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这几期的质量太高了,真正的尊重。希望做的越来越好
我怀疑你是被雇来自卖自夸的
这期分析的就没啥道理,明明是每日优鲜自己的经营问题,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做的不都很好?看似都是买菜,其实用APP买菜的用户和去菜市场买菜的人就不是一个用户群体,两者就没有竞争关系。
一點點不方便的地方 卻保留了人性⋯⋯這期的結尾真太棒了
這句總結的真好!
這總結深深打動了人心,互聯網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但也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互联网就是要把人当猪养啊。
作為曾經的生鮮從業事很老實告訴作者,生鮮的毛利率絕對不止15%到20%,40%已經算低了,價格差的問題主要是出在采購的環節上面,環節越多,價格越貴,大部分的生鮮都沒辦法找到最合適的(并不是最原始)采購環節,源頭采購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真正的采購是在合適的地點采購,每日優鮮的問題正是出在這個地方,直接說是采購選錯人了;其次是二次加工包裝倉問題,生鮮想做好,二次加工不能少,沒有二次加工是不可能做到差異化競爭的,一份排骨可以做成湯料,也可以做到蒸排骨,更可以做到紅燒排骨,怎么做怎么配料全在二次倉菜品策劃,這也是現在存在下來的生鮮電商正在爭奪的市場,生鮮電商的未來在于二次加工,
那怕先進國家,生鮮食品都有2~3成折損率,折損率要算進成本裡。有些國家要求大賣場下架食品要給弱勢團體就是這原因。
我也觉得生鲜电商不可能利润这么低。新鲜蔬菜价格确实低,但像是常温牛奶、米面等价格不算便宜,有时候比市价还高些。
有沒有一種可能,中國人力成本便宜,菜市場的毛利率很低?
@@ampLocus 菜市场的老板都买了几套房了 利润高的很
哈哈,其实这一类商业财经类自媒体大多都是网上查资料做的视频,很难说做什么主题都找业内信源。谢谢你提供的消息~
最后的总结说得真好!我就是在国外享受着那份曾经在国内逛市场的快乐!在国内买菜都找不到那份曾经的人与人的交流了。
还是有的吧和家人逛超市的时候
外国的超市是经过设计让你有种找宝藏的感觉
澳洲超市好逛主要是打折多。几乎所有产品都会循环参与打折,有些东西直接就5折。像卫浴产品,厨房产品,你等几个月所有产品都能买到打5折的。
你这说的国内好像已经没有菜市场似的。这些生鲜电商只是5万亿里头的一粒尘。
你在哪国?现在美国加拿大很多人都在网上下单了,到超市人家给你送到车上你都不用下车.好久没进超市了.
文案怎麼可以寫得這麼好啊,愈到收尾階段愈精彩,說話藝術拉滿分了,很棒,訂閱起來。中國的TH-cam內容功課都做很足,言之有物,讚。
因为中国台湾省只有两千万人 竞争少 所以不需要卷 喂什么吃什么 质量自然不高
他现在只在B站就有193w粉丝😂这是杀出来的内容
最后一公里,是自己放松的空间。同意博主的说法。我父母每天的活动就是去早市买菜,冬天去社区小超市买菜。
马来西亚的生鲜电商就是派几个人入驻大卖场,然后代顾客捡货然后交给骑手送去客户家。给的价格还蛮贵。但是有人买单。觉得就是若是已经有了的东西,就不要弄多一个新的出来,大卖场一开始就存在于社区,就不需要特意弄多一个仓库出来。
美国也是这样。但能做到第二天送达就不错了。这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大多数中国人不去计划一周的食谱。想吃什么当天买。超过2小时的送达时间,就没有吸引力了。
我亲戚有个养鸡大亨,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冷冻链品牌,就拿养鸡来说,鸡蛋和鸡肉就是印钞机。放饲料和鸡仔进去,推出鸡肉和鸡蛋,送到下游手上,当天结帐。他家的产品从开业至今,就没有出现过供应过剩的情况,甚至在近期开始跟不上需求。生鲜产品做对了,甚至用不上电商,最多算是锦上添花。
我做期货的,我亲眼见过养殖户(饲料涨、肉价跌)亏到哭。
最后总结不知道咋地戳到泪点。互联网最终就是要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生活气息的互联网下。
「是那些不方便的地方才更多的保留了更多的我們」好有共鳴 剛來美國的時候每天各種抱怨 覺得怎麼一個先進大國可以處處這麼不方便 很多方面都效率/品質差又貴 就各種只能靠自己 但是兩三年之後 覺得就是這些不方便 激發了更多思考 也習得更多能力 也更能夠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简单来说,生活不需要方方面面 ,都讲求效率。生活可以是生活
不然呢?你还能怎样?
