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阿彌陀佛。頂礼法師。礼.祈愿師不捨羣迷眾生。乘愿再來廣度眾生。永脱輪回。离苦得乐。回度有情。感恩。請佛住世。持戒念佛念念心心生西想。大德法体安康。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頂禮感恩懺雲法師慈悲教授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師父老人家的教誨。今生萬幸能接受在蓮因寺聴聞佛法。親近此段最最貼切。 頂禮合十。
頂禮懺公!南無阿彌陀佛。
老法师的声音好慈悲🙏
随喜赞叹忏公师父,功德无量,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大善知識,大菩薩再來
懺雲老和尚的開示,對我們在生活上,修行上,確實有莫大的裨益。 廣欽老和尚 曾經跟我說過 :【如果你要成就道業, 就要親近懺雲法師,聽從懺雲法師的話。】阿彌陀佛
感謝開示
阿彌陀佛!頂禮懺雲老和尚。
感恩慈悲開示。阿彌陀佛。有緣聽聞懺公講經說法影音視頻。隨喜讚嘆。南無阿彌陀佛
實在很喜歡懺公師父!
南无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 阿彌陀佛
離苦法則:靈心一動清淨思,心經 原意。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謝謝 菩薩 慈悲 分享 南 無 阿 彌 陀 佛念佛一句 福慧增長禮佛一拜 罪滅河沙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代高僧懺雲老和尚~讚嘆🙏🙏🙏(懺公沒有外省腔,講話比較聽的懂👍)
Good....!!!
Namo Amituofo...
若一日⋯⋯若七日,那第八日就鬆懈嗎!非也、非也。而是敦勵念佛人周而復始永續不斷的意思。七是大有含義的,易経裡有説明。
若有深信切願,自然一心,臨終不亂。若無願力,想長壽,怕死,必然妄想紛飛,眾心大亂。 《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們日日發願是願力,臨終一念願生也是願力;若有願力,自然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亦如經中所云:「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必生極樂,必定成佛。 只要我們天天至誠發願,「願生極樂佛國,早日成佛度眾生」,臨終無需別人助念,阿彌陀佛必然以其本願來接引。但這種堅定不移的深信切願,是要對念佛法門有瞭解其義理,並且老實念佛的人才能具足。一般眾生若平時未知曉念佛法門,或只是求平安長壽,隨意念幾句佛號,乃至完全沒有一念發願求生極樂佛國,就需要親人好友在他們臨終時,幫他們作臨終正確的助念,才能往生佛國。
南無阿彌陀佛!問:什麼是念佛人的「正行」與「助行」?答:念佛的「正行」就是「以深信願持名念佛」。願為前導,無論明說潛發,分分秒秒普願隨時斷氣,皆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佛國。有了深信切願,就以持名念佛為穩當。不管是否計數或計時或都不計,隨時隨地念佛,默念、金剛念、出聲念皆可,快念、慢念隨意,念四字「阿彌陀佛」或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彿」皆可。通常以金剛念(嘴動不出聲)較能提醒自己,吃飯、睡覺、如廁及人多處則用默然心念。明朝優曇大師說:「真信修行之士,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正行是基本功,一定要念茲在茲。助行有無皆無妨,隨意變化。念佛的助行有「功行」與「功德」的助行:一、「功行」的助行,主要幫助正行的清淨專一:1.唐朝飛錫大師勸人以呼吸為念珠,久而習之,人命呼吸之間而己,一氣不來時,以此法自然記得念佛。此法與隋朝智者大師的六妙門」中的隨息法類似,當亂想紛飛時,集中注意,一邊念佛,一邊觀察呼吸的吸進~盡了~呼出~盡了~吸…。放鬆、放慢、放細、放靜,若有若無,細如游絲,自然能攝心淨念。進一步觀察呼吸皆是因緣所生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皆夢幻泡影,皆不可得。如「華嚴經」說:「一念普觀無量劫,無來無去亦無住。」2.廣欽老和尚勸人聽到任何聲響,皆將它轉化為念佛聲。就像是在寒夜三更聽到救濩車的鳴笛,一切聲音皆是苦難生死中的促裝使。飛機聲、車聲、人聲、打罵聲、鳥叫蟲鳴聲、歌聲…隨時隨地都可以聲引聲念佛。一切聲響皆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聞到的,我的自性遍一切處,要聽聞即聞到,若聽而無心去分別,反而轉移自性的攀緣來念佛,也是反聞聞自性在念佛。這也是往生願力的顯現,同樣由不生不滅的性體動念起用,就應淡化生死輪迴的愛憎分別,轉而憶佛念佛的清淨功行。3.以念佛機放佛號隨念。就算我們口腔癌切掉舌頭也無所謂,一放佛號靜靜專心去聽一字一句,就是在默念,毫無差別。不必高音量,可聽到即可,小聲綿密比大聲力量大。有時關了念佛機,佛號會因耳識記憶而在空中盤旋,甚有法味~4.以歡喜心、感恩心助行。每一唸佛時,就想到念佛解脫成佛法門,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何其幸運,得聞淨土法門,有命可念一句阿彌陀佛,真是太幸福了!感恩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我要認真念佛!二、「功德」的助行,以萬行功德迴向願生極樂:1.念佛人功德助行最重要在內修的欣厭具足,持戒忍辱,而不是財力佈施的外務。