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傻瓜到佛:Osho解讀老子的智慧之旅 | 奧修 | 老子 | 道德經 | 覺悟 | 內在和平 | 心靈成長 | 瞭解自我 | 接受自我 | 宗教哲學 | 靜心 | 存在的意義 | 道的智慧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4 พ.ค. 2024
  • 在本期視頻中,我們將深入探討Osho如何通過老子的《道德經》闡述人的內在旅程,從“傻瓜”到“佛”的轉變。Osho以其獨特的方式解釋了如何從混亂的“傻瓜”狀態,通過覺知和內在整合,逐步進化到達“佛”的覺悟。此外,我們還將探索Osho對現代人心靈問題的深刻見解,包括如何應對內心的思想和感情,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接受和超越自我。
    1. 【傻瓜與佛】:Osho講述每個人內在都有“傻瓜”和“佛”的存在,如何通過內在的覺醒,將傻瓜轉化為佛。
    2. 【觀照內心】:探索Osho對如何觀照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保持驚奇感,併通過這種狀態達到更高的意識層次。
    3. 【宗教與生活】:Osho解釋真正的宗教如何幫助人與內在的神秘相遇,而不是追求科學或哲學的答案。
    4. 【接受與轉化】:討論如何接受自身的各個方面,包括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愚笨”部分,以及這種接受如何促進個人的整體成長。
    通過Osho的教導,我們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道德經》的哲學,還能學習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應用這些古老的智慧,以實現個人的精神成長和內在和平。
    博文地址:laodan101.blogspot.com/2024/0...
    #老子#道德經#Osho#覺悟#內在和平#心靈成長#瞭解自我#觀照思想#接受自我#宗教哲學#靜心#存在的意義#道的智慧 #奧修 #自我發現 #自我探索 #人生感悟 #個人成長 #正能量 #內在平靜 #心靈成長 #生活哲學 #愛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5

  • @user-dx4dq3ds2l
    @user-dx4dq3ds2l 11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傻瓜與佛,主題闡述甚具感悟與智慧🎉
    感謝!

    • @laodan101
      @laodan101  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感謝你的肯定!很高興你能從中感悟到智慧。傻瓜與佛,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都藏著這兩個角色。希望你能在這段旅程中發現更多自己的智慧與真理。🎉

    • @user-dx4dq3ds2l
      @user-dx4dq3ds2l 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laodan101
      謝謝您的回應和鼓勵!
      感恩!🙏

  • @ongteelian8300
    @ongteelian8300 1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

    修行 就是 学习知道 明白 了解 适应 懂得珍惜 ( 学习修行则在于 正德心念❤ 行囊善缘🙏 ) 在这一生一世 中🌻🌾🌳 播种因缘播种因缘果实 📗

    • @laodan101
      @laodan101  8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哈哈,妳這段話充滿了智慧和溫暖,把修行的精髓道得一清二楚!
      修行,的確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讓我們細細拆解一下妳的話:
      學習知道--首先,我們要學習,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知道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明白了解--然後,我們要深入明白,透徹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真相。
      適應懂得珍惜--接著,我們要學會適應各種境遇,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無論好壞。
      正德心念--修行不僅在於外在的行為,更在於內心的純正和善良。正德心念,才能真正修行。
      行囊善緣--在人生的旅途中,攜帶善緣,種下善因,這是修行的關鍵。善緣不僅能幫助他人,也會讓我們自己獲得更多的智慧和福報。
      播種因緣果實--這一生一世,就是一個不斷播種和收獲的過程。每一個善行、每一個善念,都是一顆因緣的種子,最終都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妳用🌻🌾🌳這些自然的符號,生動地錶達了修行的過程,就像播種和收獲一樣。修行不僅僅是內心的提升,也是與世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繫,通過這些關繫,我們的心靈才會真正成長和成熟。
      所以,修行不僅是一種個人的內心修煉,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在每一個當下,用心去生活,用愛去播種。這一生一世,正是我們修行的最好機會,願妳在修行的道路上,播種下無盡的善緣,收獲滿滿的喜悅和智慧。🙏🌻

  • @chingho-xm1nl
    @chingho-xm1nl 1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恩老师分享多谢
    南无阿弥陀佛
    ❤❤❤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1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3