你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你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社会的发展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没有选择而找借口说我享受这种单一的方式。
@@初上日頭 不是沒有選擇啊 我大可以回台灣 是我不想 因為我喜歡我現在看事物的角度
@@leyu1553 拿著台灣護照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呢
这期大赞!强烈推荐馆长出英文配音版,最起码配上英文字幕。好多期节目我都想推荐给美国这边互联网从业者…无奈人家不懂中文如果馆长需要英文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聊聊
这节目质量一般,人家洋人怕不感兴趣。
@@方松-k3v 不一定。这期视频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instacart,amazon prime等美国的grocery delivery service的未来预言。很有参考价值的
最后的总结太好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卷出来的需求…
每日到菜市场买菜,很轻松,很解压,也是生活的乐趣,改变百姓的习惯太难
就和书店类似,只逛亚马逊就越来越无知。
坐标新一线城市,我偶尔做饭,每周在网上买一次菜,花个一百多。近几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很喜欢生鲜电商。不满意的就是,生鲜送过来品质不稳定,时好时坏看运气。
能接受快餐的基本能接受电商。担心运气,还不如自己把握命运。
一线城市自己做饭其实也蛮贵的,一二顿差不多有肉有菜加个硬菜,要120~150左右…
应该说,普通人家从电商买菜的习惯,还是被这几年的各大电商培养起来了。我家就是这样,我老婆已很习惯于在电商平台上下单买菜了。但是,电商买菜有很大的规模效应,谁规模大谁就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于是各家电商之间,还是需要打出个“剩者为王”。当我们看到每日优鲜倒下时,也就是美团和拼多多这两家最大的卖菜电商抢到了每日优鲜让出的市场份额。美团和拼多多,都在深耕卖菜这件事,从与蔬菜产地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开始,到送菜中的物流、冷链建设,再到前置仓的建设,到最后配送员队伍的建设。虽然上面每一项看起来都是重资产投入,但每一项的重资产投入,都会降低后面的履约过程中每一单的边际成本。所以,不用太久,我们就将会看到美才和拼多多两家的卖菜业务,成为很出色的最后一公里的业务。
1年过去了,目前还没看到美团和拼多多两家的卖菜业务,也没有成为很出色的最后一公里的业务
我真的很需要生鲜电商。坐标广州,菜市场是很美好距离也不远,何止最后一公里,楼下五十米我也是不愿意走的,在家里出个门要换衣服梳头发,太累人了。大概2017年开始用每日优鲜,大概前置仓就在我家附近,最快的一次下单8分钟就送到惊呆我,最慢半小时,一直这么用了好几年,一直到今年3/4月份,每日优鲜里的菜品断崖式下跌,例如绿叶菜之前大概有二三十种,突然就变成五种左右,很多品类彻底消失了,冷冻品类都变成了隔日达。当时美团和朴朴都很正常也说明不是疫情原因,从那是起转用朴朴,我主观认为是每日优鲜被断供应链了,被更强大的对家给卷没的,事实怎样不得而知,馆长这也是猜测而已。总之不希望生鲜电商消失,会带来极大困扰。
我前雇主是香港的一家生鲜+日用品配送公司,其实这个业务模式最核心的问题是买菜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个社交行为。去菜场可以挑挑捡捡,和摊主聊聊天,熟客偶尔还能占点小便宜,这些都是线上选购永远无法替代的,更不要说线上购物需要支付的高昂运费了。以香港为例,我在职的时候做过一个社区的热点图,港岛地区很明显可以看到越靠近半山的社区单量越高,原因很简单,一是半山高收入人群聚集,对运费不敏感;二是家里面积偏大,可以一次性多买一些放起来,线下选购的话需要自己拎着很重的货品爬上爬下,非常不方便。
深夜想明天吃个什么菜,想睡懒觉不想早起天气又太热不想去菜市场,这种时候就会选择在盒马之类的下个单,第二天中午直接到小区门口取,拿回家直接下锅做,这就是我目前利用生鲜超市的状态。
我一直也是这么用每日优鲜的…很喜欢每日优鲜的…结果…惋惜一下…
@@达摩小狮子 这样的日子不会胖吗?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是機器可以取代的 科技越方便的當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更遠了 這期的結尾真的值得大家思考
机器可以代替,但互联网只是代表资本。送餐送菜,不是包产到户,在物流效率方面,就是倒退。
这期节目的观点真心说服力强。
说实话,国外超市买菜,还真没有国内菜市场有感觉。很怀念那种嘿大的菜市场,天天有鲜蔬,很热闹,有兴致的时候随便砍砍价~我真的更喜欢传统的买菜体验。
别说买菜了,国外散步都没有国内街道有感觉。这边散步除了花花草草和汽车就没啥可看的
@@yaofangzhu8798 就是剛開始覺得很美 看久了就悶死的感覺
@@yaofangzhu8798 少点人气儿
@@brianluk2006 没有大妈大爷广场舞,没有小朋友公园里嬉戏,没有一对对情侣坐那谈恋爱,的确挺闷的
最後總結那邊講的真好
经过大隔离后,现在大多数家里冰箱随时满载,买菜的大多数人都是持家的,对于网上那个看得见摸不着的蔬菜也有顾虑,电商卖的菜收到后给人的感觉非常糟糕,和网络上的完全不一样,更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如果电商在蔬菜这一块能成功,那倒是一个奇迹。
在欧洲是成功的
@@GUZHOU-z1v 我住在荷蘭,現在基本上都不去超市了,讓人送上門就好,價格和品質也差不太多
@@user-he6hn9on1s 你说的和生鲜电商根本不是一个东西。现在国内超市,只要规模稍微大一点点的都有在线平台,可以线上下单然后超市配送。(其实超市的线上配送也是生鲜电商活不下去的一个原因,视频没提到)。但是超市的在线配送服务只是超市服务的一小部分,超市并不靠这个生存,主要还是靠线下
有意思的是, 当互联网讨论客户价值的时候老年人甚至中年人处于生态链的底端, 然后想赚他们钱的时候, 就跑来把那套所谓成熟公式傲慢往他们身上一套, "嗟, 来食"。
最后都从商业拔高到哲学了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是时代观念与人口习惯的问题,顿顿外卖是上一两代人口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而同样下班后的857闲着逛娱乐城电影院也是上代人没有的生活方式。菜市场和集市在他们那一代承担了一部分娱乐,社交方式和休闲的责任。所以他们闲了回去溜达一圈看看。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发生巨变(战争)的情况下会一直延续下去知道消亡。就比如现代年轻人就不会没事去菜市场和集市溜达。
其實社區團購搭配超市就足以滿足絕大部分用戶了,能在真實生活情感互動交流下,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前置倉模式如果要成功,就不能以通路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奠基在生鮮最上游的供應商這端,借由類似建立品牌的方式,讓消費者願意支付品牌溢價,就像同樣吃牛排,我們經常願意付數十甚至百倍的金額去米其林餐廳吃一樣。不過市場上真的有辦法將生鮮產品做出這麼大的區隔嗎?有機不知道會不會是一個切入點?比起一般超市提供的有機生鮮,如果是一個掌握產地、生產等完整上下游產業鏈的廠商提供的品牌有機商品呢?
生產端夠透明,品質夠好,還是有人會買單,不過台灣目前都是米和水果比較容易建立,畢竟容易吃出差異,但是多是產地跟品種比種出來的商家有名,目前我會上網固定買的商家就只有自己種米的商家,但也是因為米用真空包裝,可以放,不容易變質,菜肉還是習慣去傳統菜市場跟賣場,因為價格,電商實在太貴啦!
