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感恩靜雅師兄慈悲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要去極樂世界,是因為那邊是淨土,沒有惡人,也聽聞不到不好的事情,不是光是在極樂世界享受阿彌陀佛化現的美好世界,也要化身供養奉事其他的佛,發願往生最好有大乘的心,為度化眾生而不是為了自己求安樂。想看師兄介紹九品蓮花,為什麼下品下生是金蓮花,下品中生往生極樂花開念佛需要經過六劫之久,真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南🈚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
🙏🏻🙏🏻🙏🏻 Namo Amituofo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越來越莊嚴了 感恩你的分享 隨喜你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我們發願去極樂世界念佛自然有阿彌陀佛的加持,但是自己往生能不顛倒,往生時沒有重大阻礙才是贏在最後,要怎麼堅持,還是要聽經聞法,最好還是讀佛經,否則極樂世界的蓮花枯萎了不是很可惜嗎?
多念佛就可以了。不是每个人都会读经典。就算是一声,阿弥陀佛都得来救那个人。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師兄分享蓮花化生一節的介紹🙏阿彌陀佛與我們的自性完整的結合本來一體的!我們念佛憶佛的強大意念就是借佛名號顯我自心的必然結果🙏所以又回到了"信願"上來了!你不發決定心!九牛不回之心!怎麼接通我們與佛的連結呢🙏所以念念不忘佛號並且要將這個願望作為人生第一志願才是正確無誤的🙏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祈願不要有戰爭世人都能慈心善念,疫情早日平息六道眾生身心靈得以安康,人人皆能平安健康快樂感恩♥
吳謹言是一公合作過的夥伴youtubeei.com/watch?v=4Jf4G9V8RaD這才符合乘風破浪的精神啊~她們真的很敢👏
謝謝靜雅師兄這期的視頻 更加深我的信願行的信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即使沒能業盡情空,倘若具有真信切願,必定能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原文: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則多多皆屬墮落惡道。欲再得人身,實非易事。汝今既能知非改過,力修淨業。則尚可格物(即克己,不可作格外物會)。致知,生入聖賢之域。業盡情空,歿歸極樂之邦。即未能業盡情空,倘具真信切願,必能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是則不負所生,不負所學,亦不負此一番挫折。所謂因禍而得福者。宜發長遠不退之大菩提心,則前所說之大益,當決定可得。如其了無誠敬,惟飾外相。冀人謂己為真實修持,實則完全假做作。則便無實益可得矣。--《印光法師文鈔》• 復章道生居士書一 譯文:人生在世,縱然是高壽,也是瞬息即過。倘若不自我勉力,就大多都墮落惡道。想要再得人身,實在不是容易的事。你現今既然能夠知非改過,努力修持淨業。就還可以格除私慾(就是約束自己,不可以當作認識研究外在的事物來領會)。致顯良知,在生進入聖賢的領域。業盡情空,死後歸入極樂蓮邦。即使沒能業盡情空,倘若具有真信切願,必定能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如此,就不辜負生養我們的父母,不辜所學的聖賢教育,也不辜負這一番的挫折。所謂因禍而得福。應該發長遠不退的大菩提心,那麼前面所說的大利益,應當決定可以得到。如果沒有一點誠敬,只是裝飾外相。希望他人認為自己是真實修持,實際卻是完全做假樣子。那麼就沒有真實的利益可得了。--如誠法師譯
蓮美 卍 南無阿彌陀佛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隨喜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頂禮感恩靜雅師兄~慈悲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弟子頂禮阿彌陀佛🙇🏻♀️🙏🏻也感恩靜雅老師🙏🏻願我們大家都在極樂淨土見南無阿彌陀佛🙏🏻
有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二○一九年的。有一位蓮友,佛瓜居士,她的爸爸在那一年二月份往生的。她爸爸平常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不相信的,甚至只要聽到往生淨土就很不喜歡、很反感。 有一次生病,這位爸爸也走得很突然。往生前,孩子佛瓜就趕過來;趕來的時候,只看到其他沒有學佛的姐姐們都在哭,當時的爸爸已經沒有辦法講話了。佛瓜看到後,馬上就跟爸爸說:「爸爸,現在只有阿彌陀佛能夠救您了,您就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吧!」說完就開始大聲念佛。沒有想到,爸爸動動嘴巴也跟著念了幾聲「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在佛號聲當中往生了,前後也才十多分鐘的時間而已。往生後,這位爸爸一直保持身心柔軟,面相安詳,比之前他們看過其他沒有念過佛的親人過世更加好看,所以他們也感到很安慰。但是更不可思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第二天,其他親戚朋友也過來。他們的家人都是按照世俗來處理後事的,也就是殺生請客的,佛瓜也沒有辦法做主。那不要緊,既然這個管不了,就繼續帶著其他有緣的親戚家人念佛。當時就是有一個三十歲的年輕媳婦,對佛法是不瞭解的,剛剛匆匆忙忙趕回來給爸爸念佛。但是沒有想到,這位媳婦一閉上眼睛,突然看到爸爸在一個很莊嚴、很光明、很亮的地方。這個時候,他看到爸爸變年輕了,而且變得像出家人的樣子,還跪在那裡聽佛法。四周也是有數不清的出家眾和菩薩,每一位的樣子都一樣的,只是有些站在蓮花上面,有些是坐著聽法。這位媳婦沒有看過佛經,《阿彌陀經》也沒有讀過,所以她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也因為她是閉著眼睛看到這些景象的,所以就以為是剛剛奔波勞累趕路回來看到的幻象,就想到自己是不是精神錯亂、不正常了。因為這些極樂世界的景象,一來不認識;二來是閉上眼睛才會看到的,一睜開就沒有了。 所以她就去問佛瓜:「我是不是中邪了?」佛瓜聽到這位沒有學佛的年輕媳婦這麼說,反而很高興,就跟她說:「這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景象,爸爸這樣肯定是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媳婦聽了其實也很安慰,因為她跟爸爸的關係是很好的;爸爸斷氣的時候,她當時沒有在現場就感到挺難過的。華人的世界就是想要見最後一面嘛。現在沒有想到,有阿彌陀佛加持,讓她看到爸爸到淨土後的情況來安慰她。 但是這位沒有學佛的媳婦聽了就有點懷疑:「真的是極樂世界嗎?就這樣念念佛,爸爸就去了嗎?」心裡還是很多的問號,所以接下來就發生更不可思議的事情。 到了第四天,爸爸下葬以後,他們回家就念佛。突然在念佛的過程中,那位媳婦變得很激動;她是閉著眼睛問坐在旁邊的佛瓜。她說:「我看到阿彌陀佛向我伸出手來,似乎要我去握佛的手,我真的可以摸摸佛的手嗎?」這位媳婦就是在閉眼念佛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伸手要她摸一摸佛的手,但是她又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她認為自己只是普通人。阿彌陀佛這麼莊嚴這麼尊貴,擔心自己配不上佛。旁邊的佛瓜聽到也是很激動,所以佛瓜當時馬上回覆說:「可以啊,當然可以。」這位媳婦聽了就不由自主地伸手過去握住阿彌陀佛的手。哇,她說,握到佛手的一瞬間就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溫暖,好像自己受到保護的感覺一樣。當下這位媳婦就跪在地上,因為太感動了。像她這樣一個普通人,平常生活上還造業造罪,沒有學佛、更沒有任何修行,但是阿彌陀佛還是示現一個要接受她、要保護她的相來給她看。本來媳婦還拉著旁邊的姐姐佛瓜要她看的,就說:「妳看呀、妳看呀,阿彌陀佛就在前面向我伸手呢。」佛瓜在旁邊就一直念佛,也很想看,但就是看不到(哈)。所以我常說,還是隨緣一點比較好。阿彌陀佛給我們看就看;沒有看到,就以後到淨土再慢慢看個夠。也不用現在特別地急躁,念佛還是要平常心一點。那位媳婦也不是自己特別要求說想要看到佛的,一切都是自然而成。 結果過後,這位媳婦在閉眼念佛的時候,還看到很多豬牛羊的出現,就是那次辦喪事時,家裡人宰殺的動物,也一併被阿彌陀佛救度了。他們念佛的時候,其實是有想到這次喪事被傷害的動物很可憐;只是沒有想到這樣念佛,阿彌陀佛也能救到那些動物,連那位媳婦都感到不可思議。不過這位媳婦也就在爸爸過世後的幾天,閉眼念佛的時候才會看到這些景象。過了那幾天,不管她再怎麼樣閉眼念佛就什麼都看不到了。所以,可以說真的是阿彌陀佛一時加持的因緣;因為,普通人如果常常看到也不大正常,這種一時看到的還比較真實。 這就是最近一則很有意思的故事,題目叫「摸摸阿彌陀佛的手」,是在我們蓮友親戚身上發生的事情,我們聽到以後還特別去訪問了這位媳婦。她是一位三十歲的年輕護士,在醫院上班;她對佛法其實認識不多,什麼佛經都沒有讀過,但是就是摸到了阿彌陀佛的手;還真的是很特別的因緣。這位年輕護士因為這次的經歷也開始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定決心好好念佛。阿彌陀佛可能也是用這樣的因緣給她示現,推她一把吧。她現在也皈依了,叫做「佛娃」,就是佛的娃娃,佛的孩子。那我們聽到也為她高興,因為又多了一位念佛得度的人。 說這個故事是讓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跟我們的誓願約定是真實不虛假的。阿彌陀佛的願就是「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看,剛才故事中的爸爸在最後彌留之際,聽到孩子勸念佛,嘴巴最後才動動念了幾聲,就蒙受彌陀接引往生淨土了。剛才摸到阿彌陀佛手的媳婦,也是什麼都不懂地跟著一起助念,也得到了感應。家人處理後事時被殺害的動物也被超度了。媳婦本來還很懷疑的,也很慚愧自己不是正統的佛弟子,佛法也不懂,就是這樣的人念佛,那為什麼阿彌陀佛都會攝受呢?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阿彌陀佛都已經保證念佛眾生肯定可以得救。所以有些人還擔心我們念佛,阿彌陀佛聽不到,阿彌陀佛不會來。這就是多餘的擔心。~節錄自淨本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南无阿弥陀佛!净本法师真厉害。这个真实故事是非常殊胜,可以度化很多有缘人。
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世间万事皆是梦,到头皆是一场空,今生头等幸运事,能遇佛法在心中。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AMITABHA 🙏🙏🙏🙏
平凡生活,好好念佛,無令忘失,求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乾隆大藏經第17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都無所有,皆不可得,雲何菩薩摩訶薩行菩提行?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告善現:“於意雲何?汝於先時依止斷界,斷諸煩惱得無漏根,住無間定得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汝於彼時,頗見有情若心、若道、若諸道果有可得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言:“善現,若汝彼時都無所得,雲何言得阿羅漢果?”善現答言:“依世俗說,不依勝義。”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世俗說行菩提行及得無上正等菩提,不依勝義。”--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90卷善現,勝義諦中,預流果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亦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以畢竟空、無際空故。善現,勝義諦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無生無滅、無染無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以畢竟空、無際空故。--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83卷爾時,善現語捨利子言:“……捨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一切法真如亦善能信解都無所得,於諸菩薩亦無所得,於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無所得,當知是為真菩薩摩訶薩。捨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說如是諸法真如不可得相,其心不驚、不恐、不怖、不疑、不悔、不退、不沒,是菩薩摩訶薩疾得無上正等菩提。”