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亂看EP.2!升級過後的暗視場顯微鏡能看的到塵蟎嗎?【胡思亂搞】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8 ก.พ. 2025
- 因為大家對顯微亂看這個系列反應熱烈
於是我手一抖就再丟了七萬把顯微鏡做了一番升級
是說「暗視場」這東西真的香欸,整個觀察的順眼程度往上翻了幾個檔次~
下次是不是要往上衝到六位數的顯微鏡了呢…?
♫ 快來加入頻道會員吧 ☞ lihi1.cc/pAwEu/yt
♫ 也記得要去生活頻道看一下喔 ☞ lihi1.cc/ZOYVm/yt
♫ 想看我玩遊戲的話可以點這邊 ☞ lihi1.cc/i06Aa/yt
────────────────────
♫ 透過綠界贊助我 ☞p.ecpay.com.tw...
♫ 追蹤我的Facebook ☞ lihi1.cc/7IM8Q/yt
♫ 追蹤我的Instagram ☞ lihi1.cc/FGEcR/yt
♫ 追蹤Funny的Instagram ☞ lihi1.cc/4lOCG
♫ 寄信或禮物給我 ☞ 42899台中市大雅郵局第387號信箱
♫ 商務合作邀約 ☞ huzi@huzi-universe.com.tw
────────────────────
♫ 想看更多「有趣的實驗」 → lihi1.cc/T9ipU/yt
♫ 想看更多「奇怪的開箱」 → lihi1.cc/E5Irv/yt
♫ 想看更多「特別的體驗」 → lihi1.cc/b93Uq/yt
♫ 想看更多「觀眾的心意」 → lihi1.cc/1zSz8/yt
────────────────────
♫ Music by www.epidemicso...
────────────────────
#顯微亂看 #暗視場 #顯微鏡
後來有找上宸光學那邊的專業人士請教了,果然是我的操作方式問題
下次一定會帶大家看到精彩的東西的!
然後片尾說到的電子顯微鏡...對不起我錯了我還是先以超慢速攝影機為目標吧XD
😭
好的!
😂😂😂😂
下次一定
@UCQ1lCip5Ucw5fFtrj37d61w 他有買拭鏡紙阿
油鏡不能在蓋玻片上使用!
蓋玻片只能到400倍鏡。油鏡通常用作乾片,fixed 之後染色再看。
我是來自香港的化驗師!💕胡子大大加油!
推 他也有說要用油所介質 但是油下面是玻片 玻片下面是水 折射到不知去哪了
頂
也沒有吧,封片上面蓋的也是蓋玻片,上共軛焦用63x油鏡也是日常操作
胡子的觀眾都很不一般啊!
不是嚴格的檢驗師使用的話,可以啦。
我在學校實驗室看細菌樣本片都是直接滴油在蓋玻片上。事後清潔做好就好,觀察的影響沒那麼嚴重。
但前提是要固定後的樣本是對的,活體樣本有液態水在蓋玻片下面根本沒辦法看
台灣的環境還是有塵蟎,只是一次放太大可能不好找
塵蟎體型0.2~0.3毫米
用十倍放大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只是塵蟎數量不會跟廣告說的一樣,一次幾百萬隻,一般而言一張床有十隻左右算很多了,所以不太容易找到很正常。
其實如果想去看微生物的 你可以撈海水 比較沒有雜質 而且應該會看到夜光藻 圓篩藻之類的微生物(藻類比較容易觀察) (自己個人經驗普通光學顯微鏡也能看到)
如果可以的話 生態池的水也是ok的 只是拿回來要先沉降
@@jason2416144 沉解是什麼
@@你是不是蘿莉控 沉降籠統一點的說法就是沉澱的意思
@@jason2416144 哦~
電子顯微鏡基本上你要先有一個房間來放它
然後一台也很貴
樣品的準備也要注意
要用含鈾的化合物來做標記才可以看的見
所以找個大學來借一台來試可能會比較簡單啦
另外其實細菌在胡子買的顯微鏡是可以看到的
不過沒有做染色基本上是看不見的
而且基本也看不清裏面的構造
細胞內的各種細胞器(除了細胞核)都要用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得很清楚
現在是有超高解晰度的顯微鏡的
不過不是一般可以負擔的
上個月有人來推銷
價格是300多萬港幣(大概1000多萬台幣吧)
真的,直接去問大學教授可不可以借實驗室
要用亞甲藍液
1000多萬臺幣比我住的這棟透天還貴耶!
