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LEO:近地軌道,ISS所在的高度,一般指在高度2000km以下。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一高一低的橢圓形軌道,近地點一般為高度數百公里,遠地點為地球靜止軌道為35786km,這是用來進行霍曼轉移至GEO的中繼軌道。GEO:地球靜止軌道,接近正圓的軌道,因為環繞速度和方向與地球相同,因此在這個高度環繞地球的航天器,會持續保持在相對於地面的同樣位置,若在地面往天上看則是會發現一直有一個艘飛船或衛星在你頭上靜止不動。補充霍曼轉移:這邊以一個GEO酬載舉例,在將衛星送入LEO的接近正圓軌道後持續環繞地球等待轉移窗口,窗口時間到時,啟動引擎加速,將另一邊的遠地點提高至35786km,進入GTO,而在衛星繞圈繞到隔壁的遠地點時再次加速,將軌道的近地點同樣提高至35786km,形成一個接近圓型的GEO軌道。此過程被稱為霍曼轉移,最少能夠僅以兩次加速將酬載至目標軌道,是在發射地球衛星時較為減省燃料的作法。如果是非地球目標也能使用霍曼轉移,不過窗口時間較短且對航天器的燃料要求較高,大多都用在酬載需要快速到達目標時才使用(例如載人繞月甚至登陸火星)。霍曼轉移的順序大概是這樣:火箭發射→進入LEO→轉移窗口內進行第一次加速→將遠地點提高至目標高度→等待火箭環繞至遠地點→進行二次加速→將近地點升高至與遠地點近乎相同的高度→霍曼轉移完成
能自動回收真的超厲害
過去在科幻電影看到的現在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真的無語
其實GTO有很多種,而低中高緯度發射的方式又會有所不同雖然已經有其他人講到GTO是一個橢圓的軌道,但GTO最重要的一點是遠地點跟近地點都要在地球低緯度地區的上空(而這也是從中緯度發射的火箭要送衛星到GTO時需要讓火箭最後一節的引擎啟動兩次的原因),這樣衛星或火箭在遠地點拉高近地點進入靜止軌道之後才能確保能夠抵達位於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再補充一下,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unous Orbit/GEO)跟地球靜止軌道(Geosationary Orbit/GSO)其實有所區別,雖然兩者都屬於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圓形軌道,但後者專指那條傾角0度(赤道上空)且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圓形軌道,而前者並沒有這個限制,也就是說,無論傾角是0度、40度、66度,只要是圓形的且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軌道都能算做GEO
期待下一支影片講解GTO VS GEO!
希望多講點太空內容,雖然我就讀航太系,但是太空時事還是需要自己在網路上攝取。而且最近好多消息都讓人興奮啊,好想再多多了解!
太空科技越來越厲害了 好想多了解一下
這次花了$250美元去甘迺迪中心想近距離看獵鷹重型發射 結果當天大起霧啥都沒看到。隔了一週又跑去看獵鷹九號發射這次總算看到了。至於SLS太不靠譜 延宕發射16次 撲空機會太高 又是晚上所以就算了
Space X繼續突破下去
想知道!敲碗!
想看介紹GTO & GEO
Please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GEO and GTO, thanks.
期待下次影片 GTO & GEO,謝謝
謝謝您將許多平常需要爬英文文獻及觀看外國TH-cam 影片才能拼湊的知識,整理濃縮成簡單易懂的影片,除了了解GEO, GTO及LEO,更令人感興趣的是不同高度軌道的應用面,以及SPACE X的企業文化、公司發展過程,及他們與NASA之間的合作模式,及對未來月球甚至火星計劃的貢獻,謝謝。
專業
上網用了兩分鐘 Research你們想知道答案其實也可以去自己 researchGEO: Geosynchronous Equatorial Orbit (地球赤道同步軌道, 這個名字挺 Self-explanatory 的)GTO: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軌道為橢圓型,加速後可達地球靜止軌道)LEO: Low Earth Orbit (低地球軌道, 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 通常用於對地觀測/ 通訊, starlink 也屬於 LEO 上的衛星)更新: 剛發現我沒有回答到問題 😂再看了一下其他來源,通常發射會先把衛星送到 GTO 再到 GEO。這次 Falcon Heavy 是直接到 GEO,不經過 GTO。所以:GTO 是橢圓的,是中轉軌道GEO 是圓形的,是目標非專業人士,有錯漏歡迎更正,謝謝🙏🏻😆
我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的差別
敲碗坐等
想知道GEO,太陽能衛星(能源衛星),謝謝您們
下次把推特 打上去XD
想了解spaceX的推進器回收過程!研發時所發生的事等等
我也想知道
什麼是導彈軌? 和gto 一樣嗎好想知道
Starkink 还是要dish, 如何让快速网络做到移动互联网,是更多的卫星还是与地面基站结合?现在手机直接星链只能发短信。再有卫星信号会不会受天气的影响? 希望将来用手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高速以星链连接,或者汽车之间互联
玩KSP(坎巴拉太空計劃) 可以學到許多各種發射火箭相關的基本知識 推薦給各位
同推雖然看起來很惡搞但意外地非常嚴謹的一款遊戲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想聽GTO與GEO的介紹
期待講解GEO~
一旦 SpaceX 的星艦研製成功,必取代 NASA 的 SLS。
如果綁上3根能不能在相同載荷下讓 core stage 也回收?