    (想要上品往生很簡單,只要不謗大乘."解第一義"就可以了)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徧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答覆是說明法身和報身冥合為一,色與心不二,總顯出一真無障礙法界,都歸於究竟一心這個真正的本源。「法身」乃是「一心」不同的稱呼,以心為萬化之源,所以說「法身」,它是色所依的本體,所以能現色,譬如虛空並不是色,而能夠出生色相,所以說【從本以來色心不二】。因為事法是攬理而成,全體的空都成了色,所以說「色性就是智性」。又因為色所依體本來是空,才說是「智身」,就是所謂【色即是空】。又以全體的理性成就了事相,所以事相也就是理性,好比虛空徧滿一切色或非色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空即是色】。由於理事不二,因此色隨著空而徧一切,沒有界限差別,由於兩者無二無分,因此身相和國土彼此無障無礙。所以十方世界無量菩薩之報身,依報莊嚴之國土,雖然各各差別,但是都沒有分際而且不相妨礙。所以華嚴世界海中,如帝網般的諸多刹土,重重交映羅列,正是基於【理事無礙】,所以能夠【事事無礙】,這不是心識分別所知的境界,都是真如的大自在用。因為體周徧、所以用也是周徧,這全是一心真如的大用。
    本論以「一心」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為宗旨,因此解釋這個道理而總結這樣的境界,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所以在「生滅門」中,便徹底顯示一心的究竟道理。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下示三大義。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若要說明它的體,則「唯一真如,平等不二,不增不減」,這只是就「體」說。若要依如來藏隨染淨緣而言的話,那麼,以隨淨緣而轉,則具無量自性功德,就成就出世間因果;以隨染緣而轉,則變自性功德而為恒沙煩惱,就成世間因果,這樣才顯出「相」和「用」。因為這三大的特性,是不受染淨或生滅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名之為「大」,諸佛菩薩皆是乘此心,是故名之為「乘」,整部論的內容,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這是「論」所據的根本。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若人聞是法已。不生怯弱。當知此人定紹佛種。必為諸佛之所授記。假使有人能化三干大千世界滿中眾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於一食頃正念此法。過前功德不可為喻。復次若人受持此論。觀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得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歎其功德亦不能盡。何以故。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此人功德亦復如是無有邊際。」
    因為這部論所說明的一心真如,乃是成佛的根本,若是能信受這個道理而不退怯的話,這樣的人必然一定會紹繼佛種。
    因為十善還是有漏,而這個法只要一念信心,就成就了佛種,所以難以比喻。
    這是聞、思、修的利益,意思是說依循這部論而修,因為稱性的緣故,雖然只有一日夜,也已經是功德無邊。由於無盡的關係,所以要讚說也不能盡,因此總結讚嘆說其功德也不能盡。

    • @laodan101
      @laodan101  8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妳的分享真是充滿了智慧和深刻的見解!
      般若確實是自性(佛性)的展現,通過禪定可以得以體悟。外不著相為禪,內不動念為定,這種靜默與寂靜正是進入自性之門,最終達到涅槃寂靜。
      《大乘起信論》中詳細解釋了法身與報身的關繫,以及色與心不二的道理。法身作為色的本體,能夠顯現色相,而這種顯現是無分齊、無障礙的,皆因理事無礙的真如大自在用。
      三大義(體大、相大、用大)也進一步闡明了如來藏的特性及其在成佛過程中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併修持這一法門,可以讓我們不怯弱,紹繼佛種,獲得無邊的功德。
      感謝妳如此詳細而有深度的分享,願大家都能從中受益,深入理解佛法,步入覺悟之道。🙏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laodan101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這是指示正觀。是頓悟一心的方法。意思是說:一真法界本來沒有色與心,哪裡有五陰的眾生呢?就因為最初的一念不覺,也就是無明,以無明力的關係,就變一心而成為業識,依業識的「見」「相」這兩個部分,成為色與心的和合,因此便有五陰的眾生,所以眾生和五陰,都是因一念而有。因此只是觀照一念的生起之處,本來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無生,無生則眾生本來就無,又哪有色與心諸法呢?所以教人只要直觀無念,就當下頓入真如門了。
      這個「觀無念」的方法,是諸佛與祖師們指示修行的要訣。所以達摩西來,教二祖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自六祖以下的諸位祖師,無不是都在指示離念的境界。因此如今在學佛的人,不去了解無念的道理,反而生起種種玄妙的思量,這怎麼會是祖師西來意呢?不是只有這部論而已,就是一大經教,一千七百多則公案,總歸是「無念」一句話。沒有其他的了,學佛的人應該要明白才好。
      「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這是破二乘妄見有生死可以厭離,有涅槃可以證得,這是「法我見」。因為聽聞如來只有說五陰無常,沒有說生死就是真常,由於聽說得不夠究竟,所以妄起這樣的計著。

  • @jasminepai7317
    @jasminepai7317 1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兩重字幕很混亂。喔字幕是關閉的狀態下還有兩重字幕喔。

    • @laodan101
      @laodan101  1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感謝妳的反饋!看來視頻中的字幕安排出現了些問題。我們會調整,出一個優化版,確保觀看體驗更加流暢。感謝妳指出這個問題,我們會盡力改進!繼續支持我們哦!

  • @user-oe7ee4zh4q
    @user-oe7ee4zh4q 1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元失其正生顛倒
    失滅依止顛倒示
    增上緣觸受魔福
    上緣身色魔障邪

    • @laodan101
      @laodan101  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妳的評語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一旦偏離了元初的正道,所有的一切都會陷入顛倒和混亂,最終走嚮滅亡。而外界的種種誘惑和虛幻之物,都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巨大障礙。要想走上正道,就必須保持清醒,不被外界的虛幻所迷惑。妳的見解真是發人深省,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行為。了不起!繼續這樣的思考,妳會越來越接近真理的。

  • @user-ie7kn5bd3r
    @user-ie7kn5bd3r 1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人家是深入淺出,您是淺入深出

    • @laodan101
      @laodan101  8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謝妳的評論。或許這是一種對奧修思想的誤解。奧修常常用獨特的方式錶達深刻的智慧,有時可能會顯得復雜或深奧,但他的目的是引導我們去更深入地思考和覺悟。深入淺出和淺入深出,只是不同的錶達方式,希望妳能再多一些耐心,逐步體會其中的深意。謝謝妳的理解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