--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23卷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佛證無上正等覺時,所得佛法為依世俗說名為得,為依勝義說名得耶?”佛告善現:“此依世俗,不依勝義。若依勝義,能得、所得俱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謂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執有二,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37卷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無所得者,為有得、有現觀、有無上正等菩提不?”佛言:“善現,若無所得,即是得、即是現觀、即是無上正等菩提,以不壞法界故。善現,若有於是無所得中,欲有所得、欲得現觀、欲得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彼為欲壞法界。”--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72卷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復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嚮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凈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又復愚癡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凈果報。”--乾隆大藏經第460部《佔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阿弥陀佛🙏🙏🙏感恩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Amitabha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平安快樂💯🧧 ♥️🥰♥️😊♥️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菩薩!快來接我!
努力讓自己的蓮花變大吧! 加油 南無阿彌陀佛
@@蔡東里 好喔!
🙏 Namo Amituofo
感恩🙏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阿弥陀佛🙏
感恩靜雅師兄分,南無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分享🙏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十分感謝開示🙏
👍👍👍
孔子說:「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要永遠守住。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人最高的境界是樂於為善,其次是習慣為善,其下是能夠勉勵自己努力為善。(曾子)修養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責難別人,就會免於遭受禍難。(春秋左氏傳上)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誠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會遺棄疏遠故舊,忠誠的人不會忘記領導的恩德,這是高尚的品行。(後漢書二)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周易)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過錯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善行了。(春秋左氏傳中)書名:群書治要。明朝有位好官名叫楊旬,他常做十大善事,做了幾十年:1.有冤獄必定辨明。2.收棄嬰雇人餵奶。3.老、幼、苦人送米。4.不收錢送湯藥。5.貧苦死亡送棺材。6.窮女出嫁送衣裳。7.自己戒殺放生。8.荒年買米救濟老殘。9.修橋補路開山道。10.異鄉窮人送路費。兒子受感化,認真讀書,日後亦考取狀元。施棺濟葬五世其昌 明朝初年,江蘇南京城有一位善人甯從禮,捨施棺材。貧苦人家有喪事,他就捨施棺材,如缺錢埋葬,他又送給錢、米。他享壽百歲故世,並托夢給家人說:我助葬多年,利人不計其數。上蒼念我陰功,已賜福我兒孫。小孫兒甯謙光明年中狀元。後來謙光果然高中狀元。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都是存心動念,莫不在於利益萬物,濟助急難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關家而言,如關槐的祖父,當提報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註【丹桂籍】一書。 汪家則佈施、贈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藥丸,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各類的善書,近年又印送【玉曆】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曆】中的指示,印贈【玉曆】,並佈施棺木,救濟貧窮不幸死亡的人,並佈施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的前人,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其後人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不只利益他人,同時也恩澤了自己的後人。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聞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以上都是【李氏求己堂集】中所記載的。滁州,魯兆熊先生因為母親病重,請醫生來治療。醫生說:「已經病入膏肓了。」 就收手不想開藥。兆熊先生於是叩禱慈悲的佛祖加被,並發願印送二百本的 【玉曆】,祈求母親生病痊癒。結果不到半個月,竟然不藥而癒了。 以上是兆熊先生親自對季亮先生說的事例。書名:玉曆寶鈔。歡迎翻印【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謙德之效:(下篇) 書經上也說:「自滿、就要招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好幾次同許多人去應考,每次都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一定臉上有一片謙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辛未年到京去會試,我同鄉嘉善人同去會試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年紀最小,極為謙虛,我告訴費錦坡說:「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才能承受福報。兄台你看我們十人中,有信實誠懇,不敢出風頭,像敬宇的嗎?有恭恭敬敬,順從人意,小心謹慎,謙虛敬畏,像敬宇的麼?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像敬宇的嗎?一個人能夠有這種修養,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難道有不發達的道理?」,等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進士。 丁丑年在京裏,同馮開之住在一處,看到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不會現出驕態,大大地改變了小時候的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李霽嚴,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只看他到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從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謙虛,天一定幫助他,兄臺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真考中。 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不滿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後來又考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父親做嘉善縣的主薄,裕峰隨同他父親到任。裕峰非常羨慕嘉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這位錢先生,竟拿起筆來,把他的文章全塗掉了,趙裕峰不但不發火,並且心服口服,趕緊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少有!)到了第二年,他就考上了科第。 壬辰年我進京覲見皇帝,見到夏建所,滿臉流露謙和光采,好像能夠迎面照人似。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發,那就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舉止穩重、行事實在,放肆的人也會懂得自我約束、收斂言行。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經發了智慧,上天一定要發他福了。」等開榜,建所果然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張畏嚴,學問很好,文章做很好,在當時讀書人之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一處寺院裏,等到放榜,榜上沒他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認為沒有眼光。 有一位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嚴遷怒道士。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更加發怒道:「你沒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不好?」道士說:「聽說寫文章重在心平氣和,現在聽你這樣怒罵,心裡不平到了極點,文章怎麼能夠寫得精巧呢?」張聽了道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 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裏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是沒有用。自己必須在性情上先做個轉變。」張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有什麼福報不能求到?」張說:「我是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心地做出來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積陰功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像謙虛這件事,不必花費錢,你怎麼不自我反省,偏偏罵考官呢?」 張畏嚴從此痛改前非,轉變以往驕慢,隨時隨地自我約束,每天加緊修善,因此功德天天增長。 到丁酉年,有一天,他夢到自己走進一棟高樓裡,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許多缺行。他好奇就問旁邊的人。那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名冊。」張問:「為什麼缺少那麼多名字?」那人道:「陰間對那些考試的人,每年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積德沒有過失,才能榜上留名。這冊子的缺額,都是本來該考中,因為做了不厚道的行為,才被剔除。」後來他又指一行說:「你三年來律己相當謹慎,或許可以補上這個空缺,希望你能自愛。」張畏嚴果然中一百零五名。佛教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佛教:因為施捨心不貪欲、仁慈心不瞋恨、智慧心不愚癡的三種善行根本,是平等一樣。樂於布施,這種人就能壞滅五種弊病惡法:第一是邪惡謬見,第二是沒有信仰心,第三是放肆縱逸,第四慳吝心,第五是瞋怒癡迷。捨離這惡法以後,內心生起歡喜,因為歡喜的緣故,甚至獲得真正的解脫。這種人現在世就得四種好的果報;第一是一切人都樂於看見他,甚至怨家也一樣;第二是善好的名聲流傳廣布,遍於四方各處;第三是進入廣大群眾時,內心沒有怖畏;第四是所有一切善人,都樂意來親近依附。忍辱:有人生起瞋恨恚怒心,用惡劣的口氣責罵,應當閉口默不回聲,但也不捨棄他。有智慧的人,樂於修習忍受侮辱行,這種人常會得到顏面容色和氣喜悅,和好快樂歡喜笑,他人看見生歡喜心。眾生如果能夠修習積集仁慈心,這種人當會得到無法計量的功德。修習仁慈心時,如果能先於怨家中施給平安,這就名叫做修仁慈心。如果能夠修習忍受侮辱行,應當知道這就是修習仁慈心的主因助緣,仁慈心,就是一切安樂的主因助緣。觀察善行優點,仁慈心。修慈心得無量功德。歡迎翻印。
