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一個乞丐問佛祖三個問題,就悟道成了富豪,此後永遠改變了他的一生【佛心福樂】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7 ก.พ. 2025
  • 佛教故事:一個乞丐問佛祖三個問題,就悟道成了富豪,此後永遠改變了他的一生【佛心福樂】
    大家好,這裡是佛心福樂,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點個訂閱或者留言噢,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佛心福樂 #聽佛 #佛禪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 @tonguska1
    @tonguska1 ปีที่แล้ว +86

    這個故事真的意義是"捨",有捨才有得,無私的捨才是布施,真善的捨才是功德。

    • @tianjunzhang1759
      @tianjunzhang1759 ปีที่แล้ว +2

      👶哈哈...綱上送了我一個佛心

    • @d101012000
      @d101012000 ปีที่แล้ว +5

      你又錯了!故事就只是故事,誰在跟你講捨不捨的問題!全都是你個人的妄知與妄見!整個故事只講兩個字「因緣」,你就可以聯想到一堆有的沒的。沒有因緣具足你要去哪裡找一個修行500年的和尚?要去哪裡找活千年會講話的龜?員外的女兒會看破乞丐一眼然後搭上邊?你那個叫偏離現實的人生,不切實際!真正考驗你的現實世界,你沒有一樣捨的掉!貪嗔痴慢疑繞著你,你還是活在一個你以為的世界裡面,以為你悟到真理,其實還是在邪知邪見裡面,看不清放不下,爭那看不見的,悟那不存在的,用自己的知見去解讀它,自顧自的想讓別人看見你那寂寞又孤獨的靈魂,那麼空虛的你還談的了什麼放下,放不下的你還能捨什麼東西?世間凡夫。

    • @哈哈-c6u
      @哈哈-c6u ปีที่แล้ว +5

      @@d101012000 他在勸人向善,教化要捨得起、放得下
      而你執著真假、計較高低、自認高尚驕傲,言談間全是為了鞏固分別心
      究竟是誰住在一個相上、誰放不下呢?

    • @小喜佛-q3k
      @小喜佛-q3k ปีที่แล้ว +1

      自编的故事 还拿佛陀来消遣 。。
      是谁告诉你佛陀和乞丐的事啊 ??
      你们这些做佛视频的才是罪大恶极的 。

    • @tianjunzhang1759
      @tianjunzhang1759 ปีที่แล้ว

      ​@@小喜佛-q3k🙏👶喃嘸啊彌陀佛...種善因得善果心靈法門

  • @lixingzhao4539
    @lixingzhao4539 ปีที่แล้ว +6

    乞丐是因为不在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答案,那三个人就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不能成就。

  • @AMTF18
    @AMTF18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孝順父母,即是行善積德
    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
    - 父母 -
    父母是我們最大的福田
    孝順父母、供養父母的福德非常大,獲取的福報是現世報,甚至福澤來世報。
    孝順供養父母的深厚福德,可以扭轉苦厄命運,讓生活充滿不可思議的美妙色彩,違緣化解,不順消失,心裡想要的都會如願。
    - 陪伴 -
    花時間陪伴父母
    捨得花點時間陪伴父母,讓父母心情愉悅、身體康泰,積累了現世福德,那麼手頭麻煩、內心憂愁就會迅速化解。
    學業考試出色、工作婚姻順利、累積世代資糧,生活充滿福德,一切都會順意。
    - 埋怨 -
    不頂撞埋怨父母
    子女一年不頂撞埋怨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與父母交談,面容和樂,柔聲細語,你身上慈悲的氣息就會吸引諸佛菩薩保佑加持。
    鬼神也會敬重遠離你,不給你設障礙。從小孝順父母的人,仕途都會順意高昇,家庭都會和樂吉祥。
    - 尊敬 -
    用心尊敬父母
    孝順父母,對父母恭恭敬敬,可以迅速增長福祿。用心供養父母,讓父母晚年幸福,不但為父母延長福壽,也可為自己積累福壽。
    尊敬供養父母的人,備受他人信任尊重,常近貴人,可以最快的聚集世代資財。
    - 供養 -
    捨得為父母花錢
    不捨得花錢供養父母的人,即使再有錢,臉上都會寫滿窮字;為父母花錢的人,最為富有、尊貴。
    改命,永遠以孝順供養父母為首。
    父母福報深厚,就會福澤子孫,孝賢成才。
    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我們窮盡一生也無法償還,願你我都能及時行孝供養父母,祈願天下父母都能得到子女善待,福壽綿長,吉祥安康,晚年安樂。
    請您轉發分享,平安喜樂!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普皆迴向♾️️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蕭建均-s6k
    @蕭建均-s6k ปีที่แล้ว +1

    早見了

  • @raymondlaw3291
    @raymondlaw3291 ปีที่แล้ว +12

    你是個什麼人?什麼命?不須問!答案就在過程中!若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世作者是。因果是絕對公平,無分毫差錯。你不滿意,只因你沒智慧看事物🙏阿彌陀佛

  • @Worldoror
    @Worldoror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懇請各位不要只是腦袋空空的行善,只怕你善沒做成反而害了很多人。善與慈悲必須有智慧的相伴,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智慧,那麼你不要為惡就好了,不需要行善,免得害人害己。

  • @allenluu2837
    @allenluu2837 ปีที่แล้ว +15

    心有善念的人、上天必會保佑的。

  • @黃筠婷-v9c
    @黃筠婷-v9c ปีที่แล้ว +38

    好心有好報…
    心存善念
    很重要
    阿彌陀佛

  • @許義榮
    @許義榮 ปีที่แล้ว +43

    我們真的要心存善念!心存感恩!知足常樂!行善行孝不要等!孝順父母足矣!