撥一點預算
一點:一千萬
@@jiyun1143 還有六千多萬一台的
塵蟎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我們觀念中床上很多塵蟎,只是商人除塵蟎產品宣傳時製造恐懼。
可以看bump的影片
肉眼就看得到了而且沒有很多
@@Tttttt.1111 th-cam.com/video/6Fka77mwzOA/w-d-xo.html
只是要看細菌的話有400倍的話就能勉強看到了,尤其是Bacillus megaterium之類的巨大怪獸。但是要夠濃度有染色(家裏的話三色葯水就行)才容易看到。
要方便看液體來的樣本可以塗在玻璃上推開一點(一滴水直徑1cm左右)然後等乾透了,在酒精燈火上快速通過三四下(沒塗那邊朝火),把藍葯水滴上去一分鐘,之後用蒸餾水水冲一下就可以放一邊等乾了再看。
血的話就是滴一滴在玻璃上然後用另一塊玻璃把血拉成一層,然後放乾戓放上蓋玻璃(cover glass)
想看小蟲蟲可以試試看用信用卡(先消毒擦乾淨)刮臉油看,可能找到蠕形蟎
理科生看了表示怀念实验室的生活😂
@@97choo20 科研人員表示回來一起當打雜吧
關於這段留言,我們請老高另外做一集影片給大家介紹
這個升級,好像跳很多級
看水溝水那段
好想加上音效,一堆小人發出"哇吚~"的那種音效
塵蹣先前在顯微鏡下看過,但是無意間有一隻爬過去!!其實吸塵器裡面吸到的塵蹣非常少,吸塵器都只是吸到表面的皮削而已
從大雅軍火庫變成大雅軍火生化武器研究室
Bump有一期關於破解塵螨謠言的影片 其實塵螨根本用肉眼就看的到囉
顶
牠只是比跳蚤小一點而已
1.複式顯微鏡已經足夠觀察細菌,也可以觀察花粉,甚至染色體
2.如果你用那台學生用的覺得很糊,多半是焦距沒調好,細調節輪關心您(至少我大學時期用這種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過水中各種藻類、花粉、果蠅幼蟲唾腺的染色體、人類的血球,而且都不是需要上油鏡的倍率)
3.另一個可能看不清楚的原因就是樣本可能太濃/太厚了,所有東西都疊在一起,光學顯微鏡對焦的是單一平面,所以樣本越薄越好(像影片裡水樣的那團綠色應該就是很厚所以看不清楚)
4.使用顯微鏡大原則是先在低倍率(大視野)尋找到有興趣的東西,把感興趣的東西移動到視野中心,再調高倍率(小視野)
胡子顯然不知道TEM跟SEM要多少錢😂建議可以跟學校合作喔,期待能看到胡子介紹他們,然後其實胡子的需求最適合的其實比較是解剖式顯微鏡,不過微生物的話現在這台應該能看得很清楚的
SEM我記得是適合用來拍攝金屬的樣子(跟導電性好像有關係),如果用來拍攝微觀生物應該是沒辦法才對
生物或陶瓷樣本 加速電壓要小一點 不過活體不知道可不可以看 感覺會被加速電子打死...
@@進擊の野兔 其實可以,把你要觀察的東西用碳膠帶黏在銅板上,最後在表面鍍金或白金,就能觀察了。
前提是你的東西要完全除水,不然進SEM也拍不出東西,因為含水的表面會造成電荷堆積,打進去的電子訊號會沒辦法反射回來。
便宜的sem 一百萬多可以買到 賺得多一點的人應該可以自己購入哈哈 只是還要搭配研磨 拋光之類的一系列
@@deanlee4979 這樣看貴儀中心的規定 大部分是禁止粉末.磁性.高分子.生物這四種
胡子的影片很精采~但有幾個點你可以參考一下XDD~
1. 複式光學顯微鏡「標本」的重要關鍵 → 「厚度」
2. 光學顯微鏡嘛~代表用光去穿透標本到我們的眼睛,所以標本厚度越厚,光會被遮擋甚至觀察的內容都疊在一起了,甚至在高倍的時候根本就看不到(因為高倍下進入視野的光變少,視野會變暗,標本不夠薄等於光都被擋住所以才什麼都看不到)!