明朝傳燈大師說:「有一種微妙助行,當於歷緣對境處處用心。如見眷屬,當作西方法眷之想,以淨土法門而開導之。令其輕愛,以一其念,永作將來無生眷屬。若生恩愛想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苦。若生瞋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苦。若受苦時,當念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淨土之樂,其樂無央。凡是所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於一切時處,無非淨土之助行也。」念念欣慕極樂清淨,念念厭棄姿婆人世的污穢。欣厭具足,自然會淡化人世中的一切愛戀,自然調伏貪瞋痴,自然會持戒忍辱。逢人遇事起貪瞋痴的自我對治,是助行,也是真槍實彈的修行。大多是先持戒念佛,不造十惡;然後事事柔和忍辱,以退為進,吃虧就是佔便宜。更直接的,可自問:「阿彌陀佛遇到這種人(事)會如何?」自然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古德常說:看不出誰有德行,但遇事逢人願忍辱吃虧的就是!忍辱功德甚大,忍辱者就是修「無我」,就是般若。《佛遺教經》中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金剛經」也說:「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2.宋朝永明延壽大師以萬行回向極樂為助行。不管我們做的是世間救濟,出力或是出錢布施;還是出世的宏揚佛法,供養三寶,勸人念佛,幫人助念。拜佛、拜懺、寫經、誦經、誦咒、放生、濟貧等,皆可迴向「我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佛國」。這些六度萬行的功德迴向西方,就是我們成佛的資糧,一絲一毫皆歸自性,將來再由自性遇緣會合,唯心唯識顯發其莊嚴的花果;因心果海,反覆交徹,直至成佛,皆是無漏功德。
善導大師《觀經疏》〈散善義〉「就行立信」之釋,說明往生淨土之行有「正行」與「雜行」,其文如下:「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為正。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懺雲法師的修持 與實踐 -碩士論文歡迎大家 全國碩博士論文下載點閱看看
一念提起萬念不生.就是一心不亂了.做舍事都一心了.也無雜念了.心境合一.自覺覺他
歌會, 0。
阿彌陀佛。頂礼法師。礼.祈愿師不捨羣迷眾生。乘愿再來廣度眾生。永脱輪回。离苦得乐。回度有情。感恩。請佛住世。持戒念佛念念心心生西想。大德法体安康。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頂禮感恩懺雲法師慈悲教授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師父老人家的教誨。今生萬幸能接受在蓮因寺聴聞佛法。親近此段最最貼切。 頂禮合十。
頂禮懺公!南無阿彌陀佛。
老法师的声音好慈悲🙏
随喜赞叹忏公师父,功德无量,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大善知識,大菩薩再來
懺雲老和尚的開示,
對我們在生活上,修行上,
確實有莫大的裨益。
廣欽老和尚 曾經跟我說過 :【如果你要成就道業,
就要親近懺雲法師,
聽從懺雲法師的話。】
阿彌陀佛
感謝開示
阿彌陀佛!頂禮懺雲老和尚。
感恩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有緣聽聞懺公講經說法影音視頻。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實在很喜歡懺公師父!
南无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 阿彌陀佛
離苦法則:靈心一動清淨思,心經 原意。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謝謝 菩薩 慈悲 分享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念佛一句 福慧增長
禮佛一拜 罪滅河沙
南無阿彌陀佛
🙏🙏🙏
一代高僧懺雲老和尚~讚嘆🙏🙏🙏
(懺公沒有外省腔,講話比較聽的懂👍)
Good....!!!
Namo Amituofo...
若一日⋯⋯若七日,那第八日就鬆懈嗎!非也、非也。而是敦勵念佛人周而復始永續不斷的意思。七是大有含義的,易経裡有説明。
若有深信切願,自然一心,臨終不亂。若無願力,想長壽,怕死,必然妄想紛飛,眾心大亂。
《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們日日發願是願力,臨終一念願生也是願力;若有願力,自然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亦如經中所云:「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必生極樂,必定成佛。
只要我們天天至誠發願,「願生極樂佛國,早日成佛度眾生」,臨終無需別人助念,阿彌陀佛必然以其本願來接引。但這種堅定不移的深信切願,是要對念佛法門有瞭解其義理,並且老實念佛的人才能具足。一般眾生若平時未知曉念佛法門,或只是求平安長壽,隨意念幾句佛號,乃至完全沒有一念發願求生極樂佛國,就需要親人好友在他們臨終時,幫他們作臨終正確的助念,才能往生佛國。
南無阿彌陀佛!問:什麼是念佛人的「正行」與「助行」?