  • @_svaha
    @_svaha ปีที่แล้ว +10

    恭请地藏王菩萨护持,南无地藏王菩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明心-w6x
    @明心-w6x ปีที่แล้ว +15

    一个人在不断的在索取的欲望中活着,就永远得不到心灵的满足。将自己的欲望点放得低一点容易满足,“我有这些饭吃就够了”,“有这些钱就满足了”就永远会快乐。
    *不针对 任何人 和事,仅分享善言,感恩宽容!

    • @爛了就要清除
      @爛了就要清除 ปีที่แล้ว

      真布施,是真正實作六度十波羅蜜多,真依教奉行,心心念念護好當下自己身口意,也就不離戒定慧,真不離佛法僧,如是清淨平等正覺,南無阿彌陀佛

  • @洪文昌-d8r
    @洪文昌-d8r ปีที่แล้ว +25

    做事常思利及人、總会有回報的。

  • @darksiderevolver1014
    @darksiderevolver1014 ปีที่แล้ว +6

    做表演者的不是圍爐取暖、不是你給過我讃我也回敬你,做表演要的是人們真正的欣賞

  • @陳小姐-f7k
    @陳小姐-f7k ปีที่แล้ว +11

    付出了,自己不一定享受自己的成果,反而是會用手段的人得到的多

  • @蕭建均-s6k
    @蕭建均-s6k ปีที่แล้ว +1

    見到佛

  • @전중열-f2b
    @전중열-f2b ปีที่แล้ว +7

    好心好報心中有佛一生康樂阿彌陀佛。

  • @蕭晴峯-k4j
    @蕭晴峯-k4j ปีที่แล้ว +9

    感恩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 @wawa10475
    @wawa10475 ปีที่แล้ว +4

    不可能的, 世上沒有永久的愛, 愛是有條件的交易, 才是人生真理!

  • @何西恩
    @何西恩 ปีที่แล้ว +5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相見恨晚,感謝你的影片,讓我走出困住的井了,萬分感謝

  • @YanzhiYuan-f9v
    @YanzhiYuan-f9v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心有善念之人,天必会保佑,大家都做个有善心之人,这个世界会更加的美好。❤❤❤

  • @亨成凃
    @亨成凃 ปีที่แล้ว +1

    小時候我是在教會裡拿聖經,後來老爸在外海遇難,全家也就拿香拜王爺和佛祖了,可是我從小真的喜歡佛經和聖經裡的故事,長大後鄉親們都知道我是非常孝順,也很努力看書。

  • @nancytang9816
    @nancytang9816 ปีที่แล้ว +2

    主持人吉祥、衷心感恩你的溫馨講解指導, 受益匪淺⋯⋯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不能去計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PingChiu-o1i
    @PingChiu-o1i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命裏有時終須🙏只求孩子們幸福快樂

  • @yumin2855
    @yumin2855 ปีที่แล้ว +1

    感謝影片!
    善行.廣結善緣.終得善緣。
    覺有情.覺有情.覺有情,終得
    阿耨多羅多藐三菩提!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祝 法喜充滿!

  • @炁化三清-o6y
    @炁化三清-o6y ปีที่แล้ว +3

    南無阿彌陀佛!!!

  • @劍鏑仙
    @劍鏑仙 ปีที่แล้ว +2

    人來這世間,每樣東西都是借來的,離開時要記得還,不然又要來一次(輪迴)。

  • @蘇寶興
    @蘇寶興 ปีที่แล้ว +11

    感恩🎉阿彌陀佛!感謝你🙏的教導😊

  • @蕭建均-s6k
    @蕭建均-s6k ปีที่แล้ว +1

    真好,佛

  • @AlwaysDream2019
    @AlwaysDream201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

  • @JC-if1gc
    @JC-if1gc ปีที่แล้ว

    🙏🙏🙏🙏

    • @foxinfule
      @foxinfule  ปีที่แล้ว

      阿彌陀佛🙏

  • @davidshu6405
    @davidshu6405 ปีที่แล้ว +11

    很好聽,很棒的故事

    • @月亮-g1x
      @月亮-g1x ปีที่แล้ว

      想去問佛主嗎?問完可得金銀跟美女喔。😁

  • @呂學鈞-h3i
    @呂學鈞-h3i ปีที่แล้ว +5

    阿彌陀佛
    🙏🙏🙏

    • @月亮-g1x
      @月亮-g1x ปีที่แล้ว


      ༼ ∴∵ ༽
      (  ̄_ ̄)
      ༼ ▁/|\▁ ༽
      ( )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不可直呼佛的名,因為直呼「阿彌陀佛」的名是對佛不尊敬、沒禮貌。
      看大家都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的意思是恭敬、禮拜、皈依的意思。
      請多寫南無兩字,「南無阿彌陀佛」🙏

