,身為炎黃子孫有如此優秀的繁體字要珍惜、發揚!

  • @阿土-r4b
    @阿土-r4b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馬來西亞華僑,學校是教簡體字。自幼喜香港武俠港劇,在書店賣了明𥦬岀版的金庸小說都是繁體字。現在少見了,現在大多是都賣簡體版了。機緣巧合,小時也在書展買了本臺灣出版的三國演義(繁體字)。繁體字都是書中自學。
    繁體字很美,讀古文很好,也很有意境。很直的保留,該繼續使用。
    簡體字是歷史環境造成。希望繁體字不會被消滅。。。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阿土-r4b 我每次去港澳都習慣買繁體字的書籍,上次去台灣也買了幾本。

  • @郭銀河-b8v
    @郭銀河-b8v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9

    在對岸學習繁體字會動輒得咎比較不利,很佩服你的勇氣。看你的頻道到現在, 對你的思維與為人的態度,慢慢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謝謝!我的座右銘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 @chien-yinghuang6726
    @chien-yinghuang6726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6

    當前正體字也是篆文金文簡化過來的,但是是自然演化過來的,當前簡化字簡化過程太急就章,不管三七二十一硬上,不但缺乏邏輯合理,也缺乏字型平衡

    • @杨晨-g9g
      @杨晨-g9g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要不要来西安碑林看看 简体字的古人石碑啊,要不要来看看古人书写的墓志铭啊,中国的文字一直都是根据时代在演变,就没有所谓的一成不变

    • @erictsai1140
      @erictsai1140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別用別人騙你的謊話再去騙更多人,去比較篆文金文楷體(大陸所謂繁體),看看那個筆畫多。不要當散播謊言的人。

    • @chien-yinghuang6726
      @chien-yinghuang672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金文各國有各國的寫法 所以不管
      大篆 秦國統一
      小篆 由大篆簡化
      隸書 由小篆簡化
      楷書 由隸書簡化
      草書 書寫體
      文字是會自動演變的
      不管是英語, 日語, 漢語 用法語意都會隨年代變化
      簡體字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把多個語意不同的正體字用同一個簡體字取代
      例如(抄來的) 發字上部是聲符,下部是拉弓之像,造字義是發射(發箭、發送),派生為萌生、爆發(發芽、發財、發洪水)。髮是頭頂的毛(理髮、頭髮)。是兩個詞。但是簡體就成了"发"
      筆畫太複雜進行簡化,不只是我們,日本漢字也有簡化,但是中共的簡化太過急就章,幾個完全不相干的字,用同一字取代,這不可取
      但如 記, 討, 訓, 訊 簡化成 记, 讨, 训, 讯 我是贊成的

  • @海伯
    @海伯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一個多月前偶然間看過了你頻道影音~~馬上給按讚加訂閱了~~你很棒~~很驚訝看似個大老粗竟有如此細密的思維~~我台灣台南人~~今後是你的鐵粉~~加油~~期待不久的將來的你頻道訂閱率超越我~~我祝福你~~兄弟加油~~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你!頻道在其次,希望下次去台南能有幸見面。

  • @chriswang3068
    @chriswang306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2

    進入中年後,我越來越能理解農民曆的厲害之處,過了45個寒暑才能夠粗淺明白先人的智慧。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幾千年演化的漢字,可以一代人說簡化就簡化,什麼是祖宗的東西?到底給誰是糟蹋?是丟棄的人還是撿到的人?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肯定是丟棄的人。

    • @WeilingZhou-ct4jz
      @WeilingZhou-ct4jz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簡化,韓化,日本化…都很正常。但不要強迫別人用你的選擇!普通話是中共的官方語言,官場用語。老百姓不必認真。現在有誰說滿語了.甚至京劇也很少有人聽得懂,那就是清朝的普通話。

  • @hyh0108
    @hyh010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5

    繁體是文化內蘊,簡體是政治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

      錯,兩者都是中國文字.
      看自己想用哪一種.
      八成的華人都用簡體字!!!

    • @thorraining2095
      @thorraining209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我是沒文化的人,真正有文化的人會說是「正體字」,不然就是「傳統文字」,因為英文的「正體字」就稱為「Traditional Chinese」,大家自己打量一下,怎會自稱「繁」呢?誰會把Traditional譯成「繁」呢?麻煩以後改一下說法

    • @AeeAdd-w7y
      @AeeAdd-w7y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thorraining2095 你用中文字是羞辱你日本大哥哥!快學日文吧!

    • @Nina-qq9xj
      @Nina-qq9xj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thorraining2095 我笑了,用英文翻譯來定義自己使用的文字?在台灣一直使用詞:繁體字,即便講正體字也能明白意思,但不需要去強調"有文化"的人用正體字這詞.文字語言是溝通用,能通就行,講繁體正體都行的

    • @rok5192
      @rok519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W_Jack 簡體如果是政治,那你舔日本也是政治。

  • @abitgeekie
    @abitgeekie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我個人喜歡稱它「傳統字」,千年都這樣寫,簡化字出現後才稱之繁體字。英文的翻譯比較貼切,traditional Chinese vs simplified Chinese.

