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懺公上人教授蒙山施食法02 1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 ม.ค.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26

  • @SorrowlessState
    @SorrowlessState 5 ปีที่แล้ว +4

    感恩懺公上人!

  • @黃騰盛
    @黃騰盛 ปีที่แล้ว +1

    給善知識掌聲按讚啦。善財今見善知識說法如法雷法遍三千大千大世界上下恆河沙緣覺聲聞了生死輪迴到彼岸净。如飲甘露法雨香水海給善知識掌聲按讚。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佛陀有五眼: 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
      菩薩有四眼: 法眼,慧眼,天眼,肉眼。
      羅漢有三眼: 慧眼,天眼,肉眼。
      天神有兩眼: 天眼,肉眼。
      凡夫只有肉眼,一張紙遮住眼睛就看不見了。
      對於第一義諦了義正法不能論斷,那只有擲筊請示菩薩了,「千處祈求千處應,十方諸佛土無刹不現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菩薩決定會告訴你。
      諸佛菩薩會用各種方法度眾生,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南無常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經云》
      「觀世音菩薩。化作三禪初梵王。化人間故。沒梵宮殿。下生王宮。大德龍身。說示天理五行氣變作吉凶法。地沒還天。作春天主。
      觀世音菩薩。化作初禪二大梵王。化人間故。沒天宮殿。下生王宮。火德牛頭。說示地利百藥醫毒助人間氣。地沒還天。作夏天主。
      觀世音菩薩。化作帝釋。化人間故。沒天宮。下生王宮。土德人質。說示人倫心法大道身法五倫。地沒還天。作土用主。
      是三王者成強三才。說人性德。依俗說法。示第一義。皆是觀音大悲應化故。
      此國觀音有緣。末法世中。我法流布。餘佛緣滅。唯存觀音。化益永世。說是語已。三王出現。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說如是。」
      《金剛心陀羅尼經》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四生?造何等業,受形稟命,種種不同?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縱貪瞋癡,行殺盜淫,造諸罪業無量無邊,輪迴相遇,受形非一。
      略說四生,顛倒業本:
      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
      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慾,故墮胎生,人與畜類。本份貪淫,為人豎立;横心貪慾,作畜橫行。
      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
      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為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墮地獄。有德為神,有道成聖人。一切罪福因緣,皆由自心造出。」
      這是解釋成佛須經三大阿僧祇劫。悟後還要起修才能圓滿佛陀的神通與妙用。(明心見性在七住位。)
      藏.通.別.圓。小.始.終.頓.圓。
      藏教是小乘,唯有釋迦牟尼一人成了佛,其他的人僅成聲聞與緣覺;通教僅有三乘共通的十地;別教的佛,要經五十二個位次,要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最後還有等覺和妙覺。
      二乘的「緣起性空」.如果沒有依止「真如心」.則是成為斷滅空。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染心者有六種。云何為六。一者執相應染。依二乘解脫。及信相應地遠離故。」
      (賢首疏:一下。是六麤中第三第四相也。亦是上意識見愛煩惱所增長義。亦是上四相中麤分別執著相也。但麤心外執。與境相應。汙其淨行。故云執相應染也。
      二乘解脫者。至無學位。見修煩惱。究竟離也。
      及下。十解已去。信根成就。無有退失。名信相應。故地論云。地前總名信行地菩薩。無著論中。亦同此說也。此菩薩得人空。見修煩惱。不得現行。故云遠離。非約隨眠以留惑故。故攝論云。若不斷上心。則不異凡夫。若不留惑種子。則不異二乘。又二意留惑。為自他也。此約終教說。若約始教。初地已上。方說留惑。如餘論說。今此菩薩。非直斷四住人執。亦分斷無明住地故。此論下云。「不了法界義者。從信相應地觀察學斷故。」今但為顯人我麤執。故不論彼也。)
      (憨山解:一者這是六粗的「執取」、「計名字」二相。
      這相當於第六意識的見思二惑,所以二乘人及十信位能離。)
