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信解品 - 心靈財富無量 - 20210521 第822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1 ก.ค. 2024
  • ⊙種何善本何因緣,法鼓始振先得益,獨得先聞甘露法,法門初開先蒙潤。
    我們什麼樣的因緣,能夠共聚一堂,大家共同來分享法、真諦的內容?這因緣。佛陀在世時,能夠與佛同住一室、共佛一處,聽聞佛法,這一定要很用心修行。
    累生累世,說不定我們在那個時候,聽聞佛法,已經種了這個因,種了這顆種子,我們生生世世,帶著這顆善因種子,我們斷斷續續都有在聽法,只是我們不認真,所以隨喜聞法這樣而已,沒有真正用功投入,身體力行。雖然我們現在也是在修,但是佛陀期待我們能走入人群,布善種子,早播因,早播種子,就早日成就,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我們到底是種什麼因,什麼樣的善本,有現在這個因緣?我們就要好好珍惜。
    尤其是對《法華經》,說不定我們大家,都在法華會上種了這個因,而我們大家都不是很用功,但是這個因的種子,就慢慢耕耘,二千多年後的現在,我們又遇到《法華經》了,我們又有因緣會合了,大家來共誦、了解《法華經》的道理。不只是了解而已,我們還要再接受入心,身體力行,我們要有所受用,就是要用,用就是要入人群去,若這樣,體會會更密切。
    就像我們在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已經展現了教育完全化。從幼稚園,小小四五歲的孩子,五六歲,這樣小小的,很可愛,以及小學,還有中學、還有大學,尤其是教授、校長等等,大家共同入經藏《無量義經》。這經藏是這麼深奧、這麼長的經文,整場中所聽到的,孩子的聲音不比大人的聲音還小,他們的聲音很響亮,句句分明,唱念真的是妙音啊!實在是看了很震撼!
    佛法,無分年齡,四五歲與四五十歲,與七八十歲,那個年齡無分別,這麼年幼的孩子入經藏,不論是聲音、身段、走路、態度,全都是很整齊。這就是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潛能,這個潛能、本具的佛性就是這麼的平等,看看年紀這麼小,同樣「有法度」。而且他們不只唱念、不只是身段,一切動作和齊,甚至這麼幼小的孩子,對法的理解也很深,這實在是感覺真的是慧性平等。
    所以,這種聽法能夠啟發內心受益,不論法鼓是什麼時候擂,這樣打起來。同樣,在我們的(精舍)裡面,一早聽到鐘聲,我們的道心就開始啟發了,鐘聲之後接著鼓聲,大家要趕緊精進了,要趕快上大殿來,開始整整齊齊集合,這個時候就是要精進了。
    法鼓已響,我們的道心就開始密集起來,這也是「法鼓始振先得益」,一早我們就聽到法鼓的聲音了,人人將法聽入心,無不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利益。我們若能這樣,不論是任何一生世,我們所聽到的法,我們都如乾旱得到甘露水一樣,這是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法在人間,其實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人,無不都是現前向我們說法的人。這就是我們要修行,修得心不離法,見聞皆是法,這就是什麼時候看到、聽到,無不都是法。所以「獨得先聞甘露法」,看到,原來這就是人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看了歡喜,就如入甘露法一樣,這也就是我們心靈的境界。
    「法門初開」。我們每天,我們的(心)門都能開,不論是任何人的一句話,都能開啟我們的法門,這都是要看我們自己的心態,若能夠這樣,甘露法水,永遠都在滋潤我們的心田。我們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根,無不都是不斷在接受到甘露法雨,無不都是我們先得到,這就是我們人人的心。當然,這要種善因,法種要入心,我們才能得到利益。所以學佛要真正用心去探討。前面的經文這樣說: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是前面所說的,我們要用心去體會。長者在門內,貧窮子在門外,我們要將它連貫起來。長者在裡面,「施大寶帳」,坐在很莊嚴位置上,如師子座一樣,很穩定,又有這麼多的眷屬圍繞在身邊,很多人,旁邊還有很多人在保護。這是貧窮子在外面往裡面看,真的是那麼豪華莊嚴,裡面這麼富有,所交往的人,貿易很大,這是這樣的境界。下面再接下來,就這樣說:
    ⊙「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那位貧窮子還在門外,也還不認識門內這位大長者,是他的父親,還不知道。「這個人怎麼那麼威嚴啊!」所以在門外看,看得自己的內心,就是會起惶恐,會怕。因為「出內財產,注記券疏」,好像來往的人都是這麼有錢。這譬喻「修持得自利」,我們若好好受持佛法,我們在聽法,我們要好好地(將)法要入心,聽入的就是我們的。
    ⊙出內財產:修持得自利,發大願度化利他。注記券疏:即授記明修行。
    「修持得自利」,修行,我們若將法收入心,這是自得;不只是得到常識,是得到智慧,「一理通,萬理徹」,這是對我們自己本身的利益。所以「修持得自利」,好好地修行,其實是我們得到的;好好地用功,是我們自己得到。讀書,孩子這麼用功,用功,考試分數就會很高。所以有用功,自然他的理解力就強,接受考試,分數就會高。自己用功,自己得,這就是無形的財富,所以「修持得自利」,無形的財富不斷,我們用心吸收。
