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支持文史大观园❤👍👍👍,最欣赏郭子仪❤
郭子仪真了不起,心胸如此宽厚,眼光如此远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连奸佞小人都能容忍宽容,真乃大丈夫,真正的男子汉!令人赞叹!
郭子儀千古名將,歷史長河只此一位👍
之前发布的有个错误。抱歉啊。这版是更正版。
敬佩古人的品德和智慧,謝謝分享
如果现在的人都能从历史上的好人身上学做人, 那么世界就和平了。希望大家多听多想多学习。
少有的智慧高人,谢谢您的讲说
謝謝分享,讚 讚 讚 。
令人感動,阿彌陀佛
真好看 向他學習🎉
喜欢听你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也喜欢你穿的这件旗袍,雪姐是一个大美人。
真棒。
人能做到郭子儀那樣真是不容易啊!
了不起的郭子儀!
完美啊🌷💝
非常棒!谢谢!
真好的節目,看了一個又一個。
講的好。
讲的好,传统文化好
福報是修來的,今生不修待何時。感恩阿彌陀佛有好报, 好因定有好果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相信人的命运非由天注定,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這世間還有因果的漣漪,而人們只會在意眼前所見到的結果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無需擔憂, 除了生死,其他根本就是小事,何必执着呢,只要身体健康,就要感恩🙏智者勤修積德行善,人有德必有福人無德必有災,品德可真是人的最大福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歷史上很多能人都是功高震主,能夠安享晚年的還真是不多,因為大多數的人只知道進不知道退,所以才會發展到被君王藉機除掉的地步,郭子儀算是很懂得知所進退的智慧,覺得到達頂峰了就功成身退不管政事,而韓信則是很可惜,挽救了劉邦卻招來殺身之禍。《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輔佐四阿哥胤禛的謀士鄔思道,在四爺登上大位之後立即辭職隱退,離開前說了很發人深省的一句話:「與常人共事,同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共事,共患難易,同享樂難」,與君王創業打拼期間他可以包容你,願意承擔最大的風險,但當和平時期到來,他想的就是如何把權勢富貴留給子孫,這時能力最強的人反而威脅最大,所以鄔思道先生很有智慧。
王麻子的二十六刀清代安徽商人程伯鱗,久居江蘇揚州,信奉觀音大士極虔誠。乙酉年的夏天,亂兵經過揚州城,程君祈禱大士垂救,夢見慈悲的觀音菩薩對他說:「你全家十七人,十六人都能免難,只有你一人,在數難逃。」程君一覺醒來,想起夢中觀音菩薩的話,深知難逃厄運,頗為惶恐,乃又誠誠懇懇的向菩薩祈禱。第二天夜間又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你前生殺了王麻子二十六刀,今生必須償還。你應該吩咐家中其他十六人都避居東廂,自己獨自一人在中堂等候,以免連累家人。」程君對於夢中觀音菩薩的話,深信不疑。過了五天,果然有一亂兵到程家去,程君很客氣的迎接說:「你就是王麻子嗎?我前生欠你二十六刀,現須償還,請你把我殺了吧!」那亂兵聽了很驚奇的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呢?」程君把夢中的事一一詳告,亂兵聽了,歎道:「你前世殺我二十六刀,以致我今世報你。如果我現在殺你,那麼來世你又要報我,這樣怨怨相報,何時可了?倒不如就此罷休。」說畢,就把刀背砍了程君二十六下,就寬恕了案。以上一件事,是清代唐宜之居士親見其人而記載的。並說明記載此事的意義有三點:一、宿業成熟,不易逃脫。二、菩薩大慈大悲,能挽回定業。三、目前的遭遇,都是往因造成,應歡喜領受,不當怨尤。(取材自觀音靈感錄)湘清按:所謂在數難逃的「數」,在佛學上說,就是「定業」的意義。可是在數既難逃,而菩薩又能挽回定業,是否矛盾呢?要說明此中並無矛盾之理,可從世法上的法律來譬喻,前世做了惡事而在數難逃,與世法上作惡難逃法律制裁的道理是一樣的。但一念向善而求佛懺悔,足以挽回定業,也與犯法者一念悔過自首,而獲「免刑」「減刑」的道理一樣。像本篇程君前生造了殺業,今生本難逃被殺的惡報,但因誠心悔過而皈敬觀音菩薩,因而僅被刀背砍了二十六下而輕輕了事,這不僅證明觀音菩薩的靈感,尤足以說明因果的昭彰。
希望能多介紹這類善終的良將賢臣,我所知有限, 只知有賈詡,張良,范蠡...