      「二者不斷相應染。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漸漸能捨。得淨心地究竟離故。」
      (賢首疏:二下。六麤中第二也。從此至六。又逆配前五意中。此位第五。但執法續生。生起不斷。即是相續義也。
      依信下。十解已去。修唯識觀。尋伺方便。乃至初地。證三無性。徧滿真如。法執分別。不得現行。)
      (憨山解:二者這是六粗中「相續相」,從十信到十迴向。
      從三賢到初地能離。)
      「三者分別智相應染。依具戒地漸離。乃至無相方便地究竟離故。」
      (賢首疏:三下。六中第一。五中第四。以能分別世出世諸法染淨。故云智也。是法執修惑。
      依具下。七地已還。有出入觀異。故於境界。有微細分別。然地地分除。故云漸離。八地已去。無出觀緣境。故於七地盡此惑也。云究竟離。以二地三聚戒具。故云具戒地。以七地前無相觀。有加行方便。有功用。故云無相方便地。八地已上。無相無方便功用故。)
      (憨山解:三者這是六粗中「智相」。
      從二地到七地能離。)
      「四者現色不相應染。依色自在地能離故。」
      (賢首疏:四下。三細五意中。皆當第三。此即依根本無明。動彼淨心。令現境界也。
      依色下。以八地中得三種世間自在。色性隨心。無有隔礙。故云色自在地能離也。以色不自在位。現識不亡。故此位中。遣彼相也。)
      (憨山解:四者三細中的「現相」。
      依八地能離故。)
      「五者能見心不相應染。依心自在地能離故。」
      (賢首疏:五句。三中五中。皆當第二。以根本無明。動令能見。上文云。依於動心。成能見故。
      依心中。以九地中。善知眾生心行。十種稠林。故云心自在。此於他心得自在。又以自得四十無礙智。出華嚴經。有礙能緣。永不得起。)
      (憨山解:五者三細中的「見相」,依九地能離故。)
      「六者根本業不相應染。依菩薩盡地。得入如來地能離故。不了一法界義者。【(※不了一法界義者,就像現今的體佛法師,把第六分別意識當作不生不滅的第八識來教導信眾※)】從信相應地觀察學斷。入淨心地隨分得離。乃至如來地能究竟離故。」
      (賢首疏:六句。三中五中。皆當第一。以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菩薩下。十地終心金剛喻定。無垢地中。微細習氣。心念都盡。故上文云。得見心性。心則常住故。)
      (憨山解:六者三細中的「無明業相」,得入如來地能離故。
      這是詳細的就修行階位以表示出離煩惱的深淺,廣泛的說明「還淨的因緣。)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若人聞是法已。不生怯弱。當知此人定紹佛種。必為諸佛之所授記。假使有人能化三干大千世界滿中眾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於一食頃正念此法。過前功德不可為喻。復次若人受持此論。觀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得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歎其功德亦不能盡。何以故。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此人功德亦復如是無有邊際。」
      因為這部論所說明的一心真如,乃是成佛的根本,若是能信受這個道理而不退怯的話,這樣的人必然一定會紹繼佛種。
      因為十善還是有漏,而這個法只要一念信心,就成就了佛種,所以難以比喻。
      這是聞、思、修的利益,意思是說依循這部論而修,因為稱性的緣故,雖然只有一日夜,也已經是功德無邊。由於無盡的關係,所以要讚說也不能盡,因此總結讚嘆說其功德也不能盡。
      本願念佛人須要了解
      【往生品】
      「如是二輩。名為後生得利劣機。人相有如是等。二種得利。大利益故。諸佛如來往生他方佛土。唯除以自愚痴無智。不知道理。闇昧之心。而忘了解聖教義理。以自為勝。以他為劣。以私智教他人。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入守常護。娑婆世界修行大道。不以極樂住安修行。為其本意。但發弘願。令得往生一心。愚人不堪於此修行成。故爾。不得止。立往生願。彼佛心念。無隔娑婆安養之思。娑婆安養。一通平等。此界他界。更無有差。彼佛心念無隔。念念他之心。何以故。爾一佛眾佛。眾佛一佛法身一體。此佛他佛。無有差別。人間大君。尚無我。而念自念他。心不作差。何況於果滿地如來。梵王果報尚清淨。而天上天下。目不見差。何況於果滿地如來。」
      【降魔品】
      「何為易行著相見魔。無力沙門。於我所說諸教經中。為化愚痴無根之人。任於過去諸佛方便。亦不得止。設方便教。或歸一佛。或一菩薩。或持一咒。持一經句。歸之信之。不依難行。滅罪解毒。方便成路。或有破戒劣根沙門。倦修眾聖真人正道。如渡得船。見之歡喜。悉捨諸佛戒慧道。一向著住此方便道。不知諸佛不得止設纔時方便權假之道。還以此權假方便。為最上法。謂無上路。或作邪思。為我能得一切道人。未見未得最上妙法殊勝妙路。招諸愚人。為彼愚人。設講設會。廣說敷演。而謂此道最勝極妙。唯限此路。眾生成佛。諸餘經道皆是難行。一切凡夫皆是下根。若下根人依難行道。百千萬人中。雖一人。不可有得成佛道。於茲一切魔魅。得便加勢加利。冥成助故。日日長其信心氣。亦日日弘長其邪法流。亦復一切愚人迷俗於功兹得幸大作歸伏。所以者何。一切愚人好惡。惡事。懶於善行。雖如是一切賢聖一切諸佛。已說今說。作惡人者。非是人間。非是佛徒。今過罪害。後生惡趣。生生世世得惡果報。永絕成佛得脫大路。是故捨好忍懶。勤修依戒。依定。依慧。修度。忍難。忍苦。依聖學教。恐罪捨惡。趣向聖道。然今逢此大易行說。不依賢跡。不依聖道。永離惡趣。直得成佛。大慶大喜。皆人此教。於茲即廢諸佛正法。豈唯廢我成佛法。也即廢王法仁義聖道。所以者何。令諸人心深著易行。不知道理。以是理故。親罪親過。親迷親妄。親惡親邪。疏父疏母。疏君疏臣。疏聖疏賢。疏天疏命。