  • @Kevin-uq3zh
    @Kevin-uq3zh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3

    然哥,關於簡體字衍生的問題⋯過去我們所書寫的漢字,很多都是來自甲骨文字上由一些簡單圖像演變而來的”形義字”,繁體字是最能彰顯這形義字的由來與字義,如今在大陸卻捨棄了這優美且深具意義的正體字,我更願意去說它是正確的漢字體,所以才稱為⋯正體
    我舉您說的馮小剛導演所說的簡體字失去漢字所代表的原因就是⋯
    親不見
    愛無心
    產不生
    廠空空
    麵無麥
    運無車
    導無道
    兒無首
    飛單翼
    有雲無雨
    開關無門
    鄉里無郎
    可巧的是⋯⋯
    魔仍是魔
    鬼還是鬼
    偷還是偷
    騙還是騙
    貪還是貪
    毒還是毒
    黑還是黑
    賭還是賭😩

  • @明衡謝
    @明衡謝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好樣的!
    非常欣賞你的⋯!
    對的就繼續支持下去!
    好的文化是全人類最大的責任!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明衡謝 謝謝!可能也是機緣巧合吧。

  • @rghsieh
    @rghsieh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朝代何其多,繁體字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由繁體字裡面去追溯去看出古人造字的奧妙,以及音律的協調。是一種美好,為解決文盲問題短暫產生的速成簡體字,在現在科技發達的年代的確是應該再恢復原有的中華文化傳承才是,免得淪落成日本韓國捨去漢字以後碰到的問題

  • @是章魚吧
    @是章魚吧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認為不要把台灣和繁體字劃上等號,這是中華文化歷史的體現。這一點大家都清楚,但有些人都拿來說,不知道為什麼說台灣就得提簡繁體的事情
    更何況中國內地理論上的也該看得懂繁體的,但沒有系統性的學,雖然對岸的字典有收容繁體對照,但除了必須用到的專家根本沒什麼人會重點研讀字典😂。中國為了提高識字率改成簡體,識字率確實提高了,可造成的反效果是好多字因為缺了很多偏旁,失去它最具體最完整的字意
    不過台灣以前據說也想改成教簡體提高識字率,最後怎麼樣我也忘了,就沒改,只能說要不是因為一些意外,可能台灣也是寫簡體了

  • @nevernamekimo
    @nevernamekimo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0

    繁體字在結構上的確是比較美觀的。用毛筆寫起來更明顯。喜歡美的東西其實本來就沒有甚麼理由跟關係.....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同感。

    • @愛玉-q4j
      @愛玉-q4j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你說的就是藝術層面

    • @lphsuu
      @lphsuu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正體字 乃見對稱 平衡 美感

  • @按杜拿令
    @按杜拿令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3

    繁體在書法上的另一個名叫楷書,是中華民族文字歷史演進的近代最常用字體,集形體意象於一個字上,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

      楷隸草篆行是書法的幾種常用字體,每一種都是用繁體字書寫的。

    • @nanlin7850
      @nanlin785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楷書只是一種字體, 建議重新理解一下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漢朝後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字了
      只要不是跟項少龍一樣穿越回秦朝 基本都不會當文盲

    • @lanrosleo3698
      @lanrosleo3698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說反了 , 繁體的正確名稱 就是楷體 讀書時國文老師均會強調 , 不要說[繁體] 應稱為 [楷體] 或[正楷] 用以區別大陸的簡體 , 繁體之稱 其實是現代的習慣 是相對於 簡體而言創造的名詞 ...... 台灣中文學術界只稱[ 楷體] , 學者說[繁體]肯定被笑假學者 ......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lanrosleo3698 可能是地方習慣吧。

  • @user-mm_fdpp_shameonyou
    @user-mm_fdpp_shameonyou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簡體是為了方便,但不應取代正體
    中國共產黨其實打從心底不尊重中國文化,只是喜歡扯這面大旗來取得對人民的號召力。
    如果共產黨真心愛中國,又怎麼會尊崇斯大林、列寧之徒,甚至自以為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承者

  • @bearwu3275
    @bearwu327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描紅:是指在印有紅色字或空心紅字的紙上摹寫,是初學寫字的最好訓練方法之一。臨摹:按照原作仿製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叫做臨摹。臨,是照著原作寫或畫;摹,是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寫或畫。

  • @蛋餅-k1t
    @蛋餅-k1t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5

    然哥先為你點讚,繁體字的每一個部首都有其含意,主要是不懂還可以猜。就像麵沒有麥還是麵嗎?然哥你有台灣的字典嗎?你看過後應該會覺得有趣。

  • @我是豪哥-i2k
    @我是豪哥-i2k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認為是否,簡化字自己書寫筆記使用紀錄方便。但正式文件使用繁體字,避免誤會。
    是不是古人也自己寫行書草書,但是奏摺使用正楷書書寫一樣的道理。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是豪哥-i2k 大陸是只有簡化字,除了學習書法之外。

  • @胡美娟-k4u
    @胡美娟-k4u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5

    若寫毛筆字,繁體字的字體看起來確實比較好看欸😂😂

    • @glorych1168
      @glorych116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wrong

    • @展韻
      @展韻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象形文字的美學和底蘊
      不理解的人體會不了😂

    • @jackwang6016
      @jackwang6016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glorych1168
      正體字
      殘體字

