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 多元論與自由主義 2018.3.30-沈清楷、葉浩、吳豐維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4 ม.ค.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8

  • @twdl
    @twdl 2 ปีที่แล้ว +1

    自由的妥協是因為尊重他人的自由。但對於自己的自由,能夠不妥協就不該妥協。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ปีที่แล้ว +1

    一個時代內社會體系內部的價值觀都是統一且正確的,如果內部的價值觀出現錯誤,那並非代表過去的價值觀不好或是代表邪惡,而是代表有改變需要發生,因此必須將舊有的價值觀貶為不好的,否則一個良善的好的價值觀怎麼需要改變呢?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權轉移了,從新統治者的路線會對過去的統治者進行價值判斷,而跟新統治者如何延續路線有關,如果是延續過去統治者的價值觀,那麼過去統治者就會依然坐在歷史的高位上接受人們的歌頌,如果相反的,新統治者不延續甚至會改走完全不同的路線,那麼過去統治者就會被拉下神壇,接受程度不等的批判與詆毀。但是跟過去統治者的功過沒有絕對的關係。基本上不同社會國家之間的價值觀的確沒有必要一定要比較,但是如果發生衝突,根據戰爭結果就有可能造成比較與改變,如果是很大型的戰爭,很明顯的勝負,那審判通常也會更加明確絕對,關於戰爭的審判一定是由勝利者審判失敗者,而且勝利者一定是正義,失敗者一定是邪惡。因此我們應該把人類的歷史視為正義道德的歷史,像鄂蘭所說的平庸的邪惡,每個人因為無知而做出邪惡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每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在當時都是正確無誤的良善美好的,而且大部分人都願意去遵守實踐。由此來看,轉型正義必然是由於上述的其中某些原因,其主要性質是弱者為了爭取更多權力向強者布下的道德陷阱,以臺灣的情況來看,大概就是屬於新統治者的路線延續改變了這個情況,至於是不是真的正義,或者過去統治者是否非常邪惡,則沒有絕對關係。轉型正義一詞並非臺灣首創的,在其發源地的歐美來說,這個訴求是因為不同原因而產生的,如果相信榮格的理論,認為集體潛意識存在的話,會發現,其實我們現在討論的種種,過去的人們也都討論過,這些MURMUR不斷的在每個世代的工具人之間流傳,只有當統治者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思想,並將之放在國家機器中推行放大執行後,才會成為某個時代的標準與價值體系。因此每一個理論、說法、主義、思想......本身並沒有高下優劣,自然也不需要去互相攻擊傷害,因為對工具人來說,這些都只是個人的MURMUR,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會不會成為主流發揮影響力,主要是根據統治者根據該時代的需求和各種主客觀條件選擇適合者。

  • @hihibaby998
    @hihibaby998 6 ปีที่แล้ว +1

    好節目!!

  • @joywu4507
    @joywu4507 2 ปีที่แล้ว

    如果沒有背景音樂就更好!,

  • @dylan2270
    @dylan2270 6 ปีที่แล้ว +1

    封面是 熊彼得 內容是伯林的多元論

  • @happy-vf9tp
    @happy-vf9tp 4 ปีที่แล้ว

    多元理论对政治哲学来说就是和稀泥,弊大于利。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不懂柏林的东西。

  • @nelsonlui4417
    @nelsonlui4417 5 ปีที่แล้ว

    號稱獨派大將,玩女人大將。

  • @parkersu3157
    @parkersu3157 5 ปีที่แล้ว

    誰幫忙傳給韓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