3. 也因為放大倍率很大,所以稍微一點厚度就會影響對焦的焦點,這也是讓你看不清楚的原因之一!
4. 有厚度的物體,看用解剖顯微鏡看,一來放大倍率不大,二來他是利用光反射到物體上看的,而不是像光學複式顯微鏡光是「穿過物體」到眼睛。總之觀察的目的和原理不同。
→ 結論: 所以在處理標本的關鍵是要「薄」,才能透光清晰又可以讓焦點集中。關鍵問題是你的標本都太厚了XD,像是床上的屑屑你可以把它泡成一小杯懸浮液,然後吸一些上來,一來是標本會更均勻,二來是才能把所有東西看清楚而不是重疊在一起。雖然懸浮液你視覺上雖然會覺得沒東西,可是顯微鏡下才能更好去觀察。
最後~辛苦啦!
其實塵蟎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只是大眾被各式清潔用品、家電廣告給洗腦了
比較大隻的塵螨用肉眼就看得見,那至於很小的塵螨其實用高一點倍率的放大鏡就看得到
對
推薦你去看bump的影片
@@楊森剴-y7w 真的要看
@@楊森剴-y7w 我也是看bump
@@楊森剴-y7w 我也是
我記得小時候實驗課要轉倍鏡的時候要先把載物盤轉到最底下,才不會損傷鏡頭。
話說五專去讀私立學校後真的有差,在實驗課都是一人一台顯微鏡,不像以前是6個人看一台,所以說不要單看公私立學校,最好像國外的風情一樣,入學前親自去看看學校的軟硬體和風氣
根本沒辦法做到那種事,一堆學校進去前後都不一樣
轉高倍的時候如果你把載物台轉到底,會很難重新對焦,反而容易衝過頭撞到鏡片。
正確做法是在前一級對好焦之後直接轉,但是要注意重新對焦的時候先往下調,而不能先往上調。
免得一轉直接撞上。
正常成套的物鏡,不同倍鏡的對焦距離是一樣的,理想中直接換高倍鏡是不需要重新對焦的。
但如果是混搭的就有可能會不同。
不過我們學校公立的也是一人一台餒@@
而且好像蠻好的
外校生奧的還來借
@@betty11728 可能我太老🙂
我們大學是40個人共用一台
不知道經費去哪了🤔
除了粗細調節輪之外,可以調光圈來改變景深,應該很多就都看得清楚~~
喔~
這一點我在上集留言就提過了,可惜胡子似乎不會讀全部的留言,所以到現在他應該還是不知道光圈的用途
唉國高中理化光學真的教太淺,一般人就算不用顯微鏡也會用相機吧,反而去教一堆有的沒的一輩子也用不到。
我覺得至少該教教倍率的定義、目鏡的作用(為什麼接ccd不用目鏡,接人眼或相機要),然後調節輪應正名為對焦輪並說明什麼是對焦。此外美術跟地理課最好也教一點攝影。
@@seanming75 國中有教 但只用一個很短的篇幅帶過
@@seanming75 你沒有學過嗎?可能你到教材沒有吧!
提醒鬍子顯微鏡跟單眼一樣 都要在乾燥環境防潮 不然除溼費用跟單眼的有得比
還有擦拭物鏡鏡片或目鏡鏡片一定不能有衛生紙 不然你會後悔(會卡綿削) 建議用試鏡紙
拭鏡紙的質地更細緻,才不會刮傷鏡片
塵螨其實用肉眼就可以看見,我們老師說在外面的腳踏墊比較容易取樣到,現在家裡枕頭棉被其實很難有除非你好幾百年沒洗沒曬,陰暗髒亂不然很難。
拭鏡紙建議用RO水去沾濕然後擦拭不可以用一般的自來水或是酒精擦拭會傷到鏡片
要看到那麼小的生物又要很清楚恐怕顯微鏡的等級是真的不夠,掃描探針顯微鏡比較有可能
5:12 先滴水再用斜角慢慢蓋上蓋玻片才對吧?還是乾的就不用加水了?