很想知道GEO和GTO的区别。谢谢!
想知GEO, GTo
上面看到有GTO GEO LEO 解釋,但還是想看影片XD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的差別
星艦若成熟 是否會取代未來發射任務?
不一定,有句話叫「殺雞不用牛刀」,如何載荷不大,用高載荷火箭成本太高。
@@choilaushiu8809 其實starship的發射成本“理論上”是比獵鷹1號跟電子號等小型火箭還要低,因為它是全回收,所以即使大小差了十幾倍,所以starship仍然是第一選擇,前提是SpaceX可以多次全部複用starship
鋼彈裡軌道電梯或者軌道彈射裝置比較有可能吧,省成本很重要
@@choilaushiu8809 也不一定,Starship最大優勢是整台上去,整台降落,除了消耗的燃料,接近沒有損失,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獵鷹的第二節不能回收)。再者一台衛星不夠成本效益,還可以集運
GEO GTO有啥不一樣呢?
火箭是否有回收次數限制?哪裡可以查到相關資料?
不知道多久後才會在近地軌道建立維護船塢 用來維修衛星以及組裝地球發射出來的太空船組件。隨著人類探險的腳步,往越遠的太空目標前進,越是需要越來越大型的衛星跟太空船設備。所以到一定程度一次無法完成的,便需要在太空組裝再做啟航。然後接下來便是太空採礦計畫開始......
想知道
长征5的载重是25公吨, 想要载人登月还是任重道远。
給獵鷹重型秀的時間其實不長了,星艦系統成功後,它的定位就相當尷尬了。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有什麼差別
好!來做一集!
想知道兩個軌道的差異!(或許可以用短影片呈現)
近地轨道是180km高度,同步轨道是2000km,目前现役的最大运载火箭是美国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同步轨道有效运载28吨,第二名是长征五号B,荷载25吨,欧洲航天局还有一个20吨的,其他的火箭和这三个差距就比较大了,这视频连基本的轨道都没说清楚,目前猎鹰九号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8吨,和上面的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送物资比较合适,但是送太空舱,望远镜动力就差点了。
我想聽spaceX技術發展史
星舰星舰~~
sls带的那个日本登月探测器已经失联了。
想知道 LEO、GEO、GTO、GTR 有什麼差別~~
好👌
现在是两个Booster。有没可能四个booster加一个core?😅
应该可以,但NASA还未需要这样大推力。因为中国长征6A火箭就是四个助推器,即你所说的四个booster加一个core。但SLS已是史上第一大推力,还要再加码?那就要上火星了。
想了解GEO和GTO的差異,感謝
一个近地轨道180km,一个同步轨道2000km
👍👍
人類一步一步的走向 戰錘40K的世界觀了
星艦!Starbase!
能不能绑4个booster😂?
想知道❤
那輛發射出去的 Tesla,真正是人類史上的唯一搞怪任務,呵呵!
Artemis的SLS火箭有可以倒退回來的部件嗎?
像獵鷹九號第一級那樣降落?不能。SLS第一級火箭的 RS-25火箭引擎不能重覆點火,熄火就不能再點火,不能像獵鷹九號降落時多次點火。
@@catchnkill 那 RS-25在发射完之后是让其落入大气层烧毁,还是用类似返回舱的形式安全落到某处,以便以后重复使用呀?
@@lingstein3500 掉入大海,没了,不会重用。RS-25没错是能重覆使用,但也要安全降落方法,以前是安装在穿梭机上,随穿梭机降落机场跑道,没有穿梭机就只能掉进大海了。
坦白講:一個公司可以對付一個國家嗎?
