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心理諮商所
擁抱心理諮商所
  • 439
  • 137 300
職場霸凌因何而生?員工遭遇不法侵害該怎麼辦?【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每週六晚上8:00,期待與大家見面!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心理師們所組成,我們走出諮商室,走入人群,希望讓更多人擁抱心理、認識心理健康、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 心理師聆聽您,陪伴您,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覺察與改變,突破當下遇到的難關。這不是一段容易走的路,但當您願意投入,「擁抱心理」永遠牽繫著溫暖,為您守在燈火闌珊處。
💗想和「擁抱心理」的心理師們一起擁抱心理、擁抱愛與自己
網站:www.mental-hug.com.tw/
FB:reurl.cc/VDXggA
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portaly.cc/thisismentalhugs
YT:www.youtube.com/@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自我療癒 #人際關係 #兩性交往 #兩性關係 #心理諮商 #擁抱心理#身心靈 #職場 #霸凌 #逃避 #侵害 #張誌閔
มุมมอง: 40

วีดีโอ

最感動的一集!消防家屬『分享經歷』說不出的壓力和傷痛該如何面對?【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02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每週六晚上8:00,期待與大家見面!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心理師們所組成,我們走出諮商室,走入人群,希望讓更多人擁抱心理、認識心理健康、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 心理師聆聽您,陪伴您,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覺察與改變,突破當下遇到的難關。這不是一段容易走的路,但當您願意投入,「擁抱心理」永遠牽繫著溫暖,為您守在燈火闌珊處。 💗想和「擁抱心理」的心理師們一起擁抱心理、擁抱愛與自己 網站:www.mental-hug.com.tw/ FB:reurl.cc/VDXggA 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portaly.cc/thisismentalhugs YT:www.youtube.com/@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自我療癒 #人際關係 #兩性交往 #兩性關係 #心理諮商 #擁抱心理#身心靈 #消防員 #經歷 #眷属日記 #救火先...
與死亡相伴!『2大要點』緩解消防員的“心理問題”【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9414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每週六晚上8:00,期待與大家見面!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心理師們所組成,我們走出諮商室,走入人群,希望讓更多人擁抱心理、認識心理健康、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 心理師聆聽您,陪伴您,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覺察與改變,突破當下遇到的難關。這不是一段容易走的路,但當您願意投入,「擁抱心理」永遠牽繫著溫暖,為您守在燈火闌珊處。 💗想和「擁抱心理」的心理師們一起擁抱心理、擁抱愛與自己 網站:www.mental-hug.com.tw/ FB:reurl.cc/VDXggA 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portaly.cc/thisismentalhugs #自我療癒 #人際關係 #兩性交往 #兩性關係 #心理諮商 #擁抱心理#身心靈 #消防員 #經歷 #眷属日記 #救火先鋒 #辛酸 #歷程
揭秘『心靈課程』內幕!真的是邪教嗎?心靈課程與心理諮商的差別是?【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40121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每週六晚上8:00,期待與大家見面!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心理師們所組成,我們走出諮商室,走入人群,希望讓更多人擁抱心理、認識心理健康、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 心理師聆聽您,陪伴您,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覺察與改變,突破當下遇到的難關。這不是一段容易走的路,但當您願意投入,「擁抱心理」永遠牽繫著溫暖,為您守在燈火闌珊處。 💗想和「擁抱心理」的心理師們一起擁抱心理、擁抱愛與自己 網站:www.mental-hug.com.tw/ FB:reurl.cc/VDXggA 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portaly.cc/thisismentalhugs #自我療癒 #人際關係 #兩性交往 #兩性關係 #心理諮商 #擁抱心理#身心靈 #經歷 #歷程 #心靈課程 #網紅
創傷療癒怎麼做?做了療癒我馬上會好嗎?心理師帶你了解!#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2821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我是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每週五晚上見。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心理師們所組成,我們走出諮商室,走入人群,希望讓更多人擁抱心理、認識心理健康、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 心理師聆聽您,陪伴您,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覺察與改變,突破當下遇到的難關。這不是一段容易走的路,但當您願意投入,「擁抱心理」永遠牽繫著溫暖,為您守在燈火闌珊處。 💗想和「擁抱心理」的心理師們一起擁抱心理、擁抱愛與自己 網站:www.mental-hug.com.tw/ FB:reurl.cc/VDXggA 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portaly.cc/thisismentalhugs YT:th-cam.com/channels/ZBdVoU-cJtrlzJv25W_-zw.html #江琪彬 #家庭 #親子 #家庭教養 #自卑 #親子教育 #擁抱心理 #心理諮商 #感情 #婚姻 #...
救火先鋒『背後的辛酸』?48小時無休待命!消防眷屬10年歷程分享!【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505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救火先鋒『背後的辛酸』?48小時無休待命!消防眷屬10年歷程分享!【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為什麼創傷需要療癒?不療癒的影響有哪些?#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82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為什麼創傷需要療癒?不療癒的影響有哪些?#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看A片別當真!這些演出動作可能讓你"送醫"?AV片場會經歷的『職業傷害』?【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7K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看A片別當真!這些演出動作可能讓你"送醫"?AV片場會經歷的『職業傷害』?【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創傷』如何影響我們?又是如何形成的?會有哪些表現方式?#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243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創傷』如何影響我們?又是如何形成的?會有哪些表現方式?#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帶您認識『擁抱心裡諮商所』|擁抱心裡諮商所介紹
มุมมอง 67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帶您認識『擁抱心裡諮商所』|擁抱心裡諮商所介紹
這個女孩『掏出來』比你還大?男優的"OO狀況"影響整部片成敗?AV經紀人分享你不知道的『片場秘辛』!【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234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個女孩『掏出來』比你還大?男優的"OO狀況"影響整部片成敗?AV經紀人分享你不知道的『片場秘辛』!【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配偶照顧者也需要留意自我照顧!心理師告訴你具體可以有哪些做法?#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81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配偶照顧者也需要留意自我照顧!心理師告訴你具體可以有哪些做法?#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手愛重點都在“O頭”?最舒服的點位?手槍女王袁非的『高潮必勝秘訣』!【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4K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手愛重點都在“O頭”?最舒服的點位?手槍女王袁非的『高潮必勝秘訣』!【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當伴侶『罹癌』我能給予什麼樣的心理支持?#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52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當伴侶『罹癌』我能給予什麼樣的心理支持?#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手愛調情欲罷不能!”手槍女王”袁非親授「愛撫輕功」【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2.1K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手愛調情欲罷不能!”手槍女王”袁非親授「愛撫輕功」【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罹癌後關係變質了?從『親密』到『疏離』我該如何面對?#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40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罹癌後關係變質了?從『親密』到『疏離』我該如何面對?#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從下海到上岸 手槍女王的人生轉折 半套店秘辛大公開 ! 【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250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從下海到上岸 手槍女王的人生轉折 半套店秘辛大公開 ! 【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心理師帶你了解 癌症對伴侶關係的『4大影響』!#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25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心理師帶你了解 癌症對伴侶關係的『4大影響』!#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癌症照顧者壓力巨大!照顧者該如何照顧自己? 病患與照顧者應懂得分工?!【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06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癌症照顧者壓力巨大!照顧者該如何照顧自己? 病患與照顧者應懂得分工?!【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情緒一次看懂!學習和負面情緒共處,不再被情緒煩擾#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36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情緒一次看懂!學習和負面情緒共處,不再被情緒煩擾#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癌症的心理照護!「聽你說,給你問」張維宏心理師帶你走出生命陰影【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38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癌症的心理照護!「聽你說,給你問」張維宏心理師帶你走出生命陰影【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不必為悲傷感到抱歉!心理師帶你學習調適悲傷情緒#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90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不必為悲傷感到抱歉!心理師帶你學習調適悲傷情緒#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罹癌』親身經歷!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陪伴方式?家屬與病患該如何一起面對?【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502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罹癌』親身經歷!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陪伴方式?家屬與病患該如何一起面對?【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別再氣噗噗!為什麼容易憤怒?心理師談處理憤怒情緒的技巧!#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86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別再氣噗噗!為什麼容易憤怒?心理師談處理憤怒情緒的技巧!#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如何面對自我傷害心理?『三大方法』脫離高危險狀態!【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120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如何面對自我傷害心理?『三大方法』脫離高危險狀態!【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焦慮不等於恐懼?恐懼的根源是什麼?又該如何克服?#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205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焦慮不等於恐懼?恐懼的根源是什麼?又該如何克服?#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家務分工』最常遇到的矛盾?心理師教你該如何化解!【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มุมมอง 78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家務分工』最常遇到的矛盾?心理師教你該如何化解!【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放下社會集體道德感!淺意識裡的『羞愧感』其實是不能原諒自己?#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80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放下社會集體道德感!淺意識裡的『羞愧感』其實是不能原諒自己?#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創傷與瑜珈!透過身體安頓內在讓『瑜珈』帶你走出創傷【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情人 創傷 #瑜珈 #林培欣 諮商心理師
มุมมอง 79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創傷與瑜珈!透過身體安頓內在讓『瑜珈』帶你走出創傷【鄒所長 莊寶|莊鄒夢蝶】 #情人 創傷 #瑜珈 #林培欣 諮商心理師
你是羨慕還是嫉妒?心理師教你如何把這些情緒轉化成力量#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มุมมอง 127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你是羨慕還是嫉妒?心理師教你如何把這些情緒轉化成力量#擁抱心理諮商所 #鄒孟栩所長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9:18創傷會影響五大面向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7:22

  • @wangyi1005
    @wangyi1005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兒童失足落入湖中,掙扎不已,其父在旁捕魚,見兒童慌亂,隨手遞浮木一塊予兒童,兒童手足緊扣浮木,內心稍安。 其父隨即循循善誘,告知湖水不深,兒童遂能放下浮木,立於水中,水深不過及胸。 其父再指引湖邊菩提樹一棵,兒童最終憑己力走向菩提,脫離險境。 兒童眾生,湖水三界,兒童父佛陀,菩提樹法華,浮木淨土也。 佛陀立教不立宗,宗者如禪、淨土,均限制也,限制大小差別而已。 佛陀雖宣說淨土,然未許可止於淨土,止於淨土如兒童緊扣浮木一日、二日乃至數日,足以致命。 佛陀成道後一開始說華嚴 大家聽不懂都跑光了 佛陀不得已才改說淨土 淨土就如十字路口的黃色網狀線 可以駛入 但不得停留 可惜很多法師都要信徒停在淨土 好了 我想講的差不多都講了 要離開繼續遠遊了 ♥♥♥

  • @wangyi1005
    @wangyi1005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回教看女人 面對性時 佛教與回教在鐘擺的兩端 兩端女人皆未得到應有的尊重 回教天堂的主要賣點是年輕女人 它許諾對男人賜予大量年輕女人做為獎賞 維基百科: 「性客體化,也稱為性的物化、性對象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是指將一個人作為性慾的客體來看待。這一概念也可以理解為性方面的物化,即在性方面將一個人作為商品或物品來看待,而不考慮其人格或尊嚴。」 Al-Suyuti進一步詮釋回教天堂說: 「每一次我們和一名天堂美女做愛,我們都會發現她是處女。此外,被主選中的這些人的陰莖永遠不會變軟,它們將永遠勃起。」 我很少面對一段文字 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些男人除了把女人物化之外 以為親手為白紙般的女人填上色彩 就是最大的性享受 若果真如此 為何會有曹操這種「人妻控」? 他特別喜歡失婚或喪偶的人妻