而且網購還要等,像我住的地方走個幾分鐘就有全聯,菜市場也不遠,網購生鮮真的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這期視頻超有質量,都起雞皮疙瘩了!❤️
其实这些所谓互联网思维并没有开发什么新的技术,而只是将一个模式套在不同场景下。欧洲到现在还保留着周末market的习俗,农民们摆摊儿卖有机菜,老百姓也乐悠悠的去逛菜场。这不仅是为了吃,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啊。将菜场改造成更现代化更干净卫生的市场才是趋势。政府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半成品菜(预制菜)和冷冻菜应该会有发展。毕竟年轻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两小时炖红烧肉了。
farmer's market 和 safeway 和 amazon fresh 并不矛盾。国内的主要问题是菜场的菜过于便宜了。菜场农家新鲜蔬菜理应比超市商品货贵上50%以上才能共赢,农民轻贱自己,大家都赚不到钱。
@@sylviasummerful 于是菜变贵了,但是其实不是菜变贵了,也是钱变便宜了。这样还是很难接受的。而且菜市场的菜比超市贵个一半怎么可能卖得出去,人家菜市场外面摆个摊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来着,养一个小摊主不比养一堆配送员加上老板、管理来的便宜?
@@zhu_zi4533 富人的钱都是要花的,为什么不能花给农民呢??农民有了钱,底层才能改善。这是根基。相对的,工业产品的价格应该降下来。国内一根牙膏四五十太过于离谱了。
@@sylviasummerful 你家富人去菜市场买菜?
@@zhu_zi4533 国外的菜场都是有钱人在买啊。因为质量比超市好太多。
我就是那种一周只买两次菜,500米也要找个共享单车的人。我是真不喜欢去菜市场买菜,一是懒得走那么远,而是懒得提菜走回来,我还不喜欢砍价,但是更不喜欢被小贩坑,即使只是几毛几块钱。网上买菜大家都是一样的价,就算比菜市场贵,我心里也平衡一些,因为不会“被坑”。也许这“最后一公里”就是为我这种人考虑的吧!
最后一段太牛逼了 直接自己被升华了 瞬间放下点外卖的手机 去楼下超市买点菜
在国内逛超市还是有独特的感受的 国内的很多超市还是很多元的 这是新西兰远远达不到的 所以我很喜欢在国内逛超市的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在国内妈妈只说去沃尔玛买麦片但最后结账的时候满满一车 买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还买?
生鲜电商在美国却玩得转 很简单美国城市出门成本太高 即使像LA chicago 这种大城市 即使我离超市只有2 mile 城里堵车parking 买菜结账 一次中超也要2小时起跳 价格稍微贵些 隔日达的生鲜电商确实是好生意 而且美国买菜习惯一般是一星期一次 所以能接受普遍隔日达 再者就美国的那个物流速度 隔日达已经算快的了 国情不同 在美国的好生意不见得在国内也是好生意
是的, 美国生鲜电商发展的很好。 这里人本来也就是一周买一次菜。 而且华人超市有的时候不会什么都有, 所以华人的app 像是weee 就发展的很好
叮咚和每日都用过,叮咚的产品好太多了。前两年在国内那阵基本两三天一单,早上起来想想准备吃啥,下午让他们定时送过来。有鲜活鱼虾海鲜、肉蛋奶还有各种切好配好配料的菜,傍晚回家半小时就能吃上。逛超市堵车+排队+上下楼搬东西,时间成本太高了。外卖对我这种饭量大的来说太不实惠了,一般2-3份才能吃饱。
国内到四线城市也基本徒步几分钟就是菜市场或者超市吧。
单身上班族还是需要的,早上去买菜的时间不如多睡几个小时,不过我一般是在美团上的超市买
文筆很好 邏輯清晰
需要注意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区别,先不考虑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区别,随便举例子A. 利润率 10%,成本 100,每笔交易赚 10,菜市场当天回款,365*10 的利润 = 3650B. 利润率 50%,成本 100,每笔交易赚 50,做的是化妆品之类每年买12次吧,50*12=600 同样投 100,一个利润率只有 10%,但能赚 3650,一个利润率 50%,只能赚 600
最后说的太好了!!!
休息日天气不热的话,还是愿意到楼下的菜场或者超市遛一遛,但是如果下班很累了,天气又很热,还是会从盒马上点单,凑够39块还是很简单的
但蔬菜类的不够新鲜
这不就是日本的生协吗?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的历史,方便了很多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以及偏远地区的家庭。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靠电话或者上门填表都可以很方便的订购。而且不同于超市,生协都有自己的供应链,能以相对的平价买到优质放心的食材
日本基本没有菜市场,而且,烹饪材料单一,所以,配送蔬菜比较简单。另外,日本农产品流通基本被农协垄断,规格外的农产品基本进入不了流通环节。
你估计加入日本国籍,你这个日本人多久没去中国了,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买菜app强到什么程度,拼多多买菜和肉类生鲜,全部种类第二天就能到,而且比外面便宜三分之一都有。
可是我喜歡去菜市場的原因,是因為新鮮度 季節性 多樣化 ,價格是放在最後,但一定是比超市電商便宜。
关键是知道时令蔬菜的状态,另外接触新商品。电商服务懒小白吧。
那是你不知道大陆的生鲜APP强到什么程度了,全国的生鲜,第二天就能到,而且拼多多生鲜很多价格比外面价格低三分之一。
@@jackabc2842 品相都不清楚,还谈论什么。几把蔬菜,就是贵一倍,能花多少钱。如果不满意,除了被淹没的差评,还能怎样。还要去取,费不费事。
@@西梁 你估计加入日本国籍了,你这个日本人很久没去中国了,什么都不懂,什么叫几把青菜,是所有的生鲜都能买,海鲜,肉类都能买,还说贵一倍也不需要多少钱,而且全国第二天就能到货,你知道这对物流多大的挑战吗?日本有这样快递速度吗?别跪着了,该站起来了。
电商的才便宜啊,比菜市场便宜很多,但是品相和新鲜度不敢恭维,有好有坏,如果都是差的,那也没人网上买菜
最后的总结太好了!!
尾段30秒超高質
叮咚有一种类型的预制菜是类似于猪肚鸡、烤鱼、煲之类的,如果再买一点菜简单烫一下就可以吃得很健康。但外卖普遍营养不均衡。所以叮咚有预制菜我还挺喜欢的,比外卖贵不了多少但可以自己调节营养的摄入。
和前年在基石和兼固资本看钱大妈讲的差不多 实力太强了!