千古名將郭子儀安史之亂立大功百子千孫有仁德
沙发沙发啊
論語的故事:白話文1.父母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憂的就是子女生病。因此為人子女應當照顧愛惜自己的身體,並且還要不為非做歹、不惹是非結仇家,才不會讓父母操心。2.不出遠門:孔子說:父母健在的時候,應當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出遠門,也一定要清楚交代去處,好讓父母安心。3.為孝之道:孔子說:子女事奉父母,當父母犯了過錯時。應該以委婉溫和的態度來勸解。若父母不願接受,還是應抱持恭敬而不違逆的態度。即使心中擔憂,也絕不有所埋怨。4.和顏悅色:子夏請問孝道。孔子說:難在子女以和顏悅色的態度侍奉雙親。假使只是做到;家中有事,由子女去代勞。有了飲酒飯食,讓父兄去吃喝。這樣怎能就算是盡孝了呢?5.為孝必敬:子游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現在人講的孝順,只是以飲食供養父母,就算是盡孝了。但人們也飼養狗和馬兒。如果侍奉父母只有奉養,而沒有恭敬的心,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何不同呢?6.異端禍害:孔子說:研究偏離正道的學術、學說,這為害就嚴重了。因為研究異端邪說,不知不覺中,身心遭受污染,導致邪知邪見,禍害無窮。7.反躬自省:孔子說: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不了解我而感到憂慮。而應該憂慮我是否能發現或了解別人的長處。8.為官求祿:孔子的弟子,子張,向孔子學習如何為政做官。孔子說:多聽別人的言論,把你覺得有疑問的先擱置一邊。對於自己確信的事,也要謹慎發言,這樣便可以減少過失和外來的責難。再者,多觀察別人的行為作為,排除你內心認為不妥當的地方。對於其他有把握的部分,也要謹慎地去實行,能這樣做,就可以減少後悔的事情發生。如此一來,說話少過失,行事少悔恨,能做到這樣,做官為政的道理自然就在這裡面了。9.放利招怨:孔子說:如果只專挑有利於自己的事來做。其結果必定招來許多怨恨。10.公冶之賢:孔子說:公冶長這人是個好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受牽累而入獄,但我相信他是無罪的。後來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11.南容之賢:孔子說:南容這個人謹於言行。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他的建言必為上位者所用,不會被廢棄不用。國家亂世無道的時候,也不會被刑罰遭受禍害。因為南容的賢德,後來便把自己的姪女嫁他。12.巧辯何用:有人評論冉雍(仲弓)的為人。冉雍是個有仁德的人,可惜口才不好。孔子說:口才好有什麼用呢?用巧辯犀利的口才來對待別人,反而招人厭惡。我還不清楚冉雍是不是仁厚,但又何必要口才好呢?13.子產美德:孔子評論鄭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於君子為人的道德。一是他待人的態度謙遜寬容。二是對待長上敬慎盡職。三是對待人民仁慈恩惠。四是役使民力適切合宜。14.大智若愚:孔子說:衛大夫甯武子,在國家太平時,就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當國家動亂時,則隱藏才華,假裝什麼都不懂。像他那種聰明,別人還可以趕得上;但是裝傻的能力,別人就不如他了。15.不念舊惡:孔子說:殷商時期的伯夷、叔齊兩兄弟,從不記掛別人過去的壞處。於是也少會招致別人的怨恨,而被人所尊崇。16.寬大誨人: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講道理,很難跟他們談論善道。有一個互鄉的小孩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他,弟子們都感到疑惑。孔子解釋說:我讚許他求上進,不鼓勵他墮落,所以接見他,何必拒人太甚呢?人家潔身自好,有禮貌地來求見,我獎許他這種上進的精神,他過去行為的好壞,又有什麼相干呢!17.