  • @wangyi1005
    @wangyi1005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佛教看女人 佛陀的時代 陰性能量的領域尚未對人類大開 佛陀只看到以陽性能量為主的成佛方式 所以他主張女身無法成佛 必須先轉成男身才有辦法成佛 這完全符合性別歧視的定義 佛教的「重男輕女」 導致民間觀世音菩薩很明顯是以「女像男身」來呈現 你問佛教徒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佛教徒會要你不要執著 殊不知「女像男身」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執著 佛教還有更大的麻煩 維基百科: 「投射(projection)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一個人下意識地否認自身不良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而將責任推卸給外部世界以及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像。這種行為的一個例子是自己失敗後反而去指責他人,認為是他人造成自己的失敗。」 男人在性上面的失敗,常投射給女人 男人越不能面對自己的性失敗,投射的內容便會越誇張 涅槃經: 「假使男子數如恒沙,與一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 經文說 如恒河沙一般多的男人 跟一個女人做愛 也無法滿足她的需求 大寶積經: 「如死狗死蛇,穢惡而壞爛,亦如燒糞穢,人皆厭惡之。 死蛇糞狗等,雖甚可厭惡,如是諸女人,可厭復過彼。」 無辜的女人 長久以來被男人當成性失敗投射的對象 地位不斷地被貶抑 佛陀成道後第五年 撫養佛陀長大的姨母大愛道夫人 率領許多求法若渴的女眾 請求佛陀准許她們出家 佛陀拒絕了三次 她們十分痛苦 自行剃髮、著僧衣,在門外大哭 阿難見狀幫忙求情 佛陀又拒絕了三次 最後阿難以大愛道夫人撫養恩情來打動佛陀 佛陀才在必須遵守「八敬法」的前提下勉強答應 八敬法如: 「即使百歲之比丘尼,見新受戒之比丘,亦應起而迎逆禮拜,敷淨座請坐。」 「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不得舉比丘之罪,說其過失。比丘能得說尼之過。」 所以「八敬法」不是男女互敬而是女敬男 現代佛教還有淨土的問題 已經到了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的時代 女身不得成佛的限制必須去除 投射必須覺察 男女必須平等 淨土死結必須解開 對性只能壓制的手段必須調整 佛教猶如一顆幾百克拉的鑽石 幾十個切面都發出耀眼的光芒 但有幾個切面拋光不佳 重新拋光 目的是要增加佛教的價值而非減損它

  • @wangyi1005
    @wangyi1005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儒家看女人 儒家沒有宗教相但有宗教性 儒家指的是正統儒家 連漢儒、清儒都不能算喔 遑論那些講三從、四德的末流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把女人與小人歸為一類 還好孔子接著說: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孔子有機會近之、遠之的女人 不可能是所有女人 所以這句話所指涉的只是少數孔子接觸過的女人 不應視為孔子對所有女人的貶抑 儒家對女人比較沒有偏見 乍看之下這沒什麼 可是與回教、佛教、基督宗教一比 就知道其中不易

  • @王捷瑩-t7w
    @王捷瑩-t7w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謝謝黃心理師的分享 受益良多~~~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女人難為 麥秋 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女人 女主角紀子的家庭十分平凡,只是千千萬萬日本尋常家庭的縮影,乍看之下並不怎麼起眼,但深究之後,就會發現其中的女人很不簡單。 她們要服侍老中小三代,有做不完的家事。嫁人之後,如果家庭與工作不能兼顧,辭職是唯一的選擇。婚後不要說想結交異性朋友了,就連同性友誼的維持都很困難。紀子在片中就曾對好友未能赴約落寞感慨:「在學校時相處得這麼好,大家卻都漸漸地疏遠了,…真令人嘆息。」看看紀子大嫂史子的生活型態,就知道為何會如此了。先生不高興,可斥責太太為笨蛋。家庭中的小男人,有樣學樣,實就曾對姑姑紀子說:「給我閉嘴!」更驚人的是,或許習以為常、或許無可奈何、或許不想計較、或許包容諒解,這些女人被罵,好像沒事一般。先生惹出麻煩,讓小孩離家出走,卻仍可照舊去下棋。為家庭奉獻了一生,年紀大時,這些母親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照樣挨兒子罵。 質樸善良是她們的特質 還好這些家庭中的女人都是質樸而善良的,女人若真要計較起來,這些家庭就不會是幸福快樂的了。所以,如說維繫這些家庭幸福快樂最重要的關鍵,是女人的質樸善良,應是不為過的。 女人的質樸善良,片中處處可見。紀子擇偶的標準是能信賴、令人安心,而非英俊瀟灑、事業有成。當謙吉母親終於說出,希望紀子能嫁給謙吉的夢想時,各種條件如是好的紀子,仍謙卑地說:「伯母,像我這種嫁不出去的女孩,可以嗎?」紀子之所以決定託付終身給謙吉,甚至不是出自謙吉的請求,而是對一位長輩(謙吉母親)誠懇而真誠表達的回應。紀子說:「我聽了伯母那番話後,就自然很坦誠地接受了,直覺的感到能得到幸福,所以我答應了。」 紀子結婚嫁人之後,大嫂史子會更累,史子卻不以為意地說:「那算什麼!從現在起跟你比啊!」「要競爭啊!才不輸給你。」紀子也說:「我也不會輸的!」兩人相約互相競爭,想到的並非自己,而是各自家庭的幸福。 須以制度保障兩性平權 不過,讚歎這些女人之餘,筆者還是要回過頭來說說,家庭的幸福快樂絕不應只靠女人的質樸善良來維持,亦需合理的制度來加以保障。為什麼結婚對女人來說是「嫁」-嫁到先生家;對男人來說是「娶」-取得了一位女人?以前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是不可以分父母遺產的。現在雖有法律保障,但仍有許多女人顧全大局、息事寧人,自願或被迫簽字放棄。以前子女從夫姓,現在雖可協議,但難稱公平。父親節、母親節、中秋、除夕…,不能兩全時,為何都是一方犧牲? 人類文化發展至今,仍未還女人一個公道。筆者相信女人的命運終將改變,而促成改變的真正動力,不是來自於那些與男人拼鬥的女權運動者,也不是來自於埋首象牙塔中的學者,更不是來自於那些希望靠著流血來改變社會的革命家-雖然他們有時候會製造出一些改變的假象。筆者認為真正的動力,其實是來自於像紀子母親這般的尋常老百姓。 謙吉喪偶又有幼女,對紀子來說,這無異是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女人的處境,過來人最了解。難怪紀子母親知道紀子欲嫁給謙吉後,不免傷感落淚。筆者知道有些年幼失學的母親,家境雖然貧困,但為了女兒的學費,仍咬緊牙根,甚至到處借錢。不願讓自己深愛的下一代再步上後塵,這種不捨、這種憐憫,如娟娟細流,積少成多,最終匯聚成滔滔江河,是這樣的動力在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認為筆者偏袒女人、糟蹋男人的朋友們,不妨看看下面一段改寫後的文字。也許看過之後,便會對筆者以上所說,多一些些的同理。 這些家庭中的男人,要服侍老中小三代,有做不完的家事。娶妻之後,如果家庭與工作不能兼顧,辭職是唯一的選擇。婚後不要說想結交異性朋友了,就連同性友誼的維持都很困難。太太不高興,可斥責為笨蛋。更驚人的是,或許習以為常、或許無可奈何、或許不想計較、或許包容諒解,這些男人被罵,好像沒事一般。太太惹出麻煩,讓小孩離家出走,卻仍可照舊去做SPA。當為家庭奉獻了一生,年紀大時,這些父親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照樣挨女兒罵。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寶除了喜歡抱枕之外 還是那種當同仁身陷險境 會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人 還好是心理師不是消防員 不然會死很快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談陰陽能量 陽性能量與陰性能量 如鳥之兩翼 陽性能量在展現時 可如高聳雲霄之聖母峰 望之儼然 陰性能量則擅於承接 把綿延數千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承接下來 對平地而言是件很容易的事 高山不如平地大 在性之前 陰性能量與陽性能量的優劣立現 女人在面對性時雖然也會出現困難 但整體而言會比男人自在許多 原因為何? 奧修說: 「大自然讓她們的身體每個月可以自動釋放性能量,一再地清理。」 但我覺得真正的關鍵不在生理 而在陰性能量的幾近於完美 而女人正是以陰性能量為主的存有 面對性 以陽性能量為主的男人則要拙劣許多 以舊約聖經為例 其中最敬虔的大衛和最有智慧的所羅門 兩人都曾陷溺在性方面的罪裏 如果有男人敢說 我沒有性的掙扎 他就比大衛更敬虔、所羅門更有智慧了 不是嗎? 耶穌說: 「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 由「為天國的緣故自閹」一語就可以知道 男人在面對性時 掙扎有多大 自閹的場面是很難看的 面對性搞到要自閹 真是有夠悲哀的 更何況自閹還不是內在制服 只是外在斷絕而已 王陽明說所謂「大賢」 在性的掙扎這方面也只是「勝得容易」而已 悉達多的父親是劫比羅城淨飯王 悉達多離開王宮後 在成道前曾修苦行六年 與他一起修苦行的還有其他五位 大家在苦行林 餐風露宿、互相扶持 多年來一定有了深厚的情誼 苦行是為了對治慾望 離開王宮的悉達多 想要以苦行對治哪種慾望? 顯然不是財富、名位等 那麼就只剩一種可能了 悉達多的苦行努力不斷的失敗 所以他不斷地加大苦行的強度 他自己後來回顧這段過往說 苦到不能再苦了 六年後發生了牧羊女事件 官方說法是悉達多在虛弱時 喝了牧羊女提供的牛奶(一說羊奶) 導致他的好兄弟們認為他墮落了、離開了他 官方說法聽聽就好 牧羊女事件 不是牛「奶」、羊「奶」事件 苦行再次失敗與同修們的離開 讓悉達多在菩提樹下發下重誓 不成正覺,永不起身 換言之他坐下去之後 只有兩種可能 不是開悟就是死亡 官方說法到了第七日 悉達多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佛陀 無上正等正覺應該可以看到 把生之慾壓到潛意識餵養他 只是在增加他下次反撲的強度而已 性是美好的、潔淨的,至少是自然的 性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面的The Mirror of Erised 你內心深處怎麼看待它 它就會怎麼表現給你看 邪淫的慾念當然是不好的 但要滅絕它們時 不應該把無辜的生之慾一起拖下水 可惜佛陀以死為代價強求而來的無上正等正覺 一直在晃動之中 它不夠貞定 不然佛陀不會要求門徒只能用壓制的唯一手段來面對性 對性上癮者壓制有其必要 有酒癮者應該要去戒酒團體壓制一下 但是沒有酒癮的人 甚至沒喝過酒的人 把他們一併送入戒酒團體壓制的用意何在? 是要未雨綢繆嗎? 我沒有說不壓制是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對男人而言沒有好走的路 但不壓制才是走得通的路 連佛陀在面對性時 都產生這麼大的困難了 遑論一般男人 創世紀(玩笑版): 宇宙在創造人類時 一開始有幾個重要環節出了差錯 製造出一批瑕疵品 這批瑕疵品就是以陽性能量為主的男人 雖然是瑕疵品 但還不到要直接銷毀的程度 所以宇宙就讓男人繼續存在了 接著宇宙記取教訓 改善錯誤 創造出另一批更為優質的人類 這批人類就是以陰性能量為主的女人 宇宙接著放心地把世間最尊貴的工作 交給女人來執行 整體而言 女人是一種較男人更為優質的存有 這難道不符合我們的真實經驗? 很多男人都是破銅爛鐵 然後噴上金色油漆 拜託! 女人想要黃金好嗎? 男人要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是瑕疵品的事實 要更為努力的提升自己 陰性能量需要多方刺激才會全然啟動 過往的刺激不足 陰性能量就如同睡著的雌獅 一直到近代她才開始緩慢甦醒 過往人類文明是以陽性能量為主 表現怎樣? 就那樣 未來可能是以陰性能量為主或陰陽能量整合的文明 它一定更為優質 現代女人正站在人類歷史的重要轉捩點 一場以陰性能量為主的煙火秀 正要精彩上演 人類可以拭目以待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基督宗教看女人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可道之道並非常道 佛家有以指指月一說,月跟手指不能畫上等號 孟子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真理與經典是有距離的 可惜基督宗教徒在面對聖經時 缺乏上述的智慧 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使徒保羅說: 「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他轄管男人,只要沉靜。」 這段經文可以只指涉保羅周遭的女人,但他接著說: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這段經文中 保羅就把他男尊女卑的論點普遍化了 我們只好拿保羅來開刀 「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亞當沒有犯罪嗎? 亞當如果沒有犯罪 上帝為何要把他逐出伊甸園? 亞當失敗不去檢討亞當 去怪罪夏娃也就算了 保羅還把所有女人一併拖下水 這不是「投射」(projection)是什麼? 保羅從亞當先造、夏娃後造 得出男尊女卑的結論 但也有人從上帝造亞當的質料為塵土 造夏娃的質料為肋骨 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而且神諭在先知將之形諸文字時就已經死亡 基督宗教徒還要把自己的人生、命運跟無法靈動的神諭緊緊的綁在一起,生生世世、直到永遠? 使徒保羅的偏見被收錄在聖經中 加上基督宗教徒盡信聖經的非理性態度 使得目前基督宗教團體的傳道人 幾乎只能是男人 耶穌在世時 看到舊約不合時宜之處 如過安息日、休妻、石刑等 給予創造性的詮釋 人類因此有了美好的新約 信奉同一位上帝的猶太教徒 卻只會墨守經文不知變通 不要說對全人類了 猶太教現今對猶太人還有多少真正的影響力? 猶太教只好用多如牛毛的禁令 大者如過安息日、小者如禁吃豬肉來綁住僅存的信徒 (2004年6月14日以色列最高法院判決准賣豬肉,神諭黨黨魁伊塞抨擊此判決「等於為以色列的猶太認同蓋棺」。) 耶穌如果還活著 一定會挺身而出為同志發聲 目前整個基督宗教體系墨守經文 群起反對同性戀的鬧劇 在未來只會被當成笑話一則來看待 耶穌升天已經二千多年了 也差不多到了舊瓶應裝新酒的時刻了 耶穌精神是不會死的 會死的是宗教 基督宗教需要重新注入巨大能量喚起它本具的活潑性 否則它就會跟猶太教一樣走入人類歷史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夜間進行棒球比賽 需要幾根大柱提供照明 比賽才得以順利進行 球場喻人生、大柱喻大教 儒家沒有宗教相但有宗教性 儒家是其中一柱 佛教、回教、基督宗教也是 這些主要由陽性能量撐起的大柱 多半已年久失修 很多燈泡已經不會亮了 一方面需要更換燈泡 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各柱了解自己的優劣所在 每根大柱都有它照得特別亮與昏暗不明之處 昏暗不明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另外 我看到一根嶄新的大柱已儼然成形 它非常特別 它是以陰性能量為主的大柱 它跟儒家一樣不取宗教相 以心理工作者為骨幹 它可以補強其它大柱照不亮的區域 也為人生美好 共盡一份心力