菜市場逛才是重點
生鲜主流消费力还是靠老人,有时间买菜做饭的,工作忙的打多外卖解决,有朋友做生鲜电商行业的,每天晚上也是点外卖
👨今天突然想要个红烧排骨但没有排骨怎么办,去叫外卖啊,难道自己做吗
結尾好讚 謝謝館長提點
不錯,老人喜愛去菜市場,順便走動一下。
12:55 科技的便利帶來改善還是取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生鲜电商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但年轻人买菜是最不稳定的,动不动就吃外卖了。大数据拿他们也没办法。一般货品可以通过库存来抗衡销售波动,但生鲜等不起。
或許等這一代的年輕人成為中年人後,生鮮電商也能隨著這批年輕人成長慢慢成為主流
我在美国纽约,这里有个卖菜app,是客人下单后,由平台发布给接单员去超市购买,老外的食物大部分是已经包装了好的.基本在两个小时内送到
和美团有啥区别?
太喜欢这期了 感谢馆长!
说得太好,我就喜欢不方便,或者说互联网搞死那么多小店让我觉得很不方便。
對常買菜的人來說,有空逛街挑菜也是樂趣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無法理解那種邊逛邊挑邊買隨性創作菜單的那種樂趣
是这样的,花时间走远路,才能体会活着的意义。
从一开始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可以放心送菜上门,因为我买菜必然是要挑一挑的,不可能他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但是我在德国的确看到很多人在超市的买菜模式是这样的:走到自己想买的菜面前,看一眼价格,能接受,立刻拿起自己需要的量走人,他们真的是不挑的。所以这种送菜上门应该只是不适合我这样的人吧。
我在法国经常看到老太太在超市挑菜,当然看也不看就拿的也有,主要是中年男性。
国内的app买到烂果烂菜或是缺斤少两,直接拍照给客服,通过app退款即可
主要是價格戰打太狠, 而且最應該做的是海鮮, 以海鮮為核心加配料賣就好沒有定位就沒有差異
我要是还在上初中的话,最后一段我应该会写在摘抄本上了
其实线下大超市只要继续卖生鲜或是打折,就是在分流叮咚和优鲜的客流,进行阻击
最后总结说的真好,赞
沃尔玛和山姆网上买东西也有菜和水果买啊,不出意外的话,一小时内就送上门了。而且沃尔玛的供应链也不会差啊...那生鲜电商的价格又没多少优势,不倒闭才怪
在美国, Amazon Fresh 很忙, 但是基本上都是其他族人喜欢用, 华人很少
结尾诗意 太诗意了 👍
人在一直追求方便效率的同時...也會一直還念當年不方便時的生活...人就是如此矛盾
刘慈欣很早就说了,技术的本质是反诗意的
文案真不错,特别是最后的总结
最后一段太强了 赞👍
总结的太棒了!
加油,分析得好。
好的,下一步推出元宇宙菜市場
好喜欢最后的总结❤️
对是否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思考很赞,如果每个人都宅在家,哪里还有生活气息?
分析的挺深入
后面说的好好哦!
最後一段說的太好了❤
道出生活的本质
每日优鲜的亡是不是房租的错,多少商业的亡是房租的错?重新分配土地的日子什么时候到?
我现在在网上买菜还挺多的,一般提前计划两三天的量,还算方便。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些社恐,不用去菜市场实在太好了🙃
啥是社恐,韭黄吗?
@@西梁 社交恐惧症,不敢,不好意思跟别人聊天
这些互联网公司之前总能吸引投资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形利润点,就是客户数据和流量。这在大数据时代一直都是最抢手的资本。为此这些公司不惜砸钱亏损也要吸收更多客户。
很棒!
失敗之後再找原因總是很輕鬆的難的是要怎麼提前發現
拼多多买菜比社区里的超市便宜一半,有些菜比农产品市场还便宜,而且送到的自提点也很近
顧客面向抓的矛盾,我會買生鮮的就是要在家煮吃得便宜吃得健康,這樣的人怎麼會去叫生鮮外送最主要就是面向時間寶貴不在意價錢的客群,那我都要自己煮了我還差那個時間嗎?而且喜歡自己煮飯做菜的人,那個購買生鮮挑選生鮮的過程也會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樂趣主要做家事的家庭主婦夫、請來的家事傭人也不可能願意多花這個錢所以最後剩下了的就是影片裡講的,搞不清楚菜價的盤子跟偶爾偷個懶時會叫外送的人(那我都懶得買菜了那我叫外送熟食難道不香嗎?)
不是所有小区门口都有菜市场,所以电商买菜还是有用的,而且对于上班族下班到家都7-8点了,哪有时间去菜市场
总结部分写的太好了
最后这几句 太金典了
想想过去手机品牌多少 一轮又一轮厮杀然后剩下稳定的牌子了以后如果中国也能做到当下最新的芯片的话也是大杀价
我爸媽就還活在每天出門遛彎順便買兩樣菜的習慣😂😅😅
我想知道国外那种meal kit的模式适不适合这视频里说的消费人群。 就是每周送一次,然后里面东西都装好了,蔬菜水果酱料包调味料和需要冷冻的肉类,然后放食谱卡让消费者自己看菜谱做。自由选择几人份的菜,然后送几顿的量。还是要烧,但解决了不知道吃什么和买菜的麻烦
好点子,目前看国内封城啥都不现实。
行不通,中国人在吃上面很挑,老年人基本天天买菜自己做,年轻人会每天在买预制菜、外卖、在外吃饭、去父母家吃饭这几种选择来回横跳😂😂😂
买一个星期?食材都不新鲜了
說得好,中國過於互聯網化,完全忽略正常人其實真正的需要
多多买菜干的风生水起,你给我说生鲜不能干,你懂个毛
说的真好
把网络卖菜做大的唯一条件就是常态化风控静默
我喜歡你的最後一公里總結
那么前置仓可否做成菜市场呢?前置仓集聚仓储和零售两个功效
台灣目前採取,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店倉一體模式,其他兩個模式要在台灣這種地狹人稠的地方存活,根本不可能
重點就是對手是婆婆媽媽,真的有在採買的人,可是精打細算高手,你比較貴直接就出局了
日本亚马逊好像是有生鲜的。life是怎么干下去的呢,不懂了
最后几句台词升华得特别漂亮。每日优鲜IPO 把我真是割了一大把韭菜
这几期的质量太高了,真正的尊重。希望做的越来越好
我怀疑你是被雇来自卖自夸的
这期分析的就没啥道理,明明是每日优鲜自己的经营问题,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做的不都很好?看似都是买菜,其实用APP买菜的用户和去菜市场买菜的人就不是一个用户群体,两者就没有竞争关系。
一點點不方便的地方 卻保留了人性⋯⋯這期的結尾真太棒了
這句總結的真好!