  • @jeffhanh5243
    @jeffhanh5243 ปีที่แล้ว +5

    阿彌陀佛

    • @月亮-g1x
      @月亮-g1x ปีที่แล้ว


      ༼ ∴∵ ༽
      (  ̄_ ̄)
      ༼ ▁/|\▁ ༽
      ( )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不可直呼佛的名,因為直呼「阿彌陀佛」的名是對佛不尊敬、沒禮貌。
      看大家都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的意思是恭敬、禮拜、皈依的意思。
      請多寫南無兩字,「南無阿彌陀佛」🙏

  • @k2754003
    @k2754003 ปีที่แล้ว +2

    南無阿彌陀佛

  • @JC-if1gc
    @JC-if1gc ปีที่แล้ว

    一切隨緣
    阿彌陀佛🙏

    • @foxinfule
      @foxinfule  ปีที่แล้ว

      阿彌陀佛🙏

  • @tianjunzhang1759
    @tianjunzhang1759 ปีที่แล้ว +7

    🙏👶喃嘸啊彌陀佛...懂得善愛自己才能懂得善愛他人!

  • @妙覺精舍沙門釋子融仁
    @妙覺精舍沙門釋子融仁 ปีที่แล้ว +1

    棒極了
    謝謝
    合十祈願褔慧增
    迴向一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卍阿彌陀佛。

  • @亨成凃
    @亨成凃 ปีที่แล้ว

    我積攅了許多寶貝,很多都是拿不走的知識與技能,但我還是贏不了南二中的大哥和同學,而且還教了一位很有成就的學弟,而且還請教了他很多通訊軟體和冷凍空調的專業技能。

  • @EaoHoaLam
    @EaoHoaLam ปีที่แล้ว

    老师讲得的是至理鉻言凡事利人利已和处事将❤比❤

  • @馮博文-n1i
    @馮博文-n1i ปีที่แล้ว +5

    努力念佛就好了

  • @陳佳祿-f5q
    @陳佳祿-f5q ปีที่แล้ว

    南無阿彌陀佛 學佛人 第一要素 四正勤 入門標準60分😊
    惡己生令其斷 惡未生不其生
    善已生令其長 善未生使其生
    嗡阿吽❤

  • @waiyipsin2377
    @waiyipsin2377 ปีที่แล้ว +1

    有意思!

  • @張心渝
    @張心渝 ปีที่แล้ว +3

    沒福德之人 再努力也徒勞無功!

  • @user-sean1116-_-
    @user-sean1116-_- ปีที่แล้ว

    有所求是輪迴之因

  • @geoffreysun8284
    @geoffreysun8284 ปีที่แล้ว +4

    好故事 ❤

  • @weihualamhuang9825
    @weihualamhuang9825 ปีที่แล้ว

    感恩

  • @老污龟-v6c
    @老污龟-v6c ปีที่แล้ว

    点赞一个

  • @zhuyujia
    @zhuyujia ปีที่แล้ว

    非常谢谢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ปีที่แล้ว +1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平安快樂💯🧧 ♥️🥰♥️😊♥️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年年有餘♥️🥰♥️💯子孫定成聖賢 💯♥️

  • @billy2221199
    @billy2221199 ปีที่แล้ว

    所以生活跟民主跟自由跟政治跟環境一樣。不要問別人拿,已是自己努力爭取;不要坐下來等待,已要勇於爭取。不要期望別人的好意,只應信仰自身的力量。要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不應只憑物欲論意義。嗎?

  • @墨月無痕小修
    @墨月無痕小修 ปีที่แล้ว +4

    很好的故事,阿彌陀佛卍

  • @ruyitay127
    @ruyitay127 ปีที่แล้ว +6

    感恩分享 阿弥陀佛 😊

  • @梁明禮-n8x
    @梁明禮-n8x ปีที่แล้ว

    ❤❤❤❤❤❤❤❤❤❤

  • @JJJ-f9z
    @JJJ-f9z ปีที่แล้ว

    感谢佛心福樂

  • @高飛球-y3o
    @高飛球-y3o ปีที่แล้ว +1

    是個不錯的故事

  • @名真王
    @名真王 ปีที่แล้ว

    阿彌陀佛您說的是感恩您

  • @QiaoyunZheng
    @QiaoyunZheng ปีที่แล้ว

    佛祖在心中,但不一定要拜

  • @月亮-g1x
    @月亮-g1x ปีที่แล้ว +5

    想改變一生的人就出發去問佛主吧!阿彌陀佛 🙏

  • @豬頭天-u7k
    @豬頭天-u7k ปีที่แล้ว +2

    叫化子有了錢,有了美嬌娘,最後還是輪迴在人間。
    唸佛不知佛,讀經不識經。枉然耶!

