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輕打拚,還是多出去走走?你贊成「Gap Year」嗎?|【你好,世代#6】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ธ.ค. 2024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8

  • @c.l.c.2024
    @c.l.c.2024 ปีที่แล้ว +25

    gap year 的概念是源自西方,台灣人最早的 gap year 的確也是從澳洲打工度假流行起來,那個年代即便是高中跟大學的交換學生都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名額還超級少或幾乎沒有
    而我所認識的有去過澳洲打工渡假、其它打工渡假或其他形式的 gap year 包括 au pair ...等等的朋友,如果他本身精神上就是比較獨立、也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去完當然就還是一樣很獨立,其中有的本來就是高材生、之後工作也順理成章的是菁英階級 ; 而本身精神上非常依賴、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去完一年也真的就還是跟原本一樣
    說真的一年太短,平常出國旅遊一~兩週為的是什麼,gap year 為的也是一樣的
    台灣跟中國一樣屬於極度的勞力密集、太內卷,很多人尤其對gap year 不熟的長輩才會以為一年的時間很不得了,看得太嚴重
    早期有 gap year、自助旅行經驗的人在海外也應該都有發現,台灣人獨自出國的年紀偏大,跟台灣長輩不想讓孩子長大有關,在人還年輕、最有本錢多看看時折損他向外探索的信心,是後來近10年出國的台灣人年紀才漸漸降低的
    其實就算是去玩一年也絲毫沒有變成熟的人也還是可以去啊,想想看,很多西方國家的人是只要工作過了試用期,就直接每年有一個月的帶薪年假,平常可以存的錢也比台灣人多,而台灣人的假期跟薪資永遠差人家一大截,唯一趕上西方的只有通膨物價跟房價,人生中就算多玩這一年真的沒什麼嚴重的

    • @oumeilan
      @oumeilan ปีที่แล้ว

      我們有請過 au pair,這個 program 經常被濫用得蠻嚴重的,唉…

    • @AfraOntheway___
      @AfraOntheway___ ปีที่แล้ว +2

      你講的很有說服力耶,我其實蠻討厭有些人有出國打工就覺得自己比起沒出國的人優越....黑人問號🤷🏿‍♂️
      覺得一個人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格局觀點夠不夠大真的跟有沒有出國經驗沒有直接關聯
      本來就很知道自己要怎麼為自己人生安排的人,出國回來當然會覺得內心更豐滿,更踏實的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對自己不了解,因為大家都說讚才出國的,就只是帶回了很多回憶,但對他的人生與其說是啟發可能更多的是比較(國外的月亮永遠比較圓)
      我覺得去討論一件事情的到底好或壞很容易落入倖存者偏差的盲點,所有事情都是有好有壞,最後到底該怎麼做選擇,都還是回到你對自己有多了解,才能為自己做出多合適的決定

  • @imotion1982
    @imotion1982 ปีที่แล้ว

    很喜歡這一集,三個來賓各自代表不同階段:比較接近XY世代的Gap、出國Gap Year回來的、正準備出發Gap Year的。透過不同階段的想法分享,跳脫Gap Year=出國的表面形式,自然討論出Gap在本質上之於人生階段的意義。很棒!

  • @guan-tingwu2745
    @guan-tingwu2745 ปีที่แล้ว +7

    只能說,有那個環境或資本可以執行gap year 的人,真的要好好珍惜,你是幸運的。
    有多少人在現實中只能掙扎著下一頓飯,或是被家庭因素綁架🥲

  • @MengHuaHung
    @MengHuaHung ปีที่แล้ว +3

    我本來去國外交換是想要休息,結果遇到價值觀差很多的台灣同學,又遇到疫情,那一年整個毀了,憂鬱症加重,回到台灣,也是鬱鬱寡歡很難受很久,我獨自外出跟外國人互動都沒有遇過這麼慘的事情。

  • @huangariel8814
    @huangariel8814 ปีที่แล้ว +2

    謝謝昶維分享這個議題,我是今年的畢業生,也感覺到讀書讀到很疲乏,無法確定未來職業的走向,或許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可能對於不是這個階段的人來說這個話題略為無趣,但對於畢業生的我而言是很感興趣的話題,謝謝三位的分享~

  • @身材過腫男友
    @身材過腫男友 ปีที่แล้ว

    你們講一堆英文單字,我根本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