這總結深深打動了人心,互聯網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但也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互联网就是要把人当猪养啊。
作為曾經的生鮮從業事很老實告訴作者,生鮮的毛利率絕對不止15%到20%,40%已經算低了,價格差的問題主要是出在采購的環節上面,環節越多,價格越貴,大部分的生鮮都沒辦法找到最合適的(并不是最原始)采購環節,源頭采購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真正的采購是在合適的地點采購,每日優鮮的問題正是出在這個地方,直接說是采購選錯人了;其次是二次加工包裝倉問題,生鮮想做好,二次加工不能少,沒有二次加工是不可能做到差異化競爭的,一份排骨可以做成湯料,也可以做到蒸排骨,更可以做到紅燒排骨,怎么做怎么配料全在二次倉菜品策劃,這也是現在存在下來的生鮮電商正在爭奪的市場,生鮮電商的未來在于二次加工,
那怕先進國家,生鮮食品都有2~3成折損率,折損率要算進成本裡。
有些國家要求大賣場下架食品要給弱勢團體就是這原因。
我也觉得生鲜电商不可能利润这么低。新鲜蔬菜价格确实低,但像是常温牛奶、米面等价格不算便宜,有时候比市价还高些。
有沒有一種可能,中國人力成本便宜,菜市場的毛利率很低?
@@ampLocus 菜市场的老板都买了几套房了 利润高的很
哈哈,其实这一类商业财经类自媒体大多都是网上查资料做的视频,很难说做什么主题都找业内信源。谢谢你提供的消息~
最后的总结说得真好!我就是在国外享受着那份曾经在国内逛市场的快乐!在国内买菜都找不到那份曾经的人与人的交流了。
还是有的吧和家人逛超市的时候
外国的超市是经过设计让你有种找宝藏的感觉
澳洲超市好逛主要是打折多。几乎所有产品都会循环参与打折,有些东西直接就5折。像卫浴产品,厨房产品,你等几个月所有产品都能买到打5折的。
你这说的国内好像已经没有菜市场似的。这些生鲜电商只是5万亿里头的一粒尘。
你在哪国?现在美国加拿大很多人都在网上下单了,到超市人家给你送到车上你都不用下车.好久没进超市了.
文案怎麼可以寫得這麼好啊,愈到收尾階段愈精彩,說話藝術拉滿分了,很棒,訂閱起來。中國的TH-cam內容功課都做很足,言之有物,讚。
因为中国台湾省只有两千万人 竞争少 所以不需要卷 喂什么吃什么 质量自然不高
他现在只在B站就有193w粉丝😂这是杀出来的内容
最后一公里,是自己放松的空间。同意博主的说法。我父母每天的活动就是去早市买菜,冬天去社区小超市买菜。
马来西亚的生鲜电商就是派几个人入驻大卖场,然后代顾客捡货然后交给骑手送去客户家。给的价格还蛮贵。但是有人买单。觉得就是若是已经有了的东西,就不要弄多一个新的出来,大卖场一开始就存在于社区,就不需要特意弄多一个仓库出来。
美国也是这样。但能做到第二天送达就不错了。这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大多数中国人不去计划一周的食谱。想吃什么当天买。超过2小时的送达时间,就没有吸引力了。
我亲戚有个养鸡大亨,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冷冻链品牌,就拿养鸡来说,鸡蛋和鸡肉就是印钞机。放饲料和鸡仔进去,推出鸡肉和鸡蛋,送到下游手上,当天结帐。他家的产品从开业至今,就没有出现过供应过剩的情况,甚至在近期开始跟不上需求。生鲜产品做对了,甚至用不上电商,最多算是锦上添花。
我做期货的,我亲眼见过养殖户(饲料涨、肉价跌)亏到哭。
最后总结不知道咋地戳到泪点。互联网最终就是要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生活气息的互联网下。
「是那些不方便的地方才更多的保留了更多的我們」好有共鳴 剛來美國的時候每天各種抱怨 覺得怎麼一個先進大國可以處處這麼不方便 很多方面都效率/品質差又貴 就各種只能靠自己 但是兩三年之後 覺得就是這些不方便 激發了更多思考 也習得更多能力 也更能夠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简单来说,生活不需要方方面面 ,都讲求效率。
生活可以是生活
不然呢?你还能怎样?
你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你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社会的发展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没有选择而找借口说我享受这种单一的方式。
@@初上日頭 不是沒有選擇啊 我大可以回台灣 是我不想 因為我喜歡我現在看事物的角度
@@leyu1553 拿著台灣護照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呢
这期大赞!