  • @victory5563
    @victory5563 ปีที่แล้ว

    悟了

  • @Blue-z9
    @Blue-z9 1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成全别人 不求自得

  • @tzelamkwan9504
    @tzelamkwan9504 ปีที่แล้ว +1

    🙏😊

  • @chinechans9158
    @chinechans9158 ปีที่แล้ว

    日子自己的,想如何過就自己過,世上沒有絕對的。如同牛是來拜?還是養要吃?二個地方二種說法。笑笑過一生,什麼佛,什麼理??活的自在就是佛理。

  • @chikeunghon5296
    @chikeunghon5296 ปีที่แล้ว +1

  • @mooncrab6950
    @mooncrab6950 ปีที่แล้ว

    聽完好有感受...但現實生活還是要面對

  • @hachiu1104
    @hachiu1104 ปีที่แล้ว +2

    在虛構的故事,是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答案的。要自己出發去找才行。

  • @黄成山
    @黄成山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故事是故事,是小女孩頭上的~花冠,編出來的..,佛祖是佛祖,也是乞食者,没時間說故事,正忙著要去乞食。小弟是人,老而無依,孤苦伶仃。就是特別閑,有時間,可以回答您,所有的問題,直到天荒地老哦....。

  • @劉宏祥-j2v
    @劉宏祥-j2v ปีที่แล้ว

    😮😢❤👻🙊🙈>哈哈!好說~高人~走了~人生本是生命過客:感恩。🙏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ปีที่แล้ว +4

