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話討論】我終於和那個泉州晉江的施姓朋友見面了 | 大年初六逛泉州西街 | 衰小女生不能說嗎?當我問男性朋友衰小的小是什麼意思…他的解釋讓我🙈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6 ก.พ. 2025
  • ig:milkbye
    和大學好友的一年一見
    他剛好是泉州晉江姓施的朋友
    他的口音相比我來說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更覺得熟悉點呢
    閩南語中關於「小」有很多組合詞
    只知道組合詞的意思和用法
    卻不知道「小」單字的真正意思
    上次我說「衰小」只是想表達很衰的意思
    而「衰小」的意思也的確如此
    大家讓我說「衰」就可以了 沒想到「小」居然是這個意思……
    其他「豪小」和「三小」是不是也是這個「小」呢…?
    感覺應該是瘋(肖)的那個意思吧?
    知道的告訴我一下😄
    #泉州 #閩南語 #quanzhou #hokkien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454

  • @林海海-y9m
    @林海海-y9m 2 ปีที่แล้ว +12

    又來看你的視頻了。我是那個泉州豐澤的,讀冊和讀滋在泉州都有講,畢竟大泉州地區那麼大,各縣市區的講法會略有不同,但都能聽懂什麼意思,可能你們年齡才20多歲。我年紀比你們大。應該懂得閩南話會比你們多一些,古水是可愛的意思沒錯,泉州早期也講古水,但現在基本不講古水這個詞了,現在台灣和漳州還會講古水這個詞,衰小是倒霉的意思。兩個字或者兩個以上的有配“小”字,都是形容詞。比如豪小或者創啥小,等等,就是形容詞。在泉州不是壞話。如果但講“小”字,就是貶義詞。也就是那個,你的視頻做的很好。你是只用蘋果手機拍攝的啊?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對呀,我只用蘋果手機拍的!
      原來閩南也有古水 我以為是台灣後面自己有的新詞語
      嘿啊對啊我也覺得我們平常都有在講這些都不是壞話的意思,但是在台灣好像就不太好不是很文雅

    • @林海海-y9m
      @林海海-y9m 2 ปีที่แล้ว +2

      在泉州不是壞話,但單說“小”字就是壞話。你這種20多歲的人,閩南話能知道這麼多,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本土語言,越來越多人不重視了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3

      你說得很對,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聽不懂閩南語的不同口音和不同詞彙,然後就得出來結論說各地的閩南語差异很大,說白了是自己聽得太少了。 臺灣的年輕人更是這樣,一個詞有五種表達的時候,他們只熟悉臺灣的常用表達,聽到另外三種酒大喊,臺語和閩南語差异很大,聽不懂,其實是詞彙量太低了

  • @黑皮-h6i
    @黑皮-h6i 2 ปีที่แล้ว +3

    語言就是這麼有趣!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地域伴隨著時間推移, 延伸了許多新詞和不同的腔調說法,台灣不大但是現今的台語(閩南語)真的有許多不同的腔調!

  • @yumin2855
    @yumin2855 ปีที่แล้ว +4

    感謝影片!
    路過,也來解答一下相關用語。
    要熟悉周朝以來真正正音雅言,多看黃俊雄(黃文擇)布袋戲,要學會歌仔戲“七字仔”的讀音
    。那麼您的唐詩宋詞就幾乎完美接近古人。看看日本韓國閩南語正音用語,多少可以了解自己的閩南語偏離正音雅言有多少距離。
    至於,台語只是正統閩南語加了一些外來語,如“看板”
    (音坎棒)···日式漢語。又如“番麥”.“紅毛土”(意思:水泥),因為西班牙人.荷蘭人而來。
    當然,也有音譯的,如 日本殖民地韓.台通用的“卡棒”(意思:包包)。
    最後,豪洨:意指吹唬爛,原意為誇大男性下面汁液流得很大港,可以流到太平洋······,屬粗俗用語,所以,女生就被告誡少用囉!
    至於,”塔豬“(讀書).“塔切”(讀冊),
    發明紙張前後之說法,都是指唸書得知識之意。
    祝 閩南語萬歲!

  • @鄭德泉-t5m
    @鄭德泉-t5m ปีที่แล้ว +2

    ❤泉州為世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第一批千年文化古城,人文藝術薈萃,文風鼎盛,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泉南佛國之雅稱,歷史古蹟多,寺廟典故多,各國文化多,紀念館區多,千年老街多,海外華僑多,美食小吃多,海鮮料理多,農漁特產多,遊樂公園多。😊

  • @eugeneycs
    @eugeneycs 2 ปีที่แล้ว +11

    沒想到小晞年紀輕輕卻對語言這麼用心,台灣人很多對閩南語也不甚了解,絕大多數是聽的懂但講不輪轉。至於小晞提到的豪小,三小,這些小就是『洨』,也就是男性的……。我記得小時候講這些話會被大人罵,稍大一點才知道所謂的小就是『洨』,仔細想想就和趕羚羊一樣,也就不怎麼講了。台灣是漳州和泉州人居多,幾百年的融合已經很難分辨漳州腔還是泉州腔。剛好我父母的祖輩就分別是漳泉人,但兩邊對台語的說法有八、九成一致,這大概就是融合的結果。聽說台灣宜蘭保有較正統的漳洲腔,但我聽起來和台灣西部這邊差異頗大,感覺上西部偏向泉州腔。家族長輩去福建漳州旅遊的時候都說那邊講的話和台灣不太一樣,倒是廈門腔和台灣腔有八九成類似,不過聽說廈門人經常看台灣電視節目,可能因此受台灣影響也未可知。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6

      你說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想了解的🤔
      因為有不少台灣人告訴我他們去廈門玩覺得口音非常相似!但是也有極少部分覺得說不像的
      廈門腔現在是作為福建這邊的「閩南語標準」,關於這個問題我也在摸索中…因為廈門這個城市是漳泉讓出來的地方建立了一個新的城市,大家所說的同安腔同安這個地方現在是廈門的同安區,在以前也是泉州的同安縣,應該講的也是屬於泉州腔

    • @samchen3795
      @samchen3795 2 ปีที่แล้ว +5

      @@SingingLiu 這個問題我回答妳,我是台南人,曾因公去廈門前後住了半年多。廈門土著(在地人啦~)說的閩南語,跟台灣土著的台語,基本上溝通完全沒有障礙,只有微少部分的名詞或說法因兩岸分隔已久而不同,還有腔調上的抑揚頓挫有一些些明顯的差異。我剛到廈門跟房東太太聊天,一開始還以為她是台灣人。
      對台灣人尤其是南部人來說,如果是在台灣遇到廈門人,我根本會把他當金門人。我服兵役在金門,班裡面就有幾位金門人,講的台語跟後來聽到的廈門房東太太口音根本一模一樣。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5

      @@samchen3795 你這個現身說法很有說服力耶!