强烈推荐馆长出英文配音版,最起码配上英文字幕。好多期节目我都想推荐给美国这边互联网从业者…无奈人家不懂中文
如果馆长需要英文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聊聊
这节目质量一般,人家洋人怕不感兴趣。
@@方松-k3v 不一定。这期视频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instacart,amazon prime等美国的grocery delivery service的未来预言。很有参考价值的
最后的总结太好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卷出来的需求…
每日到菜市场买菜,很轻松,很解压,也是生活的乐趣,改变百姓的习惯太难
就和书店类似,只逛亚马逊就越来越无知。
坐标新一线城市,我偶尔做饭,每周在网上买一次菜,花个一百多。近几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很喜欢生鲜电商。不满意的就是,生鲜送过来品质不稳定,时好时坏看运气。
能接受快餐的基本能接受电商。担心运气,还不如自己把握命运。
一线城市自己做饭其实也蛮贵的,一二顿差不多有肉有菜加个硬菜,要120~150左右…
应该说,普通人家从电商买菜的习惯,还是被这几年的各大电商培养起来了。我家就是这样,我老婆已很习惯于在电商平台上下单买菜了。
但是,电商买菜有很大的规模效应,谁规模大谁就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于是各家电商之间,还是需要打出个“剩者为王”。
当我们看到每日优鲜倒下时,也就是美团和拼多多这两家最大的卖菜电商抢到了每日优鲜让出的市场份额。
美团和拼多多,都在深耕卖菜这件事,从与蔬菜产地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开始,到送菜中的物流、冷链建设,再到前置仓的建设,到最后配送员队伍的建设。
虽然上面每一项看起来都是重资产投入,但每一项的重资产投入,都会降低后面的履约过程中每一单的边际成本。
所以,不用太久,我们就将会看到美才和拼多多两家的卖菜业务,成为很出色的最后一公里的业务。
1年过去了,目前还没看到美团和拼多多两家的卖菜业务,也没有成为很出色的最后一公里的业务
我真的很需要生鲜电商。坐标广州,菜市场是很美好距离也不远,何止最后一公里,楼下五十米我也是不愿意走的,在家里出个门要换衣服梳头发,太累人了。大概2017年开始用每日优鲜,大概前置仓就在我家附近,最快的一次下单8分钟就送到惊呆我,最慢半小时,一直这么用了好几年,一直到今年3/4月份,每日优鲜里的菜品断崖式下跌,例如绿叶菜之前大概有二三十种,突然就变成五种左右,很多品类彻底消失了,冷冻品类都变成了隔日达。当时美团和朴朴都很正常也说明不是疫情原因,从那是起转用朴朴,我主观认为是每日优鲜被断供应链了,被更强大的对家给卷没的,事实怎样不得而知,馆长这也是猜测而已。总之不希望生鲜电商消失,会带来极大困扰。
我前雇主是香港的一家生鲜+日用品配送公司,其实这个业务模式最核心的问题是买菜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个社交行为。去菜场可以挑挑捡捡,和摊主聊聊天,熟客偶尔还能占点小便宜,这些都是线上选购永远无法替代的,更不要说线上购物需要支付的高昂运费了。以香港为例,我在职的时候做过一个社区的热点图,港岛地区很明显可以看到越靠近半山的社区单量越高,原因很简单,一是半山高收入人群聚集,对运费不敏感;二是家里面积偏大,可以一次性多买一些放起来,线下选购的话需要自己拎着很重的货品爬上爬下,非常不方便。
深夜想明天吃个什么菜,想睡懒觉不想早起天气又太热不想去菜市场,这种时候就会选择在盒马之类的下个单,第二天中午直接到小区门口取,拿回家直接下锅做,这就是我目前利用生鲜超市的状态。
我一直也是这么用每日优鲜的…很喜欢每日优鲜的…结果…惋惜一下…
@@达摩小狮子 这样的日子不会胖吗?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是機器可以取代的 科技越方便的當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更遠了 這期的結尾真的值得大家思考
机器可以代替,但互联网只是代表资本。送餐送菜,不是包产到户,在物流效率方面,就是倒退。
这期节目的观点真心说服力强。
说实话,国外超市买菜,还真没有国内菜市场有感觉。很怀念那种嘿大的菜市场,天天有鲜蔬,很热闹,有兴致的时候随便砍砍价~我真的更喜欢传统的买菜体验。
别说买菜了,国外散步都没有国内街道有感觉。这边散步除了花花草草和汽车就没啥可看的
@@yaofangzhu8798 就是剛開始覺得很美 看久了就悶死的感覺
@@yaofangzhu8798 少点人气儿
@@brianluk2006 没有大妈大爷广场舞,没有小朋友公园里嬉戏,没有一对对情侣坐那谈恋爱,的确挺闷的
最後總結那邊講的真好
经过大隔离后,现在大多数家里冰箱随时满载,买菜的大多数人都是持家的,对于网上那个看得见摸不着的蔬菜也有顾虑,电商卖的菜收到后给人的感觉非常糟糕,和网络上的完全不一样,更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如果电商在蔬菜这一块能成功,那倒是一个奇迹。
在欧洲是成功的
@@GUZHOU-z1v 我住在荷蘭,現在基本上都不去超市了,讓人送上門就好,價格和品質也差不太多
@@user-he6hn9on1s 你说的和生鲜电商根本不是一个东西。现在国内超市,只要规模稍微大一点点的都有在线平台,可以线上下单然后超市配送。(其实超市的线上配送也是生鲜电商活不下去的一个原因,视频没提到)。但是超市的在线配送服务只是超市服务的一小部分,超市并不靠这个生存,主要还是靠线下
有意思的是, 当互联网讨论客户价值的时候老年人甚至中年人处于生态链的底端, 然后想赚他们钱的时候, 就跑来把那套所谓成熟公式傲慢往他们身上一套, "嗟, 来食"。
最后都从商业拔高到哲学了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是时代观念与人口习惯的问题,顿顿外卖是上一两代人口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而同样下班后的857闲着逛娱乐城电影院也是上代人没有的生活方式。菜市场和集市在他们那一代承担了一部分娱乐,社交方式和休闲的责任。所以他们闲了回去溜达一圈看看。
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发生巨变(战争)的情况下会一直延续下去知道消亡。就比如现代年轻人就不会没事去菜市场和集市溜达。
其實社區團購搭配超市就足以滿足絕大部分用戶了,能在真實生活情感互動交流下,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前置倉模式如果要成功,就不能以通路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奠基在生鮮最上游的供應商這端,借由類似建立品牌的方式,讓消費者願意支付品牌溢價,就像同樣吃牛排,我們經常願意付數十甚至百倍的金額去米其林餐廳吃一樣。不過市場上真的有辦法將生鮮產品做出這麼大的區隔嗎?有機不知道會不會是一個切入點?比起一般超市提供的有機生鮮,如果是一個掌握產地、生產等完整上下游產業鏈的廠商提供的品牌有機商品呢?
生產端夠透明,品質夠好,還是有人會買單,不過台灣目前都是米和水果比較容易建立,畢竟容易吃出差異,但是多是產地跟品種比種出來的商家有名,目前我會上網固定買的商家就只有自己種米的商家,但也是因為米用真空包裝,可以放,不容易變質,菜肉還是習慣去傳統菜市場跟賣場,因為價格,電商實在太貴啦!