斜的蓋上去是為了防止產生氣泡(給還沒上到課的補充個小知識(?
已經離我太遙遠
盡量沒有氣泡比較好喔,肉眼可以看到的氣泡在顯微鏡下都很大一顆,也會擋住目標觀察物,也會影響光線折射
可以想像成1公分的氣球被放大成400公分在你眼前的樣子
記得是45度角斜著放
胡子,電子顯微鏡很貴很貴
舉例
Hitachi S-4800 FE-SEM
Price: $195,000.00,這應該是美金
抱歉打錯名字
我們系的就這台XD
怕爆
你寫錯名字啦
他叫胡子😂😂
露天有賣二手的,一百多萬,運費快十萬
除了大小以外,其實還要看你需要看到甚麼樣的東西
除了光源以外,有得專門用來看比較平面的物體,有得能看立體影像
因此大小之外,不同的顯微鏡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也不太一樣
而有的因為不透光不能利用光學顯微鏡來看
別在玻片離鏡頭很近的時候增加鏡頭倍率,一般來說高倍率鏡頭都較長,很容易因此直接壓到蓋玻片造成蓋玻片破裂跟鏡頭損傷,建議都是先調低物架,轉動鏡頭後再把物架調升
我剛下課就可以看胡子讚啦~
+1
我也是
+1
+1
+1
電顯貴不是貴在他本人,而是貴在周邊,不管掃描或是穿透式電顯都需要一堆周邊
這些周邊包括但不限於真空設備,樣本前處裡的包埋、脫水、固定的機器,跟一些很毒的染料要用到的抽氣櫃等等,一套買下來上百萬到千萬都有可能
有興趣要升級的話可以先從螢光顯微鏡開始,螢光染色能玩出很多很好玩的東西
看到的很多可能是氣泡,會動可能是水動造成的,因為放大400倍,任何一點點震動看起來都很大
聚光透鏡:於低倍率鏡檢及檢體 未染色時,聚光透鏡應調小(暗):於高倍率鏡檢時光透鏡應調大(亮)。
粗細調節器:調節載物台高低,讓標載載玻片支檢體落於透鏡焦距內,並使檢體清晰。
神奇的塵蟎,只有除塵蟎產品的公司容易找到啊⋯⋯(噓~)
如果這台顯微鏡上方接上像5D2這類的高階單眼相機應該會更讓人覺得很高級XD
另外也可以先幫各位小小整理一下顯微鏡大致上的分類
(不知道前面有沒有人解釋過了...)
光學顯微鏡(包含影片開頭有講到的複式跟解剖顯微鏡)
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AD%A6%E6%98%BE%E5%BE%AE%E9%95%9C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zh.wikipedia.org/wiki/%E9%80%8F%E5%B0%84%E7%94%B5%E5%AD%90%E6%98%BE%E5%BE%AE%E9%95%9C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
zh.wikipedia.org/wiki/%E6%89%AB%E6%8F%8F%E7%94%B5%E5%AD%90%E6%98%BE%E5%BE%AE%E9%95%9C
不過只要是電子顯微鏡價格動輒最基本的都要百萬元以上喔XD
解剖顯微鏡胡子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雖說要買比較好的好像也要十萬以上...
以上資訊如果有錯誤或是有不足的再請各位大神鞭小力一點...
