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數位攝影旅程起點 Sony DSC-P1 的輕巧時代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4 ม.ค. 2025
  • 我最早接觸到數位相機時,是 1997 年時 SONY 推出的 MVC-FD5,相片儲存的載體是磁碟片。後來又用了 Sony MVC-CD1000 它的儲存媒介是可重複寫入的光碟片(應該很多人沒聽過磁碟跟光碟片)。在 2000 年時公司買了一台 Nikon CoolPix 990,我一個人到日本獨旅時跟公司借了這台數位相機,寫了「因為宇多田」的遊記,從這一年開啟了圖文寫作的習慣。在日本時我看到 SONY DSC-P1 這台相機的廣告,回台灣之後發現台灣有進口,於是我後來到台中的 NOVA 買了我個人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這台小巧的輕便型相機。
    在 2000 年時這台相機算是同期相機裡最輕巧的,它使用當時才剛推出的 Memory Stick 記憶卡,這點讓許多人不看好,但我還是選擇了它當作我的第一台消費型 DC(那時候我的電腦已經都是使用 VAIO 系列,因此讀取 SONY 自家記憶卡很便利)。早期的消費型 DC,都是由相機裡內建的程式曝光設定來控制(沒有手動功能),因此若是要拍攝某些特殊的主題,那就必須熟悉相機本身的特性,然後再進行事前準備,這麼一來就能達到自己的需求,但掌握的這段時間一定會有許多失敗的照片。相機是一種工具,要如何利用不同的工具來表現或記錄下我們要的,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同時也是攝影的一種樂趣。
    最近除了底片相機又開始流行之外,CCD 感光元件的相機,也帶動了一股風潮。我這台 DSC-P1 也是以 CCD 作為感光元件。在 2000 年的時候,CCD 感光元件的影像品質遠高於 CMOS,且在低光狀態下它可以捕捉較多的光,主要是其每個像素電荷都是由專門的電路來處理,因此低光表現比 CMOS 更好。但後來 CMOS 的製造成本低,功耗也低,加上它可同時讀取多個像素的信號,這對高速連拍或影片錄製的表現更好,隨著製程技術的不斷提升,像背照式(BSI)感光元件的出現,光可以直接抵達感光層,低光表現與雜訊表現都有所提升,畫質更為清晰細膩,且感光元件可以容納更多的像素這也讓解析度不斷的提高(Stacked Sensor)。所以現在看到的都是 CMOS 的感光元件了。
    這一系列的照片,是 2000 - 2003 年期間的工作與日常,都是這台 SONY DSC-P1 所拍攝的,回頭看當年的照片對比到現在,發現自己攝影的構圖跟其他的表現,還是有一點進步的。
    #CCD #CCDCAMERA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