學無常師:孔子說:三個人同行時,除了我之外,其他兩人中必有可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長處,而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則自我反省並加以改正。18.慎言躬行: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肯輕易發言。因為怕自己做不到,反而成為一種恥辱。因此,只會滔滔不絕,口苦懸河的人,通常不能言行一致,不值得信任。孔子又說:君子說話要慎重,做事要敏捷勤快。19.省身慎行:曾子說:我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三件事。替別人做事情時,是否怠忽隨便,而不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誠懇信實的態度?對於老師所教過的東西,有認真去溫習研讀嗎?20.約束節制:孔子說:能夠謹言慎行,自我節制約束的人,在做人處事上有什麼失誤,那是很少有的。21.知人之法:孔子說:觀察一個人,先看他作為是好是壞。再察看他做這件事的動機。然後,審察他做這件事後,是不是心安理得。用這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好壞真假,他怎麼掩藏得住呢!即使想隱藏也無所遁形啊!22.知易行難:子貢說:我不希望別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願讓它加諸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子貢之名)啊,我看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孔子的意思是要勉勵子貢知易行難。23.立志行仁:孔子說:一個人如果能立志以仁道為目標。就不會萌生邪念,也不會做出壞事來。24.勉人勤學: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道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的文物制度,勤快努力地學習才得來的。25.孔子自謙:孔子說:在努力追求學問上,我或者可以比得上別人。至於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我還沒能做到呀!26.夫子之憂:孔子說:對修養品德懈怠疏忽。對研究學問懶散不加研習。聽聞合宜的道理卻不能遵從實踐。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不能悔改,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呀!27.各言其志:有一天顏淵、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談談你們各人的志向?子路說:我願把自己的車馬和所穿的皮衣,與朋友共享,就算用破舊了,也不覺得可惜。顏淵說:我希望能做到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表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也想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我希望能讓所有的老年人都得到奉養,過著安樂的生活。朋友間都能以誠信相交往。年少的人都能得到關懷和照顧。28.夫子之道:孔子說:曾參(曾子)啊!我所講的道理雖然千端萬緒,但都能用一個學說貫通起來。曾子說:是的!說完話孔子便離開了。其他的弟子不解地向曾子問道:老師方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曾子說:夫子的道理,是秉持盡心盡力與體諒他人的原則行事,說起來也就是❤忠恕❤二字罷了。29.為學進德:孔子說:我十五歲時便立志求學。三十歲時能運用所學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歲時能通達一切事理,沒有疑惑,不為邪說所動搖。五十歲時便能知道上天賦予我的道義與責任。六十歲時凡所聽到的都能明白貫通。七十歲時能隨順心裡所想的去做,隨緣自在,卻不會逾越規矩法度。