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崔」如何使用夢的力量 | Sadhguru (薩古魯)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2 ธ.ค. 2022
  • Sadhguru(薩古魯)深入探究夢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以神奇的方式在 Tantra (通常被譯為譚崔或怛特羅)中被用來顯化創造。
    #Sadhguru #薩古魯 #tantra #夢境 #解夢
    Sadhguru delves into the nature of dreams, and how they are used in Tantra to manifest creation in miraculous ways.
    原版英文視頻: • How Tantra Uses The Po...
    ***************************
    網上更多影片及博文
    www.isha.sadhguru.org
    Sadhguru 為瑜伽士、神秘家、遠見卓識之士,是一位與眾不同的靈性大師。他的生命和工作引人注目地融合了深刻和實用主義,提醒人們瑜伽是一門當代科學,與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
    Yogi, mystic and visionary, Sadhguru is a spiritual master with a difference. An arresting blend of profundity and pragmatism, his life and work serve as a reminder that yoga is a contemporary science, vitally relevant to our times.
    Sadhguru繁體中文官方Facebook專頁
    / sadhguru.traditionalch...
    Sadhguru繁體中文官方Instagram專頁
    / sadhguru.traditionalch...
    由 Sadhguru 引導的 Isha Kriya 冥想練習
    • Isha Kriya 冥想 | Sadhgu...
    Simha Kriya:一個增強免疫力與肺活量的瑜伽練習
    • 【練習短片】Simha Kriya 一個簡單...
    Sadhguru英文官方Facebook專頁
    / sadhguru
    Sadhguru英文官方 Twitter
    / sadhgurujv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59

  • @chien-mingchou9545
    @chien-mingchou9545 ปีที่แล้ว +36

    讓智慧成長的方式
    在一天結束時檢視三件事
    1.一整天在做些什麼事
    2.有多少次把「我」膨脹到比宇宙還大,有多少次成了長生不死(對終有一死沒有意識)
    3.有多少次徘徊環顧身旁人事物卻沒有絲毫參與感