非常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文鈔白話解}:普被上中下,若聖者若凡夫,一切根機的無上念佛妙法,萬修萬人去(往生)的十念計數念佛法。念佛的宗旨,是生起真信(即信),發起切願(即願),專門執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者,是念佛的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的意思就是把念佛的心,專注在佛號上,就是收攝意根;口裡必須念得清清楚楚,就是收攝舌根;耳朵必須聽得清清楚楚,就是收攝耳根。這三根被收攝在佛號上,那麼眼睛決不會亂看。念佛時,眼睛應該垂簾,就是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根既然被收攝了,鼻子也不會亂聞,那麼鼻根也被收攝了。身體必須恭敬,那麼身根也被收攝了。六根既然被收攝而不散亂,那麼心中沒有妄念,只有佛念,這才是淨念。六根如果不收攝,雖然也是在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能夠常常都攝六根而念佛,就叫做淨念相繼。能夠常常淨念相繼,那麼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都可以漸漸得到了。 (文鈔續編《复幻脩大師書》)“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普被上、中、下,若聖者若凡夫,一切根機的無上妙法啊!必須知道都攝六根,注重在聽。即使心中默念,也要聽。因為心中一起念,就有聲音之相。自己的耳根,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仍就是明明了了。果真能夠字字句句,聽得清清楚楚,那麼六根全都歸於一。與修習那些其他的觀法相比,是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的。 (文鈔續編《复楊煒章居士書》)念佛的關鍵,在於都攝六根。正當念佛之時,收攝耳根仔細聽,就是收攝六根的下手之處。能夠專心仔細聽,與不聽而散亂念,功德相差非常懸殊。這個方法無論上中下根的人都可以用,都可以得到利益,有利無弊,應該讓一切人都依照這個方法來修。 (文鈔續編《复張靜江居士書》)都攝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個方法。念的時候,無論出聲、默念,常須攝耳諦聽。這是融合了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的二種義理並一同修習。返聞只是屬於自力,返念兼有佛力,這個利益就大了。心念屬於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屬耳根,眼皮下垂,即見鼻端,那麼眼、鼻二根也收攝了。五根既然同歸一句佛號,身根哪有不恭敬嚴肅的道理呢?所以應當知道都攝六根,下手之處在聽。能夠都攝六根,那麼心識凝靜而不浮散,就名為淨念。因為六根既已收攝,雜念妄想便自然消除的緣故。淨念又能夠常常相繼,無有間斷的話。那麼念佛三昧,就可以很快得到了。所以下面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方法。實在是三根普被,有利無弊。果真肯依照這樣來修,必定有觀行即(證外凡位)、相似即(證內凡位)等利益可得啊! (文鈔三編《复張曙蕉居士書八》) 所說念佛妄想多,應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不要令它空過,久而久之,心自然歸一。這是念佛最妙的方法。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這個方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了都有益無弊。凡是一切人,都用攝耳諦聽來告訴他。 (文鈔三編《復拜竹居士書三》) 念佛的人,應當至誠恭敬,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真能夠如此,縱然不能完全沒有一絲妄念,然而也不至於太過厲害。有很多人只圖念得快、念得多,隨口滑讀,所以沒有效果。若能攝心,才可說是真念佛人。現今的人念佛,大多都不肯認真念,所以沒有效果。 (文鈔續編《復又真師,覺三居士》)信願行三資糧,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決。知道綱要、秘訣這二者,就不必再問人了。 (文鈔三編《復明性大師書》)十念記數念佛法我因為難以調伏自己的心念,才認識到十念計數念佛方法的高妙。這個方法我屢試屢驗,不是憑空想像而說的。希望和天下後世鈍根的人共同分享這個方法,使一萬個人念佛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往生。所謂十念記數法,就是當念佛的時候,從一句至十句,必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到十句結束後,再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以二十句、三十句那麼念。隨念隨記,不可以掐珠,只能憑心記。如果一次記十句困難,可以分為兩氣,那就從一至五,從六至十,如果這樣念還是感覺費力,可以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便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而久之,應當自然可以得到了。須知這裡所說的十念,和晨朝十念,攝受妄想則相同,然而它的功用卻大不一樣。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晨朝十念法,只有晨朝十念還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會傷氣成病。此十念法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然一日念數萬聲,也是這樣記。這種辦法不但能除去妄想,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一點不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適宜。和掐珠記數這個方法比較,利益是天地懸殊的。掐珠記數則身勞而神動,十念記數則身逸而心安。只是作事的時侯,或許難以記數,就可以懇切地一直念下去。作事完了仍然恢復攝心記數。那麼百千萬億念頭,都會匯歸於一句佛號中了。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之人就不用說了。像我們這些鈍根人捨去這種十念記數法,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是太難太難了。又必須知道這個攝心念佛的方法是既可以淺,也可以深,既可以小也可以大的不思議的方法。我們應當仰信佛言,不要以自己的知見達不到,就心生懷疑和疑惑,使多劫善根因疑惑而喪失,不能究竟親自獲得實際利益,這實在是悲哀啊。掐珠念佛這個方法,只適用於行走和站立這兩種時候。如果靜坐養神,由於手動的緣故,不能夠安神,久而久之就會受病。這個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非常適宜。只是臥時只適合於默念,不可出聲念。如果出聲念,一來不恭敬,二來傷氣受病。這是要切記切記的。(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皆法菩提心,同生極樂囯。 🙏🙏🙏
感恩分享 南無阿弥陀佛 🙏🏻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有所得為方便)爾時,佛告天帝釋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知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為如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何以故?憍屍迦,於當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聞他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心便迷謬退失中道。”時,天帝釋復白佛言:“雲何名為相似般若波羅蜜多,而名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於當來世有諸苾芻,不能善修身戒心慧,智慧狹劣猶如牛羊,為諸有情雖欲宣說真實般若波羅蜜多,而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雲何苾芻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謂彼苾芻為發無上菩提心者,說色壞故名為無常,說受、想、行、識壞故名為無常;復作是說: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如是名為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不應以色壞故觀色無常,不應以受、想、行、識壞故觀受、想、行、識無常,若如是觀色乃至識為無常者,當知彼行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來!善男子,我當教汝修學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依我教而修學者,當疾安住菩薩初地乃至十地,當得諸余無量佛法,速入菩薩正性離生,超諸聲聞、獨覺等地。’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依時分想教修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名為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薩乘種性者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當獲無邊殊勝功德。’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作如是說,名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薩乘種性者言:‘汝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從初發心乃至究竟,所有善根皆應隨喜一切合集,為諸有情回嚮無上正等菩提。’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作如是說,名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41卷復次,憍屍迦,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我當具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覺一切法一切相已,永斷一切相續煩惱及諸習氣’,不應住‘我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妙法輪作諸佛事,度脫無量無數有情,令得涅槃畢竟安樂’。何以故?以有所得為方便故。--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80卷真正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為方便)時,天帝釋復白佛言:“雲何宣說真正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佛言:“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宣說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是名宣說真正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04卷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凈若不凈。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凈不凈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凈與不凈?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49卷 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常若無常。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樂若苦。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我若無我。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凈若不凈。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凈不凈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凈與不凈?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49卷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著有所得、不著無所得,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雲何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若無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雲何當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非住有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非住無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現,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故,無上正等菩提無所得故,能行般若波羅蜜多者、行處、行時無所得故,此無所得法亦無所得故。善現,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61卷