而且網購還要等,像我住的地方走個幾分鐘就有全聯,菜市場也不遠,網購生鮮真的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這期視頻超有質量,都起雞皮疙瘩了!❤️
其实这些所谓互联网思维并没有开发什么新的技术,而只是将一个模式套在不同场景下。欧洲到现在还保留着周末market的习俗,农民们摆摊儿卖有机菜,老百姓也乐悠悠的去逛菜场。这不仅是为了吃,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啊。将菜场改造成更现代化更干净卫生的市场才是趋势。政府思路还是很清楚的。
但是半成品菜(预制菜)和冷冻菜应该会有发展。毕竟年轻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两小时炖红烧肉了。
farmer's market 和 safeway 和 amazon fresh 并不矛盾。国内的主要问题是菜场的菜过于便宜了。菜场农家新鲜蔬菜理应比超市商品货贵上50%以上才能共赢,农民轻贱自己,大家都赚不到钱。
@@sylviasummerful 于是菜变贵了,但是其实不是菜变贵了,也是钱变便宜了。这样还是很难接受的。而且菜市场的菜比超市贵个一半怎么可能卖得出去,人家菜市场外面摆个摊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来着,养一个小摊主不比养一堆配送员加上老板、管理来的便宜?
@@zhu_zi4533 富人的钱都是要花的,为什么不能花给农民呢??农民有了钱,底层才能改善。这是根基。相对的,工业产品的价格应该降下来。国内一根牙膏四五十太过于离谱了。
@@sylviasummerful 你家富人去菜市场买菜?
@@zhu_zi4533 国外的菜场都是有钱人在买啊。因为质量比超市好太多。
我就是那种一周只买两次菜,500米也要找个共享单车的人。我是真不喜欢去菜市场买菜,一是懒得走那么远,而是懒得提菜走回来,我还不喜欢砍价,但是更不喜欢被小贩坑,即使只是几毛几块钱。网上买菜大家都是一样的价,就算比菜市场贵,我心里也平衡一些,因为不会“被坑”。也许这“最后一公里”就是为我这种人考虑的吧!
最后一段太牛逼了 直接自己被升华了 瞬间放下点外卖的手机 去楼下超市买点菜
在国内逛超市还是有独特的感受的 国内的很多超市还是很多元的 这是新西兰远远达不到的 所以我很喜欢在国内逛超市的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在国内妈妈只说去沃尔玛买麦片但最后结账的时候满满一车 买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还买?
生鲜电商在美国却玩得转 很简单美国城市出门成本太高 即使像LA chicago 这种大城市 即使我离超市只有2 mile 城里堵车parking 买菜结账 一次中超也要2小时起跳 价格稍微贵些 隔日达的生鲜电商确实是好生意 而且美国买菜习惯一般是一星期一次 所以能接受普遍隔日达 再者就美国的那个物流速度 隔日达已经算快的了 国情不同 在美国的好生意不见得在国内也是好生意
是的, 美国生鲜电商发展的很好。 这里人本来也就是一周买一次菜。 而且华人超市有的时候不会什么都有, 所以华人的app 像是weee 就发展的很好
叮咚和每日都用过,叮咚的产品好太多了。前两年在国内那阵基本两三天一单,早上起来想想准备吃啥,下午让他们定时送过来。有鲜活鱼虾海鲜、肉蛋奶还有各种切好配好配料的菜,傍晚回家半小时就能吃上。逛超市堵车+排队+上下楼搬东西,时间成本太高了。外卖对我这种饭量大的来说太不实惠了,一般2-3份才能吃饱。
国内到四线城市也基本徒步几分钟就是菜市场或者超市吧。
单身上班族还是需要的,早上去买菜的时间不如多睡几个小时,不过我一般是在美团上的超市买
文筆很好 邏輯清晰
需要注意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区别,先不考虑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区别,随便举例子
A. 利润率 10%,成本 100,每笔交易赚 10,菜市场当天回款,365*10 的利润 = 3650
B. 利润率 50%,成本 100,每笔交易赚 50,做的是化妆品之类每年买12次吧,50*12=600
同样投 100,一个利润率只有 10%,但能赚 3650,一个利润率 50%,只能赚 600
最后说的太好了!!!
休息日天气不热的话,还是愿意到楼下的菜场或者超市遛一遛,但是如果下班很累了,天气又很热,还是会从盒马上点单,凑够39块还是很简单的
但蔬菜类的不够新鲜
这不就是日本的生协吗?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的历史,方便了很多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以及偏远地区的家庭。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靠电话或者上门填表都可以很方便的订购。
而且不同于超市,生协都有自己的供应链,能以相对的平价买到优质放心的食材
日本基本没有菜市场,而且,烹饪材料单一,所以,配送蔬菜比较简单。另外,日本农产品流通基本被农协垄断,规格外的农产品基本进入不了流通环节。
你估计加入日本国籍,你这个日本人多久没去中国了,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买菜app强到什么程度,拼多多买菜和肉类生鲜,全部种类第二天就能到,而且比外面便宜三分之一都有。
可是我喜歡去菜市場的原因,是因為新鮮度 季節性 多樣化 ,價格是放在最後,但一定是比超市電商便宜。
关键是知道时令蔬菜的状态,另外接触新商品。电商服务懒小白吧。
那是你不知道大陆的生鲜APP强到什么程度了,全国的生鲜,第二天就能到,而且拼多多生鲜很多价格比外面价格低三分之一。
@@jackabc2842 品相都不清楚,还谈论什么。几把蔬菜,就是贵一倍,能花多少钱。如果不满意,除了被淹没的差评,还能怎样。还要去取,费不费事。
@@西梁 你估计加入日本国籍了,你这个日本人很久没去中国了,什么都不懂,什么叫几把青菜,是所有的生鲜都能买,海鲜,肉类都能买,还说贵一倍也不需要多少钱,而且全国第二天就能到货,你知道这对物流多大的挑战吗?日本有这样快递速度吗?别跪着了,该站起来了。
电商的才便宜啊,比菜市场便宜很多,但是品相和新鲜度不敢恭维,有好有坏,如果都是差的,那也没人网上买菜
最后的总结太好了!!
尾段30秒超高質
叮咚有一种类型的预制菜是类似于猪肚鸡、烤鱼、煲之类的,如果再买一点菜简单烫一下就可以吃得很健康。但外卖普遍营养不均衡。所以叮咚有预制菜我还挺喜欢的,比外卖贵不了多少但可以自己调节营养的摄入。
和前年在基石和兼固资本看钱大妈讲的差不多 实力太强了!
