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 | 珍惜福分,傳承家族之道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1 พ.ค. 2024
  • 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 | 珍惜福分,傳承家族之道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珍惜福分,傳承家族之道。
    明朝正德三年,陳良謨所在的州遭遇大旱,幾乎沒什麼收成。剛好他們鄉有水利工程,雖然大旱,還有水可以灌溉農田。
    第二年,州裡又發大水,剛好他們鄉的地理位置比較高,沒有被淹,反而大豐收。因為天災,州裡兩年都向朝廷申請免繳稅賦。其他鄉因為遭了旱災、水災,不得已變賣家產,而陳良謨鄉裡的人則以低於市價三倍的價格買回來。
    時間一長,村裡的人開始互相攀比,生活愈來愈奢侈,以前的樸素之風盡失。
    陳良謨見此情形,對叔伯、堂兄弟們說:「我們村要有大災難了。」
    親族們詢問原因,陳良謨說:「大家如此揮霍,怕是無福消受了。我們陳家、都家、張家的家風還算比較穩固,損失較小。但另外的俞家、費家、芮家、李家這四個家族,恐怕很難避免大禍了。」
    陳良謨的叔伯兄弟們覺得他講的都是無稽之談,不以為然。沒過多久,這四個家族的人幾乎全部感染瘟疫而亡。陳良謨的親族看到這個現象,開始轉念,趕緊問陳良謨:「我們三家會怎麼樣?」
    陳良謨說:「雖然不會像他們四家那樣慘重,但仍然會有損失。」果然,三家陸續遭到了火災。
    我們明理之後,絕對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並不是大多數人都認同的道理或行為就是真理,還是要依照經典的標準來行為處事。
    雪竇大師說:「人的福報享完了,壽命就沒了。一個人享用完了,災難就來了;假如整個地區的人都奢侈,劫難就來了。上天有好生之德,降福於人,如果人不懂得珍惜,老天爺就要把福分收回去,災禍也就隨之而來。
    就像一位父親,把明月之珠、夜光之璧這麼珍貴的寶物送給他的兒子,但兒子不知道珍惜,還把寶物丟在污泥裡面,那父親就只能將寶物收回,再好好教訓兒子一頓,讓他長記性。」
    我們這一代人沒吃過什麼苦,物質生活都比較優越,又不懂得節儉。所以,我們要特別謹慎,盡早斷惡修善,去奢從簡,依照天理來經營人生,就可以趨吉避兇。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是亙古不變的天理、法則。所以面對不良的社會風氣,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勇氣撥亂反正,自己做到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節儉才是真正的福。我們多讀經典,多明理,才能造福家族、造福社會民族。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整理自蔡老師《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
    原文:
    楝塘陳良謨曰:「正德三年,州中大旱,各鄉無收;吾鄉賴堰水大收。明年又大水,吾鄉頗高阜,又獨收。兩次州官概申災,俱得免糧。因得買各鄉所鬻田產及器皿諸物,價廉而所值三倍。於是諸家奢侈相高,舊時樸素之風盡變。予告叔兄曰:「吾村當有奇禍。」問:「何也?」予曰:「無福消受耳。吾家與都與張,根基稍厚,猶或小可。彼俞、費、芮、李四小姓,恐不免也。」叔兄不謂然。未幾,村大疫。四姓男婦,幾無孑遺。叔兄稍動念,曰:「吾三家畢竟何如?」予曰:「雖無彼四家之甚,耗損恐終有之。」果陸續俱遭回祿。姚若候曰:「嗟呼!奢侈之為禍若此。雪竇大師每云:『人無壽夭,祿盡則死。獨盡為災,眾盡為劫。天以其所甚惜之福與人,人不知惜而天自為惜,則兵、荒、疫三劫生焉。有父於此,以其明月之珠、夜光之璧授之於子,子不知惜而抵擲之泥穢之中。其父見之,必奪珠收璧而去,加以楚撻乃已。兵、荒、疫三者,亦天奪珠收璧之法哉?』」
    《德育古鑒·奢儉類》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

  • @josephinetan5321
    @josephinetan5321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好的文章,好的短片,曲高和寡。不過不要灰心,未法時期必然如此。我們佛弟子及有志之士一定要站好腳步,盡量影響周邊有緣衆生,盡量改善周邊的磁埸,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