🙏🙏🙏🙏🙏🙏🙏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老师的开示,阿弥陀佛🙏🙏🙏
感謝靜雅師兄慈悲,🙏🙏🙏,聽了心裡又感動又歡喜,也知道該如何時時刻刻養護自己的蓮花,不敢懈怠,但願我往生時,能得佛陀慈悲接引西方。阿彌陀佛🙏🙏🙏
對於那些正在閱讀此消息的人,如果您遇到麻煩,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永不放棄。 祝您健康,成功和幸福。
感恩🙏🙏南無阿弥陀佛🙏🙏🙏
感恩!阿彌陀佛🙏🙏🙏
感恩师姐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感恩靜雅師兄分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靜雅師兄慈悲🙏🙏🙏
perfect !!!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必定要多做善事行善積德,對人對事一定要寬容包容,待人柔和,和氣慈悲。也要愛惜自己的精神,盡心行善,廣積陰德,時時存善念,常常做好事,就能趨吉避凶而得到福報,就能改變命運。有心寬厚待人,遭到譏笑侮辱,要忍讓。不能忍,所修的功德都會被燒光。韓琦無錢濟人,便捐衣飾,後做丞相。應秀才賣田救鄰婦命,後做尚書,子孫科甲。朱軾家貧教學,捐束修三千,後三子顯貴。宋代朱熹曾述:「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1.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籠統;態度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視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和災難的可怕,不可以意氣用事;遇到有利益可得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應得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2.孔子說:「忍不住一時的氣憤,衝動行事,忘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乃至於連累父母家人,這豈不是迷惑糊塗的行為?」3.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然後心志才會有定向;心志有定向,然後心才能靜下來,不會妄動;心不妄動,然後才能隨遇而安;能夠隨遇而安,然後才能思慮周詳、處事精當,能夠思慮周詳,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4.別人學一次就會了的,我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的,我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這樣做,雖是極笨的人,一定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一定會變得堅強。(學習,透過不斷的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個性,甚至改變一生!)5.孔子說:「真正有仁德的人,想要自己立足於社會,就會顧慮到別人的利益,協助別人也能立足於社會;想要自己將來通達有前途,也會想要幫助別人也通達有前途。能就近取自身為例,為別人設想,可以說是行仁的路徑與方法了。」(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進一步做到「己之所欲,施之於人」,誠所謂「兼善天下」是也)。6.老子能夠瞭解別人是「智」,能夠瞭解自己是「明」。能戰勝別人的,可以稱得上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的私欲、妄想,才是真正的「強」者。能夠知足的人是真富有,能夠勤行不懈的就是有志氣。能與道相處而不失(不背離道的根基),以道為處所的人,將與道長存;身體雖死亡而道(精神)能長存者,才是真正的長壽。(誠者,無自欺也。能坦誠的面對自己,內心清楚明白,故明。)墊起腳跟,想要高過別人,反而站不穩;跨大步伐走路,想要快過別人,反而走不好;好自我表現的不見得高明;自以為是的,反而無法彰顯自己的重要;喜好誇耀自己功勞的人,反而無法建立大功;喜好炫耀自己的才能,志得意滿的人,反而無法保持長久。……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有道之士是不會做的。了解天地萬物運行和演變的道理,都是依著循環往復的規則,叫做「明」。不了解這個規則,任憑私心胡亂作為,輕舉妄動就會出亂子。過分追求視覺的享受,將會造成眼花撩亂,甚至視覺遲鈍視而不見;過分追求聽覺的享受,將會造成聽覺不靈,甚至聽而不聞;過分追求味覺的享受不知節制,將會造成味覺的傷害,甚至食而不知其味;如果沈迷於騎馬打獵,追逐鳥獸,會令人狂野放蕩心神不寧;有了難得的珍寶財貨,就得時時提防被偷被盜,因此日常生活處處受到限制防礙。因此聖人但求安飽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本性的天真。所以過分的愛名愛財,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珍寶財物收藏豐富,一遇天災人禍損失必定很嚴重。知足者不貪,自然不會受到侮辱;行事有節制,知道適可而止,沒有僭越之舉,危險就不會發生,能這樣生命自然可以保持長久。處理難事要在容易時著手;做大事,要在事情剛剛開始,還是很細微的時候著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是從細微的做起。(把握時機而為,必將事半功倍,否則,易者漸難,細者漸大,難矣!)求學是一天一天的增加學養的深度,求道是一天一天的減少欲念、妄想。(求學是希望增加知識才能;學道是學習明理,理得心安)7.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應當警惕防備:少年時,血氣未穩定,發育尚未完全,應當警惕防備的是色慾;壯年時,血氣正剛強,應當警惕防備的是好勇鬥狠;到年紀老了,血氣已經逐漸衰頹,應當警戒防備的是貪求務得。」8.孔子說:「如果放任自己依據個人的【利益】來行事,必將招致很多怨恨。」9.孔子說:「在路上聽到的消息,未經求證,就在路上傳播的人,是背離道德,自棄於道德的人。」10.心裡確實有這個念頭,誠心誠意努力去做,雖不一定符合目標,但距離理想也就不遠了。11.不欺人是存心忠厚,不被人欺是聰明,不自欺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才是大丈夫。12.有錢人,可以用財富來裝飾他的房子;有德行的人,則是用美德來潤澤自身,因為內心坦然寬大平和,身體自然舒泰安穩。13.所謂「修身在於正心」的意思是說:憤怒的時候,心就不平正;有恐懼的時候,心就不平正;有貪圖愛戀的意圖時,心就不平正;有憂患的時候,心也不得平正。14.俗話說:「人們通常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缺點,也不了解自家的禾苗已經長得很碩大。」【中庸說:心有所偏,則不得其正,當然見不到事實真相。】15.孔子說:「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16.孔子說:「朋友有不對的地方,應該誠心的給予忠告,善巧的將他導入正軌,如果不能接受就要停止,暫時不要再勸了,以免自取其辱。」(規過勸善,乃朋友之義)17.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五十歲以後學易經,把易經學通之後,人生就不會有大過了。」18.孔子說:「立身處世能夠自我反省,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別人的過失盡量寬恕,自然就能遠離別人對你的怨恨了。」(君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19.孔子說:「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就會壞了大事。」20.孔子說:「不會因為這個人有過失,就忽視他有道理的言論。」21.孔子說:「若遇到行仁的事,應當勇於承擔,率先向前,不必謙讓給老師。」22.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選擇好的榜樣來學習;不好的,就作為自我反省,改正的借鏡。」23.魯哀公問孔子說:「你的學生當中哪一個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顏回是最好學,他從來不把怒氣發在無關的人身上,並且不會犯同樣的過錯。」25.孔子說:「晏嬰(晏子)善於與人相交,他和人相處越久,對人越恭敬有禮(敬意不衰)。」26.孔子稱讚鄭國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乎君子為人的道理,立身謙恭有禮;對長官誠敬謹慎;有恩惠於民,使人民生活安定,各得其養;使用民力能合乎時宜(不能影響農民的耕作)。」27.孔子說:「多聽別人說,把你覺得有疑問的保留在一旁,其餘的部分也要謹慎的說,這樣過錯自然就減少了;多看別人做,把你認為有疑問、不安的地方放在一旁,其餘的部分也要謹慎的去實行,能這樣做,就很少有後悔的事情了。」28.孔子說:「言辭,只要能通順的表達意思就够了。」29.以不合理的言辭待人,別人也會用不合理的言辭來對待你;財富如果以不正當手段奪取,也會以不合理的方式揮霍一空。30.有仁德的人,運用財物幫助他人,自然得到眾人的擁載。書名:四書、老子書名:群書治要周公對兒子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對老臣舊友,如果沒有惡逆等重大罪過,就不要遺棄他。不要對人對事事要求做到完善無缺。」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君子遭遇困頓險厄時,應以節儉為德來避免災難,不要以追求利祿為榮。孔子說:「君子致力於說話慎重,而做事敏捷。」君子講究實行,不多言、不空談。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過於自滿,享樂不可沒有節制。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言行有四個準則:一是遵循志向的過程中,不忘仁愛;二是運用智能時,不忘道義;三是恪盡職守時,不忘忠誠;四是開口說話時,不忘信實。能謹慎遵守這四個準則,終生不忘,名譽和功業自然會隨之而來,就像身形有影子相隨,聲音發出會有迴響一樣。
謝謝師兄的開示和鼓勵,阿彌陀佛
請求師父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的陪伴及提醒。。守护众生、守护爱。。才得以念佛、不退转。。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的分享
Thank you so much Master Jing Ya🙏
師姐,我曾在靜坐时看到了一个蓮花坐驾現在我眼前,蓮花坐驾金光闪闪,阿弥陀佛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莲花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信愿。众生信愿净土,极乐世界就有朵莲花,品种是功夫浅深有所变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四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与等觉一样,但还是一位道道地地烦恼极重的凡夫位。所以妙不可言,唯独阿弥陀佛净土有此特设。其他佛国土只有实报土与常寂光土,下两土是进不了的。阿弥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的分享🌷👍🙏🙏🙏
念佛行善修道德。
南无阿弥陀佛。😊
辛苦老師了!好多題目都好難回答!
👍👍👍👏👏👏🙏🙏🙏
🙏🏻🙏🏻🙏🏻
力
南無阿彌陀佛!大德您好,請問:有經典祖語為您的這影片所做的說明做佐證嗎?感恩!
有一事請教師兄,往生時的佛號,可以是以此視頻背景音樂來唱誦嗎?還是一定要是傳統的在喪事時唱的佛號才行?傳統唱誦總讓我感覺低壓,每天隨此鋼琴音唱誦,也可以算唸佛號嗎?
