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離開校園十多年後仍然可以繼續做陶老師的學生,聽到陶老師講課,感恩!希望老師福如東海、身壯力健,未來可以繼續帶多些講課給我們😊
陶老師早晨,大家早晨,多謝陶老師分享,多謝!多謝!
桃教授確實是一位謙厚的學者一位仁慈的哲學專家
早晨陶教授😊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book, it is very interesting!
陶老師,你好!
《西藏生死書》讓我想起《埃及亡靈書》。
元音老人有寫一本"中有成就秘笈"就是從西藏生死書演釋出來的。
陶教授是謙謙君子
Thx
陶師:可否開講:牟宗三先生:現象與物自身。
分段生死緣起性空
聖嚴法師是法鼓山的主持、屬於禪宗🎉
想請教,陶教授有冇自己頻道,page,IG?
💪🏻💪🏻💪🏻❤
因為陶老師而聽此視頻,怎知是趙氏讀書頻道!讀過陶老師思考方法,亦上過陶老師生死教育;可惜陶老師對佛教認識是有限而且有誤,中大宗教部有佛學老師,陶老師應和他們切磋
密宗早就被二乘「緣起性空」所取代了,而且還加入了邪淫的雙身法,如果不能仔細辨別,佛法將會被破壞!"篤補巴"對於密宗「諸行無常」、「緣起性空」、「一切如幻」誤解佛法的著作:【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所依因】:(「緣起性空」如果不依止如來藏則是成為斷滅空,尤其以喇嘛錯誤的教義。)「如來藏是一切法緣起的所以因,所謂「緣」是指結果所賴以生起的條件;「起」是生起的意思,「緣起」就是一切事物所賴以生起的因緣,世間一切現象和事物都是由於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才得以存在的。在如來藏思想的發展中.「常住不變」的特性與生滅法不同,如來藏是所依、所持、所建立;而生滅法是能依、能持、能建立,這就使得如來藏成為一切法緣起的所依因,如《勝鬘經》:從依止的角度說:「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者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以此論證如來藏作為一切法的所依,具有所緣的性質;《攝大乘論本》引《阿毘達摩大乘經》中的一頌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則將此頌引為「無始世來性,作諸法依止,依性有諸道,及證涅槃果。」並將「性」解釋為「真如如來藏作為諸法生滅緣起的所依」。所依因是「緣」性質的;這在《瑜伽師地論》的《攝抉擇分》中表述為: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轉依是煩惱不轉因,聖道轉因,應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此中「轉依」即是「轉染污識依於真如」.「建立因」實為「所依因」。這裡強調「建立因」不是「生因」;「生因」即「發生因」或「親因」,由於「建立因」不是「生因」,因此即是「緣」義;如來藏作為因的含義,只能是「緣」性質的「所依因」。常住不變的如來藏.不能是生滅變化的生滅法的直接原因.或說「生因」。如《瑜伽師地論》中所說:「又,建立因有七種相:謂"常法"是因,"無有常法"能為法因。」在《攝大乘論本》中又將七因相歸為六因相說為:「刹那滅、俱有、恒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這反應在如來藏思想中緣起的直接原因。或說生因,是習氣種子。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中所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如來藏無始以來為種種惡習所熏習,被稱為識藏,識藏即是阿賴耶識。如來藏中所具的不善因.是阿賴耶識的不善習氣種子,相應的善因是阿賴耶識所攝的善習氣種子。這就是受瑜伽行派思想影響所推演出的如來藏的特徵,概括說來,如來藏是一切現象緣性質的「所依因」,或被稱為「根本因」;阿賴耶識是緣起的直接因。如來藏的緣起思想,涉及如來藏與虛妄分別諸識的關係,阿賴耶識與餘識關係緣起問題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楞伽經》中所引入八識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強化了根本因。即如來藏與直接因;即阿賴耶識為因“餘法為緣“,諸法得以生起的緣起思想,《大乘起信論》就明確提出真如緣起說,使得如來藏緣起思想得到更確定的解釋!」什麼叫緣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緣起,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啊!