    1.妻子持素。療夫眼疾。
    秦福生居士,浙江杭州人。自幼患眼疾,每月必發作數次,到長大一直沒有康復。他的未婚妻,平素信奉觀音大士,知道丈夫眼疾,就在大士聖像前發願終身持觀音素(農曆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三日吃素),祈大士祐夫眼疾早日痊癒,自她發願起,其夫眼疾就從未發作。
    2.耳膜潰爛。放生得痊。
    周建鎬,讀逢甲土木系時,久為聽覺障礙所苦,耳膜爛得只剩一半,每欲聽人言,必得挨近人身,手張耳朵傾聽,方有所聞。他常放生,後筆者教他,欲放生時照著,放生儀規放生,可使功德更大,事後沒多久,在其畢業前,他的耳病奇蹟性地痊癒了。
    照一般放生,活物放生後再轉世仍是活物,然照著「放生儀規」放生,可令活物轉世為人,與佛門結下深緣,所以功德更是無量。
    3.發願吃素。風濕病癒。
    程願西居士姊姊,手患風濕症,遍請內外科醫治,無效。她向來知道吃素戒殺可以治病,於是在自己供奉的觀音菩薩座前,虔誠焚香祈禱,發願從九月一日吃素持齋,到十九日觀音大士出家紀念日為止,求菩薩保祐疾病速癒。剛持齋三日,就好了許多,能協助家事,到吃素期滿,疾病完全好了。
    4.兩足癱瘓。忽然能行。
    上海市閘北建國中學教務長金志騫先生,是社會科學的專家。由於年輕斲喪過甚,患癱瘓的病,兩腳不能舉步。在學校上課,登上講壇也必須有人扶助。患病四年,歴經德日醫生治療無效。他的老師查猛濟教授來上海,和他共處。查教授平素信仰佛教,室內供養著佛像,常用佛法開導他,他對佛教本來沒有什麼信心,但與查教授彼此師生情誼深厚,不便拒絕,並且聽其師勸告,開始吃素持齋。查氏同情他的病苦,特別送他一幀藥師琉璃光如來聖像,勸他禮拜供養,持之以恒,並為他解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經義,他聽了信心大增。同年四月廿三日,夜裏夢見藥師佛,徧體亮光,莊嚴美妙,無與倫比,他正讚嘆間卻醒了過來;忽覺全身舒暢,天亮起床,竟能步行,疾病若失,於是發誓奉佛終身。遠近聞者,無不驚嘆佛力之不可思議。
    5.乳癰臨死。戒殺而癒。
    黃慧惇居士,江蘇省蘇州橫涇鎮人。左乳生癰,流著膿血,氣逆咳嗽,發冷發熱,飯也吃不下,醫生拒絕開方治療,自料難逃一死,想到平時多吃鮮鱼,殺生業重,於是在床上懺悔發願,從今永不吃魚,並虔誠念觀音菩薩,誠心祈求保祐。發願後約三個多小時,忽然嘔吐一大碗膿血,想到膿血從口吐出,難活命,於是一心念佛,等候死亡。過了幾分鐘,忽覺清香入鼻,發冷發熱症狀,全都退除,病好了一半,食慾恢復。過了一天,朋友來探病,說他家有西藥棉花,要給黃居士試敷,竟然立生奇效,數日就能起床,疾病逐漸康復。
    6.發願戒殺。重病脫險。
    杭州秦福昌,為秦福生居士之弟。七月初患傷寒,十五日,病忽加重,為危險,血從口鼻流出,兩耳不停動,舌硬不能發聲,連續請中西醫師五人,都說無法治好,到傍晚,奄奄一息,兄長秦福生,替他叩求觀音菩薩,並代他寫疏文發願戒殺放生,努力行善。他的妻子那時還沒有信佛。但也接兄嫂吳氏的勸告,刺血簽名在疏文末尾,虔誠的替丈夫發願。疏文焚燒二小時候,病人忽然能開口說話,延醫來看,就說不要緊了,過了數十日,身體恢復如常。
    7.印光大師文鈔中,郭輔庭居士書記載:曾任兩江總督周玉山先生逝世。他兒子周緝之與大師相認識,大師教他喪事不可用葷,因他父親官職聲望都很高,宴客場面必大,若用葷,則必殺生無數,難免為了增加父親哀榮反而累其多背負殺生之罪。大師信寄到後,緝之即召集辦事者商議,他們都是貪口腹的人,都不贊成辦素食。結果在天津辦喪事,開四千多桌。第二年搬靈回安徽,在南京、蕪湖、家鄉、揚州四個地方又再辦追悼儀式,五次宴客,所殺生命不計其數。葬好後回天津,某日玉山先生忽到扶乩的神壇降書,痛罵家人喪事用葷,累他將在生做官的功德抵消殺生之罪都還不夠。緝之大為後悔,惜已不及,於是計劃在天津出資興建一座佛教大叢林以彌補過失,因逢戰亂未能辦成。(大師一向不贊成扶乩,引此事意在令喪事辦葷者知所戒懼。)
    8.三期肺病。康復轉健。