      豈唯是自然廢聖道也。彼邪沙門。見此經知見道人。甚大惡之誹謗。而謂此修行人不知直路。遠迷久惑。留難行道。知見道者難解難入。濁惡世中絕不相應下愚人民。千萬億人於中無迷其一。成就此道。誠可咍之。此邪言流布於世。大遮入於知見道人。悲哉此人不知諸佛設方便旨。諸佛設此方便路意。欲先教之。因是為緣。起信近佛。漸漸增益一切佛種。引入佛道。開示悟入佛知見道。令得成佛。阿難當知。念三寶者。是為至於知見寶處中路舟筏。執此舟筏。還遮寶處。誠可悲之。名非遮此佛知見道。還遮自己念三寶道者。所以者何。或是念佛。或是念法。或是念僧。雖是皆實諸佛說法。是愚沙門所念之心。即邪念故。念三寶法即成邪法。修邪法故即墮魔道。自墮魔道故令他墮魔。自墮他墮皆破佛法。破佛法故破念三寶。豈唯墮魔邪類中也。終墮無間大火坑中。無量無邊大劫數間。受無量苦。永絕佛種。如是愚人誠難治之。三世諸佛。一切菩薩。無有一佛亦一菩薩。不依此經。佛知見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
      白佛言。世尊如是愚人云何得脫魔法魔徒。應還信佛。佛言阿難。如是愚人即止慢心。迴心還思。應當思念。我是愚人。我是惡人。當墮三途火坑之中。但有諸佛。以大慈悲。能設方便。為我等故說此易行念三寶道。令我愚人永離三塗。是尚慶餘應如是我往淨土者。誠不思議我法方便。更不應對他人勝道。如是思求。依我劣根。無由勝道。唯歸如來方便之道。於自他相。無是無非。不遮他道。唯向自身。拂心垢。欲專念誦。則眾魔退去。其三寶現。自無罪亦他無罪。故即成我教。念三寶法。若一念生自勝他劣等者。還作魔行。亦離佛行。諸佛真實知見道。尚謂自勝他劣生慢心者。即為魔道。何以故。此佛知見者。為得作佛耳。非為見自勝他劣生慢心故。何況於為修佛方便劣行尚爾。以自劣為勝於他勝道也。」
      念法身佛非僅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一法,尚有多法亦屬念法身佛,如《佛藏經》:
      「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無質量也)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
      「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以上所錄皆是實相念佛的境界。若佛子悟明心性後,見佛無身根相貌,無一相可得,而隨順眾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號概括事理。」若未見性,動輒便道:「一句佛號概括事理。」便是妄語。何以故?念佛之事與理,二俱未明故。
      所述念佛法門則以權宜善巧之方法幫助行者從有相到實相;乃至部份行者隨其善根慧根因緣,有朝一日得入實相念佛境界,非無可能。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初地菩薩能夠在初地專門去斷除自己的三界貪愛,而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在這上面用心,他反而努力在增上慧學~也就是無生法忍上面去修學,然後發起增上意樂,就是十無盡願,而這樣地地進修;所以初地菩薩能証慧解脫而不修証,繼續往上修學增上慧學。到了三地滿心後,他可以取証俱解脫果而不取証,因為凡是菩薩有四禪八定時,他只要見道,就可以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要;三地菩薩要修學四禪八定,加修四無量心、五神通、修學.滿足,這時由於他在很早以前,一個無量數劫前(七住位)他就已經証得斷我見,斷見惑的功德了,他這時有能力可以取証無餘依涅槃,可以成為俱解脫的菩薩阿羅漢,可是他不要,因為志不在此;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初地時發起增上意樂~發了十無盡願,這個十無盡願發了之後是盡未來際受持的,永遠不捨棄;由於這個十無盡願所持,所以他發起受生願,繼續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陰之迷,因為他知道即使未來世就算忘了這世的修証,只要能再接觸佛法繼續修行,終究還會再悟,還會再修回來。
      為什麼阿羅漢、辟支佛都不敢。為什麼他敢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私的原因,一個是無我無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所以起受生願再來人間。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大悲心的驅策,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這麼多眾生都被那些大小善知識所誤導了,好可憐!如果入了涅槃,不再來受生度他們,他們將來不曉得要怎麼流轉,一不小心又墮入三惡道去了,好可憐呀!因為這個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潤生起受生願,發起十無盡願,這就是他的增上意樂。由於這兩個原因,他就重新去入胎。