其實bump有做過一期關於塵蟎對影片可以看看
可以跟bump買塵蟎xd
果然有人回答bump的塵蟎啊XD
頂一個,實測
塵蟎煉金術
有一種方法。可以試一試。就是將蒐集到的灰塵樣本,灑入飽和食鹽水,然後攪拌,再從浮在水上的懸浮物吸取 2~3 滴水溶液做成標本,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
塵蟎主食其實就是腐質,而不是皮屑,主要引起過敏的是我們自己的皮屑發了霉,吸入後而導致的,如果真的上百萬隻塵蟎在床上,那每天肯定都要打噴嚏打到肺都壞掉了XD
胡子,顯微鏡旁邊有一個可以轉的握把,它的名字叫調節輪然後有分粗調節輪和細調節輪,用途:粗的是拿來找微生物,細的是拿來調解析度(記得要慢慢轉才能找到最清楚的畫面)然後胡子在找微生物的時候,我覺得可以看顯微鏡的目鏡不要看電腦的螢幕,我覺得這樣子可以調的比較清楚,大家也可以看的開心,胡子加油我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毫不猶豫共花8萬以上的兩台顯微鏡,看得出胡子很認真製作影片,祝胡子早日成為百萬youtube
若然他買便宜的垃圾顯微鏡 看得不清楚的話也要再買 然後買顯微鏡可以幫她開一個新系列 解決沒有素材的煩惱
看過BUMP的破解塵螨後就知道...
塵螨只是一種商機啊!根本沒有塵螨....
胡子這集出來要小心被各種廠商敲門查水表
TEM 跟SEM後面最少7個0 每年保養也要6個0左右...
🤣😅🤣🤣🤣
推上去
大學參觀過 完全不敢碰
去學校借用
上辰光學,和我公司買的同一家,難怪上面接到電腦那台好熟悉
雖然是暗場顯微鏡, 但也要控制光源哦, 打在樣本的光太強反而會令細節變朦糊
〘喜歡的不是胡子的成功,
而是喜歡胡子的熱潮〙
從以前看胡子擠牙膏,到現在開始嘗試各種東西,對於很老的年輕觀眾來說我本人非常的感動。 信哲
今天沒校隊練習回到家剛好看到胡子發片♪( ´▽`)
胡子 我是剛畢業的碩士 用了四年的光學顯微鏡 尤其是油鏡 根據你在1000x物鏡操作粗調節輪的影像 可以看到沒有對焦的影像不是均勻模糊 成像會有水平位移 我推斷是:
1. 光源到相機的途徑中 有物體中心點沒有對齊 或有物體平面沒有垂直光線
2. 有氣泡產生在sample裡面或者油滴裡面
這台顯微鏡看起來已經夠高級了 再往上砸錢的光學顯微鏡通常是那種鎖在光桌上 可以給不同光源的顯微鏡了 想看到自己想看的影像 就必須花時間慢慢debug 希望你早日拍出來 有什麼我可以協助的 歡迎提出
請善用「調細」這個動作
你可以把你看到的東西想成一個面
而物體本身是很多個面疊起來的立體
調節細調節輪可以分別看出不同的面上的東西
希望有幫上忙
放大到越高倍,越需要光線進光,這也是為什麼1000倍就需要滴油來增加光線折射,所以看似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肉眼看起來很少,但事實上放大到400倍的話,液體濃度都太高,這樣除了會造成背景太過雜亂以外,也會造成背景太厚導致進光量太少而使成像都過於暗,最好的方式就是加食鹽水稀釋,可能10倍或20倍,再吸取1滴在載玻片上,這樣比較好觀察
光線進光可以想像成,日本師傅展現刀工時,喜歡將白蘿蔔切成超薄片在太陽底下讓它透光的樣子,太厚的物體光線就透不過去,小小物體被放大成400倍大概就是這種樣子
荷包非常怕XDD,下一隻要買 10萬以上的顯微鏡了嗎XDD
電子顯微鏡,10幾年前好像要500多萬,現在不知道
@@許超人-b4t 顯微鏡這個東西 不是消費產品
所以應該不會掉多少,我覺得 10前500萬的電子顯微鏡,放到現在同級的大概也要個百來萬
@@許超人-b4t 大概10幾年前 國中 理化教室 那堂上到體細胞
任課老師 是有展示過電子顯微鏡
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先讓他去刷牙
然後讓他刮黏膜,因為是下午的課 怕刮到髒東西XD
放到電子顯微鏡看,真的可以看到小小的細胞,我真的是挖靠
老師說,這個小小的就是細胞,但 這台還不夠高倍,還看不夠清楚
但是更高倍的電子顯微鏡 學校買不起 XD
@@林憲堂-x9o 國中不可能有電子顯微鏡,而且電子顯微鏡的樣品不是隨便刮一刮切一切就能看(其實根本不是用"看"的),你那應該只是比較高級、電腦控制的複試顯微鏡,跟電子顯微鏡完全沾不上邊。
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是質子中子電子的電子,不是全國電子的電子,只能說你遇到一個不懂裝懂的爛老師。
胡子我的本料系是材料科學,論文的內容需要很電子顯微鏡SEM和TEM的觀察,當時準備TEM試片完全就是惡夢一場…😆
我個人是覺得電子顯微鏡的學術性比較高,看出來的畫面會沒什麼娛樂性,而且試片的要求非常多,從準備試片到操作顯微鏡的成本都會很高。
如果胡子有計畫做一集SEM的話,真的要試著跟學校合作。然後這麼有深度的影片,一定要找小潔一起合作一些很屌的金屬製品喔!