  • @user-yg4st2ui4b
    @user-yg4st2ui4b ปีที่แล้ว +24

    靈性修行ABC
    我們應知道此生你帶不走的東西,絕對不是「你」,頂多只能說短暫屬於「你的」,其中「身體」和「頭腦」就是你生命終了時帶不走的東西。話雖如此,但如果你希望此生身心健康,或進一步靈性進程,都還是要從「認識人體機制」這一步開始!
    人體是由五大元素組成,即土、水(佔約70%)、火、風(空氣)、空!
    從瑜伽生理學角度,人體可分為「五個身」,其中三個身是屬於「物質層面」,即「食物身(身體 / 硬體)」、「心智身(頭腦:想法、情緒 / 軟體)」、「能量身(電力,在72000條氣脈中運行)」!
    而從瑜伽的角度,一切修行都從「能量身」入手,亦即由「能量」這角度來控管、調整、転化!
    因此,我們應有意識地「補充能量」、「節約能量」、「避免污染能量」、「淨化能量」及「轉化能量」,詳述如下:
    一、如何補充能量?
    1. 飲食只佔約40%來源,其餘70%來自陽光、水、空氣!
    2. 吃東西真正目的是為了「攝取能量」,所以不應以「肚子是否餓」來決定是否進食,而是應以「身體是否有體力」來決定是否進食。
    因此,有時候肚子餓時,其實我們仍然有體力,只是不習慣肚子空、餓的感覺而已,所以就不斷進食!
    然而,每次進食都會耗費身體本來的能量,因為消化食物就是「資源回收」食物中我們需要的元素出來,我們才能接著吸收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所以消化食物資源回收是會耗損我們身體的能量。
    特別是,消化「進化較多的動物」會特別耗損我們的能量,而消化「進化較少的植物或魚類」則沒耗損那麼多能量,因為生命進化愈多的食物,其「編碼程式」愈複雜,我們要消化「解碼」它,愈耗時耗能。
    換言之,進食後是否會昏昏欲睡 ? 就可以知道什麼食物是非常耗損我們的身體能量去消化的 !
    因此,一直進食,看似補充能量,其實耗損自身能量更多,正所謂「得不償失」,其實你會發現,只吃早晚二餐,反而更有精神!
    3. 什麼食物是適合我們身體 ? 你進食後,你的身體反應自然會告訴你它是否適合?
    4. 若能懷著感恩的心情進食,身體對食物消化吸收會更有效率、更完整。
    二、如何節約能量?
    1. 「身體」和「頭腦」的運作,都需要「能量」為燃料,並且加入「空氣」助燃,所以「身體」動作量大,或者「頭腦」想個不停或情緒起伏不定,皆會大量耗損「能量」,同時會加大呼吸量供給「空氣」助燃,長期如此運作模式,呼吸頻率高、心跳血壓也高、身體處於緊繃狀態、身心休息少容易累!
    2. 「身體四肢」和「頭腦」突出於我們身體軀幹外,由二個腋下、二個胯下以及一個脖子,共五個部位來連接,其主要功能是突出於外、感知外界物質世界變化,但是它們的運作會從身體核心軀幹抽取大量能量使用!
    所以應注意減少不必要能量供給到身體四肢和頭腦,只要腋下、胯下、頸部五個點能放鬆,能量輸出少,四肢和頭腦肌肉自然是放鬆的,則大部分能量是保留在身體軀幹內,如此則呼吸緩、心跳血壓低、肌肉不緊繃,可謂達到節約能量狀態,當然不必要的話少說,或必要的話簡單說,也算是節約能量了!
    3. 時時刻刻應「輕鬆攜帶」你的身體,達到身心維持低轉速運作,進入「待機休息模式」或「節能模式」,自然每天睡眠時間就不用那麼長,反而你有更多清醒時間做想做或應做的事。
    4. 同理冥想靜坐時,如何達到身體沒有感覺、腦袋放空,可以從「減少能量供給」或「保留能量於核心」的角度試試!
    三、如何避免污染能量(印記、業力)?
    1. 我們身體就像一座「化學工廠」,我們心理的任何一點波動(包括我們的想法和情緒),都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會在我們身體、心智和能量等三個面向上留下印記(也可稱為業力),這些印記最主要會使我們身體的器官組織扭曲變形,進而影響其功能正常運作!
    假設我們是一瓶乾淨的水,今天你心理起了波動,例如起了負面的想法、起了負面的情緒或壓力,這時好像瓶口滴了一滴髒墨水進入這瓶乾淨的水內,整瓶水馬上就被這一滴髒墨水所污染了,而你的內部組織器官就會一直泡在這些髒墨水中,當然也包括你的心智身和能量身!
    2. 要注意起心動念和情緒起伏所造成污染,別再自己下毒,毒害自己了!
    所以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把能量「全然專注」在事情上,千萬不要又分出「部分能量」,繞到「頭腦(想法、情緒)」上,這樣除了事倍功半效率不彰外,同時耗損能量,又滴髒墨水污染自己身心,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好像有些人做運動時,同時心理卻還在想其他的事,明明應踩油門全速前進,卻又一直踩剎車,不僅浪費汽油,又耗損車輛,如此當事情結束,必是身心疲累,想到下次還要做一樣事都會怕,這也是很多人無法自己單獨一人長期維持運動習慣的主因之一。
    3. 同理,沒什麼事要做時,也是「全然專注」地活著,好好一呼一吸,內觀體驗這地球上最精緻、最進化的人體機制,而你那小腦袋一大堆的虛假創造或幻想假象,與造物者所造之物,跟本不能比,因為你連視為渺小但卻精細的螞蟻都造不出來,多專注地欣賞造物者所造之萬物,包括自己、花花草草、藍天白雲、山山水水,少看人,因為容易勾起我們的一堆成見和情緒,百害而無一利。
    4. 身體記憶能力超強,好像我們吃香蕉後,也不會變成猴子,還是記得維持人體的型態!因此,宜減少不必要的外界直接或間接的身體接觸,例如別人使用過的東西,特別不要有複雜的性関係,會留大量記憶在我們系統內,使我們無法定靜!
    四、如何淨化污染的能量(印記、業力)?
    1. 瑜伽五大元素淨化!
    2. 利用大量勞動、運動、瑜伽等來「開大火」加速燃燒印記,淨化身體、頭腦和能量三個物質層面!
    3. 特別利用瑜伽扭擰「身體核心臟器」,甩掉燃燒「更深層」的印記,恢復主要臟器功能,徹底擺脫慢性病!
    五、如何転化能量?
    1. 透過前述「補充能量」、「節約能量」、「淨化能量」等執行,身心基本上是可以健康的!
    特別是,若身體能保持強健狀態,除了可提升「補充能量」時的吸收效率,同時在身心其他運作時也會更有效率而更「節約能量」,因此多運動是很重要的。
    當然「瑜伽」是上上之選,必竟真正傳統瑜伽強調從「食物身」和「能量身」下手,因此瑜伽可以重新「校準」調整我們的身體和能量系統,可謂直指核心,何必捨近求遠!
    2. 除身心健康外,修行人則要再「轉化能量」,也就是「收攝這些飽滿和乾淨的能量」,進入七大脈輪,由海底輪開始,隨著能量精煉純化程度,循序漸進、慢慢一関一関往上面的脈輪突破!
    六、小結
    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修行也是如此,先要求身心平衡,搭好人生舞台,才能毫無顧忌地全然投入盡情揮灑人生!
    也別忘了老人言「先保平安,再求添福壽」,不管路途遠近,腳步始終要踏實!
    本文網址: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575631