  • @陳冠宇-s1o
    @陳冠宇-s1o 11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請問影片中的完全心理學是什麼意思呢?

  • @mia.enfp9494
    @mia.enfp9494 1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A我本人了……也有点C!会自省和喜欢安静的生活

    • @mia.enfp9494
      @mia.enfp9494 1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是的 我从小就觉得我有点矛盾哈哈哈哈😂😂😂😂“又菜又爱玩”的感觉😂但是又想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学习!觉得要慢慢锻炼自己!!就是要不断拓宽舒适圈!嗯!继续听!

  • @wangyi1005
    @wangyi1005 1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有毒的罪惡感 凡夫俗子 Ordinary People 代罪羔羊 男主角康雷是位高中學生,他因自殺未遂,在醫院接受了四個月的治療,之後出院返家。回家後的康雷,仍然鬱鬱寡歡。他雖然成績優秀,也是學校游泳隊的選手,但晚上會失眠、作惡夢,平日也踽踽獨行,更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還好康雷不會恥於求助,藉著心理醫生柏格的幫助,最後終於走出生命的陰霾。 在電影一開始,我們會以為問題就出在康雷身上,但康雷其實只是代罪羔羊而已。 活在完美假象中的母親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我們頂多只能把完美當成人生努力的目標來「追求」,但卻不應該直接在生活之中,處處「要求」完美-康雷的母親貝絲卻是一位這樣的人。 她認為康雷向心理醫生求助是件不好、不完美的事,家醜不可外揚,所以她無法接受先生凱文向好友透露這件事,她生氣地對凱文說:「你冒犯了我們的隱私、家人的隱私,我認為這是件私事!」 在長子巴基的喪禮上,貝絲未曾掉淚,心中掛念的是凱文不夠完美的穿著。凱文後來對她說:「我穿什麼參加巴基的葬禮,有什麼關係?我一直想不透我穿什麼有什麼關係,我當天心情很苦,我們參加的是兒子的葬禮,你擔心的卻是我穿什麼鞋子!」 康雷自殺住院當然也不會是完美的事,康雷待在醫院的四個月之中,貝絲忙著去西班牙、葡萄牙旅行,只去過醫院一次,而且藉口感冒,並未進入病房探視康雷。 凱文後來也去找柏格醫生諮商,談過幾次之後,他邀請貝絲一起去協談,但貝絲說:「我不想看任何醫生或顧問,我就是我,家是我的。如果有問題,咱們就關著門在家裏解決,而不是一出問題就去醫生面前抖出來,…。」說到這時,餐館的侍者剛好走過來要幫他們夫妻點餐,貝絲一看到侍者走來,便對侍者擠出一張十分勉強的笑臉-看了真讓人覺得悲哀! 凱文是稅務律師,他們家中十分富裕,但貝絲不小心摔破餐盤說得竟是:「還有救,破裂的地方很直。」貝絲強求完美的性格,使她只能活在由自己營造出來的虛偽假象之中,也使她漸漸無法與兒子、先生作真實的溝通。 貝絲因康雷自殺住院、退出游泳隊、去看心理醫生等種種「不完美」的行為而排斥他,難怪康雷會覺得母親恨他、不愛他。貝絲不是連拍照都不願意跟康雷在一起嗎?凱文也對柏格醫生說:「我看得出她無法原諒他」,「她對他並不太鍾愛」。有些罪犯殺人放火、作奸犯科,但他們的母親還是深愛著他們。相較之下,就可以知道貝絲愛人能力的薄弱。 被有毒罪惡感折磨的康雷 罪惡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我們做錯事時會有罪惡感,於是不斷地改過遷善。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罪惡感都是好的、有價值的,沒做錯事時也感到罪惡-這便是有毒的罪惡感了。康雷哥哥淹死、朋友凱倫自殺、貝絲與他發生口角衝突,乃至後來離家出走,在這些事情上,康雷都沒有犯錯,但他卻有著莫名其妙的罪惡感。 康雷之所以會如此,肯定跟貝絲的個性有關。在貝絲要求完美的壓力之下,康雷心中有著自己處處不完美的陰影。貝絲強求完美的性格,使得康雷心中深埋著一個牢不可破的偏差想法-我不好、我有錯。 在康雷哥哥巴基淹死的意外之中,康雷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他要求巴基把船帆放下來,因為風暴太大,他快要無法控制船舵了。但控制著船帆,想藉著強大風勢早些脫離暴風圈的巴基堅持不肯。後來船翻了,這能說是康雷的錯嗎?後來兄弟兩人在翻船兩側,手握著手,巴基雖說:「你不要放手。」但康雷最終因力氣用盡而放手,巴基後來淹死,這能說是康雷不好嗎?但是戴著一副「我有錯」、「我不好」的有色眼鏡在詮釋周遭一切的康雷,卻認定是他害死巴基的。康雷曾哭訴:「不可能沒人錯,巴基,我不是故意的!」害死哥哥的罪惡感不斷地折磨著康雷,難怪他會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父親的加入 當家庭中有一個人認真追求成長,他的改變一定會衝擊家庭舊有的模式,為其他人也帶來改變的契機。康雷的成長,首先對父親凱文造成影響。 凱文是個大而化之,又有些遲鈍的父親。關於凱文的遲鈍,導演藉著電影一開始的一個片段來表現。一天早晨康雷向凱文道別離家,好久之後(應該有20秒吧)凱文才突然憶起某事,呼喊康雷。 凱文只是依著慣性,習焉而不察地活在這個陳舊的家庭模式之中,這當然很耗損生命的活力。電影一開始他陪貝絲去看表演,不是在打瞌睡?他不是不斷地被人看出很疲倦、好像心中有事? 柏格醫生問凱文:「你太太愛妳嗎?」他卻回答說:「她對我相當沒有偏差。」在餐館裏,貝絲對凱文說我愛你,凱文習慣性地回答:「我也愛你。」但聽其語調,可知其中感情已蕩然無存。 大而化之的凱文,雖然一開始並不了解這個家庭出了什麼問題,但他對康雷的關愛是無庸置疑的。一天深夜他與貝絲看完表演回家,凱文從門縫中看到康雷房間的燈還是亮著的,便立刻去敲門關心了解。應該也有看到的貝絲,則是不理不睬,直接回房休息。康雷告訴父母他去找柏格醫生協談,凱文十分支持,給予康雷充分的鼓勵,貝絲好像還嘆了一口氣。從康雷看父母的眼神,也可以知道凱文、貝絲對他的意義不同。   後來因著康雷的快速成長,舊有的家庭模式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也迫使凱文開始去認真面對、思考。他後來也去找柏格醫生協談,不是為了康雷,而是為了他自己。電影快要結束時,康雷的生命能量已十分強大,他對度假返家的父母說:「很高興你們回來。」接著便去擁抱貝絲,只見貝絲一臉呆滯,不知所措。凱文終於徹底覺悟了,他做出了深切的反省,對貝絲說:「我已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愛你了!沒有了愛,我又覺得茫茫然。」 父親的加入,使得這個家庭的成長意願更強,擺脫舊有模式的能量更增。貝絲一時之間尚無法做出改變,只好離家出走。乍看之下,這個家庭好像破裂了、不完美了,但我覺得這才是他們一生之中最好的時刻,不僅對康雷與凱文如此,對貝絲亦然,她終於可以不必那麼辛苦地去維持完美的假象了。兒子的努力成長,也為她帶來了改變的大好契機。 結局 片尾父子兩人在後院聊天,康雷對父親說我愛你,父親回應道:「我也愛你」-這與他在餐館中對貝絲所說的,是同樣的一句話,但其中的感情真有天壤之別。 電影最後便在父子兩人相擁而泣之中結束了。「凡夫俗子」是勞勃.瑞福演而優則導的處女作,它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細膩的鋪陳、深刻的見解、流暢的運鏡,真讓人佩服。

