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與民族植物看見南島語族的海洋遷徙】|ZALAN見識南島_海洋特別企劃|EP14|主持人:謝哲青|來賓:李壬癸、鍾國芳|2023.10.01晚間10點起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1 ธ.ค. 2024
- 第七季第14集 【#從語言與民族植物看見南島語族的海洋遷徙】
🌍 語言差異性最大即是族群擴散的最初地!臺灣南部最多元的語言差異顯現南島民族擴散之基!
🌍 將70多種日常必須的動植物打包上船?農業包裹(agriculture package)讓我們得以從動植物拼湊南島民族遷徙路徑!
🌍 從胃痛也能看出宏偉的遷徙地圖?幽門螺旋桿菌的基因測序表明太平洋地區的幽門桿菌與臺灣同源!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謝哲青 (阿美族)
2⃣播出時間:#10月01日(週日)晚間10點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原視節目TITV+」TH-cam頻道、粉絲專頁連結同步首播!
----------------------------------------------------------------------
.
對於南島民族的擴散與遷徙,相信一直是持續關注Zalan見識南島的觀眾朋友想要了解的內容。我們在節目中也不斷的利用各種方式來佐證出臺灣說的可能性。想探討一段史實,在沒辦法找到文獻紀錄下,從其他領域側面去探討,並且經過有系統、有邏輯脈絡的整理研究後,其實也能建構出南島民族如何擴散。
在本周的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兩位中央研究院的重要嘉賓,兩位都是各自領域上的重要人物,更是在研究南島民族遷徙史上不可被抹滅的存在。在本周的節目裡,讓我們藉由這兩位大咖,以科學邏輯、理性分析的方式,建構出南島民族遷徙史的真實樣貌。
.
🌍演講人:#李壬癸 /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演講題目: #南島語族的擴散與遷徙
.
本週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的李壬癸院士。自1970年開始,李壬癸變開始投身研究臺灣南島語的研究,直至今日,對於臺灣南島語言的系統研究、出臺灣說等專業知識上有著顯著且傑出的貢獻,故而在當代學界中被尊稱為「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在本周的節目中,李壬癸將帶我們從語言學的角度,深入解析南島民族的遷徙證據。
.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地區的語言差異性越大,即代表族群在該地居住的最久,也更接近原鄉(homeland)。又更簡單的說,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若要找出族群向外遷徙分化的「起點」,就是要去找語言差異性最高的地區。
.
根據語言學的比較分析以及考古學的證據,南島民族的遷徙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5500年前。當時為冰河時期,南島民族祖先從非洲走陸路抵達亞洲東南部後與侗傣民族分開,隨後便定居在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距今2700年前,靠著精湛的航海技術和天文技術,南島民族已經擴散到現今的大致區域之內。又在800年前抵達復活節島、公元500年抵達馬達加斯加島,以及公元900年抵達紐西蘭,成就幅員最廣、居住區域最廣大的南島民族。
.
🌍演講人:#鍾國芳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主任
🌍演講題目: #植物DNA重建南島語族「出臺灣說」
.
本週第二位演講人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的鍾國芳主任。鍾國芳過去曾與團隊一同採集構樹樣本,並根據葉綠體基因單型證實太平洋構樹的原鄉在臺灣。而鍾國芳也接受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跨越大洋:南島植物研究調查計畫」委託,針對臺灣的麵包果樹進行比對分析,進而建立起有趣的遷徙地圖。本週節目中,鍾國芳將從親緣地理學的角度以及基因序列的分析,帶我們一同建立起南島民族遷徙路徑。
.
從基因學的角度來看,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不影響生物生存的基因變異。而這樣的變異在族群之中就會逐漸擴大,逐漸出現與原本群體不同的基因序列,並且由此建構出「單倍體網狀樹」。
.
而生物的變異本身因為各種因素散播出去,如族群本身的變動、地質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人類活動等,都會促使生物的基因型向外進行擴散。而藉由基因型的差距進行研究彼此親緣,就會進入到親緣地理學的領域。
.