✌️
想知道GEO跟GTO
好👌 找個機會來聊一段!
doge-1卫星讲讲有啥意义 谢谢老师
GEO跟GTO的差別在哪
想知道腦機界面是不是可以靈魂抽取🤩
腦機就是動物的腦跟機器連接,不是把意識植入到機器(其實這是偽科學,而科技就是指科學技術的合集,所以不能以科學角度證明靈魂存在的話,有關靈魂的科技是不會出現)現在腦機需要一個接收腦波的儀器,把它造成晶片植入腦部,之後再發展出可視化的畫面,那個可看見的畫面就是介面的意思
晚了几天发表重猎的影片,就只能称为现役第二强火箭了🤣
當有人遇到挫折時,我總是會推薦SpaceX 的How Not to Land an Orbital Rocket Booster這部影片。人總會經過失敗,但是從中學習並改進才是真的。但是負面一點來想,有錢人家的孩子,失敗的耐受度與規模都會比較大。QQ th-cam.com/video/bvim4rsNHkQ/w-d-xo.html
想知道如何可以樣孩子(現在 3歲) 學習、參與太空科技行業🙂
丟一本高微讓他自己啃
想知道+1 感謝
也談談碳足跡好不
中國人!25年要發射全世界最強大的火箭!近地150的載重!月球載重50噸?火星25噸能力!把美國甩開一大截⋯⋯
想知道那台特斯拉跑車飛去哪了?
那台車已經成為太陽系裡圍繞太陽的一個物體了,可以搜尋 "Where is Starman" 就能看到它的軌道以及星空中的位置。
星艦艦隊
留言!想知道!
星艦龍飛船有消息今年底有機會升空,目前 SpaceX 並沒有很確切的消息
講稿內容好像很大部分都直接來自泛科學網站同內容同主題的文章。對有興趣的事情總是容易記憶很深(驕傲臉)原本沒有太大的興趣,後來因為SpaceX而成為火箭迷、太空迷!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火箭的震撼吧!期待預告中的超級重型首飛能在12月順利進行!
太空系列很多都是與 「Easy天文地科小站」合作,他們內容專業又有趣!
geo +1
如果透過一個私人公司!美國政府背後支持!利益關係?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大家等著看嗎?
多發射幾次太空火箭,馬斯克買推特賠的錢就賺回來了吧
想知道+1
拜託,這間是美國國防部隸屬的太空公司,上飛彈是早晚的事。
所以真的可以不用管那些小國,用心給spacex多些資源,把各種武器放上去就行了
谁能可以评论马来西亚的科技发展。
關於spaceX這種私人企業 幾近掌握人類太空科技的最前端技術,其實我是有些駭怕的。
并没有,他们家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只有亚洲媒体在捧他,英文媒体反应都很普通
@@wwsunmoon 喔,能回收第一節火箭的技術不算是突破性的技術喔?那能介紹幾個SpaceX做不到的突破性技術嗎?
@@omarlin777 不用理他 光是可回收的技術現在就是只有美國有 再給中共幾年也許他們也能做到 重點是現在中俄兩國都做不到 英文媒體的確不會太主動去報導他們的新聞 但是第一次回收完成的時候轟動不亞於阿波羅計畫的時候
@@omarlin777 你觉得做出可回收塑料袋比普通塑料袋能有多少突破?他们现在的技术也就是在冷战时期的技术上修修补补,还妄想去火星。我告诉你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尽全力研究都制作不出来能穿着活着去到火星的宇航服都做不出来,他这个小破公司还能做出来?
其實美國的國防航天一直都是包給私人企業做啊,只是這次比較徹底。那你怎麼不說人類最尖端的化工,電腦,生物技術都是私人企業擁有的...
我還以為是可以直接用來打仗的太空武器譬如為阻止烏俄戰爭用太空武器來狙擊斬首普丁早點迅速結束戰爭
如果有關心經濟的話就會看到美國老財團(民主黨)正在全力打壓ELON
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作为人类这种生命体局限太大th-cam.com/video/muh7TgvXz-c/w-d-xo.html
別說甚麼想了解,泛科學的影片我哪次不看
忠實觀眾!!!