    • @j1883ify
      @j1883ify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反了,連「你」都沒有了,何來「你的」。

  • @user-user-user-user-user-888
    @user-user-user-user-user-888 ปีที่แล้ว +23

    我有過清醒夢確實如薩古魯所說在夢中完全知曉事物的一切細節 知曉後便能依照其原理操縱 甚至連時間流速 歷史次序 次元 等等 都可以
    這讓我對於夢境與現實的關係有更深刻的體悟
    如其所說 本質相同 差別只在於相對
    當"我"認知自己在哪 該時空就會被作為"現實" 反之則認知為"夢境"或"歷史"
    我認為這部影片的內容對於沒有體驗過此事的大眾來說 無法全然的理解

    • @bqb1127
      @bqb112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有一回睡前冥想 可能能量比较足 可以觉知到梦 念头生起 下一秒念头就成真 但是潜意识根深蒂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做梦 你也不能变出那个画面来 那一次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课 只能是“是” 你有什么就会变出什么 想美女变美女 有恐惧变恐惧 你觉得不可能就变成不可能 (梦就是白天记忆 经验 欲望的残留 编制出来的故事 根据欲望的侧重 故事导致就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完全就是白天思维的衍生 我也第一次意识到梦也会受我潜意识的局限 和白天思维运作没什么区别)

  • @user-iy3px7ys1l
    @user-iy3px7ys1l ปีที่แล้ว +28

    存在,是相對性
    在夢裡,夢如此真實
    而醒來,發現原來是一場夢。
    在清醒時,情緒與念頭如此真實
    而在「存在本質」面前,情緒與念頭只是幻象。
    而當一切都靜下來,在「物質」面前,
    這個觀照者,生命的出現,是最大的奇蹟

    • @woodwood8577
      @woodwood8577 ปีที่แล้ว

      我好像懂了,又好像啥也没懂。可否更进一步解释?

    • @user-iy3px7ys1l
      @user-iy3px7ys1l ปีที่แล้ว

      @@woodwood8577 哪句話不了解?