菜市場逛才是重點
生鲜主流消费力还是靠老人,有时间买菜做饭的,工作忙的打多外卖解决,有朋友做生鲜电商行业的,每天晚上也是点外卖
👨今天突然想要个红烧排骨但没有排骨怎么办,去叫外卖啊,难道自己做吗
結尾好讚 謝謝館長提點
不錯,老人喜愛去菜市場,順便走動一下。
12:55 科技的便利帶來改善還是取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生鲜电商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但年轻人买菜是最不稳定的,动不动就吃外卖了。大数据拿他们也没办法。一般货品可以通过库存来抗衡销售波动,但生鲜等不起。
或許等這一代的年輕人成為中年人後,生鮮電商也能隨著這批年輕人成長慢慢成為主流
我在美国纽约,这里有个卖菜app,是客人下单后,由平台发布给接单员去超市购买,老外的食物大部分是已经包装了好的.基本在两个小时内送到
和美团有啥区别?
太喜欢这期了 感谢馆长!
说得太好,我就喜欢不方便,或者说互联网搞死那么多小店让我觉得很不方便。
對常買菜的人來說,有空逛街挑菜也是樂趣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無法理解那種邊逛邊挑邊買隨性創作菜單的那種樂趣
是这样的,花时间走远路,才能体会活着的意义。
从一开始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可以放心送菜上门,因为我买菜必然是要挑一挑的,不可能他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但是我在德国的确看到很多人在超市的买菜模式是这样的:走到自己想买的菜面前,看一眼价格,能接受,立刻拿起自己需要的量走人,他们真的是不挑的。所以这种送菜上门应该只是不适合我这样的人吧。
我在法国经常看到老太太在超市挑菜,当然看也不看就拿的也有,主要是中年男性。
国内的app买到烂果烂菜或是缺斤少两,直接拍照给客服,通过app退款即可
主要是價格戰打太狠, 而且最應該做的是海鮮, 以海鮮為核心加配料賣就好
沒有定位就沒有差異
我要是还在上初中的话,最后一段我应该会写在摘抄本上了
其实线下大超市只要继续卖生鲜或是打折,就是在分流叮咚和优鲜的客流,进行阻击
最后总结说的真好,赞
沃尔玛和山姆网上买东西也有菜和水果买啊,不出意外的话,一小时内就送上门了。而且沃尔玛的供应链也不会差啊...那生鲜电商的价格又没多少优势,不倒闭才怪
在美国, Amazon Fresh 很忙, 但是基本上都是其他族人喜欢用, 华人很少
结尾诗意 太诗意了 👍
人在一直追求方便效率的同時...也會一直還念當年不方便時的生活...人就是如此矛盾
刘慈欣很早就说了,技术的本质是反诗意的
文案真不错,特别是最后的总结
最后一段太强了 赞👍
总结的太棒了!
加油,分析得好。
好的,下一步推出元宇宙菜市場
好喜欢最后的总结❤️
对是否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思考很赞,如果每个人都宅在家,哪里还有生活气息?
分析的挺深入
后面说的好好哦!
最後一段說的太好了❤
道出生活的本质
每日优鲜的亡是不是房租的错,多少商业的亡是房租的错?重新分配土地的日子什么时候到?
我现在在网上买菜还挺多的,一般提前计划两三天的量,还算方便。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些社恐,不用去菜市场实在太好了🙃
啥是社恐,韭黄吗?
@@西梁 社交恐惧症,不敢,不好意思跟别人聊天
这些互联网公司之前总能吸引投资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形利润点,就是客户数据和流量。这在大数据时代一直都是最抢手的资本。为此这些公司不惜砸钱亏损也要吸收更多客户。
很棒!
失敗之後再找原因總是很輕鬆的
難的是要怎麼提前發現
拼多多买菜比社区里的超市便宜一半,有些菜比农产品市场还便宜,而且送到的自提点也很近
顧客面向抓的矛盾,我會買生鮮的就是要在家煮吃得便宜吃得健康,這樣的人怎麼會去叫生鮮外送
最主要就是面向時間寶貴不在意價錢的客群,那我都要自己煮了我還差那個時間嗎?
而且喜歡自己煮飯做菜的人,那個購買生鮮挑選生鮮的過程也會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樂趣
主要做家事的家庭主婦夫、請來的家事傭人也不可能願意多花這個錢
所以最後剩下了的就是影片裡講的,搞不清楚菜價的盤子跟偶爾偷個懶時會叫外送的人(那我都懶得買菜了那我叫外送熟食難道不香嗎?)
不是所有小区门口都有菜市场,所以电商买菜还是有用的,而且对于上班族下班到家都7-8点了,哪有时间去菜市场
总结部分写的太好了
最后这几句 太金典了
想想过去手机品牌多少 一轮又一轮厮杀然后剩下稳定的牌子了
以后如果中国也能做到当下最新的芯片的话也是大杀价
我爸媽就還活在每天出門遛彎順便買兩樣菜的習慣😂😅😅
我想知道国外那种meal kit的模式适不适合这视频里说的消费人群。 就是每周送一次,然后里面东西都装好了,蔬菜水果酱料包调味料和需要冷冻的肉类,然后放食谱卡让消费者自己看菜谱做。自由选择几人份的菜,然后送几顿的量。还是要烧,但解决了不知道吃什么和买菜的麻烦
好点子,目前看国内封城啥都不现实。
行不通,中国人在吃上面很挑,老年人基本天天买菜自己做,年轻人会每天在买预制菜、外卖、在外吃饭、去父母家吃饭这几种选择来回横跳😂😂😂
买一个星期?食材都不新鲜了
說得好,中國過於互聯網化,完全忽略正常人其實真正的需要
多多买菜干的风生水起,你给我说生鲜不能干,你懂个毛
说的真好
把网络卖菜做大的唯一条件就是常态化风控静默
我喜歡你的最後一公里總結
那么前置仓可否做成菜市场呢?前置仓集聚仓储和零售两个功效
台灣目前採取,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店倉一體模式,其他兩個模式要在台灣這種地狹人稠的地方存活,根本不可能
重點就是對手是婆婆媽媽,真的有在採買的人,可是精打細算高手,你比較貴直接就出局了
日本亚马逊好像是有生鲜的。life是怎么干下去的呢,不懂了
最后几句台词升华得特别漂亮。每日优鲜IPO 把我真是割了一大把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