以這個顯微鏡的倍數,建議胡子可以去抓一些常見的昆蟲(例如蚊子、蜜蜂、蝴蝶⋯等等)來觀察,觀察牠們的口器、翅膀或鱗粉等等也都很有趣喔!
蟑螂
胡子,讚喔~
「在加些預算買電子顯微鏡」,科科🤣🤣🤣
記得把顯微鏡放防潮箱喔。
那個最微小的東西就長那樣吧?!
太優質了吧
這樣是不是可以觀察蝌蚪的細部了 (並沒有)
www 是從人體出來還是.......青蛙
上去吧你
我先頂
下重本了!加油💪
塵蟎其實肉眼就看得到了可以去看「好棒bump」裡面有一個再說塵蟎的影片
很期待這個系列阿
顯微鏡都買了
多拍一些吧
加油
電子顯微鏡一台要價上百萬喔
期待胡子買
應該只能用借的吧,電顯除了本體之外還有電力系統還有其他阿哩阿紮的
@@戴竣賢-t6r 可以說買了=浪費錢
因為胡子不會常用到
也回不了本
@@戴竣賢-t6r 上百万...感觉可以买台车了呢
電子顯微鏡除了本體還必須要有避震器以及恆溫的空間,加起來價格很可觀
休假在家,來支持你胡子!
在轉換物鏡的時候建議把承物台先降下去,以免轉動的時候壓爆物鏡,到時候物鏡裂了你的心也會跟著裂開。
不需要,正常每支物鏡會調成同距離下對焦偏差值一樣,你用低倍鏡看如果是準焦,應該可以直接轉高倍,而且只需再轉微調就能進一步合焦,會撞到或失焦代表你剛剛低倍沒對好焦、玻片規格不符原廠(太厚),或是機械結構歪了(類似單反的移焦)。
你要是怕的話,可以在低倍對好焦以後,微調輪往增距方向轉一兩圈,確保距離是正偏差,換完高倍後再微調回來。千萬不能在對好焦以後還去動粗調輪。
其實會一團看不清楚的話可以做抹片這種技術
一般解剖學課本應該有
把飯(食物)放冷後再放三個小時也很精彩
頻道會員影片可以放觀察血液或是細菌(記得做格蘭氏染色)的也很棒
電子的太貴了!但可以敲碗
藻類過於巨大多多少少也會影響觀察體驗ㄉ 可以稍微剝離他們會更清楚!
另外 很多較大型的組織(植物等)是可以利用切片(很薄很薄很薄)來觀察的!
苔蘚的觀察也很有趣!!
胡子的心情看起來比較好
電子顯微鏡一台超級貴,我覺得會變成整個大雅工作室最貴的東西,而且要準備一間冷氣房,然後每次拍攝都要使用含金樣本消耗品,目前相對比較便宜的電子顯微鏡我記得是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他的成像原理和光學解剖顯微鏡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一樣很貴,阿大家熟之的電子顯微鏡是穿透式的。
感謝胡子的荷包犧牲 (๑•̀ᄇ•́)و ✧
如果胡子想看像草履蟲之類的水生生物的話可以撈池塘或水溝水在放乾稻草進去配養幾天,因為草履蟲是以枯草桿菌餵為食,而且人眼就可以照找到。
0:18 有喵哈欸 XD
對耶,在右上角
@@香蕉-v1v 不是右下嗎..?