    • @samchen3795
      @samchen3795 2 ปีที่แล้ว

      @Chink 舌頭的用力方法不太一樣,有些讀音的確有差異性,還有尾音明顯不同,但你一定聽得懂她在說什麼,台灣說台語東西南北中部,語調本身就都不太一樣了,所以沒有仔細去想去分,其實真的會把她當成同一個語系族群的。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1

      @@gwygwylin3536 臺灣人是福建移民,不是臺灣人移民福建不要搞錯了。廈門島是泉漳融合,與臺灣漳泉濫一樣。廈門是泉音漳調,與舊時的臺北腔更像,比現在的南部優勢腔偏泉。表現在“買”與“尾”。

  • @dogofegg
    @dogofegg 2 ปีที่แล้ว +6

    讀冊是古早時的用法,現在新詞是用"書",裡面說讀"滋"那是同安腔,把讀"朱,zu的母音u改成ir,就成了滋的音,那是同安腔的特色。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3

      讀冊台灣老一輩都這樣說0.0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Chink 司機我們是說問醬...才是我們說的....我屏東潮州人......有一點不同但是聽得懂辣XDDD

  • @林子溫-s2u
    @林子溫-s2u 2 ปีที่แล้ว +3

    小晞 古錐擱美麗😊
    喜歡聽多講講閩南語

  • @hare1221
    @hare1221 2 ปีที่แล้ว +1

    以前看過一篇論文,台灣漳州腔和泉州腔的融合,腔調上是漳州佔了上風,但用詞上是泉州話的用語多。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廈門,廈門以前是小漁村,開始發展後,大量的漳州,泉州人口移入,融合的腔調跟台語八成相似。
    以前在新加坡認識一個廈門朋友,用閩南語溝通幾乎沒問題,除了少數用詞,他還說小時候常用收音機聽台灣廣播吳樂天講古廖添丁

  • @v381970
    @v381970 2 ปีที่แล้ว +6

    冊 才是正解 古代無紙時 都是竹簡書寫 所以唸讀冊 讀書是後來有紙後編成書本

  • @鄭德泉-t5m
    @鄭德泉-t5m ปีที่แล้ว +1

    ❤泉州素有“泉南佛國”及“海濱鄒魯”之稱,別稱鯉城、刺桐城、溫陵,古為“海上絲綢之路”之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為“東方第一大港”,外商雲集世界各國文化溶入,名列國家級第一批公布的千年歷史文化古都。
    聆聽泉州南音盪氣廻腸令人陶醉,傾聽扣人心弦講古說書,邊喝茶的獨特文化,並觀看泉州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傀儡戲、置身在閩南文化中。😊

  • @770911
    @770911 2 ปีที่แล้ว +5

    哈哈 古錐、勾追 還有臭奶呆 新年快樂我聽起來也像生日快樂 這集我快笑死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5

      🧐我下次要說一下生日快樂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2

      沆凝!!我家也有這樣說0.0

    • @李明豪-b6p
      @李明豪-b6p 2 ปีที่แล้ว +2

      @@ukyotomooshi 我家也有🤣🤣🤣南部都這樣說吧

    • @a892728
      @a892728 ปีที่แล้ว

      ​@@ukyotomooshi "肨奶hàng-ling/hàng-ni"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àng-ling/hàng-ni 又唸作hàng-lin ; 釋義, 嬰兒肥。形容嬰兒長得白白嫩嫩。例:這个嬰仔飼甲誠肨奶,生做足古錐。
      是形容長相的
      臭靈呆是形容講話的
      咬舌兒。 說話時舌尖接觸牙齒,造成發音不清楚,形成童稚的聲音。 例:伊講話臭奶呆,我聽攏無。

  • @張檸檬-j9i
    @張檸檬-j9i 2 ปีที่แล้ว +9

    冊才是古漢語發音,以前還沒發明紙張,文字都是刻在冊子上面,冊指的是竹簡。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腔西部讀書與讀冊都有在用,只不過在泉州東部沿海沒有ir這個音,其對應發音是i,所以tsir(茲)理應讀成tsi,而tsi與女性生殖器首字同音。所以讀書變成thak tsi就成了忌諱發音,只能用讀冊。但是在晉江西部就沒有這個問題,讀書讀冊都隨便說。

    • @旅菲晉江人
      @旅菲晉江人 ปีที่แล้ว

      我們說一本書,不說“一本冊”,我們說“一卷冊”

    • @herosio270
      @herosio270 ปีที่แล้ว

      @@旅菲晉江人 沒有受普通話影響的閩南話,一直都是 一卷冊、一卷書。

  • @茜茜-n1y
    @茜茜-n1y 2 ปีที่แล้ว +1

    我初三去的時候 只出不進 入口需要從另一頭才能進去 人超多 管控人流 這集把閩南話 發揮到無上限 😂
    祝小晞 仙人快樂 越來越有魅力。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見到西街有這麼多人…
      新年快樂~

  • @chrisgabert8243
    @chrisgabert8243 ปีที่แล้ว +2

    别说有差异了,闽南三市都有差异,甚至泉州 800 多万人,泉州下面的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德化、永春、泉港,也有差异,甚至我所在的南安,上南安和下南安调也不一样

  • @趙小弟-j2n
    @趙小弟-j2n 2 ปีที่แล้ว +1

    哈哈哈哈哈哈😂⋯⋯語言的主題就是這麼有趣。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他一開口嚇到我了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2

    他是晋江龙湖的吧?那边施姓特别多。小晞如果哪天来北京,或者我回泉州,可以当面交流一下,我对闽南语各地口音,尤其是台湾口音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 @skl120344325
    @skl120344325 2 ปีที่แล้ว

    這小妮子鋪梗那麼久就是要說自己古錐⋯⋯

  • @林子晴-l8m
    @林子晴-l8m 2 ปีที่แล้ว +3

    小晞說的笨色燙和台灣的說法相同,也有些詞的說法台灣也有听見,相似處有不少。小晞又更漂亮了。

    • @林子晴-l8m
      @林子晴-l8m 2 ปีที่แล้ว +2

      臭奶呆也是台灣專有的詞,就像小晞听糙米的國語听成臭麵的閩南話,傻的太可愛了。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臭奶呆泉州有 但我沒有~🙋🏻‍♀️