    本際法師,號澄澈,俗名龍燦。在軍、政、教育界擔任過多職位。平日相信肉類滋補的說法,違背母親遺命,殺食動物,廣造殺業。後來患三期肺病,醫藥治療無效,到此才知殺生的罪過佛,於是開始戒殺吃素,常念佛號及觀音聖號,遇到人就以念佛戒殺相勸勉,藉以懺悔以往殺業。自此肺疾漸癒,到了五十六歲,體力更健,勝過狀年。於是撰寫【勸人速斷肉食,免罹災難文】,流傳於世,使人知所戒懼。69歲出家,享年85歲,荼毗獲得舍利7顆。
    9.一擔魚鱉。救得女命。
    王溫石。一日,有挑一擔魚者欲賣,內有鱔魚大鱉,汝說要放生,必須賣我少便宜一點,彼曰可以,吾兒跟之到王公宮口有水處放之,余不久來津,剛到天津火車站時,有歡迎者言,汝大小姐差一點病死,余始識放生之益,寄語世間人,在路上若遇有生靈時,必要買之放生,以此奉勸也。
    10.母病昏憒。放生漸癒。
    蔡母楊耆賢居士,江蘇鎮江人。受子蔡鐘駒之勸,專修淨土,自定常課,每日念佛千餘聲,漸增至三萬聲餘聲,並持心經及往生咒數百卷。九月初染時疫甚厲,病劇時神志欠清,子就床前念佛,以助正念,夜持觀音聖號,以求卻病延年。每一閉目,輒見白衣人為母撫按,呻吟稍定。十一日病復昏憒,媳購烏魚鯉魚鱔魚等數百尾,放之長江,以此功德,為母回向西方。迨放生歸,母已起坐,諸恙稍減。嗣又於深宵兩見白衣人伸手撫按,三聞檀香味起於床下,病即漸癒。
    11.發願吃素。治好胃病。
    王秀美小姐的敘述,每年三月份一定大痛一次,故而至佛菩薩面前發願,日後願吃長素,只祈願胃病能好。母親準備素食,但因麻煩,每餐都得煮2次(一次葷食和一次素食),過幾天不準備素食了。我也不好意思再要求,就開始不吃飯,卻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第五天餓得兩眼昏花,快支持不住了,打算隔天吃葷,當晚夢見佛菩薩告訴我,我不再吃素,則不理我,隔天醒來,便將夢境告知母親,母親遂欣然同意,且也伴我同吃長素,至今已6年有餘,胃部自吃素後再也沒有大痛過。
    12佛法中【定業亦可轉】的說法。
    第97頁:祖父林南進當時患嚴重的肺癆,遍醫無效,病重臨危。當時家父為了照顧祖父的病,很久沒去覺化堂扶乩。某天半夜,覺化堂辦事人員忽來敲門叫醒家父,說是當晚三山國王尊神自動降臨覺化堂,指示要為我祖父延壽,賜了三張符,要家父放到藥罐中,只加水煎煮,三張符分作三天煎服。祖父服完符水,也沒吃藥,垂死要命的病奇蹟般的康復。到79歲才去逝,剛好延壽一紀(12年)。先祖父的例子,則證明了佛法中「定業亦可轉」的說法,的確真實不虛。據家父說,先祖父患肺結核喀血兩、三年之久,得病後也曾到處求神問乩,但都沒有效果,後來就放棄不再求了。他生平就常行善事。雖然生病求神無效,但他知道生死有命仍舊深信因果,照樣熱心的濟貧救急,廣行善事。到病危時,家人沒去求神問乩,三山國王尊神卻主動的指示要為先祖先治病延壽。可見這是行善累積而成的力量,越積越多,最後達到足以轉變原本該受的苦報的程度,終於得到康復延壽的善報。三山國王尊神應該是因緣際會執行這件善報的神。若非先祖父積了不少功德,神雖慈悲有心助他,應該也是無能為力的。
    神壇扶乩真相的探討:
    設乩問神目前極為流行,有的被壞人利用來詐欺騙財,因而被指為迷信,受到大家的撻伐;有的則非常靈驗,令人無法不信。
    第98頁:「定業」是一定受報的業,除非積了大陰德或作了大善行或極虔誠的拜佛、懺悔、還有改變的一線希望,光憑神鬼的神通是無法敵過定業的力量的。
    書名:因果報應實證
    作者:淨松居士
    歡迎翻印。
    書名:五福臨門。作者:陳柏達。歡迎翻印。
    長壽的因:仁愛心、慈悲或救護所有的動物、放生、宣揚放生戒殺的原理、施捨飲食(請人吃素食或以小米餵鳥)。
    長壽的緣:心平氣和、不動怒、生活有規律、調節飲食(不暴飲暴食)、足夠的營養、不過度勞累……。
    施食:餵小鳥、小魚或其他野生動物。例如:每天灑一些小米在院子或房子外面,讓小鳥吃,以免小鳥肚子餓去覓食小蟲,無形中又減少了殺生的機會,這也是在積陰德!
    亂燒樹葉會惹來短命惡報。
    《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下的記載:揚州有一位名字何自明的人,後來他生了大病,臨死之前自己說出:「我一生以來所燒的樹葉不可計數。起初我以為沒什麼罪,那裏料想得到葉子上面有無數多的小蟲和卵。現在閻王爺以殺生罪責怪我,我想我大概無法補救贖罪了!」說完就死了。