  • @reaganfu5925
    @reaganfu592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繁體字本身就是中國最核心的文化傳承之一,不管如何,這個一脈傳承都沒有辦法否認。也許中間因為政治關係,造成很多對立,但文化的根源,都是來自於同一片土地。
    我可以認同反對統治與管理方式,但我反對因為出生地點不同,直接產生的那種無意義的恨。
    尤其這種恨還來自於統治層為了方便管理民眾而產生的對立,說實話,我非常感謝你做了這期影片。很讚

  • @ChenST07
    @ChenST0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很高興知道有這個頻道。我前一陣子把一本簡體字的舊書掃描翻成繁體字版,因為我也受不了看簡體字。
    然兄錯了,我在台灣長大的,但對這個議題和您也有同感。

  • @lb7811
    @lb781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看了您的影片我是住在台灣使用繁體字區域的人,繁體字、簡體字使用我認為可以並存,朋友間的書信往來可以使用簡體字,但是在政府部門的公告、證件、書狀就應使用繁體字比較正式,這樣應該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解。

  • @Man2530vision
    @Man2530visio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然哥好,床底下那本書是真的有靈性,遇到你這個志同道合的人,也給了你一輩子的收穫^^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Man2530vision 我一直覺得是老天賞飯。

  • @gordendd
    @gordendd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大多大陸人把簡繁使用與兩岸政治扯上關係,彷彿與自身榮辱相關,沉浸於謊言中而不自知,並且說簡體與時俱進,易學易用,對教育普及有巨大貢獻,對於繁體的文化承載斥之以鼻,甚至說重視傳統不如用甲骨文。
    對於簡體的使用我是不排斥的,但是錯誤的美化和批評,對一個會寫書法並且能欣賞語言之美的人來說,難以入耳,污辱的是中華自古以來的智慧結晶,而非關於兩岸立場。
    這麼說吧,繁體是經過五千年淬煉的結晶,比甲骨文字義多,比篆體易寫,比草書易讀,簡體就四不像了,原因就在於破壞性且蠻橫不專業的同音刪減,少筆劃創字,更別說簡化的漢字還不到全體的一成,簡直虎頭蛇尾,更別說當初可是想拉丁化中文,全面放棄中文字,現在造成了漢字拼音用外語的遺毒,還想與白話運動同稱教育改革,可謂畫虎類犬。
    筆畫少不如草書,說易寫簡直用老祖宗的玩意打自己臉,英文拼寫又與漢奸相類,日語五十音還是咱草書來的,至於教育普及,台灣的識字率還是高於大陸,不啻於用現實狠狠戳破政治謊言,還有人誇誇其談簡體淘汰繁體,只是自曝其短罷了,說句難聽的,文化大革命的那些批鬥師長父母的畜生強盜,識得什麼字,改得什麼字,丟人現眼,用簡體字用吧,又沒人笑你文盲,要吹大可不必,批評繁體那就秀下線了。

  • @net-hopper
    @net-hoppe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2

    我也在牆內,喜歡用繁體字。買古書時,非繁體豎排的不買。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認識你很高興😊

    • @net-hopper
      @net-hoppe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user-rangefenghua 已經關注您,希望多看到您的節目。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net-hopper 謝謝你!

  • @蔡中興-v1g
    @蔡中興-v1g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我上海一個朋友,79年生的女士,傳統文化素養挺優秀的,日常朋友圈也都使用繁體字。

  • @林政銓
    @林政銓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從小開始的興趣讓自己找到工作 得來不易的機會 很多人人生都沒像你一樣興趣結合工作呢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這的確也是我感到滿足的事情。謝謝🙏

  • @大華-m5o
    @大華-m5o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以前為了普及認字和書寫方便而推廣簡體字,現代人早用電腦取代筆紙來書寫,應該回復繁體字為宜

  • @ericluka-u3r
    @ericluka-u3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0

    蠻希望在使用簡體字的同時,也越來越多人使用繁體字,
    目前世界上使用簡體字的人比較多,
    希望繁體字以後不要漸漸成為少數文字,
    大家多多愛用它 😂

    • @paulkuo3014
      @paulkuo3014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想多了、、、這種文字開始是有人、、、突然 腦洞大開 就、、、沒任何原因。用幾千年的字說改就改, 堪比 秦始皇 。。。就問你 服不服 !!!

    • @DD-boner
      @DD-bone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繁體字不可能沒落,因為每個字都是歷史都是故事,至於簡體字只是方便記憶的“代號”,這差別就能決定繁體字必定在未來長流不殞。

    • @喜歡怪知識
      @喜歡怪知識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paulkuo3014 不止如此,還把當時比較有名的學者通通抓起來批鬥迫害,一切就為了話語權!!!

  • @jimchang9394
    @jimchang9394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imprezafrank 中文的分化可以到很極致,像是 "里"就基本上指公里(一千公尺,一千米),"浬"就是海浬,"哩"就是英哩,"呎"與"''吋" 也是有同樣功能,在有限的書寫空間中,像是標題或短籤,以及要講求對稱等的詩詞,就有很大效果又能一目瞭(不是"了")然,周董的古風歌曲,用繁體字來標是更能讓唱或聽時有一種即視感。

  • @鄭薪灶
    @鄭薪灶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因有文字..老兄你的睿智…我感佩…歡迎常來.中華民國台灣.探索千年文化…這兒什麼皆有..人文進化更是突顯歷史的重要底蘊.歡迎您的蒞臨