    • @林海海-y9m
      @林海海-y9m 2 ปีที่แล้ว +3

      臭奶呆泉州我有這樣說,怎麼是台灣的專用詞,摩托車,歐兜邁才是你們台灣的專用詞

  • @olgahuang9010
    @olgahuang9010 ปีที่แล้ว

    我有在追你的影片,我本身台語都還不錯~台語與閩南語因兩地分開生活,漸漸真的會有一些差異,台灣的台語參雜很多外來語,例如:阿莎力(豪爽、不拘小節)、番茄(卡媽豆)、老虎鉗(PAN季),語言真的很有趣,可以一起討論唷

    • @Orlando-b7g
      @Orlando-b7g ปีที่แล้ว

      台語全稱是台灣閩南語,閩南語也不是鐵板一塊,大陸閩南語分支就很多,廈門地區和台灣主流腔相對來說算是很接近了

  • @WE_H_JXV00D
    @WE_H_JXV00D 2 ปีที่แล้ว +6

    當初鄭成功來台時,船隊招募了很多廈門與同安的人,又因為,台灣融合很多漳州與泉州腔,並且,廈門同安位於漳州與泉州之間也是融合腔,所以廈門腔與同安腔最為接近台灣優勢腔。

    • @泉州府
      @泉州府 ปีที่แล้ว

      同安腔就是泉州府城腔

    • @WE_H_JXV00D
      @WE_H_JXV00D ปีที่แล้ว

      @@泉州府 同安距離泉州很遠,但是在廈門旁邊,同安腔非常接近廈門腔

    • @泉州府
      @泉州府 ปีที่แล้ว

      @@WE_H_JXV00D 并不是喔 古时候的同安管辖范围比较广等于现在的厦门市和漳州龙海市

    • @SingingLiu
      @SingingLiu  ปีที่แล้ว

      同安沒有距離泉州很遠哦,同安以前是泉州管轄,廈門也是泉州管轄,同安是泉州給廈門的,同安是泉州和廈門的交界,同安旁邊就是泉州南安了

  • @limichaelson5564
    @limichaelson5564 2 ปีที่แล้ว +19

    目前是在晉江工作的台灣人。從腔調來判斷,是廈門、漳州、同安那邊為基底,感覺八成以上的對話,是可以聽得懂、直接溝通的。越往北邊,晉江、泉州、甚至一路延伸到福州,聽得懂的比例就快速下降,基本上台語是閩南語的一支,台語是一種混合閩南語與日語或日本文化的語言,部分慣用語、腔調有日本音的混合。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8

      福州話完全不一樣惹聽不懂了🥲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14

      日語只占臺語2萬個詞彙裏的170個而已,不要每天把毫無關係的日語牽扯進來。 出了泉州,莆田和福州就不是閩南語了,你繼續往北是要幹嘛

    • @laplacelaplace4582
      @laplacelaplace4582 2 ปีที่แล้ว +1

      @@SingingLiu 馬祖那裡講福州話

    • @劉小豬-i4o
      @劉小豬-i4o 2 ปีที่แล้ว +1

      潮汕閩南話我也可以溝通 可是要講慢點 比較大眾的潮汕話。 台灣以前古代很多閩南族群渡台生活。所以都混合腔了。 不知道可能我很會講閩南話吧。

    • @劉小豬-i4o
      @劉小豬-i4o 2 ปีที่แล้ว +1

      @@lihuida 莆田古代是閩南話一個分支。 古代叫興化語。我有去慢慢查 300年前他遍泉 慢慢可能被閩東同化 變很多 也有看過興化語的視頻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西部讀書與讀冊都有在用,只不過在泉州東部沿海沒有ir這個音,ir在東部沿海對應發音是i,所以tsir(茲)理應讀成tsi,而tsi與女性生殖器首字同音。所以讀書讀成thak tsi就成了忌諱發音,只能用讀冊。但是在晉江西部就沒有這個問題,讀書讀冊都隨便說。譬如同為晉江的安海東石就讀書讀冊并用,而晉江的龍湖就只用讀冊。

  • @rmdkny
    @rmdkny 2 ปีที่แล้ว +1

    哇哇哇....我祖先就是跟著施琅旅行團一起來台灣的呀!!
    模糊的印象中祖籍好像是福建晉江埭头村
    施姓朋友那濃眉/大眼/再加上一點點的自然捲......
    是不是泉州人的標配呀,真有親切感

    • @吳明聰-l1d
      @吳明聰-l1d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有中東人基因!據說元朝時有六個清真寺!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在台灣,除了隨他們蔣介石中國黨逃來寄居台灣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亦或其後裔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他們中國黨組㲍結構附㲍亻,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的不是他們中國固有一部分。
      他們中國帝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他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他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他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片面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者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
      圖博語、緬甸語、中原漢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
      所謂東亞大陸中原南遷至現今的客家語早已是匯流了粵(越)語,是失真的所謂古漢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
      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
      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
      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保守的所謂閩南語最初是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與其大抵無法辨示而從修篡出來的譜序,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29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與海商海盜航海王集團息息相關屬於台灣更近的前身民族意識謂東寧。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埭头村就在我家附近呢

    • @rmdkny
      @rmdkny 2 ปีที่แล้ว

      @@ROF5987 噗…..哈哈哈哈哈!

  • @Dean-m7v4h
    @Dean-m7v4h ปีที่แล้ว

    😂😂😂😂😂這集太好笑了有機會可以去泉州玩講閩南話

    • @SingingLiu
      @SingingLiu  ปีที่แล้ว

      可以來試看看~蠻好玩的

  • @kikiwang9332
    @kikiwang9332 2 ปีที่แล้ว

    好熱鬧,小吃也特別豐富
    泉州ubike也是台灣捷安特建置的嗎?

  • @2192219
    @2192219 2 ปีที่แล้ว +1

    這集太好笑了

  • @a0926244822
    @a0926244822 2 ปีที่แล้ว

    看到上傳.馬上來看..