  • @Ann-bk5dc
    @Ann-bk5dc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請問有管道嗎? 這位來賓的老師在哪裡😂

    • @wangyi1005
      @wangyi1005 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自古以來求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學生沒誠意老師固然不會收 學生很真誠老師也不會想收 因為收了就代表老師要為學生的本命負起責任 沒有人會想把這種重擔擔在自己肩上 魚要是一開始就知道咬餌的結果是被做成生魚片吃掉 牠還會去咬嗎 所以求師是有訣竅的 不過這訣竅我當然是不可能在這邊說的 😂😂😂

  • @wangyi1005
    @wangyi1005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來聊光明與黑暗 易: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通過陰、陽來展現它自己 道表現為陰或表現為陽 其實是一種陷落 也有卡到陰或卡到陽的風險 這個過程對道而言 表面上是一種違反 所以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道為什麼敢讓自己陷落、讓自己涉險呢? 因為道本身含蘊極大的創造能量 它不怕任何陷落、它可以承擔巨大風險 道便在這種陷落、奮起的陰陽循環之中 不斷的展現它生生不已的創生大用 人性這個範疇 也是相同的模式 想要光明 不管黑暗的這條路是不存在的 用聖峯的話 黑暗面需要整合 人類便是在整合一分黑暗、往一分光明靠近 整合兩分黑暗、往兩分光明靠近的這個循環過程之中 不斷地成長 整合黑暗需要勇氣 整合越大的黑暗需要越大的勇氣 成道需要面對魔考 耶穌、佛祖成道前 都曾面對萬丈陰暗深淵 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著 但是唯有勇敢地縱身一躍 讓自己墜入萬丈陰暗深淵 才能獲取成道所需的巨大能量 所以佛家說: 蔽若不起,不得修觀。 當於惡中而修觀慧。 若人離貪欲,而更求菩提,譬如天與地,貪欲即菩提。 行於非道,通達佛道。 若諸惡中一向是惡,不得修道者,如此諸人永作凡夫。 以惡中有道故,雖行眾蔽,而得成聖。故知惡不妨道,又道不妨惡。 天台宗智者大師把黑暗面比喻成釣竿勾住的魚 他說黑暗面(魚) 多大唯佳 上面是向內說 接著往外看 想要向上 先要墜入 童年的不幸 多大唯佳 命運多舛 多大唯佳 人生的災禍、悲劇、艱難。。。。。 多大唯佳 人們或者主要通過向內 或者主要通過向外 來讓自己成長 那些人生一帆風順 也沒有整合黑暗面需求的人們 要認真看看自己是否缺乏成長的勇氣? 有些偉大的心靈 向內、向外都把自己逼到極限 懷海德說整個西方哲學都是柏拉圖哲學的註腳 柏拉圖說感謝上蒼讓他生在蘇格拉底的時代 蘇格拉底是死刑犯 他是被毒死的 耶穌也是死刑犯 他是被釘死的 莊子說孔子是天之戮民 沒好到哪裡去 佛祖好像好些 可是他前世被活生生地節節肢解 是活體分屍案的受害者 宇宙起初的版本相當粗糙 動不動就把人燒死、釘死、毒死。。。。 暴力手段它可能已經玩膩了 最新版本的宇宙似乎是想採取比較細膩的手段 看看不動人類身體單是折磨人類靈魂 是不是也可以把人類搞成生不如死、痛不欲生 面對人生 你有時會覺得悲哀 但它其實是喜劇 有時會覺得荒謬 但其中有著極大的莊嚴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四部份 找出釋放情緒的按鈕 FBI情報員吉姆.芮士說:「我們這些在執法單位工作的人,變得非常擅長於關閉自我的情感,但我們大部分的人,卻在該流露內心的情感時,無法找到『打開』的按鈕。」如果我們習慣於壓抑情緒,卻想找到一個一按情緒就會宣洩而出的按鈕,筆者可以斬釘截鐵地說,這樣的東西並不存在。 「釋放情緒的按鈕」是以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存在著,如果我們不去按其他不該按的按鈕,在該釋放情緒時,這個按鈕就會自己啟動。下面就是一些不該去按的按鈕(以男性為例): 男兒有淚不輕彈! 藉酒澆愁! 心事藏心底! 我們不該有感覺! 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 心情不好時,找個女人來發洩! 心事最好別說出來! 心情不好時,去賭一把! 不可承認自己需要幫助! 自己解決問題! 不愉快的事要盡快忘掉! 有情緒,趕快轉移注意力! 好好偽裝,以免別人看透自己! 表達情緒是女人的事! 越能承受痛苦,就越像男子漢! 只有女人才會依賴他人! 拼命工作,就不會為情緒所苦! 酒量越好,就越有男子氣概! 求助是可恥的! 男人應獨立應付一切! 壓抑情緒既然壞處多多,即使有時候我們需要暫時「控制」情緒(如警察遇上槍戰或老闆對你咆哮),事後我們也一定要在處理情緒的「黃金期」之內,找「適當的場合」與「理想的時間」,將暫時壓抑下來的情緒釋放出來。 「黃金期」是指情緒仍在我們「心理顯意識層」與「身體可感部位」的時期。黃金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也與事件本身息息相關,沒有人能夠確切說出黃金期到底有多長。過了黃金期,情緒就會內化、深化到「心理隱意識層」與「身體無感部位」,這時再要處理,便會困難許多。 鍛鍊情緒肌肉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如果開始去面對、抒解情緒,我會不會變得懦弱,甚至成為愛哭鬼?小小孩都是愛哭鬼,連跌倒也會哭,這是因為他們還小,情緒肌肉還沒有經過許多磨鍊所致。若是讓他們自然發展,他們的情緒肌肉會越來越強壯,到了他們成為大小孩時,跌倒就比較不會哭泣了。成人其實也是一樣的,開放自己去面對情緒,只會讓我們的情緒肌肉變得更加強壯而已。 深層情緒才是處理重點 壓抑下來的情緒,有時會有「淺層情緒」與「深層情緒」的分別。在釋放它們的過程中,重點要放在深層情緒,千萬不要一直停留在淺層情緒(特別是憤怒與憂鬱)。有時候我們只願意去感覺淺層情緒,是因為碰觸深層情緒的話會太痛,怕受不了。不過就像骨折去找接骨師一樣,有經驗的師父絕對是一次到位-即使會讓你痛徹心腑。如果接骨師每次都不到位,每次讓你痛一些些,結果如何可想而知。釋放情緒就有點像是接骨,不要怕痛,長痛不如短痛,要盡情發洩,盡可能一次到位。 找出舊傷 大家也可以去檢視自己的情緒系統,看看是否還有舊傷未了。找出舊傷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去看看有沒有別人遇到都還OK,你遇到卻會產生大量情緒的事件。譬如大家看到酒醉者都還OK,你看到就會火冒三丈或恐懼不已。這時候的情緒反應越強,通常就表示舊傷越重。舊傷是由埋在隱意識層的偏差想法與壓抑情緒糾結而成的,要花些時間好好去療傷,以免舊傷滾新傷,越滾越大。 結語 在「重裝任務」這部電影裏,雖然感覺犯是唯一死刑,但仍有不少人認為,沒有感覺就等於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他們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來感覺。思想委員艾羅,後來也成為感覺犯,他在被殺害時,說出了真摯的遺言:「這是沈痛的代價,但我欣然接受!」感覺犯瑪莉也說:「去感覺,那就像呼吸一樣重要,沒有感覺、沒有愛、沒有氣憤、沒有悲傷,活著就像時鐘走動而已!」 體驗情緒才能通過它-「恐懼」使我們正視自己的不足;「痛苦」鍛鍊我們堅強、成熟;「悲傷」則有滌清之效,我們藉著淚水哀悼損失,重新出發。壓抑情緒,反而是機能失調的行為。 常聽人說,最健康的人是剛柔並濟的,亦即他擁有兩性的最佳特色。他會哭、可以軟弱,能表達情緒,也願意相信別人。情緒不會扼殺一個人,壓抑它們卻會致人於死。感覺是畫筆,情緒是彩料,藉由它們,我們才能創造出多采多姿的人生。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分享一篇文章 第一部分 情緒面面觀 重裝任務 Equilibrium 劇情簡述 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倖存的人類建立了共和國。共和國為了避免戰爭再次發生,發明了一種能夠讓人類喪失感覺能力的藥劑-「普世寧」。人們只要按時注射普世寧,就不再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普世寧問世之後,果真不再有戰爭發生,但人類也因為喪失了感覺能力,開始生活在一個單調、冰冷、蒼白的世界之中。 為了確保人們會定時注射普世寧,共和國訓練出一批「思想委員」,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出沒有注射普世寧的「感覺犯」,加以殺害。共和國的人民沒有痛苦、悲傷與恐懼的情緒,也沒有喜悅、幸福與愛的感覺。人生至此,有何意義可言? 這部電影的結局與多數電影一樣,也是邪不勝正。首席思想委員約翰改邪歸正、「棄明投暗」,地下反抗軍徹底摧毀製造普世寧的工廠,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壓抑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還好我們不是生活在有感覺犯的世界之中,並沒有人強迫我們一定要放棄感覺。可是在現實生活之中,仍然有許多人會去壓抑情緒。 壓抑下來的情緒會損及我們身體較弱的部位或器官,造成身體的病痛,這已經是近代醫學的常識。一般來說,男性比女性會壓抑情緒。我們不妨來看看下列數據:「男性每年癌症死亡率幾乎是女性的一倍半,男性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是女性的二倍半,男性與女性潰瘍的比率是二比一,離婚男子的死亡率是離婚女性的三倍,男性平均壽命較女性短少七年。」《沈默之子》 情緒對我們身體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是「有感」的,有時候則是「無感」的。有感的影響,譬如鬱悶時,情緒壓在胸口,我們會覺得好像有一塊石頭在那裡;或者生氣時,我們感到頭疼等。無感的影響,例如情緒對我們的肝、腎所造成的影響。 在情緒剛產生的時候,我們身體對這些情緒都會有感覺,但壓抑之後慢慢就感覺不到了。其實這些感覺不到的情緒,多半只是由身體的可感部位,內化到無感的部位而已。我們越是習慣於壓抑,這種由有感到無感的轉化就會越容易,速度也會越快。自認為已經沒有情緒的人,其實遇到事情時,仍會有情緒的。他們的身體感覺不到這些情緒,則是因為多年來習慣性的壓抑,使得情緒停留在他們身體有感部位的時間很短所致。他們還來不及感覺,這些情緒很快就內化到他們的無感部位了。所以他們的無感部位,正處於被壓抑情緒不斷侵害的耗損狀態之中。 我們若是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在年輕時身體還不至於會有太大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壓抑的情緒量還不大,對身體的損傷仍小,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的身體尚未老化,還挺得住。但別忘了壓抑的情緒量是不斷地在向上爬升的,當我們年歲漸長,身體必然會走下坡,一上一下,到了「臨界點」,就會表現出病痛來,而一發病往往就很嚴重了。 警察心理學家艾倫.史卡夫那博士說:「一個警察在工作的前三年,所看到的人類悲劇平均數,會比普通人終其一生所看到的平均數還要多。」看到悲劇一定會有情緒,若警察是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情緒,所受到的負面影響自然會比一般人來得大。HBO紀錄片「MEMPHIS PD:WAR ON THE STREETS」:美國男性警察的平均壽命要比一般男性少十四年,酗酒率高於一般民眾三倍,每年死於自殺的警察比死於勤務中的多二倍,自殺率則高於一般民眾二至七倍(不同研究報告有不同結果)。-這些讓人吃驚的數據,必然跟情緒壓抑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四部份 本心的力量 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說,治癒原痛,改變偏差想法的力量,主要是從「本心」來的。本心是生而有之而且具足力量的,這樣的一種看法,我發現西方人也漸漸摸索到了。 維琴尼亞.薩提爾說:「我一路成長時,經驗告訴我,有種被稱為是生命力量或宇宙心靈的東西存在。…對我而言,似乎有點像電的存在。它一直在那兒,等待著某人去發現,然後學習好好地去運用它。」《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約翰.布雷蕭亦說人的內在本來就存在著一種「具有神性的奇妙之子」。《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湯姆.若斯克(Tom Rusk)則認為「人性裡有一種『內力』,…要改善人生,一定要先聆聽內力的聲音。」《以自己為尊》 對於如何與本心的力量接頭,然後運用本心的力量來淨化自己與他人的生命,中國人有兩千多年的經驗,這些經驗凝聚成可貴的文化慧命,表現在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之中。當代中國人對此卻不求了解,此是炎黃子孫的悲哀。我不禁想到王陽明的一首詩:「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似乞兒。」(陽明「自家無盡藏」原是指本心,而非文化慧命,此處是借用。) 本心的電力是極強的,不是110伏特,而是高壓電。儒、釋、道三家,皆希望直接與本心的力量接頭,運用本心本身的力量來去除本心的各種遮蔽物,此所謂「直指本心」、「見性成佛」。 中國哲學雖亦觸及情緒,但更重要的是要繼續深入。以《中庸》為例,雖說要讓情緒「發而中節」,但還是以「慎獨存誠」為重心。維琴尼亞.薩提爾不將氣憤置於治療的重心(不是逃避氣憤),而要一探更深層的情緒。中國哲學則是不將情緒置於治療的重心(不是逃避情緒),而要一探更深層的本心。 當肯.布查那(Duncan Buchanan)在《耶穌的協談風範》一書中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舉馬大之例,說耶穌的協談方式並不是「以同理心承認馬大的憤怒,…祂使馬大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如此因著愛釋放了她,也改變了她整個觀點。」在這個例子之中,耶穌也沒有把治療的重心放在情緒之上。 約翰.