30.祭在誠敬:祭祀祖先時,應當抱持好像祖先就在眼前一般,誠敬的予以祭祀。祭祀神明的時候,也應抱持同樣的心境,虔敬地祭祀。孔子說:我如果不能親自參加祭祀,雖然有人代我祭祀了,我還是覺得好像未曾祭祀過一樣。31.謹慎於禮:孔子任魯國大夫時,初次進入周公廟助祭,每件事都去問別人。有人便譏笑他。誰說這鄹邑的年輕人知禮呢?他到周公廟時,手足無措,什麼事都要問人呀!孔子聽到這個傳聞便告訴別人。孔子說:凡事謹慎,不懂就問,這樣才是禮的表現啊!32.好學過人:孔子說: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村落,也必定有天性像我這樣忠誠信實的人,但說到向學,就沒有人能像我一樣好學不倦了。32.不恥下問:子貢問道:衛大夫孔文子為何能夠獲得“文”這個美子的謚號呢?孔子說:這是因為他聰敏靈活,好學上進;而且不以向下屬請教為恥。所以才會獲得“文”這個字作為他的謚號。33.顏回美德: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呢?子貢說:我怎麼敢與顏回相比呢!顏回只聞其一,就可以推知全貌;而我聽聞其一卻只能得知其二而已啊!孔子說:說的是,你是不如他,我也和你一樣不如他啊!34.君子好學:孔子說:把已經求得的學問,時時反覆的去溫習它。會有更深的理解,並能靈活的運用,不是很令人喜悅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一起研究學問,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或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我也不會生氣。這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德行嗎?35.以德為本:孔子說:為人子弟,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恭敬長上。言語應謹慎信實。更要博愛眾人,並親近有仁德的人。在實踐這些德行之後,還有餘力,然後再研讀學習詩書六藝。36.貧富之道:一天,子貢問孔子說:貧困能不卑屈諂媚,富有能不驕縱傲慢,這樣的人如何呢?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還不如貧困而能悠然自樂,富有而節制守禮的人。子貢說:詩經上說:像處理骨角、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就是老師所說的意思嗎?孔子說:太好了!像這樣才可以跟你談詩了。只告訴你一些事理,你就能悟出我尚未說過的道理來。書名:論語的故事。
做人「真辛苦💦😓😰」‼️🙏😑
腹有诗书气自华😁雪莉和方菲有一样的气质🤓
福气好是有原因的。恃宠不骄 能够如此低调为人,好像没谁了。
根據易經大師曾仕強所說 : 歷史上的福將,只此一位係郭子儀。
我的祖先好棒
打金枝 廣東粵劇有好多名伶演出過,各有造詣
郭子儀有勇有謀,算是軍人五德俱全,台灣的郭台銘是其後人!
你又知道?
拿了蔡京的画像当卢杞
可惜沒有提到郭子儀遇到誰令他今后有如此見地
自己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的儿子叫郭汾阳,郭子仪是汾阳王,这样的话郭德纲应该是郭子仪的后人。给儿子起名汾阳也是缅怀祖先。
是效法郭子儀的有仁德?
不做智慧
支持文史大观园❤👍👍👍,最欣赏郭子仪❤
郭子仪真了不起,心胸如此宽厚,眼光如此远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连奸佞小人都能容忍宽容,真乃大丈夫,真正的男子汉!令人赞叹!
郭子儀千古名將,歷史長河只此一位👍
之前发布的有个错误。抱歉啊。这版是更正版。
敬佩古人的品德和智慧,謝謝分享
如果现在的人都能从历史上的好人身上学做人, 那么世界就和平了。希望大家多听多想多学习。
少有的智慧高人,谢谢您的讲说
謝謝分享,讚 讚 讚 。
令人感動,阿彌陀佛
真好看 向他學習🎉
喜欢听你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也喜欢你穿的这件旗袍,雪姐是一个大美人。
真棒。
人能做到郭子儀那樣真是不容易啊!
了不起的郭子儀!
完美啊🌷💝
非常棒!谢谢!