@@咖啡-l1j 對耶,看錯了
0:18 喵哈欸!
_弱弱提醒一句題外話~胡子已經10萬讚了想看_
_~血流成河~_
😹😹😹😹😹😹😹😹😹😹
水啦這麼快有新影片😋
科學家一直升級顯微鏡的倍率
應該也是這種感覺 XD
可惡!!!看不清楚!!!!升級~~ xDDD
原因是OM是可以看到色差的 TEM SEM都是電子訊號反饋 頂多看得出形狀 長度 厚度 對比 亮度的差別, 而倍率高一點的OM鏡頭一顆可能就要一百萬了
可見光波長限制,解析度極限就是0.5-1微米,再升級倍率也是糊成一團。
SEM不是用"看"的而是用"摸"的、TEM用"感覺"的。
0:47 胡子不小心領域展開了😂
胡子你玩顯微鏡 之後有沒有考慮玩反轉過來的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又是另一個領域了
蠻多細節要調整,但有件事非常重要,千萬不要讓油沾到非油鏡上,那樣幾乎就爆銷了(怎麼清都會糊糊的,可能得請專業清,但允許狀況下就是得買顆新的),希望胡子會看到
胡子 的影片永遠都這麼優質
期待胡子去買電顯。
題目可以叫「開箱!普通YTber竟買了電顯!」
電顯 應該不是一般人養得起的
期待哪天鬍子養得起
買一台SEM玩玩
SEM光抽真空天都黑了 XD
這個顯微鏡 應該可以看到一些染色後的細菌的!
太多年沒碰了有點忘記細節
推薦胡子一些更狂的顯微鏡
可以開箱共軛焦顯微鏡或螢光顯微鏡(我覺得我要被揍了......)
我記得可以看一些細胞的胞器!
應該可以去跟一些學校或研究的實驗室合作,相信以胡子的實力一定可以合作的!
出來了!!!!!!🥴🥴🥴
什麼出來了😂
@@vivia4621 影片啦!🤣🤣🤣🤣
lol
胡子最後水溝水的薄片標本要注意那一團綠藻是不是導致蓋薄片傾斜,以前面灰塵的影像品質來說應該是可以看到清楚的水中浮游生物,我懷疑蓋薄片沒有平導致高倍鏡無法清楚呈像。
另外電子顯微鏡真的超級貴喔XD
胡子,塵蟎的大小其實是肉眼就可見了,正常的時候,成蟲其期塵蟎因該不太能鑽到絨毛物品裡的。
應該
就喜歡這樣跌跌撞撞的胡子,有一起成長的感覺
曾用學校顯微鏡看武嶺山壁上的露水 超她媽乾淨xd
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暗視野)顯微鏡能見到小至4~200nm的微粒子,只能看到物體的存在、運動和表面特徵,不能辨清物體的細微結構。”基本上一般“學生”用的光學顯微鏡在“明視野”情況下,水樣中的小生物就都可以看得到且很清楚了(不然一般中學不就得被逼著要學生人手一台7、8萬的顯微鏡)。會像影片中看不清楚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下列兩點:1.標本不夠薄。複式顯微鏡最理想狀況是標本只有一層細胞厚,但大部分初學者使用時常為避免沒取到樣本等因素,會取很大一坨放在載玻片上,如果又沒有適當鋪平或壓散,其結果就會像影片中看手皮跟那坨綠色藻類一樣,就是一片異星球表面的景色。2.光線沒調好。除了基本的亮度適中之外,最理想的光線是應盡量調整成平行入射、光軸要位在視野中央(接到相機時影像品質有差)。光圈大小也要注意,這跟景深有關,若樣本已經偏厚了,但景深又太淺,這也會造成怎麼調都會看不清楚的情形。下次要再觀察水中小生物或一般細胞,其實用明視野就可以了,除非是想要看到草履蟲的纖毛等構造才比較需要用到暗視野。臭水溝的黑色爛泥表面就會有很多草履蟲、眼蟲等微生物。1000倍油鏡在要看細菌時才比較用得到,下次可試試看齒垢,但要先準備亞甲藍液等染劑。說到細菌,也可以挑戰找看看大雅工作室廠長─黃小潔家的金魚池裡的硝化菌。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
歡迎胡子與我母校合作
感覺會很好玩
下次可以看巧克力嗎?因為聽說巧克力裡都有一些生物的屍體,不確定是不是真的。
(是格子狀的巧克力)
胡子是因为这个价值观而...分........的吗 😂😂😂
我上電視了ww(X 感恩讚歎胡子大大
我們大學看花粉就是用複式顯微鏡看的呦
當然花粉有大有小啦ww胡子可以再考慮一下~反正花粉蠻好取得的 而且種類繁多 然後解剖顯微鏡只能看花粉的外表 複式可以看到裡面ㄡ
胡子可以看你的血嗎?