    願大,(發)大願度化就是利他。我們吸收進來,就像我們認真賺錢,認真收進來,我們的財產就愈多;自然我們若有愛心,啟發了愛心,我們能付出。所以,好好地用心,法入心來,啟發了這念心,那就是心靈的富有,我們有餘,身外財物,就懂得這樣用出去,利益他人。
    當然,財物能夠幫助人,最重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這樣去付出。若有聽法,自然心量開闊,就能去幫助,及時利益他人,所以這叫做「出內財產」。出去、進來,「出去」是幫助人,「進來」是法入心,出去是身體力行,願意付出,這叫做「出內財產」,心靈的財富。
    「注記券疏」。就是我們若好好用心,道心不斷受持,無所求,人與人之間是真誠對待,不是戴著面具,我們就是這樣真誠地對待,久而久之,將來也是能面對佛所授記,這也是我們的盼望。所以我們必定要發「四弘誓願」。「四弘誓」就是「券」,「券疏」,「修行為疏」。
    ⊙四弘誓為券,修行為疏,喻為大根廣量功德,疏明行位,而與授記。
    券,那就是我們所學的。從前寫字都是這樣要用捲的,以前的紙長,就是用捲的。所以我們的修行,含藏在我們的內心,就像我們字寫好了,就這樣一卷一卷捲起來,裡面是很好的文章,裡面就是豐富的法。
    「修行為疏」,疏就是契合的意思,就是契約。就是說這些文字非常寶貴,我們終身所契約的,我們必定要法與心,好好相契合起來。譬喻「大根廣量」。我們根要大,根機要大,我們付出,投入人群去為眾生付出,內修外行,我們內心要修,我們外面的行為要付出,這樣叫做「大根廣量功德」,這叫做「疏」。
    明白我們的行,我們這樣行的德行,如何付出,如何修行,這就是表示,法與我們的心已經契合。內心與法來印證,自己自我也能授記。我們必定,自己的心與法要好好來印證,印證在人間,投入人群才有辦法印證這個法;你若不投入,不接觸,就無法印證,這是自我授記。
    自己知道我這樣投入,所得到利益是我自己,我雖然是付出,其實法喜是我自己(得),應該這個道理若能通,應該大家每天都很歡喜。所以下面再說,「窮子見父,豪貴尊嚴」。這表示位高權重,這種富貴豪族,往來特別受人尊重。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位高權重,富貴豪族,往來特受尊嚴。
    這是那位窮子在門外,看到長者地位很高,「窮子見父」的譬喻,自然「心生疑懼」,所以趕緊離開。
    ⊙喻窮子見父:心生疑懼,畏避逃去。
    這就是表示,我們修行在這樣的小乘法,只是要獨善其身,不敢去付出,畏懼大乘,只要獨善其身,不願意付出。所以「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謂是國王,若國王等:因集諸善業,生為人中王,領導國土,故稱人王,諸天人所守護。
    什麼叫做國王?就是過去說過,集了很多諸善業,因為「集諸善業,生為人(中)王」。要做一位來人間領導人的人,過去生一定就是要做很多的人間福,很多的善業,他才有這個福,一個國家由他來領導。不過,這位為人王的人,心要正,自然得天保護,自然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國王,託國王的福。所以人人敬重,這種「豪貴尊嚴」,譬喻佛的應身,說華嚴大教。
    ⊙豪貴尊嚴,喻佛應身說華嚴大教。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
    因為佛陀的心境,他已經覺悟了,所以他在華嚴那個道場,還是永遠在他的內心。心覺悟了,但是對眾生,他要投入人群,隨機教法,卻是他的內心還是清淨無染,如華嚴道場,沒有離開,這是他的內心。
    所以,國王譬喻佛,就如佛,佛陀就是這麼莊嚴,而且心靈的境界這麼的莊嚴。所以「國王等」,如菩薩等覺,影響眾,那就是「法身菩薩」,例如觀音、文殊、彌勒等等,都來助道場,這都叫做類似,與國王差不多的身分。其實,文殊菩薩已經是七佛之師了,是來人間再度眾生。所以說來,他像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懼畏,悔來至此,驚畏卻走。
    看到這些人,窮子就很害怕。所以「窮子見豪華氣勢,心生懼畏」,所以後悔,「我怎麼來到這個地方?」所以他很怕,「悔來至此」,驚畏,就離開了。這就是貧窮子。
    看,我們學佛,必定希望我們能收到很豐富的法入心,法入心來,自然心靈財富無量。我們要發大心入人群中去,我們才能更體會佛法,佛的教法無不都是要我們歸入清淨真如本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我們與佛平等,真如本性,我們的智慧都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要有信心,時時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4年11月23日~
  • บันเทิง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

  • @user-wu1ou8nk3q
    @user-wu1ou8nk3q 21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虔誠感恩與祝福證嚴法師
    法體安康常住世間法輪常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