  • @yes56656
    @yes56656 ปีที่แล้ว +3

    在台灣因為漳州人比較會做生意,所以漳州腔早期在台灣算是強勢語言
    泉州腔在台灣的地理分布在雲林及彰化,等靠海的地方群聚比較完整,所以台灣人大多會稱泉州腔叫[海口腔]
    在來就是台北市新北市住在山區接近平地原始聚落幾乎90%以上講的都是泉州腔。但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繁華商業聚集地艋舺,迪化街早期幾乎都是漳州腔的天下。

    • @陳久久
      @陳久久 ปีที่แล้ว +1

      早期的艋舺是泉州人的聚落,當時還有新莊與蘆洲(當時叫新庄,和尚州)都是,北部漳州人的分佈在基隆,北投士林一帶還有板橋跟中永和

    • @mlwu3267
      @mlwu3267 ปีที่แล้ว +2

      錯的離譜,泉州人佔據沿海是因為通商方便,漳州人數劣勢都被趕到內陸開墾,漳州腔現在比較優勢是因為北部人講台語的年輕人不多了,導致台語被發音更簡單的漳州音同化了

    • @洪曉澐-b9b
      @洪曉澐-b9b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講錯了吧,應該是泉州人最生意!😅

  • @Tkdmomo
    @Tkdmomo 2 ปีที่แล้ว

    講台灣話時,我有一些是學霹靂布袋戲的詞語,說是比較文言用法;一般在說讀書,我們都是講『讀冊』,但是布袋戲是會講『讀朱(音似)』,所以兩種都可以用。在此感念一下黃文澤大師仙逝,讓我們從此聽不到純正的台語布袋戲了。

    • @快轉人生
      @快轉人生 2 ปีที่แล้ว

      就讀書的念法來說,有三個讀音(1.ㄘㄟˋ)(2.ㄓㄨ)(3.ㄗ),單純地方口音而已

  • @陳信宏-w3x
    @陳信宏-w3x 2 ปีที่แล้ว +1

    看小晞👍,笑嘎並軌

  • @jayjay8980
    @jayjay8980 2 ปีที่แล้ว +1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 @pingyz399
    @pingyz399 ปีที่แล้ว

    今年年初開始泉州就變成網紅地了,遊客超級多,我在東街附近吃個螺螄粉都有好多來往遊客在看😅元宵的時候人更多

    • @SingingLiu
      @SingingLiu  ปีที่แล้ว

      啊…真的…爆火

  • @林茂華-f1w
    @林茂華-f1w 2 ปีที่แล้ว +1

    這一集的尺度是不是有放比較開

  • @旅菲晉江人
    @旅菲晉江人 ปีที่แล้ว

    古錐晉江金井有,小時候有印象。大概20年沒聽到了。
    Sap-sue是德化,詠春,惠安,安溪在說。

    • @SingingLiu
      @SingingLiu  ปีที่แล้ว

      是,我沒聽過以為是只有台灣有,後來有人告訴我泉州以前會這樣說
      你會知道垃圾的其他講法詞匯量真的很大

  • @鐮刀割韮菜
    @鐮刀割韮菜 2 ปีที่แล้ว +3

    台灣人 是 漳州泉州福州人的綜合體
    我小時候有看過 稍微正統的泉州腔 已失傳
    但是 現在台灣教育部已經把它們統一了
    現在稱為 "台語" 有人說 比較偏南部腔
    所以 60-70% 像 就已經不錯了
    台語 綜合很多元化 含 荷蘭 日本 原住民綜合
    已經不是單純 大陸過海 當初那套版本了
    台語 : 喇敵賽 或者 喇賽 也可以
    聊天 或是 說廢話 的意思
    為猴覽 或 卡侯覽 也是同義

    • @藍眼淚-q4n
      @藍眼淚-q4n 2 ปีที่แล้ว +2

      我聽你在唬爛,福州話你聽的懂?完全不一樣的話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在台灣,除了隨他們蔣介石中國黨逃來寄居台灣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亦或其後裔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他們中國黨組㲍結構附㲍亻,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的不是他們中國固有一部分。
      他們中國帝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他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他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他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片面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者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
      圖博語、緬甸語、中原漢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
      所謂東亞大陸中原南遷至現今的客家語早已是匯流了粵(越)語,是失真的所謂古漢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
      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
      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
      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保守的所謂閩南語最初是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與其大抵無法辨示而從修篡出來的譜序,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29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與海商海盜航海王集團息息相關屬於台灣更近的前身民族意識謂東寧。

    • @user-geniuspo
      @user-geniuspo ปีที่แล้ว +1

      @@ROF5987 畫虎爛

    • @ROF5987
      @ROF5987 ปีที่แล้ว

      @@user-geniuspo “漢”族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在中國染禾重民族中以大中華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而來。
      被你們現今中國民族主義者視為製造漢族歷史割裂謠言的你們中國復旦大學李輝博士等人與國際團隊的人類分子學研究成果;
      “國際Y染色體命名委員會”把全世界的Y染色體分為從A到R的若干大的類型,而中國人所帶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較古老,是棕色人種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為O1,O2和O3三種,O1型從越南、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兩萬年的時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瑤語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繼續向北走,成為漢、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魯大學李輝)
      在此之後的復旦基因研究恐迎合你們大中華脈絡本位需要而論述翻盤修篡調整。
      兩廣粵人更要使兩廣瓊福脫離中國,建立以廣州為首都的大粵民國,光復呼應古越大陸的古越人百越氏族的南越國古國榮光。
      圖博自古是古國不是中華民族一部分,維吾爾的東突厥斯坦也不是中國一部分。
      th-cam.com/video/BjiLQ0psXzM/w-d-xo.html

  • @第一眼就看見
    @第一眼就看見 2 ปีที่แล้ว +5

    期待你回台灣🇹🇼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改名了😳

    • @第一眼就看見
      @第一眼就看見 2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黑啊米粉湯😂😂😂你要不回來

  • @chrislong86
    @chrislong86 2 ปีที่แล้ว +9

    當時小晞唸的學校在台北市,所以四週台語說得順的人少,小晞如果唸台南的學校就不一樣了。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5

      我的確在台北也都不怎麼說

    • @隨波逐流-o5f
      @隨波逐流-o5f 2 ปีที่แล้ว +4

      高雄很多說台語的

  • @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2 ปีที่แล้ว +1

    學長很會👍🏻
    他說的我也知道
    小更像是負面語氣語助詞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你理解得更深刻🤣下面有人解釋像是英文fucking的用法 很妙

    • @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2 ปีที่แล้ว +1

      @@SingingLiu 是啊有點,嘿是啥密、嘿是啥小,供蝦密、供啥小,哩騙肖、哩豪小😂
      當然,認識很熟悉的人才可以這樣子開玩笑說話,不然會遇到……⚾️

  • @黃連璧-h6g
    @黃連璧-h6g 2 ปีที่แล้ว +1

    你是我喜歡的大陸的vlog要加油

  • @修感法師-o2h
    @修感法師-o2h 2 ปีที่แล้ว +1

    這麼執著⋯😂
    以後要叫妳
    美美的 小~晞妹❤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法師好壞😒

  • @mingdong2532
    @mingdong2532 2 ปีที่แล้ว +1

    開元寺,讚讚讚!