  • @seanwood256
    @seanwood256 ปีที่แล้ว +1

    我付出了,付出了很多很累,付出到懷疑人生,但終究還是沒能打動對方,也許是我不夠好,我不怪對方,但是也沒有力氣再來一次了

  • @tyesist
    @tyesist ปีที่แล้ว

    趕快去捐錢去

  • @hiendieu3128
    @hiendieu3128 ปีที่แล้ว +2

    Rất hay NAM MÔ A DI ĐÀ PHẬT

  • @德强陳
    @德强陳 ปีที่แล้ว

    布施才是这故事的核心、旡注相布施

  • @ngahnya7253
    @ngahnya7253 ปีที่แล้ว

    男模阿彌陀佛🙏🙏🙏❤️❤️❤️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ปีที่แล้ว +1

    書名:群書治要
    1.《尚書》說:「與其妄殺無辜,寧可犯不依常法的過錯。」也就是說,處理案件要體現仁政,司法的官吏要以仁德存心,避免冤獄。
    (卷十七 漢書五)
    2.聽取言論不如觀察事情,觀察事情不如觀察行為。聽取言論必須審察其中的來源、動機,觀察事情必須驗證實際狀況,觀察行為必須考證事情的前因後果。把這三方面綜合起來分析,比較不會出錯。
    (卷四十九 傅子)
    3.孔子說:「人的本性本來是相近的,都是純淨純善的,由於個人後天的習染不同,差異就愈來愈遠了。」
    (卷九 論語)
    4.孔子說:「身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長輩和上司,做事要謹慎小心,說話要言而有信,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行這六事以外,再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
    (卷九 論語)
    5.孔子說:「要求自己從嚴,要求他人從寬,就能遠離怨恨。」
    (卷九 論語)
    6.老子說:「不記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報傷害我們的人。」
    (卷四十 賈子)
    1.王處訥,五代後周洛陽(今河南省)人,精通星相、曆數、天命以及占候吉凶等學問。王處訥與五代周祖郭威有深厚交情。當周祖進入汴京時,問及五代後漢劉氏國祚短促的原因。王處訥回答說:「漢氏依據中原地區,承受正統即位。以曆數來推算,國祚本來還可長久,但因漢氏高祖劉知遠即位以後,多行報復,殺害仇人,滅人家族,結怨天下,由此促短他的國運,不得維持長久……。」周祖聽了這一席話,深深感悟。本來準備發兵圍攻蘇逢吉,以及劉銖等家族,進行殺戮兩家妻妾子女,這時立刻下令阻止攻殺。當時蘇逢吉,已經自己自殺,周祖只有誅戮劉銖一人而已,其餘家族全部寬恕釋放全活,因而減少了一場殺業。
    後來到了宋朝時,王處訥呈上新曆二十卷,宋太祖授予司天監官職。可見有仁心者當得厚報。
    2.王祐是宋朝名宰相王旦的父親,學問文章顯揚於五代漢、周之際。宋朝初年,官任潞州知縣,後來官至尚書兵部侍郎,為朝中名臣。平生作為,很有陰德,博得當世人的稱讚。
    五代時曾經規勸杜重威不要反叛漢,宋朝時又曾抗拒權臣盧多遜對宰相趙普的謀害。當節度使符彥卿鎮守大名時,有人彈劾符彥卿罪狀,宋太祖對彥卿也起猜疑心,便命王祐前往大名代理職務,以便察看彥卿動靜。臨行前太祖對王祐說:「卿此次前去,若能察出符彥卿不法罪狀,朕當與卿王溥職位。」(當時王溥擔任宰相)王祐到達魏地,察得符彥卿兩個家僮,在當地仗恃勢力,任意非為情事。王祐量其罪行,只將兩人處以流放而已,不作任何牽連。回朝上奏說:「符彥卿並無罪行,臣敢以百口性命擔保。」接著諫正說:「五代國君都因猜忌心太重,而殺戮無辜,因此國運不能長久。祈願陛下引以為戒,國家幸甚!」太祖聽罷,非常憤怒,認為王祐說話太耿直太過分,於是貶王祐為華州司馬。
    王祐要赴貶所就任時,親友到都門來送行,對王祐說:「本來料想公必定會作宰相呢?……」王祐笑著說:「雖然我不作,但我的兒子必然會作。」王祐話中指的是其子王旦。王祐曾經在庭院中種植三棵槐樹,三槐樹蔭滿庭。王祐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作到貴為三公者,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後來其子王旦,果然貴為宋朝名宰相,正應了王祐所說的話。天下稱為三槐王氏。
    3.竇禹鈞五子登科
    竇禹鈞有一僕人,盜用了禹鈞二萬銀錢,恐怕給主人發覺,就寫了一張債劵,繫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劵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僕人從此遠逃他鄉。禹鈞發覺了這件事,把僕人所寫的債卷焚毀,並且對僕人的女兒撫養得很好。那女兒長大後,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了一位美滿的賢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捨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那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裏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竇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幫助其婚嫁,對於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因此各地的窮人,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不可勝數。他為了要救苦濟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每年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作救苦濟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四十間,聚書數千卷,禮聘老師,教育青年。對於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先後造就了很多優秀人才。
    有一天,竇先生又做了一個夢,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多年以來,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為你陰德很大,給你延壽三紀,並且賜給你五個貴子,來日都很顯達。你將來壽終之後,可上升天堂。」
    從此以後,竇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後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五個兒子都先後中了進士,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位至翰林學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闕;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竇禹鈞本人,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
    4.晉國趙宣子,在首山打獵。看見桑樹蔭下有一個饑餓的人,知道他三天已經沒有吃東西了,就拿出食物給他吃。只吃了一半,他就停下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回答說:「想要拿回去給母親吃。」宣子讓他吃盡,另外再打發他一些食物回去。後來靈公想要殺宣子,埋伏士兵在門內向宣子進攻,宣子萬分危急。正在這時,忽然有一個勇士,反過來搶救宣子。宣子被救出去後,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就是桑樹蔭下的餓人啊!」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他不告而退。
    一飯之恩,可以免死;棉袍之贈,足以救生。【左傳】
    5.李勉唐朝人,字玄卿,從小好學,個性沈厚高雅,神志光明。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曾經客遊到梁宋地方,正巧和一位書生同住一家旅館。書生染患重病將死,拿出所帶的白金,對李勉說:「我已經不行了,現在左右無人知道。我死後,請你用這些白金替我辦理後事,為我安葬,剩餘的就全部贈送與你,請你收下吧!」李勉安慰答應了他,於是依照遺言,將他安葬,但是所剩白金,卻暗中把它放在棺材底下。後來那書生的家屬開墳墓時,掘出白金,終於歸還其家屬。
    肅宗時提拔李勉為監察御史,李勉見武將有驕慢異常情事,便上章揭發糾正。肅宗對左右說:「我有李勉,朝廷才見尊重了。」代宗時任滑毫節度使,統理軍民要政八年,不用威武而治安良好,那些兇暴狡猾的部將,都敬畏懼怕他,德宗時提升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宰相之職)。
    勉累官位至將相,所得薪俸或賞賜,全部分送給貧困的親族姻戚,自己生活儉樸。去逝後,家中竟然沒有贏餘錢財,賜諡號「貞簡」。
    李勉在朝正直清高,廉明耿介,又能自始至終敬重賢人士子,曾經引用李巡、張參為幕府(軍中文官)。二人死後,每至宴飲時候,仍舊設置兩人的虛位,進獻酒食懷念。骨鯁大臣,又能禮賢下士,實為當時宗室大臣的表率,亦不愧是位賢德宰相。【唐書 宗室宰相傳】
    書名:因果感應事蹟類編
    書名:群書治要
    ♥️立志做事而不忘仁愛,就能宅心寬厚;考慮事情不忘道義,行為就會遵循禮義;工作時不忘盡忠職守,行動就不會徒勞無功;說話不忘遵守誠信,言語就像符節一樣有信用。如果內心寬容大度而且行為舉止遵循禮義,做事很有成效而說話很有信用,即使是古代那些有厚功大名,顯揚於四海之外,而為千秋萬世的後人所敬仰的人,他們的立身處世也沒有更超越於此的了。
    (卷三十六 尸子·四儀)
    ♥️文王問太公說:「我想知道治國的方法。」太公答說:「愛民。」文王問:「如何愛民呢?」太公答:「要給予人民利益而不要加以傷害;要幫助成全人民而不要加以毀壞;要保護、生養人民而不要濫用刑罰殺害;要施與人民恩惠而不要掠奪;要使人民安樂而不要使他們勞苦;要讓人民心生歡喜而不要使他們怨怒。」
    (卷三十一 六韜·文韜)
    歡迎翻印