真好的節目,看了一個又一個。
講的好。
讲的好,传统文化好
福報是修來的,今生不修待何時。感恩阿彌陀佛
有好报, 好因定有好果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相信人的命运非由天注定,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只是這世間還有因果的漣漪,
而人們只會在意眼前所見到的結果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無需擔憂, 除了生死,其他根本就是小事,何必执着呢,只要身体健康,就要感恩🙏智者勤修積德行善,人有德必有福人無德必有災,品德可真是人的最大福份,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歷史上很多能人都是功高震主,能夠安享晚年的還真是不多,因為大多數的人只知道進不知道退,所以才會發展到被君王藉機除掉的地步,郭子儀算是很懂得知所進退的智慧,覺得到達頂峰了就功成身退不管政事,而韓信則是很可惜,挽救了劉邦卻招來殺身之禍。
《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輔佐四阿哥胤禛的謀士鄔思道,在四爺登上大位之後立即辭職隱退,離開前說了很發人深省的一句話:「與常人共事,同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共事,共患難易,同享樂難」,與君王創業打拼期間他可以包容你,願意承擔最大的風險,但當和平時期到來,他想的就是如何把權勢富貴留給子孫,這時能力最強的人反而威脅最大,所以鄔思道先生很有智慧。
王麻子的二十六刀
清代安徽商人程伯鱗,久居江蘇揚州,信奉觀音大士極虔誠。乙酉年的夏天,亂兵經過揚州城,程君祈禱大士垂救,夢見慈悲的觀音菩薩對他說:「你全家十七人,十六人都能免難,只有你一人,在數難逃。」程君一覺醒來,想起夢中觀音菩薩的話,深知難逃厄運,頗為惶恐,乃又誠誠懇懇的向菩薩祈禱。第二天夜間又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你前生殺了王麻子二十六刀,今生必須償還。你應該吩咐家中其他十六人都避居東廂,自己獨自一人在中堂等候,以免連累家人。」程君對於夢中觀音菩薩的話,深信不疑。過了五天,果然有一亂兵到程家去,程君很客氣的迎接說:「你就是王麻子嗎?我前生欠你二十六刀,現須償還,請你把我殺了吧!」那亂兵聽了很驚奇的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呢?」程君把夢中的事一一詳告,亂兵聽了,歎道:「你前世殺我二十六刀,以致我今世報你。如果我現在殺你,那麼來世你又要報我,這樣怨怨相報,何時可了?倒不如就此罷休。」說畢,就把刀背砍了程君二十六下,就寬恕了案。
以上一件事,是清代唐宜之居士親見其人而記載的。並說明記載此事的意義有三點:一、宿業成熟,不易逃脫。二、菩薩大慈大悲,能挽回定業。三、目前的遭遇,都是往因造成,應歡喜領受,不當怨尤。(取材自觀音靈感錄)
湘清按:所謂在數難逃的「數」,在佛學上說,就是「定業」的意義。可是在數既難逃,而菩薩又能挽回定業,是否矛盾呢?要說明此中並無矛盾之理,可從世法上的法律來譬喻,前世做了惡事而在數難逃,與世法上作惡難逃法律制裁的道理是一樣的。但一念向善而求佛懺悔,足以挽回定業,也與犯法者一念悔過自首,而獲「免刑」「減刑」的道理一樣。像本篇程君前生造了殺業,今生本難逃被殺的惡報,但因誠心悔過而皈敬觀音菩薩,因而僅被刀背砍了二十六下而輕輕了事,這不僅證明觀音菩薩的靈感,尤足以說明因果的昭彰。
希望能多介紹這類善終的良將賢臣,我所知有限, 只知有賈詡,張良,范蠡...
千古名將郭子儀
安史之亂立大功
百子千孫有仁德
沙发沙发啊
論語的故事:白話文
1.父母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憂的就是子女生病。因此為人子女應當照顧愛惜自己的身體,並且還要不為非做歹、不惹是非結仇家,才不會讓父母操心。
2.不出遠門:孔子說:父母健在的時候,應當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出遠門,也一定要清楚交代去處,好讓父母安心。
3.為孝之道:孔子說:子女事奉父母,當父母犯了過錯時。應該以委婉溫和的態度來勸解。若父母不願接受,還是應抱持恭敬而不違逆的態度。即使心中擔憂,也絕不有所埋怨。
4.和顏悅色:子夏請問孝道。孔子說:難在子女以和顏悅色的態度侍奉雙親。假使只是做到;家中有事,由子女去代勞。有了飲酒飯食,讓父兄去吃喝。這樣怎能就算是盡孝了呢?
5.為孝必敬:子游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現在人講的孝順,只是以飲食供養父母,就算是盡孝了。但人們也飼養狗和馬兒。如果侍奉父母只有奉養,而沒有恭敬的心,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何不同呢?