當代智人從非洲向外擴散後,不斷地藉由陸路遷徙到世界各地。在這其中不斷分化,演變出現在如此多元多樣的世界。對於族群史而言,除了看重族群本身的敘述脈絡,也要從科學的角度理性建立族群之間的關係脈絡。若一味的將族群史硬性劃歸入主觀分類下,就容易導致敘述不具真實,最終淪為非理性的爭執。 溯源是族群了解自我的重要過程,是建立族群脈絡的必行之路。沒有過去的族群沒有未來,或許就隱含著這樣的含意。
.
----------------------------------------------------------------------
🌍製作團隊
製作人:蘇震永/qaljayup‧talevak
顧問:劉益昌
企編:葉雅庭/eges
執行製作:林仰民 /Qaisul Ahmed Istasipal、高瑞祥/ 'ataw
宣傳文案:徐聖皓/Kacaw Lafin
服裝造型:裳霓造型工作室(余品諠)
梳化:善妮思美容國際企業社
平面攝影:數位方格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錄影工程、後製工程、燈光音響、美指場景:中視
視訊工程:必應創造股份有限公司
----------------------------------------------------------------------
🌍感謝單位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拿鞘 Nature _ 百分之二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啟弘
讚讚讚!這集很讚!
讚喔!原來還有特集!我以為第七季播完了!
13:40
用語言學去驗證年代先後與遷徙方向,然後較精準的年代再搭配考古學家來獲得證據。
真的佩服這些學者能夠想出這些科學驗證的方法。
語言學上同一語系在同一塊地域的人差異性越大,就可證明他們在這塊土地存在的時間越久。
真的是很有說服力的驗證方式!
希望未來考古學能把小馬洞小矮人之謎再給解開,讓我們知道台灣最早的一批智人之謎。
可是鍾國芳博士不是說
"
…比如說從台灣的考古資料裏面知道說
其實台灣大概在
5000年前的考古遺址裏面
已經有小米跟稻米的存在
這些小米跟稻米其實早期
應該是從中國大陸被帶來台灣的
…"
@@bigmarkpo295 中南半島,台灣原住民現在預估起源約5千年前或更久也是中南半島那邊過來。用事實說話,不用事事牽扯中國。這個時候還在神話時代,連商朝都還沒有。
就算以血統論來說,目前版圖上中國的人,起源也分為兩大部分,傳統中原地帶與中南半島延伸的閩粵,舊稱百越(百粵)。
考慮到幾千年前的遷徙力與航海技術,請問你認為從哪一個方向到台灣比較有可能?
我有個疑問、說從前在台灣的族群因為人太多了往外擴張,那他們怎麼不往大陸去呢?
大陸在商周時期就有文字、那為什麼在台灣的南島語族卻沒發展出文字呢?
发展文字的文化都等级森严的,用文字为了记录税,台湾原住民的社会相当平等,世界上只有四个社会自己发达文字,中国(甲骨文),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中美的玛雅,都是等级严格社会,所以接触欧美/中国前没有用文字
因為可能是逃難來台灣的!!!
為何不要談西拉雅呢?語言也很完整啊
ZALAN 見識南島 目前已經是第七季囉
之前幾季的集數中也有介紹過西拉雅族
不過節目真的做的得很讚
我是在第六季才發現這節目
然後倒回去從第一季的第一集開始追的
推薦您也可以回去看看
看完會覺得我們台灣的各個族群的文化都好精采
會很希望自己也能為保存本土族群的語言和文化盡一份心力
南岛文化1万年
南岛那么牛逼!看来台海水深过太平洋深沟。历史比大陆早。
小米跟稲米由中國大陸來?請提出論述與證據....
加油加油太棒啦!
愛台灣顧台灣
護台灣挺台灣
加油加油加油
一切平安吉健康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