师兄送往生,最好不要有音乐的佛号,越简单越好,最多有个引罄声,就可以了,阿弥陀佛
念佛不要以外在為標準 以自己放鬆身心的平靜狀態去念 以自己的真心去念為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阿弥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
感恩靜雅師兄慈悲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要去極樂世界,是因為那邊是淨土,沒有惡人,也聽聞不到不好的事情,不是光是在極樂世界享受阿彌陀佛化現的美好世界,也要化身供養奉事其他的佛,發願往生最好有大乘的心,為度化眾生而不是為了自己求安樂。想看師兄介紹九品蓮花,為什麼下品下生是金蓮花,下品中生往生極樂花開念佛需要經過六劫之久,真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南🈚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
🙏🏻🙏🏻🙏🏻 Namo Amituofo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越來越莊嚴了 感恩你的分享 隨喜你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我們發願去極樂世界念佛自然有阿彌陀佛的加持,但是自己往生能不顛倒,往生時沒有重大阻礙才是贏在最後,要怎麼堅持,還是要聽經聞法,最好還是讀佛經,否則極樂世界的蓮花枯萎了不是很可惜嗎?
多念佛就可以了。不是每个人都会读经典。就算是一声,阿弥陀佛都得来救那个人。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師兄分享蓮花化生一節的介紹🙏阿彌陀佛與我們的自性完整的結合本來一體的!我們念佛憶佛的強大意念就是借佛名號顯我自心的必然結果🙏所以又回到了"信願"上來了!你不發決定心!九牛不回之心!怎麼接通我們與佛的連結呢🙏所以念念不忘佛號並且要將這個願望作為人生第一志願才是正確無誤的🙏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祈願不要有戰爭世人都能慈心善念,疫情早日平息六道眾生身心靈得以安康,人人皆能平安健康快樂感恩♥
吳謹言是一公合作過的夥伴
youtubeei.com/watch?v=4Jf4G9V8RaD
這才符合乘風破浪的精神啊~她們真的很敢👏
謝謝靜雅師兄這期的視頻 更加深我的信願行的信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即使沒能業盡情空,倘若具有真信切願,必定能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
倘不自勉力,則多多皆屬墮落惡道。
欲再得人身,實非易事。
汝今既能知非改過,力修淨業。
則尚可格物(即克己,不可作格外物會)。
致知,生入聖賢之域。
業盡情空,歿歸極樂之邦。
即未能業盡情空,倘具真信切願,必能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是則不負所生,不負所學,亦不負此一番挫折。
所謂因禍而得福者。
宜發長遠不退之大菩提心,則前所說之大益,當決定可得。
如其了無誠敬,惟飾外相。
冀人謂己為真實修持,實則完全假做作。
則便無實益可得矣。
--《印光法師文鈔》• 復章道生居士書一
譯文:
人生在世,縱然是高壽,也是瞬息即過。
倘若不自我勉力,就大多都墮落惡道。
想要再得人身,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你現今既然能夠知非改過,努力修持淨業。
就還可以格除私慾(就是約束自己,不可以當作認識研究外在的事物來領會)。
致顯良知,在生進入聖賢的領域。
業盡情空,死後歸入極樂蓮邦。
即使沒能業盡情空,倘若具有真信切願,必定能夠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如此,就不辜負生養我們的父母,不辜所學的聖賢教育,也不辜負這一番的挫折。
所謂因禍而得福。
應該發長遠不退的大菩提心,那麼前面所說的大利益,應當決定可以得到。
如果沒有一點誠敬,只是裝飾外相。
希望他人認為自己是真實修持,實際卻是完全做假樣子。
那麼就沒有真實的利益可得了。
--如誠法師譯
蓮美 卍 南無阿彌陀佛 ☸️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隨喜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頂禮感恩靜雅師兄~慈悲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頂禮阿彌陀佛🙇🏻♀️🙏🏻
也感恩靜雅老師🙏🏻
願我們大家都在極樂淨土見
南無阿彌陀佛🙏🏻
有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二○一九年的。有一位蓮友,佛瓜居士,她的爸爸在那一年二月份往生的。她爸爸平常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不相信的,甚至只要聽到往生淨土就很不喜歡、很反感。
有一次生病,這位爸爸也走得很突然。往生前,孩子佛瓜就趕過來;趕來的時候,只看到其他沒有學佛的姐姐們都在哭,當時的爸爸已經沒有辦法講話了。
佛瓜看到後,馬上就跟爸爸說:「爸爸,現在只有阿彌陀佛能夠救您了,您就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吧!」
說完就開始大聲念佛。沒有想到,爸爸動動嘴巴也跟著念了幾聲「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在佛號聲當中往生了,前後也才十多分鐘的時間而已。往生後,這位爸爸一直保持身心柔軟,面相安詳,比之前他們看過其他沒有念過佛的親人過世更加好看,所以他們也感到很安慰。但是更不可思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第二天,其他親戚朋友也過來。他們的家人都是按照世俗來處理後事的,也就是殺生請客的,佛瓜也沒有辦法做主。那不要緊,既然這個管不了,就繼續帶著其他有緣的親戚家人念佛。
當時就是有一個三十歲的年輕媳婦,對佛法是不瞭解的,剛剛匆匆忙忙趕回來給爸爸念佛。但是沒有想到,這位媳婦一閉上眼睛,突然看到爸爸在一個很莊嚴、很光明、很亮的地方。
這個時候,他看到爸爸變年輕了,而且變得像出家人的樣子,還跪在那裡聽佛法。四周也是有數不清的出家眾和菩薩,每一位的樣子都一樣的,只是有些站在蓮花上面,有些是坐著聽法。這位媳婦沒有看過佛經,《阿彌陀經》也沒有讀過,所以她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也因為她是閉著眼睛看到這些景象的,所以就以為是剛剛奔波勞累趕路回來看到的幻象,就想到自己是不是精神錯亂、不正常了。因為這些極樂世界的景象,一來不認識;二來是閉上眼睛才會看到的,一睜開就沒有了。
所以她就去問佛瓜:「我是不是中邪了?」
佛瓜聽到這位沒有學佛的年輕媳婦這麼說,反而很高興,就跟她說:「這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景象,爸爸這樣肯定是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
媳婦聽了其實也很安慰,因為她跟爸爸的關係是很好的;爸爸斷氣的時候,她當時沒有在現場就感到挺難過的。華人的世界就是想要見最後一面嘛。現在沒有想到,有阿彌陀佛加持,讓她看到爸爸到淨土後的情況來安慰她。
但是這位沒有學佛的媳婦聽了就有點懷疑:「真的是極樂世界嗎?就這樣念念佛,爸爸就去了嗎?」
心裡還是很多的問號,所以接下來就發生更不可思議的事情。
到了第四天,爸爸下葬以後,他們回家就念佛。突然在念佛的過程中,那位媳婦變得很激動;她是閉著眼睛問坐在旁邊的佛瓜。
她說:「我看到阿彌陀佛向我伸出手來,似乎要我去握佛的手,我真的可以摸摸佛的手嗎?」
這位媳婦就是在閉眼念佛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伸手要她摸一摸佛的手,但是她又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她認為自己只是普通人。阿彌陀佛這麼莊嚴這麼尊貴,擔心自己配不上佛。旁邊的佛瓜聽到也是很激動,所以佛瓜當時馬上回覆說:「可以啊,當然可以。」
這位媳婦聽了就不由自主地伸手過去握住阿彌陀佛的手。哇,她說,握到佛手的一瞬間就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溫暖,好像自己受到保護的感覺一樣。當下這位媳婦就跪在地上,因為太感動了。像她這樣一個普通人,平常生活上還造業造罪,沒有學佛、更沒有任何修行,但是阿彌陀佛還是示現一個要接受她、要保護她的相來給她看。
本來媳婦還拉著旁邊的姐姐佛瓜要她看的,就說:「妳看呀、妳看呀,阿彌陀佛就在前面向我伸手呢。」
佛瓜在旁邊就一直念佛,也很想看,但就是看不到(哈)。所以我常說,還是隨緣一點比較好。阿彌陀佛給我們看就看;沒有看到,就以後到淨土再慢慢看個夠。也不用現在特別地急躁,念佛還是要平常心一點。那位媳婦也不是自己特別要求說想要看到佛的,一切都是自然而成。
結果過後,這位媳婦在閉眼念佛的時候,還看到很多豬牛羊的出現,就是那次辦喪事時,家裡人宰殺的動物,也一併被阿彌陀佛救度了。他們念佛的時候,其實是有想到這次喪事被傷害的動物很可憐;只是沒有想到這樣念佛,阿彌陀佛也能救到那些動物,連那位媳婦都感到不可思議。
不過這位媳婦也就在爸爸過世後的幾天,閉眼念佛的時候才會看到這些景象。過了那幾天,不管她再怎麼樣閉眼念佛就什麼都看不到了。所以,可以說真的是阿彌陀佛一時加持的因緣;因為,普通人如果常常看到也不大正常,這種一時看到的還比較真實。
這就是最近一則很有意思的故事,題目叫「摸摸阿彌陀佛的手」,是在我們蓮友親戚身上發生的事情,我們聽到以後還特別去訪問了這位媳婦。她是一位三十歲的年輕護士,在醫院上班;她對佛法其實認識不多,什麼佛經都沒有讀過,但是就是摸到了阿彌陀佛的手;還真的是很特別的因緣。這位年輕護士因為這次的經歷也開始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定決心好好念佛。阿彌陀佛可能也是用這樣的因緣給她示現,推她一把吧。她現在也皈依了,叫做「佛娃」,就是佛的娃娃,佛的孩子。那我們聽到也為她高興,因為又多了一位念佛得度的人。
說這個故事是讓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跟我們的誓願約定是真實不虛假的。阿彌陀佛的願就是「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看,剛才故事中的爸爸在最後彌留之際,聽到孩子勸念佛,嘴巴最後才動動念了幾聲,就蒙受彌陀接引往生淨土了。剛才摸到阿彌陀佛手的媳婦,也是什麼都不懂地跟著一起助念,也得到了感應。家人處理後事時被殺害的動物也被超度了。媳婦本來還很懷疑的,也很慚愧自己不是正統的佛弟子,佛法也不懂,就是這樣的人念佛,那為什麼阿彌陀佛都會攝受呢?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阿彌陀佛都已經保證念佛眾生肯定可以得救。
所以有些人還擔心我們念佛,阿彌陀佛聽不到,阿彌陀佛不會來。這就是多餘的擔心。
~節錄自淨本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南无阿弥陀佛!净本法师真厉害。这个真实故事是非常殊胜,可以度化很多有缘人。
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世间万事皆是梦,到头皆是一场空,今生头等幸运事,能遇佛法在心中。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AMITABHA 🙏🙏🙏🙏
平凡生活,好好念佛,無令忘失,求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乾隆大藏經第17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都無所有,皆不可得,雲何菩薩摩訶薩行菩提行?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告善現:“於意雲何?汝於先時依止斷界,斷諸煩惱得無漏根,住無間定得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汝於彼時,頗見有情若心、若道、若諸道果有可得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言:“善現,若汝彼時都無所得,雲何言得阿羅漢果?”善現答言:“依世俗說,不依勝義。”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世俗說行菩提行及得無上正等菩提,不依勝義。”--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90卷
善現,勝義諦中,預流果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亦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以畢竟空、無際空故。善現,勝義諦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無生無滅、無染無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無生無滅、無染無凈,以畢竟空、無際空故。--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83卷
爾時,善現語捨利子言:“……捨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一切法真如亦善能信解都無所得,於諸菩薩亦無所得,於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無所得,當知是為真菩薩摩訶薩。捨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說如是諸法真如不可得相,其心不驚、不恐、不怖、不疑、不悔、不退、不沒,是菩薩摩訶薩疾得無上正等菩提。”--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23卷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佛證無上正等覺時,所得佛法為依世俗說名為得,為依勝義說名得耶?”佛告善現:“此依世俗,不依勝義。若依勝義,能得、所得俱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謂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執有二,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37卷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無所得者,為有得、有現觀、有無上正等菩提不?”佛言:“善現,若無所得,即是得、即是現觀、即是無上正等菩提,以不壞法界故。善現,若有於是無所得中,欲有所得、欲得現觀、欲得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彼為欲壞法界。”--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72卷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復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嚮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凈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又復愚癡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凈果報。”--乾隆大藏經第460部《佔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阿弥陀佛🙏🙏🙏感恩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Amitabha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平安快樂💯🧧 ♥️🥰♥️😊♥️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菩薩!