布雷蕭曾談及杜斯妥也夫斯基、齊克果、尼采和卡夫卡,認為「所有這些人都是受過傷的孩子,…然而奇妙之子卻引導他們產生出偉大的作品。」《回歸內在-與你的內在小孩對話》維琴尼亞.薩提爾則主張「不必一直著重於消除舊的學習,因為改變可以經由『轉化和萎縮』的過程自然發生。透過著重優於以往做事或適應的新方式,個人將開始運用新方式,舊的方式自然廢棄不存。」《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把重心放在情緒上,一不小心很容易變成忽略或逃避情緒。我們究竟應該在情緒上花多少時間、心力,是值得細細去斟酌的。 「覺察本心」與「疏導情緒」可以相輔相成 筆者覺得中國「覺察本心」的進路,其實可以與西方「疏導情緒」的進路互相啟發、相輔相成,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衝突。西方再深一層,便是中國。中國若學習到西方這一套,則會更加完備。 不知諮商輔導界的朋友有沒有發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案主,療程會較短,康復得也會較快?西方思想應該要繼續深入,此時中國二千年的智慧便顯得彌足珍貴了。 西方處理情緒的經驗,則足資我們借鏡。中國人雖然很早就知道本心一義,也知道私慾、習氣、知識、情緒等會遮蔽本心,因而逐漸發展出處理私慾、習氣、知識的智慧,但二千多年來我們始終沒有發展出處理情緒的智慧-這顯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弱點。 我知道有些法師會覺得心理、情緒這些,根本還未見道,對之會有些不屑(這亦是一種著相)。但是,或許是因為個人生命經驗淺薄,筆者其實還未見過不須去作心理諮商,不須去參加成長團體的人。那些法師若能放下成見,借助西方的經驗,來幫助自己對過去的生命作個統整,我相信在未來的修行之路上,他們的成就必能更為卓越。菩薩不亦勤學外道?更何況修、證遠不及菩薩者乎?一位要「自利利他」、「勇猛精進」的法師,見到酒醉的信徒便惶恐不已(小時候父親酗酒經常毒打他),此亦是一件趣事。 不斷發展人性化與成熟度 生命仍存有許多盲點與虛弱,只是懂得一些知識、技術的諮商輔導人員不少。孟子說:「古之人以其昭昭(清明),欲人昭昭;今之人以其昏昏,欲人昭昭。」昏昏的治療者,能給予案主多大的幫助? 在求助者這方面,許多人的真誠似乎也無法貫徹到全幅生命,而只存在於諮商室、成長團體之中,回到現實生活裏,他們依然是令人失望的。 維琴尼亞.薩提爾說:「治療者必須不斷發展人性化與成熟度。」《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我想不論是助人者或是求助者,都應該以一種更謙卑的心態,承認自己的不足,繼續充實、提升自己。 以中國哲學的角度來看原痛 以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說,原痛雖然存在於隱意識層(隱意識是儒家的說法,類似於西方心理學所說的潛意識),平時不為我們所覺察,但本心會很自然地不時將原痛推向顯意識層,逼著我們去覺察它、面對它、解決它。所以佛家喜言「煩惱即菩提」-煩惱的表象下面,其實是有菩提心(本心)在作用啊!原痛越深重,本心不甘壓抑的反彈力量便會越頻繁、越強大。所以煩惱深重的人,每每會有比較嚴重的上癮行為(如酗酒、嗑藥等)。他們需藉此來解消本心的力量,以便繼續壓抑原痛,逃避情緒。 所以,凱瑟琳在暴怒的時候,其實真正的力量是來自於本心的。暴怒為虛,本心為實,治療的重心便在以實化虛、由虛轉實。 維琴尼亞.薩提爾的一些體會頗有意思:「力量是一個可以被運用的能源,它有通路,往正或負的方向造成毀滅性的或建設性的結果。」《與人接觸》「現在,我認為我的治療工作是將封閉於個人或家庭中的病理能量,重塑和轉化為有價值的標的,這與我早先以為我的工作侷限於根除病狀是相反的。」《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 往負的方向之能量,往往不須要去根除,而是要重塑與轉化,將之運用到往正的方向。我們其實應該順水推舟,利用本心浮現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面對煩惱、處理原痛、抒解情緒,使之不再遮蔽本心。 但此是理想,一般人往往會逃避煩惱、原痛、情緒,運用各種方法來解消本心的力量。煩惱、原痛、情緒既然仍在,本心必然會再一次將之由隱意識層推向顯意識層。所以除非我們願意去面對煩惱、處理原痛、抒解情緒,否則我們的病痛將永無寧日,病徵必周而復始。 結語 這部電影的結局極為感人,牧師夫婦回家之後,仍持續治療凱瑟琳。一次治療中,吉兒憐憫凱瑟琳而哭泣,凱瑟琳摸著吉兒的眼淚說:「為嬰兒凱瑟琳而哭的嗎?」吉兒說:「是的,甜心,為嬰兒凱瑟琳,以及世上所有其他受到傷害,需要媽咪和爹地抱他們、愛他們的小孩而哭。」凱瑟琳不捨媽媽的難過,說:「不要哭!不要哭!」吉兒問她:「妳覺得如何,凱瑟琳?」凱瑟琳摸著自己的眼淚說:「想哭,為妳而哭!媽咪,為妳而哭!我愛你,媽咪!我愛你,爹地!」凱瑟琳終於可以體會別人的感覺,同理別人的悲傷了。電影最終,便在羅勃、吉兒與凱瑟琳三人相擁而泣之中結束了。 我曾經讀過一份美國FBI心理官描寫連續殺手的報告,讀後讓人不寒而慄,很慶幸還好國內尚未有這些冷血殺人魔出現。那些變態罪犯的童年,多半曾經被殘酷地虐待吧!近些年來,國內的受虐兒越來越多,受虐的程度比起國外也不遑多讓。耶穌說:「就算拿一塊大磨石栓在他的頸項上,把他沉在深海裏,和那些傷害孩童靈魂的人所面臨的刑罰相比,他也好得多。」(路加福音第十七章2~3節)這些受虐兒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療嗎?國內的治安惡化,恐是一不易遏止的趨勢。 羅勃牧師在宣教時說:「發誓保護每個孩童,使他們不再遭到忽視、虐待,及所有世上其它的恐懼,使各地所有的孩童,永遠地將自己開放給上帝的愛,在祂的愛所形成的庇蔭下生活。」願我們都將這段話謹記在心。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三部分 坦然面對是原痛治癒的指標 在電影中,壓抑在凱瑟琳潛意識中的童年創傷經驗,是通過夢境來表現的,凱瑟琳總共做了五次惡夢。隨著凱瑟琳越來越能面對原痛,她的夢境也越來越清楚。 第一次惡夢最短、最不清楚,凱瑟琳醒來之後便去痛扁艾力克。第二次與第三次,凱瑟琳已經在接受麥爾斯醫生的治療,我們看到凱瑟琳在做夢時,開始有踢腿、揮手的反抗動作。第四次惡夢時,她已經憶起生父對她說過「來吧寶貝」這句話。第五次惡夢之前,凱瑟琳在治療的過程中,已經憶起被生父傷害的過程。所以在第五次的惡夢中,她已經清楚知道是生父在傷害她,她說:「爹地,住手!住手!」醒來之後,凱瑟琳遵照麥爾斯醫生的指示,將情緒發洩在代表生父的小熊身上,沒有去傷害別人。 凱瑟琳的坦然面對原痛,應該可以當成她康復的指標之一。一個越不逃避原痛的人,也代表他越健康,越能從原痛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憤怒是情緒的外衣 壓抑在憤怒底層的情緒往往更具真實性,所以處理憤怒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要幫助我們繼續深入。麥爾斯醫生花了六個星期來處理凱瑟琳的憤怒,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作法會不會不同呢? 維琴尼亞.薩提爾「並不強調氣憤,雖然她知道它的存在。她常常選擇迴避它,因為她相信,若尚未發展一些正向的接觸,針對氣憤將會開啟一個無底深淵。她的看法是,人們防禦性地利用氣憤,以掩飾被傷害、痛苦、絕望、害怕、孤立,以及諸如此類的感覺。人們將感覺隱藏在氣憤之後,以保護他們的自我評價。維琴尼亞的取向是提供一種氣氛,她可以幫忙家庭成員直接處理他們隱匿的情緒。…這有別於將氣憤置於治療的重心。」《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 一位助人者究竟應該在憤怒上花多少時間、心力,是值得細細去斟酌的。 偏差想法亦要處理 在另一方面,童年的創傷經驗也會形成一種「偏差想法」,它通常是與壓抑的情緒糾結在一起。所以在處理壓抑的情緒時,也應該找出偏差想法來加以改變。 我有一位是私生女的朋友,我觀察到她內心深處似乎有著「別人都在鄙視我」的偏差想法,這使得她好似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在詮釋周圍的一切。路人如用斜眼看了她一眼,或她點的餐點順序是放在最後,都可能會遭來她極大的不悅。韋約翰(John White)在《內在革命》一書中,也提到了他自己的偏差想法,他說:「我記得當時只有兩、三歲,孤獨的坐在地板上,房間被上了鎖。我大哭了很久,直至覺得再哭也無濟於事,…那是我一生中首次認識到只有孩童才能體會到的絕望-一種絕對的絕望,最終發現原來世界是這樣的。我接受了一個事實,就是千萬不要希冀從成人那裏得到慈愛和諒解,也不要向他們求什麼…。」 在電影中,我見到凱瑟琳一開始有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偏差想法。最後,當凱瑟琳終於能面對被生父傷害的過程,感到恐懼(說他來了!他來了!)、痛苦(說媽咪!我好痛!),麥爾斯醫生這才對她說:「妳的親生父親傷害嬰兒凱,那就是為何她想要傷害、殺死別人。但是凱不是嬰兒了,不再是了,她長大了,堅強又漂亮。長大、堅強、漂亮的凱瑟琳可以叫嬰兒凱停手,長大的凱瑟琳可以控制嬰兒凱。當她這樣做時,妳知道會怎麼樣嗎?…痛苦就開始消失了。」 電影中的這一幕極為感人,當麥爾斯醫生對著凱瑟琳如是說時,我感覺到凱瑟琳生命深處的偏差想法開始鬆動,然後緩緩消失不見了。 有人會問:難道我們不可以跳過情緒直接去改變偏差想法?我的看法是,偏差想法若是與大量情緒糾結在一起(像凱瑟琳的例子),不通過情緒的抒解讓情緒鬆動一下,就想要直接去改變偏差想法,恐怕是不可能的。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二部分 慈愛的牧師夫婦 慈愛的牧師夫婦羅勃及吉兒,一開始並不了解凱瑟琳的問題,他們本來認為小孩子就一定是可愛的。後來,在牧師夫婦的家族聚會中,凱瑟琳竟然去撫弄亨利爺爺的下體,目的只是希望爺爺先帶她去釣魚。這件事讓牧師夫婦決定向心理醫師馬利特求助,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馬利特醫生顯然是被凱瑟琳愚弄、欺騙了。羅勃猶欲相信凱瑟琳,可是吉兒已經發現事有蹊蹺。吉兒對羅勃說:「我知道你想要相信所有的小孩,都是惹人愛的,凱瑟琳也是惹人愛的,我也希望如此。但我們得面對事實,她所做的事一點也不惹人愛,也許曾發生過某些事,有些朵莉斯想說卻不能說的事。」 在凱瑟琳生命原痛逐漸浮現的過程中,牧師夫婦一直認為「愛和安全感就是她所需要的」。這點我們可以從牧師夫婦的對話中看出來,羅勃說:「一旦她有了安全感,她就會沒事了,…甜心,朵莉斯是對的,我們比其它他們待過的寄養家庭能付出更多,妳有很多可以付出。」吉兒也說:「還有你,我們兩人都是。」所以他們努力的方向,一直是盡可能給凱瑟琳充份的愛與安全感。 也要幫助她恢復感覺能力 但是對於凱瑟琳這種帶著嚴重生命原痛的小孩,只是愛她、關心她,對她的幫助其實有限。因為她的感覺能力十分薄弱,幾乎感覺不到別人的愛。吉兒後來對羅勃說:「你不懂,我嚇到了,不只是她可能會做的事,而是艾力克這麼容易就可以去愛,但是凱瑟琳,…我想要愛她,我一直努力,但發生的事越多,距離感就越大。我想要愛我的女兒,可是我做不到。」羅勃也說:「那麼一定有事情不對勁了,因為沒有一個女人比妳更有愛心。」 要幫助凱瑟琳,也要讓她恢復感覺能力。這點,牧師夫婦後來也發現了。吉兒說:「我相信她受過傷,嚴重受傷,痛苦和憤怒使邪惡趁隙而入,而愛和安全感使我們接近良善和上帝。」羅勃說:「她有愛和安全感。」吉兒說:「但她感覺不到,她一直沒有能力去感覺。」羅勃說:「那就是問題所在,她能嗎?」 一個自己沒有感覺的人,當然也無法去同理別人的感覺,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危險的。沒有感覺和同理的能力,原則上他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一次,艾力克欲到地下室玩耍,卻被凱瑟琳推下樓梯。之後凱瑟琳更進而緊抓艾力克的頭猛撞地板,艾力克血流不止,哀求道:「不!不要!凱瑟琳!住手!拜託你!」但凱瑟琳仍不肯鬆手,直到牧師夫婦聞聲趕來。另外,在學校中凱瑟琳竟然用玻璃杯的碎片割傷同學的臉頰。凱瑟琳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牧師夫婦仍然束手無策。還好社工師朵莉斯讀了麥爾斯醫生《會殺人的小孩》一書,向牧師夫婦引薦,凱瑟琳的生命原痛才有了治癒的轉機。 睿智的麥爾斯醫生 看了麥爾斯醫生的演技,真讓人懷疑她莫非就是一位真正的心理醫生。在與凱瑟琳第一次諮商的過程中,麥爾斯醫生便很有技巧地解除了凱瑟琳的心防。凱瑟琳告訴麥爾斯醫生,她曾經用很銳利的針刺狗狗凱西,而且對牧師夫婦制止她緊抓艾力克的頭猛撞地板這件事,感到極為憤怒,甚至計畫在晚上用刀殺了牧師夫婦。 麥爾斯醫生在治療凱瑟琳時,始終把握下面兩項原則。 第一項原則便是鼓勵凱瑟琳盡可能毫無保留地宣洩情緒。麥爾斯醫生說:「痛,沒有關係;生氣,也沒有關係。」 在見到麥爾斯醫生之前,凱瑟琳有三次暴怒的表現。牧師夫婦處理凱瑟琳暴怒所使用的方法,與一般人並無不同-都是平息其情緒,使當事人冷靜下來。其中尤以第三次最為明顯-凱瑟琳情緒高亢與羅勃對峙時,羅勃口中不時發出「噓」、「噓」的聲音,希望藉此讓凱瑟琳平靜下來。之後,凱瑟琳的確也冷靜下來了,她狡滑地說了一句:「對不起,我真的想睡了。」便結束了他們的對話。這種讓浮現情緒再度壓抑回去的方式,對凱瑟琳的幫助並不大。 麥爾斯醫生反而是故意去激起凱瑟琳的情緒,她不斷地鼓勵凱瑟琳「說出來!」「叫呀!」「大聲點!」「再一次!」。 麥爾斯醫生幫助凱瑟琳宣洩情緒時,起初我們見到吉兒會有些不捨,但不經這個過程,凱瑟琳是無法痊癒的,這個過程便是卡爾.榮格(Carl Jung)所說的「合法受苦」。 為何要盡可能毫無保留地宣洩情緒?麥爾斯醫生說:「只有藉著激起她的憤怒,我們和她才能觸及深藏的痛苦。」「我們要做的就是透過憤怒,進入到痛苦,再進入到同理。」 壓抑在心中的情緒,往往是有層次的。最外層、最容易感覺到的情緒,往往是憤怒或憂鬱等。但外層情緒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底層還潛存著我們極不願意去面對,因而埋藏得很深的情緒-如痛苦、恐懼與悲傷等。往往要先處理外層的情緒,底層的情緒才會有浮現的機會。 有次在治療時,凱瑟琳憤怒地說:「我要殺了你(指生父)!我要殺了你!我要刺你,就像凱西一樣!我要揍你,就像艾力克一樣!我要燒死你,就像傑斯汀一樣!你會死!你會流血!你會痛!。」吉兒問:「你覺得如何,凱瑟琳?」凱瑟琳突然捲曲身體說:「我好痛!媽咪,我好痛!抱我,媽咪!」在成長團體之中,我親眼見過許多在抒解了憤怒的情緒之後,立刻碰觸到痛苦、恐懼或悲傷的例子,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體驗。 