  • @林三塊兩毛五
    @林三塊兩毛五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7

    正式文書,我使用繁體字,而私下書寫,能用簡字絕不用繁體。
    這個簡字是不特定的,包含台灣特有的簡字、日文的簡字、內地的簡字,那個簡易我就用啥。
    但是有一點,內地的簡字有一類我不會使用,那就是音義不通的字。
    如:“發”內地可用做“髮”,明顯音義皆不同。
    又如:“斗”與“鬥”,也是音義不同。
    反倒是無心的愛,我還會使用,因為音義相同,僅是字型不同而已。

  • @susa1373
    @susa1373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大陸在一九五六出檯的,在官方正式公文是叫「簡化字」,不是「簡體字」。簡體字,大部分是元朝以來中國文化崩潰後出現的減筆俗字(民間自造錯字)。
    一九五六毛在蘇聯史大林的命令下,發動文字改革,就是廢漢字改以abc拼漢共通語(普通話)之音作拉丁化中文,出檯了漢語拼音和簡化字。漢語拼音是拉丁化中文的草稿,一旦識別同音字問題解決,就公告廢方塊漢字,改用新版可識別同音字的漢語拼音作拉丁化中文。簡化字是在能識別同音字的漢語拼音未出檯前的過渡暫用品(見吳玉章對人大的報告),所以粗製濫造。了解爲何叫漢「語」拼音,不是漢「字」拼音吧?因爲它不是給漢字注音用的,是作爲未來拉丁化中文字的草稿。
    簡化字是政治產物,正體字是文化遺產。一旦漢語拼音的拉丁化中文成功,不久abc版就可輕易地轉成俄羅斯用的西里爾字母,中國就不祗在硬件上的政治軍事上附庸於俄羅斯,連軟件上的文化也要附庸於俄羅斯。至此,中國就被俄併呑成功了。
    網上有句小粉紅護航的謊言「簡體字古已有之」:2235個(100%)在一九八六(當局真正定槌文字改革失敗)重新公告的第一批簡化字,其中修正了幾個出事的字。大陸網民指出2235個之中,206個是傳統簡體字(9%),又這傳統簡體字中有約30個(1.34%)是古體字(如云、电)可溯至戰國。2235-206=2029個是一九五六後纔在中國歷史中出現的。用9%的206個簡體字代表100%的2235個公告簡化字說話(不說簡化字而說簡體字,是觀念偷換),是以偏蓋全。再用1.34%的30個古字代100%的2235個公告簡化字說話,說「古已有之」,是更深入地欺騙。
    既然有了簡化字,於是相對地舊有的正體字就被貶成繁,叫作繁體字,又是政治呼號。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篇文章~擲地有聲🎉🎉🎉

  • @短线高手
    @短线高手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有些台湾人错误的以为大陆禁止繁体字,还上升到意识形态,其实字典上每个字都有繁体注释。学书法的一定要会写繁体字,我没特意学繁体字,但每个繁体字都认识。

  • @CYTL1960
    @CYTL1960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1. 說海外華人都用繁體字,並不正確。用繁體字的應該只有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75%是華人,新加坡用的是簡體字,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也是用簡體字。
    2. 中共建政初期,大陸文盲比例高達七成,推行簡體字有掃除文盲的功效。隨著教育普及,繼續使用簡體字已無必要,中共應恢復使用繁體字。

    • @獨孤行
      @獨孤行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新加坡用簡體字?不知道李顯龍用什麼字...1986年我去汶萊見當地楊姓華人怎麼也是用繁體字,正確來說海外華人老一輩都是使用繁體字,簡體字是有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才有的,別說老毛只會簡體字喔😂😂😂

  • @user-love610
    @user-love61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2

    難道喜歡吃麥當勞就是美國人,人用什麼字體交流,全憑個人習慣喜好,重點是講的內容,是傳達正確的價值觀,還是騙人作惡的話語,哪怕說的是地區方言,只要三觀正確,比手劃腳我也開心,要是專門乎隆別人的人,跟我說同一種語言,我連舉起酒杯的意願也不可能。

  • @ziyilin6528
    @ziyilin652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在台灣成長,IT工作移居新加坡多年,新加坡可以看到本地與馬來西亞來的簡体與繁體華文報紙,後來有個機會到北京上海生活十來年⋯⋯如此,簡体字,繁體字,羅馬拼音,ㄅㄆㄇㄈ⋯⋯一路無阻!感恩!