  • @jack620124
    @jack620124 2 ปีที่แล้ว +1

    粉色車好像是BMW(美英因老母)寶馬車型🚗。。。

  • @vdu6i4
    @vdu6i4 2 ปีที่แล้ว +1

    祟~衰
    禍~渦~學~小
    許老師說了,祟也者,神禍也。

  • @MrYaokulin
    @MrYaokulin ปีที่แล้ว +1

    外國笑話 , 分享一下 !
    有一常忘東忘西的媽媽 , 有一天很正式的問小孩說 : 傑克 ~ 你覺得媽媽 , 是一個很稱職 . 不迷糊的媽媽嗎?
    小孩說 : 媽 ~ 我是湯姆 ~
    以後千萬不要當這樣的媽媽喔 ~

  • @oxford09k
    @oxford09k 2 ปีที่แล้ว +1

    拉D賽就是天南地北甚麼都聊的意思! 聊的過程也難免畫虎爛! 原來妳說的是惠安腔,怪不得我都聽不大懂! 可愛的惠安美眉,是不是喜歡學長啊? ^_^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才沒有呢 我們互相嫌棄\(`Δ’)/

  • @dowhua1010
    @dowhua1010 2 ปีที่แล้ว +1

    台南唸的 讀書 是 讀冊,北部的唸的讀書 才是 讀姿
    小時候常看 電視,北部的唸法是這樣,台南的唸法還是保有古時候的讀音,還有很多俚語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在泉州西部讀書tsir與讀冊tsheh是並用的,但在泉州東部沿海沒有tsir這個音,在泉州東部書對應的是tsi,讀書如果說成thak tsi(女性生*器)是很不雅的,所以這部份東部移民在南部是不用”讀書“這詞的,與漳州移民融合後,讀冊一詞成為公約數,就更偏向慣用讀冊一詞了,但是在保留泉州西部央元音的地區讀冊與讀書就可以并用。

  • @RexNg-z1z
    @RexNg-z1z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祖籍晉江,在香港出生,現在全家都在英國生活了,家鄉在中山街附近…記得小時回鄉在中山街吃牛肉羹…那時80年代,已經四十年前了
    晉江是泉州腔,台語漳州腔,有差

  • @laplacelaplace4582
    @laplacelaplace4582 2 ปีที่แล้ว

    這一集真的是百無禁忌,畫虎爛。

  • @dogofegg
    @dogofegg 2 ปีที่แล้ว +6

    洨是在閩南語的語句裡的作用是加強詞句力度,有類似"非常",很像英文裡的fucking的用法,比如吵洨.目洨.叫啥洨,聽起來比較不文雅,跟交情好的人私底下講是沒什麼問題,但跟長輩對話時那就很不禮貌了。除非一家人都很土性那就沒差了。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我們平常都有在用欸 也沒有覺得不好聽什麼的…看來這個有差別的
      你這個解釋非常好 fucking🤣

    • @silentboomber
      @silentboomber 2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是的,所以小晞说的那三种衰潲,嘐潲,啥潲,都是同一个字,都是语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思的
      说到把脏话粗口当语助词来加强语气,闽南语远远比不上隔壁那群天敌,人广府人单靠五种脏话,就能玩出花来,在一个句子里不同的配搭,就能呈现出多重层次🤦🏻‍♂️

    • @aproot1
      @aproot1 2 ปีที่แล้ว

      洨​本来是算粗鲁的用語,後來通俗化後原本粗鲁的地方就渐渐被忽略了,廣東話也是很多粗鲁用語,通俗化後原本粗鲁部份就被忽略了

  • @Jimmy_Sun
    @Jimmy_Sun 2 ปีที่แล้ว +1

    1.雖小=倒楣,手氣背,2.蝦小=什麼東西?,3.李洗蝦小=你算老幾,4.豪小=說謊浮誇,5.衝蝦小=幹什麼?6.甲小=休想,7.小小皮皮=有的沒的,偏離主題,8.讀書=塔妾,(妾=討厭),去學校讀書=棄鵝啊塔妾,(討厭去上學)

  • @人一粉腦就殘
    @人一粉腦就殘 2 ปีที่แล้ว +1

    聽到他講塞林娘真的很有親切感😂

    • @ctm0115
      @ctm0115 ปีที่แล้ว

      泉州講賽你娘,彰州講×你娘

  • @JasonLiao888
    @JasonLiao888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拉迪賽 ,本意直翻 是 "攪豬屎" ,因為 說人閒話 就跟 攪豬屎 一樣。 後面演化成 ,聊天裡內容可以很豐富 天南地北都可以聊 ,不再是 負面 意思 !
    用塞令釀 來打招呼 ,笑噴了 !

  • @user-kima5201
    @user-kima5201 2 ปีที่แล้ว

    喇D賽就是閒聊
    沒有範圍的聊天
    有營養的,沒營養的,八卦什麼都可以聊
    聊天,聊地,聊空氣,可以從外太空聊到內子宮
    這就是喇D賽

  • @sundaysunday9351
    @sundaysunday9351 2 ปีที่แล้ว +1

    晚安,簽到

  • @schung998
    @schung998 2 ปีที่แล้ว +3

    11:14 台北也蠻多人唸 "滋", 當然唸 "冊" 是最多.

    • @jimmyzhou5125
      @jimmyzhou5125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廈門的同安區翔安區,會讀滋,金門好像也讀滋😅

  • @UbiquitousTW
    @UbiquitousTW 2 ปีที่แล้ว +2

    泉州也有Ubike? 很像啊! 是台灣去還是當地的? 可以像台灣的租借方式嗎?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有啊!之前是合作項目,完全一模一樣的公司!而且只有泉州市和莆田市有,泉州現在好像換了個公司在接管了,租借方式可以用公交卡現在也可以用線上微信之類掃描QR CODE,前半小時還是一小時是免費騎的

    • @sourplum5215
      @sourplum5215 2 ปีที่แล้ว

      以前泉州市也是捷安特在經營管理的,和U-Bike一樣是定點的,現在就不知道了

  • @李慶隆-d3g
    @李慶隆-d3g ปีที่แล้ว

    泉州 待了三年 . 印像中的美食有 肉粽 麵線糊 海蠣煎 現做的麻花 .....