6.異端禍害:孔子說:研究偏離正道的學術、學說,這為害就嚴重了。因為研究異端邪說,不知不覺中,身心遭受污染,導致邪知邪見,禍害無窮。
7.反躬自省:孔子說: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不了解我而感到憂慮。而應該憂慮我是否能發現或了解別人的長處。
8.為官求祿:孔子的弟子,子張,向孔子學習如何為政做官。孔子說:多聽別人的言論,把你覺得有疑問的先擱置一邊。對於自己確信的事,也要謹慎發言,這樣便可以減少過失和外來的責難。再者,多觀察別人的行為作為,排除你內心認為不妥當的地方。對於其他有把握的部分,也要謹慎地去實行,能這樣做,就可以減少後悔的事情發生。如此一來,說話少過失,行事少悔恨,能做到這樣,做官為政的道理自然就在這裡面了。
9.放利招怨:孔子說:如果只專挑有利於自己的事來做。其結果必定招來許多怨恨。
10.公冶之賢:孔子說:公冶長這人是個好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受牽累而入獄,但我相信他是無罪的。後來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11.南容之賢:孔子說:南容這個人謹於言行。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他的建言必為上位者所用,不會被廢棄不用。國家亂世無道的時候,也不會被刑罰遭受禍害。因為南容的賢德,後來便把自己的姪女嫁他。
12.巧辯何用:有人評論冉雍(仲弓)的為人。冉雍是個有仁德的人,可惜口才不好。孔子說:口才好有什麼用呢?用巧辯犀利的口才來對待別人,反而招人厭惡。我還不清楚冉雍是不是仁厚,但又何必要口才好呢?
13.子產美德:孔子評論鄭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於君子為人的道德。
一是他待人的態度謙遜寬容。
二是對待長上敬慎盡職。
三是對待人民仁慈恩惠。
四是役使民力適切合宜。
14.大智若愚:孔子說:衛大夫甯武子,在國家太平時,就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當國家動亂時,則隱藏才華,假裝什麼都不懂。像他那種聰明,別人還可以趕得上;但是裝傻的能力,別人就不如他了。
15.不念舊惡:孔子說:殷商時期的伯夷、叔齊兩兄弟,從不記掛別人過去的壞處。於是也少會招致別人的怨恨,而被人所尊崇。
16.寬大誨人: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講道理,很難跟他們談論善道。有一個互鄉的小孩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他,弟子們都感到疑惑。孔子解釋說:我讚許他求上進,不鼓勵他墮落,所以接見他,何必拒人太甚呢?人家潔身自好,有禮貌地來求見,我獎許他這種上進的精神,他過去行為的好壞,又有什麼相干呢!
17.學無常師:孔子說:三個人同行時,除了我之外,其他兩人中必有可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長處,而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則自我反省並加以改正。
18.慎言躬行: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肯輕易發言。因為怕自己做不到,反而成為一種恥辱。因此,只會滔滔不絕,口苦懸河的人,通常不能言行一致,不值得信任。孔子又說:君子說話要慎重,做事要敏捷勤快。
19.省身慎行:曾子說:我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三件事。替別人做事情時,是否怠忽隨便,而不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誠懇信實的態度?對於老師所教過的東西,有認真去溫習研讀嗎?
20.約束節制:孔子說:能夠謹言慎行,自我節制約束的人,在做人處事上有什麼失誤,那是很少有的。
21.知人之法:孔子說:觀察一個人,先看他作為是好是壞。再察看他做這件事的動機。然後,審察他做這件事後,是不是心安理得。用這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好壞真假,他怎麼掩藏得住呢!即使想隱藏也無所遁形啊!
22.知易行難:子貢說:我不希望別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願讓它加諸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子貢之名)啊,我看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孔子的意思是要勉勵子貢知易行難。
23.立志行仁:孔子說:一個人如果能立志以仁道為目標。就不會萌生邪念,也不會做出壞事來。
24.勉人勤學: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道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的文物制度,勤快努力地學習才得來的。
25.孔子自謙:孔子說:在努力追求學問上,我或者可以比得上別人。至於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我還沒能做到呀!
26.夫子之憂:孔子說:對修養品德懈怠疏忽。對研究學問懶散不加研習。聽聞合宜的道理卻不能遵從實踐。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不能悔改,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呀!
27.各言其志:有一天顏淵、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談談你們各人的志向?
子路說:我願把自己的車馬和所穿的皮衣,與朋友共享,就算用破舊了,也不覺得可惜。
顏淵說:我希望能做到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表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說:我們也想聽聽老師的志向!