人類發射一堆垃圾上太空。
废话好多啊,内容没有新意,都是抄别人的。
未來要在太空上突破所謂軌道限制只能向MS(高達渣古那類)發展
+1
LEO:近地軌道,ISS所在的高度,一般指在高度2000km以下。
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一高一低的橢圓形軌道,近地點一般為高度數百公里,遠地點為地球靜止軌道為35786km,這是用來進行霍曼轉移至GEO的中繼軌道。
GEO:地球靜止軌道,接近正圓的軌道,因為環繞速度和方向與地球相同,因此在這個高度環繞地球的航天器,會持續保持在相對於地面的同樣位置,若在地面往天上看則是會發現一直有一個艘飛船或衛星在你頭上靜止不動。
補充霍曼轉移:這邊以一個GEO酬載舉例,在將衛星送入LEO的接近正圓軌道後持續環繞地球等待轉移窗口,窗口時間到時,啟動引擎加速,將另一邊的遠地點提高至35786km,進入GTO,而在衛星繞圈繞到隔壁的遠地點時再次加速,將軌道的近地點同樣提高至35786km,形成一個接近圓型的GEO軌道。此過程被稱為霍曼轉移,最少能夠僅以兩次加速將酬載至目標軌道,是在發射地球衛星時較為減省燃料的作法。如果是非地球目標也能使用霍曼轉移,不過窗口時間較短且對航天器的燃料要求較高,大多都用在酬載需要快速到達目標時才使用(例如載人繞月甚至登陸火星)。
霍曼轉移的順序大概是這樣:火箭發射→進入LEO→轉移窗口內進行第一次加速→將遠地點提高至目標高度→等待火箭環繞至遠地點→進行二次加速→將近地點升高至與遠地點近乎相同的高度→霍曼轉移完成
能自動回收真的超厲害
過去在科幻電影看到的
現在在現實生活中看到
真的無語
其實GTO有很多種,而低中高緯度發射的方式又會有所不同
雖然已經有其他人講到GTO是一個橢圓的軌道,但GTO最重要的一點是遠地點跟近地點都要在地球低緯度地區的上空(而這也是從中緯度發射的火箭要送衛星到GTO時需要讓火箭最後一節的引擎啟動兩次的原因),這樣衛星或火箭在遠地點拉高近地點進入靜止軌道之後才能確保能夠抵達位於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
再補充一下,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unous Orbit/GEO)跟地球靜止軌道(Geosationary Orbit/GSO)其實有所區別,雖然兩者都屬於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圓形軌道,但後者專指那條傾角0度(赤道上空)且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圓形軌道,而前者並沒有這個限制,也就是說,無論傾角是0度、40度、66度,只要是圓形的且繞完一周所需時間跟地球自轉差不多的軌道都能算做GEO
期待下一支影片講解GTO VS GEO!
希望多講點太空內容,雖然我就讀航太系,但是太空時事還是需要自己在網路上攝取。而且最近好多消息都讓人興奮啊,好想再多多了解!
太空科技越來越厲害了 好想多了解一下
這次花了$250美元去甘迺迪中心想近距離看獵鷹重型發射 結果當天大起霧啥都沒看到。隔了一週又跑去看獵鷹九號發射這次總算看到了。至於SLS太不靠譜 延宕發射16次 撲空機會太高 又是晚上所以就算了
Space X繼續突破下去
想知道!敲碗!
想看介紹GTO & GEO
Please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GEO and GTO, thanks.
期待下次影片 GTO & GEO,謝謝
謝謝您將許多平常需要爬英文文獻及觀看外國TH-cam 影片才能拼湊的知識,整理濃縮成簡單易懂的影片,除了了解GEO, GTO及LEO,更令人感興趣的是不同高度軌道的應用面,以及SPACE X的企業文化、公司發展過程,及他們與NASA之間的合作模式,及對未來月球甚至火星計劃的貢獻,謝謝。
專業
上網用了兩分鐘 Research
你們想知道答案其實也可以去自己 research
GEO: Geosynchronous Equatorial Orbit
(地球赤道同步軌道, 這個名字挺 Self-explanatory 的)
GTO: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軌道為橢圓型,加速後可達地球靜止軌道)
LEO: Low Earth Orbit
(低地球軌道, 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 通常用於對地觀測/ 通訊, starlink 也屬於 LEO 上的衛星)
更新: 剛發現我沒有回答到問題 😂
再看了一下其他來源,通常發射會先把衛星送到 GTO 再到 GEO。這次 Falcon Heavy 是直接到 GEO,不經過 GTO。所以:
GTO 是橢圓的,是中轉軌道
GEO 是圓形的,是目標
非專業人士,有錯漏歡迎更正,謝謝🙏🏻😆
我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的差別
敲碗坐等
想知道GEO,太陽能衛星(能源衛星),謝謝您們
下次把推特 打上去XD
想了解spaceX的推進器回收過程!研發時所發生的事等等
我也想知道
什麼是導彈軌? 和gto 一樣嗎好想知道
Starkink 还是要dish, 如何让快速网络做到移动互联网,是更多的卫星还是与地面基站结合?现在手机直接星链只能发短信。再有卫星信号会不会受天气的影响? 希望将来用手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高速以星链连接,或者汽车之间互联
玩KSP(坎巴拉太空計劃) 可以學到許多各種發射火箭相關的基本知識 推薦給各位
同推
雖然看起來很惡搞
但意外地非常嚴謹的一款遊戲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想聽GTO與GEO的介紹
期待講解GEO~
一旦 SpaceX 的星艦研製成功,必取代 NASA 的 SLS。
如果綁上3根能不能在相同載荷下讓 core stage 也回收?
