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難見狄氏大田鱉-動物園保育繁殖成功 Successful Breeding of Giant Water Bug (Kirkaldyia deyrollei)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 ต.ค. 2015
  • 想要知道更多有趣的動物新鮮事?
    快來Taipei Zoo專頁追蹤+1吧!plus.google.com/+TaipeiZoo
    或者加入臺北動物園粉絲團: / taipeizoo
    在臺灣本島野外族群數量非常稀少的狄氏大田鱉,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團隊的努力下,已經能成功、穩定的繁殖。目前在昆蟲館「解開昆蟲密碼─昆蟲多樣性探索」特展,可以看到大田鱉爸爸盡職的護卵,小田鱉們預計將在本週孵化。
    大田鱉是體型數一數二大的水棲昆蟲,也是水域生態系中重要的環境指標物種,以水生昆蟲、魚、蝦、青蛙等為食。牠們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由於農藥的使用、水田面積縮減、湖泊優養化、農村道路開發、路燈裝設等人為環境干擾,使得大田鱉幾乎絕跡。動物園在南臺灣做研究時採集到狄氏大田鱉,近兩年來保育員已經可以穩定的繁衍族群,對大田鱉的生態習性也累積更多的了解。
    大田鱉是肉食性昆蟲,平常攀附在水生植物上,將一對可以伸縮的尾毛伸出水面呼吸,張開特化的捕捉足等待獵物經過。大田鱉捉到獵物時先分泌消化液將對方麻痺,再以刺吸式口器吸食獵物的體液。
    大田鱉是少數有親代護卵行為的昆蟲,大田鱉媽媽一次可以產下數顆到一百多顆的卵,將卵產在挺出水面的植株後就離開,大田鱉爸爸會一直在卵塊附近保護,卵經過大約7天到10天就會孵化,孵化後大田鱉若蟲直接落入水中,旋即開始獨立生活。
    剛孵化的大田鱉若蟲無法捕捉太大的獵物,動物園利用移除的外來種斑腿樹蛙蝌蚪,提供給大田鱉若蟲食用。若蟲經過五次蛻皮,就會變成具有飛行能力的成蟲。
    動物園於2011年第一次發現外來種斑腿樹蛙的個體,2012年邀集同仁及志工夥伴組成「留白去斑」小組,每年在4月到9月斑腿樹蛙的活動高峰期展開移除計畫,移除的斑腿樹蛙蝌蚪正好給大田鱉提供充足的食物。
    狄氏大田鱉小檔案
    分類:昆蟲綱、半翅目、負蝽科
    學名: Kirkaldyia deyrolli
    食性:肉食,以昆蟲、魚、蝦、蛙等為食
    分布:從東北亞到東南亞
    棲息地:水田、池塘等靜水域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0

  • @jennifercheng6569
    @jennifercheng6569 8 ปีที่แล้ว +4

    感謝台北動物園的努力!

  • @user-rb8nb6kt2n
    @user-rb8nb6kt2n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太神啦

  • @user-zz7tx6ro5n
    @user-zz7tx6ro5n 8 ปีที่แล้ว +4

    密集恐懼症不宜觀看

  • @fergie214
    @fergie214 8 ปีที่แล้ว

    Very interesting

  • @readhistory0806
    @readhistory0806 8 ปีที่แล้ว

    人類到底做了多少滅絕其他物種的事?
    該學會和平共生了罷!

    • @1985evonne
      @1985evonne 4 ปีที่แล้ว

      任何人類在用的東西都可以造成物種滅絕,少在這假裝正義的化身

  • @user-nx6zz3ic7p
    @user-nx6zz3ic7p 8 ปีที่แล้ว

    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