麥爾斯醫生在治療凱瑟琳時,所使用的第二個原則,便是要凱瑟琳始終了解她宣洩情緒的對象。 凱瑟琳一開始是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在不清楚真正加害者是誰的情況之下,周遭一切都成了她報復的可能對象。 在治療的過程中,當凱瑟琳罵麥爾斯醫生是「又老又醜的婊子」時,麥爾斯醫生要求凱瑟琳「看著我」、「對著我說」。當凱瑟琳最後終於了解是生父傷害了她時,一開始她還有些混淆,她既說要殺了生父,也對吉兒說:「我要殺了你」,吉兒立刻教凱瑟琳:「對他說」。麥爾斯醫生也告訴凱瑟琳:「聽著,妳的親生父親傷害嬰兒凱,但這是妳的爹地(指著羅勃),他非常愛妳,妳了解嗎?」 這樣的分辨是很重要的,若弄清楚傷害自己的人是誰,也了解自己情緒宣洩的對象,那麼在報復的情緒湧現時,就比較不會轉移到無辜者的身上了。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一部分 分享一篇十多年前寫的文章 有些地方現在看起來可以修一修 但是懶得改了 生命的原痛與救贖 雙面天使 Child of Rage 凱瑟琳的故事 「雙面天使」是描寫小女孩凱瑟琳的生命故事。 凱瑟琳自幼生長在一個破碎家庭,童年生活慘絕人寰。讓我們來看看發現她的社工師是如何說的:「…那是一間汙穢的房子,到處都是垃圾,整個地方充滿尿臭味。我在外面就可以聽到尖叫聲,那是凱瑟琳叫的,她當時只有十八個月大,被綁在桌子腳,躺在廚房冰冷、汙穢的地板上。我把她抱起來,試著安慰她,但她在我懷裡繃得緊緊的,而且不肯停止尖叫。」更可怕的是凱瑟琳從她還是小嬰兒的時候開始,就遭受殘忍的性侵。凱瑟琳的父親酒醉之後,經常找他的妹妹史蒂芬妮洩欲,當史蒂芬妮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容易得手之後,還是嬰兒的凱瑟琳便極為可憐了(各位莫說不可能,若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出來)。 根據史蒂芬妮的說法,凱瑟琳還有一次痛徹心扉的瀕死經驗:「有一晚她不叫了,我以為她死了,於是我上了樓,差不多了,他不省人事,我得把他從她身上拉下來。」 還好凱瑟琳後來被社工師朵莉斯發現,悉心為她及弟弟艾力克安排寄養家庭。幼時的遭遇,使得凱瑟琳有著控制、操縱、暴怒、破壞、傷害、狡滑、放縱、殘忍、說謊,以及沒有道德感等等的負面行為表現。這使得她與弟弟艾力克換了至少三個以上的寄養家庭,直到他們來到慈愛的牧師夫婦羅勃及吉兒家中,靠著睿智的醫師麥爾斯協助,凱瑟琳的生命病痛才得到了治癒的機會。 「雙面天使」改編自真實故事,本片不僅導、演俱優,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本片後段還極為詳盡地拍攝出凱瑟琳在牧師夫婦的陪伴下,求助麥爾斯醫生,因而逐漸痊癒、康復的療程。 生命的原痛 凱瑟琳顯然是位帶著生命「原痛」(original pain)的小孩。原痛是美國著名心理學者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所提出的理念,他認為我們在童年時壓抑下來的傷害,其實並沒有消失,這就是潛存在我們生命之中的原痛。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這些原痛仍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造成我們生命的汙染。 一個無法處理原痛的人,在原痛浮現時,有時會希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也讓加害者去感受他的原痛。若不清楚加害者是誰(像凱瑟琳接受治療之前),那麼周遭的一切都可能是他報復的對象。 凱瑟琳有次做惡夢,夢中的她被父親傷害,驚醒後無法面對「痛苦」的她,便跑到弟弟艾力克的房間,用枕頭摀住艾力克的臉,然後痛扁他一頓。「瀕臨死亡」的原痛浮現,她便去弄死小鳥。「被傷害」的原痛浮現,她便用尖銳的針去刺狗狗凱西。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如果是消防員,我應該還能信任單位約聘的心理師,問題是我的協談資料並不是由心理師保管,那位保管資料的同仁,如果單位主管想了解我去談些什麼,他有辦法說不嗎?他搞不好還定期呈報呢!所以有諮商需求,我寧願自掏腰包去外面找,比較安全。 警界搞輔導的叫關老師,關當然是關心的意思,但基層不免還是會往關起來那方面去聯想。 所以軍警消的諮商系統要想辦法讓它實質獨立?也要讓軍警消信任它真的是安全的。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三部分 6、無法改變偏差想法 小時候被狗咬過的懼狗者,隱意識層裏除了有一份對狗的恐懼情緒之外,可能還埋著一個偏差想法-「狗是非常恐怖的」,這個想法通常是與恐懼情緒牢牢地糾結在一起。看到可愛的小狗時(其實一點也不恐怖),懼狗者隱意識層裏的這個偏差想法與恐懼情緒可能就會一起被引發出來。偏差想法主宰了懼狗者的意識,恐懼情緒影響了他的內心,所以可愛的小狗也會讓懼狗者驚惶不已,很想拔腿就跑。 要如何改變這個偏差想法?如果只是在平時跟他說狗如何如何,其實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這只是在顯意識層裏做工而已,隱意識層裏的那個「狗是非常恐怖的」偏差想法,並沒有受到影響,所以也無從改變。 要調整這個偏差想法的一個很好的策略,就是從情緒切入,試著誘發懼狗者隱意識層裏的恐懼情緒,等到與恐懼情緒糾結在一起的偏差想法,也浮現到顯意識層來,這時才會出現調整的契機。 一位已自殺身亡的警察,在世時他的隱意識層裏有一個「人活著沒什麼意義」的偏差想法,這個想法與許多負面情緒糾結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每當他看到一樁悲劇,壓抑了一些情緒,就會使這個偏差想法與負面情緒的糾結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沒有人真想去死,他也很想找出人生意義的來源。但是到後來,與大量情緒糾結在一起的偏差想法-人活著沒什麼意義-幾乎是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除非他開始願意去釋放情緒能量、鬆動情緒結構,否則這個偏差想法,就只能與大量情緒一起埋在隱意識層裏,不會有機會浮現到顯意識層來,也不會出現改變的契機。 我們的很多偏差想法,如「有權有勢才能得到別人尊重」、「別人是不可信任的」、「人性基本上是邪惡的」、「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成功」、「付出越多傷害就會越重」、「死比活著更好」、「好事不會發生」、…,通常都是與大量的負面情緒糾結在一起,埋在我們的隱意識底層。一直壓抑情緒,這些想法也不會有改變的機會。心理醫生約翰‧葛瑞(John Gray)說:「唯有感受,方能復原。」誠哉斯言。 7、與本心失聯 壓抑情緒,也會讓我們與本心失聯。本心有點像是人生的指南針,它會藉著情緒告訴我們,我們最真實的需求是什麼。壓抑情緒會遮斷我們與本心的聯繫,沒有人生的指南針,我們便無所適從、徬徨不已。 很多人一心希望生活變得更好,卻不知該如何著手,這種迷惑常會導致他們盲目地追求世俗的成就。有些人活得非常不快樂,問題的根源就出在他們僅藉由外在的成就來標示自我的價值,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之中,他們找不到功名利祿之外的更高層觀點──那一層我們一般稱之為精神、靈性或價值。除了功名利祿之外,生命還有更燦爛的一面。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第16章26節)很多中年危機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只追求外在成就,而不努力讓自己的內在感覺也得到滿足。讓喜怒哀樂等情緒「發而中節」(中庸)是十分重要的事。壓抑情緒,我們便無法與本心接頭,本心指引生命之路的功能也被斷送了。當我們逃避情緒時,也會封閉我們的心靈,生命終究會因之枯萎。 8、無法經營親密人際關係 有些人不易與家人互動,癥結往往就是因為他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感覺為何,連帶地也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而對他人的情緒敏感,正是建立親密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9、感覺能力越來越薄弱 壓抑情緒會使得我們的感覺能力越來越薄弱。舉例來說,我們在二十歲時,情緒系統有一百分的感覺能力,若某件事情讓我們產生了一百分的情緒量,那麼我們對這些情緒都會有感覺。若是壓抑則會使得我們的隱意識層裏,積存了一些未抒解的情緒。那麼受到這些壓抑情緒影響的情緒系統,往往就不再有一百分的感覺能力了。隨著情緒不斷地被壓抑,我們的感覺能力也每下愈況,越來越薄弱。若干年之後,我們可能已經如行屍走肉一般,幾乎沒有什麼感覺能力了。 10、失去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筆者看過一部名為Child of Rage(中譯「怒燄狂花」或「雙面天使」)的電影,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主角是一位年僅七歲的小女孩凱瑟琳。凱瑟琳自幼生長於破碎家庭,從小嬰兒起就遭受殘忍的性侵,過著慘絕人寰的童年生活。凱瑟琳的父親喝醉酒之後,經常找她洩欲。幼時的遭遇,使得內心壓抑了大量負面情緒的凱瑟琳,幾乎沒有感覺能力。 壓抑情緒的人,其實是很值得同情的。由於情緒系統失常,缺乏感覺能力,他們不僅無法愛人,連「被愛」的能力也會一併被剝奪,活在一個沒有愛、沒有溫暖的黑暗世界之中。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第二部分 我們若是壓抑情緒,這些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它們只是被壓抑到我們覺察不到的隱意識層而已。壓抑情緒會在我們心理方面,至少造成下列十種不良影響: 1、情緒越積越多 在情緒剛產生的時候,通常我們對這些情緒都會有感覺,但壓抑之後慢慢就感覺不到了。其實這些感覺不到的情緒,多半只是由顯意識層深化到隱意識層而已。情緒不但無法因壓抑而消失,它們反而會在壓抑的過程中日積月累。我們越是習慣於壓抑情緒,這種由顯意識層到隱意識層的深化就會越容易,速度也會越快。自認為已經沒有情緒的人,其實遇到事情時,仍會有情緒的。他們的心理感覺不到這些情緒,則是因為多年來習慣性的壓抑,使得情緒停留在他們顯意識層的時間很短所致。這些情緒在他們還未能察覺時,很快就深化到隱意識層了。 假設在二十歲時,我們開始壓抑情緒,此時所產生的情緒,仍會停留於我們的顯意識層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之中,我們對這些情緒仍會有感覺,所以這些情緒多少仍能抒解。譬如產生了一百分的情緒量,可以抒解掉九十分,最後壓抑下來的只剩下十分。可是到了三十歲時,我們可能已經感覺不到情緒了,這時所產生的情緒會因無從抒解,而全部被壓抑下來。有一百分的情緒量,就會壓抑一百分,速度比二十歲時快了十倍。二十歲時,只是「有感」、「少許」的壓抑;到了三十歲時,就變成「無感」、「大量」的壓抑。 2、產生上癮行為 壓抑情緒的人可能會這麼想-「壓抑下來的情緒都在我的隱意識層,我又感覺不到,所以壓抑也不失為一種『處理』情緒的好方法,大不了我讓這些情緒危害我的健康,少活個幾年就是了!」問題是壓抑在我們隱意識層裏的情緒並不是一灘死水,它們是會興風作浪的。情緒並非只是蟄伏在我們的隱意識層裏毫無反應,它們會不時地浮現到顯意識層來。壓抑的情緒量越多,情緒想要由隱意識層浮現到顯意識層的強度就會越強。 剛開始壓抑情緒時,由於壓抑的情緒量不多,情緒浮現的強度也不強,所以我們靠自己的意志力,便可以控制好這些浮現出來的情緒,使它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干擾。但是隨著壓抑的情緒量越來越多,情緒浮現的強度也會越來越強,總有一天我們會無法只靠自己的意志力來控制這些浮現出來的情緒,所以產生上癮行為是所有情緒壓抑者的必然結局-「酗酒」便是其中的一種典型。 酗酒者就是在情緒浮現時,利用酒精來麻醉自己的情緒系統,以逃避情緒浮現時的不舒服感。我們在面對浮現的情緒而感到不舒服時,其實情緒也因著我們去感受它們,多多少少抒解了一些。酗酒者卻以酒精來麻痺自己,讓自己的情緒系統處於接近休止的狀態,這時幾乎所有浮現出來的情緒,都會因為無從抒解而全數再度被壓抑下來。所以上癮行為的產生,常常是情緒問題惡化的轉折點。 除了酗酒之外,我們還可能以賭博、嗑藥、性氾濫、工作狂等方式上癮。我們若知道這些上癮行為終將毀掉我們的一生,也許就不會用它們來擺脫情緒上的不快了。 3、情緒成熟度停滯不前 痛苦、悲傷與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存在,都是健康而自然的,我們掙扎地面對、抒解這些情緒,並且在此過程中日益成熟。情緒壓抑者卻選擇逃避的這一條路,這會使得他們的情緒成熟度,仍然停留於壓抑前的階段。例如一個人從二十歲開始酗酒,到了三十歲時,他的情緒成熟度仍然停留於二十歲,這十年他只交出一張空白的情緒成績單。多年的壓抑也會使得他的內心中積存了難以操控的大量情緒。種種不利因素每每使得情緒壓抑者在面對人生重大考驗時,顯得格外地脆弱。 4、情緒困擾期越來越長 壓抑的情緒量越多,情緒由隱意識層浮現到顯意識層的頻率就會越頻繁。下面是一位習於壓抑情緒朋友的自白:「身體經常生病,原因是沒有辦法睡好,致使健康情況越來越差,長久下來免疫力也下降。至於為何沒辦法睡好,似乎是源於心頭的結,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結,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只覺得這個結對我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前一天只有一、兩個小時悶悶的,現在似乎整天都很鬱悶。尤其在睡前,特別地嚴重。」壓抑情緒的人一開始可能每隔一、兩個月,才需要去面對一次情緒浮現的不舒服感,可是到最後可能整天都需要去面對。 5、正面情緒也消失殆盡 紀伯倫在《先知》一書中說到:「悲傷在你心中切割得越深,你便能容納越多的快樂。」我們無法在不傷及其他情緒的情形下,單獨割捨某一類的情緒。有些人只想快樂,不想悲傷;只要喜悅,不要痛苦。可是當我們意圖逃避負面情緒而麻痺我們的情緒系統時,也會連帶地封殺我們對正面情緒的感覺能力。