  • @ozzy771404
    @ozzy771404 2 ปีที่แล้ว +6

    呵呵~~我的祖籍也是晋江,但我確是漳州腔的說。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1

      在台灣,除了隨蔣介石中國黨逃來寄居台灣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亦或其後裔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中國黨組㲍結構附㲍亻,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的不是你們中國固有一部分。
      你們中國帝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你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你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你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片面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者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
      圖博語、緬甸語、古中原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
      所謂東亞大陸中原南遷至現今的客家語早已是匯流了粵(越)語,是失真的所謂古漢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
      一六一七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
      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
      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保守的所謂閩南語最初是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

  • @張檸檬-j9i
    @張檸檬-j9i 2 ปีที่แล้ว +7

    閩南語「香」就有三種發音;去香港買的香很香,這句話就有三種發音0.0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這個so easy😁

    • @KuoweiHung
      @KuoweiHung 2 ปีที่แล้ว +3

      @@SingingLiu 下次上新影片秀一下啊 哈

    • @volgeshoolan5843
      @volgeshoolan5843 2 ปีที่แล้ว +3

      香港[名詞]買的香[名詞]真芳[形容詞],正確閩南用字是芳,香是中文用字。

    • @silentboomber
      @silentboomber 2 ปีที่แล้ว

      @@volgeshoolan5843 你才是真的大佬

  • @同島鳳梨
    @同島鳳梨 2 ปีที่แล้ว +1

    🥰🥰🥰

  • @su883
    @su883 ปีที่แล้ว +1

    豪小 = 嚎囂(哮) = 像狼一樣囂(哮)張的大叫, 比喻誇大騙人是古語 . (三 = 什麼) 三小. 衰小 小字=男人流出的體液 . 是低俗人的用語 , 讀書人在怎麼生氣都不會用到"小"字 , 更何況是女性 ?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2

    妳的朋友講的閩南話,很貼台灣腔耶,小 台灣男生都知道吧 哈哈哈哈哈
    現在年輕人都不說閩南話了,我中年台灣南部人 台語是標配,只有在北部才說國語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真的有齁 他比較像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我外婆泉州人 聽妳的口音 讓我好懷念她

    • @ukyotomooshi
      @ukyotomooshi 2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嗯嗯...在台灣應該沒問題..很快就能打成一片XDD

  • @tones7971
    @tones7971 2 ปีที่แล้ว

    小晞 福州 最近都在游神 怎麼沒拍來看看 相信會增加很多訂閱呢

  • @lastfirst3439
    @lastfirst3439 2 ปีที่แล้ว +3

    我曾在廈門工作,周遭同事漳州、泉州來的都有,感覺台灣的閩南語腔調跟廈門最接近,尤其是同安。有時台灣同事之間講話不方便給大陸同事聽到,會講台灣閩南語,但還是要堤防一下廈門本地人會聽懂... 漳州跟泉州來的不太擔心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2

      在台灣,除了隨蔣介石中國黨逃來寄居台灣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亦或其後裔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中國黨組㲍結構附㲍亻,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的不是你們中國固有一部分。
      你們中國帝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你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你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你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片面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者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
      圖博語、緬甸語、古中原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
      所謂東亞大陸中原南遷至現今的客家語早已是匯流了粵(越)語,是失真的所謂古漢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
      一六一七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
      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
      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保守的所謂閩南語最初是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2

      事實上大部份泉州人聽臺灣優勢腔也不是問題,有幾個對應的發音、慣用詞彙注意了一下就可以了,而且有一個問題是臺灣年輕人國語化也很嚴重說的“臺語”也是國語式的,土詞彙比較少,比大陸的閩南語更簡單。同時臺灣的影視媒體的閩南話對大陸是單向傳播的,泉州人聽得懂沒有適應問題,反過來TW的要聽懂泉州的卻要困難一些,因為沒接觸過。要說閩南本土的泉州的聽漳州的漳浦及以南的各縣反而有些困難,聽優勢腔真的是小CASE。

    • @Orlando-b7g
      @Orlando-b7g ปีที่แล้ว +1

      大錯特錯,只是你聽不懂他們說的地方口音很偏的閩南語,但是他們聽台灣人說話毫無壓力,幾乎不可能聽不懂……因為台灣閩南語算是主流腔而且影響力能見度都很高

    • @ming7619
      @ming7619 ปีที่แล้ว

      @@Orlando-b7g 閩南當地很多人有看台劇,廈門腔跟台語很像,閩南當地的閩南語新聞也是偏廈門腔

  • @casperc.2338
    @casperc.2338 2 ปีที่แล้ว +2

    看起來還是好成財比較好吃 哈哈 牛肉湯+肉粽=絕配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3

      真的…我投好成財一票

    • @casperc.2338
      @casperc.2338 2 ปีที่แล้ว +2

      隔條晉江口音就差很多 哈哈

    • @casperc.2338
      @casperc.2338 2 ปีที่แล้ว

      @Chink 當然啊 台南牛肉湯是一絕 但在這裡我說的是泉州的啦

  • @bonnylin687
    @bonnylin687 2 ปีที่แล้ว

    台灣官方寫法是:潲,屬於比較不雅之生活用語。衰潲sue-siâu(倒楣)、孽潲gia̍t-siâu(頑皮)、啥潲siánn-siâu(什麼)、嘐潲hau-siâu(說大話、吹牛)、㤉潲gê-siâu(討厭)、插潲tshap-siâu(理睬)

    • @bonnylin687
      @bonnylin687 2 ปีที่แล้ว

      我有發現少數閩南用字的確有存在爭議。

  • @劉明輝-t8l
    @劉明輝-t8l 2 ปีที่แล้ว +2

    布袋戲裡面的儒門講的台語腔調就不太一樣,有點像台灣國語😂梳樓龍宿:汝在看三洨🤣😝

  • @hohenheim658
    @hohenheim658 2 ปีที่แล้ว

    聊天,一般是說“開槓”,不會直翻

  • @lsjtrmc
    @lsjtrmc ปีที่แล้ว

    閩南語有些用詞,有時可能不知道意思,但一聽就是貶義詞或罵人的話。。。不過你學長說的閩南語我聽的懂;你的我真無法溝通😂😂😂

  • @vosodei
    @vosodei 2 ปีที่แล้ว +1

    小晞😍😍❤❤

  • @陳信宏-w3x
    @陳信宏-w3x 2 ปีที่แล้ว

    這集,我真正笑嘎並軌,就那個(小)😁😁😁😁😁😁😁😁😁😁😁😁😁😁😁😱😁😁😱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信宏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悠著點