  • @user-yg4st2ui4b
    @user-yg4st2ui4b ปีที่แล้ว +12

    一萬五千年前的Shiva濕婆 & 二千五百年前的Buddha佛陀
    印度聖哲蕯古魯Sadhguru說,採佛陀的修行方式,是需要好幾世的功課,才能成就,因為佛陀走的是一條「覺知」的路,是一條設定好的漫長路程,因為它訴諸於「頭腦」的邏輯,符合科學、非常有效,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清楚可見每個里程碑,但一輩子可能不夠,故有轉世或再投胎繼續修行的必要。
    在修行路上,首先還是要先了解一下「人體機制」,從瑜伽生理學角度,人體可分為「五個身」,其中有三個身是屬於 「物質層面」,即「食物身 (身體、硬體)」、「心智身 (頭腦、軟體」、「能量身 (電力)」。
    知道人體機制後,就很容易了解世界上各種修行法門的「入手處」或「著眼點」各自為何?
    印度古聖人很特別地提出了「業」的概念,因此修行中,如何面對業、處理業,則顯得格外地重要。
    基此你這輩子如何控管好你的「頭腦(念頭和情緒)」,不造「新業」是個重點,就好像有些宗教團體苦口婆心勸世「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處理已經存在累世那麼龐大的「舊業」,而它就的確就緊緊地黏在你的「身體」、「頭腦」和「能量」三個面向上!
    其實,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Buddha生長於印度傳統信仰環境中,而這些信仰乃深受一萬五千年前的Shiva濕婆所影響!而印度傳統修行法門最重要就是瑜伽,其又被聖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經」歸納出「瑜伽八肢」方法!
    其中,包括被視為「火層面」的前三肢:禁戒(Yama)、律儀(Niyama)、體位(Asanas),具有「淨化力」!
    為什麼這前三肢被歸類為「火層面」,又說其具有「淨化力」呢?
    因為,透過這三肢方法,可以「燒掉」舊業,「淨化」你身體、頭腦和能量 。
    特別是利用第三肢「瑜伽體位」動作,開「大火」加速燒掉龐大的「舊業」,而不是只在「念頭」上下功夫,不造「新業」而已!
    因此,不欠「新債」固然很好,但是那麼多的「舊債」也還是要還,「瑜伽體位」就是加速還債的有效應對方法!
    另外,被視為「光層面」的後四肢:內攝(Pratyahara)、專注(Dharana)、禪那(Dhyana)、三摩地(Samadhi),具有「開悟性」!
    最後,第四肢呼吸控制(Pranayama),被視為連接「火」與「光」的中間過渡步驟!
    很明顯地,佛陀在修行路上並沒有強調第三肢「瑜伽體位」的方法!
    今天印度聖哲蕯古魯Sadhguru只是提供修行者一個選擇:
    你是要做瑜伽體位開大火加速燒舊業,早點成就,提早終結這不斷重覆人生的輪迴呢?還是你願意多花幾輩子的時間,專注在念頭下功夫不造新業,而同時開小火慢慢處理你的舊業,晚點成就,同時繼續重播人生酸甜苦辣的體驗呢?
    不論那個選擇,方向都是對的,只是入手方法有點不同而已,但都系出同源,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對錯,端看每個人的「自由選擇」而已!不過這也正是你跟一般傳統佛教修行的人,不大好溝通印度聖哲蕯古魯Sadhguru修行方式之原因所在!
    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Buddha側重由「頭腦」或「心」下手,而得知「心經」為何如此重要了,然眾生的心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才有人說:「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因此佛經那麼多,用來應對一切心!
    一萬五千年前的Shiva濕婆(Adiyogi第一位瑜伽士)更側重「身體」和「能量」下手,而得知「瑜伽體位」的重要性,事實上「身體」的回饋,確實比「頭腦或心」的回饋,來得簡單可靠!
    易言之,掌握一個千變萬化、想法疑問一堆的「頭腦」或「心」容易呢?還是掌握只有114個脈輪的「身體」和「能量」容易呢?
    也許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所在印度農業社會中,一般老百姓日常體力勞動量大,而真正有錢有閒的人也不多,再加上當時傳播及聯絡工具水平問題,佛陀真有心也恐難向「忙於三餐而無暇他顧的廣大平民百姓」去強調或推廣那講究精準、複雜和投入的「瑜伽體位」修行方法。
    但到了如今的工商業現代社會,佛學大師南懷瑾曾說,現代出家人活動量少,不像以前要大量勞動,或是練功夫強身等語。
    其實,現代人比古人要有錢、有閒、有條件來修行,可惜偏偏身體都不夠強健靈活。既然時代變了,該是重新動起來的時候了,也是每位不斷來投胎修行人嘗試「瑜伽體位」的契機到了,快把修行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瑜伽體位」給完成吧!
    本文網址: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673253

    • @c24555
      @c24555 ปีที่แล้ว

      約30000年-10000年前:原始宗教出現,同時間為了狩獵,狗成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
      約前13000年:克洛維斯文化在北美洲出現。克洛維斯人被認為是通過白令海峽最早到達新大陸的人類。
      約前12000年-前8000年:人類中石器時代。發明並使用弓箭,細石器廣泛應用,狩獵業發展。
      約前10900年:新仙女木事件在北美洲發生。大多數的更新世巨型動物群滅絕,和克洛維斯文化迅速的滅亡。

  • @user-li2um5uw2w
    @user-li2um5uw2w ปีที่แล้ว +29

    今天,非常非常幸运的是,我参加了萨古鲁线上内在工程!

    • @lindawu710
      @lindawu710 ปีที่แล้ว +1

      恭喜你!

    • @user-li2um5uw2w
      @user-li2um5uw2w ปีที่แล้ว +1

      @@lindawu710 非常感谢鼓励!

    • @zcytf15
      @zcytf15 ปีที่แล้ว +2

      太棒了

    • @user-ul8zw7kp9x
      @user-ul8zw7kp9x ปีที่แล้ว +1

      請問 是參加進階 課程嗎 進階有中文翻譯嗎, 是上香巴維大手印嗎謝谢

    • @appearzlightmoon6606
      @appearzlightmoon6606 ปีที่แล้ว +1

      👏👏👏

  • @krisfang8772
    @krisfang8772 ปีที่แล้ว +1

    感恩一切的發生!