很想知道GEO和GTO的区别。谢谢!
想知GEO, GTo
上面看到有GTO GEO LEO 解釋,但還是想看影片XD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的差別
星艦若成熟 是否會取代未來發射任務?
不一定,有句話叫「殺雞不用牛刀」,如何載荷不大,用高載荷火箭成本太高。
@@choilaushiu8809 其實starship的發射成本“理論上”是比獵鷹1號跟電子號等小型火箭還要低,因為它是全回收,所以即使大小差了十幾倍,所以starship仍然是第一選擇,前提是SpaceX可以多次全部複用starship
鋼彈裡軌道電梯或者軌道彈射裝置比較有可能吧,省成本很重要
@@choilaushiu8809 也不一定,Starship最大優勢是整台上去,整台降落,除了消耗的燃料,接近沒有損失,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獵鷹的第二節不能回收)。再者一台衛星不夠成本效益,還可以集運
GEO GTO有啥不一樣呢?
火箭是否有回收次數限制?哪裡可以查到相關資料?
不知道多久後才會在近地軌道建立維護船塢 用來維修衛星以及組裝地球發射出來的太空船組件。
隨著人類探險的腳步,往越遠的太空目標前進,越是需要越來越大型的衛星跟太空船設備。
所以到一定程度一次無法完成的,便需要在太空組裝再做啟航。
然後接下來便是太空採礦計畫開始......
想知道
长征5的载重是25公吨, 想要载人登月还是任重道远。
給獵鷹重型秀的時間其實不長了,星艦系統成功後,它的定位就相當尷尬了。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有什麼差別
好!來做一集!
想知道兩個軌道的差異!(或許可以用短影片呈現)
近地轨道是180km高度,同步轨道是2000km,目前现役的最大运载火箭是美国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同步轨道有效运载28吨,第二名是长征五号B,荷载25吨,欧洲航天局还有一个20吨的,其他的火箭和这三个差距就比较大了,这视频连基本的轨道都没说清楚,目前猎鹰九号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8吨,和上面的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送物资比较合适,但是送太空舱,望远镜动力就差点了。
我想聽spaceX技術發展史
星舰星舰~~
sls带的那个日本登月探测器已经失联了。
想知道 LEO、GEO、GTO、GTR 有什麼差別~~
好👌
现在是两个Booster。有没可能四个booster加一个core?😅
应该可以,但NASA还未需要这样大推力。因为中国长征6A火箭就是四个助推器,即你所说的四个booster加一个core。但SLS已是史上第一大推力,还要再加码?那就要上火星了。
想了解GEO和GTO的差異,感謝
一个近地轨道180km,一个同步轨道2000km
👍👍
人類一步一步的走向 戰錘40K的世界觀了
星艦!Starbase!
能不能绑4个booster😂?
想知道❤
那輛發射出去的 Tesla,
真正是人類史上的唯一搞怪任務,
呵呵!
Artemis的SLS火箭有可以倒退回來的部件嗎?
像獵鷹九號第一級那樣降落?不能。SLS第一級火箭的 RS-25火箭引擎不能重覆點火,熄火就不能再點火,不能像獵鷹九號降落時多次點火。
@@catchnkill 那 RS-25在发射完之后是让其落入大气层烧毁,还是用类似返回舱的形式安全落到某处,以便以后重复使用呀?
@@lingstein3500 掉入大海,没了,不会重用。RS-25没错是能重覆使用,但也要安全降落方法,以前是安装在穿梭机上,随穿梭机降落机场跑道,没有穿梭机就只能掉进大海了。
坦白講:一個公司可以對付一個國家嗎?