    • @陳信宏-w3x
      @陳信宏-w3x 2 ปีที่แล้ว

      😁....😁....真的是笑點滿檔,有一種魔力反覆的看,笑到我肚子,都不要不要的

  • @蔡明倫-l7n
    @蔡明倫-l7n 2 ปีที่แล้ว

    頭香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再接再厲🤪

  • @林北叫小賀-j4f
    @林北叫小賀-j4f 2 ปีที่แล้ว +1

    😍泉州辣眉ㄚ賀🙋,牛肉湯只有台南味才贊。

  • @莊欽全
    @莊欽全 2 ปีที่แล้ว +11

    在台灣冊、滋都有人講,濠小就是唬爛的意思、衰小就是形容很倒楣的意思!

    • @bingcai318
      @bingcai318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小就是男性精子的意思,所以比较不雅

  • @Andy-fl8md
    @Andy-fl8md 2 ปีที่แล้ว

    那個微笑單車,跟我們Ubike好像,是台灣人去經營的嗎?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就是台灣的ubike!是一家公司來的

  • @carolin1185
    @carolin1185 2 ปีที่แล้ว

    全部都有聽過,哈哈哈
    我們在台灣,祖上是泉州來的

  • @有錢真好-p7e
    @有錢真好-p7e 2 ปีที่แล้ว +1

    小晞,什麼時候還會來台灣呢?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現在雙方都沒有開放旅遊簽證🥲

    • @有錢真好-p7e
      @有錢真好-p7e 2 ปีที่แล้ว +1

      @@SingingLiu 原來如此!😓😓😓

    • @劉明輝-t8l
      @劉明輝-t8l 2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最近很多嫁來台灣的老婆都帶她們媽媽來台灣旅遊,好像都很爆紅

  • @兆斌蔡
    @兆斌蔡 2 ปีที่แล้ว

    我的祖先是乾隆年間,自泉州府晉江縣東石鄉後湖蔡家。

  • @向陽春
    @向陽春 ปีที่แล้ว

    不是啦,〝聊天〞,是「開港」、「開講」。
    現在的台語已加入許多外來語,就像美語與英語雖是同一語系,但已注入許多的新元素,甚至產生不同語意了。如妳有興趣可以回台灣深入研究,台師大、高雄師大等校研究所都有開課。

  • @cekcekkimo
    @cekcekkimo 2 ปีที่แล้ว

    我家也說:滋(書),在台灣說這是海口音(也不知道源自哪裡),海口音的你、豬跟一般常聽到的都不一樣

  • @weiluenni
    @weiluenni 2 ปีที่แล้ว

    我兩個都聽得懂~書 = 茲、冊的讀音

  • @Norman-rz6dk
    @Norman-rz6dk 2 ปีที่แล้ว

    請問晉江姓“顏”有沒有專門的聚落?家父就是晉江人 ,口音跟視頻男生一樣,但我從沒回去過,加以家父已過逝,很遺憾。

    • @張盛棋-p4z
      @張盛棋-p4z 2 ปีที่แล้ว

      安平顏氏祖譜跟我的姓有關西我谷歌的,不要再問我,我是過客客家人。

    • @amyko8905
      @amyko8905 ปีที่แล้ว +1

      有,晋江深沪,东石埔里,安海都有颜氏祠堂

    • @Norman-rz6dk
      @Norman-rz6dk ปีที่แล้ว

      @@amyko8905 謝謝你的說明。

  • @ilovelockin
    @ilovelockin 2 ปีที่แล้ว +1

    有一個很基本詞差異
    試試從一數到十的唸法

  • @劉小豬-i4o
    @劉小豬-i4o 2 ปีที่แล้ว

    住在台灣幾乎都會聽。 我除了潮汕 大田 龍岩 汕尾海陸豐 閩南話 其他都還好

  • @yeonlin2078
    @yeonlin2078 2 ปีที่แล้ว +2

    這施姓小伙子還不錯,送作堆啦!

  • @jaremylee1071
    @jaremylee1071 2 ปีที่แล้ว +7

    她講得真的好像跟我們講的一樣... 雖然我也是彰化人 但是我不是鹿港人也不姓施...
    可能泉州漳州腔混和了吧,影片中很多音念起來也與我家人念的不同。
    而且台灣還有分"海口腔"跟"山口腔", 我去南投讀書, 第一次聽到 ,(你跟"甲")(台), 你跟誰(普通話)...
    我完全 聽不懂.. 你跟誰 他們念甲...
    而且地區不同,有些念音也不同 ,例如 :粥 這個閩南語 就有很多念法。
    我家人在念腔(閩),也跟妳唸的不同...
    然後 最後說的 讀書, 我爺爺輩的 真的也是念, "讀冊,"讀茲"都有"(閩),我爸就念 讀書(閩)。
    #最近YT演算法讓我看到妳的影片,我會多多關注妳的影片的。
    #原來我們都會講閩南話
    #妳之前好多影片標題我都好有興趣,不說了...我要去補番了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1

      鹿港的豬與尾發音有特色,但是在原鄉的泉州晉江的龍湖沿海一帶的施姓反而沒有這個特色的。鹿港的口音在泉州也是西部口音,屬府城音,舊時算是戲曲文化讀冊的標準音,代表人物康丁(他參加綜藝還是不時會說出泉府音)。

  • @施養誠-m2k
    @施養誠-m2k 2 ปีที่แล้ว

    請問妳朋友是施姓,正字輩嗎

  • @木木-c7z
    @木木-c7z ปีที่แล้ว

    為什麼一樣是閩南系,普通話為什麼那麼像北方腔?