  • @pheobe222
    @pheobe222 ปีที่แล้ว

    太感恩了❤

  • @cloudxi398
    @cloudxi398 ปีที่แล้ว +13

    薩古魯是我至今所見過最有智慧的哲人宗教家。
    他的所有智慧是生命的總和,
    比孔子更廣闊,比佛陀更易理解,比西方宗教更人性。
    我唯一不會特別想投入的是-他所說的去追尋生命的狂喜感受。
    (我相信這會提高創造力和幸福感~)
    有可能是我薰染儒釋道成長而安於中庸平常淡泊的久長...

    • @tunyrovi
      @tunyrovi ปีที่แล้ว +10

      薩古魯曾經說過,快樂就是平靜,所以你的平常淡泊和薩古魯說的生命狂喜其實是一樣的。

    • @user-nf3ix7ze2k
      @user-nf3ix7ze2k ปีที่แล้ว +6

      他說的狂喜 你有上過內在工程嗎? 更理解後 真的會狂喜
      不是對於喜悅的追求,而是來自於生命本質就是喜悅的
      你上過內在工程後,就會理解了

    • @cloudxi398
      @cloudxi398 ปีที่แล้ว +3

      @@user-nf3ix7ze2k
      生命的本質應該不是喜悅的 !
      不然我們就會帶著笑聲誕生。
      只是人可以去建構屬於自己的內在品質 !
      生命便會成為很好的土壤,會滋發出更多智慧與生機,使個人及觸及你的生命與環境都帶來好的方向。

    • @queenses99
      @queenses99 ปีที่แล้ว +10

      saguru所说追寻生命的狂喜的意思,并不是所谓的感受到幸福 快乐 喜悦或极度开心,而是内在的平衡到了一种境界 思维与及身体里的一切与大自然和宇宙达到平衡的点时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犹如新生 每一时每一刻你都是无法想象的平衡,他不是一种感受 他是一种体验 让你能体验到生命其实只是纯粹的“存在”。

    • @cloudxi398
      @cloudxi398 ปีที่แล้ว +3

      @@queenses99
      這樣就很合理了 ! 身心靈平衡-離苦得樂。
      不用枯槁的生活,而是享受生命-最好可能性。

  • @user-iv9ct5ym7z
    @user-iv9ct5ym7z ปีที่แล้ว

    Thank you.

  • @xxxxkit
    @xxxxkit ปีที่แล้ว

    Namaste

  • @xiujhenwang1406
    @xiujhenwang1406 ปีที่แล้ว +2

    两种人生:纯粹地活着;和 有梦想地活着。
    二者都不容易,
    在人类社会被拖进邪恶的沼泽里,很难有纯粹的地方生存;
    几乎人人都有梦想。
    一真的梦想是祈祷【每个人的梦想是对自己和社会有利,而不是害人害己!】
    实现一真自己的梦想,方法是用佛的哲理【32个字】,改变人们旧的思维模式。
    有佛在,一真信心百倍!

  • @kjk7817
    @kjk7817 ปีที่แล้ว

    確實

  • @irislove369
    @irislove369 ปีที่แล้ว +1

    Large part of the night dream is unfulfilled desire. Creating a conscious dream and manage to function. DREAMTIME, maya. Tantra means the technology of creating. It's relative, not the way as it is with six sensation.learn to laugh our own stupidity. Thank you, sadhguru papa. I am to become a little part of your dream with human beings on earth.