      所以三地滿心的菩薩四襌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俱足,他可以修証滅盡定卻不要,因為進入滅盡定中無知無受無想,什麼都沒有,在那裏袛是虛耗光陰而已,不如來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的事;他認為入滅盡定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他不入;他有能力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他卻不要,他要繼續再去進修道種智;可以取証無餘涅槃他也不要,一直到六地証得俱解脫果,而這也不是他要修証的,因為六地的修証本來就是這個東西。在証得俱解脫果後,他再回頭把世俗法和佛法做一個圓融,他所証得的滅盡定是不得不証的,因為在這裏不証滅盡定就無法再往前走了,所以証滅盡定照樣不取涅槃,又入七地,修學無量無邊的方便與善巧。這個方便波羅蜜,他修學滿足後,無法再前進了,這時他就會認為佛法就到這裏終了,無生法忍到這裏就無可再修;而七地的念念滅盡定,心是非常寂靜的,就會被無餘涅槃的寂滅樂所吸引,不由自主在捨報時就會入無餘涅槃。可是諸佛世尊大慈大悲,不會讓他入無餘涅槃,所以在入涅槃前,就現身傳給他「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因為佛的加持,所以他就不入涅槃而進入八地,這樣次第的進修下去直至成佛。
      二乘人是不懂涅槃~他能証得涅槃而不懂涅槃;可是大乘菩薩七住位開始,還沒有証得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時,他就知道有餘涅槃和無餘涅盤;他就知道涅槃是所顯得而不是所生得,它不是本來沒有、後來才生出來的,不是經由修道後才生出來的,它是本來就有。
      佛陀法運為何那麼短,就是比丘【不修智慧.廢深經教】所導致。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復有二事令法毁滅,何謂為二。一.不護禁戒,不攝其心,不修智慧,畜妻養子,放心恣意,賈作治生,以共相活。二.伴黨相著,憎奉法者欲令陷墮,故為言義謂之諛諂,內犯惡行,外佯清白,是為二事,令法毁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嫉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毁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四事,令法毁滅,何謂為四。一.將來比丘已捨家業在空閑處不修道業。二.喜遊人間憒鬧之中行來談言,求好袈裟五色之服。三.高聽遠視以為綺雅,自以高德無能及者,以雜碎智比日月之明畜已。四.不攝三事,不護根門,行婦女間,宣文飾辭,多言合偶,以動人心,使清變濁,身行荒亂,正法廢遲,是為四事,令法毁滅。
      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毁滅,何謂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廢深經教十二因缘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虛之慧,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二.反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王者經典亂道之源,好講此業,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歡喜,因致名聞。三.新聞法人,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四.天龍鬼神不以為喜,心懷悒慼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捨妙法化反宣雜句,諸天流淚,速逝而去。五.由是正法稍稍見捨無精修者,是為五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吾滅度後,有此邪事十五之亂令法毀滅,一何痛哉,若有比丘欲諦學道,棄捐綺飾不求名聞,質朴守真宣傳正經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案本說經不捨正句,希言屢中不失佛意,麤衣趣食,得美不甘得麤不惡,衣食好醜隨施者意不以瞋喜,攝身口意守諸根門不違佛教,念命甚矩恍惚以過,如夢所見覺不知處,三塗之難不可稱計,勤修佛法猶救頭然,五戒十善六度無極,四等四恩智慧善權,咸可精行,雖不值佛世出家為道學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佛說如是,諸比丘悲喜前自歸佛,作禮而去。」