  • @chrish1429
    @chrish1429 2 ปีที่แล้ว +1

    片頭街景跟鹿港一模一樣,姓施在鹿港是大姓

  • @TOHUEIHUEI
    @TOHUEIHUEI 2 ปีที่แล้ว +5

    覺得你朋友的腔調更近台灣一些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4

      嘿啊 我的腔調跟他不一樣的也是有點差別

    • @佳哥佳哥
      @佳哥佳哥 2 ปีที่แล้ว +2

      @@SingingLiu 小睎什麼時候再來台灣?😄。

  • @paraswalis501
    @paraswalis501 2 ปีที่แล้ว

    「拉D賽」是聊八卦、所謂「泡咖啡聊是非」,言不及義的意思,是一般聊天的意思;也有用來「搗亂」的意思,明明在聊一個主題,突然有個豬隊友來插入不相關的話題,不但沒有幫助,還破壞氣氛,也可以稱之:「汝是來拉D賽的嗎?」

  • @chungkuanghuang1979
    @chungkuanghuang1979 2 ปีที่แล้ว

    何該,誰叫你開車!哈哈。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哈哈 綁好安全帶

  • @tslife5773
    @tslife5773 2 ปีที่แล้ว +1

    讀茲在台灣屬海口腔(梧棲,沙鹿的人如此念),其他一般念讀冊。豬的台語有念低,也有念都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咦 那海口腔的書跟我們這大部分現在的唸法不同耶 台灣應該還是用以前較早的發音

    • @iansia4380
      @iansia4380 ปีที่แล้ว

      @@SingingLiu 台灣海口腔跟泉州海口腔不一樣,只是因為剛好都分布在海岸而已。台灣海口腔比較接近泉州府城腔(晉江西部、南安南部一帶)。

  • @台北阿湯哥
    @台北阿湯哥 2 ปีที่แล้ว +1

    其實語音會隨著時間與地域,還有每個人的發音ㄧ直在改變。
    就像台灣唸豬的台語,最常聽的就是「滴」或「都」,惠安呢?

  • @weekuah
    @weekuah 2 ปีที่แล้ว

    把书念“滋”也是潮汕人的念法。“滋姐”是学校吧。

  • @bc3690
    @bc3690 2 ปีที่แล้ว

    請問惠安葛上離你家遠嗎?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1

      我沒聽過 剛剛查了一下有點小遠 15公里 在台商投資區

    • @bc3690
      @bc3690 2 ปีที่แล้ว

      感謝

  • @摳米欣
    @摳米欣 2 ปีที่แล้ว +1

    同安早期的地名,好像是‘晉邑’’!
    這樣是否正確啊???

    • @howiewu7217
      @howiewu7217 ปีที่แล้ว

      銀同是同安縣的別稱,同安縣 新稱“同安區”,還有別稱“銀城、銀邑、同邑”

  • @suan0288
    @suan0288 2 ปีที่แล้ว

    閩南語有分讀音,訓音等,書,香等音,看用法時音就不一樣。

  • @丁俊志
    @丁俊志 2 ปีที่แล้ว +5

    希望小晞可以繼續把閩南語,永遠傳承下去,別讓閩南語在我們這一代失傳,我也會認真的把閩南語傳給我的子子孫孫。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學習中🙇🏻‍♀️

  • @ktjames8781
    @ktjames8781 2 ปีที่แล้ว +1

    聽了妳們那邊的閩南話,我才知道台語跟閩南語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前我們臺灣在兩蔣時代都把台語叫做閩南語,我還以為閩南語跟台語是一樣,沒有差異性的,現在才知道兩者差異是有的,並不完全相同。

    • @SingingLiu
      @SingingLiu  2 ปีที่แล้ว +2

      並不完全一樣!有像但是還是有差異了 閩南自己差異都很大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1

      在台灣,除了隨蔣介石中國黨逃來寄居台灣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亦或其後裔不認同台灣這個主體獨立國家的中國黨組㲍結構附㲍亻,就原住民、先民而言,大抵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籍就是台籍。
      台灣自古在東亞中原帝國是化外之地的不是你們中國固有一部分。
      你們中國帝國是隨政策需要來主張哪裡是你們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你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更甚者如小說刻劃細節般的情節交代。
      僅在近代公元1950年,你們中國強蠻就吞併了圖博這個古老國家,片面納入屬於中國境內一部分的西藏地區,博巴族群也被歸誆為中華民族下的藏族,1979年中國發動戰爭侵略越南逼迫越南政府投降,最終遇越南頑強抵抗而擴張侵略失敗作收;越南與朝鮮是差點就被納入冠以中華民族的中國一部分;語言差點就被歸入中國方言一部分。
      閩粵祖譜是偽譜;台灣漢制祖譜並不是由外來殖民者積俗統稱所謂的漢人來台開基祖傳下來的,而是後來有人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並帶回禮儀規矩,使關係愈來愈逼真,至今對大中華民族祖脈信仰早已就如同宗教團體信徒的對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信仰根深蒂固一般。
      中國百姓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後才被准許祭拜四代之前的祖先,把他們寫入祖譜,因此上溯漢唐宋名人甚至炎黃的,明代之前的中國祖譜都是假造的。蓋宋代之前的族譜是官修的,私修族譜極少,直到明代民間修譜的風氣才開始,到清代因受雍正2年頒行的康熙《聖諭廣訓》「修族譜以明疏遠」的號召而大盛,甚至有人把不修族譜看作是「有違聖祖仁皇帝(康熙)敦孝悌、篤宗族之訓」。基因研究早已確認,福建、廣東人都是百越民族的後代,是自古從漢制的皇朝帝國以中原漢譜名人祖譜與堂號消滅了越族。
      圖博語、緬甸語、古中原語是同源,”漢語”一詞是在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取漢帝國盛世表徵的以漢囊括為中國政治正確下代表中國民族主體下而來。
      所謂東亞大陸中原南遷至現今的客家語早已是匯流了粵(越)語,是失真的所謂古漢語。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
      一六一七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
      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或唐人。
      文化的流動從來不是單向的,保守的所謂閩南語最初是由台灣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受中原客家文化影響的所謂閩南文化再遷回了台灣。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曾有機會發展出統一台灣全境的台灣國家,東寧國主要用語與用字即現今的台語與漢字。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石井鄭氏族譜,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設延平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台灣該將近代大中華民族意識推論認知定調的閩南語更名為東寧語;台灣東寧語的臺語就是臺語。

    • @gggrock4502
      @gggrock4502 ปีที่แล้ว

      有差異是正常的

    • @damianchang4812
      @damianchang4812 ปีที่แล้ว

      泉州和漳州的差異比台灣和漳州的差異還大,有差異本來就正常,小小台灣中部和南部也沒有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