  • @Horace-0821
    @Horace-082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不能玩大寶了 來寫點別的吧 先把Virginia Satir叫出來 Satir:「我一路成長時,經驗告訴我,有種被稱為是生命力量或宇宙心靈的東西存在。…對我而言,似乎有點像電的存在。它一直在那兒,等待著某人去發現,然後學習好好地去運用它。」 Satir所說的生命力量或宇宙心靈,又叫本心、佛性或神性,今天就叫他「本心」吧。 「本心」比較常待在潛意識,但他有時候也喜歡跑到表意識來玩一玩。 會阻擋「本心」出來玩的東西有很多種,今天只談情緒這一種。 我們未能抒解的情緒,就附著在「本心」之上,因而「本心」如果想由潛意識到表意識,首先接觸表意識的,就會是這些附著在「本心」之上的情緒了。 人類存在在潛意識的情緒錯綜複雜、樣態百出,治療者本身要如鏡子般清明,才有辦法照見、看出其中的脈絡。所以Satir說:「治療者必須不斷發展人性化與成熟度。」孟子也說:「古之人以其昭昭(清明),欲人昭昭;今之人以其昏昏,欲人昭昭。」 被壓抑下來的情緒一般來說是有層次性的,要想讓「本心」快點能出來玩,治療的重心放在越下層的情緒越好。Satir「並不強調氣憤,雖然她知道它的存在。她常常選擇迴避它,因為她相信,若尚未發展一些正向的接觸,針對氣憤將會開啟一個無底深淵。她的看法是,人們防禦性地利用氣憤,以掩飾被傷害、痛苦、絕望、害怕、孤立,以及諸如此類的感覺。人們將感覺隱藏在氣憤之後,以保護他們的自我評價。維琴尼亞的取向是提供一種氣氛,她可以幫忙家庭成員直接處理他們隱匿的情緒。…這有別於將氣憤置於治療的重心。」下層情緒如果被處理好了,上層情緒會因無處附著同時也消失不見,所以治療者如果有辦法看到或創造出上層情緒的缺口,不斷的深入,通常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一直停留在上層情緒下不來會搞很久,不過也可以賺比較多就是了。 「本心」越久沒出來玩,想出來玩的渴望也會越強大,最後會大到需要用一些方法(癮癖),在「本心」最想出來玩的時候把他敲昏或迷昏,才有辦法遏止住他。 「本心」(生命力量)想出來玩,卻被阻擋,因而扭曲、變形,所以治療的主要方向不應該是滅絕、根除而是引導、疏通,Satir說:「現在,我認為我的治療工作是將封閉於個人或家庭中的病理能量,重塑和轉化為有價值的標的,這與我早先以為我的工作侷限於根除病狀是相反的。」「力量是一個可以被運用的能源,它有通路,往正或負的方向造成毀滅性的或建設性的結果。」 最後,如果治療者跟Satir一樣,都有辦法看到或創造出下層情緒的缺口,進而接觸並運用「本心」(宇宙心靈),那治療應當會更加成功。 不過要治療者超越心理層面進入靈性範疇 當機指點,本心當下呈現 直指本心,見性成佛 這也實在太over了啊 總之,希望大家想出來玩都可以出來玩