  • @chiaandrew6183
    @chiaandrew6183 2 ปีที่แล้ว

    隨喜 !

  • @陳勝宏-i5r
    @陳勝宏-i5r 3 ปีที่แล้ว

    隨喜功德

  • @張Lily-t7i
    @張Lily-t7i 2 ปีที่แล้ว +1

    觀世音菩薩“醒世”教則:日常生活處事如理如實才是離苦唯一途徑。肉身要進食,人死終結一切用品謂之死亡。

  • @se190120
    @se190120 11 ปีที่แล้ว +5

    感恩分享!功德無量!

  • @wangmichel2424
    @wangmichel2424 5 ปีที่แล้ว

    南無阿弥陀佛🙏🙏🙏

  • @吳芳儀-x2y
    @吳芳儀-x2y 5 ปีที่แล้ว +1

    阿彌陀佛

  • @liangs8580
    @liangs8580 10 ปีที่แล้ว +3

    阿弥陀佛

  • @王啊堂
    @王啊堂 7 ปีที่แล้ว +3

    慈悲度眾。

  • @鍾璋
    @鍾璋 5 ปีที่แล้ว +4

    僧人念誦的《焰口經》,文詞很通俗,但是聽說那召魂施食的梵咒,卻確實是佛傳來來的。我在烏魯木齊時,偶然與同事談論這事,有認同有不認同的,掌印房的官奴白六,原本是大盜流放來的,突然說:“這事不假啊,我曾遇到一大家族放焰口法會,相乘他們忙亂時行事,但是沒有機會,我趴在高樓檐角上,見下面搖鈴誦咒時,有黑影無數,高有二三尺,有的翻牆進去,有的從洞口進去,來來往往,凡是沒有人的地主都擠滿了。等到撒米時,忽聚忽散,忽前忽後,好像圍繞爭搶,並有仰頭接俯身揀的樣子,並且仿佛依稀,形體如輕煙,那形狀有點像人,只是看不清五官四肢罷了。那么鬼還要求食,不信有這樣的事嗎?
    節錄自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 @鍾璋
      @鍾璋 5 ปีที่แล้ว +3