✌️
想知道GEO跟GTO
好👌 找個機會來聊一段!
doge-1卫星讲讲有啥意义 谢谢老师
GEO跟GTO的差別在哪
想知道腦機界面是不是可以靈魂抽取
🤩
腦機就是動物的腦跟機器連接,
不是把意識植入到機器(其實這是偽科學,而科技就是指科學技術的合集,所以不能以科學角度證明靈魂存在的話,有關靈魂的科技是不會出現)
現在腦機需要一個接收腦波的儀器,把它造成晶片植入腦部,
之後再發展出可視化的畫面,那個可看見的畫面就是介面的意思
晚了几天发表重猎的影片,就只能称为现役第二强火箭了🤣
當有人遇到挫折時,我總是會推薦SpaceX 的How Not to Land an Orbital Rocket Booster這部影片。人總會經過失敗,但是從中學習並改進才是真的。但是負面一點來想,有錢人家的孩子,失敗的耐受度與規模都會比較大。QQ th-cam.com/video/bvim4rsNHkQ/w-d-xo.html
想知道如何可以樣孩子(現在 3歲) 學習、參與太空科技行業🙂
丟一本高微讓他自己啃
想知道+1 感謝
也談談碳足跡好不
中國人!25年要發射全世界最強大的火箭!近地150的載重!月球載重50噸?火星25噸能力!
把美國甩開一大截⋯⋯
想知道那台特斯拉跑車飛去哪了?
那台車已經成為太陽系裡圍繞太陽的一個物體了,可以搜尋 "Where is Starman" 就能看到它的軌道以及星空中的位置。
星艦艦隊
留言!想知道!
星艦龍飛船有消息今年底有機會升空,目前 SpaceX 並沒有很確切的消息
講稿內容好像很大部分都直接來自泛科學網站同內容同主題的文章。
對有興趣的事情總是容易記憶很深(驕傲臉)
原本沒有太大的興趣,後來因為SpaceX而成為火箭迷、太空迷!
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火箭的震撼吧!
期待預告中的超級重型首飛能在12月順利進行!
太空系列很多都是與 「Easy天文地科小站」合作,他們內容專業又有趣!
geo +1
如果透過一個私人公司!美國政府背後支持!利益關係?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大家等著看嗎?
多發射幾次太空火箭,馬斯克買推特賠的錢就賺回來了吧
想知道+1
拜託,這間是美國國防部隸屬的太空公司,上飛彈是早晚的事。
所以真的可以不用管那些小國,用心給spacex多些資源,把各種武器放上去就行了
谁能可以评论马来西亚的科技发展。
關於spaceX這種私人企業 幾近掌握人類太空科技的最前端技術,其實我是有些駭怕的。
并没有,他们家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只有亚洲媒体在捧他,英文媒体反应都很普通
@@wwsunmoon 喔,能回收第一節火箭的技術不算是突破性的技術喔?那能介紹幾個SpaceX做不到的突破性技術嗎?
@@omarlin777 不用理他 光是可回收的技術現在就是只有美國有 再給中共幾年也許他們也能做到 重點是現在中俄兩國都做不到 英文媒體的確不會太主動去報導他們的新聞 但是第一次回收完成的時候轟動不亞於阿波羅計畫的時候
@@omarlin777 你觉得做出可回收塑料袋比普通塑料袋能有多少突破?他们现在的技术也就是在冷战时期的技术上修修补补,还妄想去火星。我告诉你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尽全力研究都制作不出来能穿着活着去到火星的宇航服都做不出来,他这个小破公司还能做出来?
其實美國的國防航天一直都是包給私人企業做啊,只是這次比較徹底。那你怎麼不說人類最尖端的化工,電腦,生物技術都是私人企業擁有的...
我還以為是可以直接用來打仗的太空武器
譬如為阻止烏俄戰爭
用太空武器來狙擊斬首普丁
早點迅速結束戰爭
如果有關心經濟的話就會看到
美國老財團(民主黨)正在全力打壓ELON
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作为人类这种生命体局限太大
th-cam.com/video/muh7TgvXz-c/w-d-xo.html
別說甚麼想了解,泛科學的影片我哪次不看
忠實觀眾!!!
人類發射一堆垃圾上太空。
废话好多啊,内容没有新意,都是抄别人的。
未來要在太空上突破所謂軌道限制只能向MS(高達渣古那類)發展
想知道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有什麼差別
+1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有什麼差別
想知道
想知道 GEO 跟 GTO LEO 有什麼差別
想知道
想知道
想知道
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