  • @lozhenhong6656
    @lozhenhong665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讲清楚一点啊。。

  • @zackywang
    @zackywang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老樣子,還是說的太籠統,太模糊,根本沒啥用~ 真的有需要的人,一定要來GOOGLE<降鳳十八招>,你+妳們就會知道原因了~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演員名單 男主角大寶(金枕獎得主) 男配角小寶 編導 W.Y. 出品 擁抱影業有限公司 第二集 花兒在盡情綻放時 背後其實是有整個宇宙的能量在支持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欣賞、讚嘆之餘 有時還會有敬虔的心情浮現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兒想要綻放、小寶想要抬頭 兩者本質上是同一回事 不是嗎? 所以對於小寶抬頭 我們應盡可能還原它本來的面目 即它就如同美麗的花兒綻放一般 應作如是觀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希望未來能看到擁抱身心靈醫院,有不同部門,分別幫助人們擁抱身體、心理與靈性。

  • @wangyi1005
    @wangyi100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男主持人為什麼還需要拿個墊子遮呢?

  • @lillian8132
    @lillian813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焦慮ㄧ直突然出現,我沒辦法控制它,每當它出現時,使我失控被它帶著走!感謝🙏 您能很清楚說明焦慮與孔懼,我想透過這個影片課程,慢慢學習瓦解它,使我不被它掌控

    •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透過練習,我們相信一定可以一點一點的與情緒共處的

  • @黃郁仁-n9q
    @黃郁仁-n9q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你們!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7:58羞恥 對自我價值的攻擊 深深 相信自己糟糕 自己的錯 不值得被好好照顧 信任 接納 被性侵者 回到當下 發現原來最不能接納的是 當初自己沒有好好保護好自己 他對自己有很多的糾結 但其實也因為自我意識或認同不足 36:50對我們自己的不諒解 對自己的討厭 /痛恨 他人說你裙子不要穿那麼短 他不明白不是自己的問題 就責怪自己多年 而不是一直不原諒犯行的家人而已 1接納和原諒自己 知道不是他的錯 2建立看見 自己的自尊和價值感 3放掉集體意識 過度道德感 38:36特定情況下 不應適用相同道德觀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36這一家都一直在生氣 憤怒的底層是很深的哀傷

    •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是的,當撥開憤怒往往會發現下面是更多脆弱無助的情緒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7:59 三方法 1 發展出未展現的潛能 2 接納與認同自己的不同面向 3 放下二元對立慣性模式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40 自我認同的程度 當自己回過頭好好去審視 到底自己 真正 需要的 渴望的 是什麼? 向內看 而非故事主角 去換了不同的人 一直索取 要求 ----- 我要做我也可以做得到 我只是被壓抑得太深了 認識自己內心很渴望的那一面 而非完全忽略 1被瑜伽老師吸引 本身骨頭很硬 後來真的去上課了 做到了 吸引力就不在了 2太粗暴被陰柔女性吸引 但關係本身太多摩擦 若能因此也看到自己被壓抑的陰柔 做個自我整合 不再只是粗暴 就不會有很強烈吸引力 3狂野的演出 對比之前很是i 從來都是i 老是愛很外向 該次被逼狂野 發現被壓抑很深的也可很狂野的自己 後來就不那麼被外向吸引 因為知道自己也可以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03 二元對立的比較心態 很羨慕 很憧憬 很嫉妒 這樣一定超好 我那樣一定不好? 有沒有可能也還可以 有很多可能性 是個動力 也是個無止盡的慣性比較 自己內心是 平靜 喜悅 舒服 安穩的心態去追求 又或是不舒服 匱乏 很痛苦很不安 的狀態去追求

  • @jmwang4512
    @jmwang451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比較喜歡有秩序感還是怎樣,覺得在你們節目的標題或說明欄裡,為什麼不標註一下這一集節目是那一個專題系列影片中的第幾集,總要讓觀眾一支一支影片自己去找前一集或下一集,也不太確定找到的是不是同一系列,而覺得困擾。 對於一個優質的節目而言,這樣子實在是蠻可惜的。

  • @鑽鑽-w8r
    @鑽鑽-w8r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你們是一口氣拍很多集嗎

  • @emilylin8940
    @emilylin8940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搜尋人格面具時,無意中發現了影片。謝謝心理師,講解的方式好棒!看完這系列的四段影片,覺得很有幫助,聽到歌劇魅影的例子時竟然流下了眼淚。

    • @張雅盈-e5f
      @張雅盈-e5f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都感覺我愛不上任何人,是生病了嗎?

    •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您的肯定

    •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mentalhug-counselingcenter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不是一種「生病」,其實可以先好奇自己「愛不上人」有哪些可能,對自己有更多好奇和認識,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 @oliver19801225
    @oliver19801225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很棒的分享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33 生氣冰山 無助 絕望 脆弱 悲傷 無力改變 陽性 憤怒是很有力 陰性。憤怒 悲傷難過 讓能量流動才能 包容溫柔接納

  • @abc0935381513
    @abc0935381513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也是這麼感覺❤😊謝謝你們,非常謝謝你們

  • @lillian8132
    @lillian8132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很實用👍

  • @sammiesomething8403
    @sammiesomething8403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提供簡單易懂的內容:)) 想請問您所謂的複雜性是否可能來自非童年而是成人後多次但不同的創傷事件呢?我覺得我的童年相較沒有什麼父母造成的創傷(雖然也有可能只是我自己沒有察覺),但16歲之後遇過幾次創傷事件,所以有時看跟童年陰影有關的解說會覺得跟自己狀況不太一樣而對自己的狀態感到困惑

  • @jmwang4512
    @jmwang4512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非常優質的節目,謝謝兩位心理師很有親和力的對談,讓我對於自己的各種情緒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 @台灣人-s8d
    @台灣人-s8d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各位聲音的落差有點太大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