答:念佛的「正行」就是「以深信願持名念佛」。願為前導,無論明說潛發,分分秒秒普願隨時斷氣,皆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佛國。有了深信切願,就以持名念佛為穩當。不管是否計數或計時或都不計,隨時隨地念佛,默念、金剛念、出聲念皆可,快念、慢念隨意,念四字「阿彌陀佛」或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彿」皆可。通常以金剛念(嘴動不出聲)較能提醒自己,吃飯、睡覺、如廁及人多處則用默然心念。明朝優曇大師說:「真信修行之士,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正行是基本功,一定要念茲在茲。助行有無皆無妨,隨意變化。
念佛的助行有「功行」與「功德」的助行:
一、「功行」的助行,主要幫助正行的清淨專一:
1.唐朝飛錫大師勸人以呼吸為念珠,久而習之,人命呼吸之間而己,一氣不來時,以此法自然記得念佛。此法與隋朝智者大師的六妙門」中的隨息法類似,當亂想紛飛時,集中注意,一邊念佛,一邊觀察呼吸的吸進~盡了~呼出~盡了~吸…。放鬆、放慢、放細、放靜,若有若無,細如游絲,自然能攝心淨念。進一步觀察呼吸皆是因緣所生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皆夢幻泡影,皆不可得。如「華嚴經」說:「一念普觀無量劫,無來無去亦無住。」
2.廣欽老和尚勸人聽到任何聲響,皆將它轉化為念佛聲。就像是在寒夜三更聽到救濩車的鳴笛,一切聲音皆是苦難生死中的促裝使。飛機聲、車聲、人聲、打罵聲、鳥叫蟲鳴聲、歌聲…隨時隨地都可以聲引聲念佛。一切聲響皆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所聞到的,我的自性遍一切處,要聽聞即聞到,若聽而無心去分別,反而轉移自性的攀緣來念佛,也是反聞聞自性在念佛。這也是往生願力的顯現,同樣由不生不滅的性體動念起用,就應淡化生死輪迴的愛憎分別,轉而憶佛念佛的清淨功行。
3.以念佛機放佛號隨念。就算我們口腔癌切掉舌頭也無所謂,一放佛號靜靜專心去聽一字一句,就是在默念,毫無差別。不必高音量,可聽到即可,小聲綿密比大聲力量大。有時關了念佛機,佛號會因耳識記憶而在空中盤旋,甚有法味~
4.以歡喜心、感恩心助行。每一唸佛時,就想到念佛解脫成佛法門,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何其幸運,得聞淨土法門,有命可念一句阿彌陀佛,真是太幸福了!感恩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我要認真念佛!
二、「功德」的助行,以萬行功德迴向願生極樂:
1.念佛人功德助行最重要在內修的欣厭具足,持戒忍辱,而不是財力佈施的外務。明朝傳燈大師說:「有一種微妙助行,當於歷緣對境處處用心。如見眷屬,當作西方法眷之想,以淨土法門而開導之。令其輕愛,以一其念,永作將來無生眷屬。若生恩愛想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苦。若生瞋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苦。若受苦時,當念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淨土之樂,其樂無央。凡是所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於一切時處,無非淨土之助行也。」念念欣慕極樂清淨,念念厭棄姿婆人世的污穢。欣厭具足,自然會淡化人世中的一切愛戀,自然調伏貪瞋痴,自然會持戒忍辱。
逢人遇事起貪瞋痴的自我對治,是助行,也是真槍實彈的修行。大多是先持戒念佛,不造十惡;然後事事柔和忍辱,以退為進,吃虧就是佔便宜。更直接的,可自問:「阿彌陀佛遇到這種人(事)會如何?」自然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古德常說:看不出誰有德行,但遇事逢人願忍辱吃虧的就是!忍辱功德甚大,忍辱者就是修「無我」,就是般若。《佛遺教經》中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金剛經」也說:「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2.宋朝永明延壽大師以萬行回向極樂為助行。不管我們做的是世間救濟,出力或是出錢布施;還是出世的宏揚佛法,供養三寶,勸人念佛,幫人助念。拜佛、拜懺、寫經、誦經、誦咒、放生、濟貧等,皆可迴向「我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佛國」。這些六度萬行的功德迴向西方,就是我們成佛的資糧,一絲一毫皆歸自性,將來再由自性遇緣會合,唯心唯識顯發其莊嚴的花果;因心果海,反覆交徹,直至成佛,皆是無漏功德。
善導大師《觀經疏》〈散善義〉「就行立信」之釋,說明往生淨土之行有「正行」與「雜行」,其文如下: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是名為正。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懺雲法師的修持 與實踐 -碩士論文歡迎大家 全國碩博士論文下載點閱看看
一念提起萬念不生.就是一心不亂了.做舍事都一心了.也無雜念了.心境合一.自覺覺他
歌會, 0。
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