會黃標
感覺上這台顯微鏡的光軸需要校正?邊緣好像有一點相差,另外一千倍不是看不清楚,是這個等級的顯微鏡,一千倍的邊緣大概就是這樣的銳利度XD把相差修正之後可能會好一點,但如果要更銳利,就要換顯微鏡,或是換更高級的物鏡。好的物鏡一顆可能就要好幾十萬,顯微鏡的坑真的很深
有實驗精神很棒!
但有潔癖的人,看你的影片就好!
感謝胡子老師👨🏫讚👍
油鏡的部分還需要准备二甲苯要用來清理的不能直接用試鏡紙擦拭
哈哈。。。买了就要用啦。。。这个系列可以继续。。。期待啊
辛苦啦胡子!!
上油镜后用微调慢慢的来回对焦就好了,不然很容易跑焦后就会找不到对焦面了,得重新从400x开始弄再上油镜。还有就是看看显微镜上应该会有光圈和聚光器,也可以调一调,或许对1000x的观察会有帮助哦。还有就是400x就足够观察一些常听到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啊之类的,不过要染色先咯。你买的这架显微镜可比我们研究院里常用的显微镜高很多档次了。希望还可以看到更多影片,加油(ง •̀_•́)ง
那隻在轉的蟲應該是鐵線蟲。
(是一種寄生蟲,主要生活在淡水中,水溝應該是淡水)
1.觀察物要壓扁壓散,比較容易看清處。
2.換物鏡前先把載物台降下,以前大學有次貪快,換物鏡沒降載物台,結果把蓋玻片壓裂了,嚇死我。
3.有暗視場是不是就可以看到葉子裡葉綠體跑來跑去的影像了?那是我高中的玄念。
應該要先把載物台降低,然後把油滴在蓋玻片上,慢慢的上升載物台,使物鏡跟載物台接觸在一起,接著再慢慢微調
8:37 這個一定是臭俗辣
佑來了老師有教
對對,原來臭俗辣是真實存在的!
高倍率下景深很短,如果對不到焦成像模糊,縮一點光圈試試,(另外建議取樣的水一點點就好,太多反而不好對焦)
胡子就是狂啦.我也是一樣其待微觀世界就是了.....其實塵蟎是肉眼可見的啦,,之前在好棒Bump那邊看過,,所以網上的什麼塵蟎機基本上都是騙人的啦...
其實我在想胡子之前不是會去遠足嗎...試想想如果發生意外了,在沒有足夠飲用水情況下,,怎樣用手邊和環境檢到的東西過濾出可飲用範圍的水呢....我覺得是可以試試用今集的水坑水來做實驗呢..感覺蠻有趣的喔..
建議胡子如果希望看到更清晰,又或者更接近課本上的圖例的話,不仿朝染色的方向摸索一下。也可以試試看每天都會排出來的尿液,這種檢體應該會讓你大開眼界🤪
讚!喜歡胡子拍的所有影片
或者胡子可以聯絡實驗室有強大設備的讓我們一次看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