  • @appearzlightmoon6606
    @appearzlightmoon6606 ปีที่แล้ว +2

    0:58😢

  • @user-cr4uf2rk3q
    @user-cr4uf2rk3q ปีที่แล้ว

    有甚麼比神通更重要的東西嗎
    自從認識了薩古魯至少我開始對自己的愚蠢心懷感激了

  • @zcytf15
    @zcytf15 ปีที่แล้ว +1

    😂🙏

  • @tinwailo2366
    @tinwailo2366 ปีที่แล้ว +1

    原來世界真的是 泡泡

  • @zengjerry7401
    @zengjerry7401 ปีที่แล้ว

    八分鐘之後的片段是不是別的地方有發出來過啊,既視感好強烈

    • @user-tl2ve9fy9o
      @user-tl2ve9fy9o ปีที่แล้ว

      我記得以前影片有講過沒錯

  • @user-yg4st2ui4b
    @user-yg4st2ui4b ปีที่แล้ว +4

    **業在那裡?**
    假設你生在佛陀還在世的印度,而且你也有機會當佛陀面前,侮辱或毀謗佛陀本人,很明顯你確實已經種了因、造了業了!但請問已經開悟的佛陀,事後真的會成為所謂「冤親債主」,親自來向你討債嗎?
    倘若不會,可是按「因果法則」是宇宙最真實的法則,也就是有因、必有果,那麼「果」在那裡?「業」在那裡?
    事實上,佛教東傳中土後,早已經被統治者或有心人士,刻意利用佛教「業」的觀念,來教化百姓,讓百姓心中有所顧慮,行為舉止有所分寸和保留,如此大家生活可以和諧些,好治理!但是,這會讓人誤會,以為今天別人讓你不開心的事,都是你欠他們的,因為他們是你的冤親債主來討債的,所以你要知錯、懺悔和承受,然而說不定他們是第一次來傷害你的。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負面的副作用,不在此一一詳述。
    因此,在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印度古聖人到底如何定義「業」? 確實是所有修行人應認真去追究的最根本、最基礎的問題,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被人誤了好幾世的修行,同時自己可能也以訛傳訛誤了他人,甚至子子孫孫,一直下去,而成了彼此的共業。
    今有名列印度50大影響力人物的印度聖哲Sadhguru薩古魯出現,他終於把印度古聖人所說的「業」講淸楚了!
    一、例如,你今天罵人,果或業只在你自己身上而已,至於對方會不會因此有業?就看對方是否對你的話「起心動念」來決定!
    假設對方也起心動念了,那麼對方的起心動念,就是他自己造的因,他自己也有業!
    假設他不在意你罵他的話或聽不懂你的話,而不起心動念,則惡業不會在他身上發生!
    二、例如,今天有人突然闖入你家,欲傷你家人的性命,你為了保護家人而情急不小心殺了歹徒,你也沒有造業,因為你並不是事先起心動念、琢磨著要如何殺人,而是不假思索 (重點在此,即沒有過你的頭腦,包括想法和情緒) ,這好像刑法中所謂「正當防衛」的概念。
    三、例如,有敵人無端入侵,軍人為保衛國家生存安全,而作戰殺敵去,也不算造業,這也算是「正當防衛」,但蕯古魯強調手段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度,其實這正好也是刑法中所謂「防衛過當」的概念。
    綜上得知, 真正「業」的觀念,是每個人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即可。你欺負別人,你自己一定受罪,別人受不受罪,別人自己負責,同理,別人欺負你,別人已受罪,但你卻可以選擇受不受罪。因此,每個人都有「絕對權力和自由」去決定因果是否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由任何人來決定的 ! 真的很棒,「天堂」或「地獄」隨時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確實操之在我們自己手中。
    所以,不要再找籍口說,你的不幸是因為冤親債主來討你了,而是要先看你到底如何起心動念,種了什麼因,造了什麼業所招惹來的。若你沒先錯,那麼對方造了業,為何你自己也要搭進去湊一腳,也造業呢? 這好像周遭人都生病了,對你最重要的,不是你也生病去,而是你更應在此時此刻保持健康才是,你說呢?
    PS 1: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轉心向內即是出路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5613?.naver.line.Share
    PS 2:薩古魯談業力:一個瑜伽士關於改變命運的教導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1224?.naver.line.Share
    本文網址:classic-blog.udn.com/chensmu/177827151

  • @TC-ct1dv
    @TC-ct1dv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觀無量壽佛經的十六觀是不是也是譚崔顯化的原理呢🤔

  • @user-fu1dw2fd5g
    @user-fu1dw2fd5g ปีที่แล้ว

    頭香

  • @arounderful1989
    @arounderful1989 ปีที่แล้ว

    the right brain side,the problem of mental,so many body, you know different country,maybe they are few group,they living in Hong Kong and same building with me. New Territories, Allway Gardens,Block C,6-8 floor

  • @norip55
    @norip55 ปีที่แล้ว

    走到樹林作睡夢是否夢中很多女掛起人頭又帶刀?

  • @user-ow4vj1jr8g
    @user-ow4vj1jr8g ปีที่แล้ว +1

    兩年了 好想見你 你到底是甚麼

    • @user-pp5ex9mc2t
      @user-pp5ex9mc2t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说明你可能是他需要的智慧之人

  • @dada-qo9nd
    @dada-qo9nd ปีที่แล้ว

    但是想像回憶,不就變成妄想了嗎?

    • @eluvium_yycy
      @eluvium_yycy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為什麼回憶 你需要定義為妄想? 你可以思考看看 我是在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