孔子說:我希望能讓所有的老年人都得到奉養,過著安樂的生活。朋友間都能以誠信相交往。年少的人都能得到關懷和照顧。
28.夫子之道:孔子說:曾參(曾子)啊!我所講的道理雖然千端萬緒,但都能用一個學說貫通起來。曾子說:是的!說完話孔子便離開了。其他的弟子不解地向曾子問道:老師方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曾子說:夫子的道理,是秉持盡心盡力與體諒他人的原則行事,說起來也就是❤忠恕❤二字罷了。
29.為學進德:孔子說:我十五歲時便立志求學。三十歲時能運用所學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歲時能通達一切事理,沒有疑惑,不為邪說所動搖。五十歲時便能知道上天賦予我的道義與責任。六十歲時凡所聽到的都能明白貫通。七十歲時能隨順心裡所想的去做,隨緣自在,卻不會逾越規矩法度。
30.祭在誠敬:祭祀祖先時,應當抱持好像祖先就在眼前一般,誠敬的予以祭祀。祭祀神明的時候,也應抱持同樣的心境,虔敬地祭祀。孔子說:我如果不能親自參加祭祀,雖然有人代我祭祀了,我還是覺得好像未曾祭祀過一樣。
31.謹慎於禮:孔子任魯國大夫時,初次進入周公廟助祭,每件事都去問別人。有人便譏笑他。誰說這鄹邑的年輕人知禮呢?他到周公廟時,手足無措,什麼事都要問人呀!孔子聽到這個傳聞便告訴別人。孔子說:凡事謹慎,不懂就問,這樣才是禮的表現啊!
32.好學過人:孔子說: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村落,也必定有天性像我這樣忠誠信實的人,但說到向學,就沒有人能像我一樣好學不倦了。
32.不恥下問:子貢問道:衛大夫孔文子為何能夠獲得“文”這個美子的謚號呢?
孔子說:這是因為他聰敏靈活,好學上進;而且不以向下屬請教為恥。所以才會獲得“文”這個字作為他的謚號。
33.顏回美德: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呢?
子貢說:我怎麼敢與顏回相比呢!顏回只聞其一,就可以推知全貌;而我聽聞其一卻只能得知其二而已啊!
孔子說:說的是,你是不如他,我也和你一樣不如他啊!
34.君子好學:孔子說:把已經求得的學問,時時反覆的去溫習它。會有更深的理解,並能靈活的運用,不是很令人喜悅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一起研究學問,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或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我也不會生氣。這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德行嗎?
35.以德為本:孔子說:為人子弟,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恭敬長上。言語應謹慎信實。更要博愛眾人,並親近有仁德的人。在實踐這些德行之後,還有餘力,然後再研讀學習詩書六藝。
36.貧富之道:一天,子貢問孔子說:貧困能不卑屈諂媚,富有能不驕縱傲慢,這樣的人如何呢?
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還不如貧困而能悠然自樂,富有而節制守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上說:像處理骨角、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就是老師所說的意思嗎?
孔子說:太好了!像這樣才可以跟你談詩了。只告訴你一些事理,你就能悟出我尚未說過的道理來。
書名:論語的故事。
做人「真辛苦💦😓😰」‼️🙏😑
腹有诗书气自华😁雪莉和方菲有一样的气质🤓
福气好是有原因的。恃宠不骄 能够如此低调为人,好像没谁了。
根據易經大師曾仕強所說 : 歷史上的福將,只此一位係郭子儀。
我的祖先好棒
打金枝 廣東粵劇有好多名伶演出過,各有造詣
郭子儀有勇有謀,算是軍人五德俱全,台灣的郭台銘是其後人!
你又知道?
拿了蔡京的画像当卢杞
可惜沒有提到郭子儀遇到誰令他今后有如此見地
自己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的儿子叫郭汾阳,郭子仪是汾阳王,这样的话郭德纲应该是郭子仪的后人。给儿子起名汾阳也是缅怀祖先。
是效法郭子儀的有仁德?
不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