快來接我!
努力讓自己的蓮花變大吧! 加油 南無阿彌陀佛
@@蔡東里 好喔!
🙏 Namo Amituofo
感恩🙏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阿弥陀佛🙏
感恩靜雅師兄分,南無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十分感謝開示🙏
👍👍👍
孔子說:「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
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
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要永遠守住。
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人最高的境界是樂於為善,其次是習慣為善,其下是能夠勉勵自己努力為善。(曾子)
修養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責難別人,就會免於遭受禍難。(春秋左氏傳上)
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誠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會遺棄疏遠故舊,忠誠的人不會忘記領導的恩德,這是高尚的品行。(後漢書二)
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周易)
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過錯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善行了。(春秋左氏傳中)
書名:群書治要。
明朝有位好官名叫楊旬,他常做十大善事,做了幾十年:
1.有冤獄必定辨明。
2.收棄嬰雇人餵奶。
3.老、幼、苦人送米。
4.不收錢送湯藥。
5.貧苦死亡送棺材。
6.窮女出嫁送衣裳。
7.自己戒殺放生。
8.荒年買米救濟老殘。
9.修橋補路開山道。
10.異鄉窮人送路費。
兒子受感化,認真讀書,日後亦考取狀元。
施棺濟葬五世其昌
明朝初年,江蘇南京城有一位善人甯從禮,捨施棺材。貧苦人家有喪事,他就捨施棺材,如缺錢埋葬,他又送給錢、米。他享壽百歲故世,並托夢給家人說:我助葬多年,利人不計其數。上蒼念我陰功,已賜福我兒孫。小孫兒甯謙光明年中狀元。後來謙光果然高中狀元。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都是存心動念,莫不在於利益萬物,濟助急難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關家而言,如關槐的祖父,當提報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註【丹桂籍】一書。
汪家則佈施、贈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藥丸,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各類的善書,近年又印送【玉曆】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曆】中的指示,印贈【玉曆】,並佈施棺木,救濟貧窮不幸死亡的人,並佈施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的前人,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其後人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不只利益他人,同時也恩澤了自己的後人。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聞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以上都是【李氏求己堂集】中所記載的。
滁州,魯兆熊先生因為母親病重,請醫生來治療。醫生說:「已經病入膏肓了。」
就收手不想開藥。兆熊先生於是叩禱慈悲的佛祖加被,並發願印送二百本的 【玉曆】,祈求母親生病痊癒。結果不到半個月,竟然不藥而癒了。
以上是兆熊先生親自對季亮先生說的事例。
書名:玉曆寶鈔。歡迎翻印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謙德之效:(下篇)
書經上也說:「自滿、就要招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好幾次同許多人去應考,每次都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一定臉上有一片謙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辛未年到京去會試,我同鄉嘉善人同去會試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年紀最小,極為謙虛,我告訴費錦坡說:「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才能承受福報。兄台你看我們十人中,有信實誠懇,不敢出風頭,像敬宇的嗎?有恭恭敬敬,順從人意,小心謹慎,謙虛敬畏,像敬宇的麼?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像敬宇的嗎?一個人能夠有這種修養,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難道有不發達的道理?」,等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進士。
丁丑年在京裏,同馮開之住在一處,看到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不會現出驕態,大大地改變了小時候的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李霽嚴,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只看他到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從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謙虛,天一定幫助他,兄臺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真考中。
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不滿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後來又考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父親做嘉善縣的主薄,裕峰隨同他父親到任。裕峰非常羨慕嘉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這位錢先生,竟拿起筆來,把他的文章全塗掉了,趙裕峰不但不發火,並且心服口服,趕緊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少有!)到了第二年,他就考上了科第。
壬辰年我進京覲見皇帝,見到夏建所,滿臉流露謙和光采,好像能夠迎面照人似。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發,那就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舉止穩重、行事實在,放肆的人也會懂得自我約束、收斂言行。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經發了智慧,上天一定要發他福了。」等開榜,建所果然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張畏嚴,學問很好,文章做很好,在當時讀書人之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一處寺院裏,等到放榜,榜上沒他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認為沒有眼光。
有一位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嚴遷怒道士。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更加發怒道:「你沒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不好?」道士說:「聽說寫文章重在心平氣和,現在聽你這樣怒罵,心裡不平到了極點,文章怎麼能夠寫得精巧呢?」張聽了道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
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裏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是沒有用。自己必須在性情上先做個轉變。」張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有什麼福報不能求到?」張說:「我是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心地做出來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積陰功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像謙虛這件事,不必花費錢,你怎麼不自我反省,偏偏罵考官呢?」
張畏嚴從此痛改前非,轉變以往驕慢,隨時隨地自我約束,每天加緊修善,因此功德天天增長。
到丁酉年,有一天,他夢到自己走進一棟高樓裡,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許多缺行。他好奇就問旁邊的人。那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名冊。」張問:「為什麼缺少那麼多名字?」那人道:「陰間對那些考試的人,每年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積德沒有過失,才能榜上留名。這冊子的缺額,都是本來該考中,因為做了不厚道的行為,才被剔除。」後來他又指一行說:「你三年來律己相當謹慎,或許可以補上這個空缺,希望你能自愛。」張畏嚴果然中一百零五名。
佛教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
佛教:因為施捨心不貪欲、仁慈心不瞋恨、智慧心不愚癡的三種善行根本,是平等一樣。
樂於布施,這種人就能壞滅五種弊病惡法:第一是邪惡謬見,第二是沒有信仰心,第三是放肆縱逸,第四慳吝心,第五是瞋怒癡迷。捨離這惡法以後,內心生起歡喜,因為歡喜的緣故,甚至獲得真正的解脫。這種人現在世就得四種好的果報;第一是一切人都樂於看見他,甚至怨家也一樣;第二是善好的名聲流傳廣布,遍於四方各處;第三是進入廣大群眾時,內心沒有怖畏;第四是所有一切善人,都樂意來親近依附。
忍辱:有人生起瞋恨恚怒心,用惡劣的口氣責罵,應當閉口默不回聲,但也不捨棄他。
有智慧的人,樂於修習忍受侮辱行,這種人常會得到顏面容色和氣喜悅,和好快樂歡喜笑,他人看見生歡喜心。
眾生如果能夠修習積集仁慈心,這種人當會得到無法計量的功德。修習仁慈心時,如果能先於怨家中施給平安,這就名叫做修仁慈心。
如果能夠修習忍受侮辱行,應當知道這就是修習仁慈心的主因助緣,仁慈心,就是一切安樂的主因助緣。
觀察善行優點,仁慈心。
修慈心得無量功德。
歡迎翻印。
非常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文鈔白話解}:普被上中下,若聖者若凡夫,一切根機的無上念佛妙法,萬修萬人去(往生)的十念計數念佛法。
念佛的宗旨,是生起真信(即信),發起切願(即願),專門執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者,是念佛的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的意思就是把念佛的心,專注在佛號上,就是收攝意根;口裡必須念得清清楚楚,就是收攝舌根;耳朵必須聽得清清楚楚,就是收攝耳根。這三根被收攝在佛號上,那麼眼睛決不會亂看。念佛時,眼睛應該垂簾,就是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根既然被收攝了,鼻子也不會亂聞,那麼鼻根也被收攝了。身體必須恭敬,那麼身根也被收攝了。六根既然被收攝而不散亂,那麼心中沒有妄念,只有佛念,這才是淨念。六根如果不收攝,雖然也是在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能夠常常都攝六根而念佛,就叫做淨念相繼。能夠常常淨念相繼,那麼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都可以漸漸得到了。 (文鈔續編《复幻脩大師書》)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普被上、中、下,若聖者若凡夫,一切根機的無上妙法啊!必須知道都攝六根,注重在聽。即使心中默念,也要聽。因為心中一起念,就有聲音之相。自己的耳根,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仍就是明明了了。果真能夠字字句句,聽得清清楚楚,那麼六根全都歸於一。與修習那些其他的觀法相比,是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的。 (文鈔續編《复楊煒章居士書》)
念佛的關鍵,在於都攝六根。正當念佛之時,收攝耳根仔細聽,就是收攝六根的下手之處。能夠專心仔細聽,與不聽而散亂念,功德相差非常懸殊。這個方法無論上中下根的人都可以用,都可以得到利益,有利無弊,應該讓一切人都依照這個方法來修。 (文鈔續編《复張靜江居士書》)
都攝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個方法。念的時候,無論出聲、默念,常須攝耳諦聽。這是融合了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的二種義理並一同修習。返聞只是屬於自力,返念兼有佛力,這個利益就大了。心念屬於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屬耳根,眼皮下垂,即見鼻端,那麼眼、鼻二根也收攝了。五根既然同歸一句佛號,身根哪有不恭敬嚴肅的道理呢?所以應當知道都攝六根,下手之處在聽。能夠都攝六根,那麼心識凝靜而不浮散,就名為淨念。因為六根既已收攝,雜念妄想便自然消除的緣故。淨念又能夠常常相繼,無有間斷的話。那麼念佛三昧,就可以很快得到了。所以下面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方法。實在是三根普被,有利無弊。果真肯依照這樣來修,必定有觀行即(證外凡位)、相似即(證內凡位)等利益可得啊! (文鈔三編《复張曙蕉居士書八》)