  • @susa1373
    @susa1373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2:04即【便】是常用字也成千上萬-----即使。
    這是西元二千年大陸推廣電腦應用(換筆潮)時,壓制打筆劃的形碼(其時主要是五筆),爲漢語拼音爭取電腦時代的應用市場,勿使文字改革失敗半成品(漢語拼音和簡化字)失去歷史記憶,這是面子問題。但音碼的漢語拼音,和臺灣使用的注音一樣,幫你記語音助你忘字形,於是,認形退化下,即使訛成即便,連讀音都bian/變了。
    2:59 【采】訪---採訪
    古字確是「采」(見詩經),上面爫是手,象形手在木之上採摘葉果等,但後來漢唐爲了區分風采、采風、丰采、及彩色、採摘,特地繁化加上扌成「採」。形義分立,能更精確表義。
    4:43把它弄【幹净】-----乾淨
    「乾幹干」三字強制合併成「干」,乾燥/乾淨、幹部/樹幹、干涉/干戈。争,是爭的俗體字/簡體字,源於行草。
    很多人咀咒正體字筆劃多不好寫,其實在今日,電腦打字,不論簡繁根本沒有差別和障礙。 收編史有全部十萬多漢字的中文輸入法始祖倉頡(西元一九七九臺灣朱邦復發明中文電腦時所附),再多筆劃也不過五碼出字,不因簡繁而有何不便。倉頡,1.全球支援且免費/微軟內置免升版,全球各語文版本之各種系統及裝置都備有或支援,它已爲中文在全球通行鋪下大道。不論甚麼民族甚麼語言,見漢字字形即可打出,不管讀音,這是漢字在世界文字中的最大優勢,我們要將之發揮。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兹(發明二進位數學,用於今日計算機)就極大讚賞漢字且不斷研究漢字作爲尋找理想通用字符的範本。2.收編史有全漢字。3.一碼一字使中文可排序。4.字根最少一一四(千多種中文輸入法都比不上)。5.免除四系電腦病--中文特性形表義,音碼(漢拼/注音)違背中文性,助記語音忘字形,產生四系電腦病:盯屏傷目禁止盲打、同音錯字認形退化(「即使」變「即便」(=即_刻大_便)甚或變「既便」、的得地不分、在再不分、應該變因該、……)、忘亡方言衹剩京音/塞外胡音蓋改祖音、漢拼洋符寄人籬下。6.有切區塊此層級,使中文有對應西洋拼音文的音節這層級,平起平坐。但,倉頡具唯一致命缺點--發明人放棄專利,無利可圖因免費,無人花錢去推廣,推廣不易在此因。

  • @donaldliang01
    @donaldliang0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漢字之美,世界瑰寶!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那你得看看京劇~可惜中國的京劇:“聖賢”彷彿成了“怪賢”//劉備 , 成了~中山靖王之“后”(蛤?劉備是中山靖的“皇后”?蛤?劉使君是個同性戀😂//張飛則是~翅膀斷了一半!身體也被掏空了😢)

  • @mazsancn
    @mazsanc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想用什麼字體就用什麼字體,喜歡開心就好,當個話題也好,追求更深的學問也行,沒啥框框架架的。

  • @masonwang8671
    @masonwang8671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然哥你好,聽你說完我覺得我懂你,說著想說的話,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活在當下。

  • @jerry566sh
    @jerry566sh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無意間看到然哥的影片很有意思,訂閱了!

  • @徐小奇-f3r
    @徐小奇-f3r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2001年第一次去中國大陸, 簡體字閱讀沒有甚麼問題, 但真的覺得簡體字怪怪的, 因為沒有文化的內涵. 中華文化在文革中被破壞殆盡, 唯一保留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台灣在這10幾年來也被政府以"去中國化" 不斷打壓及忽略.
    政治之外, 沒有文化的根, 就沒有國家認同, 不好好保存固有文化, 以後後悔也來不及.

  • @Rainbow77kid
    @Rainbow77kid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以前臺灣小學生得上書法課,連作文都得用小楷毛筆寫。
    書法初學者就是以「描紅」入門,應該和然哥講的「填紅」相同。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Rainbow77kid 應該是,只是說法不一樣。

  • @許英仁-v5i
    @許英仁-v5i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毛筆字只有繁體字好看,簡體字適用於速記或書信,繁體是象形文演變而來,與甲骨文有連結

  • @gene_chen
    @gene_che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看過許多的畫作之後,個人覺得還是中國書法最美!
    而中國書法的美,不論是楷書(繁體)、行書(相似簡體).....都有它們自己的美感!
    個人覺得,繁體、簡體都應該隨自己的愛好、學習領域而認識學習!
    就如我學習中醫,自然而然地學會了99%的簡體字。

  • @edenkuo8544
    @edenkuo8544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繁體字,正確應該稱為楷書~~從甲骨文開始代代演變至今足足5千年的底蘊。

  • @林麗琴-d3v
    @林麗琴-d3v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然哥
    做自己最好
    也是你始終堅持自己才有的最真實的一面
    支持你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林麗琴-d3v 謝謝!都幾十歲了,我做不了別人的。

  • @陳立奇-b5o
    @陳立奇-b5o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繁體字,真的很美

  • @hoiiio1187
    @hoiiio1187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

    繁體字是漸漸形成的,也穩定了多年,不像簡體字是硬改的,就像韓國硬改不用漢字一樣,他們的古籍也就斷了傳承,都是因為政治需求而改的!

  • @maha-cg7rj
    @maha-cg7rj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看過說 "文解字"才知繁體字豐富文化內涵

  • @yuan-linghuang1633
    @yuan-linghuang1633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7

    正體字由歷史的傳承沿革而來,一筆一畫都有意義,不是冒然躁進形成的。對比來看,簡體字的出處,多半是取同音或類似讀音字裡,筆畫最少的那個字來用,其餘筆畫多的,也不管它代表有獨特意義,-概遭簡單粗暴地淘汰刪除,格殺勿論。舉個最淺顯的例子,「『么』兒」跟「這『么』」能用同一個字?「『只』有」跟「-『只』(隻)鳥」這裡的兩個「只」,意思跟讀音都不同,只因「隻」的筆畫多,硬是遭斬首淘汰。說到「只」跟「隻」的形象,「只」意思是「僅僅」,筆畫少很正常;而「隻」指動物,有垂直的脊椎,所以從邏輯思考上,「只」跟「隻」不同,不宜用前者取代後者。