因為這無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會有名色~必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識;因為有六識、名色、就會有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就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當他們這樣現觀之後,最後說:此滅故彼滅,我把無明滅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現;心的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滅了,當然也就不會有來世的色身及六識;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做緣起性空。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才會有這十二有支,所以眾生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如實現觀以後,捨報也一樣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轉生死,這是緣覺的解脫道。聲聞乘與緣覺乘這兩種修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觀,這無我是人的無我,人無我叫做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証的解脫果是人我空。接下來講大乘的解脫。大乘的解脫有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共二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修証的四種涅槃解脫。從初地開始能夠証得慧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証,因為菩薩七住明心破初參,破初參明心時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轉,這就是別教的七住菩薩。這個七住菩薩証得真如時,他就懂得什麼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真如~他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不是修行以後才清淨的,祂的自性心本來就是涅槃性。菩薩依這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次第而修,開始學法無我。菩薩所証的明心開悟的智慧是人無我,可是這個人無我不同於二乘的人無我,因為他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他證得法界的實相:我是這個心,佛是這個心,三界九地通通是這個心。可是菩薩不是去觀察蘊處界空,不是從蘊處界的無常空或者緣起性空現觀而得,他是從証得真如,由真如再來反觀蘊處界空。菩薩是從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証的人無我來現觀,因此他已証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再去修斷煩惱,再去修學一切種智,就是唯識、如來藏的增上慧學;然後這樣次第轉進;當他有一天到達初地~初地是法無我,什麼是法無我?佛告訴我們說:「証得人無我的菩薩現觀蘊處界空、無我、無我所,這叫法無我」;換句話說,法無我就是你從七住所証得的真如,反觀得比二乘人所觀的還要詳細,你觀察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也觀察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統統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如實的現觀以後,於真如法性的人無我具足了知,也能於蘊處界一切法中觀察其虛妄,了知皆由自心真如所生~諸法無我,這就是《楞伽經》開示的佛法。
不學無術,連仁波切就是寧波車的不同譯音也不知道就談論西藏生死書,不尊重作者,不尊重宗教
賣弄自己的文學太超過
誰?
離開校園十多年後仍然可以繼續做陶老師的學生,聽到陶老師講課,感恩!希望老師福如東海、身壯力健,未來可以繼續帶多些講課給我們😊
陶老師早晨,大家早晨,多謝陶老師分享,多謝!多謝!
桃教授確實是一位謙厚的學者一位仁慈的哲學專家
早晨陶教授😊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book, it is very interesting!
陶老師,你好!
《西藏生死書》讓我想起《埃及亡靈書》。
元音老人有寫一本"中有成就秘笈"就是從西藏生死書演釋出來的。
陶教授是謙謙君子
Thx
陶師:可否開講:牟宗三先生:
現象與物自身。
分段生死
緣起性空
聖嚴法師是法鼓山的主持、屬於禪宗🎉
想請教,陶教授有冇自己頻道,page,IG?
💪🏻💪🏻💪🏻❤
因為陶老師而聽此視頻,怎知是趙氏讀書頻道!讀過陶老師思考方法,亦上過陶老師生死教育;可惜陶老師對佛教認識是有限而且有誤,中大宗教部有佛學老師,陶老師應和他們切磋
密宗早就被二乘「緣起性空」所取代了,而且還加入了邪淫的雙身法,如果不能仔細辨別,佛法將會被破壞!