  • @kao5569
    @kao5569 ปีที่แล้ว

    無明貪愛!!有了"愛" 脫離輪迴便有了障"礙"。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 @jinjie4377
    @jinjie4377 ปีที่แล้ว

    别人不要的东西乞丐全要了

  • @王進忠-h4x
    @王進忠-h4x ปีที่แล้ว

    西遊記之二

  • @釋不偏
    @釋不偏 ปีที่แล้ว

    是故事,不是真實,所以聽聽就好,

  • @latour6986
    @latour6986 ปีที่แล้ว

    所有的不順歸結於不努力,年輕人才不想聽老人說幹話

  • @tommyang1634
    @tommyang1634 ปีที่แล้ว

    别帮我,就是帮我。

  • @覃佐棒
    @覃佐棒 ปีที่แล้ว

    我有幾個問題,努力是真的有回報?就像你怎麼知道兩個人為了達成同一件事時地新力努力是相同的?是如何得知投資報酬是否相等?

  • @陳賢民-q8u
    @陳賢民-q8u ปีที่แล้ว +2

    和尚跟龜都飛昇了,為何乞丐不學,卻選擇娶女嬌娘。

  • @信惠謝
    @信惠謝 ปีที่แล้ว +1

    好會豪小喔!

  • @annlee4018
    @annlee4018 ปีที่แล้ว

    我放下了所有,会不会解脱了

  • @yutakago1736
    @yutakago1736 ปีที่แล้ว

    好人会被欺负

  • @林楊忠-v5s
    @林楊忠-v5s ปีที่แล้ว

    乞丐跟出家人不就是同一個體系嗎?

  • @johnfu4613
    @johnfu4613 ปีที่แล้ว +1

    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他不是問佛祖,而是問耶穌呢?

    • @mayhsu5527
      @mayhsu5527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應該也是如此

  • @國松陳-f8j
    @國松陳-f8j ปีที่แล้ว

    乞丐指我嗎?但是我沒賴帳

  • @stevenjane9294
    @stevenjane9294 ปีที่แล้ว

    只有窮人 才會問這些問題 唉

  • @a0937700554
    @a0937700554 ปีที่แล้ว

    有因才有果,沒付出怎麼會知道有沒有結果

  • @好棒-b7o
    @好棒-b7o ปีที่แล้ว

    天國近了

  • @小貓林-e1n
    @小貓林-e1n ปีที่แล้ว

    這些事做到都臭了也是這樣過日子啊 喜歡就做而已

  • @ufo639-q4m
    @ufo639-q4m ปีที่แล้ว

    無法接受佛教乞食的大道理。

  • @Thorn_of_Rose
    @Thorn_of_Rose ปีที่แล้ว +1

    我一直很讨厌乌鸦很惹人厌,它们会惹事生非。有一天,我在某商场外的小公园吃面包,一只乌鸦跑来呱呱叫,我把面包🍞施舍给了它,之后它还真的叼走了。请问这是不是“金刚经”里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虽然乌鸦惹人厌

  • @sudojen3434
    @sudojen3434 ปีที่แล้ว

    真好笑,以前聽時認為乞丐發了。現今聽了認為乞丐更窮了。本來自在無牽掛,現今以後世世為人奴。

  • @JohnWich-d7j
    @JohnWich-d7j ปีที่แล้ว +1

    員外的女兒很可憐,要嫁給乞丐😭😭

    • @dustinhuang
      @dustinhuang ปีที่แล้ว +2

      乞丐有24顆夜明珠也富有了

    • @陳振邦-n9u
      @陳振邦-n9u ปีที่แล้ว +1

      所以你還是看不開,拋不掉你的銅臭味。
      這則寓言你白看了。
      請你還是去找佛祖幫你解惑吧!

  • @yukimotai7593
    @yukimotai7593 ปีที่แล้ว +4

    先得龟壳,又得禅杖,这不是龟仙人吗😅

  • @仕揚-b3v
    @仕揚-b3v ปีที่แล้ว

    所以老鼠為什麼要吃叫花子的米?

  • @張建誠-g7c
    @張建誠-g7c ปีที่แล้ว +1

    乞丐還有"糧倉"讓老鼠來吃?動物都會說話的年代,真令人響往。勸善而編出來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