所說念佛妄想多,應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不要令它空過,久而久之,心自然歸一。這是念佛最妙的方法。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這個方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了都有益無弊。凡是一切人,都用攝耳諦聽來告訴他。 (文鈔三編《復拜竹居士書三》)
念佛的人,應當至誠恭敬,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真能夠如此,縱然不能完全沒有一絲妄念,然而也不至於太過厲害。有很多人只圖念得快、念得多,隨口滑讀,所以沒有效果。若能攝心,才可說是真念佛人。現今的人念佛,大多都不肯認真念,所以沒有效果。 (文鈔續編《復又真師,覺三居士》)
信願行三資糧,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決。知道綱要、秘訣這二者,就不必再問人了。 (文鈔三編《復明性大師書》)
十念記數念佛法
我因為難以調伏自己的心念,才認識到十念計數念佛方法的高妙。這個方法我屢試屢驗,不是憑空想像而說的。希望和天下後世鈍根的人共同分享這個方法,使一萬個人念佛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往生。
所謂十念記數法,就是當念佛的時候,從一句至十句,必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到十句結束後,再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以二十句、三十句那麼念。隨念隨記,不可以掐珠,只能憑心記。如果一次記十句困難,可以分為兩氣,那就從一至五,從六至十,如果這樣念還是感覺費力,可以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便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而久之,應當自然可以得到了。
須知這裡所說的十念,和晨朝十念,攝受妄想則相同,然而它的功用卻大不一樣。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晨朝十念法,只有晨朝十念還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會傷氣成病。
此十念法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然一日念數萬聲,也是這樣記。這種辦法不但能除去妄想,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一點不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適宜。和掐珠記數這個方法比較,利益是天地懸殊的。掐珠記數則身勞而神動,十念記數則身逸而心安。只是作事的時侯,或許難以記數,就可以懇切地一直念下去。作事完了仍然恢復攝心記數。那麼百千萬億念頭,都會匯歸於一句佛號中了。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之人就不用說了。像我們這些鈍根人捨去這種十念記數法,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是太難太難了。又必須知道這個攝心念佛的方法是既可以淺,也可以深,既可以小也可以大的不思議的方法。我們應當仰信佛言,不要以自己的知見達不到,就心生懷疑和疑惑,使多劫善根因疑惑而喪失,不能究竟親自獲得實際利益,這實在是悲哀啊。
掐珠念佛這個方法,只適用於行走和站立這兩種時候。如果靜坐養神,由於手動的緣故,不能夠安神,久而久之就會受病。這個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非常適宜。只是臥時只適合於默念,不可出聲念。如果出聲念,一來不恭敬,二來傷氣受病。這是要切記切記的。
(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皆法菩提心,同生極樂囯。 🙏🙏🙏
感恩分享 南無阿弥陀佛 🙏🏻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有所得為方便)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知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應為如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何以故?憍屍迦,於當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聞他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心便迷謬退失中道。”時,天帝釋復白佛言:“雲何名為相似般若波羅蜜多,而名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於當來世有諸苾芻,不能善修身戒心慧,智慧狹劣猶如牛羊,為諸有情雖欲宣說真實般若波羅蜜多,而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雲何苾芻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謂彼苾芻為發無上菩提心者,說色壞故名為無常,說受、想、行、識壞故名為無常;復作是說: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如是名為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不應以色壞故觀色無常,不應以受、想、行、識壞故觀受、想、行、識無常,若如是觀色乃至識為無常者,當知彼行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來!善男子,我當教汝修學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依我教而修學者,當疾安住菩薩初地乃至十地,當得諸余無量佛法,速入菩薩正性離生,超諸聲聞、獨覺等地。’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依時分想教修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名為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薩乘種性者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當獲無邊殊勝功德。’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作如是說,名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告菩薩乘種性者言:‘汝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從初發心乃至究竟,所有善根皆應隨喜一切合集,為諸有情回嚮無上正等菩提。’憍屍迦,彼以有相及有所得而為方便作如是說,名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41卷
復次,憍屍迦,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我當具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覺一切法一切相已,永斷一切相續煩惱及諸習氣’,不應住‘我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妙法輪作諸佛事,度脫無量無數有情,令得涅槃畢竟安樂’。何以故?以有所得為方便故。--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80卷
真正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為方便)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雲何宣說真正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佛言:“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宣說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是名宣說真正般若乃至佈施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04卷
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凈若不凈。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凈不凈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凈與不凈?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49卷
復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常若無常。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樂若苦。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我若無我。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般若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凈若不凈。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凈不凈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凈與不凈?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49卷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著有所得、不著無所得,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雲何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若無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雲何當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佛言:“善現,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非住有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亦非住無所得中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從一地至一地漸次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現,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故,無上正等菩提無所得故,能行般若波羅蜜多者、行處、行時無所得故,此無所得法亦無所得故。善現,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乾隆大藏經第1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61卷
🙏🙏🙏🙏🙏🙏🙏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老师的开示,阿弥陀佛🙏🙏🙏
感謝靜雅師兄慈悲,🙏🙏🙏,聽了心裡又感動又歡喜,也知道該如何時時刻刻養護自己的蓮花,不敢懈怠,但願我往生時,能得佛陀慈悲接引西方。阿彌陀佛🙏🙏🙏
對於那些正在閱讀此消息的人,如果您遇到麻煩,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永不放棄。 祝您健康,成功和幸福。
感恩🙏🙏
南無阿弥陀佛🙏🙏🙏
感恩!阿彌陀佛🙏🙏🙏
感恩师姐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分享❤
感恩靜雅師兄分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靜雅師兄慈悲🙏🙏🙏
perfect !!!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必定要多做善事行善積德,對人對事一定要寬容包容,待人柔和,和氣慈悲。也要愛惜自己的精神,盡心行善,廣積陰德,時時存善念,常常做好事,就能趨吉避凶而得到福報,就能改變命運。
有心寬厚待人,遭到譏笑侮辱,要忍讓。不能忍,所修的功德都會被燒光。
韓琦無錢濟人,便捐衣飾,後做丞相。應秀才賣田救鄰婦命,後做尚書,子孫科甲。朱軾家貧教學,捐束修三千,後三子顯貴。
宋代朱熹曾述:「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
1.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籠統;態度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視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和災難的可怕,不可以意氣用事;遇到有利益可得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應得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孔子說:「忍不住一時的氣憤,衝動行事,忘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乃至於連累父母家人,這豈不是迷惑糊塗的行為?」
3.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然後心志才會有定向;心志有定向,然後心才能靜下來,不會妄動;心不妄動,然後才能隨遇而安;能夠隨遇而安,然後才能思慮周詳、處事精當,能夠思慮周詳,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
4.別人學一次就會了的,我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的,我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這樣做,雖是極笨的人,一定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一定會變得堅強。
(學習,透過不斷的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個性,甚至改變一生!)