"篤補巴"對於密宗「諸行無常」、「緣起性空」、「一切如幻」誤解佛法的著作:
【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所依因】:(「緣起性空」如果不依止如來藏則是成為斷滅空,尤其以喇嘛錯誤的教義。)
「如來藏是一切法緣起的所以因,所謂「緣」是指結果所賴以生起的條件;「起」是生起的意思,「緣起」就是一切事物所賴以生起的因緣,世間一切現象和事物都是由於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才得以存在的。在如來藏思想的發展中.「常住不變」的特性與生滅法不同,如來藏是所依、所持、所建立;而生滅法是能依、能持、能建立,這就使得如來藏成為一切法緣起的所依因,如《勝鬘經》:從依止的角度說:「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者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以此論證如來藏作為一切法的所依,具有所緣的性質;《攝大乘論本》引《阿毘達摩大乘經》中的一頌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則將此頌引為「無始世來性,作諸法依止,依性有諸道,及證涅槃果。」並將「性」解釋為「真如如來藏作為諸法生滅緣起的所依」。所依因是「緣」性質的;這在《瑜伽師地論》的《攝抉擇分》中表述為: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轉依是煩惱不轉因,聖道轉因,應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此中「轉依」即是「轉染污識依於真如」.「建立因」實為「所依因」。這裡強調「建立因」不是「生因」;「生因」即「發生因」或「親因」,由於「建立因」不是「生因」,因此即是「緣」義;如來藏作為因的含義,只能是「緣」性質的「所依因」。常住不變的如來藏.不能是生滅變化的生滅法的直接原因.或說「生因」。如《瑜伽師地論》中所說:「又,建立因有七種相:謂"常法"是因,"無有常法"能為法因。」
在《攝大乘論本》中又將七因相歸為六因相說為:「刹那滅、俱有、恒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這反應在如來藏思想中緣起的直接原因。或說生因,是習氣種子。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中所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
如來藏無始以來為種種惡習所熏習,被稱為識藏,識藏即是阿賴耶識。如來藏中所具的不善因.是阿賴耶識的不善習氣種子,相應的善因是阿賴耶識所攝的善習氣種子。
這就是受瑜伽行派思想影響所推演出的如來藏的特徵,概括說來,如來藏是一切現象緣性質的「所依因」,或被稱為「根本因」;阿賴耶識是緣起的直接因。
如來藏的緣起思想,涉及如來藏與虛妄分別諸識的關係,阿賴耶識與餘識關係緣起問題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楞伽經》中所引入八識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強化了根本因。即如來藏與直接因;即阿賴耶識為因“餘法為緣“,諸法得以生起的緣起思想,《大乘起信論》就明確提出真如緣起說,使得如來藏緣起思想得到更確定的解釋!」
什麼叫緣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緣起,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啊!因為這無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會有名色~必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識;因為有六識、名色、就會有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就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當他們這樣現觀之後,最後說:此滅故彼滅,我把無明滅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現;心的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滅了,當然也就不會有來世的色身及六識;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做緣起性空。
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才會有這十二有支,所以眾生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如實現觀以後,捨報也一樣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轉生死,這是緣覺的解脫道。
聲聞乘與緣覺乘這兩種修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觀,這無我是人的無我,人無我叫做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証的解脫果是人我空。
接下來講大乘的解脫。大乘的解脫有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共二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修証的四種涅槃解脫。從初地開始能夠証得慧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証,因為菩薩七住明心破初參,破初參明心時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轉,這就是別教的七住菩薩。這個七住菩薩証得真如時,他就懂得什麼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為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真如~他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不是修行以後才清淨的,祂的自性心本來就是涅槃性。
菩薩依這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次第而修,開始學法無我。菩薩所証的明心開悟的智慧是人無我,可是這個人無我不同於二乘的人無我,因為他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他證得法界的實相:我是這個心,佛是這個心,三界九地通通是這個心。可是菩薩不是去觀察蘊處界空,不是從蘊處界的無常空或者緣起性空現觀而得,他是從証得真如,由真如再來反觀蘊處界空。
菩薩是從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証的人無我來現觀,因此他已証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再去修斷煩惱,再去修學一切種智,就是唯識、如來藏的增上慧學;然後這樣次第轉進;當他有一天到達初地~初地是法無我,什麼是法無我?佛告訴我們說:「証得人無我的菩薩現觀蘊處界空、無我、無我所,這叫法無我」;換句話說,法無我就是你從七住所証得的真如,反觀得比二乘人所觀的還要詳細,你觀察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也觀察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統統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如實的現觀以後,於真如法性的人無我具足了知,也能於蘊處界一切法中觀察其虛妄,了知皆由自心真如所生~諸法無我,這就是《楞伽經》開示的佛法。
不學無術,連仁波切就是寧波車的不同譯音也不知道就談論西藏生死書,不尊重作者,不尊重宗教
賣弄自己的文學太超過
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