  • @T1010W
    @T1010W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繁與簡各有風格、也各有欣賞之人。世界上語言眾多,能多學一種即成了個人財富。

  • @TW66666
    @TW6666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很開心有中國大陸人在文革之後還能懂得欣賞繁體字的優美,我有聽過在某個角落,有經歷過大時代的老者堅持讓大家也都是學習繁體字。
    我個人認為繁體字是真正中國文化的驕傲,君不見,古今中外,唯一在文明興盛了四五千年後,還使用相同文字的,只有繁體中文,而現今全世界仍使用繁體中文字的,只有香港與台灣,然後可能不久後,香港的繁體字就會消失了,台灣就會是最後的淨土,這樣重要的文化不能丟失。中國發生的文革是屬於中國文明的浩劫,好在台灣仍保留了下來,希望將來有一天,中國大陸在共產黨倒台後,可以恢復這樣的文字傳統。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TW66666 文革期間。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中華民國萬歲❤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共產主義是外來的邪魔歪道!不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傳統產物!

  • @fiswilord0613
    @fiswilord0613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繁體的造字有原理。
    可以拆解,可以理解,可以推理,可以深入思考為何如此造字,還可以追本溯源,查找字源,有更多連結與領悟。
    這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浪漫。

  • @0愚人
    @0愚人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中央電視台: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文字是人類第二偉大的發明。因為它影響到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國早就深受簡體字的"毒害",中國提倡繁體字的常說"親不見,愛無心"看似簡單明瞭,卻不懂其真義,把解釋都簡化掉了。
    繁體字對"愛"的解釋是 "愛是用(心)去(感受),愛是把(心)(授予)他人"這才是愛的真義。

  • @ytg6352
    @ytg6352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中華文明中的語文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成熟,以今天來即使左傳的散文體,至今還是有人使用、宜其閱讀,詩經的詩歌體,如關睢佳誦猶琅琅上口;至於文字,到了兩千年前漢代的楷體出現,也穩定下來,這文字用來講述現代科技也是簡明意賅,奇特的是中國的文與字竟可合而為歷久不衰的藝術形態------書法,這是傳統文化的總持,甚至得借用東坡居士詩裏,那座橫看成嶺,側看成峰的廬山來形容,書法誠然是座可淺觀,可深游,橫豎皆美的文化廬山!

  • @odyssey2001
    @odyssey200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填紅」可能是因為書法練習紙(米字宣紙)上的紅框線都是紅色的。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odyssey2001 可能是吧,反正小時候就那麼叫。

  • @MrGodpasser
    @MrGodpasser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台主是文化人 我是騎車到一些景區跟其他車無意間回合時會有這種感覺 這就是歸屬感吧...有些人對文字有 有些人對地方有 我對車有XD

  • @huangmichael7025
    @huangmichael702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雖然您自稱學歷不高,但您說話挺深刻的。

  • @JackYu1026
    @JackYu102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謝謝你的分享,繁體字,簡體字,一定要永久並存下去。

  • @frankxu9675
    @frankxu9675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我是到海外学了繁体字,后来也看字帖练字,更喜欢用繁体字。老兄所说的感受,我多少能理解一点。我比你可能小不了几岁,我小时候到外公家,过去农村都是土墙,为了衣服上不蹭到土,会找一些旧报纸糊墙,外公家就有一片墙糊满了旧报纸。墙上好多字我不认识,特别是那个阶级鬥爭,我就想啊,什么阶级門爭啊,問了外公(全村唯一識字的老人)才學了上面的好多字。

  • @liudanny2152
    @liudanny2152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文字絕對是對的