5.孔子說:「真正有仁德的人,想要自己立足於社會,就會顧慮到別人的利益,協助別人也能立足於社會;想要自己將來通達有前途,也會想要幫助別人也通達有前途。能就近取自身為例,為別人設想,可以說是行仁的路徑與方法了。」
(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進一步做到「己之所欲,施之於人」,誠所謂「兼善天下」是也)。
6.老子
能夠瞭解別人是「智」,能夠瞭解自己是「明」。能戰勝別人的,可以稱得上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的私欲、妄想,才是真正的「強」者。能夠知足的人是真富有,能夠勤行不懈的就是有志氣。能與道相處而不失(不背離道的根基),以道為處所的人,將與道長存;身體雖死亡而道(精神)能長存者,才是真正的長壽。
(誠者,無自欺也。能坦誠的面對自己,內心清楚明白,故明。)
墊起腳跟,想要高過別人,反而站不穩;跨大步伐走路,想要快過別人,反而走不好;好自我表現的不見得高明;自以為是的,反而無法彰顯自己的重要;喜好誇耀自己功勞的人,反而無法建立大功;喜好炫耀自己的才能,志得意滿的人,反而無法保持長久。……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有道之士是不會做的。
了解天地萬物運行和演變的道理,都是依著循環往復的規則,叫做「明」。不了解這個規則,任憑私心胡亂作為,輕舉妄動就會出亂子。
過分追求視覺的享受,將會造成眼花撩亂,甚至視覺遲鈍視而不見;過分追求聽覺的享受,將會造成聽覺不靈,甚至聽而不聞;過分追求味覺的享受不知節制,將會造成味覺的傷害,甚至食而不知其味;如果沈迷於騎馬打獵,追逐鳥獸,會令人狂野放蕩心神不寧;有了難得的珍寶財貨,就得時時提防被偷被盜,因此日常生活處處受到限制防礙。因此聖人但求安飽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本性的天真。
所以過分的愛名愛財,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珍寶財物收藏豐富,一遇天災人禍損失必定很嚴重。知足者不貪,自然不會受到侮辱;行事有節制,知道適可而止,沒有僭越之舉,危險就不會發生,能這樣生命自然可以保持長久。
處理難事要在容易時著手;做大事,要在事情剛剛開始,還是很細微的時候著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是從細微的做起。
(把握時機而為,必將事半功倍,否則,易者漸難,細者漸大,難矣!)
求學是一天一天的增加學養的深度,求道是一天一天的減少欲念、妄想。
(求學是希望增加知識才能;學道是學習明理,理得心安)
7.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應當警惕防備:少年時,血氣未穩定,發育尚未完全,應當警惕防備的是色慾;壯年時,血氣正剛強,應當警惕防備的是好勇鬥狠;到年紀老了,血氣已經逐漸衰頹,應當警戒防備的是貪求務得。」
8.孔子說:「如果放任自己依據個人的【利益】來行事,必將招致很多怨恨。」
9.孔子說:「在路上聽到的消息,未經求證,就在路上傳播的人,是背離道德,自棄於道德的人。」
10.心裡確實有這個念頭,誠心誠意努力去做,雖不一定符合目標,但距離理想也就不遠了。
11.不欺人是存心忠厚,不被人欺是聰明,不自欺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才是大丈夫。
12.有錢人,可以用財富來裝飾他的房子;有德行的人,則是用美德來潤澤自身,因為內心坦然寬大平和,身體自然舒泰安穩。
13.所謂「修身在於正心」的意思是說:憤怒的時候,心就不平正;有恐懼的時候,心就不平正;有貪圖愛戀的意圖時,心就不平正;有憂患的時候,心也不得平正。
14.俗話說:「人們通常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缺點,也不了解自家的禾苗已經長得很碩大。」
【中庸說:心有所偏,則不得其正,當然見不到事實真相。】
15.孔子說:「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
(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16.孔子說:「朋友有不對的地方,應該誠心的給予忠告,善巧的將他導入正軌,如果不能接受就要停止,暫時不要再勸了,以免自取其辱。」
(規過勸善,乃朋友之義)
17.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五十歲以後學易經,把易經學通之後,人生就不會有大過了。」
18.孔子說:「立身處世能夠自我反省,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別人的過失盡量寬恕,自然就能遠離別人對你的怨恨了。」
(君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19.孔子說:「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就會壞了大事。」
20.孔子說:「不會因為這個人有過失,就忽視他有道理的言論。」
21.孔子說:「若遇到行仁的事,應當勇於承擔,率先向前,不必謙讓給老師。」
22.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選擇好的榜樣來學習;不好的,就作為自我反省,改正的借鏡。」
23.魯哀公問孔子說:「你的學生當中哪一個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顏回是最好學,他從來不把怒氣發在無關的人身上,並且不會犯同樣的過錯。」
25.孔子說:「晏嬰(晏子)善於與人相交,他和人相處越久,對人越恭敬有禮(敬意不衰)。」
26.孔子稱讚鄭國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乎君子為人的道理,立身謙恭有禮;對長官誠敬謹慎;有恩惠於民,使人民生活安定,各得其養;使用民力能合乎時宜(不能影響農民的耕作)。」
27.孔子說:「多聽別人說,把你覺得有疑問的保留在一旁,其餘的部分也要謹慎的說,這樣過錯自然就減少了;多看別人做,把你認為有疑問、不安的地方放在一旁,其餘的部分也要謹慎的去實行,能這樣做,就很少有後悔的事情了。」
28.孔子說:「言辭,只要能通順的表達意思就够了。」
29.以不合理的言辭待人,別人也會用不合理的言辭來對待你;財富如果以不正當手段奪取,也會以不合理的方式揮霍一空。
30.有仁德的人,運用財物幫助他人,自然得到眾人的擁載。
書名:四書、老子
書名:群書治要
周公對兒子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對老臣舊友,如果沒有惡逆等重大罪過,就不要遺棄他。不要對人對事事要求做到完善無缺。」
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
君子遭遇困頓險厄時,應以節儉為德來避免災難,不要以追求利祿為榮。
孔子說:「君子致力於說話慎重,而做事敏捷。」
君子講究實行,不多言、不空談。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過於自滿,享樂不可沒有節制。
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言行有四個準則:一是遵循志向的過程中,不忘仁愛;二是運用智能時,不忘道義;三是恪盡職守時,不忘忠誠;四是開口說話時,不忘信實。能謹慎遵守這四個準則,終生不忘,名譽和功業自然會隨之而來,就像身形有影子相隨,聲音發出會有迴響一樣。
謝謝師兄的開示和鼓勵,阿彌陀佛
請求師父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的陪伴及提醒。。守护众生、守护爱。。才得以念佛、不退转。。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的分享
Thank you so much Master Jing Ya🙏
師姐,我曾在靜坐时看到了一个蓮花坐驾現在我眼前,蓮花坐驾金光闪闪,阿弥陀佛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莲花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信愿。众生信愿净土,极乐世界就有朵莲花,品种是功夫浅深有所变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四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与等觉一样,但还是一位道道地地烦恼极重的凡夫位。所以妙不可言,唯独阿弥陀佛净土有此特设。其他佛国土只有实报土与常寂光土,下两土是进不了的。阿弥陀佛
感恩静雅师兄的分享🌷👍🙏🙏🙏
念佛行善修道德。
南无阿弥陀佛。😊
辛苦老師了!好多題目都好難回答!
👍👍👍👏👏👏🙏🙏🙏
🙏🏻🙏🏻🙏🏻
力
南無阿彌陀佛!大德您好,請問:有經典祖語為您的這影片所做的說明做佐證嗎?感恩!
有一事請教師兄,往生時的佛號,可以是以此視頻背景音樂來唱誦嗎?還是一定要是傳統的在喪事時唱的佛號才行?
傳統唱誦總讓我感覺低壓,每天隨此鋼琴音唱誦,也可以算唸佛號嗎?
师兄送往生,最好不要有音乐的佛号,越简单越好,最多有个引罄声,就可以了,阿弥陀佛
念佛不要以外在為標準 以自己放鬆身心的平靜狀態去念 以自己的真心去念為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阿弥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
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