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板橋慈惠宮(板橋媽)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0 มิ.ย. 2024
  • 雍正四年(1726年),墾號「林成祖」的開墾集團在板橋到土城的大安寮之間鑿水圳,使板橋開始繁榮。相傳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一位僧侶自福建湄洲嶼奉請一尊媽祖神像,至枋橋庄築一茅屋供奉,鄉紳以漳浦之浦字成立天上聖母金浦會,並籌募經費築一小廟,為慈惠宮草創伊始。和板橋接雲寺、枋橋街文昌廟、枋寮廣濟宮(中和廣濟宮)、及大安寮庄大墓公合稱「擺接堡五大廟」;與板橋大眾爺廟、迪毅堂、板橋接雲寺合稱「板橋四大廟」。
    同治十二年(1873年),仕紳鑑於廟宇草葺、年久失修,由板橋林家林國芳召集陳元瑞、林瀾波、楊早明等擺接堡內眾鋪戶信眾,發起改建,該年三月興工,經歷一年完峻。光緒十七年(1891年) 慈惠宮總理林新傳再議將大殿屋頂昇高一尺五寸,工程費用由擺接堡漳州人樂捐,歷五個月完工。
    明治廿八年(1895年)十二月,前殿牆壁坍塌,管理人林清山遂再募捐修繕,為期五個月,於翌年五月修繕完峻。住持師父為淡屬僧會的法紀法師。
    戰後,廟方自木柵聘請俗名劉維昌的真明法師住持。廟址為府中路81號,屬於挹秀里。1960年代時廟旁為板橋派出所。1975、1976年間,廟方左邊屬於廟產小塊空地,一度被一家小型印刷廠佔用搭建。1975年,板橋施行舊市區更新方案,拓寬道路,由管理人朱茂陽組成修建委員會,推選留侯里里長劉屘擔任修建會主任委員,改建共增建二樓媽祖殿及後殿凌霄寶殿、及頂層天公殿,於當年冬開工,至1984年完工。主體係採傳統歇山頂三層三進式屋型。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