  • @廖繼立-j2c
    @廖繼立-j2c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我把幾個月前發表過的文章,與你交流
    我就詳細解說使用簡體字有什麽缺失: 在簡體字裡面,(乾)(幹)(干)都是用(干)來替代。(乾)與(濕)是相對的,(乾)的用詞有(乾淨)(乾燥)(肉乾)(水果乾),(幹)的用詞有(樹幹)(主幹)(骨幹)(幹部),(干)的用詞有(干戈)(天干地支)。如果使用繁體字來表達,意義相當明確,指的是什麽東西,相當清楚。如果是以簡體字來表達,全部一個(干)來使用。這樣就簡少了很多(用詞),很多意義被漏掉了。學簡體字的人,不知到還有一個(幹)字,也不知道(幹)的含意,一棵樹從下到上,有(樹根)(樹幹)(樹枝)(樹葉),樹幹是樹的主幹或骨幹。 還有一個(鬆)字,在簡體字理面,被(松)取代了。(鬆)的用詞有,輕鬆、放鬆、鬆脫、鬆綁、鞋帶鬆了。(鬆)與(緊)是相對的。學簡體字的人,沒有(鬆)的概念。 從上面兩個案例,簡體字缺少了很多(詞意)的用法,將文字表達作者意涵的方法都簡化了,學繁體字的人,可以在看文章時,瞭解作者的意思跟想法。
    你觀看視頻就可以分別,台灣的主持人,三分鍾到五分鍾,就能把要講的內容講完,不重復,不拖泥帶水,而且講的非常清楚。相同的內容,大陸的主持人要講十幾分鍾,前後不連貫,很多地方重復。 所寫的文章也一樣,台灣作者幾百個字,就能把要表達的內容,完全敘述完畢,大陸作者要上千個字,還寫得不清不楚,差異很明顯。 如果你怕孩子境爭不過別人,教他學繁體字,讀書、寫字、閱讀都使用繁體字,就站在至高點上了。 2024-01-20
    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把繁體字簡化,就是把中國的文字符號化,不再是象形的表述,象形的好處是一個字,代表一個東西,符號化以後,所看到的字,只能是代表一個東西,不能去理解這個東西是代表什麽意思,對於瞭解世間種種事物的現象,就產生相當大的障礙。就障礙一個人在成長中,觀察世間種種事物現象的能力,1分析能力2理解能力3決策能力4研究創新能力5領導統御能力6辦事能力,都是從觀察世間(種種事物現象)而來的,而簡體字就是阻礙人,去觀察(世間種種事物現象),一道越不過的門檻。 上面所說:要專家學者去研究,統計,去比較,才明白差異有多大,跟你們講這些,你們也看不懂。
    你不要認為中國大陸有十幾億人,台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數量上就可以碾壓你。在研究創新方面,就不是那麽一回事。光簡體字這道門檻,就把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鎖死,不是數量上的累積,就能有加倍作用,比如一個百層高樓,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最多只能爬到三十樓,台灣的科研人員都可以輕鬆走上三十樓,能上四十樓、五十樓也大有人在,科研領域不是依靠人多,你不能達到這個境界,人再多也沒有用。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謝謝你的用心!但也請你不要亂用"你",看清楚我的立場再發言。

    • @liontheseeker
      @liontheseeker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樓主第二段有關台灣vs大陸主持人,完全不認同。不管是用口語或文字來與人溝通,邏輯思維的訓練、文化底蘊,更是很重要的,哪裡是用繁體字或簡體字的原因。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欸~“競”爭啦😂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欸~門“檻”(與“砍”同音~知道我說哪個字吧)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欸~是“碾”(與“捻”同音,知道吧)壓.

  • @lanrosleo3698
    @lanrosleo3698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所謂繁體..... 其實是宋楷體 .......... 從民國來臺 , 國文課老師都會強調 , 勿稱為繁體 , 應稱為正楷體 .........
    中文字體 , 由甲骨文一路演變至簡體 都是正統中文 ..... 楷書是歷史最久 影響最廣 演繹最完整的字體

  • @tailinosk6640
    @tailinosk664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繁體字裡藏著古人的智慧和處理一些事的技巧,但幾乎很少人去注意

  • @llooiijjify
    @llooiijjify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以前到大陸走訪古蹟,跟著台灣一起過去的同事一起看著明代碑文在寫啥,而接待我們的師傅,卻說他看不太懂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llooiijjify 正常,看得懂的人不多。

  • @胡美娟-k4u
    @胡美娟-k4u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說來慚愧啊!10幾年前,我朋友的大陸朋友來台灣玩後留了張紙條寫上名字 大卫。我一直以為是國語ㄅㄆㄇㄈ的拚音,大ㄗ【支】心 想怎取這名字!多年後他問我為何都叫他大支?他說他叫大衛!😵‍💫😵‍💫天啊!我都叫了幾年他才說😂真是丟臉死了😂😂

  • @Takeshi-0615
    @Takeshi-0615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國家,有點像現在的台灣一樣,一直進不了聯合國,所以毛澤東就要改字體國號國旗,以顯得我們跟中華民國不一樣,不是同一個國家,所以希望世界承認他們的存在,獨立的事實,所以才有簡體字這個鬧劇出現,共產黨真的跟民進黨很像,因為民進黨也在去中化,也想自己創造一套文字,藉此去分割關係。

  • @pansychung5170
    @pansychung517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繁體字如果有一字你不認得,但只要看它的部首,你大概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了!但,簡體字就實在很難猜!不過,身為一台灣人,大概看幾部中國戲劇以後看那字幕,以後看簡體字就沒難度了,但要從簡體字進入繁體字就較難了!尤其對外國人如果先學簡體字,以後要看繁體字就更難了!

  • @wskys7511
    @wskys751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期待大陸會有人發起繁體文化運動,讓更多大陸的人認識繁體字甚至重視繁體字

  • @pansychung5170
    @pansychung517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繁體字的常用字有1萬2千~3千字,其它的一部分是叫罕用字,另有一部分是古字,也就是幾乎沒人用,在常用字典裡你也找不到,而是要到特殊的字典或辭海才看得到!(韓國漢字比較常出現,很妙吧!)

