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76
- 56 337
永化法師中文頻道 Master YongHua Chinese
United States
เข้าร่วมเมื่อ 19 พ.ย. 2019
永化法師中文頻道
永化法師英文頻道:youtube.com/@MasterYongHua
永化法師講法的中文同聲傳譯會在這個頻道直播
直播時間(太平洋時間)實際時間以英文頻道的直播節目為準。
週五下午6:00 亞洲禪修開示
週五下午8:30 華嚴經疏
週六早上10:00 禪修開示
週六下午 12:30 六祖壇經
週日早上9:40 法會開示
週日下午 12:30 華嚴經
永化法師英文頻道:youtube.com/@MasterYongHua
永化法師講法的中文同聲傳譯會在這個頻道直播
直播時間(太平洋時間)實際時間以英文頻道的直播節目為準。
週五下午6:00 亞洲禪修開示
週五下午8:30 華嚴經疏
週六早上10:00 禪修開示
週六下午 12:30 六祖壇經
週日早上9:40 法會開示
週日下午 12:30 華嚴經
(往生極樂淨土,無非是要學法成佛度眾生,現在聽聞正法而不去學,只想求往生,察其心態確實可議。觀經云:上品往生者「不謗大乘,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又云:「法、僧通念,亦得去也」,又何必堅持,一定非要唸佛才能往生,而來毀謗諸法呢!)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這是為根器較差的眾生,為了防止他們會退心所施設的方便。因為初學的眾生,尚未得到正信,內心不但脆弱,於外又缺乏好緣的幫助,因此恐怕他們會退失進修,所以如來施設勝方便,以攝護他們的心,只要專意念佛,求生淨土就好。這是依靠有佛的保護,就好比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的話,就能居於不退的地位,就是屬於這樣的情形。 可是淨土的不退,也有三種不退: 一是如果蓮花還未開,信行還未滿,這只是從「處所」來說不會有退出淨土的緣了,所以說「不退」。 二是華開見佛,這是修十信位已經圓滿具足了,能夠少分見於法身,住正定聚,這才是真正的不退。 三是三賢位修圓滿了,進入初地,證徧滿法身,生無邊佛土,這是究竟不退位。 《首楞嚴經》卷四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惟垂大慈,開我蒙吝!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鐘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鐘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不聞。時羅睺羅,又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又言:俱聞。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如來又敕羅睺羅擊鐘,問阿難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答言:無聲。有頃,羅睺羅更來撞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自語矯亂?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惟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鐘聲更擊,汝云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為撞鐘,即於夢時,自怪其鐘,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聲。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夢中人,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這是楞嚴經中很重要的一段問答,因為阿難尊者之前七處徵心,都是用現前這一念分別的心,而被佛陀訶責,又聽佛陀說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真如、佛性、如來藏等常住法。 然而阿難還是想不明白,離開了見、聞、覺、知、心,不就是什麼都沒有了的斷滅嗎?所以就質疑起佛陀來。 於是佛陀就現埸示演「擊鐘驗常」來消除阿難的疑惑,說明了聲塵是有生有滅的法,聞性是不生不滅的常住法。(聞性是父母未生我之前就有了,現在不管是昏迷還是沈睡,衪都還在,未來一口氣不來就隨業流轉受生,或去當貓當狗,永遠都不滅。)眾生從無始以來就是用現前的分別心才會生死流轉,現在反過來不用生滅心,而守於真如、佛性、如來藏等常住心,根塵識十八界心就能遠離,進而修學一切種智而成佛。
There’s no sound here
缘生誰去西方?
了幻=佛法.經.知=離=佛法.
精辟!
遇到虛雲 改變一生 th-cam.com/video/BQEqk9QBDWk/w-d-xo.html 佛渡眾生有優次嗎?(諸經巡禮39) th-cam.com/video/7OD_EYfTt44/w-d-xo.html
Thank you!
Thank you!
Nam mô Dược Sư Lưu Ly Quang Vương Như Lai!
跟著念太方便啦!
🙏 ❤
🙏 🙏 🙏
Namo Gwan Shr Yin Pusa 🙏🪷
Emituofo 🙏🪷
Emituofo 🙏🪷
Emituofo 🙏🪷
Emituofo 🙏🪷
Yao Shi Ru Lai 🙏
Yao Shi Ru Lai 🙏
Namo Gwan Shr Yin Pusa 🙏🪷
Namo Gwan Shr Yin Pusa 🙏🪷
Yao Shi Ru Lai 🙏🙏🙏
Yao Shi Ru Lai 🙏🙏🙏
❤
🙏🏼
The new perspective on how to cultivate self love~~
Beautiful teaching 💖
🙏🏼🙏🏼🙏🏼
Master is so wonderful 🙏🏼
🙏🏼🙏🏼🙏🏼
🙏🏼🙏🏼🙏🏼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不論是”無住生心”或是”離相布施”,都離不開如來藏為根本,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 (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遇到虛雲 改變一生 th-cam.com/video/BQEqk9QBDWk/w-d-xo.html 楞嚴咒臨滅呻吟 th-cam.com/video/YPgyNRdk6E8/w-d-xo.html
一位具異能者皈佛記(諸經巡禮1) th-cam.com/video/ZvbFnbg2QLc/w-d-xo.html 釋迦苦行像詭譚 th-cam.com/video/12wkkVj2xwo/w-d-xo.html
楞嚴咒臨滅呻吟 th-cam.com/video/YPgyNRdk6E8/w-d-xo.html
糾正一下,老子是摩訶迦葉菩薩,不是大目犍連。
南無阿彌陀佛
나무관세음보살🙇♂️🙇♂️🙇♂️
나무아미타불 관세음보살
釜山弘法寺
深入淺出
想起來了上人給的法名:果德阿彌陀佛加油
還有和恆閣法師連絡嗎?
法師的父親是恆顯法師嗎?來自美國嗎?
I really believe that Goddess of Mercy really come to help, when I felt so helpless, I pray to her and I really get help through her way.
English lecture: 48) Chan Qi • The Avatamsaka Sutra - Prologue (56) - 20220107 th-cam.com/video/rto692dJoPQ/w-d-xo.html
07) Chan Qi • The Avatamsaka Sutra - Preface (28) - 20210612 th-cam.com/video/nLfk4r6zPzo/w-d-xo.html
15) The Avatamsaka Sutra - Preface - 02/27/2021 th-cam.com/video/1dXj8insjsI/w-d-xo.html