      九十六牛魂:是四川南部劉淨密居士家的女傭聶嫂宿世以前所殺之牛。聶氏:四川人,自出嫁後,常被鬼怪作弄,每年必定發作數次,苦不可言。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二月,幫傭於劉家,忽然生大病,全身起紅疤,痛癢萬分,心中痲癢想要尋死。於是就要外出尋河投水自殺,被大眾攔阻,好像瘋狂的樣子,大唱殺牛之慘歌,聲音清脆成韻,喧鬧不休。
      劉淨密居士前往詢問何故?答云:「老爺寬宏大量,我不是聶氏,是她遠世以前在萬縣為屠夫時所殺的牛。現在來此向她索取性命的,有九十六頭。」
      劉淨密告訴牠們說:「你們真是大胡塗,實在是由於你們先殺她,然後變成牛而被她殺。否則,她為何這麼巧只殺你們九十六命呢?現在忘記你們先殺過她,只記得她曾殺你們,如此輾轉尋仇,名曰苦輪。永遠相殺不休,究竟有何好處呢?」
      牛曰:「若是這樣,我們實在錯了。但我們脖子下,血還淋漓,痛苦尚未停止,由此痛苦而想到來源,生起報復之想。」
      劉淨密說:「這個不難化解。」即命僕人取茶水半杯,持誦甘露咒三遍,叫她喝下去,她的手無法彎曲,說: 「牛的蹄足怎麼能拿著杯子呢?」於是叫僕人為她灌下去。
      才喝下去,高興地說:「真是好神妙之水。」
      撫摸她的喉嚨說:「已經痊癒了!」
      又撫摸她的手說:「蹄已經脫離了!」
      再撫摸她的頭說:「角已經沒有了!」
      慶幸之餘,向著虛空說:「告訴你們,如再叫我牛王菩薩,將不容你了!」
      劉淨密接著為說無明輪迴時痛苦的情況,又讚嘆彼極樂世界的安穩快樂,永免苦輪。並問牠們說:「你們願往生嗎?」
      回答說:「既然如你所說,為何不願意呢!但我們罪障深重,怎麼能去呢?」
      劉淨密說:「你們能發願念佛,欣喜羨慕彼極樂世界,我當為汝等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你們,好嗎?」
      回答說:「很好!很好!但我們長久處於飢餓,願賜一些食物。」劉淨密就答應牠們,即以潔淨的杯子盛裝清水及飯,誦變食咒七遍,灑在竹林中。沒隔多久說:「我們吃得很飽滿」,而歡喜致謝。
      劉淨密隨即於後窗空地,燃香燭,恭請阿彌陀佛,再為念往生咒、《心經》、大悲咒、及佛菩薩名號。
      她說:「你們快看,阿彌陀佛一請即到,高立於窗外,金身丈六,諸位快快收拾,隨佛去也!」
      此時劉妻汪志西在室內,問說:「你們見到淨土嗎?」答曰:「見!」問說:「什麼樣子?」即詳細地說明其所見到的景象,皆符合於淨土經典。
      牠們臨走時至誠的感謝,說:「此番盛意,令我們多世的沈冤,一朝冰釋,我們擾亂她多年,使她常常受苦。如今仰仗阿彌陀佛來迎接,往生西方淨土;聶氏她這個人,還希望您慈悲,勸她念佛,同生西方。他日老爺太太往生西方淨土時,我們一定隨佛來迎接,並將今日念佛功德,奉還自受。」說完後就寂靜下來了。
      不久之後,聶氏醒過來,問她,她說:「我如同在睡夢中到了城裡,走到西街,看見群牛以凶惡的態度朝向我,群牛的脖子下流著血,尤為可怕。正在緊張害怕之間,聽到老爺的聲音,境界忽然改變,平坦的地面及茂盛的樹林,清新雅緻適合遊玩,忽然聞到飯香逾於平常,群牛吃飯於樹林中,跳舞歡樂。其它的就不太明了了。」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鬼祟,而聶氏也長年吃素了。
      劉淨密於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春天,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這是在出家之前所記載的。(《皆大歡喜》第一集、淨土聖賢錄)
      按:不論善惡不論諸緣一稱佛名佛即現前
      凡夫肉眼雖不能見鬼有五通自能明辨
      救度苦機是佛本願主動平等絕無條件
      願生者生稱念者生有此信心一念即生

    • @莊麗平-f7i
      @莊麗平-f7i 3 ปีที่แล้ว

      阿彌陀佛

  • @隨願-g4i
    @隨願-g4i 2 ปีที่แล้ว

    請問有中文咒文嗎🙏感恩懺公老和尚🙏南無阿彌陀佛🙏感恩慈悲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 @yehyeh1225
      @yehyeh1225  2 ปีที่แล้ว +2

      th-cam.com/video/4kWrsvhtXaM/w-d-xo.html

  • @海印-y8p
    @海印-y8p 5 ปีที่แล้ว +3

    其实按照真言宗来讲,这些手印最好还是用袈裟覆印最好,尤其是 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三味耶 这三个手印。不过忏公这么做也许有他的道理

    • @ectan972
      @ectan972 5 ปีที่แล้ว

      师兄为什么手印最好还是用袈裟覆印最好呢?什么缘故?

    • @wang7139
      @wang7139 5 ปีที่แล้ว +2

      这是教学啊。对象是老和尚的弟子和信众。故开缘

    • @海印-y8p
      @海印-y8p 4 ปีที่แล้ว

      @黃詠倫 还有万一手印打错的话不会伤到众生

    • @sashagan4509
      @sashagan4509 4 ปีที่แล้ว

      不好意思,如果只念经,可是没有什么可以食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