    • @palatw
      @palatw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可能他們學的時候就是當時的常用字呀,後來反而我們不用了。例如:明朝以前槍是叫做「銃」啊,這也是現在閩南語的用字,不知為何從明末開始慢慢地改稱槍了。但在中古以前槍是指一種冷兵器呀,有時我看一些輕小說,既有冷兵器又有熱兵器。短槍、魔法槍,得看上下文才知道他是指冷兵器還是熱兵器呢?說到底中國歷代的官話可能就是不同的方言,所以古文中的罕用字,有可能在某些方言裡卻是常用字呢。
      日本的能面、抹茶都是中國的古文化,但中國後來不流行了,現在就變成日本獨特的文化了。所以我們官話不用的字,他們可能還在使用。

  • @donny533
    @donny533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內地官方對簡繁體字有沒有什麼宣示或限制嗎?還是說一般都可以用,唯官方文件都用簡體字?
    我如果去官方單位辦個戶口什麼的,或是上銀行開個帳戶,申請文件上寫繁體字會被接受嗎?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donny533 只能用简体字。

  • @洪春香-y5n
    @洪春香-y5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30年前,我在台灣台南某小學代課,我跟孩子們說: 你們是延續

  • @Entpa25020
    @Entpa25020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語言與文字的真諦就是交流溝通與紀錄傳承記憶
    單純以溝通交流而言簡體效率高 書法的話確是繁體更好看美觀
    繁體簡體本質上都是一種工具 但華人的傳承終究不能忘

  • @正寧
    @正寧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我和然哥一樣,十幾年前開始用直到現在,支持然哥

  • @alu4
    @alu4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以前存的簡繁笑話:
    漢字簡化之後,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麵(面)無麥,運(运)無車,導(导)無道,兒(儿)無首,飛(飞)單翼,湧(涌)無力,… 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鄉(乡)里無郎,聖(圣)不能聽也不能說,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轮)成人下有匕首,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匪還是匪。
    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虽丑无鬼,只不过台无吉,湾无言! 穷不躬,权不佳,巩不革。车不行田,坚不称臣。无鹿亦能丽,无巫亦能灵,无水亦能灭,无火亦能劳,无曲亦能礼,无手亦能击。办事左右不辛苦,垦荒何必靠豺狼。
    我是覺得不要因對方使用的語言文字而有先入為主的既定印象比較重要,以前會認為用簡體的都是中國人,後來遇到馬來西亞跟印尼的華人才知道不是這樣。
    然哥的感覺我覺得跟移民子女回到漢字圈的感覺有點像。

    • @丁青蓮
      @丁青蓮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推測中共沒人敢說以下的話:正統的“習”字~到了“簡化字”~呵呵就成了:頭砍了一半!又沒了腳!😖😖還活得下去麼?🥴

  • @李劍英-l7r
    @李劍英-l7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1

    我是从中国大陆嫁到台湾媳婦。我爸是民国十年出生的。他也写了一手好毛筆字。👍👍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那個時候的人都會寫。

    • @李劍英-l7r
      @李劍英-l7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

      @@user-rangefenghua 真正的中华文化在台湾隨地可见。我爸1995年來台。他说,他找到了儿时的记忆。非常感动。谢谢您。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李劍英-l7r 我到台灣也是這樣的感受。

    • @李劍英-l7r
      @李劍英-l7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user-rangefenghua 谢谢。加油。👍👍

    • @user-rangefenghua
      @user-rangefenghua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李劍英-l7r 謝謝!

  • @lanrosleo3698
    @lanrosleo3698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看到滿大街的繁體招牌 給人的感覺是 [這可以是宋朝的汴京 可以是元朝的大都 可以是明朝的北京 可以是清朝的杭州 可以是民國的南京 台灣的台北 甚至是古朝鮮的漢城 日本的京都 ]
    這是文化歸屬感的溫暖 ....... 寫這種字的 都是自己人 都讀孔孟 ............
    看到簡體字 .... 就想到馬列 黨國 偉大 ...... 很難油然發出歸屬感 ........
    各個古蹟古廟文化典籍墨寶 大多是楷隸 ..... 再看到中國滿地的簡體 真的很難不去想 為啥中文變成這樣 ............

  • @bakalin1
    @bakalin1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6

    我台灣人,我對大陸的簡化字沒特別好惡,日常書寫時為了節省時間也偶而會寫簡體字,但不得不說大陸的簡化有點太過頭了些,除了衛生的衛簡化到完全認不出來之外,其它最困擾的就是把很多不同意的字併在一起了,像乾、幹、干都是同一個,頭髮的髮與發現的發是同一個,皇后的后與後漢書的後同一個,山谷的谷與稻穀的穀是同一個,金兀朮的朮與技術的術是同一個,每次在看大陸出版的書的時候,遇到這些字都還需要在腦中再三確認是哪一個字,降低了許多閱讀上的流暢性。

    • @WaxWax276
      @WaxWax276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大陆的简体字基本都是由历史传承而来,在历史上的草书和行书名帖中都有记录,不要太无知。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如果說筆劃多 簡化一下還好 為啥筆劃少的也簡化? 沒啥意義阿

    • @Khan-hd5vn
      @Khan-hd5vn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樣告訴你吧 其實好惡皆與你無關 簡體繁體都是中國字 就是你口中所謂"大陸的"
      台灣人無文字這事實你還搞不懂嗎 ..

    • @tungyeeso3637
      @tungyeeso3637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WaxWax276人家說啥你聽懂嗎? 還插嘴, 邊去!

    • @sho5606
      @sho5606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WaxWax276 啥年代了,都用電腦打字了,還在用簡化字?為了省電腦出字的時間嗎?XDDDDD

  • @RoverLiu
    @RoverLiu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正體字對應的概念是俗體字、異體字…而非簡體字…
    繁體字也未必是台灣的正體字…
    更重要的是,台灣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習慣用語和自己不同而生氣。

  • @chchang1211
    @chchang121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30~40年前 國小都有比查字典比賽 讓小朋友從字認識部首 瞭解字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